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zhong)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xin)
發布信息
發(fa)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guang)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內蒙 » 正文

2009年內蒙認定瓜菜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7-03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399
 

1、品種(zhong)認(ren)定編號(hao):蒙認(ren)菜2009001號(hao)

品種名稱:世農593

申請單位:北(bei)京世(shi)農種苗有(you)限公(gong)司

品種來源:組合為(wei)MS-KS1×MD23。

性狀描述:

植株(zhu):株(zhu)高60 cm,株(zhu)展50 cm,葉(xie)片深(shen)綠(lv)色,10葉(xie)節著生第一花(hua)序,花(hua)白色,單株(zhu)坐果21個。

果實:羊角(jiao)形,肩寬1.8 cm,長14 cm,橫徑1.9 cm,縱徑15cm,心室2個(ge),青熟(shu)(shu)果深綠色(se),成熟(shu)(shu)果紫紅(hong)色(se)。

田間病害情況:田間輕(qing)感病毒(du)病、葉斑病。

試驗情況:

2006年參加(jia)內蒙古自(zi)治區(qu)(qu)辣椒區(qu)(qu)域(yu)試驗,干椒平(ping)均畝產230.0kg,比(bi)對照金塔減產0.09%。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zhi)區辣椒區域試驗,干椒平(ping)均畝產267.6kg,比對照金塔增產3.3%。

2008年參加內蒙(meng)古自治(zhi)區辣椒生產試驗,干椒平(ping)均畝產264.8kg,比(bi)對(dui)照金塔增(zeng)產6.3%。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8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shi)開魯(lu)縣(xian)種植(zhi)。

2、品種認定編號(hao):蒙認菜2009002號(hao)

品種名稱:嘉禾一號 

申請單位:開魯縣嘉禾辣椒研究所

品(pin)種來(lai)源(yuan):以7310102為(wei)母本(ben),818481為(wei)父本(ben)組配而成。母本(ben)來(lai)源(yuan)于國外材料,父本(ben)自己選育。

性狀描述:

植株(zhu):株(zhu)高(gao)60 cm,株(zhu)展50 cm,葉深綠色,11-12葉節著生第一花(hua)(hua)序(xu),花(hua)(hua)白色,單株(zhu)坐果23個。

果(guo)實:羊(yang)角形(xing),肩寬2.4 cm,長13 cm,橫徑2.4 cm,縱(zong)徑13.2cm,心室2個,青(qing)熟(shu)(shu)果(guo)深綠色,成(cheng)熟(shu)(shu)果(guo)紫紅色。

田間病(bing)害(hai)情況:田間無病(bing)害(hai)發生。

試驗情況:

2006年參(can)加內蒙古(gu)自治區(qu)辣椒區(qu)域試(shi)驗,干椒平(ping)均畝產315.1kg,比對照金塔(ta)增(zeng)產36.9%。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zhi)區辣椒區域試驗,干(gan)椒平均(jun)畝產299.5kg,比對照金(jin)塔(ta)增產15.6%。

2008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辣椒生產試驗,干椒平均畝產288.3 kg,比對照金塔增產15.4%。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45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meng)古自(zi)治區通遼市開魯(lu)縣種植。

3、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03號

品種名稱:魯紅一號

申(shen)請人(ren)員:孫連智、王占(zhan)峰

品種(zhong)來源(yuan)(yuan):來源(yuan)(yuan)于益都椒變(bian)異株。

性狀描述:

植株:株高(gao)70 cm,株展40cm,葉(xie)綠色(se),13葉(xie)節著(zhu)生(sheng)第一花序,花白(bai)色(se),單株坐果(guo)20個。

果實:羊(yang)角形,肩寬2.6 cm,長10.5 cm,橫徑(jing)2.6 cm,縱(zong)徑(jing)10.7 cm,心室2個,青(qing)熟果深綠色,成熟果紫紅色。

田間(jian)病害情況:田間(jian)輕(qing)感臍腐病。

試驗情況:

2006年參加內蒙(meng)古(gu)自治區辣椒區域試驗(yan),干椒干椒畝產305.0kg,比對照增產32.5%。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qu)辣(la)椒區(qu)域試驗,干椒平(ping)均(jun)畝產(chan)275.7kg,比對(dui)照(zhao)金塔(ta)增(zeng)產(chan)6.4%。

2008年參加(jia)內(nei)蒙古自治(zhi)區辣椒生產(chan)試驗,干椒平(ping)均畝(mu)產(chan)281.6kg,比對照金塔增產(chan)12.7%。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4700株左(zuo)右(you)。

適宜(yi)地區(qu):內蒙古自治區(qu)通遼市(shi)開(kai)魯縣種(zhong)植。

4、品種認定編號(hao):蒙認菜2009004號(hao)

品種名稱:赤研12號 

申請單位:赤(chi)峰市農業(ye)科(ke)學研究所

品種來(lai)源:以赤9402為母本,赤9401為父本雜交(jiao)而(er)成。母本是經大尖椒(jiao)(jiao)與(yu)羊(yang)角(jiao)椒(jiao)(jiao)雜交(jiao)后5代連(lian)續自交(jiao)選(xuan)育而(er)成;父本來(lai)源于牛角(jiao)椒(jiao)(jiao)變異株。

性狀描述:

植(zhi)株:株高53 cm,株展50 cm,8-10葉節著生第一花序,單(dan)株坐果7-12個。

果(guo)實:牛角形、黃綠色,微辣(la),果(guo)長20-25 cm,果(guo)肩(jian)3.5-4.6 cm,果(guo)肉厚(hou)0.32 cm,單果(guo)重65-88 g。

品質:2008年內蒙古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檢測中心(呼和浩特)測定,粗蛋白0.65%,可溶性總糖1.42%,粗纖維1.11%,VC 118.4 mg/100g。

抗性(xing):2007年北京市(shi)農林科(ke)學院植物保護環(huan)境保護研究所苗期人工接(jie)種抗病(bing)(bing)性(xing)鑒定(ding),抗煙草花葉病(bing)(bing)毒病(bing)(bing)(TMV)和黃瓜花葉病(bing)(bing)毒病(bing)(bing)(CMV),平均病(bing)(bing)情指(zhi)數均為14.81。

