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ye)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ming)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福建 » 正文

2007年福建審定水稻品種簡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8-06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993
 

1.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01
品種名稱:金兩優4號
選育單位: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學院
品種來源:金山S-2×早R?10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5.8天,比對照威優77遲熟0.2天。株型適中,分蘗力強,熟期轉色較好,每畝有效穗20.4萬,株高99.2厘米,穗長22.1厘米,每穗總粒數122.1粒,結實率82.9%,千粒重25.9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將樂黃潭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9%,精米率71.1%,整精米率63.0%,粒長6.4毫米,堊白率46.0%,堊白度21.2%,透明度2級,堿消值4.3級,膠稠度83.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1%,蛋白質含量8.9%。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省早秈遲熟組區試,平均畝產500.53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2.57%,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66.22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8.85%,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2.08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7.77%。
栽培技術要點:作早稻種植3月上、中旬播種,秧齡25-30天。插植規格以16.5厘米×20.0厘米為宜,畝插基本苗2萬。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1:0.5:0.65,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0.6:0.2:0.15:0.05。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金兩優4號屬早秈兩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26天左右,與對照威優77相當,豐產性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將樂黃潭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比對照威優77優。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早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2.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02
品種名稱:佳早1號
選育單位: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品種來源:佳輻占/外引8號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2.7天,比對照佳禾早占早熟1.4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較弱,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22.1萬,株高95.9厘米,穗長21.5厘米,每穗總粒數85.7粒,結實率89.5%,千粒重27.4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靖農科所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5.8%,精米率67.7%,整精米率63.5%,粒長6.8毫米,堊白率9.0%,堊白度4.4%,透明度1級,堿消值6.0級,膠稠度5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6%,蛋白質含量12.5%。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省早秈優質組區試,平均畝產451.12公斤,比對照佳禾早占增產4.23%,達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381.79公斤,比對照佳禾早占增產6.74%,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98.89公斤,比對照威優77減產6.97%。
栽培技術要點:作早稻3月上旬播種,秧齡約30天。插植規格18厘米×18厘米。畝施純氮10~13公斤,氮、磷、鉀比例7:2:4,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6:3:1: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同時做好鼠害防治。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佳早1號屬早秈常規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23天,比對照佳禾早占早熟1天,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靖農科所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早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3.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03
品種名稱:岳優9113
選育單位:湖南省岳陽市農科所
引進單位:福建省種子總站
品種來源:岳4A/岳恢911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7.4天,比佳禾早占遲熟3.3天,比威優77遲熟1.8天。株型適中,分蘗力強,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22.5萬,株高91.4厘米,穗長21.9厘米,每穗總粒數118.5粒,結實率77.8%,千粒重25.3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將樂黃潭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2%,精米率70.4%,整精米率49.5%,粒長6.9毫米,堊白率73.0%,堊白度14.1%,透明度1級,堿消值5.6級,膠稠度39.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1%,蛋白質含量8.2%。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省早秈優質組區試,平均畝產508.28公斤,比對照佳禾早占增產17.43%,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35.92公斤,比佳禾早占(CK1)增產21.88%,達極顯著水平;比威優77(CK2)增產4.63%,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2.70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2.81%。
栽培技術要點:作雙季早稻種植,宜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稀播培育壯秧, 秧齡30天左右。插植規格17厘米×20厘米,叢插兩粒谷。畝施純氮8-12公斤,氮、磷、鉀比例1:0.5:0.8,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6:3:1: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岳優9113屬早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佳禾早占遲熟3天,比威優77遲熟2天,豐產性較好,穩產性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將樂黃潭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略優于對照威優77。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早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4.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04
品種名稱:金優1398
選育單位: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金23A×明恢139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4.0天,比對照優Ⅰ66遲熟3.5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8.3萬,株高95.0厘米,穗長22.2厘米,每穗總粒數127. 4粒,結實率82.5%,千粒重25. 2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靖農科所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79.7%,精米率71.0%,整精米率52.7%,粒長6.2毫米,長寬比2.7,堊白粒率96%,堊白度19.2%,透明度3級,堿消值4.7級,膠稠度7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4%,蛋白質含量8.8%。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早秈中熟組區試,平均畝產428. 26公斤,比對照優Ⅰ66增產11. 57%,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21.06公斤,比對照優I66增產22.95%,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8.78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9.33%。
栽培技術要點:作早稻種植3月上、中旬播種,秧齡為30-35天。插植密度17厘米×20厘米,叢插2粒谷。畝施純氮10.5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5:0.7為宜,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2:2: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金優1398屬早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24天,比對照優Ⅰ66遲熟4天左右,豐產性、穩產性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靖農科所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優I66相當。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早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5.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05
品種名稱:Ⅱ優明398
選育單位: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II-32A×明恢39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6.8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5.7天。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穗粒數多,較抗倒,每畝有效穗數15.6萬,株高116.6厘米,穗長24.0厘米,每穗總粒數173.3粒,結實率85.89%,千粒重27.0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7%,精米率73.1%,整精米率71.5%,粒長6.1毫米,堊白率12.0%,堊白度3.4%,透明度1級,堿消值4.7級,膠稠度3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9%,蛋白質含量6.9%。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省中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77.0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63%,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中稻A組續試,平均畝產543.4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13%,達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7.1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03 %。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4月中、下旬播種,秧齡30-35天左右。插植規格19.8厘米×29.7厘米,叢插2粒谷,畝插基本苗4-5。畝施純氮12-15 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7:0.9為宜,基肥、分蘗肥、穗粒肥比例以6:2:2為宜。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Ⅱ優明398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47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6天。豐產性較好,穩產性一般,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二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6.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06
品種名稱: Ⅱ優明118
選育單位: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II-32A×明恢11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4.9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3.8天。株型適中,著粒較密,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6.5萬,株高117.6厘米,穗長23.3厘米,每穗總粒數167.8粒,結實率87.96%,千粒重25.9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8%,精米率70.4%,整精米率67.2%,粒長6.0毫米,堊白率17.0%,堊白度4.9%,透明度1級,堿消值3.2級,膠稠度47.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5%,蛋白質含量6.8%。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省中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81.2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4%,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中稻A組續試,平均畝產568.2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83%,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7.7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88%。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高海拔地區(700m以上),在清明前后播種;中海拔地區(300~500m),在谷雨前后播種;低海拔地區,在4月下旬到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插植規格采用寬窄行插秧,中上等肥力田塊,株行距16.5厘米×29.7厘米,畝插基本苗6.5萬;肥力偏差的田塊,株行距16.5厘米×23.1厘米,畝插基本苗8萬。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氮、磷、鉀比例掌握在1:0.65:1,基肥和分蘗肥占總施肥量80%,穗粒肥占20%。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Ⅱ優明118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4天。豐產性較好,穩產性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二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7.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07
品種名稱:特優103
