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天津 » 正文

2006年天津審定農作物品種簡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7-10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994
 

小      麥

1、津強4號(試驗用名:津03觀4)

審定編號:津審麥2006001

品種來源:津03觀4是以遼春10號為母本,津強1號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經3年8代南繁北育,于2003年系譜法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90天左右,株高85厘米,5月6日抽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紅粒、硬質。后期灌漿速度快,成穗率高,落黃好,穗位整齊,畝穗粒數平均27.0粒左右,千粒重常年高達45.0克。經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抗病鑒定結果為:高抗條銹病,中感至高感葉銹病,高感白粉病。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容重788克/升、粗蛋白18.58%、濕面筋42.4%,沉降值42.9毫升,吸水率63.2%,面團形成時間7.9分鐘,穩定時間8.3分鐘,弱化度59F.U,評價值70,最大抗延阻力715,延伸性16.6,面積(135分鐘)155.0平方厘米,為強筋小麥品種。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天津市春小麥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315.3公斤,較對照遼春10號(305.0公斤/畝)增產3.3%,居5個參試品種第一位;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小麥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283.9公斤,較對照遼春10號(273.2公斤/畝)增產4.0%,居8個參試品種第二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小麥生產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348.7公斤,較對照遼春10號(323.2公斤/畝)增產7.9%,居4個參試品種中第二位。

栽培技術要點:

1、該品種適宜中等或中等偏上肥水條件種植,畝播量15-17.5公斤;

2、播前平整土地,同時畝施底肥磷酸二銨25公斤,尿素10公斤;

3、播種期:頂凌播種,最晚不超過3月5日;

4、全生育期可澆二水,即分蘗水、抽穗揚花水;

5、在澆第一水時,每畝可追施尿素7.5-10公斤;

6、全生育期及時防治蚜蟲和白粉病。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地區做春小麥種植。

2、農大318

審定編號:津審麥2006002

品種來源:選育過程是得到貴411、N早和農大9516的三交后代后,又與品系BL19雜交并回交兩次,最后與農大189雜交和回交1次,后代連續選擇抗白粉病且農藝性狀優良的單株。至2002年秋中選株行升入品比實驗,結果表現優異。貴411為來自貴州農學院的白粉病抗源,N早是來自中國農科院的早熟親本,農大9516,BL19是中國農大育成的優良品系,農大189則是中國農大育成并已審定推廣的耐病高產品種。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主要特征特性:冬性,中早熟,抽穗早,成熟期與京411相近。幼苗半匍匐,葉色濃綠,葉片窄小。分蘗力強,繁茂性好。株高85厘米。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后期落黃好,籽粒飽滿,商品性好。經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抗病鑒定結果:中感葉銹病,感白粉病。經天津市品種審定委員會委托薊縣種子公司抗寒性鑒定結果:抗寒性1級(越冬死莖率1.2%)。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容重810克/升、粗蛋白14.13%、濕面筋32.9%,沉降值27.7毫升,吸水率61.5%,面團形成時間3.2分鐘,穩定時間2.3分鐘,弱化度100F.U,評價值49,最大抗延阻力205,延伸性18.6,面積(135分鐘)55.4平方厘米,為中筋小麥品種。

產量表現:天津市2004-2005年度冬小麥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402.3公斤,較對照品種京冬8號(366.4公斤/畝)增產9.8%,增產顯著,居15個參試品種第一位。天津市2005-2006年冬小麥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為424.1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410.8公斤/畝)增產3.2%,增產不顯著,居15個參試品種第三位。天津市2005-2006年度冬小麥生產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為429.8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403.6公斤/畝)增產6.5%,增產點率100%,居5個參試品種第一位。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9月30日-10月7日),畝基本苗18-20萬為宜。

2.播前施足底肥,一般畝施農家肥2-3方,磷酸二銨26公斤,尿素5-7.5公斤。

3.早春鎮壓,隨即中耕松土,以利保溫保墑,促進麥苗早發快長。

4.適時澆凍水和撥節水,結合撥節水畝追施尿素15公斤可獲得更高產量。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市中上等肥力地塊做冬小麥種植。

水      稻

3、津優2006

審定編號津審稻2006001

品種來源:母本津稻341A由天津市水稻研究所育成。由津稻341與BT型不育系紅旗21A進行核置換雜交,育成津稻341A及保持系津稻341B(簡稱341B)。父本C4115,2002年3月引自遼寧稻作所海南育種基地。

選育單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津優2006屬于粳型中晚熟三系雜交稻,生育期178天,株高130厘米,主莖葉片17-18個,莖稈粗壯,抗倒伏,株型緊湊,葉片與莖稈夾角小,分蘗力中等,葉色深綠,葉鞘綠色,穗大粒多,著粒較密,穗長22厘米,每穗219粒,結實率83%,千粒重27克,無芒或個別短頂芒,稻谷橢圓形,穗伸出度較好,穗型為中間型半直立。2006年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稻瘟病人工接種鑒定:中感苗瘟(MS),中抗穗頸瘟(MR)。2006年經農業部食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糙米率83.8%,精米率75.9%,整精米率69.1%,長寬比1.9,堊白率47%,堊白度4.2%,直鏈淀粉含量16.2%,膠稠度78毫米,透明度1級,堿消值7級。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607.3公斤,比對照中作93(513.0公斤/畝)增產18.4%,居11個參試品種第1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636.4公斤,比對照中作93(482.0公斤/畝)增產32.0%,居14個參試品種第1位。田間有倒伏。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564.7公斤,比對照中作93(451.2公斤/畝)增產25.2%,居5個參試品種第1位。

栽培技術要點:早播早栽,注意稀播育壯秧,4月上、中旬播種,5月中下旬插秧;壯秧稀栽,株行距15厘米×30厘米,每穴2-3苗,施肥以全層施為主,氮、磷、鉀配合,采取前促、中控、后補的原則,注意病蟲害的防治,病害主要防稻瘟病、稻曲病;蟲害主要防稻水象甲、二化螟、縱卷葉螟、稻飛虱等。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市做一季春稻種植。

4、津原D1(試驗用名:D1)

審定編號:津審稻2006002

品種來源:“月之光”天然雜交變異株系選。

選育單位:天津市原種場

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75天,株高119厘米,莖桿粗壯,根系發達。散穗中芒,穗長20厘米,每穗111粒,結實率94%,千粒重29克,粒大飽滿,灌漿快。抗早衰,活棵成熟,米質優。2006年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稻瘟病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抗(R),穗頸瘟表現抗(R)。2006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糙米率83.7%,精米率76.7%,整精米率75.9%,長寬比1.8,堊白率10%,堊白度0.6%,直鏈淀粉含量16.9%,膠稠度74毫米,透明度1級,堿消值7級,達國標優一級米。田間抗條紋葉枯病。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586.4公斤,比對照中作93(513.0公斤/畝)增產14.3%,居11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592.7公斤,比對照中作93(482.0公斤/畝)增產23.0%,居14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544.4公斤,比對照中作93(451.2公斤/畝)增產20.7%,居5個參試品種第2位。

栽培技術要點:①做好播種前曬種與消毒,浸種靈浸種6-7天。②適宜播種期4月上旬,插秧期5月中下旬。③寬行稀植,此品種分蘗力強,行距可采用30-33厘米,株距15厘米左右,每畝1.2萬墩左右,每墩3-5苗。④中等地力需施純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 6公斤,配合施用鉀、鋅肥。早施分蘗肥及孕穗肥。⑤及時防治各種蟲害,適當預防稻瘟病。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市做一季春稻種植。

5、津原24

審定編號:津審稻2006003

品種來源:母本WD1是湖北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育成的光敏核不育材料,父本中作321來源于中國農科院作物所,1997年兩系法協作組配制WD1S/中作321單交組合,98年以中作321為輪回親本進行回交,經7年連續選擇,2004年獲得穩定品系98-6-36-0-0-24,定名津原24。

