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豐37號(原代號8904-3)
審定編號:津審豆2002003
品種來源: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于1989年以8033為母本,密莢1號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獲8粒雜交種。其后代按系譜混合選擇法選育而成。
報審單位: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生育期97-101天。株高70-80cm,有效分枝2-4個,主莖節數14-15節,底莢高度 14-19cm,屬于有(亞)限結莢習性。園葉、白花、灰毛、褐色莢,籽粒橢圓,黃臍,有微光。單株粒數70-100粒,單株粒重11-19克,百粒重17-18克。短果枝,株型緊湊,抗倒、抗病、抗裂莢。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粗蛋白含量42.42%,粗脂肪含量18.92%。
產量表現:1998年參加天津市夏大豆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75.1公斤,比對照科豐6號增產7.1%,居第1位。2000年參加天津市夏大豆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45.5公斤,比對照科豐6號增產2.8%,居第1位。1999年參加天津市夏大豆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2.8公斤,比對照科豐6號增產22.7%,居第3位。2002年在天津市薊縣、武清、寧河做夏大豆小面積示范,平均畝產17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夏播為6月15至20日,麥收后適墑早播。畝種植密度:1.5-1.8萬株。田間管理:1.適時間苗、定苗,3葉期定苗,防止一穴多苗現象。2.合理施肥及時澆水,尤其鼓粒期不能缺水,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出現干裂,在鼓粒期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以增加粒重。3.及時防治病蟲害。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天津市做夏播大豆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