試驗情況: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zhi)區辣椒(jiao)區域試驗,早(zao)期(qi)采收,平(ping)均鮮重(zhong)畝產(chan)(chan)1447.9kg,比對照赤研1號增產(chan)(chan)38.7%;總產(chan)(chan)量平(ping)均鮮重(zhong)畝產(chan)(chan)2905.8kg,比對照增產(chan)(chan)15.4%。

2006年參加內蒙古(gu)自治區辣椒(jiao)區域試驗,早期采收,平均(jun)鮮重(zhong)畝(mu)產1291.5kg,比對照赤(chi)研1號增產4.7%;總產量平均(jun)鮮重(zhong)畝(mu)產3811.7kg,比對照增產11.2%。

2006年參加(jia)內(nei)蒙古(gu)自治區辣椒(jiao)生產試驗,早期采收,平均(jun)鮮重(zhong)畝產1383.9kg,比對(dui)照(zhao)赤研(yan)1號增產8.7%;總產量平均(jun)鮮重(zhong)畝產3968.8kg,比對(dui)照(zhao)增產10.5%。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栽(zai)培(pei)宜(yi)采取溫室育(yu)苗(miao),營養缽分苗(miao),培(pei)育(yu)壯苗(miao);終霜后定(ding)(ding)植,起高壟覆(fu)膜;行穴距50×26 cm,每畝定(ding)(ding)植5100穴,每穴雙株(zhu);底(di)肥(fei)以農(nong)家肥(fei)為主(zhu),采收期(qi)間(jian)每采摘一次(ci)要追肥(fei)一次(ci),同時(shi)要追施(shi)少量微肥(fei)。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zi)治區呼和浩特市(shi)、包頭市(shi)、赤峰(feng)市(shi)等(deng)地種(zhong)植(zhi)。

5、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05號

品種名稱:赤研15號 

申(shen)請單位:赤峰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赤305為母本,赤266為父本雜(za)交而(er)(er)成(cheng)。母本以國外引(yin)進大果型甜椒品種為基礎材料(liao)經(jing)7代(dai)連續自(zi)交選育而(er)(er)成(cheng);父本引(yin)自(zi)法國。

性狀描述:

植株:株高49 cm,株展(zhan)41 cm,單(dan)株坐果3-5個。

果(guo)實(shi):方形(xing)、綠色(se),味甜,橫徑8.2 cm,縱徑7.9 cm,果(guo)肉厚0.5 cm,平均單果(guo)重136 g。

品質:2008年內蒙古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檢測中心(呼和浩特)測定,粗蛋白0.75%,可溶性總糖1.38%,粗纖維0.85%,VC 86.2 mg/100g。

抗性:2007年北京(jing)市農林科學(xue)院植物(wu)保護(hu)環境保護(hu)研(yan)究所苗期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抗煙(yan)草花(hua)葉(xie)病毒病(TMV)和黃瓜(gua)花(hua)葉(xie)病毒病(CMV),平均病情指數(shu)分別為7.87和12.96。

試驗情況:

2005年參加內(nei)蒙(meng)古自治(zhi)區甜椒區域試(shi)驗,早期采收,平(ping)均鮮(xian)重畝(mu)產(chan)1405.6kg,比(bi)對照中椒7號增產(chan)10.9%;總產(chan)量(liang)平(ping)均鮮(xian)重畝(mu)產(chan)2821.4 kg,比(bi)對照增產(chan)31.2%。

2006年參加內蒙古自(zi)治(zhi)區甜椒區域試驗,早(zao)期采收(shou),平(ping)均鮮(xian)重(zhong)畝(mu)產(chan)(chan)(chan)1100.8kg,比對(dui)照中椒7號減產(chan)(chan)(chan)21.8%;總產(chan)(chan)(chan)量平(ping)均鮮(xian)重(zhong)畝(mu)產(chan)(chan)(chan)3079.9 kg,比對(dui)照增產(chan)(chan)(chan)5.3%。

2006年參(can)加內(nei)蒙古自治區甜椒(jiao)生(sheng)產(chan)試驗,早(zao)期(qi)采收,平均鮮重畝產(chan)1150.9kg,比對照中(zhong)椒(jiao)7號(hao)增(zeng)(zeng)產(chan)0.3%;總產(chan)量平均鮮重畝產(chan)3018.4 kg,比對照增(zeng)(zeng)產(chan)8.2%。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栽(zai)培宜(yi)采取溫室(shi)育(yu)苗,營養(yang)缽分苗,培育(yu)壯苗;終(zhong)霜后定(ding)植(zhi),起高壟覆膜;行穴(xue)距50×26 cm,每(mei)畝(mu)定(ding)植(zhi)5100穴(xue),每(mei)穴(xue)雙株;大(da)棚栽(zai)培行株距55×40 cm,每(mei)畝(mu)定(ding)植(zhi)3000株;底肥(fei)(fei)(fei)以農家肥(fei)(fei)(fei)為主,采收(shou)期(qi)間(jian)每(mei)采摘(zhai)一次要(yao)追(zhui)肥(fei)(fei)(fei)一次,同(tong)時要(yao)追(zhui)施少量微肥(fei)(fei)(fei)。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包頭市、赤峰市等地種植。

6、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06號

品種名稱:金平果二星

申請單位:臨河區豐田(tian)農資經銷(xiao)部

品種來源:武威(wei)金蘋果有(you)限公(gong)司(si)以RW-8為(wei)母(mu)本(ben)(ben),Nw-3為(wei)父本(ben)(ben)選育(yu)而(er)成。母(mu)本(ben)(ben)來自(zi)美國雜(za)交種RedWll的變異單株;父本(ben)(ben)是以美國引進代號為(wei)No-77的材料為(wei)基礎經自(zi)交、定向選育(yu)而(er)成。

性狀描述:

植(zhi)株:葉(xie)(xie)片(pian)深綠色、掌形,葉(xie)(xie)緣深缺刻,葉(xie)(xie)柄長50-60cm;主蔓長180-240cm,側(ce)蔓3個;坐果(guo)節位15-18節,單株坐果(guo)1-2個。

果實(shi):圓(yuan)形有棱,橙黃色有綠斑,單瓜重2.6kg,單瓜產籽416粒。

籽粒:淺綠色,長1.6cm,寬0.8cm,百(bai)粒重15.2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fa)生霜霉病(bing)、細菌性角斑病(bing)、白粉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can)加內蒙古(gu)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yan),平均(jun)畝產135.7kg,比對照多籽(zi)無(wu)殼增產10.9%。平均(jun)生育期92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200-2400株,大(da)行距90cm,小行距45cm,株距35-40cm。

注意事項:花(hua)期注意授(shou)粉,特(te)別(bie)在蜂源不足時,應注意進行人(ren)工輔助授(shou)粉。

適宜地區:內蒙古(gu)自治區巴彥(yan)淖爾市適(shi)宜地區種植。

7、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07號

品種名稱:金平果W-1

申請單位:臨河(he)區豐田農資經銷部(bu)

品種來源:以MF8012為(wei)母本(ben),MD9248為(wei)父本(ben)選(xuan)育而(er)成(cheng)(cheng)。母本(ben)是以德(de)國Ridshapp為(wei)材(cai)料經連續自交定向(xiang)選(xuan)育而(er)成(cheng)(cheng);父本(ben)是以天然無(wu)殼瓜籽常(chang)規種為(wei)材(cai)料經系統定向(xiang)提純選(xuan)育而(er)成(cheng)(cheng)。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深(shen)綠色、掌(zhang)形,葉緣深(shen)缺(que)刻,葉柄(bing)長55-70cm;主(zhu)蔓長190-200cm,側蔓1個(ge);坐果節位13-15節,單株坐果1-2個(ge)。

果實:圓(yuan)形有棱,橙黃色有綠斑,單瓜重2.0kg,單瓜產籽445粒。

籽粒(li):翠綠(lv)色(se),長1.5cm,寬0.8cm,百粒(li)重15.1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jian)輕度(du)發生霜霉病(bing)、細菌性角(jiao)斑病(bing)、白(bai)粉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nian)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chan)142.9kg,比對照多(duo)籽(zi)無殼增(zeng)產(chan)16.9%。平均生育期(qi)92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bao)苗2000-2200株(zhu),大行(xing)距(ju)90cm,小行(xing)距(ju)45cm,株(zhu)距(ju)35-40cm。

注意事項:花期注(zhu)意授(shou)粉(fen)(fen),特別在蜂源不足(zu)時,應注(zhu)意進(jin)行人工輔助授(shou)粉(fen)(fen)。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zi)治區巴彥(yan)淖爾市適宜地區種植。

8、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08號

品種名稱:金平果W-2

申請單位:臨河區豐田農資經(jing)銷部

品種來源:以(yi)RW-8為(wei)母本,NJ-110為(wei)父本選(xuan)育而成(cheng)。母本來自美(mei)國(guo)雜(za)交(jiao)(jiao)種RedWll的(de)變異單株(zhu);父本是以(yi)金無殼為(wei)材(cai)料自交(jiao)(jiao)選(xuan)育而成(cheng)。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深綠色、掌(zhang)形,葉緣有(you)缺刻;葉柄長(chang)50-60cm;主(zhu)蔓(man)長(chang)110-150cm,側蔓(man)0-1個;坐果節位9-12節,單株坐果1-2個。

果實:圓形有棱,橙黃色,單瓜(gua)重2.3kg,單瓜(gua)產籽399粒。

籽粒(li):翠綠色,長1.7cm,寬0.8cm,百粒(li)重17.1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jian)輕度發生霜霉病(bing),中度發生白(bai)粉(fen)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can)加內蒙(meng)古(gu)自治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驗,平(ping)均(jun)畝產144.8kg,比對照多(duo)籽無殼增產16.9%。平(ping)均(jun)生育(yu)期(qi)95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1800-2000株,大行(xing)距90cm,小(xiao)行(xing)距45cm。

注意事項:花期注(zhu)意授粉,特別在蜂源(yuan)不(bu)足時,應注(zhu)意進行人(ren)工輔助授粉;注(zhu)意防治白(bai)粉病。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qu)巴(ba)彥淖(nao)爾市適宜(yi)地區(qu)種植。

9、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09號

品種名稱:金平果W-3

申請單位:臨河(he)區(qu)豐田(tian)農資經(jing)銷部

品種來源:以(yi)MF8711為母(mu)本(ben),MD9248為父本(ben)選育(yu)(yu)而成。母(mu)本(ben)是(shi)以(yi)德國(guo)Ridshapp為材(cai)料經(jing)連(lian)續自交定向選育(yu)(yu)而成;父本(ben)是(shi)以(yi)天然無殼瓜籽常規種為材(cai)料經(jing)系統定向提純(chun)選育(yu)(yu)而成。

性狀描述:

植(zhi)株:葉(xie)(xie)片深(shen)綠(lv)色(se)、掌形,葉(xie)(xie)緣深(shen)缺刻;葉(xie)(xie)柄長50-60cm;主蔓長200-260cm,側蔓0-3個(ge);坐果節(jie)位13-15節(jie),單株坐果1-2個(ge)。

果實:圓形(xing)有棱,橙黃色(se)有綠(lv)斑,單瓜重2.4kg,單瓜產籽399粒。

籽粒:綠色,長1.7cm,寬0.9cm,百粒重18.1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霜霉病,中度發生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jia)內蒙古自治(zhi)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jun)畝產150.4kg,比對照多籽(zi)無殼增產23.0%。平均(jun)生育期(qi)96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苗(miao)1800-2000株,大行距(ju)90cm,小行距(ju)45cm。

