審定編號:晉審稻2009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zuo)物遺傳(chuan)研究所
育種單位:山(shan)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品種來源:930022/950496/遼鹽6號,試(shi)驗名稱“030038”。
特征特性:株高105厘米,株型適中。莖稈粗硬較抗倒,葉色淺綠,劍葉長、上沖,后期長相青枝綠葉。分蘗力中上等,成穗率高。散穗型,穗長22.5cm,稀少短芒,穗大、粒多,粒轉色好。平均每穗粒數153粒,著粒疏密適中,結實率82.9%,千粒重25.3克。米白色,米質達國優3級。稈耐鹽堿、耐寒,抗病性較好,適應性較強。
抗病鑒定:2008年吉林省(sheng)農(nong)科(ke)院植保所采用苗(miao)期(qi)人(ren)工接(jie)種和成株期(qi)田間病圃自然誘發鑒定,中(zhong)感苗(miao)瘟,抗葉瘟,中(zhong)抗穗瘟病。
品質分析:2009年農業部食品(pin)質量監督檢驗(yan)測試中心(xin)(武漢)分析,出糙(cao)率(lv)81.4%,整精(jing)米率(lv)67.0%,堊(e)白粒率(lv)26%,堊(e)白度1.8%,直鏈淀粉17.4%,膠稠度82mm,粒型(xing)(長寬比)1.7,透明度1級,硝(xiao)減值級2級。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can)加山西省中晚(wan)熟(shu)組水稻(dao)區試(shi),兩年平均(jun)畝產629.9公(gong)斤,比對照晉(jin)稻(dao)5號增(zeng)產9.2%,試(shi)驗點12個,全部增(zeng)產。其(qi)中2006年平均(jun)畝產596.7公(gong)斤,比對照增(zeng)產7.3%;2007年平均(jun)畝產663.1公(gong)斤,比對照增(zeng)產10.9%。
2008年參加山(shan)西省(sheng)中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7.1公斤,比對照晉稻5號增產12.6%,試驗點6個,全部增產。
栽培要點:播種前要嚴格種子消毒。稀播早育壯(zhuang)秧,稀植少插。增施有機肥(fei),分蘗(bo)中后期曬田,拔(ba)節-抽穗期淺-兼間斷灌溉,保持(chi)干(gan)干(gan)濕(shi)濕(shi),嚴禁(jin)深水(shui)泡田。成熟時撤水(shui)不可(ke)過早,確保活稈收割(ge),適時收獲。
適宜區域:山(shan)西省(sheng)無霜期145天以上稻(dao)區(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