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山西 » 正文

2009年山西審定胡麻、雜糧、紫蘇品種簡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10-31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480
 

胡 麻

1. 晉亞10號

審定編號:晉審亞(認)2009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8918-1/NORLIN。母本8918-1為山西省農科院高寒所自育品系,父本NORLIN為外引品種。原名“9650-2”。

特征特性:株高50~65cm,植株生長整齊,株型分散型,主莖分枝5個,花藍色,單果著粒8粒以上,籽粒紅褐色,千粒重6g左右。單株果數較多,成熟一致,綜合農藝性狀好,豐產性好,抗旱性強,生育期95~110天,比對照略早熟。

品質分析:內蒙古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檢測中心檢測,粗脂肪(干基)39.52%,棕櫚酸5.31%,硬脂酸2.55%,油酸26.75%,亞油酸14.9%,亞麻酸50.49%。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山西省胡麻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107.8kg,比對照晉亞8號平均增產11.1%,試驗點9個,9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其中2006年平均畝產105.7kg,比對照晉亞8號增產10.8%;2007年平均畝產110.4kg,比對照晉亞8號增產12.0%。

栽培要點:平川地區在4月中下旬播種,丘陵山區5月上旬播種,畝播量3~3.5kg;苗期淺鋤,現蕾期深中耕;有條件地方可于現蕾期、花期澆水追肥,保證后期水肥需要;適時收獲,防止倒伏。

適宜區域:山西省胡麻產區旱薄地,水地種植注意防止倒伏。

谷 子

1. 晉谷46號

審定編號:晉審谷(認)2009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品種來源:95品10/晉汾38號。原名“太選6號”。

特征特性:幼苗綠色,無分蘗,生長較整齊,株高中等,主莖高126cm,中桿大穗,穗長21.5cm,穗紡錘形,穗碼緊度適中,短剛毛,黃谷黃米,穗粒重21.5g,千粒重2.8g,出谷率84.3%,太原地區生育期120天左右,耐旱,后期不早衰,綜合農藝性狀較好,抗倒性較強,田間有零星紅葉病和白發病發生。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粗蛋白(干基)13.6%,粗脂肪(干基)4.96%,直鏈淀粉(占樣品干重)19.16%,膠稠度117.5mm,糊化溫度(堿消指數)3.3。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參加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區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291.6kg,比對照晉谷34號平均增產10.9%,試驗點11個,7點增產,增產點率63.6%。其中2007年平均畝產281.9kg,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18.4%;2008年平均畝產301.3kg,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4.7%。

栽培要點:畝播量0.8~1.0kg,以5月上、中旬播種為宜,畝留苗2.5~3.0萬株;在播前施足農家肥的基礎上,畝增施硝酸磷40kg,作底肥一次深施;出苗后及早定苗,中耕鋤草,注意防治谷子鉆心蟲和后期鳥害。

適宜區域: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區。

2. 晉谷47號

審定編號:晉審谷(認)2009002

申報單位:山西省恒穗航天育種研究中心

選育單位:山西省恒穗航天育種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農家品種爬坡糙(沁州黃)搭載“神舟”四號衛星后,從變異優良單株中選育而成。原名“太空1號沁州黃”。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淺綠色,生長整齊,長勢中等,主莖高145.6cm,主穗長43.1cm,穗紡錘形,穗位整齊,穗碼較緊,剛毛長度中等,單穗重31.8g,單穗粒重29g,出谷率87.31%,千粒重3.8g,籽粒成熟后穎殼呈黃色,米色淺黃,田間有紅葉病發生。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粗蛋白(干基)12.24%,粗脂肪(干基)2.79%,直鏈淀粉(占樣品干重)19.21%,膠稠度130.5mm,糊化溫度(堿消指數)3.1。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區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240.9kg,比對照晉谷34號平均增產11.6%,試驗點10個,9點增產,增產點率90%。其中2006年平均畝產210.1kg,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8.4%;2007年平均畝產317.9kg,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14.1%。

栽培要點:在長治地區5月中旬為適宜播期,畝播量0.75~1.0kg,畝留苗2.5~3.0萬株;畝施農家肥1500kg,生育期間不需追肥;做好地下害蟲防治工作,以防地下害蟲。

適宜區域: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區。

3. 長農39號

審定編號:晉審谷(認)2009003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

品種來源:97F高66/晉谷21號。97F高66為山西省農科院谷子所經過多代選擇的自選系。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綠色,生長較整齊,株高適中,生長穩健,抗倒性強,主莖高133.2cm,主穗長25.7cm,穗紡錘形,穗碼松緊度中等,短剛毛,單穗重28.6g,單穗粒重24.1g,出谷率84.3%,千粒重3.1g,白谷黃米,生育期122天左右,比對照晚熟,上籽較快,不分蘗,成熟時綠葉黃谷穗,田間有零星白發病和紅葉病發生。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粗蛋白(干基)12.72%,粗脂肪(干基)3.54%,直鏈淀粉(占樣品干重)15.53%,膠稠度145mm,糊化溫度(堿消指數)3.2,維生素B10.55mg/100g。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參加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區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310.7kg,比對照晉谷34號平均增產18.2%,試驗點11個,11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其中2007年平均畝產302.0kg,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26.9%;2008年平均畝產319.3kg,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10.9%。

