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豐104
審定編號:津審麥2002002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從1985年開始,以C39為母本、豐抗8號和農大015為父本雜交后,通過系統選育于1996年育成。
報審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冬性,長芒、白殼、紅粒、硬質、穗紡錘型,幼苗半匍匐,分蘗力中等,分蘗成穗率較高,株型緊湊,莖稈粗壯,抗倒伏,株高約68~76 cm,每穗約25~33粒,千粒重36~44克。抽穗和成熟期比京冬8號晚2~3天,全生育期為252天。抗寒性鑒定結果:越冬死株率為3.1%,死莖率為15.3%,在參試的12個品種中抗寒性居第2位。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抗性鑒定結果:高抗白粉病,中抗葉銹病,對條銹病表現慢病性。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結果:容重806 g/L,粗蛋白(干基)13.51%,濕面筋24.4%,沉降值25.0 mL,吸水率58.08%,穩定時間2.2 min。屬于普通小麥。
產量表現:天津市1999~2000年度冬小麥高肥水組區域試驗,3個試點平均畝產411.97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378.03公斤/畝)增產9.0%,增產顯著,居11個參試品種第1位。天津市2000~2001年度冬小麥高肥水組區域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406.58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375.62公斤/畝)增產8.2%,增產顯著,居12個參試品種第1位。天津市2001~2002年度冬小麥高肥水組生產試驗,3個試點平均畝產405.20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382.0公斤/畝)增產6.07%,居4個參試品種第2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時要重施底肥,特別是有機肥,一般根據地力情況每畝施農家肥1~2.5方,磷酸二銨25~30公斤,尿素10公斤和鉀肥10公斤;或在施農家肥的基礎上施復合肥45公斤。
2.最適播期為9月25日~10月5日,根據每畝20萬基本苗和每畝40萬成穗數確定適宜的播量。
3.冬前澆足凍水;春天澆返青水時每畝施尿素12.5公斤。
4.后期及時澆好抽穗(揚花)和灌漿水,保證順利灌漿,充分發揮該品種粒大、粒飽的優勢。
適宜種植地區: 天津市中上水肥地區做冬小麥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