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甘肅 » 正文

2005年甘肅審定小麥品種簡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8-04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163
 

1)品種名稱:甘春21號

選育單位:甘肅農業大學、甘肅富農高科技種業有限公司

審定編號:甘審麥2005001

品種來源:配制組合為(矮敗小麥/張春11號)F6//(2014/82166-1-2)F2/3/張春17號,系利用推廣品種和自育高代品系,采用雜交和單倍體育種,經過多代系譜法選育而成。原代號:甘春01-2。

特征特性:普通春小麥,幼苗直立,株型緊湊,葉片綠色。株高79?90cm,屬半矮稈類型收獲指數0.54。穗白色圓錐形,長芒,無穎毛。護穎橢圓形,方肩,穎嘴銳形,穎脊明顯,窄而有齒。穗長7.6?9.8cm,小穗18?21個,穗粒數45.5粒,籽粒白色、角質,卵圓形。千粒重42.5-60.7g,容重792?804g/L。生育期91?106天。含粗蛋白質149.7g/kg,含賴氨酸4.5%,濕面筋(14%濕基)269 g/kg,沉降值(14%濕基)47.2ml。耐水肥抗倒伏,耐高溫干熱風、抗青干,抗黃矮病,中抗葉枯。葉片功能期長,熟相較好。在2001-2003年省區試中三年平均畝產259.75kg,較對照增產6.2%。2003?2004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量534.25公斤,較對照高原602增產5.3%。

   栽培要點:早促早管,氮磷肥配合,施足低肥,促大穗奪高產。大田單種播期3月15日?20日,播量25?27 kg/667?;帶狀種植播期3月5日?15日,播量16?18 kg/313.5?。

    適宜范圍:適用甘肅河西地區和生態條件相似的地區推廣種植。

2)品種名稱:隴春24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科院糧作所

審定編號:甘審麥2005002

品種來源:配制組合為中作871/永3263,系采用有性雜交經多年鑒選而成。原代號:隴春4021。

特征特性:普通春小麥,幼苗半直立,芽鞘綠色,葉耳白色,葉色深綠,旗葉上舉,葉片寬窄適中。穗形長方?紡錘,長芒,白 殼,無茸毛。株高78?80cm,株型緊湊,群體結構好,成穗率38?47.2萬穗/畝。每穗平均結實小穗13個以上,穗長7.5?8.2cm,穗粒數36?48個,籽粒白色角質,千粒重40.6?56.9g,容重768?815g/L。生育期90?103天。含粗蛋白質13.86%,濕面筋29.2%,沉降值33.7ml,穩定時間5.2min。經省農科院植保所抗性鑒定,苗期對條銹混合菌表現感染,成株期對水4致病類型和混合菌表現免疫,對條中29、31、32、水14等致病類型表現免疫到中抗水平。抗銹抗倒伏,前期生長勢強,后期發育快,灌漿迅速,熟相好。在2004年省區試中平均畝產量574.96公斤,較對照高原602增產6.65%;在2005年省區試中平均畝產量508.49公斤,較對照高原602增產11.65%。

   栽培要點:施足低肥,促大穗奪高產。播量以45?50萬粒/畝;基本苗控制在43?40萬/畝。施肥水平為農肥1000?1500公斤/畝,硝氨20?25公斤,過磷酸鈣30?40公斤/畝。在降雨較高的地區要注意氮、磷合理配比,適當加大磷肥。全生育期及時防蟲防病。

