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河南 » 正文

2004年河南審定水稻品種簡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8-06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246
 

1、品種名稱:豐兩優1號
審定編號:豫審稻2004001
選育單位: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廣占63S×9311
特征特性:屬中熟兩系雜交秈稻品種,全生育期135天,與汕優63相仿。生長勢強,葉色濃綠,分蘗力較強,劍葉挺直,株型緊湊,莖桿粗壯,株高126cm,后期青桿黃熟。每穗總粒數180-200粒,結實率85%,千粒重29g,籽粒細長,堊白少,品種較耐寒、耐肥。
品質分析:1999年經國家稻米品質檢測中心(杭州)品質分析:糙米率81.5%,精米率74.2%,整精米率64.4%,粒長6.9,長寬比2.9,堊白率2%,堊白度0.1%,透明度1,堿消值7.0,膠稠度98mm,直鏈淀粉15.0%、蛋白質11.2%,除直鏈淀粉達二級以外其它指標達優質一級米標準。
抗性鑒定:2001年經安徽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中抗白葉枯病(3級),中感稻瘟病(4級),田間表現耐紋枯病,輕感稻曲病。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豫南稻區中秈區域試驗,8處匯總平均畝產666.7kg,比對照一豫秈3號增產12.5%,極顯著,比對照二秈優63增產5.1%,居12個品種第1位;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580.4kg,比對照一豫秈3號增產18.5%,比對照二Ⅱ優838減產1.2%,居11個品種第3位。
2003年參加豫南稻區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0.0kg,比對照Ⅱ優838增產0.5%,居7個參試品種第1位。
適宜地區:適宜豫南秈稻區推廣種植,一般畝產650 kg。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4月中下旬播種,施足基肥,濕潤育秧,畝用種量1-1.5 kg,秧齡30天為宜。
2、合理密植:栽插密度5Х8寸,分蘗力強,每穴莖蘗苗1-2,每畝1.5-1.8萬穴。
3、肥力促控,協調群體:耐肥性好, 600kg產量水平,施用純氮總量14-16kg/畝,配合P、K肥。移栽活棵畝追5-8 kg促分蘗,孕穗?破口追施穗粒肥3-4kg有良好的增產效果。
4、科學管水,適時烤田:采取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蘗、深水抽穗、后期干干濕濕;田間管理要求早管促早發,中期重視烤田,后期斷水不可早。
2、品種名稱:耕耘2號
審定編號:豫審稻2004002
選育單位:固始縣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耕香A×耕恢2號
特征特性:屬中晚熟三系雜交秈稻品種。豫南稻區春稻全生育期151天,麥茬稻全生育期145天。最長葉片63cm,寬1.67 cm,葉色嫩綠,葉片直而不披,劍葉略斜;株高120 cm,株型集散適中,莖桿較粗壯,抗倒性強。穗長30.5 cm,成穗率70%左右,每穗實粒數148粒,結實率88%,穎尖白色,無芒,谷殼鮮黃,籽粒長橢圓形,千粒重30.5g。
品質分析:2003年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品質分析:糙米率78.7%,整精米率41.6%,堊白粒率33%,堊白度7.0%,長寬比2.9,膠稠度85mm,直鏈淀粉含量15.3%。
抗性鑒定:2003年根據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抗穗頸瘟(1級),對稻瘟病ZB5、ZC5、ZD5、ZE3、ZF1、ZG1小種均為高抗(0級),對白葉枯病四個致病菌株KS-6-6、PXO79、JS49-6、浙173表現為抗病(3級)。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豫南稻區中秈B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6.7kg,比對照一豫秈3號增產19.1%,達極顯著,比對照二Ⅱ優838減產1.5%,居12個品種第3位;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14.8kg,比對照Ⅱ優838減產1.1%,居13個品種第6位;
2003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96.4kg,比對照Ⅱ優838減產2.9%,居7個參試品種第4位。
適宜地區:適宜豫南秈稻區種植,一般畝產550 kg。
栽培技術要點:
1、培育壯秧:春稻4月10日播種,麥茬稻4月20-25日,每畝用種量1.5 kg,秧齡30-35天。
