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審定情況:2005年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
審定編號: 甘審棉2005002
品種來源:由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引進“中394”,采用花粉管導入法,導入幾丁質酶和葡聚糖酶基因后選育而成。原代號:B46。
特征特性:屬特早熟陸地棉。葉片中等,葉色淡綠,葉背有茸毛。植株筒型,株高55-70cm,果枝Ⅰ型。棉鈴圓形,吐絮暢,單株結鈴6.5-7.8個,鈴重5.7g,衣分35.4 -45.6%,衣指8.6-8.9g,全生育期149天,霜前花率85%以上。2.5%跨長29.1mm,長度整齊度85.2%,斷裂比強度26.28cN/tex,馬克隆值3.8。中抗枯萎病和黃萎病。在2003-2004年棉花區試中,畝產籽棉312.9公斤,與對照品種相當;畝產皮棉129.6公斤,平均比對照 增產14.5%。
栽培要點:①.適期早播,河西走廊棉區以4月上中旬播種為宜,力爭一播全苗,畝保苗1.0-1.2萬株。②、在常規畝施優質農家肥3-5方的基礎上,畝施純氮12-15kg,五氧化二磷7.5kg,氧化鉀4-6kg。結合整地將60%的氮肥和全部磷鉀肥混合深施10cm以下作底肥,40%的氮肥隨頭二水追施,并根據棉花生長態勢,追施葉面肥。
適宜范圍:適宜甘肅河西走廊棉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