選育單位:天津市原種場

主要特征特性:常規稻,全生育期175天,株高120厘米,葉片寬長,葉色濃綠,全株19片葉,葉形略披,散穗無芒,穗長26.8厘米,一次枝梗占90%,粒長圓形,每穗152粒,結實率85%,千粒重27.5克,苗期耐寒耐鹽堿,插秧后返青快分蘗早,單株分蘗5個,成穗率79.17%,耐肥抗倒,不早衰,活棵成熟。2006年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稻瘟病人工接種鑒定,其結果:苗瘟表現高抗(HR),穗頸瘟表現抗(R)。2006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糙米率82.4%,精米率75.0%,整精米率73.1%,長寬比2.0,堊白率5%,堊白度0.3%,直鏈淀粉含量16.7%,膠稠度80毫米,堿消值7級,達國標優1級米。田間抗條紋葉枯病。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566.2公斤,比對照中作93(556.8公斤/畝)增產1.7%,居16個參試品種第3位。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551.6公斤,比對照中作93(513.0公斤/畝)增產7.5%,居11個參試品種第3位。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518.6公斤,比對照中作93(494.7公斤/畝)增產4.8%,居4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6年繼續參加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529.2公斤,比對照中作93(451.2公斤/畝)增產17.3%,居5個參試品種第3位。

栽培技術要點:⒈培育帶蘗壯秧:4月上旬播種,旱育秧畝播量75公斤,秧齡45天。⒉寬行少本拉線插秧: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稀植栽培發揮大穗大粒優勢,要求每穴2-3苗,畝基本苗4萬。⒊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巧施孕穗肥,全期總氮量16公斤。⒋植保措施:做好種子消毒工作,菌蟲清浸種96小時,預防種傳病害,分蘗盛期、始穗期各施一次殺蟲雙顆粒劑,防治二化螟危害。全期噴3-4次氯殺威防治稻水象甲。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地區做一季春稻種植。

6、香糯12

審定編號:津審稻2006004

品種來源:1999年春以香糯5號為母本,京稻21/香糯10號為父本配組(編號9910),當年在京種植F1代,分單株收獲,選糯型單株南繁。2000年春該組合F29910-14株行中選,其后用系譜法選育,2003年F6代(L988)的株系定型,畝產435.9公斤,比香糯10號增產16.5%,進入鑒定試驗。

選育單位:北京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主要特征特性:糯稻品種,全生育期172天,株高116厘米,葉色較淡,分蘗力較強,植株繁茂。穗呈紡綞形,枝梗頂端有短--中芒,穎及穎尖黃色,后期耐低溫,抗倒伏力中。穗長20.2厘米,每穗粒數147.3粒,結實率93%,千粒重22.8克。2006年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稻瘟病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抗(MR),穗頸瘟表現中感(MS)。2006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糙米率82.5%,精米率74.7%,整精米率70.8%,長寬比1.7,堊白率0%,堊白度0%,直鏈淀粉含量1.6%,膠稠度100毫米,堿消值7級,達國標優級。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535.5公斤,比對照中作93(513.0公斤/畝)增產4.4%,居11個參試品種第5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567.8公斤,比對照中作93(482.0公斤/畝)增產17.8%,居14個參試品種第5位。田間有倒伏。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526.6公斤,比對照中作93(451.2公斤/畝)增產16.7%。居5個參試品種第4位。

栽培技術要點:4月10-15號播種,5月下旬移栽。要求稀播,育壯秧。每平方米秧田播凈谷100克左右。插秧規格:行距25-30厘米,穴距15厘米,每穴2苗。本品種分蘗力較強,長勢繁茂,前期促進要適宜,肥力較高的田塊,每畝總分蘗20-22萬即應落干控制。注意稻瘟病的監控和防治。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地區做一季春稻種植。

玉      米

7、正大20號(試驗用名:A3309)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01

品種來源:以CTL1120為母本、CTL119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CTL1120來自B73Ht1/Ki306混粉群體自交后代,CTL119選自48-2/SW93D天然雜株。

選育單位:正大生物科學(武漢)研究院

主要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15天,株型半緊湊,桿壯,芽鞘紫色,葉片較為上沖。株高282.0厘米,穗位113.0厘米,花絲粉紅色,果穗錐筒型,穗長18.1厘米,穗粗5.5厘米,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48粒,籽粒黃色,半硬粒型,穗軸紅色,禿尖長1.4厘米。單穗粒重194.5克,百粒重36.4克,綜合適應性好。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中抗大斑病(31.68%),抗小斑病(19.54%),中抗黑粉病(9.52%),中抗絲黑穗病(7.14%),中抗莖基腐病(21.60%)。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容重724克/升、粗蛋白10.76%、粗脂肪5.58%、粗淀粉70.32%、賴氨酸0.36%。達到國家飼料用玉米一級標準。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594.2公斤,比對照農大108(512.9公斤/畝)增產15.9%,居17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584.2公斤,比對照農大108(535.9公斤/畝)增產9.0%,居17個參試品種第8位。.103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644.1公斤,較對照農大108(591.3公斤/畝)增產8.9%,居11個參試品種第7位。

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是一個中桿、抗倒性強、耐瘠薄的半緊湊型玉米雜交種。中等肥水,一般管理條件即可生長良好。春播密度以3300-3500株/畝為宜。具體種植密度和栽培方式要依據當地種植條件而定。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地區春播種植。

8、衡單168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02

品種來源:以H51為母本、H16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H51選自魯原92/78//魯原92的雜交后代;父本H16源于3402/黃早四//E28///599。

選育單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12天,株高253.3厘米,穗位97.5厘米,株型半緊湊,根系發達,抗倒伏,穗長18.8厘米,穗行數16-20行,行粒數38粒,籽粒橘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紅色,禿尖長1.0厘米,單穗粒重181.3克,百粒重29.4克,出籽率86%。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中抗大斑病(33.6%),感小斑病(36.0%),抗黑粉病(4.0%),中抗絲黑穗病(6.25%),感莖基腐病(34.70%)。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容重730克/升、粗蛋白10.23%、粗脂肪5.06%、粗淀粉72%、賴氨酸0.34%。達到飼料用玉米一級標準。2005年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試中,作物所試點田間表現感大斑病,薊縣試點莖腐病感病率10%。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564.3公斤,較對照農大108(512.9公斤/畝)增產10.0%,居17個參試品種第6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605.4公斤,較對照農大108(535.9公斤/畝)增產13.0%,居17個參試品種第4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666.6公斤,較對照農大108(591.3公斤/畝)增產12.7%,居11個參試品種第4位。

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適宜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種植密度3800-4200株/畝,施肥堅持有機肥無機肥結合,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播期以4月20至5月20日為宜。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地區春播種植。

9、津259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03

品種來源:以4029為母本、以BZ319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4029為丹340/四444后代;父本BZ319為78599和78573混合隨機雜交后代。

選育單位: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15天,葉鞘深紫色。株高264.6厘米,穗位100.1厘米,穗長20.5厘米,穗行數14-18行,禿尖長1.6厘米。單穗粒重199.7克,百粒重32.9克,出籽率80%。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白色,適應性好。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中抗大斑病(27.78%),抗小斑病(18.30%),高抗黑粉病(0%),中抗絲黑穗病(6.67%),高抗莖基腐病(4.20%)。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容重758克/升、粗蛋白10.21%、粗脂肪5.14%、粗淀粉70.81%、賴氨酸0.32%。達到飼料用玉米一級標準。2004年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試中,武清試點田間表現莖腐病感病率14.3%,2005年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試中,薊縣試點田間表現倒伏率10%。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606.5公斤,比對照農大108(551.1公斤/畝)增產10.1%,居18個參試品種第7位。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613.7公斤,比對照農大108(512.9公斤/畝)增產13.4%,居17個參試品種第6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646.1公斤,較對照農大108(591.3公斤/畝)增產9.3%,居11個品種6位。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5月初至5月中下旬,播種密度3000株/畝左右。根據土壤肥力狀況,用復合肥作底肥,畝用量20-40公斤,大喇叭口期適量追尿素一次,畝用量20公斤。對肥水條件要求較高,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地區春播種植。