    適宜范圍:適用在甘肅酒泉、民樂、民勤、白銀、黃羊等適宜地區示范種植。

3)品種名稱:定豐12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定西市旱農中心

審定編號:甘審麥2005003

品種來源:以Tal雄性不育基因材料73-3×墨它,轉育定豐1號等輪回選育而成。原代號:核1。

特征特性:普通春小麥,芽鞘綠色,幼苗半匍匐,葉色綠,葉片寬窄適中。穗形紡錘,長芒,護穎白色,無茸毛。株高80?105cm,株型緊湊,群體結構好,成穗數29.97?48.0萬穗/畝。穗粒數27.6?45粒之間。籽粒白色角質,千粒重32.37?45.0g,容重811g/L。生育期104?116天。含粗蛋白質13.78%,濕面筋30.8%,沉降值36.6ml,降落值177S,吸水率60.1%,形成時間3.2min,穩定時間3.2min,軟化度14.2FU,評價值42。經省農科院植保所抗性鑒定,成株期對條銹菌主要小種對條中31、32及致病類型水4和水14表現免疫,對混合菌也表現免疫,抗條銹性優異。抗病、抗旱、抗青庇,落黃好。在2003年省區試中平均畝產量349.68公斤,較對照減產4.53%;在2004年省區試中平均畝產量380.02公斤,較對照增產2.08%。

    栽培要點:在中低水肥及不保灌區,以畝播35萬粒為宜;在中高水肥區及肥力較高的陰濕區畝播40萬粒為宜;在二陰旱地畝播30萬粒為宜。在水肥較高的地區要注意氮、磷合理配比,追肥最好在第一水(苗期)時一次追施。及時防治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在定西、臨夏、甘南、蘭州及寧夏的西海固、青海的民和等生態條件相似的土壤肥力較好的地區種植。

4)品種名稱:定豐10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定西市旱農中心

審定編號:甘審麥2005004

品種來源:1988年以渭春1號作母本,定西24號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889-1。

特征特性:普通春小麥,幼苗半匍匐,苗期葉片深綠色,中熟偏早,分蘗力較強。在定西生育期98?111天,在全國旱地區試中生育期93?148天。株高80?120 cm,一般105cm。穗形長方,小穗排列中等,白穗長芒。穗長9?11 cm,每穗小穗數17?19個,穗粒數38?46.5粒。籽粒白色,角質、半角質,粒形長大而整齊,千粒重一般42?45g左右,容重777?824g/L。含粗蛋白質17.84%,濕面筋38.4%,沉降值28.2ml,降落值344S,吸水率60.7%,形成時間3.3min,穩定時間2.2min,軟化度135FU,評價值44.5。經國家區試指定單位抗性接種鑒定,成株期對對條中28、31、32號,Su4和Hy8等混合優勢小種表現近免疫。中感葉銹病和白粉病,高抗我國黃矮病毒優勢株系GAV。抗青庇能力強,抗旱性較強,有散黑穗病。在2002?2003年平均畝產154.8公斤,較對照定西35號增產1.81%;在2003年全國西北旱地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131.06公斤,較對照定西35號增產6.3%。

    栽培要點:旱地以畝播25萬粒為宜;在二陰旱地和陰濕區畝播30萬粒為宜;在適宜播種密度的基礎上,必須施足底肥適當施用種肥。及時防治散黑穗病。

    適宜范圍:適宜類似甘肅的定西、會寧、榆中、永靖、蘭州、寧夏的西海固、內蒙的卓資、青海的大通、山西的大同、陜西的榆林、河北的張家口等地區種植。

5)品種名稱:銀春8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白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審定編號:甘審麥2005005

品種來源:1991年以高原602×德國麥為母本,87Q26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91043。

特征特性:普通春小麥,芽鞘白色,幼苗直立,葉色綠色,葉耳白色。生育期92?98天,中早熟,落黃好。株型較緊湊,株高66?87cm,莖稈粗壯堅韌,抗倒伏。穗形長方或紡錘,長芒,護穎卵形,白殼無茸毛,穎嘴銳,穎肩丘形,脊窄而無齒,穗下節間平均31.5 cm。單株分蘗1.6個,分蘗成穗率75%左右。穗長8.2?11.2 cm,白穗長芒,小穗熟14?17個,穗粒數39?52粒,大穗多粒,多花多實。籽粒卵圓到長圓形,紅色角質,千粒重39?45.6g,子粒飽滿。含粗蛋白質15.75%,濕面筋34.9%,沉降值45.5ml,降落值177S,吸水率60.0%,形成時間8.0min,穩定時間10.4min。經省農科院植保所抗性鑒定,苗期對條銹混合菌表現輕感,成株期對條銹菌主要小種條中29、31、洛13Ⅲ及水14表現中抗到輕感。早熟、優質和豐產性突出。在2004年省區試中平均畝產554.03公斤,較對照高原602增產2.77%;在2005年省區試中平均畝產525.76380.02公斤,較對照增產15.45%。

