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玉 米
(一)普通玉米
1、遠東33
(1)選育單位:四川東南種業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由四川東南種業有限公司用自選自交系“DN03-1”作母本,
“DN03-2”作父本組配而成。
(3) 特征特性:四川春播出苗到成熟106天,比對照川單13早2天。株高220厘米,穗位高82.2厘米,幼苗長勢旺,成株葉片深綠色,株型緊湊,單株總葉數19片,雄穗發達,護穎紫色,花藥黃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穗長17.0厘米,行數16.8行,行粒數33.6粒,百粒重29.7克,單穗粒重154.3g,出籽率86.6%,籽粒淺黃色、馬齒型,籽粒容重762g/L,粗蛋白質含量11.3%,粗脂肪5.4%,粗淀粉72.7%,賴氨酸含量0.31%;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抗玉米螟,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平丘組區試,平均畝產506.4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6.0%,9個試點8點增產,增產點率89%; 2006參加四川省平丘組區試,平均畝產533.1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3.2%,10個試點全部增產。2008年參加四川省雜交玉米新組合生產試驗,全省5點次全部增產,平均畝產554.6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4.5%。
(5)栽培要點:宜春播。四川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播種為好。密度畝植3300-3600株/畝為宜。足施底肥,多施苗肥和拔節肥,重施攻穗肥,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期收獲。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2、眾望玉88
(1)選育單位:都江堰市岷玉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眾望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眾望玉88是都江堰市岷玉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2002年在都江堰組用自選系PS37與自選系PS25組配而成的玉米新組合。于2003年參加本地試驗,2004年參加品比試驗,2005年參加四川省預備試驗,2006-2007參加四川省區域試驗,2008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
(3)特征特性:眾望玉88屬中熟中稈玉米雜交種,春播全生育期113天(播種至成熟)。株高263厘米,穗位高100厘米,幼苗綠色、長勢強,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單株總葉18片左右。雄穗分枝中等,主軸、分枝長,分枝斜上沖,護穎淺紫色,花藥黃色,散粉性好。雌穗吐絲多而齊,花絲粉色,活力強,雌雄協調,結實滿尖。果穗圓錐形,穗長17.5厘米,禿尖1.2厘米,穗行數15.7,行粒數32.9粒,穗粗5.1厘米,出籽率89.2%,千粒重296.2克,籽粒黃色馬齒型。該雜交種根系深、莖桿硬,耐旱抗倒力強。籽粒容重721(g/L),粗蛋白質9.1%(干基),粗脂肪5.1%(干基),粗淀粉77.3%(干基),賴氨酸0.27%(干基)。經接種鑒定,抗絲黑穗病和玉米螟,中抗大、小斑病和莖腐病,感紋枯病。
(4)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四川省玉米預試試驗(預試一組),平均畝產502.55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5.21%。 2006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39.2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6.2%, 9個試點8點增產,增產點率89%;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447.4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7.6%, 9個試點8點增產,增產點率89%。兩年平均畝產443.3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6.9%,18點次試驗16增2減。2008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3.5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4.5%,位列第3。
(5)栽培要點:宜春播。四川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播種為宜。密度以3000-3600株/畝為宜。足施底肥,多施苗肥和拔節肥,重施攻穗肥,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期收獲。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3、盛玉99
(1)選育單位:達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重慶三峽農業科學院
(2)品種來源:DZ0503是達州市農科所以自育自交系“DW98-21”作父本,與重慶三峽農科院選育的自交系“XZ966-14”作母本配制而成。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出苗到成熟107天,幼苗葉色深綠色,葉片寬長,葉鞘紫綠色,成株葉片中長,上部葉片較稀,穗位下部葉片平展,上部葉片上沖,全株葉20片左右;株型半緊湊;株高226.1?左右,穗位98.8厘米;雄穗分枝8-10個,護穎紫綠色,花藥黃色,主軸長25-30厘米,花粉量多;雌穗花絲綠色,雌、雄花期協調,結實性良好;果穗長筒形,穗長19.8厘米左右,穗粗5.5-6.0厘米,禿尖0.5厘米;籽粒淺黃色,馬齒型,穗行15行,行粒36.7,百粒重30.5g;籽粒容重727克/升,粗蛋白9.9%,粗脂肪5.2%,粗淀粉75%,賴氨酸0.31%。經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絲黑穗病,高感莖腐病,感紋枯病。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平丘組區試,平均畝產530.6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2.9%,10點次9點增產,增產點率90%。2007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平丘組區試,平均畝產491.2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9.9%,10點次全部增產。2007年參加四川省玉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39.6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2.7%,5點次4點增產,增產點率80%。
(5)栽培要點:宜春播。種植密度為3200-3600株/畝。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巧施攻苞肥,加強病蟲害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4、比玉777
(1)選育單位:四川華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比特利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用自選系華自30與外引系成273雜交組配而成。
(3) 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11天,比對照川單15短3天。株高254厘米,穗位高106.4厘米,成株葉片數18葉左右,半緊湊型。雄穗分枝數9-13個,穎殼淺紫色,花藥淺紫色,花絲白色。果穗長筒型,穗長19.2厘米,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8.6粒,千粒重298.5g,出籽率80.9%。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白軸。籽粒容重760g/L,粗蛋白11.0%,粗脂肪5.2%,賴氨酸0.33%,粗淀粉75.4%。抗病鑒定結果:中抗小斑病、紋枯病和莖腐病,高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山區組區試,平均畝產535.9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1.3%,10個試點中,9點增產,增產點率90%;2007年山區組續試,平均畝產494.6公斤,較對照川單15增產8.3%,在9個試點中7個增產,增產點率78%。2007年參加四川省山區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0.4公斤,較對照川單15增產7.28%,5個試驗點中4點增產,增產點率80%。