選育單位: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龍特甫A×漳恢10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3.0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9天。株型適中,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6.8萬,株高118.2厘米,穗長23.4厘米,每穗總粒數153.6粒,結實率87.22%,千粒重28.0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8.9%,精米率71.8%,整精米率69.2%,粒長6.2毫米,堊白率49.0%,堊白度4.9%,透明度1級,堿消值6.3級,膠稠度34.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1%,蛋白質含量7.1%。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省中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88.0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66%,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中稻A組續試,平均畝產567.8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76%,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5.4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47%。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秧齡30天。插植規格20厘米×23厘米,叢插2粒谷,畝插基本苗6萬。畝施純氮11公斤,氮、磷、鉀比例1:0.6:0.8,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6:3:0.5:0.5。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特優103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43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天左右。豐產性、穩產性較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二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8.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08
品種名稱:粵泰優D67
選育單位:尤溪縣良種生化研究所、福建省種子總站
品種來源:粵泰A×D6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1.4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0.4天。株型適中,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6.4萬,株高114.1厘米,穗長24.9厘米,每穗總粒數166.0粒,結實率84.0%,千粒重27.7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兩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5%,精米率69.9%,整精米率61.0%,粒長6.7毫米,堊白率53.0%,堊白度15.9%,透明度1級,堿消值5.3級,膠稠度56.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3%,蛋白質含量6.2%。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省中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89.3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89%,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中稻A組續試,平均畝產562.6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77%,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3.7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17%。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4月上、中旬播種,秧齡30天左右。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畝插基本苗6萬。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1∶0.8∶0.8,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40∶45∶10∶5,做到底肥足,面肥速,達到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早攻促早發,增加有效穗。水管采取“深水護苗返青、淺水促蘗、夠苗烤田控蘗、后期干濕交替”,控制無效分蘗,改善中后期受光條件,達到根旺稈壯。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粵泰優D67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41天左右,與對照汕優63相當。豐產性較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兩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9.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09
品種名稱:兩優3773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152S×R17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6.3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5.3天。分蘗力中等,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4.7萬,株高122.1厘米,穗長24.9厘米,每穗總粒數167.4粒,結實率84.95%,千粒重29.4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8.1%,精米率69.1%,整精米率60.2%,粒長6.7毫米,堊白率12.0%,堊白度2.8%,透明度1級,堿消值5.5級,膠稠度9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3%,蛋白質含量7.5%。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省中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77.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79%,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中稻A組續試,平均畝產537.9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07%,增產不顯著。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2.7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50%。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4月20-5月10日播種,秧齡25-30天,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畝插基本苗6.5-7.5萬苗。畝施純氮10.5公斤,氮、磷、鉀比例1 : 0.6 : 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分別占總施肥量的55% : 35% : 7%: 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兩優3773屬中秈兩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46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5天。豐產性、穩產性較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二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10.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10
品種名稱:瀘優125(原名瀘香優125)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瀘香90A×南恢12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5.1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4.1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穗大粒多,每畝有效穗數15.8萬,株高117.9厘米,穗長25.6厘米,每穗總粒數179.8粒,結實率78.68%,千粒重28.2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兩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7%,精米率72.5%,整精米率62.2%,粒長6.9毫米,堊白率13.0%,堊白度3.4%,透明度1級,堿消值3.4級,膠稠度94.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4%,蛋白質含量6.0%。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省中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93.4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63%,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中稻A組續試,平均畝產593.2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57%,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8.0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42%。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4月下旬-5月上中旬播種,秧齡30-35天。插植規格以22厘米×22厘米,畝插基本苗2-3萬。畝施純氮15公斤,氮、磷、鉀比例1.0:0.5: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3.5:5.5:0.5:0.5。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瀘優125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4天。豐產性、穩產性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兩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優于對照汕優63。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11.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11
品種名稱:川優12號(原名川香優12號)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川香29A×南恢12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3.3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3.1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4.7萬,株高113.4厘米,穗長24.9厘米,每穗總粒數177.0粒,結實率84.0%,千粒重29.3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1%,精米率72.8%,整精米率64.5%,粒長6.7毫米,長寬比2.8,堊白率59%,堊白度8.6%,透明度2級,堿消值6.2級,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4%,蛋白質含量8.3%。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中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93.9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69%,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60.8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3.13%,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6.1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08%。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4月下旬-5月上中旬播種,秧齡30-35天。插植規格以21厘米×24厘米,畝插基本苗2-3萬。畝施純氮15公斤,氮、磷、鉀比例1.0:0.7:0.8,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3.5:5.5:0.5:0.5。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瀘優125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3天。豐產性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12.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12
品種名稱:T55優627
選育單位: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T55A×亞恢62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4.9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4.7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粒重較重,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5.6萬,株高117.8厘米,穗長23.7厘米,每穗總粒數154.4粒,結實率86.2%,千粒重30.1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寧德、南平、南靖農科所三個點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6%,精米率73.8%,整精米率67.6%,粒長6.5毫米,長寬比2.5,堊白率96%,堊白度17.5%,透明度3級,堿消值6.8級,膠稠度6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4%,蛋白質含量8.3%。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中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86.4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29%,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72.1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5.39%,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1.4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25%。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4月下旬播種,秧齡30天。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叢插兩粒谷。畝施純氮13公斤,氮、磷、鉀比例1:0.6:0.8,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3:4:2: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T55優627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5天。豐產性、穩產性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寧德、南平、南靖農科所三個點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全省作中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13.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13
品種名稱:II優沈98
選育單位:三明市種子站、尤溪縣活水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II-32A×沈恢9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5.9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4.7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5.3萬,株高121.1厘米,穗長24.7厘米,每穗總粒數176.1粒,結實率88.1%,千粒重27.7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79.2%,精米率72.0%,整精米率67.8%,粒長6.1毫米,堊白率26.0%,堊白度7.1%,透明度1級,堿消值4.6級,膠稠度45.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9%,蛋白質含量7.4%。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中稻優質組區試,平均畝產588.8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22%,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63.6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95%,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4.8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87%。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栽培4月中、下旬播種,秧齡30~35天。插植規格21厘米×21厘米。畝施純氮12公斤左右,氮、磷、鉀配比1:0.7:0.8,基肥、分蘗肥、穗粒肥比例6:3:1,氮肥以前期施用為主。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夠苗及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注意防治稻瘟病。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 II優沈98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46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5天,豐產性、穩產性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

