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2)品種來源:2005年用本所自育的自交系W31作母本,本所自育的自交系W16作父本配制的雜交一代新品種。
(3)特征特性:早熟,定植到始收75天左右。植株生長勢中等,蔓長約2.5~3.0米,莖粗 0.6~0.8厘米;葉片中等大,淺裂。第一雌花節位6~7節,雌花間隔5~6節,果實發育期30天左右,單瓜重5.5公斤左右,果實高圓形,果形指數約為1.02,果皮綠色、光滑,有綠色條帶14~18條,果面有白色蠟粉,果皮厚度1.1厘米左右,果肉大紅色,質脆,甜而汁多,中心折光糖含量11~12%,風味極佳。座果性好,在低溫弱光條件下容易座果,田間表現較抗枯萎病和炭疽病。
(4)產量表現:2007年在簡陽、青白江、南充進行多點試驗,平均畝產3711公斤,比對照“京欣1號”增產19%;2008年平均畝產3620公斤,比對照“京欣1號”增產16%,兩年6點次平均畝產3666公斤,比對照“京欣1號”增產18%。
(5)栽培要點:該品種適用于大中小棚、露地地膜覆蓋栽培等多種栽培形式;施肥以底肥為主,畝施有機肥3000公斤,在栽培過程中追施氮磷鉀等肥料;露地栽培550株/畝左右;采用三蔓整枝時,每株選座1個果,座果節位在主蔓12~16節。采用多蔓整枝時,每株選座1~2個果,以側蔓第2個雌花座果為主。當果實達到鴨蛋大時,及時灌膨果水肥,以后保持地面濕潤,采收前5~7天,停止澆水以防裂瓜。西瓜生長期間,以防治西瓜枯萎病、炭疽病和蚜蟲、紅黃蜘蛛等病蟲害為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西瓜產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