注意事項:花期注(zhu)意(yi)授粉(fen),特(te)別在蜂源不足(zu)時,應注(zhu)意(yi)進行人(ren)工輔助授粉(fen);注(zhu)意(yi)防治白粉(fen)病。

適宜地區:內蒙(meng)古自治區(qu)巴彥淖爾(er)市(shi)適宜地區(qu)種植。

10、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ren)菜2009010號

品種名稱:星牌無殼

申請單位:臨河區(qu)豐田農(nong)資經銷部

品種來源:以Rjf-1032為母本,Nf-141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來源于日本材料金玉系列(JY21)的變異單株;父本是(shi)以(yi)德國商(shang)品種子為材料經(jing)6代定向自交選育而(er)成。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深綠色、掌形,葉緣(yuan)有缺刻;葉柄長35-40cm;主蔓長257-260cm,側蔓0-3個(ge);坐果節位9-12節,單株坐果1-2個(ge)。

果實:圓形有棱(leng),橙黃色(se),單瓜重(zhong)2.2kg。

籽粒:翠綠色,長(chang)1.6cm,寬(kuan)0.9cm,百(bai)粒重17.9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du)發生(sheng)霜(shuang)霉病(bing),中度(du)發生(sheng)白粉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自治(zhi)區區域(yu)作物(wu)委托試驗(yan),平均畝(mu)產140.3kg,比對照多籽無殼增產13.3%。平均生育期95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000-2200株,大行(xing)距90cm,小行(xing)距45cm,株距40-45cm。

注意事項:花期注意(yi)(yi)授(shou)粉(fen),特(te)別在蜂源不足時(shi),應注意(yi)(yi)進行人(ren)工輔助授(shou)粉(fen);注意(yi)(yi)防治白粉(fen)病。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zi)治(zhi)區巴彥淖爾(er)市(shi)適宜地區種植。

11、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011號(hao)

品種名稱:農博士無殼

申請單位:臨(lin)河區豐(feng)田(tian)農(nong)資經銷部

品種來源:以Rjf-1008為母本,Nf-115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是以日本金玉系列(JY11)為(wei)材料定向(xiang)選育(yu)而成;父本是以德(de)國商品種子為(wei)材料經6代定向(xiang)自交(jiao)選育(yu)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深綠色、掌形(xing),葉緣深缺刻;葉柄長(chang)50-60cm;主蔓(man)長(chang)140-200cm,側蔓(man)1個;坐(zuo)果(guo)節位13-15節,單株坐(zuo)果(guo)1-2個。

果實:圓形有(you)棱(leng),橙黃色有(you)綠斑(ban),單瓜(gua)重2.4kg。

籽(zi)粒:綠色,長1.5cm,寬0.8cm,百粒重(zhong)16.5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qing)度發生(sheng)霜霉病、細菌(jun)性角斑病,中度發生(sheng)白粉(fen)病。

試驗情況:

2008年(nian)參加內(nei)蒙古自治區區域(yu)作物委托試(shi)驗,平均畝產(chan)135.9kg,比對照多籽無殼(ke)增產(chan)11.1%。平均生(sheng)育期95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000-2400株,大行距90cm,小行距40cm,株距35cm。

注意事項:花期注(zhu)意(yi)(yi)授粉(fen),特(te)別(bie)在蜂源不足時,應注(zhu)意(yi)(yi)進行人工(gong)輔(fu)助授粉(fen);注(zhu)意(yi)(yi)防治白粉(fen)病。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zi)治區巴彥淖爾(er)市適宜地區種植。

12、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12號

品種名稱:農博士二號

申請單位:臨河區豐田農資經(jing)銷部

品種來源:以Rjf-1005為母本,Nf-120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是以日本金玉系列(JY10)為(wei)材料定(ding)向選育(yu)而成;父本是以德國商品種子為(wei)材料經6代定(ding)向自交選育(yu)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葉(xie)片綠色、掌形,葉(xie)緣有缺刻(ke);葉(xie)柄長50-65cm;主蔓長150-270cm,無側蔓;坐(zuo)果節(jie)(jie)位11-13節(jie)(jie),單株坐(zuo)果1-2個。

果(guo)實:圓形有棱,橙黃色有綠(lv)斑,單瓜重2.2kg。

籽粒:綠色,長1.6cm,寬0.8cm,百(bai)粒重16.2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tian)間(jian)輕度發生霜霉病(bing)、細菌(jun)性角斑病(bing)、白(bai)粉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can)加內(nei)蒙古自治(zhi)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ping)均畝產136.9kg,比對照多(duo)籽無殼增(zeng)產10.6%。平(ping)均生育期95天(tian)。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miao)2000-2400株,大行距(ju)90cm,小行距(ju)40cm,株距(ju)35-40cm。

注意事項:花期(qi)注(zhu)意(yi)授粉,特別在蜂源不足時,應注(zhu)意(yi)進行人工輔(fu)助授粉。

適宜地區:內蒙(meng)古自(zi)治區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種植。

13、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13號

品種名稱:農博士一號

申請單位:臨(lin)河區豐田農資經銷(xiao)部(bu)

品種來源:以Rjf-1026為母本,Nf-133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是以日本金玉系列(JY16)為材料定向選育而成;父本是以德國商品種子為材料經6代(dai)定向自交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深綠色、掌形,葉緣深缺刻;葉柄長50-70cm;主蔓長200-250cm,側蔓0-1個;坐果節(jie)位13-15節(jie),單株坐果1-2個。

果實:圓形(xing)有棱,橙黃色有綠斑,單瓜重3.0kg。

籽粒(li):翠綠色,長1.5cm,寬0.7cm,百粒(li)重17.2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sheng)霜霉(mei)病(bing)、白粉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gu)自治區區域作物(wu)委托試(shi)驗(yan),平(ping)均(jun)畝(mu)產151.6kg,比對(dui)照(zhao)多籽無殼增產24.0%。平(ping)均(jun)生(sheng)育期(qi)95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miao)2000-2400株,大行(xing)距90cm,小行(xing)距40cm,株距35-40cm。