14.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14
品種名稱:II優153
選育單位: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II-32A×寧恢15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1.4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7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6.6萬,株高107.5厘米,穗長23.9厘米,每穗總粒數137.0粒,結實率84.46%,千粒重27.9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南平農所科兩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3%,精米率70.9%,整精米率58.0%,粒長6.1毫米,堊白率83.0%,堊白度17.0%,透明度2級,堿消值3.8級,膠稠度3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5%,蛋白質含量8.7%。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晚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454.6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69%,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81.1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01%,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3.1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64 %。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20日播種,秧齡35天。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叢插兩粒谷,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1:0.5: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4:4:1: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II優153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31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3天。豐產性、穩產性較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南平農所科兩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比對照汕優63略差。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15.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15
品種名稱:兩優816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45S(原名MS-8)×HR1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9.5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0.7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7.7萬,株高105.2厘米,穗長24.4厘米,每穗總粒數127.4粒,結實率83.34%,千粒重29.0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寧化水茜、將樂黃潭三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2%,精米率73.0%,整精米率61.8%,粒長6.9毫米,堊白率84.0%,堊白度57.0%,透明度1級,堿消值4.7級,膠稠度6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8%,蛋白質含量8.1%。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晚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463.0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6%,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87.3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41%,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5.1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89 %。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5天,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插植規格17厘米×20厘米,畝插基本苗7-8萬苗。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1 : 0.5 : 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5% : 35% : 7%: 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兩優816屬晚秈兩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1天,豐產性、穩產性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寧化水茜、將樂黃潭三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16.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16
品種名稱:岡優148
選育單位:四川省眉山市裕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育種研究院
引進單位:福建省種子總站
品種來源:岡46A×裕恢14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0.5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7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劍葉寬挺,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7.4萬,株高104.5厘米,穗長23.7厘米,每穗總粒數143.8粒,結實率81.61%,千粒重26.1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兩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7%,精米率72.4%,整精米率59.4%,粒長5.9毫米,堊白率85.0%,堊白度11.0%,透明度2級,堿消值5.9級,膠稠度40.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4%,蛋白質含量7.9%。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晚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449.3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47%,達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90.5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13%,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2.0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40%。
栽培技術要點:作雙季晚稻種植,宜6月中、下旬播種,稀播培育壯秧, 秧齡30天以內。畝插1.5萬叢左右,叢插兩粒谷。畝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例1:0.5:0.8,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3:2: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岡優148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31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2天,豐產性較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兩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比對照汕優63略差。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17.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17
品種名稱:樂優94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樂A(原名475A)×恢94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1.0天,比對照兩優2163遲熟4.1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較強,熟期轉色中等,每畝有效穗數18.5萬,株高104.1厘米,穗長24.6厘米,每穗總粒數137.1粒,結實率79.07%,千粒重26.6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6%,精米率69.5%,整精米率55.6%,粒長6.9毫米,堊白率33.0%,堊白度7.4%,透明度1級,堿消值2.7級,膠稠度5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0%,蛋白質含量7.9%。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晚稻優質B組區試,平均畝產466.47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6.82%,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58.85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8.60%,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8.3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42 %。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8~33天。插植規格16.7厘米×23.3厘米,畝插基本苗10萬。畝施純氮11公斤,氮、磷、鉀比例1:0.4: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4:4:1:1,中后期適量增施磷鉀肥,并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以防劍葉披垂。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樂優94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31天左右,比對照兩優2163遲熟4天,豐產性較好,穩產性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后期增施P、K肥,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紋枯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18.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18
品種名稱:宜優99 (原名裕香二號)
選育單位:四川省眉山市裕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育種研究院
引進單位:福安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宜香1A×R99-E3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7.0天,比對照兩優2163遲熟0.1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8.3萬,株高106.2厘米,穗長25.0厘米,每穗總粒數117.5粒,結實率79.32%,千粒重30.8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3%,精米率69.7%,整精米率45.9%,粒長7.4毫米,堊白率24.0%,堊白度6.1%,透明度1級,堿消值6.0級,膠稠度7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3%,蛋白質含量7.9%。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晚稻優質A組區試,平均畝產451.68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3.54%,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48.36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6.11%,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5.9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25%。
栽培技術要點:作雙季晚稻種植,宜6月中、下旬播種,稀播培育壯秧, 秧齡25天左右。畝插1.5萬叢左右,叢插兩粒谷。插植規格30厘米×13.3厘米為宜,叢插兩粒谷。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1:0.5: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4:1: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宜優99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27天左右,與對照兩優2163相當,豐產性較好,穩產性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19.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19
品種名稱:全優94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全豐A×94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8.6天,比對照兩優2163遲熟1.7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較強,熟期轉色好,畝有效穗數19.2萬,株高100.7厘米,穗長23.7厘米,每穗總粒數124.1粒,結實率80.79%,千粒重26.1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0%,精米率72.4%,整精米率56.8%,粒長6.5毫米,堊白率75.0%,堊白度15.8%,透明度2級,堿消值3.9級,膠稠度4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7%,蛋白質含量8.0%。 
產量表現:該組合2004年參加晚稻優質B組區試,平均畝產453.17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3.78%,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43.29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4.91%,達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0.4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51%。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5~30天。插植規格16.7厘米×23.3厘米,畝插基本苗10萬。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1:0.5:0.8,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4:4:1:1,中后期適量增施磷鉀肥,并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以防劍葉披垂。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全優94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對照兩優2163遲熟2天,豐產性較好,穩產性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比對照兩優2163略差。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后期增施磷、鉀肥,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紋枯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20.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20
品種名稱:甬優6號
選育單位:浙江省寧波市農業科學院