(5)栽培要點:適時早播,3月中旬-4月中旬播種,做到苗壯、苗勻;重施底肥 ;合理密植:每畝3200株為宜;田間管理:適時澆水防旱,足量追肥和注意防病治蟲;適時收獲。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山區。
5、川單189
(1)選育單位:四川業大學玉米研究所、中國農科院作物所玉米中心、四川川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選育單位以SCML203為母本,SCML1950為父本雜交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全生育期117天,株高222厘米,穗位高86厘米,花藥黃色,花絲綠色,穗長20.2厘米,穗行數16.3行,籽粒橙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千粒重270克,容重713克,賴氨酸含量為0.27%、粗蛋含量為8.7%、粗脂肪為5.1%、粗淀粉為77.5%;經接種鑒定,抗紋枯病,中抗大斑病、莖腐病和絲黑穗病,感小斑病。
(4)產量表現:2007年四川省雜交玉米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52.2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9.81%,9個試點中8點增產;2008年區試,平均畝產490.0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7.0%,在10個試點中,點點增產。倒伏率3.3%。2008年四川省玉米雜交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4.9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9.3%,5個試點,點點增產。
(5)栽培要點:春、夏播均可,凈作密度在3200~3500株/畝為宜。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單交種;在排水不暢的低洼地塊慎種,以防發生莖腐病而不能發揮其增產潛力。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6、榮玉168
(1)選育單位:四川業大學玉米研究所、四川川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選育單位以08-641(R08)為母本,SCML203(RP125)為父本雜交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全生育期114天,比對照川單13長2天。株高268.1厘米,穗位高106.1厘米,花藥淺紫色,花絲綠色,穗行數16.0行,行粒數35粒,籽粒黃色馬齒。容重710克/L,賴氨酸含量為0.27%、粗蛋含量為8.0%、粗脂肪為4.3%、粗淀粉為77.7%,經接種鑒定,中抗紋枯病,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2006年四川省雜交玉米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61.51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8.4%,在10個試點中,7點增產,增產點率70%;2007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51.1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6.78%,在10個試點中,9點增產,增產點率90%。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8.8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3.5%,5個試點,點點增產。
(5)栽培要點:春、夏播均可,凈作密度在3000~3300株/畝為宜。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單交種;在排水不暢的低洼地塊慎種,以防發生莖腐病而不能發揮其增產潛力。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7、榮玉188
(1)選育單位:四川業大學玉米研究所、四川川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SAU0304的母本08-641(R08)是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以美國雜交種為基礎材料選育而成的優良自交系;父本SCML202(RP128)也是本所以一個外引單交種為基礎材料選育而成的玉米自交系,該系于2005年7月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以SCML202為父本組配的川單418已于2007年通過國家審定。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全生育期122.4天,株高272.88厘米,穗位高111.66厘米,花藥黃色,花絲綠色,穗長19.11厘米,禿尖1.17厘米,穗行數16.06行,行粒38.25,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千粒重261.9克,容重716g/L,單穗粒重140.72克,出籽率86.22%。賴氨酸含量為0.29%、粗蛋含量為9.4%、粗脂肪為4.5%、粗淀粉為76.6%;經接種鑒定,抗大、小斑病和玉米螟,中抗莖腐病和紋枯病,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SAU0304在2005-2006年四川省雜交玉米區域試驗中,兩年區試共18點次,平均畝產507.1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6.2%。在2008年四川省玉米雜交種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532.7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6.4%。
(5)栽培要點:春、夏播均可,凈作密度在3000~3300株/畝為宜。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單交種;在排水不暢的低洼地塊慎種,以防發生莖腐病而不能發揮其增產潛力。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8、天玉56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四川天宇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天玉56是四川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在2002年用川農大玉米所選系18-599與自選系成自205-1-1組配育成的玉米新品種。2003~2004年參加本所鑒定試驗,2005年參加四川省預試,2006~2007年參加四川省區域試驗,2008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
(3)特征特性:天玉56屬中熟玉米雜交種,春播全生育期112天(播種至成熟)。株高245厘米,穗位高91厘米,成株葉片數18片左右,株型半緊湊。雄穗分枝數10-12個,花藥淺紫色,花絲淺紅色。果穗長筒型,穗長17厘米,穗行數16行,行粒數35粒,千粒重295克,出籽率85%。粒色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紅色。籽粒容重727g/L,粗蛋白質8.9%,粗脂肪4.4%,粗淀粉76.9%,賴氨酸0.3%。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鑒定結果:抗大斑病、小斑病,高感絲黑穗病,感紋枯病,高抗莖腐病,中抗玉米螟。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平丘組區試平均畝產442.5公斤 ,比對照川單13增產7.0%,9個試點9點增產,增產點率100%;2007年區試平均畝產466.3公斤 ,比對照增產7.2%,10個試點9點增產,增產點率90%。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55.0公斤,比對照種川單13增產7.1%,增產點率95%。2008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2.3公斤,比對照種川單13增產13.2%,5個點均增產。