10、津單2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04

品種來源:以T7922為母本、TJ0618為父本于2003年雜交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拱土能力強,易抓苗。苗期長勢整齊一致,早發性好。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春播生育期112天,株高307.9厘米,穗位128.1厘米。主莖葉片數18-19片,株型緊湊,穗上部葉片上沖,穗下部葉片平展。果穗筒型,穗長22.8厘米,穗行數14-18行,單穗粒重207.3克,百粒重34.2克,禿尖長1.9厘米,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粉紅色,出籽率85.8%,適應性好。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中抗大斑病(35.00%),中抗小斑病(28.50%),中抗黑粉病(10.0%),中抗絲黑穗病(9.85%),抗莖基腐病(5.10%)。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容重736克/升、粗蛋白8.51%、粗脂肪4.97%、粗淀粉74.51%、賴氨酸0.28%。2005年天津市春玉米區試中,薊縣試點田間表現莖腐病感病率40%。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683.7公斤,比對照農大108(541.2公斤/畝)增產26.3%,居17個參試品種第1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642.9公斤,比對照農大108(535.9公斤/畝)增產20.0%,居17個參試品種第1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679.5公斤,較對照農大108(591.3公斤/畝)增產14.9%,居11個參試品種第2位。

栽培技術要點:整地要細致平整,確保苗齊苗壯,避免大小苗現象,保證群體產量。適宜播期5月初-5月中下旬。播種密度3500株/畝左右。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施足底肥(畝施復合肥20公斤),追肥適當后延,前期控制水肥防止徒長,大喇叭口期適量追氮肥一次(畝施尿素20-30公斤)。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地區春播種植。

11、金實11(試驗用名:金試11)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05

品種來源:以74106D為母本、7310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遼寧金種子種業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17天,株型半緊湊,株高276.5厘米,穗位118厘米,穗長19.7厘米,穗行數16-20行,單穗粒重205.9克,禿尖長1.6厘米,百粒重36.0克,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紅色。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中抗大斑病(28.86%),中抗小斑病(24.95%),抗黑粉病(4.35%),中抗絲黑穗病(6.25%),中抗莖基腐病(12.90%)。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容重752克/升、粗蛋白9.71%、粗脂肪4.52%、粗淀粉71.26%、賴氨酸0.30%。2005年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試中,田間表現薊縣試點莖腐病感病率15%。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615.2公斤,比對照農大108(568.1公斤/畝)增產8.3%,居18個參試品種第11位。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642.4公斤,比對照農大108(541.2公斤/畝)增產18.7%,居17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試點平均畝產695.8公斤,較對照農大108(591.3公斤/畝)增產17.7%,居11個參試品種第1位。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春播,播種密度3000-3500株/畝,肥水條件有保證的地塊密度可提高10%。注意氮、磷、鉀的配比施用。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地區春播種植。

12、衡單456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06

品種來源:以H146為母本、以H145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H146是外引系進行改良后獲得的新系;父本衡145是從組合208/H21后代材料經多代自交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5天,株高250.0厘米,穗位93.3厘米,緊湊耐密,根系發達,抗倒伏,禿尖長0.6厘米,穗長19.8厘米,穗行數14-18行,行粒數42粒,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紅色,單穗粒重188.7克,百粒重30.8克,出籽率87%。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感大斑病(40.72%),高感小斑病(57.25%),中抗黑粉病(9.09%),中抗絲黑穗病(10.53%),中抗莖基腐病(18.30%)。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容重724克/升、粗蛋白9.93%、粗脂肪5.29%、粗淀粉72.33%、賴氨酸0.33%。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試,4個試點平均畝產600.1公斤,較對照高優1號(502.6公斤/畝)增產19.4%,居16個參試品種第1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729.7公斤,較對照高優1號(651.5公斤/畝)增產12.0%,居17個參試品種第1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生產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701.6公斤,較對照高優1號(618.6公斤/畝)增產13.4%,居9個參試品種第2位。

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根系發達,株型緊湊,喜肥水,增產潛力大,追肥要求氮、磷、鉀配合施用。播期以6月15-25日為宜,種植密度4000-4500株/畝。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地區做夏玉米種植。

13、津單8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07

品種來源:以JR21為母本、Q13為父本于2003年雜交選育而成。母本JR21是外引雜交種N1006開放穗連續自交選育而成;父本Q13是雜交種78599自交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拱土能力強,易抓苗。苗期長勢整齊一致,早發性好。夏播生育期94天。株高257.8厘米,穗位106.8厘米。主莖葉片數18-19片,株型半緊湊,葉片稀疏,單株葉面積小,通風透光好。氣生根發達。果穗筒型,穗長20.2厘米,穗行數12-18行,單穗粒重178.2克,百粒重32.9克,禿尖長0.5厘米,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紅色,適應性廣。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中抗大斑病(34.68%),中抗小斑病(25.33%),中抗黑粉病(9.50%),中抗絲黑穗病(11.76%),抗莖基腐病(5.00%)。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容重760克/升、粗蛋白8.78%、粗脂肪5.13%、粗淀粉72.91%、賴氨酸0.27%。2005年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試中,田間表現薊縣試點倒伏率16.7%。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試,4個試點平均畝產567.7公斤,較對照高優1號(504.1公斤/畝)增產12.6%,居16個參試品種第3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702.8公斤,較對照高優1號(651.5公斤/畝)增產7.9%,居17個參試品種第3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生產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676.8公斤,較對照高優1號(618.6公斤/畝)增產9.4%,居9個參試品種第3位。

栽培技術要點:及時整地,整地要細致平整,確保苗齊苗壯,避免大小苗現象,保證群體產量。夏播6月中下旬及時播種。播種密度每畝4000-4500株左右。喜肥水,根據土壤肥力狀況,用復合肥重施底肥(每畝20-40公斤),大喇叭口期追氮肥尿素一次(每畝用量20公斤)。早定苗,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熱量條件和農時允許的前提下,盡量晚收,確保籽粒飽滿,達到高產之目的。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地區做夏玉米種植。

14、蠡玉35(試驗用名:蠡試2403)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08

品種來源:以引進系912為母本、自選系L5895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L5895是以鄭58/mo17以鄭58作輪回親本,連續回交3代,再連續自交5代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石家莊蠡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6天。幼苗葉色濃綠,葉鞘紫紅色,幼苗頂土力強,苗期生長健壯。株高252.1厘米,穗位107.5厘米,葉片上沖,株型緊湊,全株19-20片葉,雄穗分枝較多,花藥黃色,花穎綠色。穗長18.5厘米,穗粗5.5厘米,穗行數14-18行,行粒數35-37粒,單穗粒重182.3克,百粒重33.4克,禿尖長0.4厘米,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白色,出籽率88%。屬中勻穗、耐密型品種。植株葉片持綠期長,成熟時苞葉黃,莖葉保持綠色。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感大斑病(36.18%),中抗小斑病(34.14%),中抗黑粉病(8.33%),中抗絲黑穗病(5.88%),中抗莖基腐病(25.20%)。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容重741克/升、粗蛋白8.64%、粗脂肪4.72%、粗淀粉75.89%、賴氨酸0.27%。屬高淀粉玉米,達到淀粉發酵工業用玉米一級標準。2005年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試中田間表現:薊縣、靜海試點倒伏率分別為26.7%和40%。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試,4個試點平均畝產554.6公斤,較對照高優1號(502.6公斤/畝)增產10.3%,居16個參試品種第4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721.3公斤,較對照高優1號(651.5公斤/畝)增產10.7%,居17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生產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707.0公斤,較對照高優1號(618.6公斤/畝)增產14.3%,居9個參試品種第1位。

栽培技術要點:播期在6月10-20日為宜,適宜密度3500-4000株/畝左右,施肥應采取前輕、中重、后補的原則,生長中期澆好灌漿水,喇叭口期用藥劑拌顆粒劑捏心防治玉米螟。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地區夏玉米種植。

15、彩糯1號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09

品種來源:以W17/W18組合為母本、W21為父本配制的三交種。W17選自白糯513/黃普北711,W18為墾粘5號二環系。父本W21為國內紫糯玉米雜交種二環系。