引進單位:閩侯縣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甬粳2號A×K26480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6.4天,比對照兩優2163早熟0.5天。株型緊湊,莖桿粗韌,分蘗力較弱,劍葉瓦狀直立,穗粒數多,著粒密,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4.4萬,株高106.8厘米,穗長22.2厘米,每穗總粒數188.2粒,結實率80.11%,千粒重24.8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6%,精米率72.9%,整精米率63.9%,粒長5.8毫米,堊白率13.0%,堊白度4.8%,透明度1級,堿消值4.8級,膠稠度7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0%,蛋白質含量8.4%。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晚稻優質A組區試,平均畝產449.96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3.15%,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53.52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7.34%,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6.7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43%。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在福州以南地區7月上旬前、福州以北地區6月15日前播種,稀播育帶蘗壯秧,秧齡25天。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或畝插基本苗5萬以上。畝施純氮1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4:0.9,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4:4:1: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不宜過早斷水。及時防治病蟲害。收割時間比一般品種推遲10~15天以上,以利充分成熟。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甬優6號屬晚秈三系秈粳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對照兩優2163早熟1天,豐產性較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略優于對照兩優2163。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插足基本苗,秧齡不宜超過25天,及時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21.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21
品種名稱:東聯5號
選育單位:南安市碼頭東聯農業科技示范場
品種來源:從廣科81變異株輻射培育而成的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4.9天,比對照兩優2163早熟2.0天。株型較散,群體整齊,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9.0萬,株高105.2厘米,穗長25.1厘米,每穗總粒數129.8粒,結實率81.83%,千粒重23.8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將樂黃潭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1%,精米率71.2%,整精米率63.8%,粒長6.2毫米,堊白率24.0%,堊白度6.5%,透明度1級,堿消值3.2級,膠稠度85.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4%,蛋白質含量9.0%。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晚稻優質B組區試,平均畝產431.79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減產1.12%,不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31.40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2.10%,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1.6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61%。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閩中于7月初、閩南于7月中旬播種,秧齡15~20 天,閩西北地區和閩東地區于6月下旬播種,秧齡25天左右。畝插1.4~1.5萬叢,叢插6~7本,要求基本苗達到8萬苗以上。畝施純氮11~12 公斤,氮、磷、鉀比例1:0.5:0.8;前期肥占70%,中期肥占20%,后期肥占10%。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不宜過早斷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東聯5號屬晚秈常規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對照兩優2163早熟2天,豐產性一般,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將樂黃潭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秧齡不宜超過25天,及時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22.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22
品種名稱:宜優115(原名宜香優115)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宜香1A×南恢11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7.8天,比對照汕優63早熟0.9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熟期轉色中等,每畝有效穗數17.9萬,株高106.7厘米,穗長25.6厘米,每穗總粒數132.2粒,結實率77.66%,千粒重30.2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8.7%,精米率68.3%,整精米率44.3%,粒長7.3毫米,堊白率19.0%,堊白度7.9%,透明度1級,堿消值3.8級,膠稠度8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2%,蛋白質含量8.6%。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晚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464.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88%,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66.6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72%,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3.4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34%。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上中旬播種,秧齡25~30天。插植規格以18厘米×21厘米,畝插基本苗2-4萬。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9:7:8,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3.0:6.0:0.5:0.5。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宜優115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早熟1天,豐產性較好,穩產性一般,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23.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23
品種名稱:宜優1659(原名宜香優1659)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宜香1A×南恢165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9.2天,比對照兩優2163遲熟2.4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7.6萬,株高109.3厘米,穗長26.5厘米,每穗總粒數128.1粒,結實率76.49%,千粒重31.0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8.0%,精米率67.5%,整精米率36.4%,粒長7.3毫米,堊白率31.0%,堊白度10.4%,透明度1級,堿消值5.0級,膠稠度90.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2%,蛋白質含量7.6%。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晚稻優質B組區試,平均畝產466.24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6.77%,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61.19公斤,比對照兩優2163增產9.15%,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0.0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96%。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上中旬播種,秧齡25~30天。插植規格以18厘米×21厘米,畝插基本苗2-4萬。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1.0:0.7:1.0,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3.0:6.0:0.5:0.5。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宜優1659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對照兩優2163遲熟2天,豐產性、穩產性較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比對照兩優2163略差。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24.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24
品種名稱:岡優16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岡46A×南恢1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7.8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0.7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5.2萬,株高108.8厘米,穗長24.6厘米,每穗總粒數170.0粒,結實率80.4%,千粒重26.5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寧德、南靖農科所兩個點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8%,精米率75.3%,整精米率60.0%,粒長6.2毫米,長寬比2.5,堊白率79%,堊白度13.0%,透明度2級,堿消值6.2級,膠稠度8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3%,蛋白質含量7.1%。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晚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472.9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49%,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79.1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37%,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0.8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96%。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上中旬播種,秧齡25~30天。插植規格以17厘米×21厘米,畝插基本苗2-4萬。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9:7:8,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3.0:6.0:0.5:0.5,中后期注意防止偏施氮肥。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岡優16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1天,豐產性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寧德、南靖農科所兩個點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全省作晚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25.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25
品種名稱:岡優596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岡46A×南恢59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8.6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0.9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5.7萬,株高109.1厘米,穗長24.2厘米,每穗總粒數161.6粒,結實率81.1%,千粒重26.5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寧德、南靖農科所兩個點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6%,精米率74.8%,整精米率59.8%,粒長6.0毫米,長寬比2.3,堊白率81%,堊白度13.6%,透明度2級,堿消值6.8級,膠稠度8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6.3%,蛋白質含量8.0%。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晚稻C組區試,平均畝產484.3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42%,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96.7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23%,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3.5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71%。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上中旬播種,秧齡25~30天。插植規格以20厘米×20厘米或畝插基本苗2-4萬。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1.0:0.7:0.9,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3.0:6.0:0.5:0.5,中后期注意防止偏施氮肥。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岡優596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1天,豐產性好, 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寧德、南靖農科所兩個點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比對照汕優63略差。適宜全省作晚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26.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26
品種名稱:特優航2號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龍特甫A×航2號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9.5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7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6.2萬,株高109.5厘米,穗長23.6厘米,每穗總粒數143.3粒,結實率82.0%,千粒重29.6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7%,精米率73.8%,整精米率64.2%,粒長6.4毫米,長寬比2.6,堊白率62%,堊白度8.8%,透明度1級,堿消值6.2級,膠稠度8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9%,蛋白質含量7.9%。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晚稻C組區試,平均畝產484.0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35%,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96.5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18%,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3.8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6.14%。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中旬播種,秧齡不超過25天。插植規格以20 厘米×(20 厘米-23厘米)為宜,叢插兩粒谷,插足基本苗10萬~12萬。畝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0.5:1.0為宜,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為1.0:0.7:0.2:0.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特優航2號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2天,豐產性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秧齡不宜超過25天,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27.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027
