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稻
津原5號 審定編號: 津審稻2003001
品種來源:以中作17自然分離株為育種材料,經過多代連續選擇后得到的優良株系。
報審單位:天津市原種場
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72天,株高100cm,穗長20.3cm,平均穗粒數129粒,結實率93%,千粒重26g,無芒。耐鹽堿,分蘗力強,耐寒,葉片直立,株形緊湊,穗緊、著粒密。出苗快、整齊,后期不早衰,活棵成熟。經天津市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感苗瘟MS級、中抗葉瘟MR級、中感穗瘟MS級。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米質分析結果:糙米率85.2%、精米率76.7%、整精米率74.4%、粒長48 mm、長寬比1.7、堊白粒率17%、堊白度4.2%、直鏈淀粉18.62%、膠稠度85mm。綜合評分70,屬國標3級優質米。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602.8kg,比對照中作93增產11.4%,居第四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585.1kg,比對照中作93增產15.3%,居第一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68.0kg,比對照中作93增產12.2%。
栽培技術要點:
1、做好種子消毒處理;
2、適宜播種期為4月10日左右,插秧期5月中下旬;
3、適宜的行株距為30cm×15cm;
4、平穩施肥,避免大促大控;
5、抽穗始期與齊穗期各噴一次“三環唑”,預防穗頸瘟。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地區做一季春稻種植。
津原13號 審定編號: 津審稻2003002
品種來源:天津市原種場用秀水04為母本,黃金光為父本雜交系選而成。
報審單位:天津市原種場
主要特征特性:株高115cm,生育期173天,苗期葉色黃綠,根系發達,耐鹽堿,插秧后返青快,分蘗早,單株分蘗12個,主莖18.5葉,株形緊湊,葉片上舉,莖桿略細,韌性強,散穗短芒,穗長20cm,每穗120粒,籽粒園珠形,結實率96%,千粒重24g,灌漿快,籽粒金黃。經天津市農科院植保所鑒定中感苗瘟MS級,中抗葉瘟MR級,中抗穗莖瘟MR級。經農業部<武漢>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米質分析,糙米率84.7%,精米率76.3%,整精米率77%,堊白粒率0,堊白度0,透明度1級,直鏈淀粉18.18%。綜合評分65,屬國標2級優質米。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4個區試點,平均畝產543.7kg,比對照中作93增產0.5%;2003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4個區試點平均畝產569.3kg,比對照中作93增產12.2%,居10個參試品種的第二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因稻飛虱嚴重,四個參試點平均畝產495.4kg,比對照中作93減產2.1%。
栽培技術要點:稀播育壯秧,4月上旬旱育秧或半濕潤育秧畝播量70kg,5月中下旬移栽秧齡45-60天,移栽行比30cm×15cm,每穴3-5苗,本田全期施純氮16kg,磷酸二氫鉀6kg,其中氮肥、底肥占40%,分蘗肥占30%,撥節肥占10%,孕穗肥占20%,分蘗期適當烤田,灌漿期間歇灌溉,注意防治稻飛虱。
適宜種植地區:適應天津地區做一季春稻栽培。
津稻9618 審定編號:津審稻2003003
品種來源:天津市水稻研究所以朝之光變異株系選而成。
報審單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株高95cm左右,主莖18片葉,株型緊湊,葉片舒展,葉色淺綠,穗長19cm,每穗總粒數98粒,結實率90%左右,千粒重25.5g,無芒,米白色;全生育期168天左右。耐鹽堿,耐旱耐寒抗倒伏,活棵成熟;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表現中抗稻瘟病。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驗米質分析結果:整精米率73.4%、堊白度0.2%、堊白粒率9%、透明度1級、直鏈淀粉含量17.92%。綜合評分70,屬國標1級優質米。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1.5kg,比對照中作93增產7.4%,居參試的第6位;2003年繼續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01.9kg, 較對照中作93減產1.1%。2003年參加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0.5kg,較對照中作93增產6.8%,居第2位。
栽培技術要點:
1、種子處理:用菌蟲清或浸種靈浸泡稻種,防治干尖線蟲病和惡苗病。
2、稀播育壯秧,適當密植。
3、注意對稻瘟病、條紋葉枯病的防治。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地區作一季春稻種植。
津粳雜5號(津優2001) 審定編號:津審稻2003004
品種來源:天津市水稻研究所以早花二A為母本,773為父本雜交而成。
報審單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粳型三系雜交稻,全生育期175-178天,株高115cm,莖桿粗硬,抗倒伏力強,株型好,葉片與莖夾角小,葉色深綠,穗大粒多,穗長20.4cm,每穗160粒,千粒重25.4g,著粒較密,結實率80%以上,粒橢圓形,無芒,莖桿堅硬,分蘗力較強,根系發達,活力強,耐鹽堿,紋枯病較輕。2002年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結果:抗苗瘟為(R),抗葉瘟1級為(R),中抗穗頸瘟為3級(MR)。田間自然鑒定情況:2001年除原種場稻瘟病有輕微發生外,其他三處均未發生。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結果:糙米率84.65%,整精米率65.2%;長寬比1.8;堊白率15%;堊白度2.2%;膠稠度85mm;直鏈淀粉16.07%。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共11個品種(組合),以中作93為對照,津優2001平均畝產653.4kg,居第2位,比對照增產80kg,增幅14%;2002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參試品種13個,居第1位,平均畝產650.5kg,比對照增產109.3kg,增幅為21.2%。2002年參加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參試品種6個,平均畝產588.4kg,比對照增產76.2kg,增幅14.9%。
栽培技術要點:
1、 在天津地區適于做早播早栽春稻,適宜播種期為4月上旬,適宜插秧期為5月中、下旬,要求壯秧稀栽,行距30cm,穴距15cm,每穴2-3苗為宜。
2、 肥應采取前捉、中補、后控的原則,促使早生快發,以全層施肥為主,氮、磷、鉀配合使用,40%的氮肥,50%的鉀肥,100%的磷肥,在耙地前施入,然后耙地;40%的氮肥,在分蘗期追施;20%的氮肥、50%的鉀肥用于穗分化期施入。
3、 科學灌水:緩苗后灌淺水以利分蘗,幼穗分化期采用濕潤灌溉,以土壤保持濕潤狀態即可,出穗期應保持水層,灌漿期采用間歇灌溉,以保持根系活力。
4、 防治病蟲害:病害主要是防穗頸瘟病、稻曲病,前者用三環唑在出穗前后各防一次穗頸瘟病,稻曲病在出穗前防治一次。蟲害主要防治有稻水象甲,二化螟、縱卷葉螟、稻飛虱。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地區做一季春稻栽培。
京優15 審定編號:津審稻2003005
品種來源:北京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以中作59A為母本,Y772為父本雜交而成的三系雜交稻。