(5)栽培要點:春播或早夏播,畝植3200-3500株。施足底肥且以有機肥為主,適施苗肥和拔節肥,十片全展葉時重施攻穗肥,結合中耕和施肥培土上廂。及時防治土蠶、玉米螟和蚜蟲。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9、神珠7號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四川一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神株7號是四川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在2003年用自選系成自273與自選系成自276組配育成的玉米新品種。2004~2006年參加本所鑒定試驗,2007~2008年參加四川省區域試驗,2008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
(3)特征特性:中熟,春播全生育期121天(播種至成熟)。株高268厘米,穗位高107厘米,成株葉片數20片左右,株型半緊湊。雄穗分枝數15-17個,花藥淺紫色,花絲淺紅色。果穗長筒型,穗長18.2厘米,穗行數18行,行粒數36.4粒,千粒重298克,出籽率80%。粒色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紅色。籽粒容重727g/L,粗蛋白質10.3%,粗脂肪4.5%,粗淀粉77.1%,賴氨酸0.3%。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鑒定結果:中抗大斑病,感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玉米螟,高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山區組區試,平均畝產496.3公斤 ,比對照川單15增產8.7%,9個試點8點增產,增產點率89%;2008年區試平均畝產525.4公斤 ,比對照增產11.0%,10個試點9點增產,增產點率90%。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11.6公斤,比對照種川單15增產9.9%。2008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1.9公斤,比對照種川單15增產11.9%,5個點均增產。
(5)栽培要點:春播或早夏播,畝植3200-3500株。施足底肥且以有機肥為主,適施苗肥和拔節肥,十片全展葉時重施攻穗肥,結合中耕和施肥培土上廂。及時防治土蠶、玉米螟和蚜蟲。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山區種植。
10、綿研玉13
(1)選育單位:大竹縣益民玉米所、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四川綿研種業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綿研玉13是大竹縣益民玉米所2003年在海南用自選系QW67與自交系698-3(引自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組配而成的玉米新組合。
(3)特征特性:綿研玉13屬中熟玉米雜交種,春播全生育期113天(播種至成熟)。株高262.2厘米,穗位高100.3m,倒伏率1.05%,幼苗綠色、長勢強;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單株總葉20片左右,雄穗分枝13-19個,粉量大,散粉時間長。雌穗吐絲多而齊,花絲淺紫色,活力強,雌雄協調,結實滿尖。果穗長筒形,穗長19.4厘米,穗行數16-20行(平均17.1),行粒數38粒,百粒重31克。籽粒黃色馬齒型。該品種根系深、莖桿較硬,耐旱抗倒力強,綜合性狀較好。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鑒定結果:中抗大斑病、感小斑病、感玉米螟、抗莖腐病,感絲黑穗病、中抗紋枯病。葉片持綠期長,活桿成熟。容重698g/L,粗蛋白含量9.2%(干基),粗脂肪含量4.7%(干基),粗淀粉含量76.8%(干基),賴氮酸含量0.30%(干基)。
(4)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平丘組區試平均畝產492.2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1.76%,增產點率100%;2008年區試平均畝產557.5公斤,比對照增產15.3%,增產點率100%。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24.85公斤,比對照種川單13增產13.62%,增產點率100%。2008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8公斤,比對照種川單13增產17.9%,5個點均增產。
(5)栽培要點:宜春播。四川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上、中旬播種為好。密度以2800-3200株/畝為宜。該組合屬于大穗型品種,幼芽頂土力強,出苗較好,對肥水條件要求比較高,苗期特別注意苗全、苗齊、培育苗壯;施肥技術主要是重施底肥,輕施拔節肥,重施攻苞肥,氮、磷、鉀肥配合使用。及時中耕除草,及時防治病蟲。一般總施肥量每畝純N 20公斤、P2O5 10公斤、K2O 12公斤左右。加強田間管理,抓好全苗,確保密度,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期收獲。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區種植。
11、種都100
(1)選育單位:廣元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大竹縣益民玉米研究所
(2)品種來源:種都100是廣元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和大竹益民玉米所于2004年在海南用YM88與0151-99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播種至成熟113天左右,與對照川單13相當。株高258.4厘米,穗位高96.2厘米。幼苗長勢強,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單株總葉21片,雄穗分枝17-23個,粉量大,散粉時間長。雌穗吐絲多,花絲淺紫色,雌雄協調。果穗長筒形,穗長19.3厘米,穗行數平均15.7行,行粒數36粒,百粒重38.5克。籽粒黃色馬齒型。經接種鑒定,感大斑病、感小斑病、感玉米螟、抗莖腐病,感絲黑穗病、中抗紋枯病。容重716g/L,粗蛋白含量10.2%,粗脂肪含量4.9%,粗淀粉含量73.3%,賴氮酸含量0.30%。
(4)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區試,平均畝產457.5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8.30%,10個試點9點增產,增產點率90%。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35.6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9.5%,10個試點8點增產,增產點率80%。 2008年參加四川省玉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2.9公斤,比對照川單13畝產466.5公斤,增產16.4?,5個試點全部增產,倒伏率0.46%。
(5)栽培要點:宜春播,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上、中旬播種為好。密度以2800-3200株/畝為宜。施肥技術主要是重施底肥,輕施拔節肥,重施攻苞肥,氮、磷、鉀肥配合使用。一般總施肥量每畝純N 20公斤、P2O5 10公斤、K2O 12公斤左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區種植。
12、豐源1128
(1)選育單位:四川豐源種業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豐源1128是四川豐源種業有限公司2003年用武勝縣農科所自選系武自0431與成都天府作物所自選系J克059組配而成的玉米新組合。2006年參加四川省預試,2007~2008年參加四川省區域試驗,2008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播種至成熟112天,與川單13相近。株高255.0厘米,穗位高94.0厘米,單株總葉數20片。雄穗發達,護穎紫色,花藥黃色,花絲紅色。果穗長筒型,穗長21.1厘米,穗行數16.0,行粒數38.0,千粒重341.0g,出籽率85.1%。粒色黃色、馬齒型,紅軸。籽粒容重719g/L,粗蛋白質9.6%,粗脂肪4.9%,粗淀粉76.4%,賴氨酸0.31%。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鑒定結果:中抗小斑病、莖腐病、玉米螟和絲黑穗病,感大斑病和紋枯病。
(4)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平丘組區試,平均畝產459.6 公斤 ,比對照川單13增產10.56%, 9個試點8點增產,增產點率89%;2008年區試平均畝產536.8 公斤 ,比對照增產10.6%,10個試點8點增產,增產點率80%。2008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5.8公斤,比對照種川單13增產12.7%,5個點均增產,倒伏率0.16%。