注意事項:花期注意(yi)授粉,特別(bie)在蜂(feng)源不足時,應注意(yi)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種植。

14、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14號

品種名稱:X-11

申請單位:臨(lin)河區天豐農(nong)資為農(nong)種苗經(jing)銷部

品種來源:以自02-4X為母本(ben)(ben),自N08-6為父(fu)本(ben)(ben)選(xuan)育而成(cheng)。母本(ben)(ben)來(lai)源于德國(guo)厚皮南(nan)瓜變異單株;父(fu)本(ben)(ben)是以海藏無(wu)殼(ke)為材料選(xuan)育而成(cheng)。

性狀描述:

植株:葉(xie)片深綠(lv)色、掌形,葉(xie)緣(yuan)有缺刻;葉(xie)柄長(chang)45-60cm;主蔓長(chang)170-250cm,無(wu)側蔓;坐果節位13-15節,單株坐果1-2個(ge)。

果實:圓形有棱,橙黃色(se)有綠(lv)斑(ban),單瓜重(zhong)2.7kg。

籽粒(li)(li):翠(cui)綠色,長(chang)1.6cm,寬0.9cm,百粒(li)(li)重(zhong)15.1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tian)間輕(qing)度發生霜(shuang)霉病、白(bai)粉(fen)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jia)內蒙古自(zi)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chan)138.9kg,比對照(zhao)多籽無殼增產(chan)13.7%。平均生育期92天(tian)。

栽培技術要點:

畝留苗(miao)2000-2300株。用(yong)70cm寬地膜種(zhong)植,大行(xing)(xing)距80-90cm,小(xiao)行(xing)(xing)距40cm,株距45-50cm,播深3cm。

適宜地區:內蒙(meng)古自治區(qu)巴彥淖爾市適(shi)宜地區(qu)種植。

15、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15號(hao)

品種名稱:金平果606

申請單位:巴市(shi)臨(lin)河區寶豐農藥種(zhong)子經銷(xiao)部(bu)

品種來源:以MF8713為(wei)母本(ben),MD9428為(wei)父本(ben)選育而成(cheng)。母本(ben)是(shi)經“綠寶石3號”進行提純選擇而成(cheng);父本(ben)引自武(wu)威農(nong)科所(suo)無殼品種“金葫蘆”。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深(shen)綠色(se)、掌形,葉緣有缺(que)刻;葉柄長50-65cm;主蔓長190-210cm,側蔓0-1個;坐果(guo)節位11-13節,單株坐果(guo)1-2個。

果實:圓形有棱,橙黃(huang)色,單瓜重2.2kg。

籽粒:綠色(se),長(chang)1.6cm,寬(kuan)0.8cm,百(bai)粒重19.2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tian)間(jian)輕度發生霜霉病、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gu)自治區區域作物委(wei)托試驗(yan),平均畝產156.4kg,比對照(zhao)多(duo)籽無(wu)殼增產26.3%。平均生育期96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苗2000-2200株。用70cm寬(kuan)地膜種(zhong)植,大行(xing)距(ju)(ju)70-80cm,小行(xing)距(ju)(ju)40cm,株距(ju)(ju)35-40cm,播深3cm。

注意事項:在蜜蜂較少的地方(fang)或花期遇雨水天氣需人(ren)工輔助授粉;澆水時盡可能避免(mian)不淹瓜,以免(mian)造成爛瓜。

適宜地區:內蒙古(gu)自治區巴(ba)彥淖爾市(shi)適宜地(di)區種植。

16、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16號

品種名稱:金平果505

申請單位:巴市臨河區(qu)寶豐農藥種子經銷部(bu)

品種來源:以MF8712為母本,MD9428為父本選育(yu)而成。母本是經“綠寶(bao)石1號(hao)”進行提(ti)純選擇而成;父本引自武威農科所無殼品種(zhong)“金葫蘆”。

性狀描述:

植株(zhu):葉片(pian)深(shen)綠色、掌形,葉緣有缺(que)刻;葉柄長(chang)40-50cm;主(zhu)蔓長(chang)150-200cm,側蔓0-1個;坐果節(jie)位(wei)14-17節(jie),單株(zhu)坐果1-2個。

果實:圓形有棱,橙黃(huang)色有綠斑,單(dan)瓜重2.6kg。

籽(zi)粒(li)(li):綠色(se),長1.5cm,寬0.8cm,百粒(li)(li)重15.8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jian)輕度(du)發(fa)生(sheng)霜霉病(bing)、細菌性角斑病(bing)、白粉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jun)(jun)畝產161.3kg,比(bi)對照多籽無殼增產32.0%。平均(jun)(jun)生(sheng)育期(qi)94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000-2200株(zhu)。用70cm寬地膜種(zhong)植,大行距70-80cm,小行距40cm,株(zhu)距35-40cm,播深3cm。

注意事項:在蜜蜂較少的(de)地方(fang)或花期遇雨水(shui)天氣需人工輔(fu)助(zhu)授粉。澆水(shui)時(shi)盡可(ke)能避免不淹(yan)瓜,以免造成爛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qu)巴彥淖爾(er)市適宜地區(qu)種植(zhi)。

17、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2009017號(hao)

品種名稱:金平果999

申請單位:巴市臨(lin)河(he)區寶豐農(nong)藥種子(zi)經(jing)銷部

品種來源:以MF8715為(wei)母本,MD9428為(wei)父(fu)本選(xuan)育(yu)而(er)(er)成(cheng)。母本是經“綠(lv)寶石5號(hao)”進行提純選(xuan)擇而(er)(er)成(cheng);父(fu)本引自武威(wei)農科所無(wu)殼品種“金葫蘆”。

性狀描述:

植(zhi)株:葉片深綠色(se)、掌(zhang)形(xing),葉緣有缺刻;葉柄長(chang)57-60cm;主蔓長(chang)240-300cm,無側(ce)蔓;坐果節位13-15節,單株坐果1-2個(ge)。