品種名稱:D奇寶優5號
選育單位:尤溪縣良種生化研究所、福建省種子總站
品種來源:D奇寶A×東菲5號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8.2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1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5.4萬,株高105.3厘米,穗長24.0厘米,每穗總粒數145.7粒,結實率82.2%,千粒重29.8克。抗稻瘟病田間6個點、室內1個點兩年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9%,精米率75.0%,整精米率62.0%,粒長6.8毫米,長寬比2.6,堊白率82%,堊白度16.0%,透明度2級,堿消值6.7級,膠稠度8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9%,蛋白質含量7.6%。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晚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481.9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57%,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83.6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40%,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3.3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3.84%。
栽培技術要點:
作晚稻種植6月10日左右播種,秧齡30天。插植規格15厘米×20厘米,畝插基本苗10萬。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1∶0.6∶0.8,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40∶40∶10∶10。水管采取“深水護苗返青、淺水促蘗、夠苗烤田、后期干濕交替”,控制無效分蘗,提高有效穗與結實率及粒重。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D奇寶優5號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1天,豐產性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全省作晚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28.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A01(福州)
品種名稱:金兩優22
選育單位: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學院
品種來源:金山s-2×JXR-1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18.9天,比對照優166遲熟2.7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20.29萬,株高105.6厘米,穗長21.3厘米,每穗粒數113.4粒,結實率80.31%,千粒重25.5克。2006年福州市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01%,精米率70.83%,整精米率58.28%,粒長5.92毫米,堊白粒率37%,堊白度8.88%,透明度2級,堿消值3.5,膠稠度8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2%,蛋白質含量10.43%。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福州市早稻區試,平均畝產達503.4公斤,比對照優166增產6.18%,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35.0公斤,比對照優Ι66增產3.82%,增產不顯著。2006年參加福州市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5.5公斤,比對照優Ι66增產9.73%。
栽培技術要點:作早稻種植3月中旬播種,秧齡25-30天。插植規格16.5厘米×20.0厘米,畝插基本苗2萬。畝施純氮11公斤,氮、磷、鉀比例1:0.5: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0.6:0.2:0.1:0.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金兩優22屬早秈兩系雜交稻新組合,在福州市種植,全生育期119天左右,比對照優166遲熟3天,豐產性較好,抗稻瘟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米質優于對照優I66。適宜福州市作早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29.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E01(漳州)
品種名稱:特優占
選育單位:龍海市石碼萬瑞福良種研究所
品種來源:龍特甫A×粵香占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4.7天,比特優77遲熟5.8天。株型適中,后期轉色好,分蘗力較強,株高99.8厘米,每畝有效穗18.25萬,每穗總粒數142.8粒,結實率86.09%,千粒重25.1克。兩年漳州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1%,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8.4%,粒長6.0毫米,堊白米率9%,堊白度2.5%,透明度1級,直鏈淀粉20.6%,膠稠度32毫米,蛋白質9.3%。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漳州市早稻區試,平均畝產517.9公斤,比對照特優77增產9.23%,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68.6公斤,比對照特優77增產5.37%,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參加漳州市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6.3 公斤,比對照特優77增產9.49%。
栽培技術要點:作早稻種植3月上旬播種,秧齡30天左右;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畝插基本苗6萬。畝施純氮11公斤左右,氮、磷、鉀比例 1:0.6:0.8,基肥、蘗肥、穗肥、粒肥分別占總施肥量的50%:30%:10%:10%。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特優占屬三系雜交秈稻新組合,在漳州市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對照特優77遲熟6天,豐產性、穩產性較好,田間鑒定中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二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漳州市稻瘟病輕發區作早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30.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E02(漳州)
品種名稱:特優202
選育單位: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龍特甫A×漳恢202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0.6天,比汕優63早熟1.5天。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每畝有效穗16.47萬,株高110.2厘米,穗長23.9厘米,穗粒數158.3粒,結實率88.4%,千粒重25.9克。兩年漳州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2%,精米率75.3%,整精米率72.8%,粒長6.0厘米,長寬比2.4,堊白粒率50%,堊白度6.5%,透明度1級,堿消值7.0,膠稠度50毫米,直鏈淀粉21.9%,蛋白質10.4%。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漳州市早稻區試,平均畝產537.9公斤,比對照汕優63的增產5.58%,達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94.4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59%,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漳州市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4.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95%。
栽培技術要點:作早稻種植2月中下旬播種,秧齡45-40天。插植規格20厘米×23厘米,叢插2粒谷,畝插基本苗6萬左右。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1:0.7:0.8,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4:0.5:0.5。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特優202屬三系雜交秈稻新組合,在漳州市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41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早熟2天,豐產性、穩產性較好,田間鑒定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漳州市稻瘟病輕發區作早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31.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G01(三明)
品種名稱:九豐優2155
選育單位: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九豐A×明恢215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8.5天,比威優77遲熟2.2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后期轉色好,分蘗力強,每畝有效穗20.1萬穗,株高106.3厘米,穗長23.3厘米,每穗總粒數130.7粒,結實率75. 9%,千粒重28.3克。兩年三明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3%,精米率72.5%,整精米率31.7%,粒長7.0毫米,長寬比3.0,堊白率64%,堊白度8.8%,透明度2級,堿消值5.0,膠稠度4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1%,蛋白質含量8.6%。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三明市早稻區試,平均畝產547.10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7.73%,達極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88.13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6.26%,不顯著。2006年參加三明市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 515.5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7.53%。
栽培技術要點:作早稻種植于3月上旬播種,秧齡20-35天。插植規格17×20厘米或20×20厘米,畝插基本苗6萬。畝施純氮12-1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0.7,基肥、蘗肥、穗粒肥比例為5:3:2。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應注意烤田,防止倒伏。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九豐優2155屬早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在三明市種植,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威優77遲熟2天,豐產性較好,田間鑒定中抗稻瘟病,米質優于對照威優77。適宜三明市南部作早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32.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G02(三明) 
品種名稱:瀘優637(原名瀘香優637)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瀘香90A×福恢63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2.1天,比汕優63遲熟0.5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后期轉色好,分蘗力較強,每畝有效穗數16.47萬,株高118.15厘米,穗長25.78厘米,每穗總粒數182.9粒,結實率83.01%,千粒重28.5克。兩年三明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7%,精米率72.4%,整精米率57.3%,粒長7.0毫米,長寬比2.8,堊白粒率31%,堊白度6.5%,透明度1級,堿消值3.0級,膠稠度9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6%,蛋白質含量6.8%。
產量表現: 2004年參加三明市中稻區試,平均畝產641.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09%,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參加續試,平均畝產615.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33%,增產不顯著。2006年參加三明市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8.4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29%。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于4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5-30天。插植規格20×20厘米,畝插基本苗6-8萬。畝施純氮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0.8,基肥、蘗肥、穗粒肥比例為5:4: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在保證基本苗前提下,主攻大穗,提高結實率。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瀘優637屬中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在三明市種植,全生育期142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1天,豐產性、穩產性較好,田間鑒定感稻瘟病,米質優于對照汕優63。適宜三明市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33.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H01(南平)
品種名稱:圣優科01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圣豐2A×南恢科0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6.6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9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畝有效穗16.37萬,株高125.8厘米,穗長26.97厘米,每穗總粒數171.47粒,結實率84.41%,千粒重28.02克。兩年南平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5%,精米率74.4%,整精米率56.0%,粒長6.3毫米,長寬比2.4,堊白粒率71%,堊白度13.8%,透明度2級,堿消值5.5級,膠稠度7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4%,蛋白質含量10.0%。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南平市中稻區試,平均畝產540.3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11%,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67.4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3.20%,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參加南平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3.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9%.
