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貢秋豆3號
(1)選育單位:自貢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榮縣棕毛豆群體系選
(3)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149.6天左右。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株高74.6厘米,有效分枝4個。葉橢圓形,紫花,棕毛。單株有效莢51.4個,單株粒數77.2粒,單株粒重19.9克。成熟莢呈深褐色,不裂莢,落葉性好。種皮黃色,臍褐色,粒型橢圓,籽粒整齊,百粒重26.6克。籽粒粗蛋白質含量47.83%,粗脂肪含量20.65%,合計68.48%。中抗花葉病毒病,較抗倒伏,耐旱,耐陰性強。
(4)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四川省夏大豆新品種區試。 2006年平均畝產106.5公斤,比對照貢選1號增產15.4%;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92.5公斤,比對照貢選1號增產8.4%。兩年平均畝產99.5公斤,比對照貢選1號增產11.9%,居試驗第二位。2008年在自貢、茂縣、瀘州、通江、武勝、中江六個點進行夏播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12.7公斤,比對照貢選1號增產10.8%。
(5)栽培要點:①適宜播種期: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②密度:玉米套作畝植4000-6000株;③其他栽培技術與大田生產相同。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和低山區。
2、富豆4號
(1)選育單位:茂縣富順鄉農技站
(2)品種來源:七月黃×西豆3號
(3)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12天左右。有限結莢習性,株型緊湊。株高68.3厘米左右,有效分枝1.7個,主莖節數14.3個。葉橢圓形,中等大小,葉色濃綠。白花,灰毛,成熟莢呈黃褐色。籽粒橢圓形,種皮黃色,深褐臍。百粒重20.2克,單株粒數55.3粒,單株粒重14.8克,每莢2.2粒。籽粒粗蛋白質含量42.7%,粗脂肪含量20.8%。抗病毒病,較抗倒伏。
(4)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四川省春大豆新品種區試。2006年平均畝產175.1kg,比對照成豆9號增產26.5%;2007年畝產193.9kg,比南豆5號增產28.8%。兩年平均畝產184.5kg,比對照增產27.3%,達極顯著水平,居第一位。2007年在南充、成都、綿陽、峨嵋、茂縣五個試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3.02公斤,比對照增產28.18%。
(5)栽培要點:①播期:春播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盆周高寒山區不遲于4月中旬;②密度:春播密度1.1-1.2萬株/畝;③栽培管理: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適時補施花莢肥,及時完熟期收獲。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盆地、丘陵和低山區。
3、南豆16
(1)選育單位:南充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貢選1號×B抗57
(3)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146天左右。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株高79.7厘米,有效分枝5-6個。紫花棕毛,葉卵圓形。單株有效莢71.2個,單株粒數114.8粒,單株粒重16.8克。成熟莢呈深褐色,不裂莢,落葉性好。種皮黃色,臍褐色,粒型橢圓,籽粒整齊,百粒重16.1克。籽粒粗蛋白質含量50.28%,粗脂肪含量17.61%。抗病毒病,耐瘠性好。
(4)產量表現: 2005-2006年參加四川省夏大豆新品種區試。2005年平均畝產79.3公斤,比對照貢選1號增產14.9%;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110.3公斤,比對照貢選1號增產19.5%。兩年區試平均畝產94.8公斤,比對照貢選1號增產17.5%,居試驗第一位。2007年在南充、茂縣、峨眉、南部、武勝五個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1.0公斤,比對照貢選1號增產26.3%。
(5)栽培要點: ①適宜播種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②密度:玉米套作畝植4000-6000株,凈作畝植8000-10000株;③其他栽培技術與大田生產相同。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和低山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