2、合理密植:帶蘗5-6個單本移栽。高肥水田塊每畝1.2萬穴,行株距1尺×5寸,基本苗6-7萬個,中肥水平田塊行株距8×5寸,每畝基本苗7.5-9萬個。
3、肥水管理:每畝施純氮18-20kg,速效磷8-9kg,速效鉀17-20kg,應施足有機底肥,追肥應根據土壤類型、秧苗長勢、肥力高低科學施用。分蘗期保持2-3cm淺水層,當每畝莖蘗數達到23-25萬時,及時排水曬田。灌漿后期采用淺水與濕潤管理相結合,防治早衰。
4、病蟲防治: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薊馬和二化螟一代蟻螟為害。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稻縱卷葉螟,8月10日左右防治三化螟第三代,同時噴灑紋曲寧,防治紋枯病和稻曲病,8月20日左右注意防治稻飛虱為害。
3、品種名稱:3優18
審定編號:豫審稻2004003
選育單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3A×C418
特征特性:屬中晚熟三系雜交粳稻品種,全生育期150天。植株生長旺盛,分蘗力中等,劍葉中長,株高115cm,莖稈緊湊挺撥,主莖葉片18-19葉,葉片寬厚上沖,葉色深綠、粗壯、堅韌有彈性,抗倒伏。穗長21.3cm,穎尖,桿黃色,稍有頂芒,平均每穗實粒數180粒,結實率80%,千粒重26.3g。
品質分析:2001年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品質分析:糙米率83.6%,精米率76.9%,整精米率74.1%,粒長5.2mm,長寬比1.8,堊白米率72%,堊白度7.8%,透明度2級,粗蛋白質8.4%,直鏈淀粉17.6%,堿消值7級,膠稠度78mm。除透明度一項達優質二級標準,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九項指標達優質一級米標準。
抗性鑒定:1999年經江蘇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對稻瘟病病菌代表小種D1、中B5、中G1表現高抗,對f1表現為抗病,對穗頸瘟表現為抗病。
產量表現:1998年參加全國北方水稻區試,在河南試點畝產518.9kg,較對照豫粳6號減產2.6%,居8個品種第3位;1999年續試,河南試點畝產626.2kg,較對照豫粳6號增產20.3%,居8個品種第1位。
2000年參加全國北方水稻生產試驗,河南試點畝產616.3kg,居參試品種第1位,較對照豫粳6號增產11.6%;2003年參加河南省粳稻生產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499.9kg,較對照豫粳6號增產7.6%。居參試品種第1位。
適宜地區:適宜沿黃粳稻區和豫南秈改粳稻區種植,一般畝產550 -600kg。
栽培技術要點:
1、種子處理:用菌蟲清或浸種靈泡種,防治干尖線蟲病和惡苗病。
2、稀播育壯秧:4月底5月初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3-4kg。秧齡控制在35天以內,不栽超齡秧。
3、適當密植:一般肥水田塊每穴栽雙株,株行距7×4寸。
4、肥料宜早宜重:前期促進早發,一般總施N量25kg左右,N、P、K配合施用,底施氮肥60%,分蘗肥占25%,穗肥占5-10%,粒肥占5-10%。
5、防病蟲:7月底8月初用撲虱靈+井崗霉素+Bt+殺蟲雙+中生菌素,主治飛虱、紋枯病,兼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白葉枯病;8月底用Bt+殺蟲雙+三環唑+井崗霉素,主治稻縱卷葉螟、稻瘟病,兼治紋枯病;9月上中旬注意防治稻飛虱危害。
4、品種名稱:豐優香占
審定編號:豫審稻2004004
選育單位: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
品種來源:粵豐A×R6547
特征特性:屬中晚熟三系雜交秈稻品種,生育期145天。幼苗葉鞘綠色,葉片顏綠色,株高115cm,劍葉直略斜,株型集散適中,莖桿較粗壯,抗倒性強。穗長24 cm,穗型弧形,穗分枝較多,穗粒數160粒,成穗率70%左右,結實率85%,穎尖白色,無芒,谷殼鮮黃,千粒重28g。
品質分析:2001年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測試中心(杭州)品質分析:糙米率79.2%,精米率72.6%、整精米率63.5%,堊白粒率7%,堊白度0.7%,粒長7.1mm,長寬比3.5,透明度1級,籽粒蛋白質含量8.4%,直鏈淀粉含量13.5%,堿消值7.0級,膠稠度84mm。9項指標達部頒優質米1級標準,3項指標達2級標準。
抗性鑒定:2001年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對稻瘟病ZB1、ZB2、ZC13、ZD1、ZE3、ZG1六個生理小種接菌鑒定病級均為高抗(0級);對白葉枯病菌群Ks-6-6、Px079、Js49-6表現為抗病(1級),對浙173中抗(3級);對穗頸瘟中抗(2級)。
產量表現: 2002年參加豫南稻區中秈A組區域試驗,8點匯總,平均稻谷519.9kg/畝,比對照一豫秈3號增產6.7%,比對照二Ⅱ優838減產11.5%,居11個品種第9位;2003年續試,8點匯總平均稻谷377.4kg/畝,比對照Ⅱ優838減產4.07%,居13個品種第5位。