栽培技術要點: 作中稻種植4月下旬-5月上中旬播種,秧齡30-35天。插植規格以21厘米×24厘米,畝插基本苗2-3萬。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1.0:0.5: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3.5:5.5:0.5:0.5。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省品(pin)審(shen)(shen)會審(shen)(shen)定意見:圣優科01屬(shu)中(zhong)秈三系雜交稻新(xin)組合,在南(nan)平市(shi)種植,全生育期137天左右(you),比對(dui)照(zhao)汕優63遲(chi)熟3天,豐產(chan)性(xing)、穩產(chan)性(xing)好,田間鑒(jian)定中(zhong)抗(kang)稻瘟病,米質與汕優63相當。適(shi)宜(yi)南(nan)平市(shi)作中(zhong)稻種植。經(jing)審(shen)(shen)核,符合福(fu)建省品(pin)種審(shen)(shen)定規定,通過審(shen)(shen)定。

34.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H02(南平)
品種名稱:圣優科02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圣豐1A×南恢科02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5.9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1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較強,熟期轉色好。畝有效穗18.05萬,株高123.7厘米,穗長26.38厘米,每穗總粒數150.66粒,結實率80.97%,千粒重28.40克。兩年南平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8.5%,精米率72.5%,整精米率62.8%,粒長6.6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2%,堊白度0.4%,透明度2級,堿消值6.8級,膠稠度7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2%,蛋白質含量10.8%。
產量表現:該組合2004年參加南平市中稻區試,平均畝產535.3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09%,達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31.8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97%,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3.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8%.
栽培技術要點: 作中稻種植4月下旬-5月上中旬播種,秧齡30-35天。插植規格以23厘米×23厘米或畝插基本苗2-3萬。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1.0:0.5: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3.5:5.5:0.5:0.5。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省品(pin)審(shen)會審(shen)定意見:圣優科02屬中(zhong)秈三系雜交稻(dao)新組合(he)(he),在南平市種(zhong)(zhong)植(zhi),全生育期136天(tian)左右,比對照(zhao)汕優63遲熟(shu)2天(tian),豐產(chan)(chan)性(xing)、穩產(chan)(chan)性(xing)好,田間鑒定中(zhong)抗(kang)稻(dao)瘟(wen)病,米(mi)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dao)品(pin)種(zhong)(zhong)標(biao)準。適宜南平市作中(zhong)稻(dao)種(zhong)(zhong)植(zhi)。經審(shen)核,符合(he)(he)福建省品(pin)種(zhong)(zhong)審(shen)定規定,通(tong)過審(shen)定。

35.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H03(南平)
品種名稱:岡優927
選育單位:建陽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岡46A×恢92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4.5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0.8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穗型大,熟期轉色好。畝有效穗數17.24萬,株高122.4厘米,穗長25.41厘米,每穗總粒數162.21粒,結實率87.46%,千粒重27.25克。兩年南平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5%,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1.2%,粒長6.1毫米,長寬比2.4,堊白粒率71%,堊白度17.0%,透明度2級,堿消值5.5級,膠稠度4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2%,蛋白質含量9.2%。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南平市中稻區試,平均畝產534.9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02%,達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38.3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39%,達顯著水平。2006年參加南平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0.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2%.
栽培技術要點: 作中稻種植4月下旬-5月上中旬播種,秧齡35天以內。插植規格以21厘米×21厘米或畝插基本苗3-4萬。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1.0:0.6:0.8,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3.5:5.5:0.5:0.5。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省(sheng)品(pin)審(shen)會審(shen)定意(yi)見:岡優(you)927屬(shu)中(zhong)秈三系雜(za)交(jiao)稻(dao)(dao)新組合,在(zai)南平(ping)市種(zhong)植,全生育期(qi)135天(tian)左(zuo)右,比對(dui)照(zhao)汕優(you)63遲熟1天(tian),豐產(chan)性好,田間鑒定中(zhong)感稻(dao)(dao)瘟(wen)病(bing),米質與對(dui)照(zhao)汕優(you)63相當。適宜南平(ping)市稻(dao)(dao)瘟(wen)病(bing)輕發(fa)區作(zuo)中(zhong)稻(dao)(dao)種(zhong)植,栽培上(shang)應注意(yi)防治稻(dao)(dao)瘟(wen)病(bing)。經(jing)審(shen)核,符(fu)合福建省(sheng)品(pin)種(zhong)審(shen)定規(gui)定,通過審(shen)定。

36.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H04(南平)
品種名稱:岡優182
選育單位:四川省內江市農科所
引進單位:德農正成種業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
品種來源:岡46A×內恢182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3.9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0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熟期轉色好。株高119.9厘米,畝有效穗17.74萬,穗長24.66厘米,每穗總粒數158.00粒,結實率82.25%,千粒重27.97克。兩年南平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8.5%,精米率70.6%,整精米率54.1%,粒長6.3毫米,長寬比2.5,堊白率88%,堊白度20.7%,透明度3級,糊化溫度 4.4級,膠稠度5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0%。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南平市中稻區試,平均畝產513.7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68%,增產不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48.9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3.51%,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參加南平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5.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3%.