報審單位:北京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主要特征特性:做麥茬稻全生育期148天。株高95.5cm,平均穗長21.2cm,穗粒數125粒,結實率85.2%,千粒重24.1g。分蘗力中等,株型緊湊,葉色清秀,葉片挺直,穗呈紡錐形,無芒或頂芒,穎及穎尖為黃色,粒形短園,不易脫粒,桿硬,抗倒力強。經天津市植保所抗性鑒定,中抗稻瘟病。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結果:整精米率72.3%,堊白度3.0%,堊白粒率20%,透明度1級,直鏈淀粉16.73%。綜合評分64,屬國標2級優質米。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天津市麥茬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80kg,較對照津稻490增產94.7kg,增16.2%,居第1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麥茬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56.6kg,較對照津稻490增6.97%,居第2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麥茬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7.2kg,較對照津稻490減1.4%。
栽培技術要點:
1、 在天津麥茬稻可在5月10日前播種,力爭早播,秧齡不超過45天。
2、 播前應嚴格種子消毒,預防惡苗病。稀播種,育壯秧,一般每平方米秧田播凈谷75g(100斤/畝)。
3、移栽行距:25-30cm,穴距10-15cm,每穴兩苗。其它措施要求同一般雜交粳稻。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地區做麥茬稻種植。
玉 米
金海702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01
品種來源:萊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用JH673×JH3372組配的玉米雜交種。
報審單位:萊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15天,與對照農大108相同,株型半緊湊,株高243cm,穗位高95cm,穗長21.9cm,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40粒,果穗粗長,籽粒馬齒型,黃色,軸色淺紅,千粒重370g,單穗重207.8g。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鑒定,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感彎孢菌葉斑病。田間抗性鑒定:高抗小斑病,抗大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容重 730g/l ,粗淀粉 71.21%,粗蛋白 10.26%,賴氨酸 0.28% ,粗脂肪 3.69%。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623.5kg,較對照農大108(平均畝產575.9kg)增產8.3%,居22個參試品種的第8位。2003年參加天津春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671.4kg,較對照農大108(平均畝產597.1kg)增產12.4%,居15個參試品種的第3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684.2kg,較對照農大108(平均畝產581.7kg)增產17.6%,居12個參試品種的第2位。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栽培密度3000-3500株/畝,足墑播種,一播全苗,施好基肥,重施攻穗肥,酌施攻粒肥,在大喇叭口期至灌漿期遇旱應澆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天津市作春玉米品種推廣。
涿單12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02
品種來源:河北省涿州市義民玉米研究所用901141×136-87組配的玉米雜交種。
報審單位:河北省涿州市義民玉米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20天,株高267cm、穗位111.5cm,穗長20.4cm,穗粗5.6cm,穗行數18-20行,軸淺紅色,千粒重376g,角質多,米質好,籽粒黃色,抗倒、抗病,活桿成熟。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鑒定,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高感彎孢菌葉斑病。田間抗性鑒定:抗小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高抗大斑病。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籽粒容重741g/L、粗蛋白質含量10.77%,粗脂肪5.04%、賴氨酸0.31%、粗淀粉70.16%。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652.7kg,較對照農大108(平均畝產575.9kg)增產13.3%,居22個參試品種的第3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636.6kg,較對照農大108(平均畝產597.1kg)增產6.6%,居15個參試品種的第7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645.5kg,較對照農大108(平均畝產581.7kg)增產11.0%,居12個參試品種的第6位。
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適宜種植密度以2500-2800株/畝為宜,喜肥水,高肥水增產潛力大,適宜寬窄行種植,底肥要增施鉀肥,其它管理與大田相同。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春播玉米區種植。
高優6號(優1478)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03
品種來源:豐樂三高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用優T×優NT組配的玉米單交種。
報審單位:豐樂三高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14天,株高275cm,穗位118cm,株型半緊湊,穗長20.2cm,單穗粒重211.3g,果穗直筒形,籽粒黃色,半馬齒型,軸紅色,千粒重247-370g。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鑒定,中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高感彎孢菌葉斑病。田間抗性鑒定:抗小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中抗大斑病。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籽粒容重748g/L,粗蛋白9.77%,粗脂肪3.91%,粗淀粉72.06%,賴氨酸0.30%。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670.9kg,較對照農大108(平均畝產575.9kg)增產16.5%,居22個參試品種的第2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676.0kg,較對照農大108(平均畝產597.1kg)增產13.2%,居15個參試品種的第2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705.0kg,較對照農大108(平均畝產581.7kg)增產21.2%,居12個參試品種的第1位。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3200-3500株/畝,注意在開花授粉后追肥一次,10kg尿素/畝。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做春播玉米品種推廣。
正大128(R004)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04