2003年參加豫南稻區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06.2kg,比對照Ⅱ優838減產0.5%,居7個品種第3位。
適宜地區:豫南秈稻區作優質稻種植,一般畝產500 kg。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4月下旬播種,水育秧每畝落谷量10kg,旱育秧每畝落谷量20kg,大田每畝用種量1.0-1.5kg,秧田畝施用純N15-20kg,注重增施磷鉀肥,一葉一心早施斷奶肥,三葉期追施接力長粗肥,移栽前5-6天施好起身肥,秧齡一般30-35天。
2、栽足基本莖蘗苗:一般每畝大田栽足2萬穴,每穴莖蘗苗4-5個,每畝基本莖蘗苗8-10萬。
3、合理施肥,科學用水:每畝大田施用純N12.5-15kg,有機與無機肥搭配,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比例為1:0.25:0.5,肥料運籌采取“前重、中控、后補”方式,即基面肥70%、分蘗肥20%、平衡肥10%。水漿管理采取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當田間總莖蘗苗夠穗苗90%時,適時分次擱田,莖蘗高峰苗控制在每畝25萬以內,生育后期田間干濕交替,養根保葉,收割前一周斷水。
5、品種名稱:新稻10號
審定編號:豫審稻2004005
選育單位:新鄉市農科所
品種來源:豫粳6號×新稻89402
特征特性:屬中熟粳稻品種,全生育期145天左右。幼苗葉較小,色淡,分蘗力較強,本田期株型緊湊、挺直,葉片上舉,生長清秀,株高100cm左右,主莖19片葉,莖基部節間短;穗呈紡錘形,半直立,著頂芒,籽粒密度較大,穗長17-19cm,每穗枝梗數9-13個,每穗籽粒數120粒左右,谷粒橢圓形,成穗率80%左右,結實率90%左右,千粒重25g左右。
品質分析: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品質分析:糙米率84.1%,精米率75.3%,整精米率73.6%,粒長5.1mm,長寬比1.8,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81mm,蛋白質含量8.9%,這九項指標均達NY20-1986優質米一級標準;堊白度2.0%,直鏈淀粉含量18.4%,達二級標準。
抗性鑒定:2003年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對稻瘟病菌ZB5、ZC5生理小種感病(5級),對其他4個生理小種表現高抗病(0級);對穗頸瘟表現高抗(0級);對白葉枯病菌KS-6-6感病(5級),對其他白葉枯病菌表現為抗病(1級);對紋枯病表現中抗(MR)。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河南省粳稻區域試驗,八點匯總平均畝產588.4kg,比第一對照種豫粳6號減產2.4%,不顯著,比第二對照種黃金晴增產14.2%,極顯著,居11個品種第7位;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565.5kg,比第一對照種豫粳6號減產4.6%,不顯著,比第二對照種黃金晴增產12.6%,達極顯著,居10個參試品種第3位。
2003年參加河南省粳稻生產試驗,五點匯總平均畝產稻谷460.2 kg,較對照豫粳6號減產0.9%。
適宜地區:適宜豫北沿黃粳稻區和豫南秈改粳稻區種植,一般畝產550 kg。
栽培技術要點:
1、稀播培育適齡壯秧。5月1日前后播種,每畝秧田播量30kg,秧齡40-45天。
2、寬行小墩插植。行距27-30cm,穴距13cm,穴插2-3苗為宜。
3、合理施肥。在畝施二銨15kg作底肥的基礎上,一般每畝再追純氮14kg(栽后15天內施入總N量的80%左右)。中后期注意施好攻穗肥和保花增粒肥,灌漿期噴活力素、磷酸二氫鉀,有利于保活熟增粒重。
4、科學灌水。前期淺水促苗,中期見濕見干,適當晾田控制無效分蘗,打苞孕穗期小水勤灌,灌漿成熟期勤灌跑馬水,地皮不干。不要過早停水,以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
6、品種名稱:揚兩優6號
審定編號:豫審稻2004006
選育單位: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
品種來源:廣占63-4S×揚稻6號
特征特性:屬中熟兩系雜交秈稻品種,生育期145天。幼苗葉鞘綠色,葉片濃綠色,葉片形態直立,葉略寬,葉勢平展,株型較緊湊,株高113cm;穗長25cm,穗弧形,穗分枝較多,穗粒數160~190粒,結實率85%,粒金黃色,細長,千粒重28.5g。
品質分析:2001年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測試中心(杭州)品質分析:糙米率80.1%,精米率73.8%,整精米率71.5%,粒長6.6mm,長寬比3.1,堊白粒率10%,堊白度0.7%,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9mm,籽粒蛋白質含量9.6%,直鏈淀粉含量15.0%。