    栽培要點:①適期早播,適量播種。沿黃灌區播期3月10日?15日為宜,畝播單種田18?20公斤,套種田18?20公斤。②沿黃灌區單種小麥一般畝施純氮13?15GJIN 3,畝施五氧化二磷7?10公斤,畝施農家肥2000公斤以上。③節水灌溉。沿黃灌區小麥生育期灌水3?4水,其原則是:“頭水淺,二水漫,三水、四水洗個臉”。④注意防治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在白銀市引黃灌區及我省生態條件相近的同類灌區種植,尤其適宜在中高水肥條件地區進行套種或單種。

6)品種名稱:武春5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武威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審定編號:甘審麥2005006

品種來源:1993年以中7906/ROBLIN為母本,21-27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XC-6。

特征特性:普通春小麥,芽鞘銀灰色,幼苗直立,綠色,葉耳葉舌白色,葉片小綠色,葉相斜上舉。生育期119天,中早熟,落黃好。株型較緊湊,株高85.1cm,生長較整齊。穗形紡錘,長芒白色,護穎橢圓型,白殼無茸毛,穎嘴鳥嘴形,穎肩園形。穗下節間平均36.3cm。單株分蘗1.9個,分蘗成穗率57.3%左右。穗長8.5 cm,白穗長芒,小穗熟14.5個,穗粒數44.6粒。籽粒橢圓形,紅色飽滿,腹溝淺。千粒重49.4g,容重787g/L。含粗蛋白質14.32%,賴氨酸0.46%。熟相好,抗葉枯病,中抗條銹病和白粉病。在2003年省西片水地區試中平均畝產533.76公斤,較對照高原602增產9.78%,居首位;在2004年省區試中平均畝產583.36公斤,較對照增產8.21%,居參試品種第2位。

    栽培要點:甘肅河西走廊及同類區約在3月中上旬至4月初條播、機播最好。冷涼山水區(海拔大于1600米區)畝播量50萬粒,保苗34.5萬株;平川井泉區(海拔小于1600米區)畝播種量45萬粒,保苗33.75萬株。畝施純氮9?12公斤(1/3做頭水追肥,其余均作基肥),純磷6?8公斤。全生育期灌水3?4次。

適宜范圍:適宜在河西走廊區酒泉、張掖、武威、民勤、白銀等地區的大田和帶田種植。

7)品種名稱:墾4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墾農業研究所

審定編號:甘審麥2005007

品種來源:親本為94?46,系從甘肅農墾農業研究院庫存的后代材料中選育而成。原代號:NK-1。

特征特性:普通春小麥,芽鞘白色,幼苗直立,葉片略窄,葉色深色。生育期99?122天,較永良4號早熟5?8天。株高78?100cm,株型緊湊,莖稈粗壯堅韌,抗倒伏能力強。穗形紡錘,長芒白穗,穗長8 cm,小穗熟16個,穗粒數37.5?41.0粒,皮薄粒大,腹溝淺。籽粒長橢圓形,白色角質,子粒長橢圓形,千粒重48.4?64.8g,。含粗蛋白質13.19%,容重834g/L,賴氨酸0.36%,濕面筋26.9%,沉降值40.3ml,吸水率60.3%,形成時間6.0min,穩定時間23.7min,軟化度17FU,評價值70。該品種莖稈有較厚的蠟質,可減少水分蒸騰,增強抗旱性。在西片水地區試在沒有發現白粉病、條銹和葉銹病,黑穗病輕。2003?2004兩年省區試中平均畝產565.6公斤,較對照高原602增產8.4%。

    栽培要點:①該品種為喜肥型品種,應以重施基肥為主,并多施農家肥;②該品種千粒重大,應適當增加播量,畝播量45萬粒為宜;播前進行防治黑穗病、銹病及地下害蟲的種子處理或進行種子包衣;③該品種對小麥吸漿蟲反映敏感,應及時防治;④適當早灌頭水,全生育期灌水3?5次。