果實:圓形有棱,橙黃(huang)色,單瓜重2.6kg。

籽粒(li):綠色,長1.8cm,寬1.0cm,百粒(li)重16.4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霜霉病(bing)、細(xi)菌(jun)性(xing)角斑病(bing)、白粉(fen)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jia)內蒙古(gu)自(zi)治區(qu)(qu)區(qu)(qu)域作(zuo)物委(wei)托試驗,平均(jun)(jun)畝產145.8kg,比對(dui)照多籽無殼增產17.7%。平均(jun)(jun)生育期96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000-2200株。用70cm寬地膜(mo)種植,大(da)行距70-80cm,小(xiao)行距40cm,株距35-40cm,播深(shen)3cm。

注意事項:在蜜蜂(feng)較少的地方或花期遇雨水天氣需(xu)人工輔助(zhu)授(shou)粉。澆水時盡可能避免不(bu)淹瓜,以(yi)免造成(cheng)爛(lan)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qu)巴彥淖(nao)爾(er)市適宜地區(qu)種(zhong)植。

18、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18號

品種名稱:金星二號

申請單位:武威古浪科華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海藏(zang)108為(wei)基礎材料選(xuan)育(yu)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pian)深綠(lv)色、掌形,葉緣深缺刻;葉柄(bing)長(chang)45-60cm;主蔓長(chang)150-230cm,側蔓0-1個;坐(zuo)果(guo)節位13-15節,單(dan)株坐(zuo)果(guo)1-2個。

果實:圓形有棱(leng),橙黃色有綠斑,單瓜重(zhong)2.4kg,產籽360粒。

籽粒:長(chang)橢(tuo)圓形,翠綠(lv)色(se),長(chang)1.5cm,寬0.8cm,百粒重17.5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du)(du)發(fa)生(sheng)霜霉病,中度(du)(du)發(fa)生(sheng)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tuo)試驗,平均畝產137.4kg,比對照(zhao)多(duo)籽無殼(ke)增產12.4%。平均生育期94天(tian)。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200-2500株(zhu),覆膜種植,株(zhu)距(ju)(ju)25-30cm,行距(ju)(ju)80-100cm,穴播1-2粒。

注意事項:注(zhu)意將瓜墊起來(lai)或移在干燥的地(di)方(fang),以防水淹(yan)而爛(lan)(lan)瓜;追肥后應立即澆(jiao)水,切記深澆(jiao)漫(man)灌,以免造成爛(lan)(lan)瓜;注(zhu)意防治(zhi)白粉病(bing)。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適宜(yi)地區種植(zhi)。

19、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19號

品種名稱:三星無殼

申請單位:北(bei)京萬京兄弟(di)種(zhong)子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以N201-8為母本(ben)(ben),N231-9為父(fu)本(ben)(ben)雜交(jiao)(jiao)而成(cheng)。母本(ben)(ben)引自德國;父(fu)本(ben)(ben)是(shi)以甘肅地方無(wu)殼南瓜(gua)為材料經多代自交(jiao)(jiao)選育而成(cheng)。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深(shen)(shen)綠色、掌形,葉緣深(shen)(shen)缺刻;葉柄長50-60cm;主蔓(man)長95-110cm,側蔓(man)0-1個;坐果(guo)節位13-15節,單株坐果(guo)1-2個。

果(guo)實:圓形有棱(leng),橙(cheng)黃色(se)有綠斑,單瓜重2-3kg,產籽380-480粒。

籽粒(li):翠(cui)綠色,長1.6cm,寬0.8cm,百粒(li)重18.5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jian)輕(qing)度發生霜霉病(bing)、細菌(jun)性角斑病(bing)、白(bai)粉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gu)自(zi)治(zhi)區區域(yu)作物委托(tuo)試(shi)驗,平均(jun)畝產167.0kg,比對(dui)照多籽無殼增產36.0%。平均(jun)生育期95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500-3200株。

適宜地區:內蒙(meng)古自治區(qu)巴彥淖爾(er)市適宜地(di)區(qu)種植(zhi)。

20、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cai)2009020號

品種名稱:籽豐一號

申請單位:巴市臨(lin)河區金土地種(zhong)子經銷(xiao)部

品種來源:以M0206為(wei)母本(ben),A39706為(wei)父本(ben)雜交(jiao)而(er)成。母本(ben)來源于“金(jin)尊寶”的變異單株;父本(ben)是以民勤(qin)當地種植的“金(jin)無殼”為(wei)材料自(zi)交(jiao)提純復壯而(er)成。

性狀描述:

植(zhi)株:葉片深綠色、掌形,葉緣深缺刻;葉柄(bing)長53cm;主蔓長226cm;坐(zuo)(zuo)果(guo)節位(wei)7-9節,單(dan)株坐(zuo)(zuo)果(guo)1-2個。

果實(shi):圓形,橙黃色上(shang)面覆有綠色條紋(wen),單瓜(gua)重(zhong)2.2kg,產籽(zi)362粒。

籽粒(li):深綠(lv)色,長1.5cm,寬(kuan)0.9cm,百粒(li)重(zhong)17.0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sheng)霜霉病(bing)、細菌性角斑病(bing)、白粉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nei)蒙古(gu)自(zi)治區區域作物(wu)委托試驗(yan),平(ping)均(jun)畝產138.7kg,比(bi)對照多籽無(wu)殼增產13.5%。平(ping)均(jun)生育(yu)期(qi)93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bao)苗2400株(zhu)(zhu)左右。用70cm地膜種植,大行距80cm,小(xiao)行距40cm,株(zhu)(zhu)距40cm,播(bo)深2.5cm,穴播(bo)2粒。

適宜地區:內蒙(meng)古自治區巴彥淖爾(er)市適宜地區種植。

21、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2009021號

品種名稱:綠仁一號

申請單位:巴市杭錦后旗科(ke)普農(nong)作物新(xin)品種開發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自(zi)02-8為(wei)母(mu)本,自(zi)M08-5為(wei)父本雜交而成。母(mu)本來源(yuan)于美洲裸仁(ren)南瓜;父本來源(yuan)于金(jin)蘋果無殼。

