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審定編號:贛審稻2005026
品種名稱:先農40號
選育單位:江西省宜春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東B11A×Txz13雜交選配的雜交晚稻組合
審定情況:2005年3月通過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2.1天,比對照汕優46遲熟2.6天。該品種株型松散,長勢繁茂,莖桿粗壯,葉色濃綠,葉片披垂,分蘗力一般,有效穗偏少,穗大粒多,結實率較高,后期落色好。株高109.0厘米,畝有效穗17.3萬,每穗總粒數156.4粒,實粒數115.0粒,結實率73.5%,千粒重26.0克。出糙率81.2%、精米率67.4%、整精米率45.2%、堊白粒率63%、堊白度12.6%、直鏈淀粉含量25.83%、膠稠度54mm、粒長7.1mm、長寬比3.0。稻瘟病抗性自然誘發鑒定:苗瘟3級,葉瘟4級,穗瘟0級。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參加江西省水稻區試,2003年平均畝產471.72公斤,比對照汕優46增產2.12%;2004年平均畝產505.76公斤,比對照汕優46增產1.33%。
適宜地區:贛中南地區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6月中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3-1.5公斤。秧齡35天左右,三葉期和移栽前一周畝施尿素5-7公斤,培育多蘗壯秧。栽插規格為5×6寸或4×7寸,每穴栽插2-3粒谷苗,畝栽基本苗7-8萬。采用有機肥與化肥相結合,施足基肥(占總施肥量80%),早施追肥(注意氮、磷、鉀肥配合),中后期不宜多施氮肥,以促進禾苗早生快發,穩健生長發育。移栽后深水返青,間歇灌溉促分蘗與成穗,薄水抽穗,干濕壯籽,后期不能斷水過早。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稻曲病及螟蟲、飛虱等病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