品種來源:襄樊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用CTL11×CTL903組配的玉米雜交種。
報審單位:襄樊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10?115天,株型半緊湊,桿壯,芽鞘紫色,葉片較為上沖。株高285.5cm左右,穗位100cm左右,花絲紅色,果穗長筒形,長20.4cm左右,穗粗6cm左右,穗行數14-16行,粒黃色,硬粒,千粒重338-440g,紅軸,適應性好。田間抗性鑒定:抗大、小斑病,中抗彎孢菌葉斑病。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鑒定,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高感彎孢菌葉斑病。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籽粒容重762g/L,粗蛋白9.62%,粗脂肪3.92%,粗淀粉72.65%,賴氨酸0.30%。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608.5kg,較對照農大108(平均畝產575.9kg)增產5.7%。居22個參試品種第10位。2003年參加天津春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668.8kg,較對照農大108(平均畝產597.1kg)增產12.0%,居15個參試品種第4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649.3kg,較對照農大108(平均畝產581.7kg)增產11.6%,居12個參試品種第5位。
栽培技術要點:正大128(R004)是一個中桿,抗倒性強,耐瘠薄的半緊湊型雜交種。中等肥水,一般管理條件即可生長良好。春播密度以3300-3500株/畝為宜。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地區做春玉米品種推廣種植。
天塔5號(9918)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05
品種來源:天津市種子公司用Hoo-108×825組配的玉米雜交種。
報審單位:天津市種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15天,株高288.5cm,穗位119cm,株型半緊湊,全株葉片21片左右,穗長22.3cm,單穗重230.8g,果穗筒形,籽粒黃色,半馬齒型,軸白色,千粒重234-346g。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鑒定: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感彎孢菌葉斑病。田間抗性鑒定:抗小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高抗大斑病。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驗,籽粒容量775g/L;粗蛋白9.98%,粗脂肪3.89%,粗淀粉73.33%,賴氨酸0.29%。
產量表現: 2002年參加天津春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31.9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9.7%,25個品種居第6位。2003年參加天津春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65.2kg,比對照農108增產11.4%,15個品種居第5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春玉米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70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5.2%。居12個參試品種第3位。
栽培技術要點:N、P、K配合施肥,P、K底施,N肥30%做底肥,70%在拔節前結合中耕一次施入,適宜密度3000株/畝,其它管理措施與大田相同。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天津市春播玉米種植區推廣利用。
天塔二號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06
品種來源:天津市種子公司用Hoo-131×L319組配的玉米雜交種。
報審單位:天津市種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95天左右,株高247cm,穗位110cm,株型緊湊,穗長20cm,果穗圓錐形,單穗粒重152.3g,籽粒黃色,半馬齒型,軸紅色,千粒重233-424g,抗大、小斑病,保綠性好,活桿成熟。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感彎孢菌葉斑病。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驗,籽粒容量742g/L;粗蛋白9.46%,粗脂肪3.76%,賴氨酸0.26%,粗淀粉74.16%。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天津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85.3kg,比唐抗5號增產31.0%,居25個參試品種第三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1.5kg,比第一對照唐抗5號增產30.0%,較第二對照高優一號增產5.0%,居14個參試品種第5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9.7kg,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增產16.5%,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增產10.1%,居12個參試品種第9位。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5月1日~6月15日,播種時畝施磷酸二銨20kg,小喇叭口期畝追尿素40kg,吐絲、灌漿期如遇干旱應及時澆水。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夏播玉米種植區推廣利用。
紀元1號(廊育1號)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07
品種來源:河北新紀元種業有限公司1999年用廊系-1×K12-選組配的玉米雜交種。
報審單位:河北新紀元種業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4天,幼苗葉鞘紅色,株型緊湊,葉色濃綠。株高224cm,穗位93cm,秸稈堅韌。根系發達,支持根多達3層,抗倒性強。雌雄協調,授粉良好。花藥黃色。花絲紅色。果穗圓錐形。穗長18.5cm,穗粗5.2cm,穗行數14-16行。籽粒黃色,硬粒型,軸紅色。千粒重292-482g,出籽率87.4%。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分析,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彎孢菌葉斑病。田間抗性鑒定:抗小斑病、彎孢菌葉斑病,高抗大斑病。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籽粒容重755g/L、粗蛋白含量9.68 %、粗脂肪3.96%、賴氨酸0.26%、粗淀粉74.21%。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496.3kg,較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370.5kg)增產34.0%,居25個參試品種的第8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623.6kg,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447.2kg)增產39.5%,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平均畝產553.9kg)增產12.6%,居14參試品種的第1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695.4kg,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506.2kg)增產37.4%,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平均畝產588.9kg)增產18.1%,居12參試品種的第4位。