性狀描述:

植(zhi)株(zhu):葉(xie)片深綠色、掌形,葉(xie)緣有缺刻;葉(xie)柄長60-70cm;主蔓(man)長260-295cm,側蔓(man)0-2個;坐果節位(wei)12-15節,單株(zhu)坐果1-2個。

果實:圓(yuan)形,橙黃色(se),單瓜重1.9kg,產(chan)籽295粒。

籽粒(li):翠(cui)綠(lv)色,長1.5cm,寬(kuan)0.9cm,百粒(li)重(zhong)17.4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du)發生霜霉病(bing)、細菌性角(jiao)斑病(bing)、白粉(fen)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can)加(jia)內蒙古自治(zhi)區區域作物委托試(shi)驗,平(ping)均(jun)畝產150.9kg,比對照多籽無殼增產21.9%。平(ping)均(jun)生育期(qi)93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miao)2000-2300株,用(yong)70cm地膜種植(zhi),大行距80-90cm,小行距40cm,株距40-50cm,播深3 cm,穴(xue)播2粒(li)。

適宜地區:內蒙(meng)古(gu)自治(zhi)區巴彥淖爾市適宜地(di)區種植(zhi)。

22、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22號

品種名稱:金隴寶無殼

申請單位:巴彥淖爾市(shi)新田種苗(miao)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M-002為母本,02-13為父本雜交而(er)成。母本是以美國(guo)引入(ru)的裸仁南瓜“翠麗”為材料經3代選育(yu)而(er)成;父本是以武(wu)威的農家種“面南瓜”為材料5代自交選育(yu)而(er)成。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深綠色(se)、掌形,葉緣深缺(que)刻;葉柄長55-60cm;主(zhu)蔓長135-230cm,側(ce)蔓0-2個;坐果節位11-14節,單株坐果1-2個。

果實(shi):圓(yuan)形有棱,橙黃色,單瓜重2.6kg,產籽356粒。

籽粒(li):翠綠色,長1.8cm,寬0.8cm,百粒(li)重15.8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tian)間輕度發(fa)生霜霉病(bing)(bing)、細菌性角斑(ban)病(bing)(bing)、白(bai)粉病(bing)(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can)加內(nei)蒙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ping)均畝產151.8kg,比對(dui)照多(duo)籽無殼增產22.6%。平(ping)均生育期(qi)94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苗2500-2800株(zhu)。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zi)治(zhi)區(qu)巴彥淖(nao)爾市適(shi)宜(yi)地區(qu)種植。

23、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23號

品種名稱:W300

申請單位:內蒙古富達(da)農業發展(zhan)有(you)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W100籽用南瓜為材料經(jing)自交、篩選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zhu):葉(xie)片(pian)深(shen)綠色、掌形,葉(xie)緣深(shen)缺刻(ke);葉(xie)柄(bing)長60-65cm;主蔓(man)(man)長60-100cm,側蔓(man)(man)0-1個;坐果節位10-13節,單(dan)株(zhu)坐果1-2個。

果實:圓(yuan)形有棱,桔黃色,單瓜重(zhong)2.2kg,產籽(zi)435粒(li)。

籽粒:翠綠色,長1.6cm,寬0.8cm,百(bai)粒重18.3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qing)度(du)發生霜霉(mei)病,中度(du)發生白(bai)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gu)自(zi)治(zhi)區區域作物委托(tuo)試(shi)驗,平(ping)均(jun)畝產167.0kg,比對照多籽(zi)無(wu)殼增產34.9%。平(ping)均(jun)生育期93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bao)苗1900株左右。

注意事項:注意防治白粉病。

適宜地區:內蒙(meng)古自治(zhi)區(qu)巴彥淖爾(er)市適宜地區(qu)種(zhong)植。

24、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024號

品種名稱:金秋無殼瓜籽

申請單位:內蒙古(gu)西蒙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yi)98-10為(wei)母本(ben),99-11為(wei)父本(ben)雜交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pian)綠色、掌形(xing),葉片(pian)數27-38片(pian),葉柄長60-70cm;主蔓長240-440cm,無側蔓;坐果節位(wei)9-17節,單株坐果1-2個。

果實:圓型,未熟瓜呈深綠色(se),老(lao)熟瓜呈金(jin)黃(huang)色(se);單瓜重(zhong)1.8kg,產籽435粒。

籽(zi)粒:平展,深綠色,長1.8cm,寬1.0cm,百粒重15.9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tian)間輕(qing)度發生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7年參(can)加內蒙古(gu)自治區(qu)區(qu)域(yu)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chan)98.5kg,比(bi)對照金無(wu)殼(ke)增產(chan)11.1%。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苗2300-260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er)市適宜地區種植。

25、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2009025號

品種名稱:多籽無殼瓜籽

申請單位:內蒙(meng)古(gu)西蒙(meng)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98-13為(wei)母本,澳改96-14為(wei)父本雜(za)交(jiao)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zhu):葉片深綠色(se)、掌形,葉片數(shu)23-30片,葉柄長(chang)(chang)50-70cm;主蔓長(chang)(chang)194-254cm,側蔓1-3個;坐果節位9-12節,單株(zhu)坐果1-2個。

果實:橢圓型,未熟(shu)瓜深綠(lv)色,老(lao)熟(shu)瓜金(jin)黃色;單瓜重1.7kg,產籽410粒(li)。

籽粒:平展、淺綠色,長(chang)1.8cm,寬1.0cm,百粒重16.8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tian)間中度發生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nei)蒙(meng)古自治區(qu)區(qu)域(yu)作(zuo)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chan)97.7kg,比對照金無殼增(zeng)產(chan)10.2%。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300-2600株。