栽培技術要點: 作中稻種植5月上旬播種,秧齡30 天。插植規格以20厘米×23.3厘米為宜,畝插基本苗14 萬左右。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 1:0.6:0.8,基肥、蘗肥、穗粒肥比例 5:4: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shen)會審(shen)定(ding)(ding)意見:岡優(you)182屬(shu)中(zhong)秈(xian)三系雜交稻(dao)(dao)(dao)新組合,在南平市種植,全生育(yu)期134天(tian)(tian)左右(you),比對(dui)照汕優(you)63遲熟1天(tian)(tian),豐產性(xing)較好,田間鑒定(ding)(ding)中(zhong)感稻(dao)(dao)(dao)瘟(wen)病,米質與(yu)對(dui)照汕優(you)63相當。適宜南平市稻(dao)(dao)(dao)瘟(wen)病輕發區(qu)作中(zhong)稻(dao)(dao)(dao)種植,栽培上應(ying)注意防治(zhi)稻(dao)(dao)(dao)瘟(wen)病。經審(shen)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shen)定(ding)(ding)規(gui)定(ding)(ding),通過審(shen)定(ding)(ding)。

37.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E03(漳州)
品種名稱:兩優451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45S×HR95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4.5天, 比對照汕優63遲熟2.4天。株形適中,群體整齊,熟期轉色好,分蘗力中等,每畝有效穗16.84萬, 株高101.1厘米,穗長23.9厘米, 每穗總粒數125.8粒, 結實率84.73%, 千粒重27.8克。兩年漳州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米質檢驗結果,糙米率83.7%,精米率76.8%,整精米率62.0%,粒長7.2毫米,長寬比 3.3,堊白粒率24%,堊白度3.9%,透明度1級,堿消值6.8,膠稠度78毫米,直鏈淀粉17.3%,蛋白質11.4%。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漳州市晚稻區試平均畝產446.2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85%,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40.2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83%,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參加漳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4.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5%。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7月中旬播種,稀播勻播,秧齡20天,培育多蘗壯秧。插植規格17厘米×20厘米,畝插基本苗7-8萬苗。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1 : 0.6 : 0.6,基肥、蘗肥、穗肥、粒肥分別占總施肥量的55% : 35% : 7%: 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shen)會審(shen)定(ding)意見:兩優(you)451屬(shu)晚(wan)秈兩系雜交稻新組合(he),在漳州市(shi)種植,全(quan)生育期(qi)125天(tian)左右,比對照汕優(you)63遲熟(shu)2天(tian),豐產性、穩產性較(jiao)好,田間鑒定(ding)中抗稻瘟病(bing),米(mi)質達(da)部(bu)頒二等優(you)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漳州市(shi)作晚(wan)稻種植。經審(shen)核(he),符(fu)合(he)福(fu)建省品種審(shen)定(ding)規定(ding),通過(guo)審(shen)定(ding)。

38.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E04(漳州)
品種名稱:金優57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金23A×東南恢5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5.8天,比對照汕優63長3.7天。株型適中,分蘗力中上,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6.87萬,株高103.6厘米,穗長23.4厘米,每穗總粒數143.5粒,結實率82.54%,千粒重24.4克,兩年漳州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3.5%,精米率76.8%,整精米率69.0%,粒長6.6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15%,堊白度1.0%,透明度1級,堿消值6.5級,膠稠度42毫米,直鏈淀粉22.0%,蛋白質11.1%。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漳州市晚稻區試,平均畝產421.6公斤,與對照汕優63平產;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 416.1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81%,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參加漳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4.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5%。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7月下旬播種,秧齡25天。插植規格20 厘米× 20 厘米,畝插基本苗 1.5 萬。畝施純氮13 公斤,氮、磷、鉀比例2:1:1,基肥、蘗肥、穗粒肥比例 6:3: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shen)會審(shen)定意見:金優(you)57屬(shu)感光型(xing)晚秈三系(xi)雜交稻(dao)(dao)(dao)新組合(he),在漳州(zhou)市(shi)種(zhong)植,全(quan)生(sheng)育期126天(tian)左右,比(bi)對照(zhao)汕優(you)63遲熟4天(tian),豐產性一(yi)般,田間鑒定感稻(dao)(dao)(dao)瘟病,米質達部頒一(yi)等優(you)質食用稻(dao)(dao)(dao)品種(zhong)標準。適宜漳州(zhou)市(shi)稻(dao)(dao)(dao)瘟病輕(qing)發區作晚稻(dao)(dao)(dao)種(zhong)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dao)(dao)(dao)瘟病。經(jing)審(shen)核(he),符合(he)福(fu)建(jian)省品種(zhong)審(shen)定規定,通過審(shen)定。

39.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E05(漳州)
品種名稱:先優95
選育單位:廣西科泰種業有限公司
引進單位:漳浦縣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先A×9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5.6天, 比對照汕優63遲熟3.5天。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8.07萬, 株高96.5厘米,穗長23.7厘米, 每穗總粒數149.3粒, 結實率83.7%, 千粒重22.9克。兩年漳州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1%、精米率70.7%、整精米率66.1%、粒長5.9毫米、堊白粒率32%、堊白度3.2%、透明度1級、堿消值7.0、膠稠度32毫米、直鏈淀粉23.2%、蛋白質10.5%。
產量表現:該組合2004年參加漳州市晚稻區試,平均畝產461.5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48%,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38.88公斤,比汕優63增產9.49%,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漳州市晚稻新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8公斤,比汕優63增產9.89%。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秧齡20天。插植規格20厘米×23厘米,畝插基本苗6萬左右。畝施純氮11公斤,氮、磷、鉀比例1:0.6:0.8,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6:3:0.5:0.5。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ding)(ding)(ding)意見:先優95屬弱感光型(xing)晚秈三系(xi)雜(za)交稻新組合(he)(he),在漳州(zhou)市(shi)種(zhong)(zhong)植(zhi),全生(sheng)育期126天左右(you),比對照汕優63遲熟(shu)4天,豐產(chan)性(xing)、穩產(chan)性(xing)好,田間(jian)鑒定(ding)(ding)(ding)中感稻瘟(wen)(wen)(wen)病(bing),米質(zhi)達(da)部(bu)頒(ban)三等(deng)優質(zhi)食用稻品種(zhong)(zhong)標準。適宜漳州(zhou)市(shi)稻瘟(wen)(wen)(wen)病(bing)輕發區作晚稻種(zhong)(zhong)植(zhi),栽培上應注(zhu)意防治(zhi)稻瘟(wen)(wen)(wen)病(bing)。經審核,符合(he)(he)福建(jian)省品種(zhong)(zhong)審定(ding)(ding)(ding)規定(ding)(ding)(ding),通過審定(ding)(ding)(ding)。

40.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F01(龍巖)
品種名稱:龍糯496
選育單位:福建省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閩巖糯/思恢961-11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2.1天,比對照荊糯6號早熟3.0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后期轉色好,分蘗力中等,每畝有效穗17.71萬,株高108.6厘米,穗長23.6厘米,每穗粒數120.4粒,結實率87.5%,千粒重27.2克。兩年龍巖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6%,精米率72.6 %,整精米率71.6%,粒長6.4毫米,長寬比2.9,陰糯米率3% ,白度1 級 ,堿消值7.0 級,膠稠度10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 %,蛋白質含量10.1%。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龍巖市晚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425.64 公斤,比對照荊糯6號減產2.23 %,減產不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33.43公斤,比對照荊糯6號減產3.80%,減產不顯著。2006年參加龍巖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8.9公斤,比對照荊糯6號增產6.8%。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0-30天。插植規格16.7厘米×16.7厘米,叢插3~4本。畝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為1:0.7:1;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6:2:1: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時收獲,做到“九黃十收”,收割后要先曬3-4小時(脫水3成),然后堆放48小時,再將糯谷一次性曬干,以保證糯米質量。
省品(pin)審(shen)(shen)(shen)會(hui)審(shen)(shen)(shen)定意見:龍糯(nuo)496屬(shu)晚秈(xian)(xian)常規糯(nuo)稻(dao)(dao)(dao)新品(pin)種(zhong),在龍巖市(shi)種(zhong)植(zhi),全生育期122天(tian)左(zuo)右,比對照荊(jing)糯(nuo)6號早熟3天(tian),豐產性一般,田間鑒定中抗稻(dao)(dao)(dao)瘟病,米質達部頒二等優質食(shi)用(yong)秈(xian)(xian)糯(nuo)稻(dao)(dao)(dao)品(pin)種(zhong)標準(zhun)。適(shi)宜(yi)在龍巖市(shi)作(zuo)晚稻(dao)(dao)(dao)種(zhong)植(zhi),栽培上(shang)應注意插(cha)足基本(ben)苗。經審(shen)(shen)(shen)核,符合福建省品(pin)種(zhong)審(shen)(shen)(shen)定規定,通(tong)過審(shen)(shen)(shen)定。