栽培技術要點:6月25日前播種,晚熟麥田鐵茬播種,適宜種植密度3800-4000株/畝。播前每畝底施磷酸二銨10-15kg,氯化鉀5-10kg。追施氮肥,若每畝15kg尿素,在播后20天,即拔節肥一次追施,增產效果好。追施尿素多時(每畝25kg以上),按葉齡指數分拔節、攻穗兩次追肥。拔節肥在葉齡指數30%,展開葉5-6片,播后17天時追施。攻穗肥在葉齡指數60%,展開葉11-12片,播后約40天追施。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天津市做夏玉米品種推廣利用。
天塔三號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08
品種來源:天津市種子公司用C53×凡14組配的玉米雜交種。
報審單位:天津市種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7天,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90天)長7天,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96天)長1天,株高245cm,穗位107cm,株型半緊湊,果穗圓錐形,穗長18.9cm,穗行數18-20行,單穗重160.4g,籽粒黃色,半馬齒型,軸白色,千粒重230.5-398g。經中國農科院作物品種資源所鑒定:抗大、小斑病,感彎孢菌葉斑病。田間抗性鑒定:高抗大、小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籽粒容量732g/L;粗蛋白9.84%,粗脂肪4.16%,賴氨酸0.30%,粗淀粉72.81%。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天津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548.9kg,較對照唐抗5號增產48.2%,居25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3年參加天津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533.5kg,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增產19.3%,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減產3.7%,居14個參試品種第10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617.5kg,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增產22%,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增產4.9%,居12個參試品種第5位。
栽培技術要點:N、P、K配合施肥,P、K底施,N肥30%做底,70%在小喇叭口期追施。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夏播玉米種植區推廣利用。
正大188(R010)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09
品種來源:襄樊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用CTL16×CTL85組配的玉米雜交種。
報審單位:襄樊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為96天,株高248cm左右,穗位高105cm左右,植株穗上部葉片斜上舉,株型好,可適當密植。該組合幼苗芽鞘紫色,頂土力強,出苗整齊,長勢健壯。莖稈粗壯,根系較發達,抗倒性較好。果穗筒形,籽粒中間型偏硬,黃色,外觀品質優良,穗長17.3cm,穗粗4.9cm,結實性好,禿尖僅1.1cm,穗行數16行,行粒數35.5粒,軸白色,千粒重200-330g,出籽率高達89.5%。在稀植或高肥水條件下,表現一定的雙穗率。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鑒定,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高感彎孢菌葉斑病。田間抗性鑒定:高抗大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抗小斑病。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籽粒容重744g/L、粗蛋白含量9.31%、粗脂肪4.31%、賴氨酸0.27%、粗淀粉75.64%。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533.3kg,較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370.5kg)增產43.9%,居25個參試品種第4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603.2kg,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447.2kg)增產34.9%,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平均畝產553.9kg)增產8.9%,居14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677.9kg,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506.2kg)增產33.9%,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平均畝產588.9kg)增產15.1%,居12個參試品種第2位。
栽培技術要點:正大188是一個中桿,抗倒性強,耐脊薄的半緊湊型雜交種。中等肥水,一般管理條件即可生長良好。夏播密度以3500-4000株/畝為宜。具體種植密度要依據地力、施肥水平、灌溉條件及栽培方式等實際情況而定。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天津地區做夏玉米品種種植。
正大199(R003)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10
品種來源:襄樊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用CTL112×CTL832組配的玉米雜交種。
報審單位:襄樊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稈壯,葉片較為上沖。夏播生育期95天,株高260cm左右,穗位高100cm左右,花絲粉紅色,果穗長筒形,穗長20.9cm左右,無禿尖,穗粗5cm左右,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52粒左右,大粒,黃色,中間硬粒型,紅軸,千粒重201-398g左右,出籽率83%。正常情況下活桿成熟。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鑒定,抗大、小斑病,高感彎孢菌葉斑病。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籽粒容重775g/L、粗蛋白含量8.66%、粗脂肪3.39%、賴氨酸0.25%、粗淀粉76.13%。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495.6kg,較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370.5kg)增產33.8%,居25個參試品種第9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541.5kg,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447.2kg)增產21.1%,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平均畝產553.9kg)減產2.2%,居14個參試品種第9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616.2kg,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506.2kg)增產21.7%,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平均畝產588.9kg)增產4.6%,居12個參試品種第6位。