抗性鑒定:2002年經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對稻瘟病ZB5、ZD1、ZE3、ZF1、、ZG1五個生理小種表現高抗(0級),對ZC15小種感(5級);對白葉枯病菌群Ks-6-6、Px079、Js49-6、浙173表現抗(1級);對穗頸瘟表現抗(1級),抗倒性較強。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豫南稻區中秈區域試驗,8點匯總平均畝產稻谷638.4kg,比對照一豫秈3號增產9.6%,比對照二汕優63增產2.7%,居12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2年續試(A組),8點匯總平均畝產稻谷586.3kg,比對照一豫秈3號增產19.7%,比對照二Ⅱ優838減產0.2%,居11個品種第2位。
2003年參加豫南稻區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95.9kg,比對照Ⅱ優838減產3.0%,居7個品種第5位。
適宜地區:豫南秈稻區種植,一般畝產600 kg。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水育秧畝播量10 kg,旱育秧畝播量20 kg,秧田畝施純氮15-20 kg,秧齡30-35天。
2、合理密植,科學運籌肥水:一般每畝大田栽插2萬穴,基本莖蘗苗6-8萬。大面積畝施純N15 kg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即基面肥占70%,分蘗肥占15%,平衡肥5%,穗肥10%,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生育后期田間干干濕濕,前水不清,后水不上,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
7、品種名稱:鄭花輻9號
審定編號:豫審稻2004007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科院糧食所、鄭州邙山區水稻中心站
品種來源:鄭90-1經Co60-r射線輻射處理后多代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屬中晚熟大穗型粳稻品種,全生育期157天。植株生長旺盛,分蘗力中等,劍葉中長,葉片較窄,株高107.5cm,莖稈粗壯、堅韌有彈性;散穗型,穗長21.0cm,平均每穗實粒數108.9粒,結實率90.2%,千粒重25.1g。畝有效穗數為25萬穗。成熟后易脫粒,適宜機械操作。
品質分析:2003年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品質分析:粗蛋白質8.4%,直鏈淀粉17.6%,糙米率83.7%,精米率76%,整精米率74.4%,粒長4.7mm,長寬比1.6膠稠度78mm,堊白粒率34%,堊白度3.6%,稻米的外觀品質晶瑩透亮,達部頒二級優質米標準。
抗性鑒定:2002年經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鑒定:高抗穗頸瘟(0級);對稻瘟病ZB5、ZC15、ZD1、ZE3、ZG1菌株表現抗病,對稻瘟病ZF1菌株感病(5級);對白葉枯病菌株浙-173、Ks-6-6、PXO79、Js-49-6表現抗病(3級),中抗紋枯病。
產量表現:2000年參加河南省中晚粳組區域試驗,七點匯總平均畝產494.9kg,較第一對照黃金晴增產7.0%,較第二對照豫粳6號減產8.6%,居10個參試品種第6位;2001年續試,八點匯總平均畝產580.2kg,較第一對照黃金晴增產12.6%,達極顯著水平,較第二對照豫粳6號減產3.7%,不顯著,居10個參試品種第5位。
2002年參加生產試驗,七點匯總平均畝產545.5kg,較第一對照黃金晴增產14.7%,較第二對照豫粳6號減產4.3%,居5個參試品種第3位;2003年續試,七點匯總平均畝產432.5kg,較對照豫粳6號減產6.9%。兩年平均產量489kg,較對照減產5.6%。
適宜地區:適宜豫南稻區作秈改粳品種種植,一般畝產550 kg。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早播,培育壯秧:4月底5月初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3-4kg。1葉1心期用300PPM多效唑壯根促蘗。
2、栽插規格:株行距11-13×27-30cm,每穴4-5苗。
3、大田施肥:用有機肥和NPK復合肥作基肥,重施分蘗肥,酌施穗肥。施N總量控制在16kg以下。
4、科學灌水:前期淺水勤灌,中期適時烤田(最高分蘗期),后期干濕交替,收獲前1周左右斷水。
5、病蟲防治:秧苗3-4葉和移栽前5-7天用中生菌素等殺菌劑和殺蟲雙等殺蟲劑各噴1次,可預防白葉枯病、惡苗病及二化螟、薊馬等;7月底8月初用撲虱靈+井崗霉素+Bt+殺蟲雙+中生菌素,主治飛虱、紋枯病,兼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白葉枯病;8月底用Bt+殺蟲雙+三環唑+井崗霉素,主治稻縱卷葉螟、稻瘟病,兼治紋枯病;9月上中旬注意防治稻飛虱危害。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