(5)栽培要點:春播,一般畝植2800-3000株。重施底肥且以有機肥為主,提苗肥宜早,穩施拔節肥,猛攻穗肥,增施有機肥和磷肥。及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區種植。
13、長玉19
(1)選育單位:山西省農科院谷子子研究所
(2)品種來源:長玉19親本為99?751×Bm19-2。母本99?751來源于1572×沈137再與1572回交后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父本Bm19-2來源于H921×P6C再與H921回交后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全生育期128天,株高248厘米,穗高89厘米,全株葉片數19片左右。幼苗長勢強,根系發達,莖稈堅韌,成株葉色濃綠,活稈成熟。穗上部葉片半上沖,株型半緊湊。雄穗分枝16-19個,花藥黃色,散粉性好。花絲粉紅色,吐絲整齊。果穗長筒型,白軸,穗長19-25厘米,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35粒。籽粒黃色,馬齒型,千粒重332g,出籽率85%左右。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鑒定結果: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莖腐病,抗小斑病、紋枯病,感玉米螟、絲黑穗病。籽粒容重701g/L,粗蛋白質9.4%,粗脂肪4.4%,粗淀粉75.0%,賴氨酸0.33%。
(4)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山區組區試,平均畝產513.1公斤,比對照川單15號增產9. 99%,居區試第一位,在參試的9個試點中8點增產;2008年續試參加山區2組試驗,平均畝產545.5公斤,比對照川單15號增產15.3%,居區試第一位,在參試的10個試點10點增產。2008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山區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2.9公斤,對照川單15(510.4公斤)增產12.3%。
(5)栽培要點:春播和夏播均可,每畝密度2800-3000株。間套作可適當降低密度,重施底肥,增施有機肥,N、P、K配合,輕施苗肥與拔節肥,加強田間管理,保證苗齊、苗全、苗壯,猛攻穗肥。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山區種植。
14、陵玉513
(1)選育單位:仁壽縣陵州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用本所選育的自交系lsc539×lsc107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29天,株高246.8厘米,穗位高100.6厘米,全株葉片19?21片,穗上部葉片7片,株型半緊湊,莖桿紫褐色。幼苗長勢強,成株葉片較寬大,穗上葉較疏,葉色濃綠,持綠期長,活桿成熟。根系發達,莖桿堅韌,雄穗分枝7?18個,穎殼綠色,花約淺紫色,粉量大。花絲淺紫色,吐絲整齊。果穗長筒型,穗軸紅色,穗長20.3厘米左右,穗行16~20行,行粒36.1粒,籽粒黃色,馬齒型,千粒重311.9g,出粒率 85 %。品質性狀:粗蛋白質10%,賴氨酸0.31%,粗脂肪4.1%,粗淀粉74.8%,容重712g/L。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絲黑穗病、莖腐病。
(4)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四川省山區組區試,平均畝產498.8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6.9%,9個試點8個增產,增產點率89%;2008年四川山區組續試,平均畝產524.8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9.6%,10個試點9個增產,增產點率90%。2008年參加山區組生產試驗,5點均增產,平均畝產562.9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0.2%。
(5)栽培要點:春播,一般畝植3000株。重施底肥且以有機肥為主,早施提苗肥,穩施拔節肥,猛攻穗肥。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山區。
15、金玉608
(1)選育單位:成都綠寶種業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金玉608是成都綠寶種業有限公司2003年用外引系Y99與外引系L1120組配而成的玉米新組合。自交系Y99為貴州省種子站選育,自交系L1120為四川華龍種業有限責任公司選育。
(3)特征特性:中熟中稈玉米雜交種,春播全生育期111天。株高268.3厘米,穗位高107.9厘米,成株葉片數20葉左右,屬半緊湊株型。雄穗分枝數10-12個,穎殼淡紅色,花藥黃色,花絲粉紅色。果穗柱型,穗長17.3厘米,禿尖1.8厘米,穗行數15.4,行粒數34.3,千粒重317g,出籽率85.3%。粒色黃色、半馬齒型。籽粒容重741g/L,粗蛋白質11.8%,粗脂肪4.6%,粗淀粉71.6%,賴氨酸0.34%。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鑒定結果:中抗、小斑病、紋枯病、玉米螟、莖腐病,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在四川省玉米區域試驗平丘5組結果,平均畝產519.0公斤,較對照川單13增產9.4%,增產點次達90%。2007年參加續試,平均畝產446.9公斤,較對照川單13增產7.51%,增產點率77.8%。
2007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9.3公斤,對照川單13增產20.27%,增產點率80%。
(5)栽培要點:春播,一般畝植3200株。重施底肥且以有機肥為主,提苗肥宜早,穩施拔節肥,猛攻穗肥。苗期及時中耕除草,結合施拔節肥和穗肥及時培土上廂。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丘陵區種植。
16、華龍玉998
(1)選育單位:成都國康農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華龍玉998是成都國康農作物研究所2003年用四川華龍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自選系3046與2032組配而成的玉米新組合。
(3)特征特性:中熟中稈玉米雜交種,春播全生育期130天(播種至成熟)。株高262.4厘米,穗位高100.2厘米,成株葉片數19葉左右,株型平展。雄穗分枝數10-12個,穎殼紫色,花藥黃色,花絲紅色。果穗長筒型,穗長20.2厘米,穗行數16,行粒數37,千粒重325g,出籽率73.4%。粒色黃色、硬粒型,紅軸。籽粒容重781g/L,粗蛋白質10.5%,粗脂肪4.9%,粗淀粉77.4%,賴氨酸0.30%。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鑒定結果:中抗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玉米螟,抗大斑病,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山區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07.0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1.02%,各試點均增產;2008年參加續試,平均畝產543.6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3.6%,各試點均增產。2008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9.3公斤,對照川單15平均畝產510.3公斤,比對照川單15平均增產11.6%。
(5)栽培要點:春播,一般畝植3000株。重施底肥且以有機肥為主,提苗肥宜早,穩施拔節肥,猛攻穗肥。苗期及時中耕除草,結合施拔節肥和穗肥及時培土上廂。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山區。
17、玉禾998
(1)選育單位(者):趙世偉
(2)品種來源:用自選系Z9651作母本與自選系Z6870組配于2006年育成。
(3)特征特性:中熟,全生育期122.4天,比對照川單15短1天。兩年平均株高281.6厘米,穗高115.5厘米;雄穗大,分枝多,花粉量大,散粉時間長,穎殼淺紫色;雌穗吐絲暢,花絲綠色,雌雄協調,結實滿尖。穗長19.9厘米,穗行數16.0行,行粒數33.0粒,出籽率80.97%,千粒重330g,籽粒黃色、馬齒型。籽粒容重727g/L,粗蛋白10.3%,粗脂肪5.7%,粗淀粉78.0%,賴氨酸0.32%。經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抗紋枯病、莖腐病,高感絲黑穗病。抗倒力較強。