栽培技術要點:正大199是一個中桿,抗倒性強,耐脊薄的半緊湊型雜交種。中等肥水,一般管理條件即可生長良好。夏播密度以3500-4000株/畝為宜。具體種植密度要依據地力、施肥水平、灌溉條件及栽培方式等實際情況而定。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天津市做夏玉米品種種植。
金來玉1號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11
品種來源:萊州金來種業有限公司2000年用JLAC×JL1122組配的玉米雜交種。
報審單位:萊州金來種業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在天津市夏播生育期92天,比對照唐抗5號長2天,株型較緊湊,株高244cm,穗位高101cm,穗長17.8cm,果穗筒形,穗粒數多,籽粒馬齒型,黃色,軸紅色,千粒重215-326g,單穗重147.9g。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鑒定,抗大、小斑病,高感彎孢菌葉斑病。田間抗性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彎孢菌葉斑病和小斑病。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籽粒容重717g/L、粗蛋白含量9.02%、粗脂肪4.50%、賴氨酸0.26%、粗淀粉73.07%。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442.1kg,較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370.5kg)增產19.3%,居25個參試品種第20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597.4kg,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447.2kg)增產33.6%,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平均畝產506.2kg)增產7.9%,居14個參試品種的第3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677.7kg,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506.2kg)增產33.9%,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平均畝產588.9kg)增產15.1%,居12個參試品種的第3位。
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適宜密度3600-4000株/畝,足墑播種,一播全苗,施足基肥,重施攻穗肥,酌施攻粒肥,注意N、P、K配合施用,適時澆水、治蟲。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天津市做夏玉米品種推廣利用。
津玉61(津9661)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12
品種來源: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用NS98×BWS組配的玉米雜交種。
報審單位: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拱土能力強,易抓苗。苗期長勢整齊一致,早發性好。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高254cm左右,穗位高99cm。主莖葉片數18~19,株型半緊湊。生育期93天左右。果穗筒形,穗長17.9cm,穗行數14-16行,穗軸淡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250-450g,出籽率82%。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鑒定,抗大、小斑病,高感彎孢菌葉斑病。田間抗性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籽粒容重742g/L、粗蛋白含量9.33%,粗脂肪4.06%、賴氨酸0.27%、粗淀粉74.05%。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470.7kg,較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370.5kg)增產27.0%,居25個參試品種的16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點平均畝產553.1kg, 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447.2kg)增產23.7%,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平均畝產553.9kg)減產0.1%,居14個參試品種的第8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609.2kg,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506.2kg)增產20.4%,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平均畝產588.9kg)增產3.5%,居12個參試品種的第7位。
栽培技術要點:及時整地,整地要平,確保苗齊苗壯。夏播6月中下旬及時播種,播種密度3500-4000株/畝。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施足底肥,大喇叭口期適量追氮肥一次。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夏玉米區種植。
涿2817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13
品種來源:涿州市義民玉米研究所用6738-28×BM-12組配的玉米雜交種。
報審單位:涿州市義民玉米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100天,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90天)長10天,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96天)長4天,株高250cm,穗位110 cm,株型半緊湊;穗長21.5 cm,果穗筒形,單穗粒重174.6g,籽粒黃色,半馬齒型,軸白色,千粒重279-467g。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分析,抗大、小斑病,感彎孢菌葉斑病。田間抗性鑒定:高抗大、小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籽粒容重776g/L、粗蛋白含量8.62%、粗脂肪4.14%、賴氨酸0.25%、粗淀粉74.11%。
產量表現:2000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3個點平均畝產450kg,較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439.4kg)增產2.4%,居14個參試品種的第4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584.5kg,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447.2kg)增產30.7%,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平均畝產553.9kg)增產9.3%,居14個參試品種的第4位。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643.4kg,較第一對照唐抗5號(平均畝產506.2kg)增產27.1%,較第二對照高優1號(平均畝產588.9kg)增產9.3%,居12個參試品種的第4位。