    適宜范圍:適宜在酒泉、張掖、武威、民勤、民樂、白銀等類似氣候條件的地區及灌區、套種區推廣種植。

8)品種名稱:西峰28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隴東學院農學系

審定編號:甘審麥2005008

品種來源:1991年以895021為母本,西峰16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9192-4-1-2。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強冬性,普通型小麥。生育期285天,較西峰20號晚熟1?2天,中熟較偏晚。幼苗匍匐,分蘗力強,成穗率高達44.9%,株高96cm左右,株型緊湊,葉片較窄,半披,淺綠色。長相清秀,葉功能期長,活稈帶綠成熟,抗風干,落黃好。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穗長6?9cm,小穗數15個,穗粒數30粒。籽粒淺紅色、卵圓形,角質。千粒重26.9?29.4g,容重802.2?827.7g/L。含粗蛋白質14.78%,濕面筋29.7%,沉降值29.8ml,吸水率62.9%,穩定時間3min。抗旱、抗寒性好,感染條銹病,成熟較晚。經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成株期對條中29號、31號、32號、洛13Ⅳ、水14、31號、混合菌種均表現感病但耐銹性好,保產性強。慶陽地區2000?2001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93.2kg,比對照西峰20號增產10.18%。

    栽培要點: ①適期適量播種,在慶陽南部、中部、北部分別播期為9月下旬、中旬、上旬,畝播量為10?12公斤。②重施底肥,合理追肥。畝施農家肥2500kg,氮素化肥7.5kg,磷肥40kg,返青后再追施尿素7.5 kg。③注重防銹防倒伏。

    適宜范圍:適宜在慶陽市及其同類地區的廣大旱塬地種植。

9)品種名稱:西峰27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隴東學院農學系

審定編號:甘審麥2005009

品種來源:1989年以83183-1-3-1為母本,CA837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89240-16-2。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冬性,普通型小麥。生育期275天,屬中熟品種。幼苗匍匐,分蘗力偏低,成穗率較高。株高100cm左右,株型緊湊,生長整齊。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穗長8?11cm,小穗數15?20個,穗粒數18.9?48粒。籽粒白色、卵圓形,角質。千粒重36.6g,容重790g/L。含粗蛋白質14.4%,賴氨酸0.53%,淀粉62.8%。抗旱、抗寒性強,抗干熱風,落黃好,對當前條銹病優勢小種表現高抗。1997?1999三年省區試平均畝產238.1kg,比對照隴鑒196增產3.6%。

    栽培要點: ①在慶陽南部、中部播期為9月下旬,北部川臺地為9月上旬,畝播量為12?13公斤。②重施底肥,增施磷肥,合理追施氮肥。畝施農家肥2500kg,氮素化肥7.5kg,磷肥40kg,返青后再追施尿素7.5 kg,實現冬前壯苗,提高分蘗成穗。

    適宜范圍:適宜在慶陽市中南部旱塬地、北部川臺地及其同類地區種植。

10)品種名稱:慶農8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隴東學院農學系

審定編號:甘審麥20050010

品種來源:1991年8809(1)-2為母本,8802(23)-3-4-2-1-4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9196-11-2-2。

特征特性:屬強冬性普通春小麥,生育期275天,中熟品種。幼苗習性半匍匐,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成穗數36.7萬個,有效分蘗率54.14%,。株高85cm,株型緊湊,。抗倒伏能力強。穗形紡錘,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穗長6.5cm,小穗熟16個,穗粒數23.4粒,紅粒角質,千粒重35g,。品質優異,含粗蛋白質17.4%,容重772.8g/L,賴氨酸0.57%,濕面筋37.6%,沉降值50.0ml,吸水率62.7%,形成時間4.3min,穩定時間4.0min,軟化度70F.U,評價值56。抗耐并性較好,抗紅、黃矮病和白粉病,感銹但耐銹性強。2000?2002年省區試平均畝產214.9公斤,較對照蘭天4號增產6.26%。

    栽培要點:①適期適量播種,9月上旬播種為宜,畝播量為10?12公斤。②施足底肥,合理追肥。③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及時防治銹病,在多雨易到年份噴施矮壯素以防倒伏。