選育單位:河北省萬全縣華穗特用玉米種業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早熟糯玉米雜交種。葉鞘淺紫色,成株葉色深綠,葉緣紫色。出苗至采收期72天,較對照津鮮糯101短6天。成株葉片數17-18片,株型松散,株高191.4厘米,穗位60.6厘米,保綠度56.4%,雙穗率9.1%。雄穗分枝11-17個,花藥黃色,花絲淺綠色。果穗近錐形,穗長16.5厘米,穗粗3.9厘米,禿尖長1.5厘米,穗行數12-16行,行粒數29.3粒。籽粒黃、白、黑三色相間,穗軸白色,百粒重33.0克,出籽率69.8%,果穗均勻,籽粒排列整齊。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高抗黑粉病(0%),感絲黑穗病(12.50%)。經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支鏈淀粉100%。2006年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中,寶坻試點田間表現雙穗率10.3%。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486.1公斤,較對照津鮮糯101(776.2公斤/畝)減產37.4%,居參試18個參試品種第18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三個試點定為2級,兩個試點定為1級。

栽培技術要點:

1、隔離種植:與非糯玉米應有300米以上的隔離區。

2、適時早播:5-10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2℃為最佳播種期,覆膜種植可適當提前早播。

3、合理密植:中等肥力以上地塊畝保苗3500株左右。

4、加強管理:重施基肥,早追肥,早澆水,早促苗,促壯苗。

5、及時采收:應在授粉后20天左右及時采收、加工、銷售。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糯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16、津糯202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10

品種來源:以JN3為母本、JN4為父本于2004年雜交選育而成。母本JN3選自地方品種白粘棒op果穗,父本JN4為熱糯白338連續自交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出苗至采收期84天,較對照津鮮糯101長6天。幼苗拱土能力強,易抓苗。苗期長勢整齊一致,早發性好。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高224.6厘米,穗位96.0厘米。主莖葉片數18-19片。果穗筒型,穗長19.6厘米,穗粗4.9厘米,禿尖長1.0厘米,大粒,穗行數12-18行,白、紫相間花色糯粒,抗性好,香糯可口。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高抗黑粉病(0%),中抗絲黑穗病(10.0%)。經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支鏈淀粉100%。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810.0公斤,較對照津鮮糯101(776.2公斤/畝)增產4.4%,居參試18個參試品種第9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兩個試點定為1級,三個試點定為2級。

栽培技術要點:整地前最好施有機肥,整地要細致平整,確保苗齊苗壯,避免大小苗現象,保證果穗成品率。播種密度3000-3300株/畝。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施足底肥,加強田間管理,喇叭口期加強玉米螟防治。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糯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17、花香糯一號(試驗用名:天塔316)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11

品種來源:以zh1為母本、Z0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zh1來自常規玉米品種“白早糯一號”,父本Z01選自衡單522與遼寧地方品種紫糯玉米的二環系。

選育單位:天津科潤津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糯性雜交玉米,以鮮食為主。出苗至采收期86天,較對照津鮮糯101長8天。種子籽粒為紫花色。苗期葉色深綠,第一葉卵圓形,芽鞘淺紫色。株高218.6厘米,穗位102.0厘米,株型半緊湊,葉色綠。秸桿粗壯,根系發達,抗倒伏。雌穗花絲蛋清色,苞葉緊。穗長20.0厘米,穗粗4.0厘米,禿尖長2.0厘米,穗行數12-18行,單穗重200-300克。雄穗發達,分枝多個,花藥黃色,花粉量大,雌雄協調。收獲時果穗籽粒顏色為白紫相間,鮮食口感好。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高抗黑粉病(0%),中抗絲黑穗病(7.65%)。經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支鏈淀粉100%。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682.7公斤,較對照津鮮糯101(776.2公斤/畝)減產12.0%,居18個參試品種第16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兩個試點定為1級,一個試點定為2級,兩個試點定為3級。

栽培技術要點:每畝用種量1.5-2.5公斤,播深2-3厘米,足墑播種。畝留苗3000-3500株左右。底肥每畝施有機肥500-1000公斤或復合肥20公斤加尿素10公斤。追肥兩次,每次尿素10-20公斤。其它田間管理同普通玉米。種植時要求與普通的大田玉米隔離種植,隔離距離保持在300米左右。適宜收獲期為果穗籽粒花色,手掐冒漿。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糯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18、燕禾金紫黑糯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12

品種來源:以紫糯Z-2-6為母本、黑糯H-3-5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紫糯Z-2-6是由白馬牙965/黑糯3-2組配成二環系,自交4代后再與黑糯3-2回交而成。父本黑糯H-3-5是其雜交種做二環系連續自交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北京燕禾金農業科技發展中心

主要特征特性:黑糯玉米雜交種,生長勢強,株型緊湊,葉色濃綠,出苗至采收期85天,較對照津鮮糯101長7天。株高247.0厘米,穗位116.2厘米,穗長22.9厘米,穗粗4.7厘米,禿尖長2.6厘米,穗行數12-18行,行粒數41.6粒,單穗重400 -450克,果穗長錐形,鮮穗轉色初期為紫白相間,逐漸轉為紫紅色,成熟穗籽粒為紫黑色,軸白色,口感好,種皮薄,有特殊的芳香味,商品性佳。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高抗黑粉病(0%),感絲黑穗病(15.79%)。經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支鏈淀粉100%。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955.7公斤,較對照津鮮糯101(776.2公斤/畝)增產23.1%,居參試18個參試品種第1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一個試點定為1級,四個試點定為2級。

栽培技術要點:

1.田塊選擇:選擇與普通玉米有一定隔離條件、土壤肥力水平較好的田塊種植。

2.適時播種:本品種適宜春、秋播,一般從3月中旬至4月中旬和6月下旬至7月下旬均可播種。

3.合理密植:一般每畝3000株左右。

4.肥料分配:重施基肥,適時追施苗肥、拔節孕穗肥;以氮肥為主,重視磷、鉀肥的使用。一般畝用純氮20-25公斤左右,基肥占40%,苗肥占15%,拔節孕穗肥占35%,粒肥占10%。

5.適時采收:吐絲后22-25天。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糯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19、東方糯1號(試驗用名:白糯-1)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13

品種來源:以ZH30-1為母本、以X-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北京東方尉藍科貿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出苗至采收期84天,較對照津鮮糯101長6天。株高231.0厘米,穗位101.8厘米,穗長21.7厘米,穗粗4.5厘米,禿尖長2.9厘米,穗行數10-12行,行粒數40.4粒。籽粒白色。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高抗黑粉病(0%),高抗絲黑穗病(0%)。經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支鏈淀粉100%。2006年天津市鮮食玉米區試中,作物所試點田間表現粗縮病感病率10%。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811.8公斤,較對照津鮮糯101(776.2公斤/畝)增產4.6%,居參試18個參試品種第8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三個試點定為2級,兩個試點定為3級。

栽培技術要點:播期從4月20日至7月10日均可,一年可播種采收二茬。施足底肥,地表平整,墑情好,保全苗,播深3厘米,畝保苗3000-3500株。三葉期間苗,五葉期定苗,七葉期和十葉期分別追施尿素10公斤/畝,吐絲后20天左右收獲。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糯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20、斯達7-15(試驗用名:sdw7-15)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14

品種來源:以T977為母本、115-2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T977選自重慶97-7雜交種的二環系,父本115-2選自Mo17糯/Across的二環系。

選育單位:北京中農斯達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出苗至采收期84天,較對照津鮮糯101長6天。株型半緊湊,葉色濃綠,株高279.2厘米,穗位143.6厘米,果穗長筒型,結實飽滿。穗長20.8厘米,穗粗4.6厘米,禿尖長2.3厘米,穗行數14-18行,行直,行粒數43粒,軸色白色。籽粒白色,大而飽滿,百粒重33克,出籽率86%。適宜采收期為授粉后22-25天,采收期為3-5天,經蒸煮食用,軟粘,滑軟,糯性強。抗倒伏,植株保綠性好,與養殖業結合經濟效益佳。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中抗黑粉病(5.88%),中抗絲黑穗病(5.88%)。經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支鏈淀粉100%。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842.7公斤,較對照津鮮糯101(776.2公斤/畝)增產8.6%,居18個參試品種第5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兩個試點定為1級,三個試點定為2級。

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植株為半緊湊,葉色濃綠,植株高大,喜肥水,適宜密度3500-3800株/畝,前期可適當蹲苗。加強中后期的管理,保持秸桿鮮嫩,與畜牧業結合,綜合利用。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糯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21、中玉糯1號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15