栽培要點:長治地區5月中旬為適宜播期,畝播量0.75~1.0kg,畝留苗2.5~3.0萬株;在施農肥基礎上,一般畝施20kg硝酸磷肥作底肥,一次深施,生育期間不追肥;谷子鉆心蟲危害較重的地區可在谷苗三葉一心期噴殺蟲劑1~2次,間隔一周,可較好地防治鉆心蟲的危害。

適宜區域: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區。

4. 長生06

審定編號:晉審谷(認)2009004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

品種來源:(新761A/94見44)/晉谷21號。新761A為新鄉農科所谷子品種新761與內蒙赤峰核不育材料輪回選育而成,94見44為山西省農科院谷子所選育的抗倒高產谷子材料。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綠色,生長整齊健壯,主莖高168.0cm,主穗長23.8cm,穗錐形,穗粗13.5cm,穗松緊度中等,剛毛長度中等,單穗重29.7g,單穗粒重23.0g,出谷率80.4%,千粒重3.14g,籽粒半圓,谷殼白色,米色金黃,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對照略晚熟,成熟時能保持綠葉黃谷穗,抗倒性較強,綜合農藝性狀較好,田間有零星紅葉病和白發病發生。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粗蛋白(干基)11.29%,粗脂肪(干基)3.15%,直鏈淀粉(占樣品干重)17.45%,膠稠度132.5mm,糊化溫度(堿消指數)3.1,維生素B10.31mg/100g。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參加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區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298.3kg,比對照晉谷34號平均增產13.5%,試驗點11個,11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其中2007年平均畝產276.7kg,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16.3%;2008年平均畝產317.9kg,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10.5%。

栽培要點:適宜播期為5月中旬,畝播量0.75~1.0kg,畝留苗2.5~3.0萬株;在畝施有機肥2000~3000kg的基礎上,加施硝酸磷肥20kg作底肥,生育期間不需追肥;谷苗三葉一心期要噴殺蟲藥劑預防和防治谷子鉆心蟲;注意及時間苗、中耕除草,確保谷子健壯生長。

適宜區域: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區。

高  粱

晉雜25號

審定編號:晉審粱(認)2009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

品種來源:7501A×R112。7501A是一個從美國引進的A1型不育系, R112為山西省農科院高粱所自選的恢復系。原名“SW-1”。

特征特性:幼苗頂土力強,出苗整齊,苗體綠色,株高適中,長勢中等,成株株高190cm,散粉好,自交結實率高,穗長27cm,穗圓筒形,松緊度中等,粒大粒飽,抗早衰,千粒重31g,黑殼紅粒,后期灌漿快,成熟期較對照晉雜12號略晚。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參加山西省高粱中晚熟區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666.2kg,比對照晉雜12號平均增產15.0%,試驗點12個,11點增產,增產點率91.7%。其中2007年平均畝產725.5kg,比對照晉雜12號增產7.7%;2008年平均畝產606.9kg,比對照晉雜12號增產22.4%。

栽培要點:適合在無霜期135天以上區域的中高水肥地種植,密度以每畝7000株為宜,在蚜蟲發生的年份要注意防治蚜蟲,生產中注意防雜保純。    

適宜區域:山西省高粱中晚熟區。

黍  子

晉黍9號

晉審編號:晉審黍(認)2009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8114-15-8/8106-983-3。8114-15-8和8106-983-3均為由內蒙伊盟農科所引進的高代材料。原名“雁黍9號”。

特征特性:幼苗葉片和葉鞘均為綠色,株高174.3cm,節數6.4節,綠色花序,側穗型,穗長37.4cm,穗粒重7.6g,籽粒為復色、圓形,千粒重7.9g,出米率82%,米黃色,適口性好,田間有輕度紅葉病發生。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粗蛋白(干基)14.84%,粗脂肪(干基)3.54%,粗淀粉(干基)76.83%,支鏈淀粉/粗淀粉(干基)99.97%。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山西省黍子中熟區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283.1kg,比對照晉黍5號平均增產10.7%,試驗點11個,9點增產,增產點率81.8%。其中2006年平均畝產263.0kg,比對照晉黍5號增產12.8%;2007年平均畝產303.2kg,比對照晉黍5號增產9.0%。

栽培要點:平川區5月20日前后播種,丘陵區6月1日前后播種為宜,但可根據土地墑情適當提前,尤其旱地,要注意趕雨搶墑播種;農、氮、磷肥要配合施用;以苗期(5~6葉)和抽穗前中耕為宜,有利于扎深、建壯株、抽大穗、創高產;乳熟期防止鳥害,以蠟熟末期收獲最好。

