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雜180
一、審定編號 蘇審棉200605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荊D180”,屬中熟陸地棉雜交一代種,由湖北荊楚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棉花研究所以204×M31配組,于2000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不含徐州地區)枯、黃萎病輕病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2年和2004年參加江蘇省區試,兩年平均籽棉畝產274.8公斤,較對照(2002年對照為泗棉3號,2004年對照為蘇棉9號)平均增產15.7%,皮棉畝產108.8公斤,較對照平均增產7.3%;2005年省生產試驗,籽棉畝產196.2公斤,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10.1%,皮棉畝產79.7公斤,較對照增產6.6%。
出苗較好,長勢穩健;植株塔形、較高,莖桿有茸毛,葉片肥厚中等偏大,葉色較深,鈴卵圓形、較大,吐絮暢。省區試平均結果:生育期142天,株高113.78厘米,果枝17.42臺,單株成鈴27.85個,單鈴籽棉重5.99克,大樣衣分39.57%,小樣衣分40.37%,籽指10.16克,霜前花率86.33%。纖維品質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HVICC標準):纖維長度32.08毫米,整齊度84.49%,比強度30.44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4.34,紡紗均勻性指數150。病圃鑒定結果:枯萎病指14.86,黃萎病指23.24。耐枯萎病,耐黃萎病,高抗棉鈴蟲。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營養缽育苗宜選擇在4月上旬選晴好天氣播種。
2、栽培密度。以1800~2000株/畝為宜。
3、科學施肥。施足基肥,看苗補施蕾肥,重施花鈴肥。
4、適當化控。具體化控次數和劑量要因苗制宜,看天、看地掌握。分別在蕾期、初花期和打頂后一個星期進行化控。
5、病蟲草害防治。棉田一、二代棉鈴蟲一般情況下可不用藥防治,三、四代棉鈴蟲酌情防治,其它害蟲如棉蚜、棉紅蜘蛛、棉盲蝽蟓等應正常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