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種編號:津準引棉2009002
品種來源:(遼1038×86-1)F8×SGK321雜交后代系統選育。2006年通過河北省審定,審定號:冀審棉2006019。
轉基因生物名稱:SGK22
選育單位:石家莊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特征特性:2009年參加天津市棉花引種試驗。轉基因常規棉品種,全生育期122天左右,株高96.9厘米,果枝節位為6.2節,單株果枝數10.9個,單株鈴數14.1個,畝鈴數4.19萬個,單鈴重7.23克,籽指11.8克,衣分40.19%。黃萎病發病指數武清5.75。200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耐枯萎病(19.6),耐黃萎病(29.2)。2009年天津市寧河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自然誘發抗病性鑒定結果:高抗枯萎病(1.66),耐黃萎病(34.15)。2009年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纖維品質檢測結果:上半部絨長27.74毫米,斷裂比強度30.1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09,整齊度指數82.6%,伸長率6.5%,反射率81.2%,黃度7.7,紡紗均勻指數128.00。屬于Ⅲ型棉花品種。
產量表現:2009年引種試驗五個試點籽棉平均畝產240.06公斤,比對照魯棉研21號(223.40公斤/畝)增產7.46%,五個試點全部增產,居5個參試品種第二位;五個試點霜前皮棉平均畝產91.65公斤,比對照魯棉研21號(85.15公斤/畝)增產7.63%,五個試點4個點增產,1個點減產,居5個參試品種第二位。2009年寧河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自然誘發抗病性鑒定點籽棉總產261.0 公斤/畝,居7個參試品種第1位。
栽培技術要點:4月中旬播種。中等肥力棉田2800-3200株/畝,其它棉田在2500-3500株/畝范圍內適當調整。中等肥力棉田以80厘米等行距為宜,大小行種植以小行45厘米,大行90厘米左右為宜。畝施底肥磷酸二銨15公斤,氯化鉀15公斤,尿素10公斤,初花期畝追施尿素15公斤。蕾期、初花期、打頂后一周畝施縮節安分別為2克、2-3克、2-3克,具體用量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棉田一、二代棉鈴蟲一般不用防治,三、四代棉鈴蟲百株棉花三齡以上幼蟲5-7頭時及時施藥防治;及時除治其它害蟲。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地區作春棉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