(4)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省山區玉米區試2組,9試點平均畝產500.2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9.5%,9個試點中8點增產; 2008年參加省區試山區2組試驗,10試點平均畝產538.9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3.9%,10個點均增產。兩年區試共19點次,平均畝產520.6公斤,較對照川單15(兩年對應19個區試點平均畝產465.4公斤)增產11.9%。19點次中,18點次增產。
2008年參加省山區組生產試驗,5試點平均畝產576.1公斤 ,比對照傳川單15增產12.8%。
(5)栽培要點:適宜春播,密度3100-3300株/畝為宜。N、P、K配合施用,重施底肥,酌情施苗肥及拔節肥,猛攻穗肥。注意加強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四川山區種植。
18、茂源618
(1)選育單位:成都天府農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成都天府農作物研究所用自選系JG02-1作母本,J克059作父本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株高251.7厘米,穗位高101.5厘米,幼苗長勢旺,株型半緊湊,葉片深綠色,單株總葉數19~20片。雄穗發達,護穎紫色,花藥黃色,花絲紅色;果穗長筒形,穗長21.8厘米,穗行數16.0行,行粒數36.0粒,百粒重31.8g,籽粒黃色、馬齒型,商品性好,籽粒容重736g/L,粗蛋白質含量9.9%,粗脂肪4.9%,粗淀粉76.9%,賴氨酸含量0.36%;人工接種鑒定:抗小斑病、中抗絲黑穗病、感紋枯病、玉米螟。四川春播生育期129天。
(4)產量表現: 2007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山區第1組,平均畝產496.6公斤,較川單15增產6.4%;2008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山區1組,平均畝產530.0公斤,較對照川單15增產10.7%。兩年平均畝產513.3公斤,較對照川單15增產8.57%,兩年試驗共19點次18增1減,其中11點次增產極顯著,1點增產顯著。生產試驗:2008年參加四川雜交玉米新組合山區1組生產試驗,全省5點平均畝產569.4公斤,較對照川單15增產11.7%。
(5)栽培要點:四川春播3月上旬?4月初為適期,畝植密度2800~3000株,施肥管理應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增施有機肥和磷肥,及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山區。
19、中玉335
(1)選育單位:四川省嘉陵農作物品種研究中心、四川中升科技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系四川省嘉陵農作物品種研究中心2003年用自選自交系2YH1-3與SH1070配組雜交而成。于2004年在四川進行品比試驗,2005年進行多點試驗;2007年進入四川省山區組區域試驗;2008年進行續試和生產試驗。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平均130天,幼苗長勢旺,幼苗葉鞘色紫色。平均株高262.4厘米,穗位高108.4厘米,株型半緊湊,葉片深綠色,雄穗分枝12-20個,花藥紫紅色,花絲紫紅色;平均穗長20.4厘米,穗行數17.8行,行粒數35.2粒,千粒重310.5克,單穗粒重171.95克,籽粒黃色、半馬齒型。2009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57g/L,籽粒粗蛋白含量10.5%,粗脂肪含量4.2%,粗淀粉含量77.0%,賴氨酸含量0.31%。2007年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害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紋枯病、玉米螟,高抗莖腐病,感絲黑穗病;2008年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感紋枯病、莖腐病、絲黑穗病、玉米螟。
(4)產量表現:2007年四川省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12.5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9.8%,在匯總的9個試點中9點增產;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28.1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0.3%,在匯總的10個點次中9點增產。兩年平均畝產520.3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0.1%。2008年四川省山區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4.5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1.9%。
(5)栽培要點:根據當地情況適時播種,宜春播,夏播也可。畝植3000-3500株,施肥要求重底早追,以有機肥為主,早施提苗肥,穩施拔節肥,早施重施攻苞肥。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查苗補缺,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期收獲。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山區種植。
20、華選6號
(1)選育單位:四川華龍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四川華龍種業有限責任公司以自選系G931-122為母本,從遵義市種子管理站引進的78599-141為父本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2天。平均株高263.2厘米,穗位高101.2厘米,葉色濃綠,半緊湊型,莖基氣生根發達,后期活干成熟。單株總葉片18-20片,穗上6葉片,莖稈為綠色直桿。雄穗大小適中,雄花發達,花粉量大,散粉時間長,分枝10?12個,護穎綠色,花藥黃色。雌穗絲狀,花絲粉紅色,花柱白色,吐絲整齊,活力強,結實性較好。果穗柱形,平均長16.7cm,穗行數16.8行,行粒數32.4粒,千粒重294克,籽粒黃色,半硬粒型。經接種鑒定,中抗大、小斑病,感紋枯病。經品質檢測:容重743克/升、粗蛋白質(干基)8.9%、粗脂肪(干基)4.0%、粗淀粉(干基)76.3%,賴氨酸(干基)0.28%。
(4)產量表現:2007年平均畝產639.2公斤,較對照川單15增產10.5%,增產點率為100%;2008年平均畝產655.4公斤,較對照川單15增產23.1%,增產點率為100%;兩年區試平均畝產647.3公斤,較對照川單15號平均增產16.5%。2008年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626.7公斤,較對照增產16.6%,與區試結果一致。
(5)栽培要點:1、選擇中上等土壤肥力,宜春播,也可夏播;2、種植密度,畝植4000株左右;3、施肥:底肥畝施三元素復合肥40?50公斤,農家肥兩次(底肥、追肥)各2500公斤;尿素兩次(第二次追拔節肥少量,穗肥猛攻多量),共約35公斤;4、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防玉米螟。
(6)適宜種植地區:涼山州玉米種植區域。
21、正興3號
(1)選(引)育單位:成都天府農作物研究所、四川田園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由成都天府農作物研究所用自育自交系JG01-18作母本,J克059作父本組配而成。2006年通過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黔審玉2006024號)。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生育期113天,比川單13遲熟2天。單株總葉數20片,株高246.0厘米,穗位高94.0厘米,幼苗長勢旺,成株葉片深色,株型半緊湊。雄穗發達,護穎紫色,花藥黃色,花絲紅色;果穗長筒形,穗長20.8厘米,穗行數16.0行,行粒數42.0粒,百粒重36.7克,出籽率85.0%,籽粒黃色、馬齒型;品質測定:籽粒容重724g/L,粗蛋白質含量9.8%,粗脂肪4.2%,粗淀粉74.6%,賴氨酸含量0.29%;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抗莖腐病和玉米螟,感絲黑穗病、紋枯病、大斑病。
