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津棉36(原代號NK9602)
審定編號:津審棉2009003
品種來源:母本HY0206與父本14、中12、石遠321的混合花粉雜交后代系統選育而成。
轉基因生物名稱:NK9602
選育單位:山東省棉花原原種場
主要特征特性:該品種為中熟轉基因抗蟲常規棉,全生育期123天左右。植株塔型,無限果枝,果枝與主莖夾角適中 ,結鈴性強,葉形鴨掌形,葉色深綠,有茸毛,苞葉中等大小,花萼環形,花冠乳白色,花藥黃色,鈴形卵圓形,鈴柄長度中等,果枝10.6臺,鈴重6.9克左右,衣分39.0%左右,籽指11.2克,棉籽形狀錐形、短絨較密,吐絮肥暢,棉絮潔白。霜前花率高。200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抗枯萎病(7.6),耐黃萎病(27.2)。2009年天津市寧河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自然誘發抗病性鑒定結果:高抗枯萎病(4.44),感黃萎病(35.80)。2009年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纖維品質檢測結果:上半部絨長30.29毫米,斷裂比強度30.4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4.91,整齊度指數85.6%,伸長率6.7%,反射率81.9%,黃度7.4,紡紗均勻指數150.00。屬于Ⅱ型棉花品種。2008年參加天津市春棉區域試驗B組田間表現:武清黃萎病病指2.74,市原種場黃萎病病指10.6。2009年參加天津市春棉區域試驗A組田間表現:武清黃萎病病指1.19。2009年參加天津市春棉生產試驗田間表現:武清黃萎病病指8.02。
產量表現:2008年參加天津市春棉區域試驗B組,五個試點籽棉平均畝產250.80公斤,比對照魯棉研21號(244.82公斤/畝)增產2.45%,增產不顯著,五個試點中3個試點增產,2個試點減產,居11個參試品種第二位;五個試點霜前皮棉平均畝產82.04公斤,比對照魯棉研21號(88.1 公斤/畝)減產6.88%,五個試點中2個試點增產,3個試點減產,居11個參試品種第三位。五點品種適應度為100%。2009年參加天津市春棉區域試驗A組。四個試點籽棉平均畝產280.18公斤,比對照魯棉研21號(251.17 公斤/畝)增產11.55%,四個試點全部增產,增產極顯著,居11個參試品種第二位;五個試點霜前皮棉平均畝產111.16公斤,比對照魯棉研21號(96.12公斤/畝)增產15.65%,四個試點全部增產,居11個參試品種第一位。四點品種適應度為100%。2009年參加天津市春棉生產試驗。五個試點籽棉平均畝產265.64公斤,比對照魯棉研21號(223.40公斤/畝)增產18.91%,五個試點全部增產,居5個參試品種第一位;五個試點霜前皮棉平均畝產104.41公斤,比對照魯棉研21號(85.15公斤/畝)增產22.61%,五個試點全部增產,居5個參試品種第一位。2009年寧河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自然誘發抗病性鑒定點籽棉總產257.0 公斤/畝,居11個參試品種第五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地膜棉4月15-25日,育苗移栽可在4月初下種。2、適宜密度:一般棉田2800-3200株/畝,高水肥棉田2300株/畝。3、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重施初花肥,補施蓋頂肥。4、全程縮節胺化控,掌握少量多次原則,科學防治棉田害蟲。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作一季春棉推廣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