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品種管理處

2010年1月23-26日,全國農技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2009年國家小宗糧豆品種區試年會暨鑒定會。來自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山東、河南、湖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省(區、市)的國家小宗糧豆承試單位試驗負責人、國家小宗糧豆品種鑒定委員會委員、有關省(區、市)種子管理站代表、區試主持人及貿易專家,共106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會議總結了2009年國家小宗糧豆品種區試工作,審議了年度總結報告。2009年是新一輪國家小宗糧豆品種區域試驗第1年,開設了蕓豆、綠豆(春播組、夏播組)、小豆、豇豆、豌豆(冬播組、春播組)、蠶豆(冬播組、春播組)、扁豆、糜子(粳性、糯性)、苦蕎(北方組、南方組)、紅花甜蕎、青稞、燕麥(裸燕麥、皮燕麥)等12類作物、18組試驗,參試品種159個,試驗點次202個,涉及22個省區。在區試主持單位的督促指導下,在有關省種子管理站的協助下,各試驗點認真執行試驗方案,克服干旱、冷害、陰雨等自然災害,圓滿完成了試驗任務。
會議總結交流了2009年國家小宗糧豆品種科技示范園的建設經驗。2004年以來,分布在遼寧、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北京、陜西、山西、甘肅、寧夏的11個國家小宗糧豆品種科技示范園有力推動了小宗糧豆新品種和新技術的示范、推廣,初步形成了以國家小宗糧豆品種區試體系為基礎,以小宗糧豆品種科技示范園為中心的小宗糧豆品種科技示范網絡體系。為適應小宗糧豆產業發展需要,會議決定,2010年新增19個國家小宗糧豆品種科技示范園,充分發揮小宗糧豆科技示范園的影響力和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小宗糧豆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園將依托區試承擔單位,與各相關項目密切結合,整合各方資源,共同搭建以區域試驗為基礎、以品種鑒定為核心、以展示示范為手段的小宗糧豆品種管理和推廣網絡平臺。
會議舉行了國家小宗糧豆品種鑒定會,經國家小宗糧豆品種鑒定委員會認真審核,根據有關標準共有豇豆品種中豇2號等27個品種通過鑒定。
會議討論修改了《國家小宗糧豆品種試驗管理辦法》、《國家小宗糧豆品種鑒定辦法》、《國家小宗糧豆品種鑒定標準》等辦法和標準。
會議強調,小宗糧豆是我國中西部老少邊貧地區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也是當地農民的重要食物來源和經濟來源,在維持這些地區的糧食安全、社會穩定、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抗御自然災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盡管小宗糧豆的科研、生產、加工、貿易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小宗糧豆的產業化發展總體滯后,與經濟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會議建議,小宗糧豆科研育種單位應充分利用國家小宗糧豆品種區域試驗和科技示范園網絡平臺,加強科研協作與交流,加強小宗糧豆品種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促進小宗糧豆產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