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稻25
審定編號:津審稻2004006
品種來源: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所、北京市朝陽區黑莊戶鄉科技站1994年以京花101與京稻19為親本配組,其后代經連續多代系圃選擇,1999年選出穩定株系。
報審單位: 北京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主要特征特性: 在京津地區做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55-160天,做麥茬稻全生育期150-155天。株高105-110cm,葉色較淡,劍葉長25-30cm,葉角30度左右。分蘗力中。穗長20-21cm,呈紡錘形,枝梗頂端谷粒有短-中芒。谷粒長約7mm,長寬比2.15,闊卵形,穎及穎尖色黃白。平均每穗粒數120個左右,結實率85-90%,千粒重26-27粒。田間表現中抗條紋葉枯病和白背飛虱,輕感稻瘟病,抗倒力中,后期耐寒,落黃好。2004年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中抗苗瘟,抗葉瘟,中抗穗頸瘟。2004年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品質分析結果:出糙率83.0%,精米率71.5%,整精米率68.0%,堊白率12%,堊白度1.2%,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直鏈淀粉18.45%,膠稠度70mm,水分12.6%,粒長5.2mm,長寬比1.8。屬國標優2級。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天津市麥茬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4.7kg,比對照津稻490(520.3 kg/畝)增產8.53%,居4個品種第一位。 2004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30.17公斤,比對照中作93(556.83 kg/畝)減產4.79%,居16個參試材料的第八位。2004年參加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6.96公斤,比對照中作93(517.34 kg/畝)增產3.79%,居6個參試品種第二位。
栽培技術要點:做春稻可在“五一”前后播種,6月10日前后插秧;做麥茬稻5月5-10日播種,力爭早插秧。稀播種,育壯苗。每平方米秧田下種100g。插秧規格:行距25cm左右,穴距15cm,每穴2-3苗。肥水管理采取平穩促進原則,防止一次追肥過重和后期施用氮肥,以免誘發穗頸瘟。注意中期落干控制,株高不宜超過110cm,以防倒伏。在穗頸瘟易發地區可在始穗前和齊穗后各噴一次三環唑預防。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用做中稻品種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