41.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F02(龍巖)
品種名稱:特優17
選育單位:福建省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龍特甫A×龍恢1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6.2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5天。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6.33萬,株高110.2厘米,穗長24.1厘米,每穗粒數141.4粒,結實率83.0%,千粒重28.9克。兩年龍巖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2%,精米率74.7%,整精米率71.5%,粒長6.2毫米,長寬比2.4,堊白粒率88%,堊白度17.8%,透明度2級,堿消值6.1級,膠稠度48毫米,直鏈淀粉21.0%,蛋白質8.3%。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龍巖市晚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507.5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84%,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24.3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18%,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參加龍巖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6.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6%。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15日播種,秧齡25-28天。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叢插二粒谷。畝施純氮12~15公斤,氮、磷、鉀比為1:0.7:1;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2:2: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ding)(ding)意(yi)見:特(te)優(you)(you)17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在(zai)龍巖市種(zhong)植,全(quan)生(sheng)育期126天左右(you),比對照(zhao)汕優(you)(you)63遲熟(shu)2天,豐(feng)產性好,田間(jian)鑒定(ding)(ding)中抗稻瘟病(bing),米質(zhi)比對照(zhao)汕優(you)(you)63略差。適宜在(zai)龍巖市作晚稻種(zhong)植,栽培上應注意(yi)適時(shi)早播。經(jing)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zhong)審定(ding)(ding)規(gui)定(ding)(ding),通過(guo)審定(ding)(ding)。

42.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F03(龍巖)
品種名稱:特優168
選育單位:江西省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引進單位:德農正成種業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龍巖市種子站
品種來源:龍特甫A×R16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7.4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3.2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6.52萬,株高107.0厘米,穗長22.0厘米,每穗總粒數143.2粒,結實率87.6%,千粒重28.6克。兩年龍巖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6%,精米率74.7 %,整精米率71.0 %,粒長6.4 毫米,長寬比2.6 ,堊白粒率81%,堊白度12.3% ,透明度1 級,堿消值 5.9 級,膠稠度7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7%,蛋白質含量8.6%。
產量表現:該組合2004年參加龍巖市晚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506.1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44%,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94.4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78%,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參加龍巖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9.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2%。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15日播種,秧齡25-30天。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或18厘米×20厘米,叢插二粒谷。畝施純氮11~12公斤,氮、磷、鉀比為1:0.8:1;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6:2:1: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pin)(pin)審(shen)(shen)會審(shen)(shen)定意(yi)見:特優168屬晚秈三系雜交稻(dao)新組合,在(zai)龍(long)巖市種(zhong)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you),比(bi)對照汕優63遲熟3天,豐產(chan)性和穩產(chan)性較好,田間(jian)鑒定感稻(dao)瘟(wen)病(bing)(bing),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xiang)當。適宜在(zai)龍(long)巖市稻(dao)瘟(wen)病(bing)(bing)輕發區作晚稻(dao)種(zhong)植,栽培(pei)上(shang)要適時早(zao)播和注意(yi)防治稻(dao)瘟(wen)病(bing)(bing)。經審(shen)(shen)核(he),符合福建省品(pin)(pin)種(zhong)審(shen)(shen)定規(gui)定,通(tong)過審(shen)(shen)定。

43.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F04(龍巖)
品種名稱:中優141
選育單位:江西省萍鄉市農科所、海南神農大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引進單位:福建神農大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中九A×R14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6.1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8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偏弱,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6.16萬,株高113.2 厘米,穗長24.3厘米,每穗粒數158.9粒,結實率83.7%,千粒重26.4克。兩年龍巖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7%,精米率73.4%,整精米率70.1 %,粒長6.3 毫米,長寬比2.7,堊白粒率34 %,堊白度4.6 % ,透明度1級,堿消值5.6級,膠稠度6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1 %,蛋白質含量 10.1%。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龍巖市晚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498.2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79%,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92.1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28%,達顯著水平。2006年參加龍巖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9.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0%。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15日播種,秧齡28天左右。插植規格20厘米×23厘米或20厘米×26厘米,叢插二粒谷。中等肥力田塊畝施純氮12~13公斤,氮、磷、鉀比為1:0.8:1;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3:1: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pin)審會(hui)審定意見:中(zhong)優141屬晚(wan)秈三系(xi)雜交稻(dao)(dao)新組合(he)(he),在龍巖市種植(zhi),全生育期126天左右(you),比對(dui)照(zhao)汕優63遲熟2天,豐產性較(jiao)好(hao),田間鑒定感稻(dao)(dao)瘟(wen)病(bing)(bing), 米質達部頒二等優質食(shi)用(yong)稻(dao)(dao)品(pin)種標準。適宜(yi)在龍巖市稻(dao)(dao)瘟(wen)病(bing)(bing)輕發區作晚(wan)稻(dao)(dao)種植(zhi),栽培(pei)上(shang)要(yao)插(cha)足基(ji)本苗和注意防治稻(dao)(dao)瘟(wen)病(bing)(bing)。經審核,符合(he)(he)福建(jian)省品(pin)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44.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7G03(三明)
品種名稱:特優884
選育單位: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龍特甫A×明恢884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2.2天,比汕優63遲熟1.4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后期轉色好,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每畝有效穗15.4萬,株高109.0厘米,穗長23.5厘米,每穗總粒數141.6粒,結實率80.5%,千粒重28.1克。兩年三明市田間抗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4%,精米率74.6%,整精米率50.5%,粒長6.4毫米,長寬比2.7,堊白粒率62%,堊白度7.1%,透明度2級,堿消值級6.8,膠稠度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3%,蛋白質9.9%。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三明市晚稻區試,平均畝產464.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72%,增產達極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92.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98%,增產不顯著。2006年參加三明市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2.8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48%。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于6月中旬播種,秧齡30天。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或畝插基本苗6萬。畝施純氮純氮12.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0.7,基肥、蘗肥、穗粒肥比例為5:3:2。水管采取“寸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曬田,有水孕穗,干濕壯粒”。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特優884屬晚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在三明市種植,全生育期132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1天。豐產性較好,田間鑒定中感稻瘟病,米質與汕優63相當。適宜三明市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分享(xiang)到(dao): 微信 復制網址 QQ好友 QQ空間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