(4)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平丘組試驗,平均畝產455.6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0.8%,9個試點,點點增產;2008年繼續參加四川省區試平丘試驗,平均畝產533.9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9.2%,10個試點,增產點9個,增產點率90%,倒伏率2.14%。兩年平均畝產494.8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9.93% 。2008年參加四川省雜交玉米新組合平丘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3.1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5.1%,5個試點,點點增產。
(5)栽培要點:四川3月中旬至4月初為適播期,畝植密度3200株,施肥管理應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及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丘區。
22、愛農一號
(1)選育單位:重慶市黔江綠源農科所
(2)品種來源:重慶市黔江綠源農科所用外引自交系7M作父本,48-2作母本組配而成,2006年通過重慶市審定(渝審玉2006007號),2007~2008年四川正興種業有限公司引入四川參加省引種試驗。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約113天,比對照川單13短2天。單株總葉數19~20片,株高250厘米,穗位高90厘米,株型半緊湊。葉片深綠色,幼苗長勢旺;雄穗發達,護穎紫色,花藥黃色,花絲紅色;果穗長筒形,穗長19.2厘米,穗行數16行,行粒數35粒,百粒重37.7克,籽粒黃色、馬齒型;品質測定:籽粒容重704g/L,粗蛋白質含量9.0%,粗脂肪含量4.5%,粗淀粉含量75.4%,賴氨酸含量0.29%;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紋枯病、莖腐病、抗絲黑穗病、感小斑病和玉米螟。
(4)產量表現:區域試驗:2007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平丘試驗,平均畝產479.1公斤,較對照川單13增產10.1%,10個試點9點增產,增產點率90%;2008年繼續參加省區平丘組試驗,平均畝產531.7公斤,較對照川單13增產8.7%,10個試點9點增產,增產點率90%。兩年平均畝產505.4公斤,較對照川單13平均增產9.39%,倒伏率4.0%。2008年參加四川雜交玉米新組合平丘組生產試驗,5個試點,點點增產,平均畝產534.0公斤,較對照川單13增產10.7%。
(5)栽培要點:春播,3月上、中旬至4月初播種為宜,畝植密度2800~3000株,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增施有機肥和磷肥,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時收獲。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丘區。
23、隴單3號
(1)選育單位:甘肅省農科院作物所 四川國垠天府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甘肅省農科院以自交系9852為母本與137為父本組配選育而成,四川國垠天府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引種。
(3)特征特性:該品種在四川全生育期約120天。株高224.4厘米,穗位高79.7厘米,株型半緊揍。穗長18.1厘米,穗行數18行,行粒數36粒,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28.6克。籽粒品質測定:粗蛋白含量9.6%,粗脂肪5.3%,粗淀粉76.1%,賴氨酸0.32%,容重716g/L。經接種鑒定:中抗大班病、小班病,感紋枯病、玉米螟、絲黑穗病,高感莖腐病。
(4)產量表現: 2007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平丘區試驗,平均畝產460.9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7.04%,10個試點8點增產,增產點率80%;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13.0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6.1%,10個試點8點增產,增產點率80%,倒伏率3.4%。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3.0公斤,對照川單13畝產473.3公斤,比對照增產12.6%,5個試點,點點增產。
(5)栽培要點:春播,四川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播種為好;密度2800~3200株/畝為宜。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足施底肥,多施苗肥和拔節肥,重施攻穗肥。加強田間管理,抓好全苗,確保密度,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時收獲。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24、貴玉2號
(1)選育單位:貴州省種子站
(2)品種來源:貴州省種子站于2001年用自選系Y030與外引系106組配,經多年試驗后育成。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3天。株高287.9厘米,穗位高110.5厘米,幼苗綠色、長勢強,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單株總葉20片左右。雄穗大小適中,分枝9-15個。雌穗吐絲多而齊,花絲粉紅色,活力強,雌雄協調,根系發達。果穗長筒形,穗長22.1厘米,禿尖1.8厘米,穗行數16行,行粒數39粒,出籽率80.2%,千粒重330克。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紅色。:粗蛋白含量11.1%,粗脂肪含量9.7%,粗淀粉含量74.6%,賴氮酸含量0.29%,容重758(g/L)。經接種鑒定,中抗絲黑穗病、紋枯病,感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和玉米螟。
(4)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區域試驗(平丘10組),平均畝產514.5公斤,比對照川單13 (平均畝產463.5公斤)增產10.99%;2008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區域試驗(平丘5組),平均畝產571.4公斤,比對照川單13 (平均畝產483.6公斤)增產18.2%。 兩年平均畝產543公斤,比對照川單13 (平均畝產473.6公斤)增產14.7%,20點次試驗19增1減。
2008年參加四川省玉米生產試驗,5試點平均畝產506.8公斤,比對照川單13(平均畝產462.1公斤)增產9.7%。
(5)栽培要點:四川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播種為好。密度以每畝2800-3200株為宜。足施底肥,多施苗肥和拔節肥,重施攻穗肥,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期收獲。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二)青貯玉米
1、群策青貯8號
(1)選育單位:四川群策旱地農業研究所
(2)品種來源:QC-1由四川群策旱地農業研究所用引進自交系SY-0與自交系SY-1組配選育而成。2004年參加組合觀察試驗,2005~2006年參加多點試驗, 2007~2008年參加四川省玉米青貯組區域試驗, 2008年參加生產試驗。
(3)特征特性:該組合屬于青貯用種,綜合性狀優良。全生育期春播123d,植株健壯整齊,半緊湊型,株高228.0厘米,穗位高90.8厘米;雄穗護穎紫色,花粉量大,花絲紅色,吐絲整齊,結實性好。果穗均勻,長筒形,穗長19.4厘米,穗行數14.2行,行粒數35.5粒,千粒重333.7g;籽粒深黃色,馬齒型;活棵成熟,抗倒性極強。經四川省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檢測,雜交種田間純度為98.0%,自交系田間檢測純度均在99.9%以上。經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品質分析結果表明:酸性洗滌纖維(ADF)含量23.98%,中性洗滌纖維(NDF)含量54.59%,粗蛋白(CP)含量12.26%,均達到四川省審定標準。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性鑒定結果表明,抗小班病、莖腐病,中抗大斑病、紋枯病,輕絲黑穗病,中抗玉米螟。
(4)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參加四川省玉米青貯組區域試驗,2年生物干產平均畝產1037.2公斤,比對照增產14.2%;平均籽粒畝產564.2公斤,比對照增產8.2%;2008年參加生產試驗,生物干產平均畝產1204.9公斤,比對照增產10.9%,5點4增1減;平均籽粒畝產627.3公斤,比對照增產6.9%,5點次,點點增產。