栽培技術要點:
1、 施肥:施足底肥、增施鉀肥。
2、 密度:種植密度以3000-3300株/畝為宜。
3、 播種期:6月15日以前為宜。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天津市做夏玉米種植。
津鮮糯105(津鮮105)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14
品種來源: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天津農學院用W選-2×WJ 326組配的玉米雜交種。
報審單位: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長勢整齊健壯,葉鞘深紫色,葉片顏色深綠。株高185cm,穗位高72cm,主莖葉片18-20片,淺紫花絲,果穗為錐形,穗長18.3cm,穗粗4.4cm,穗行數12-14行,穗軸白色,籽粒花色,硬粒型。生育期春播87天,鮮果穗采收期78天,夏播采收期為63天。經中國農科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鑒定:中抗大斑病,感小斑病,高感彎孢菌葉斑病。田間調查:高抗大、小斑病。經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鮮籽粒粗蛋白含量12.86%,粗淀粉含量58.10%,粗脂肪6.07%,支鏈淀粉/粗淀粉100%。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鮮穗622.8 kg,比對照津鮮101增產0.2%,居9個參試品種第5位(口感度平均排名第一位)。2003年在天津西郊、寶坻、遼寧營口等地進行了7點次的試驗示范,平均畝產836.1kg,平均比對照墾粘1號增產6.8%。
栽培技術要點:地膜覆蓋3月下旬到4月上旬播種,裸地4月上旬-中旬;夏播6月下旬-7月上旬。種植保苗密度3300-3500株/畝。畝施優質農肥2000kg,磷酸二銨10kg,氮肥15kg。全部磷鉀肥、微肥和35%氮肥作底肥一次施入,65%氮肥在拔節期追施。化肥做口肥時注意種肥隔離,以免燒種影響出苗。6葉期及時定苗,個別年份有分蘗,注意去掉分蘗。干旱時適量補水,注意防治玉米螟等害蟲。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地區種植。
津鮮糯106(津鮮106)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15
品種來源: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天津農學院用W9-46?W選-3組配的玉米雜交種。
報審單位: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00天,鮮果穗采收期:春播87天左右。幼苗長勢整齊健壯,葉鞘紫色,葉片淺綠。株高216cm,穗位高84cm。主莖葉片20-22片葉,果穗為筒形,穗長24.8cm,穗粗5.3cm,穗行數12-16行,白軸,籽粒白色,半硬粒型。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彎孢菌葉斑病。田間調查:高抗大、小斑病。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鮮籽粒,粗脂肪6.31%,粗淀粉61.24%,粗蛋白12.27%,支鏈淀粉/粗淀粉100%。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試,4個點平均畝產鮮穗1003.1kg,較對照津鮮糯101(621.4kg)增產61.4%,居9個參試品種的第1位。2003年在天津西郊、寶坻、遼寧營口等地進行了7點次的試驗示范,平均畝產為1396.7kg,比對照蘇玉糯1號(876.7kg)增產59.4%,比對照墾粘1號(815.5kg)增產64.1%。
栽培技術要點:地膜覆蓋3月下旬到4月上旬播種,裸地4月上旬-中旬;夏播6月下旬-7月上旬。種植保苗密度3000-3300株/畝。畝施優質農肥2000kg,磷酸二銨10kg,氮肥15kg。全部磷鉀肥、微肥和35%氮肥作底肥一次施入,65%氮肥在拔節期追施。化肥做口肥時注意種肥隔離,以免燒種影響出苗。6葉期及時定苗,個別年份有分蘗,注意去掉分蘗。干旱時適量補水,注意防治玉米螟等害蟲。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天津市做鮮食玉米品種種植。
科甜脆1號(科甜119) 審定編號:津審玉2003016
品種來源: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2000年用Yb13×Yb1組配的甜玉米雜交種。
報審單位: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天津春播生育期111天,籽粒黃色,甜度高,皮薄,口感甜脆,穗行排列整齊。株高232cm,穗位114cm,穗長24.9cm,穗粗4.3cm,穗行數12-16行,行粒數50.5粒,禿尖3.6cm,軸白色。適用于鮮食,加工,供應超市貨架期長。高抗大、小斑病、病毒病、穗粒腐病。抗倒伏、倒折。特殊優異性狀:皮薄風味好,口感甜脆,果飼兼用。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分析,抗大、小斑病,感彎孢菌葉斑病。田間調查:高抗大、小斑病。經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鮮果穗粗蛋白13.71 %,粗脂肪6.14%,粗淀粉58.77 %,可溶性總糖10.1 %。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天津市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4個點平均畝產鮮穗714.4kg,較對照津鮮糯101(621.4kg)增產15.0%,居9個參試品種第2位。
栽培技術要點:畝播種量1kg,畝留苗密度3500株,播深3cm。要求施足底肥、種肥,播前澆底墑水;早定苗,早澆水,早追肥,促苗早發。5片葉定苗追肥,11-12片葉追大肥。種子包衣以防治地下害蟲和病害,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授粉后21-27天收獲鮮穗。其他管理同大田玉米。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天津市作為鮮食玉米品種推廣利用。
大 豆
冀nf37(nf37) 審定編號:津審豆2003001
品種來源: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以8460-3作母本,早5241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報審單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生育期97天左右,比對照品種(科豐6號)早成熟7天左右。株高70-90cm,紫花,棕毛,圓葉。種皮黃色,圓粒,淺臍,百粒重20g左右。亞有限結莢習性,主莖結莢為主,桿強抗倒,株型緊湊,葉片厚小,封壟晚,中后期透光性強,生長協調,成熟早。據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3年測定:粗蛋白含量40.58%,粗脂肪含量21.27%。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天津市夏大豆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72.23kg,居8個參試品種第一位,比對照科豐6號(164.00kg/畝)增產5.08%;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大豆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77.61kg,居7個參試品種第六位,比對照科豐6號(181.31kg/畝)減產2.04%。2003年參加天津市夏大豆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3.88kg,比對照科豐6號(167.55 kg/畝)增產3.78%。
栽培技術要點:
1、 前茬小麥施足磷鉀肥。
2、 種植行距35-50cm,留苗密度1.8-2.2萬/畝。