    適宜范圍:適宜在隴東山塬旱地及同類地區種植。

11)品種名稱:蘭天17號

選育單位:天水農業學校

審定編號:甘審麥20050011

品種來源:1995年以含有效抗條銹基因Rr26的92R137材料為骨干母本,與蘭天6號等進行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95-108。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弱冬性。穗形長方形,頂芒白殼,穎殼白色,護穎長圓型,斜肩,穎嘴鳥啄形,有穎脊,窄,無齒。生育期250天,早熟。株高91?102cm。穗長8.1cm,小穗數15個,穗粒數38.0-47.5粒。籽粒紅色、橢圓形,半硬質,千粒重35.7-41.3g。含粗蛋白質15.34%,賴氨酸0.50%,粗脂肪2%,粗淀粉63.22%,濕面筋29.1%,沉降值60.0ml。抗寒性中等,抗銹性經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苗期混合菌為零,成株期對條中29號、31號、32號、洛13Ⅲ、水14、31號、混合菌種全部免疫。2003-2004年天水市川區組區試中,平均畝產507.65kg,比對照蘭天6號增產11.07%。

    栽培要點: 施肥以基肥為主,氮磷配合施用;隴南種植密度以畝播35-40萬粒為宜,保苗30-35萬株為宜,畝播量一般在12.5-15 kg。在高水肥區;生長后期控制水肥,以防倒伏。

    適宜范圍:適宜天水市的川區和隴南市的禮縣、西和、徽縣、成縣等的川區種植。

12)品種名稱:蘭天16號

選育單位:蘭州商學院小麥研究所

審定編號:甘審麥20050012

品種來源:1985年以選配西峰16號母本,76-89-4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隴原992。

特征特性:幼苗匍匐,冬性。穗長方形,長芒白殼,護穎長圓型,白色,無茸毛,斜肩,穎嘴銳形。生育期235?261天,早熟。株高81.1cm,穗長7.7cm,穗粒數30.1粒。畝有效穗數平均325.08萬個,有效分蘗率平均50.08%,越冬率平均96.8%。籽粒淺紅色、卵圓形,硬質。千粒重34.5g,容重772.3g/L。含粗蛋白質18.51%,賴氨酸0.49%,淀粉63.07%。葉片功能期長,落黃性好,感染條銹病,但具有耐銹性,保產性能較好。1999-2002年三年省區試中,平均畝產222.25kg,比對照蘭天4號增產9.92%。

    栽培要點:旱地應以基肥為主,氮磷配合施用;隴東種植適宜播種期為9月中旬;畝播以35-40萬粒、保苗25-30萬株為宜。

    適宜范圍:適宜平涼市的山塬區、慶陽市的中南部塬區以及寧夏涇源等地的山塬區種植。

13)品種名稱:隴鑒9343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科院植保所

審定編號:甘審麥20050013

品種來源:1993年以貴農21(含有簇毛麥血緣,具有Rr-10抗條銹基因)為母本,77-69(蘭天1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93保4-3(93-4-14-2-1-1)。

特征特性:幼苗深臉色,半匍匐,冬性中等。苗期生長勢強,生育期253天。株高83-92cm,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穗長7.9cm,平均小穗數15-18個,穗粒數35.8粒。籽粒紅色、角質。千粒重43.5g,容重804g/L。含粗蛋白質13.71%,賴氨酸0.43%,濕面筋26.2%,沉降值52.8ml。條銹病田間表現免疫到高抗水平,2002-2005四年在甘谷進行分小種鑒定,抗性表現優異。豐產性好,2003-2004年參加天水川區組區試,平均畝產504.95kg,比對照蘭天6號增產10.52%。

    栽培要點:豐產潛力大,喜高水肥條件種植;畝施農家肥5000kg,尿素15-20 kg,過磷酸鈣40-60 kg;播前土壤消毒或用藥劑拌種,防治底下害蟲;10月中旬播種,畝保苗以30-35萬株為宜。

    適宜范圍:適宜在天水的甘谷縣、武山縣、麥積區、秦城區、清水縣、秦安縣等具有灌溉能力的川區種植;在隴南市的西和、禮先低海拔川水地及定西市的臨洮、臨夏州的康樂等灌區也可推廣種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