(5)栽培要點:適合春播或早夏播;畝播種量2公斤左右;凈作以畝植密度4000株左右為宜,一般總施肥量考慮每畝純N16公斤左右,P2O5 12公斤左右,K2O 12公斤左右。重施底肥(30%),多施苗肥和拔節肥(20%),重施攻苞肥(50%)。苗期及時防治地老虎等,保證全苗,大喇叭口期及時防治玉米螟。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2、正青貯13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宜賓市農業科學院
(2)品種來源:系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2003年用自選系9991與引進系宜賓市農科院選育的0151組配而成的青貯玉米新組合。于2005~2006年參加本所鑒定試驗,2007~2008年參加四川省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
(3)特征特性:屬青貯玉米種,生育期春播124.5天,平均生物產量1088.2公斤,比對照增產19.8%;籽粒平均畝產579.9 公斤,比對照增產10.78%;植株健壯整齊,成株株型中間偏松散型,株高269.7厘米,穗位高127.3厘米;雄穗發達,主軸明顯,分枝12-15個,護穎綠色,花藥淺紫色,花粉量大,散粉好,雌穗苞葉松緊適度,吐絲好且集中,花絲較粗,紫紅色,雌雄花期協調;果穗圓柱形,穗長18.5厘米,穗行數15.8,行粒數36.1,千粒重310.2g;籽粒黃色,中間型,紅軸;全株綠葉片數17-19葉,持綠期長,活桿成熟,抗病、抗倒性強。經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品質分析結果表明,該組合酸性洗滌纖維(ADF)含量26.40%,中性洗滌纖維(NDF)含量53.58%,粗蛋白(CP) 含量11.52%,品質指標達到四川省審定標準。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種鑒定表現中抗大、小斑病,抗絲黑穗病和莖腐病,感玉米螟,抗病性與對照相當。
(4)產量表現: 2007~2008兩年參加四川省青貯區試,生物產量14點次,點點增產,兩年生物干產平均畝產1088.3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9.8%;籽粒產量14點次,點點增產,平均畝產579.86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0.78%,兩年區試籽粒產量均為第一名;平均倒折率為2.73%;2008參加省種子站統一安排于峨邊、宣漢、北川、資陽和簡陽三生態區五點次青貯玉米組生產試驗結果表明,5點次點點增產,生物干產平均畝產1237.5公斤,比對照增產13.9%;籽粒產量平均畝產636.5公斤,比對照增產8.5%。
(5)栽培要點:適合春播或早夏播。畝植密度4000株左右為宜,一般總施肥量考慮每畝純N16公斤左右,P2O5 6公斤左右,K2O 12公斤左右。重施底肥(30%),多施苗肥和拔節肥(20%),重施攻苞肥(50%)。采用育苗移栽技術更能實現高產穩產。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三)鮮食甜糯玉米
1、科白糯8號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科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
(2)品種來源:系四川省農科院生核所用自選新自交系Nc6與Nb11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該雜交種春播全生育期95天,出苗至鮮穗采收86.7天。出苗至抽絲64.7天,全生育期比對照渝糯7號早1天。株葉型松散,株高235.2厘米,穗位高102.2厘米,雄花分枝發達,平均25個以上,總葉片數22片,花藥淡紅色,護穎綠色,花絲淡紅色,籽粒白色,穗型錐形,穗長19.1cm,禿尖長2.0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17.4行,行粒數32.7粒,出籽率67.3%,百粒重28.2g,硬粒型白色籽粒。在2007年四川省糯玉米區試中,品質總評84.8分;在2008年四川省糯玉米區試中,品質總評81.8分;在2008年四川省甜糯玉米品質品嘗和檢測鑒定中,糯性好,風味佳,皮較薄,口感柔嫩,外型美觀,化驗結果表明,籽粒總淀粉含量占69.66%,支鏈淀粉/總淀粉99.75%。經接種鑒定,感大斑病、小斑病、感絲黑穗病、抗紋枯病,抗莖腐病。
(4)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省糯玉米區試,平均鮮產量730.3公斤/畝,較對照渝糯7號增產4.04%; 2008年參加省糯玉米區試試驗,平均鮮穗產量812.1公斤/畝,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8.8%。兩年平均畝產771.2公斤,比對照增產6.4%。兩年區試12試點,9增3減。
(5)栽培要點:春播,以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為宜;夏播,可在5月中下旬;密度每畝3200-3600株;重施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適施苗肥和拔節肥,猛攻穗肥(有機肥和無機化肥配合施用);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查苗補缺,中耕除草,及時防治病蟲害;最好與普通玉米隔離種植,防止花粉直感影響籽粒品質,適期收獲對保障品質最重要,一般在授粉后22~25天收獲最佳。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2、川種糯231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品種來源:母本“改01-1”糯質自交系是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梁所用墾粘二號雜交種經連續多代自交選育而成。父本“YYH02-13”糯質自交系是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梁所用(合江白糯/糯白玉米)雜種后代,經連續多代自交于2002年育成。于2004~2005年參加本所鑒定試驗,2006~2007年參加四川省區域試驗。
(3)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鮮果穗采收87天,全生育期118天。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花藥淡紫色,穎殼紫色。株型松散,株高224.7厘米,穗位高95.2厘米,成株葉片數21?22片。果穗長錐型,穗長18.42厘米,穗粗4.38厘米,禿尖長1.70厘米,穗行數14.8,行粒數35.1,穗軸白色,籽粒白色,粒型為硬粒型,百粒重(鮮籽粒)30.77克。平均倒伏(折)率0.30%。四川省區域試驗指定單位測定,粗淀粉68.13%,其中支鏈淀粉占總淀粉含量的100%。接種鑒定,感大斑病,中抗小斑病,高感絲黑穗病,中抗紋枯病,抗莖腐病。
(4)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省鮮食糯玉米區試,平均鮮穗產量794.94公斤/畝,較對照渝糯7號增產5.11%。2007年平均鮮穗產量744.63公斤/畝,較對照渝糯7號增產6.09%。兩年平均鮮穗產量769.79公斤/畝,較對照渝糯7號增產5.60%。區試11個點,7增4減,增產點64%。
(5)栽培要點:春播,一般畝植3500~3800株。重施底肥,基肥要足,提苗肥宜早。在苗期及時中耕除草,結合施拔節肥和穗肥及時培土上廂。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3、渝科糯1號
(1)選育單位: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玉米所
(2)品種來源:是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玉米所2003年用自選系B4301與自選系S181組配而成的糯玉米新組合。于2004~2005年參加參加重慶市糯玉米區試,2006年通過重慶市審定,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15;2007~2008年參加四川省糯玉米區域試驗。
(3)特征特性:屬中早熟糯玉米雜交種,四川地區春播出苗至鮮穗采收86.7天。株高255.3厘米,穗位高108.1厘米,成株葉片數19葉左右,屬半緊湊株型。雄穗分枝數15.3個,穎殼淺紫色,花藥黃色,花絲淺紅色。果穗中間型,穗長19厘米,穗行數17.3,行粒數34.8,千粒鮮重317.1g,出籽率64.1%。粒色白色、半硬粒型,白軸。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兩年抗病鑒定結果: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紋枯病,感絲黑穗病,高感莖腐病,抗病性優于對照渝糯7號。
