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豐一號(原名CT493)
審定編號:津審麥2002001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麥輪回選擇群體中分離出的優良不育株為母本,用多父本聚合雜交,后代分離出的可育株經系圃選育于1997年育成,雜交組合為:太不/冀麥88-4319//BE4/3/(太不/Crim津農4358)。
報審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冬性,抗寒性強,葉片短寬,拔節后葉片上沖,株高80cm左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成穗率高,長芒,白殼,白粒,每畝40~45萬穗,最高可達50萬穗,千粒重40~45克,每穗23~28粒,抗病性較好,冬前長勢繁茂,耐晚播,最遲可到10月15日播種,后期落黃好。抽穗期、成熟期與京冬8相同,全生育期250天。抗寒性鑒定結果:越冬死株率7.03%,死莖率14.5%,抗寒性為一級。經中國農科院植保所鑒定:中抗至高抗條銹病,中抗白粉病,高感葉銹病。經滄州市農科院鹽池鑒定,耐鹽一級。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粗蛋白(干基)14.82%,濕面筋28.4%,干面筋9.4%,沉降值15.7mL,吸水率58.20%,屬于普通小麥。
產量表現:天津市一九九九~二000年度冬小麥高肥水組區域試驗,三個試點平均畝產393.27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378.03公斤/畝)增產4.0%,增產不顯著,居11個參試品種第2位。天津市二000~二00一年度冬小麥高肥水組區域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396.0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375.62公斤/畝)增產5.4%,增產不顯著,居12個參試品種第2位。天津市二00一~二00二年度冬小麥高肥水組生產試驗,三個試點平均畝產417.0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382.0公斤/畝)增產9.16%,居4個參試品種第1位。
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抗倒伏能力較強,屬中、矮稈多穗類型。播前應重施底肥,每畝施粗肥3方,尿素10公斤,磷酸二銨25~30公斤,基本苗在18~20萬為宜,起身拔節期追施尿素15~20公斤。有條件的地區,在開花期后可進行葉面噴肥,提高千粒重和籽粒品質。及時防治蚜蟲,適時機收。
適宜種植地區: 天津市中上水肥地區做冬小麥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