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
(2)品種來源:用自育抗蟲核不育兩用系抗A3作母本,高產品系ZR6作父本配制的雜交棉組合。
(3)特征特性:生育期133天左右。植株塔型,葉片中等大。鈴卵圓,單株平均結鈴21.1個,單鈴籽棉重6.3克,衣分40.92%,衣指7.9克,籽指10.8克。經省區試鑒定:抗枯萎病,耐黃萎病;抗棉鈴蟲,高抗紅鈴蟲。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測定(HVICC標準),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1.6mm,比強度30.37cN/ tex,馬克隆值4.7,整齊度87.33%,紡紗均勻性指數153.94。
(4)產量表現:2005-2007年參加四川省棉花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籽棉237.82公斤、皮棉96.2公斤、白花皮棉82.1公斤,分別比對照川棉45增產31.0%、23.08%和33.45%。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籽棉247.49公斤、皮棉103.47公斤、白花皮棉94.84公斤,分別比對照川棉45增產21.46%、19.08%和24.54%。
(5)栽培要點:①播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育苗。②密度:每畝1600-2000株;丘陵崗地、中下等地力地塊,密度每畝1800-2200株為宜,切忌密度過大,影響豐產性能的發揮。③施肥:注意氮、磷、鉀配合,畝施純氮17-20公斤,底肥占50%,花肥占40%,保桃肥占10%;畝施純磷(P2O5)12-18公斤,底肥占60%,花肥占40%;畝施純鉀(K2O)17-20公斤,底肥占60%,花肥占40%。④病蟲害防治:前期注意防治紅蜘蛛和蚜蟲,后期注意防治蝽蟓等非鱗翅目害蟲,根據田間棉鈴蟲、紅鈴蟲發生情況決定防治時間,當百株卵量達50粒,或百株幼蟲量達5頭時,應及時用藥劑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棉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