3、 開花期追施尿素5-10kg。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做夏播大豆推廣種植。
西 瓜
珍甜 審定編號:津審瓜2003001
品種來源:天津市津北蔬菜研究所以TA7為母本,JF97-1為父本組配而成。
報審單位:天津市津北蔬菜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屬早熟雜交種,全生育期90天左右,果實發育期28天,葉色濃綠,葉柄粗長,根系發達,生長勢中等,第一雌花節位8-9節,第二雌花12-13節,果實圓形、綠底夾有墨綠條帶,平均單瓜在5kg左右,瓤為紅色,種子中等大小、褐色,千粒重48g左右。耐旱、耐寒能力較強,肉質脆,纖維少,品質佳,耐貯運。根據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2003年西瓜枯萎病抗病性人工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枯萎病。中心糖含量13.0%,較京欣一號(11.2%)高1.8%,邊糖含量9.2%,中邊糖梯度3.80。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天津市早熟組西瓜區域試驗,3點平均畝產3162.7kg,較對照京欣一號(2497.4kg/畝)增產26.6%,居5個參試品種第一位。2002年在北辰區雙口鎮雙口村和寧河縣造甲城鎮大王臺村進行了生產試驗,2個點平均畝產3466kg,比對照京欣一號(2977 kg/畝)增產16.4%。2003年北辰雙口鎮進行了四十畝大面積示范,平均畝產3600kg。
栽培技術要點:栽培密度800-1000株/畝,施足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注意氮、磷、鉀肥配比施用,二蔓和三蔓整枝,壓蔓,人工輔助授粉,加強膨瓜期的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蟲害。適時采收,一般九成熟采收,采收前5-7天停止澆水。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推廣種植。
津龍寶 審定編號:津審瓜2003002
品種來源:武清區下伍旗鎮博通農業科技服務站以D10為母本,以G5為父本組配而成。
報審單位:武清區下伍旗鎮博通農業科技服務站
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90天左右,果實發育期30天左右。果實橢圓型,花皮,平均單瓜重5?6kg,果肉大紅,脆沙瓤,生長勢中等,易座果,果型周正,皮堅韌,耐貯運。根據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2003年西瓜枯萎病抗病性人工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西瓜枯萎病。該品種中心糖含量12.0%,較對照京欣一號(11.2%)高0.8%,邊糖含量7.5%,中邊糖梯度4.5。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天津市早熟組西瓜品種區域試驗,3點平均畝產3089.9kg,較對照京欣一號(2497.4kg/畝)增產23.7%,居5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1年經河北、山東多點試種,反映該品種抗病性強,品質好,產量高。2002年本地試種2畝地測產,畝留苗800株,平均單瓜重5?6kg,最大瓜10kg,畝產4500kg,中心糖含量12%,邊糖含量10%,2003年在本市、河北保定、山東章丘試種,抗病性好,重茬種不死苗,畝產4000kg。
栽培技術要點:畝留苗600?800株,三蔓或雙蔓整枝,第三雌花座瓜,注意氮、磷、鉀配合施肥,遇雨應人工輔助授粉后戴帽。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推廣種植。
愛耶三號 審定編號:津審瓜2003003
品種來源:山西北方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以317為母本,以218為父本組配而成。
報審單位:山西北方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95天左右,果實生育期35天,中晚熟一代雜種,植株長勢中等,抗病、適應性廣,座瓜整齊。主蔓第7-8節著生第1雌花,以后每隔6-7節現1雌花。果實橢圓形,黑色,外形美觀。平均單瓜重6kg,果肉紅色,口感好,品質佳,肉質沙脆。根據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2003年西瓜枯萎病抗病性人工接種鑒定,該品種抗西瓜枯萎病。該品種中心糖含量10.35%,較對照豐收二號(11.9%)低1.55%,邊糖含量8.5%,中邊糖梯度1.85。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天津市中晚熟組西瓜品種區域試驗,3點平均畝產4177.3kg,較對照豐收二號(3681.1kg/畝)增產13.5%,居11個參試品種第3位。2001年春季,在山西省榆次市郊區、河北省唐山地區及開封市郊試種,產量、品質及商品性均好于當前生產上推廣的豐收2號和汴雜7號。
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要求中等以上肥水條件,地膜覆蓋栽培一般3月中下旬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 7月上、中旬收獲,每畝施農家肥3?5立方,復合肥40-50kg,鉀肥10kg,畝播種量150g左右,行距180cm,株距60cm左右,畝留苗500--600株。雙蔓整枝,選留第2-3雌花結果。注意防治蚜蟲,適時采收。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推廣種植。
惠農八號 審定編號:津審瓜2003004
品種來源:天津市惠農種業有限公司以8B6為母本,抗九為父本組配而成。
報審單位:天津市惠農種業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中熟品種,全生育期為93天左右,果實發育期33天左右,植株生長健壯,葉量適中,葉片中等,葉綠而厚,節簡短雌花多易座瓜,果實橢圓,果皮為黑色,皮質堅韌,果肉大紅,皮厚1.5cm。根據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2003年西瓜枯萎病抗病性人工接種鑒定,該品種高抗西瓜枯萎病。該品種中心糖含量10.7%,較對照豐收二號(11.9%)低1.2%,居 11個參試品種第10位,邊糖含量8.0%,中邊糖梯度2.7。
產量表現: 2003年參加天津市中晚熟組西瓜品種區域試驗,3點平均畝產4021.7kg,較對照豐收二號(3681.1kg/畝)增產9.3%,居11個參試品種第5位。在遼寧朝陽市生產試驗畝產4884.5kg,比對照豐收二號增產14.9%,居第1位。在河北省灤南縣生產試驗畝產5041.5kg,比對照豐收二號增產21.1%,居第1位。山東省下津縣生產試驗畝產4971.0kg,比對照豐收二號增產22.7%,居第1位。
栽培技術要點:本品種為大瓜形品種,每畝留苗500-600株,可利用密度調節單瓜重。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以重施伸蔓肥為主,結合澆水一次,座瓜后追肥一次,再結合澆水一次。肥料類別,以氮磷鉀配比施肥為佳,有條件可加施微量元素。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推廣種植。
惠農11號 審定編號:津審瓜2003005
品種來源:天津市惠農種業有限公司1998年以8C4為母本,抗十一為父本組配而成。
報審單位:天津市惠農種業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中熟品種,全生育期為93天左右,果實發育期35天左右。植株生長健壯,葉量適中,葉片中等,葉綠而厚,節間短雌花多易座瓜,果實橢圓,果皮為深綠色花紋,皮質堅韌。果肉大紅,皮厚1.5cm。根據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2003年西瓜枯萎病抗病性人工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西瓜枯萎病。該品種中心糖含量11.5%,較對照豐收二號(11.9%)低0.4%,居11個參試品種第5位,邊糖含量9.35%,中邊糖梯度2.15。
