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遼河101
選育單位:通遼市開魯縣遼河農業科研所
品種來源:親本組合為:升1708×丹340。母本升1708為自選系。升1708的選系基礎是(8112×M017)經6代連續自交而選育出的中晚熟自交系。父本丹340是從丹340的穗行中選抗病單株,連續自交多代而選育出的自交系。
特征特性:
幼苗:綠色。
植株:莖桿“之”字型中等,株高295cm,穗位125cm。
葉片:成株葉片長,寬葉,葉色深綠,葉鞘顯花青甙色。
雄穗:主軸長,一級側枝較少,小穗密度中等。
果穗:圓筒形,穗長21.4cm,穗行數18行,白軸,果穗較粗,穗柄較長。
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籽粒出產率84.2%,百粒重36.2克。
品質分析結論:
2003年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驗測試中心檢測,水分9.70%,容重759g/L,粗蛋白9.18%,粗脂肪4.32%,粗淀粉73.72%,賴氨酸0.27%。
抗性鑒定結論:
2002年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大斑病(HR),抗彎孢病(R),中抗絲黑穗病(MR),高抗黑粉病(HR),中抗莖腐病(MR),中抗玉米螟(MR)。
試驗情況:
2002年參加自治區區試,平均產量為786.7kg/畝,比農大108增產16.77%,比哲單20增產9.42%。2003年參加自治區區試,平均畝產736.6kg,比對照農大108減產4.8%,在赤峰和巴盟倒伏較重。
2003年參加自治區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773.3kg/畝,比對照農大108增產2.0%。平均生育期135天,比對照短4天。通遼和赤峰試點后期倒伏較重。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的種植密度為3300-3500株/畝。適時早播,施用優質農家肥,并
用種肥磷酸二銨20kg/畝、尿素5kg。也可施用適量微肥,前期管理要注意蹲苗,促進根系發育。在拔節期追施尿素每畝30kg以上,根據生長發育情況追施攻粒肥,搞好田間管理,三鏟三趟。
注意事項:不能種植在瘠薄地、犯風地和鹽堿地。控制密度。及時足量灌水2--4次,特別要防止“秋吊”。同時要用包衣措施防治地下害蟲,要用灌心葉方法防治玉米螟。
適宜區域:≥10℃活動積溫2800℃左右的地區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