品種來源:以05NB104為母本、5540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05NB104是從白糯6/CN32的改良組合中選育而成。父本5540是從群體NTBP2選出的單株自交獲得。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中熟糯玉米品種,出苗至采收期87天,較對照津鮮糯101長9天。株形半緊湊,花絲綠色,株高275.8厘米,穗位130.0厘米,穗長21.4厘米,穗粗4.7厘米,禿尖長1.3厘米,穗行數14-18行,行粒數40.5粒,出籽率76.5%,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白色,粒深1.0厘米,千粒重286.4克。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高抗黑粉病(0%),高感絲黑穗病(84.21%)。經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支鏈淀粉100%。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861.5公斤,較對照津鮮糯101(776.2公斤/畝)增產11.0%,居18個參試品種第3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一個試點定為1級,四個試點定為2級。

栽培技術要點:選擇中上等肥水條件的地塊種植。播種前的整地要精細,非保護地栽培播期在5月為宜,穴播時每穴至少兩粒種子,畝留苗3500-3800株,中后期管理要特別注意防治病蟲害。不得使用高殘留農藥。吐絲后30天左右收獲。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糯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22、燕禾金京早糯(試驗用名:京早糯1號)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16

品種來源:以3011為母本、3252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3011以地方品種南山白經10代自交選育而成,父本3252是墾粘1號天然雜株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北京燕禾金農業科技發展中心

主要特征特性:白粒糯玉米雜交種,出苗至采收期77天,較對照津鮮糯101短1天。植株清秀,株高205.6厘米,穗位67.8厘米,穗長20.4厘米,穗粗4.3厘米,穗行數14-18行,籽粒白色,粒深0.8厘米,鮮籽粒千粒重234.8克,禿尖長1.9厘米,結實好,糯性強且帶甜味,口感好,商品性佳。2005年經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品種資源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5級)、感小斑病(7級)、中抗矮花葉病(17.6%)、高感莖腐病(55.6%)。2005年經天津市質量監督檢驗站第19站鑒定結果:粗脂肪5.64%、粗蛋白11.6%、粗淀粉57.4%、水分68.2%、支鏈淀粉/粗淀粉79.1%。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688.9公斤,較對照津鮮糯101(730.4公斤/畝)減產5.7%,居14個參試品種第10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兩個試點定為1級,三個試點定為2級。

栽培技術要點:

1.田塊選擇:選擇與普通玉米有一定隔離條件、土壤肥力水平較好的田塊種植。

2.適時播種:本品種適宜春、秋播,一般從3月中旬至4月中旬和6月下旬至7月下旬均可播種。

3.合理密植:一般每畝4000株左右。

4.肥料分配:重施基肥,適時追施苗肥、拔節孕穗肥。以氮肥為主,重視磷、鉀肥的使用。一般畝用純氮20-25公斤左右,基肥占40%,苗肥占15%,拔節孕穗肥占35%,粒肥占10%。

5.適時采收:吐絲后20-22天。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糯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23、星糯858(試驗用名:俏春858)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17

品種來源:以糯319為母本、糯239為父本于2003年雜交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天津津華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糯玉米雜交種,出苗至采收期81天,較對照津鮮糯101長3天。株高233.2厘米,穗位80.0厘米,穗長20.2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數12-16行,總葉片數20片,籽粒白色,糯質,禿尖長0.3厘米,株型半緊湊。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高抗黑粉病(0%),高感絲黑穗病(70.59%)。經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支鏈淀粉100%。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853.4公斤,較對照津鮮糯101(776.2公斤/畝)增產9.9%,居18個參試品種第4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兩個試點定為1級,三個試點定為2級。

栽培技術要點:足墑播種,適宜密度3500株/畝,畝施氮、磷、鉀復合肥50公斤或優質農家肥3000公斤/畝,大喇叭口期澆頭水,吐絲期二期澆二水,后期注意防治玉米螟和金龜子。春季保護地栽培適宜3月20日播種,一般春播在4月20日至5月20日播種。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糯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24、密糯8號(試驗用名:sdw8-15)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18

品種來源:以T08為母本、115-2為父本于2004年雜交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北京中農斯達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出苗至采收期82天,較對照津鮮糯101長4天。株型半緊湊,葉色淡綠,株高230.6厘米,穗位116.0厘米,果穗筒型,結實飽滿。穗長21.2厘米,穗粗4.5厘米,禿尖長3.4厘米,穗行數12-14行,行直,穗軸白色。籽粒白色,大而飽滿,百粒重31.0克;出籽率82%。適宜采收期為授粉后22-25天,采收期為3-5天,經蒸煮食用,軟粘,有適度甜味。植株保綠性好。鮮果穗采收后,秸桿依然鮮綠。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中抗黑粉病(5.26%),感絲黑穗病(15.0%)。經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支鏈淀粉100%。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803.2公斤,較對照津鮮糯101(776.2公斤/畝)增產3.5%,居18個參試品種第10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一個試點定為1級,三個試點定為2級,一個試點定為3級。

栽培技術要點:半緊湊型的品種,喜肥水較耐密植,春夏播密度均可采用3500-3800株/畝,因其植株較高,在前期可適當蹲苗。因籽粒較大,應著重加強中后期的管理,密度可適當降低,以減小禿頂。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糯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25、津早一號(試驗用名:天塔307)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19

品種來源:以CYC-2為母本、白早甜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CYC-2選自京早8的二環系,父本白早甜為遼寧地方品種。

選育單位:天津科潤津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硬粒雜交玉米,以鮮食為主。出苗至采收期71天,較對照津鮮糯101短7天。種子籽粒為白色。苗期葉色深綠,第一葉卵圓形,芽鞘淺紫色。株高185.8厘米,穗位67.0厘米,株型半緊湊,葉色綠。秸桿粗壯,根系發達,抗倒伏。雌穗花絲綠色。穗長20.1厘米。穗粗4.3厘米,禿尖長4.4厘米,穗行數12-16行,單穗重200-300克。雄穗發達,分枝多個,花藥黃色,花粉量大,雌雄協調。收獲時果穗籽粒為白色,鮮食口感好。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中抗黑粉病(8.05%),中抗絲黑穗病(9.05%)。經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支鏈淀粉75.2%。2006年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中,作物所試點田間表現黑粉病感病率11.2%。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625.7公斤,較對照津鮮糯101(776.2公斤/畝)減產19.4%,居18個參試品種第17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一個試點定為1級,一個試點定為2級,三個試點定為3級。

栽培技術要點:每畝用種量1.5-2.5公斤,播深2-3厘米,足墑播種。畝留苗約為3000-3500株。底肥每畝有機肥500-1000公斤或復合肥20公斤加尿素10公斤。追肥兩次,每次尿素10-20公斤。其它田間管理同普通玉米。種植時要求與普通玉米隔離種植,隔離距離保持在300米左右。手掐冒漿,為適宜收獲期。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26、津農(糯)2(試驗用名:TN0605)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20

品種來源:以W選-2為母本、W94-2為父本于2004年雜交選育而成。母本W選-2是東北農家品種黃粘棒經混粉后選單株再自交而成,父本W94-2是由滇糯玉米選出。

選育單位:天津農學院

主要特征特性:糯質雜交玉米,出苗到采收期77天,較對照津鮮糯101短1天。幼苗長勢整齊健壯,葉鞘紫綠色,葉片顏色深綠。株高222.4厘米,穗位高85.0厘米,主莖葉片18-20片,淺紫花絲,果穗為錐形,穗長18.1厘米,穗粗4.5厘米,穗行數12-18行,禿尖長3.0厘米,行粒數29.9厘米,穗軸白色,籽粒黃色。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高抗黑粉病(0%),中抗絲黑穗病(6.67%)。經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支鏈淀粉100%。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686.6公斤,較對照津鮮糯101(776.2公斤/畝)減產11.5%,居18個參試品種第15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一個試點定為1級,三個試點定為2級,一個點定為3級。

栽培技術要點:早春地膜覆蓋,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裸地種植在4月上旬至中旬;夏播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留苗密度3300-3500株/畝。每畝施優質農家肥2000公斤,化肥用量因地而異,一般每畝施磷肥10公斤做底肥,輔以適量鉀肥和微肥,施氮肥25公斤,其中35%氮肥做底肥,其余65%氮肥在拔節期和喇叭口期追施。地膜覆蓋一次性施底肥或播種時施口肥,注意種肥隔離,以免燒種影響出苗。6葉期及時定苗、除草。個別雨水多的年份及時去掉分蘗,干旱時結合追肥適量澆水,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糯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27、品糯28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21