適宜區域:山西省北部黍子中熟區。

綠 豆

晉綠豆6號

審定編號:晉審綠(認)2009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絳縣綠豆/灰骨綠。灰骨綠為汾陽當地農家種。原名“汾綠豆2號”。

特征特性:根圓錐狀,生長整齊,長勢中等,株高50cm左右,莖綠色,方形,外被細毛,主莖分枝3~5個,葉色淺綠,初生真葉披針形,復葉心形,外被細毛,花黃色,莢長筒狀,長6~8cm,成熟時黑褐色,完整莢內著生子粒11粒,粒色明綠,圓柱形,百粒重5.6g,盛花期集中,鼓粒快,生育期80天左右,屬早熟品種,豐產性好,抗病性強,抗旱性中等。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粗蛋白(干基)24.13%,粗脂肪(干基)0.74%,粗淀粉(干基)52.64%。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參加山西省綠豆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79.9kg,比對照晉綠豆1號平均增產13.2%,試驗點9個,9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其中2007年平均畝產66.9kg,比對照晉綠豆1號增產11.1%;2008年平均畝產92.9kg,比對照晉綠豆1號增產14.7%。

栽培要點:春播一般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復播在6月下旬~7月上旬播種,畝播量1.5~2.5kg,畝留苗0.8~1.2萬株;是瘠薄土地種植的優勢品種,過于肥、澇易引起營養生長過旺造成徒長;注意馬齒莧、灰灰菜、稗草等田間雜草的防治;注意生育中、后期蚜蟲、紅蜘蛛及病毒病的防治。

適宜區域:山西省中部春播和中南部復播。

蕎  麥

黔苦4號

審定編號:晉審蕎麥(認)2009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

選育單位: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從高原苦蕎中系選而成。試驗名稱“苦蕎05-43”。

特征特性:幼莖淡紅色,生長整齊,長勢中等,株高96.2cm,株型緊湊,主莖14.5節,莖粗、抗倒性較好,花黃綠色,一級分枝5.4個,單株粒重4.1g,籽粒灰褐色,長型,千粒重20.2g,生育期84天左右,比對照廣靈苦蕎早熟,綜合抗性較好。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參加山西省苦蕎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162.9kg,比對照廣靈苦蕎平均增產24.0%,試驗點10個,9點增產,增產點率90%。其中2007年平均畝產166.0kg,比對照廣靈苦蕎增產31.2%;2008年平均畝產136.3kg,比對照廣靈苦蕎增產24.0%。

栽培要點:晉北地區5月下旬~6月上旬播種,每畝留苗4~6萬株,肥地宜稀,薄地宜密;適時中耕,以苗期(苗高5~6 cm)和開花封壟前為宜;及時收獲,70%的籽粒成熟即可收獲,收獲時間應選在早晨和上午,以免嚴重脫粒。

適宜區域:山西省苦蕎中早熟區。

紫  蘇

并紫蘇1號

審定編號:晉審紫蘇(認)2009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中心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從紫野8號系選而成。原名“紫蘇1.0”。

特征特性:子葉出土凹尖,圓腎臟形,第一對真葉表面紫紅色,背面紫色,幼莖及葉柄均為紫色,近無毛或短疏柔毛。莖稈紫色,四棱型,中空,主莖直立,每個主莖葉腋間長有分枝,株高100cm左右,葉為桃形,背面紫色,有短茸毛,正面綠色光滑,臘質層較厚,葉緣鋸齒狀,葉片肥大,穗為總狀花序,單穗為長條形,每穗有小花15~25朵,小花互生,每小花結實4粒,籽粒灰褐色,在太原4月下旬育苗,5月下旬移栽,生育期100天左右。

品質分析: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a-亞麻酸54.8%,粗脂肪33.74%。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參加山西省紫蘇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172.2kg,其中2007年平均畝產159.2kg,2008年平均畝產185.1kg。

栽培要點:將種子與適量的壤土混合加入相當于種子0.4%的15%的粉銹寧粉劑(預防銹病發生)均勻撒播于育苗床上,畝需種子1~1.5kg,育苗期間適當間苗,使苗粗、苗壯;整地前畝施有機肥3000kg,三元復合肥50kg,用旋耕機把地旋均勻;為預防地老虎等,可在整地前用糠麩拌合撒施辛拌磷;苗齡40~45天后可移栽大田,移栽最好選在陰天進行;定植于5月下旬開始,復播在6月上旬進行,苗高宜10~15cm;進入7月中旬,植株封行前,追施尿素,中耕除草。生長期間遇天旱及時澆水。在籽粒顏色開始變深時,開始收獲,以防掉粒,導致產量降低。

適宜區域:山西省運城、臨汾麥后育苗移栽,中部春播。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