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9
品種名稱:通系929
選育單位:吉林省通化市農科院
品種來源:通系103/91CR1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常規水稻。在東北、西北早熟稻區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0.5天,比對照吉玉粳晚熟2.3天。株高101.5厘米,穗長19.9厘米,每畝有效穗數26.3萬,每穗總粒數101.2粒,結實率90.8%,千粒重29.5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2.9,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主要米質指標:整精米率69.7%,堊白米率19%,堊白度1.4%,直鏈淀粉含量17.3%,膠稠度85毫米,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中早粳早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82千克,比對照吉玉粳增產6.3%(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657.8千克,比對照吉玉粳增產5.8%(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70.5千克,比對照吉玉粳增產6%,增產點比例94.7%。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63.6千克,比對照吉玉粳增產10.4%。
栽培技術要點:1.育秧:東北、西北早熟稻區根據當地生產情況與吉玉粳同期播種。塑料薄膜旱育秧,每平方米播150克催芽種子;盤育苗,每盤60克;隔離層育苗,每平方米350克,稀播育壯秧。2.移栽:秧齡40天左右移栽,采用行距30厘米,穴距20~27厘米的寬行超稀植栽培,每穴2-3棵苗為宜。3.肥水管理:氮、磷、鉀配方施肥,氮肥每畝純氮8千克,五氧化二磷3.3千克/畝,氧化鉀 5千克/畝。水分管理以淺水灌溉為主,分蘗期淺水灌溉,孕穗期淺水或濕潤灌溉,成熟期干濕結合。4.病蟲防治: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及時預防稻瘟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高,中感稻瘟,米質優。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上限、吉林省中熟稻區、遼寧省東北部、寧夏區引黃灌區以及內蒙古赤峰、通遼南部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