品種來源:以品自08為母本、品自02為父本于2003年雜交選育而成。母本品自08選自墾粘1號/深黃99-239的二環系,父本品自02選自魯糯1號/Do43的二環系。

選育單位:北京中品開元種子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糯質玉米雜交種,出苗至采收期82天,較對照津鮮糯101長4天。株型緊湊,葉片上沖,葉色深綠,株高230.0厘米,穗位77.8厘米,果穗長筒型,苞葉上有小劍葉,結實飽滿。穗長21.8厘米,穗粗4.5厘米,禿尖長0.4厘米,穗行數12-16行,粒深1.0厘米,行直,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大而飽滿。適宜采收期為授粉后20-23天,采收期為3-5天,經蒸煮食用,香甜,軟粘。鮮果穗采收后,秸桿依然鮮綠。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中抗黑粉病(10%),感絲黑穗病(45.0%)。經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支鏈淀粉100%。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885.2公斤,較對照津鮮糯101(776.2公斤/畝)增產14.0%,居18個參試品種第2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一個試點定為1級,四個試點定為2級。

栽培技術要點:可春播及夏播,播種期4月20日至7月10日。適宜種植密度為4000株/畝。田間施肥以有機肥為主,適當增施磷鉀肥。在保證底肥充足的前提下,增施灌漿肥。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糯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28、東方甜1號(試驗用名:超甜-1)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22

品種來源:以ZX-1為母本、SF為父本于2003年雜交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北京東方尉藍科貿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甜玉米雜交種,出苗至采收期77天,較對綠色先鋒短5天。株高182.2厘米,穗位57.4厘米,穗長18.8厘米,穗粗4.6厘米,禿尖長1.4厘米,穗行數12-18行,行粒數37.1粒。籽粒黃色。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抗黑粉病(4.76%),中抗絲黑穗病(5.59%)。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738.8公斤,較對綠色先鋒(845.7公斤/畝)減產12.6%,居7個參試品種第5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兩個試點定為1級,兩個試點定為2級,一個試點3級。

栽培技術要點:播期4月20日至7月20日均可,一年可播種采收二茬(春播75天,夏播70天)。施足底肥、地表平整、墑情好、保全苗、播深3厘米,畝保苗3000-3500株。三葉期間苗,五葉期定苗,七葉期和十葉期分別追施尿素10公斤/畝,吐絲后20天左右收獲。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甜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29、京作甜2號(試驗用名:超甜-2)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23

品種來源:以ZX-2為母本、SY為父本于2003年雜交選育而成。母本ZX-2從引進的澳大利亞超甜玉米中選育而成。父本SY從美國水果玉米中選育。

選育單位:北京農作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甜玉米雜交種,出苗至采收期74天,較對照綠色先鋒短8天。株高188.0厘米,穗位55.8厘米,穗長22.0厘米,穗行數12-14行,穗粗4.5厘米,籽粒黃色,禿尖長1.9厘米。2006年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高抗黑粉病(0%),高抗絲黑穗病(0%)。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756.1公斤,較對照綠色先鋒(816.2公斤/畝)減產7.4%,居4個參試品種第3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一個試點定為1級,四個試點定為2級。

栽培技術要點:播期4月20日至7月20日均可。施足底肥、地表平整、墑情好、保全苗、播深3厘米,畝保苗3000-3500株。三葉期間苗,五葉期定苗,七葉期和十葉期分別追施尿素10公斤/畝,吐絲后20天左右收獲。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甜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30、品甜8號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24

品種來源:以品加09為母本、品加1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品加09選自云甜888/T794的二環系,父本品加11選自CA16/T5340的二環系。

選育單位:北京中品開元種子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甜玉米雜交種,出苗至采收期78天,較對照綠色先鋒短4天。株型松散,葉色淡綠,株高225.0厘米,穗位70.4厘米,花絲日光紅色。果穗長筒型,結實飽滿,果柄稍長。穗長19.4厘米,穗粗4.5厘米,禿尖長1.5厘米,穗行數14-22行,粒深1.1厘米,籽粒排列整齊,行直,穗軸白色。籽粒鵝黃色,粒色均勻。適宜采收期為授粉后18-25天,采收期為3-7天,經蒸煮食用,果皮柔脆,香甜軟滑,甜味正,糖度高。適合速凍加工籽粒和制罐。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中抗黑粉病(5.56%),中抗絲黑穗病(6.67%)。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764.7公斤,較對照綠色先鋒(845.7公斤/畝)減產9.6%,居7個參試品種第4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四個試點定為2級,一個試點定為3級。

栽培技術要點:可春播及夏播。自4月底至6月底均可播種。種植密度為3000-3500株/畝。田間施肥以有機肥為主,適當增施磷鉀肥。需與其它類型玉米隔離種植。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甜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31、斯達201(試驗用名:SDT201)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25

品種來源:以4934為母本、4906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4934選自華甜玉1號的二環系;父本4906選自美國甜玉米的二環系。

選育單位:北京中農斯達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早熟型甜玉米雜交種,出苗至采收期77天,較對照綠色先鋒短5天。株型松散,葉色綠,株高224.4厘米,穗位60.6厘米,禿尖長2.0厘米,花絲綠色。果穗長筒型,結實飽滿,苞葉著生長的劍葉。穗長17.4厘米,穗粗4.3厘米,穗行數12-18行,粒深1.0厘米,籽粒排列整齊,行直,穗軸白色。籽粒黃色與白色相間,白粒少一些。適宜采收期為授粉后18-22天,采收期為3-5天,金銀粒色分明,果皮柔脆,香甜軟滑,甜味正,可作為水果型玉米生吃鮮食。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抗黑粉病(4.76%),中抗絲黑穗病(5.56%)。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620.1公斤,較對照綠色先鋒(845.7公斤/畝)減產26.7%,居7個參試品種第7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二個試點定為1級,二個試點定為2級,一個試點定為3級。

栽培技術要點:屬早熟型甜玉米,從4月初-7月中旬均可種植,早春種植時應覆蓋地膜,株型松散,葉色綠,植株較矮,應加強前期管理,重施底肥和6展葉追肥,密度可采用3500-3800株/畝。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甜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32、萬甜2000(試驗用名:超甜2000)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26

品種來源:以Sw23為母本、Sw24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Sw23選自國外雜交種5003二環系,父本Sw24選自超甜20號二環系。

選育單位:河北省萬全縣華穗特用玉米種業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中熟型甜玉米雜交種,出苗至采收期83天,較對照綠色先鋒長1天。葉鞘淺綠色,幼苗健壯。成株葉片數21片,株型半緊湊。株高232.6厘米,穗位74.6厘米。雄穗分枝28-32個,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淺綠色。果穗筒形,穗長21.2厘米,穗粗5.3厘米,禿尖長4.4厘米,穗行數16-20行,行粒數36粒。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白色。鮮籽粒百粒重36.7克,出籽率69.6%。果穗均勻。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抗黑粉病(4.76%),中抗絲黑穗病(6.67%)。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850.2公斤,較對照綠色先鋒(845.7公斤/畝)增產0.5%,居7個參試品種第1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一個試點定為1級,四個試點定為2級。

栽培技術要點:

1、隔離種植:和其它玉米應有300米以上的隔離區。

2、播種時間:5-10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2℃時為最佳播種期。

3、合理密植:行距60厘米,株距33厘米,畝保苗3000-3500株。

4、肥水管理:農家肥2000公斤/畝,追肥尿素30公斤/畝。及時澆水。

5、及時采收:授粉后20天左右及時采收、加工、銷售。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甜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33、中甜90(試驗用名:中甜9號)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27