(4)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四川省鮮食糯玉米區試,平均畝產鮮穗816.6公斤,較對照渝糯7號增產16.3%,區試6點6增;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鮮穗848.85公斤,較對照渝糯7號增產13.75%,區試6點5增,增產點率83.3%,倒伏率4%。兩年平均畝產鮮穗832.8公斤,較對照渝糯7號增產15.05%,增產點率91.7%。
(5)食用品質:籽粒蒸煮后糯性強、皮薄、細膩、清香,食用品質定等82.75分,優于對照渝糯7號。2007年品質總評分為85.2,優于對照渝糯7號;2008年品質總評分為80.3,優于對照渝糯7號;經綿陽市農科所、四川省農科院水稻所兩年測定,總淀粉含量占71.08%,其中支鏈淀粉占99.28%。
(6)栽培要點:與普通玉米或其它玉米隔離種植;適時播種、育苗移栽,不栽老苗;畝植2800~3600株;有機肥與無機肥搭配施用,磷、鉀肥基施,氮肥30%作底肥,70%在拔節孕穗期追施;鮮穗采收應在吐絲后22~25天進行,過早或過遲都難保證食用品質、商品品質,特別注意不能推遲收獲。
(7)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4、川單甜2號
(1)選育單位:四川業大學玉米研究所、四川川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川單甜2號的父母本均為自選自交系。母本SH006是以我所選育的糯玉米材料WX01與一外引超甜玉米雜交種02FC045雜交、回交后系譜選育而成;父本SH007是以外引雜交種瀘甜78為基礎材料,經系譜選育而成的自交系。川單甜2號于2004年組配,2005年進行組合觀察及多點品比試驗,2006-2007年參加四川省鮮食甜玉米區試。
(3)特征特性:在四川春播,出苗至采收81.4天,比對照超甜613早3.8天。株葉型半緊湊,株高202.9厘米,穗位高79.2厘米;穗長17.7厘米,穗粗4.9厘米,禿尖長1.6厘米,穗行數15.7,行粒數36.7,百粒重32.7g,出籽率65.4%,到伏率0.5%,穗軸白色,籽粒黃、白相間,水溶性糖含量16.7%。中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絲黑穗病、抗紋枯病、高感莖腐病、高感玉米螟。經專家評分,外觀和蒸煮品質總評分為82.6分。
(4)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四川省鮮食甜玉米區試,2006年平均鮮穗產量786.88公斤/畝,比對照超甜613增產22.5%。2007年平均鮮穗產量745.64公斤/畝,比對照超甜613減產3.9%。兩年平均鮮穗畝產766.25公斤/畝,比對照超甜613平均增產9.3%。兩年區試11個點,8點增產,增產點率72.7%。
(5)栽培要點:春夏播、凈套作均可,凈作密度在3600株/畝為宜,注意與其它玉米品種隔離。施肥和管理應重底早追,施足底肥、輕施苗肥、早施攻包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適時收獲。綜合防治病蟲,少施農藥,收獲前禁施農藥!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5、川單甜3號
(1)選育單位:四川業大學玉米研究所、四川川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母本SH008是以我所引進超甜玉米雜交種03FP030為基礎材料,經系譜選育而成的自交系;父本SH007是以外引雜交種瀘甜78為基礎材料,經系譜選育而成的自交系。川單甜3號于2005年組配,2006年進行組合觀察及多點品比試驗,2007-2008年參加四川省鮮食甜玉米區試。
(3)特征特性:在四川春播,出苗至采收85.2天,比對照早3天;株葉型較松散,株高225.2厘米,穗位高84.6厘米;穗長18.4厘米,穗粗4.8厘米,禿尖長1.3厘米,穗行數15.7,行粒數38.0,百粒重30.3g,出籽率68.9%,穗軸白色,籽粒黃色。水溶性糖含量16.1%。倒伏率2.5%。中抗大斑病、感小斑病、高感絲黑穗病、中抗紋枯病、高感莖腐病、感玉米螟。經專家評分,外觀和蒸煮品質總評分為84.3分。
(4)產量表現:2007-2008年參加四川省鮮食甜玉米區試,2007年平均鮮穗產量817.19公斤/畝,比對照超甜613增產5.3%。2008年平均鮮穗產量776.10公斤/畝,比對照超甜613增產2.9%。兩年平均鮮穗畝產796.65公斤/畝,比對照種超甜613平均增產4.1%。兩年區試13個點,11點增產,增產點率84.6%。
(5)栽培要點:春夏播、凈套作均可,凈作密度在3600株/畝為宜,注意與其它玉米品種隔離。施肥和管理應重底早追,施足底肥、輕施苗肥、早施攻包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適時收獲。綜合防治病蟲,少施農藥,收獲前禁施農藥!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6、瀘玉甜9號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品種來源:母本“YH8803-2” 系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梁所1999年用美國引進的甜玉米-1×金銀粟的雜種后代,經連續7代選株自交于2002年育成。父本“HJ03-34”是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1999年用金鳳超甜雜交種,經連續6代套袋自交于2001年育成。
(3)特征特性:在四川省春播出苗至采收85.3天,比對照早0.1天;全生育期117天。幼苗葉鞘綠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花藥黃色,穎殼綠色。株型松散,株高225.5厘米,穗位高98.2厘米。果穗錐型,穗長19.0厘米,穗粗4.82厘米,禿尖長2.7厘米,穗行數15.8,行粒數33.7,百粒重32.5克。穗軸白色,籽粒黃色,水溶性糖含量17.64%。平均倒伏率8.4%。中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絲黑穗病,中抗紋枯病,中感莖腐病。經專家評分,外觀和蒸煮品質平均為85.5分。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省鮮食甜玉米區試,平均鮮穗產量703.89公斤/畝,比對照超甜613增產9.6%。2007年平均鮮穗產量835.11公斤/畝,比對照超甜613增產7.6%。兩年平均鮮穗產量769.50公斤/畝,比對照超甜613增產8.6%。兩年區試11個點,8增3減,增產點率72.7%。
(5)栽培要點:春播,一般畝植3500-3800株。重施底肥,宜早施提苗肥。在苗期及時中耕除草,結合施拔節肥和穗肥及時培土上廂。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丘陵區。
7、科玉白202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科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
(2)品種來源:系四川省農科院生核所用自選新自交系Nz3與Nb11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該雜交種偏早熟,春播全生育期95天,出苗至鮮穗采收81天,出苗至抽絲60天,比對照渝糯7號早3~5天。株型松散,株高220厘米,穗位高90厘米,總葉片數20片,花藥淡紅色,護穎綠色,花絲淡紅色,籽粒白色,錐形穗,穗長17.8厘米,禿尖長1.0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15.0行,行粒數33.0粒,出籽率68.1%,百粒重35.07g,硬粒型白色籽粒。在2005年區試中,品質總評81.8分,在2006年區試中,品質總評83.38分,居參試品種第一位。2007年品質品嘗和檢測鑒定中,品質總評88.2分。經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高感絲黑穗病、莖腐病,感紋枯病。
(4)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糯玉米區試,平均畝產787.5公斤,比對照渝糯7 號減產4.06%。2006年參加省糯玉米區試試驗,平均畝產777.33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1.87 %。2006年在達州市農科所等地的生產試驗表明,5個試點的鮮產平均畝產762.2公斤5個試點中均比對照增產,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9.2 %。
(5)栽培要點:春播,以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為宜;夏播,可在5月中下旬;有條件肥團蓋膜育苗移栽更能實現省種、高產、大穗,提前上市;密度每畝3600株左右;重施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適施苗肥和拔節肥,猛攻穗肥(有機肥和無機化肥配合施用);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查苗補缺,中耕除草,及時防治病蟲害;最好與普通玉米隔離種植,防止花粉直感影響籽粒品質,適期收獲對保障品質最重要,一般在授粉后22~25天收獲最佳。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