產量表現: 2003年參加天津市中晚熟組西瓜品種區域試驗三點平均畝產3890.5kg,較對照豐收二號(3681.1kg/畝)增產5.7%,居11個參試品種第8位。在進行小區對比試驗的同時,于1999?2003年在新疆、內蒙、河南、山東進行了連續五年的多點試驗,根據27個點次的示范結果,平均畝產5391.6kg,比對照種西農八號增產12.43%,以上各生產示范點普遍反映:該品種植株長勢健壯、節間密雌花多、易座瓜,中心糖度高,梯度小,肉質甜脆,不空心,耐貯耐運。
栽培技術要點:本品為大瓜形品種,每畝留苗550-600株,可利用密度調節單瓜重。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以重施伸蔓肥為主,結合澆水一次,座瓜后追肥一次,再結合澆水一次。肥料類別,以氮磷鉀配比施肥為佳,有條件可加施微量元素。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推廣種植。
農抗新三號 審定編號:津審瓜2003006
品種來源:天津市農友蔬菜良繁有限公司以中九-7為母本,以西-F8為父本組配而成。
報審單位:天津市農友蔬菜良繁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中熟品種,生育期93天左右,果實發育期35天。植株生長健壯,葉色深綠,雌花多,易座瓜,果型橢圓,皮色深綠有帶形花紋,果肉紅色,肉質細脆,皮厚1.2cm,本品種耐貯耐運。根據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2003年西瓜枯萎病抗病性人工接種鑒定,該品種輕抗西瓜枯萎病。該品種中心糖含量為11.6%,居11個參試品種第4位,邊糖含量8.8%,中邊糖梯度2.8。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天津市中晚熟組西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3873.3kg,較對照豐收二號(3681.1kg/畝)增產5.2%,居11個參試品種第9位。2001年在武清區南蔡村鎮試驗種植2畝,農抗新三號平均畝產5345.5kg,比對照抗重茬豐收一號(4822.8kg/畝)增產10.8%。2002年在山東濟南,章丘地區大面積種植平均畝產5000-6000kg,中心糖含量在12.5%以上,高抗枯萎病。2003年在武清南蔡村鎮西崔莊村生產試驗3畝,平均畝產5010kg,對照豐收二號畝產3560kg,比對照增產41%,中心糖含量在12%以上。
栽培技術要點:本品種為大瓜型品種,露地或保護地栽培均宜,畝留600-650株,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伸蔓期結合澆水一次,重施伸蔓肥,座果后,應追肥澆水一次,肥料以氮磷鉀配比施肥為佳,后期增施葉面肥。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天津市推廣種植。
少籽黑橄欖 審定編號:津審瓜2003007
品種來源: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以BL-1為母本,以Xs-2為父本組配而成。
報審單位: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85天,雌花開花到成熟需26~28天,果實橢圓形,兩頭尖,似橄欖,果皮隱網紋暗條帶,紅瓤,肉質脆硬,口感好,耐貯運,平均單瓜重2.0kg左右,單瓜種子數30~50粒,果皮硬度25kg/cm2,耐運輸。植株生長勢中等偏弱,低溫發育良好,易坐果,節間長13cm,第6節左右出現第一雌花,后間隔4~5節著生一個雌花。根據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2003年西瓜枯萎病抗病性人工接種鑒定,該品種輕抗西瓜枯萎病。該品種中心糖含量12%,較對照黃小玉H(11.2%)高0.8%,居5個參試品種第1位。邊糖含量10.3%,中邊糖梯度1.7。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天津市小果型組西瓜品種區域試驗三點平均畝產2691.8kg,較對照黃小玉H(1669.4kg/畝)增產6.1%,居5個參試品種第1位。2003年在寶坻以黑美人作對照進行了生產試驗,結果為:少籽黑橄欖各主要物候期與對照基本相同,果實發育期均為26天,平均單瓜重1.4kg,畝產2849kg,較對照增產10.7%,中心糖含量13.4%,較對照高0.9%,外觀相似,耐貯運。
栽培技術要點:天津地區4月初育苗,5月初定植,或者4月中地膜小拱棚直播,7月上、中旬收獲。種植密度0.5m×1.6m。畝施磷酸二銨20?,尿素10?,土雜肥4方。待70%果實有雞蛋大時追施二銨10?,尿素7?,后期為了防止太陽灼燒西瓜果實,可適當在瓜面上蓋草。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地區保護地栽培種植。
愛麗二號 審定編號:津審瓜2003008
品種來源:山西北方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以110為母本,以126父本組配而成。
報審單位: 山西北方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91天,果實生育期28-30天。早熟一代雜種,植株長勢中等, 主蔓第7-8節著生第1雌花,以后每隔5節現1雌花。座瓜整齊,果實高圓形,綠底色,上覆深綠色細條帶,外形美觀。皮薄。果肉黃色,口感特好,品質優良。平均單瓜重1.5-2.0kg。根據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2003年西瓜枯萎病抗病性人工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西瓜枯萎病。該品種中心糖含量11.8%,較對照黃小玉H(11.2%)高0.6%,居5個參試品種第2位,邊糖含量9.5%,中邊糖梯度2.8。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天津市小果型組西瓜品種區域試驗三點平均畝產2351.7kg,較對照黃小玉H(1669.4kg/畝)增產4.1%,居5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1年春季,在山西榆次市郊區、山東壽光等地示范種植60畝左右,產量、品質及商品性均表現良好。
栽培技術要點:棚室栽培一般2月中下旬播種,3月中旬定植,5月底--6月中收獲,每畝施農家肥4--5立方,復合肥30-40kg,鉀肥10kg,每畝播種量100g左右。特別適合早春保護地早熟栽培。座果后要加強水肥管理。栽培時要注意多施有機肥,以保證產品質量。注意防治蚜蟲,適時采收。栽培方式:(1)行距170cm,株距35cm左右,畝留苗1000株。2--3蔓整枝,選留第2雌花結果。每株留1?2果。(2)行距170cm,株距75cm左右,畝留苗480--500株。4蔓整枝,每株留2-3果。(3)大小行栽培大行距270cm,小行距70cm,株距70cm左右,畝留苗550株。4蔓整枝,每株留2-3果。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推廣種植。
愛麗四號 審定編號:津審瓜2003009
品種來源:山西北方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以337為母本,58為父本組配而成。
報審單位:山西北方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90天,果實生育期28-30天。早熟一代雜種,植株長勢中等, 主蔓第7-8節著生第1雌花,以后每隔5節現1雌花。座瓜整齊,果實長橢圓形,果皮墨綠色,外形美觀。皮薄,果肉紅色,口感特好,品質優良。平均單瓜重2.3--2.8kg。根據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2003年西瓜枯萎病抗病性人工接種鑒定,該品種輕抗西瓜枯萎病。該品種中心糖含量11.4%,較對照黃小玉H(11.2%)高0.2%,居5個參試品種第3位,邊糖含量8.6%,中邊糖梯度2.8。
產量表現: 2003年參加天津市小果型組西瓜品種區域試驗三點平均畝產2094.1kg,較對照黃小玉H(1669.4kg/畝)增產2.5%,居5個參試品種第4位。
栽培技術要點:棚室栽培一般2月中下旬播種,3月中旬定植,5月底--6月中收獲,每畝施農家肥5--6立方,復合肥40-50kg,鉀肥10kg,每畝播種量100g左右,行距170cm,株距60cm左右,畝留苗600株。7片葉左右摘心,每株留2--3條側枝。每株留1果。注意選擇同時開花的雌花留果,做好人工授粉,提高座果率。座果后要加強水肥管理。栽培時要注意多施有機肥,以保證產品質量。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推廣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