品種來源:以CTB03為母本、K2H2574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CTB03是來自群體CTB2單株與SK762雜交,父本來自H9423/Hu2雜交改良后代中選株自交獲得。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中熟甜型玉米品種,出苗至采收期83天,較對照綠色先鋒長1天。株型半緊湊,花絲綠色,株高230.0厘米,穗位100.2厘米,葉片數20片。果穗筒形,穗長22.0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數12-18行,禿尖長3.5厘米,行粒數39.8粒,千粒重286.4克,粒深1.1厘米,鮮穗出籽率62.3%。2005年經中國農科院作物所鑒定:中抗大斑病(5級),中抗小斑病(5級),高感矮花葉病(56.3%),抗莖腐病(9.4%)。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810.9公斤,較對照綠色先鋒(816.2公斤/畝)減產0.6%,居4個參試品種第2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五個試點定為2級。

栽培技術要點:春播,每畝密度3600株左右,要求中上等肥水條件。苗期和中后期管理要特別注意防治病蟲害。不得使用高殘留農藥。吐絲后23天左右收獲。因該品種不抗絲黑穗病,建議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甜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34、津農(甜)4(試驗用名:TN0611)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6028

品種來源:以W519-1為母本、W318-1為父本于2004年雜交選育而成。母本W519-1是美國甜玉米分離株系選而成,父本W318-1由超甜玉米科筍自交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天津農學院

主要特征特性:甜玉米雜交種,出苗至收獲期74天,較對照綠色先鋒短8天。幼苗長勢整齊健壯,葉色深綠,葉鞘綠色,黃花絲,黃花藥。株高202.0厘米,主莖葉片18片,穗位72.0厘米。穗長19.3厘米,穗粗4.3厘米,禿尖長2.8厘米,粒深0.9厘米,穗行數12-16行,行粒數32.3粒。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品種綜合抗性較好,耐瘠薄、耐鹽堿性強。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高抗黑粉病(0%),高抗絲黑穗病(0%)。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區試,5個試點平均畝產鮮果穗624.8公斤,較對照綠色先鋒(845.7公斤/畝)減產26.1%,居7個參試品種第6位。各試點品嘗鑒定結果:四個試點定為2級,一個試點定為3級。

栽培技術要點:早春地膜覆蓋,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裸地種植在4月上旬至中旬;夏播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留苗密度3300-3500株/畝。每畝施優質農肥2000公斤,化肥用量因地而異,一般每畝施磷肥10公斤做底肥,輔以適量鉀肥和微肥,施氮肥15公斤,其中35%氮肥做底肥,其余65%氮肥在拔節期和喇叭口期追施。地膜覆蓋一次性施底肥或播種時施口肥,注意種肥隔離,以免燒種影響出苗。6葉期及時定苗、除草。個別雨水多的年份及時去掉分蘗,干旱時結合追肥適量澆水,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

適宜地區:可在天津地區做鮮食甜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大      豆

35、津豆16

審定編號:津審豆2006001

品種來源:2001年從黃淮海夏大豆生產試驗品種早熟18(株高65厘米)中,田間選擇株高78厘米以上的自然變異單株41株;2002年入選33單株進行株行圃株行試驗,田間繼續進行株高性狀篩選,田間選擇株高85厘米以上的穗行12行;2003年入選株行進行鑒定圃品系鑒定試驗,選擇株高超過90厘米的、小區產量超過20公斤的優良品系5個;2004年在天津市玉米良種場進行品系比較試驗,其中品系(G03-02-01-16)株高達到92厘米、性狀表現穩定,折合畝產產量達到202.7公斤,2005年品系(G03-02-01-16)命名為津豆16參加區域試驗。

選育單位:天津市玉米良種場

主要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109天左右,株高92厘米,分枝2.6個,主莖16節,株型半開張,圓葉、白花、茸毛灰色,有限結夾習性、落葉性好,底莢高15厘米左右,百粒重23.0克,淺黃色種皮,黃臍、圓粒;2006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結果:粗蛋白38.93%,粗脂肪20.93%。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夏大豆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190.9公斤,比對照科豐6號(177.0公斤/畝)增產7.9%,增產顯著,居8個參試品種第二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夏大豆區域試驗,3個試點平均畝產211.6公斤,比對照中黃13(180.6公斤/畝)增產17.2%,增產極顯著,居9個參試品種第一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夏大豆生產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208.7公斤,比對照中黃13(185.2公斤/畝)增產12.7%,居4個參試品種第二位。

栽培技術要點:⒈合理稀植,晚春播密度1.1-1.3萬苗/畝,夏播密度1.4-1.6萬苗/畝;⒉均衡施肥、偏重磷鉀、畝施廄肥1000公斤、磷酸二銨7.5公斤、氧化鉀5公斤;⒊間苗、定苗宜早不宜遲。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市做夏大豆種植。

36、中黃39(試驗用名:中作HJ035)

審定編號:津審豆2006002

品種來源:1997年以中品661為父本,中黃14為母本雜交,經多年定向選擇采用摘莢法于2002年育成。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生育期105天,株高70-80厘米,2個短分枝,有限結莢習性,尖葉,灰毛,紫花,籽粒橢圓、淺褐臍,百粒重20~22克,植株抗病性、抗倒性均好。2005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結果:粗蛋白40.45%,粗脂肪20.85%。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夏大豆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187.7公斤,比對照科豐6號(177.0公斤/畝)增產6.0%,增產顯著,居8個試驗品種第四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夏大豆區域試驗,3個試點平均畝產190.1公斤,比對照科豐6號(180.6公斤/畝)增產5.3%,增產顯著,居9個試驗品種第四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夏大豆生產試驗,5試個點平均畝產212.4公斤,比對照科豐6號(185.2公斤/畝)增產14.7%,居4個試驗品種第一位。

栽培技術要點:

1、選地、施肥:選擇土層深厚,中上等肥力地塊,每公頃施有機肥15噸、磷酸二銨150公斤,氯化鉀60公斤。

2、精細整地,確保全苗,及時定苗,做到苗勻、苗壯。

3、播種:適期早播。該品種半矮桿,密度不宜過稀,保苗22.5萬株。

4、田間管理:生育前、中期適當控制水分,花期和鼓粒期,要保證水分供應,噴施葉面肥,以補充養分。及時鏟趟和防治病蟲草害。

適宜地區:適宜在天津市做夏大豆種植。

棉      花

37、科欣1號(試驗用名:科欣742)

審定編號:津審棉2006001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91-19//(輻9498/492)的雜交后代經5年8代株系篩選、提純選育出的常規棉花品種。91-19是原河北棉花所中長絨課題組通過多年陸海雜交后代選育而成的中長絨棉花新材料;輻9498是由中棉12通過鈷60輻射培育出的高抗黃萎病新品系;492為河北省棉花所培育的冀棉20棉花品種。該品種為第8代穩定品系。

選育單位:北京科欣基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國家半干旱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主要特征特性:生育期130天左右,出苗好,生長勢較強,株型較松散,莖桿較粗壯。植株塔型,株高110厘米左右,葉片中等偏大,葉色鮮綠,鈴型卵圓,第一果枝節位5-7節,結鈴早且結鈴性較強,鈴重7克左右,衣分40-41%,吐絮早、暢、集中。2006年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鑒定結果:抗棉花枯萎病,耐棉花黃萎病。2006年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河南.安陽)檢測結果:絨長28.9毫米,比強度(cn/tex)28.2,馬克隆值4.6,整齊度83.9%,紡紗均勻性指數135,伸長率7.1%,反射率74.6%,黃度8.3。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棉B組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籽棉194.0公斤,比對照冀668(169.0公斤/畝)增產14.8%,增產極顯著,居13個參試品種第二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棉A組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籽棉242.3公斤,比對照冀668(188.7公斤/畝)增產28.4%,增產極顯著,居8個參試品種第一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棉生產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籽棉235.3公斤,比對照冀668(178.4公斤/畝)增產31.9%,居8個參試品種第一位。

栽培技術要點:覆膜播種4月15-20日,高水肥種植密度2300-2500株/畝,中等地力2800-3000株/畝。以底肥(氮、磷、鉀復合肥)為主,花鈴期適當追肥。蕾期旺長,用縮節胺1.0-1.5克/畝進行化控,花鈴期化控1-2次,畝用量2.5-3.0克。注意蟲害(蚜蟲、盲椿象、棉鈴蟲等害蟲)防治,以預防為主。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市做一季春棉種植。

38、綠億棉9號

審定編號:津審棉2006002

品種來源:母本為自選系RW5;RW5來自于W12和86-1雜交后代系譜法選育而成的抗病品系。父本W4是R501與RW7雜交后代系譜法選育而成的。

選育單位:淮南綠億農業科技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雜交棉,平均生育期134天。該品種出苗好,植株中等,莖桿較軟,茸毛較少。生長勢強,植株疏朗,莖桿粗壯,單株結鈴性強,大鈴,鈴卵圓形,纖維潔白,吐絮暢,豐產性好結鈴性好,單鈴重6克,衣分40.2%,籽指10克,衣指9克,霜前花率85%,僵瓣率5%,豐產性好,纖維品質好。2006年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鑒定結果:抗棉花枯萎病,耐棉花黃萎病。2006年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河南.安陽)檢測結果:絨長29.9毫米,比強度(cn/tex)30.2,馬克隆值4.3,整齊度83.7%,紡紗均勻性指數147,伸長率7.0%,反射率78.1%,黃度7.4。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棉B組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籽棉197.5公斤,比對照冀668(169.0公斤/畝)增產16.9%,增產極顯著,居13個參試品種第一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棉A組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籽棉211.3公斤,比對照冀668(188.7公斤/畝)增產12.0%,增產極顯著,居8個參試品種第四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棉生產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籽棉211.6公斤,比對照冀668(178.4公斤/畝)增產18.6%,居8個參試品種第二位。

栽培技術要點:

一、適期早播 地膜覆蓋直播在4月中旬播種。

二、合理稀植 中等以上肥力田塊1600-2000株/畝。

三、平衡施肥 一般每畝施氯化鉀21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純氮22公斤并增施有機肥及硼肥。

四、全程化控 可用助壯素或縮節胺,分別在盛蕾,盛花。打頂后一星期左右噴施,以塑造中壯株型。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市做一季春棉種植。

39、禾雜棉一號

審定編號:津審棉2006003

品種來源:父本JHB120系為衡521/冀合3016雜交后代材料。母本為SM492,為常規棉冀棉20系選而成。

選育單位:北京中農三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普通雜交種,生育期130天。出苗快而且整齊,株高100厘米,株型松散為塔型,單株結鈴性強,鈴形為卵形,單鈴重6克,籽指11克,表現豐產、優質、早熟,衣分39%。2006年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鑒定結果:抗棉花枯萎病,耐棉花黃萎病。2006年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河南.安陽)檢測結果:絨長30.2毫米,比強度(cn/tex)28.8,馬克隆值4.8,整齊度84.5%,紡紗均勻性指數141,伸長率7.1%,反射率74.7%,黃度7.5。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棉B組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籽棉176.3公斤,比對照冀668(169.0公斤/畝)增產4.3%,增產不顯著,居13個參試品種第五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棉A組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籽棉212.7公斤,比對照冀668(188.7公斤/畝)增產12.7%,增產極顯著,居8個參試品種第三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棉生產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籽棉205.3公斤,比對照冀668(178.4公斤/畝)增產15.1%,居8個參試品種第五位。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時播種:地膜覆蓋直播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種,一般1600-2000株/畝。

2.施肥數量要充足,施肥養份要平衡,施肥時期要合理,施肥方法要科學,底肥施足有機肥。高產栽培推薦方法:總氮15-20公斤/畝,其中基肥45%,初花肥45%,蓋頂肥10%;總磷8-12公斤/畝;總鉀8-12公斤/畝、硼肥1公斤/畝、鋅肥2公斤/畝,均作為基肥一次性施入。生長期間缺硼地塊每畝用100克高效速溶肥兌水50公斤,葉面噴施。中后期根據生長勢可噴施2%尿素和0.2-0.5%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每畝50公斤,間隔7-10天噴施一次,連續2-3次。

3.根據棉花生長勢應用生長調節劑,用量以少量多次為宜,實現系統化控。

4.根據棉花生育期和當地最佳結鈴時間,適當摘除下部1-2果枝上的早蕾,防止爛鈴和早衰。

5.二代棉鈴蟲一般年份不需要防治,三、四代棉鈴蟲注意田間調查。當百株2齡以上幼蟲達15頭時,及時采取化學防治。其他棉花害蟲,如棉盲蝽、棉蚜、棉紅蜘蛛等要及時防止。

6.在不良氣候條件下,注意綜合防治棉花枯萎和黃萎病。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市做一季春棉種植。

40、津原棉1號

審定編號:津審棉2006004

品種來源:母本魯優101引自山東省利津種子公司,父本冀大鈴668由河北冀豐種業有限公司提供,2000年去雄雜交,采用改良混合選種法育成:即F1代自交混收留種,F2代至F4代選株自交,性狀相似株混選建立株系,F5代優系比較,系6表現優秀被入選,命名津原棉1號。

選育單位:天津市原種場

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8天,株高104.5厘米,株型較松散呈塔形,莖桿粗壯,茸毛多,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濃綠,始果節6.5節,果枝數15臺,中部結鈴性強,單株結鈴16個,鈴大橢圓形,鈴重6.88克,通風透光性好,吐絮暢而集中,絮色潔白,易采摘,霜前花率88.7%,衣分39.0%,籽指12.02克,早熟不早衰。2006年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鑒定結果:耐棉花枯萎病,耐棉花黃萎病。2006年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河南.安陽)檢測結果:絨長29.3毫米,比強度(cn/tex)29.3,馬克隆值4.9,整齊度84.4%,紡紗均勻性指數139,伸長率7.0%,反射率74.6%,黃度8.7。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棉A組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籽棉186.9公斤,比對照冀668(179.5公斤/畝)增產4.1%,增產顯著,居13個參試品種第七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棉A組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籽棉211.3公斤,比對照冀668(188.7公斤/畝)增產12.0%,增產極顯著,居8個參試品種第四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棉生產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籽棉209.5公斤,比對照冀668(178.4公斤/畝)增產17.4%,居8個參試品種第三位。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時播種:4月20-30日為播種適期,地膜覆蓋寬窄行種植,畝留苗2200-2800株。

2、施肥水平:底座尿素10公斤,磷酸二銨15公斤,硫酸鉀10公斤,花鈴期追尿素10公斤,二銨5公斤。

3、因苗制宜靈活使用調節劑,全期畝噴縮節胺6-8克,確保植株健壯穩長。

4、防病除蟲:本品種抗棉鈴蟲,除暴發年份一般不需防治,重點防治蚜蟲和盲蝽象,“營養壯苗”綜合防治枯黃萎病。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地區做一季春棉種植

41、冀棉2008(試驗用名:冀棉2號)

審定編號:津審棉2006005

品種來源:母本169和父本140均來源于河北省棉花研究所,雜交后經過系統選育2000年育成。

選育單位:河北冀棉經作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生育期128天,株高中等,株型緊湊,莖桿硬,鈴較大,卵圓形。吐絮暢,易采收。出苗較好,前期長勢一般,中后期長勢好,早熟不早衰,單株結鈴性強,上中下部結鈴均勻,鈴重7.0克,衣分41.1%,籽指10.8克,霜前花率95.2%。2006年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鑒定結果:耐棉花枯萎病,耐棉花黃萎病。2006年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河南.安陽)檢測結果:絨長29.9毫米,比強度(cn/tex)29.9,馬克隆值4.8,整齊度84.1%,紡紗均勻性指數144,伸長率7.1%,反射率78.0%,黃度7.2。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天津市春棉B組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籽棉180.2公斤,比對照冀668(169.0公斤/畝)增產6.6%,增產顯著,居13個參試品種第四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棉A組區域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籽棉209.3公斤,比對照冀668(188.7公斤/畝)增產10.9%,增產極顯著,居8個參試品種第六位。2006年參加天津市春棉生產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籽棉202.3公斤,比對照冀668(178.4公斤/畝)增產13.4%,居8個參試品種第六位。

栽培技術要點:

播種期:4月20日-30日,地膜覆蓋可適當提早。

播種量:光籽點播每穴3-4粒,畝用量不低于1.5公斤。

留苗密度:3000-3500株/畝。

肥水管理:初花期及時追肥澆水,重施花鈴肥,補施鉀肥,后期加強管理。

適時化控:根據棉田長勢長相,適時、適量化控。

適宜地區:適宜天津市做一季春棉種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