注意事項:注意防治白粉病。

適宜地區:內蒙古(gu)自治區(qu)巴(ba)彥淖爾(er)市適宜地(di)區(qu)種植。

26、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26號

品種名稱:豐農二號

申請單位:內蒙古豐(feng)農種業(ye)有限(xian)公司

品種來源:以My-30-16為母(mu)本,Wy-30-9為父本雜交選育而(er)成。母(mu)本引自(zi)美洲裸(luo)仁(ren)南瓜自(zi)交系(xi);父本來自(zi)當地常規種“一窩籽”無殼葫蘆(lu)。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綠色、掌形,葉柄(bing)長60-75cm;主蔓(man)長170-280cm,側蔓(man)0-1個(ge);坐果(guo)節(jie)位11-18節(jie),單株坐果(guo)1-2個(ge)。

果(guo)實:短(duan)橢圓形,成熟后果(guo)皮黃色,單瓜重2.8-4.8kg。

籽粒:深綠色,大小均勻、平展(zhan)。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tian)間輕(qing)度發生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7年(nian)參加內蒙古(gu)自(zi)治(zhi)區區域作物委(wei)托(tuo)試驗,平均畝產(chan)101.6kg,比(bi)對照金無殼增產(chan)14.6%。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300株(zhu)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zhi)區巴彥淖爾市適(shi)宜地區種植(zhi)。

27、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cai)2009027號

品種名稱:金喬二號

申請單位:杭錦后旗益(yi)民種子有(you)限責(ze)任公司

品種來源:以(yi)H-8-5-6為母本(ben),B-5-7-3為父(fu)本(ben)雜交選育(yu)而成。母本(ben)來源(yuan)于(yu)“海(hai)臧108”的(de)變異(yi)單株(zhu);父(fu)本(ben)來源(yuan)于(yu)“奔馬”的(de)變異(yi)單株(zhu)。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綠(lv)色、掌形,葉片數24片,葉柄(bing)長(chang)50-70cm;主蔓(man)長(chang)250-420cm,無側蔓(man);坐(zuo)果(guo)節位11-14節,單株坐(zuo)果(guo)1-2個(ge)。

果(guo)實(shi):橢圓形(xing),果(guo)皮黃色有少量綠色條紋,單瓜(gua)重2.8-4.2kg,單瓜(gua)產籽470-580粒(li)。

籽粒:深綠色,大小均勻、平展,長1.8cm,寬(kuan)1.0cm,千粒重(zhong)138.2-152.5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sheng)白粉(fen)病。

試驗情況:

2007年(nian)參加內(nei)蒙古自治(zhi)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115.5kg,比對照金無(wu)殼增產30.2%。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300株(zhu)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zhi)區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種(zhong)植。

28、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028號

品種名稱:金喬一號

申請單位:杭錦后旗益民(min)種子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以G-5-1-3為(wei)母本(ben),Y-3-2-4為(wei)父(fu)本(ben)雜交(jiao)選育而(er)成。母本(ben)來(lai)源(yuan)于“金無殼”的(de)變(bian)異(yi)單(dan)株(zhu);父(fu)本(ben)來(lai)源(yuan)于“一窩籽”的(de)變(bian)異(yi)單(dan)株(zhu)。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深(shen)綠色、掌形,葉片數28片,葉柄(bing)長36-60cm;主(zhu)蔓長175-200cm,無側(ce)蔓;坐(zuo)果節(jie)位8-13節(jie),單株坐(zuo)果1-2個。

果實:橢圓(yuan)形,果皮黃(huang)色有少量綠色條紋,單瓜重2.2-4.0kg,單瓜產(chan)籽400-530粒(li)。

籽粒:綠色,大小均勻、平展,長1.3-1.8cm,寬0.8-0.9cm,千(qian)粒重(zhong)131.5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sheng)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7年參(can)加內蒙古自(zi)治(zhi)區區域(yu)作物(wu)委托試(shi)驗,平均(jun)畝產102.5kg,比對照金無(wu)殼增產15.5%。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bao)苗2300株(zhu)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gu)自治區巴彥淖(nao)爾(er)市適宜地(di)區種植。

29、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029號

品種名稱:慧香打籽葫蘆

申請單位:五(wu)原縣(xian)向陽益農種子經銷部

品種來源:以(yi)CTB010701為(wei)母(mu)本,CZ980706為(wei)父本雜交而成。母(mu)本來自美(mei)國品種(zhong)“阿爾及(ji)利亞(ya)”的突變單(dan)株,父本來自山西太谷(gu)常規(gui)品種(zhong)“一窩猴(hou)”葫蘆。

性狀描述:

植(zhi)株:葉片綠色、掌形,葉柄長(chang)30-35cm;主(zhu)蔓(man)長(chang)35-50cm,無側蔓(man);坐果節位(wei)7-9節,單株坐果1-2個。

果實:長柱形,黃色有(you)白(bai)點。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jian)輕度發生霜霉(mei)病、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nei)蒙古自治(zhi)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chan)136.8kg,比對照金無殼增產(chan)15.8%。平均生育期92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600株左右(you)。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適宜(yi)地區種(zhong)植。

30、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030號(hao)

品種名稱:多籽一號

申請單位:巴市(shi)臨河區惠農科技服務部

品種來源:母本(ben)來(lai)源于美國引進品種阿爾及利亞的特異種,代號TZ;父本(ben)為山(shan)西地(di)方品種小白(bai)皮,代號XB。

性狀描述:

植(zhi)株(zhu):葉(xie)片(pian)深綠色、掌形(xing),葉(xie)緣深缺刻;葉(xie)柄長50-75cm;主蔓長60-70cm,側蔓5個;坐果節位7-13節,單株(zhu)坐果1-2個。

果實:長柱形,果皮(pi)黃色表面覆有白點,產(chan)籽324粒。

籽粒(li):乳白色,長(chang)1.4cm,寬(kuan)0.8cm,百粒(li)重12.0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tian)間(jian)輕度(du)發生(sheng)霜霉病(bing)、細(xi)菌性角斑病(bing)、白(bai)粉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jia)內(nei)蒙(meng)古(gu)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tuo)試(shi)驗(yan),平均(jun)畝產140.7kg,比對照光板一星增(zeng)產17.3%。平均(jun)生育期(qi)88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bao)苗3000株左右(you)。

注意事項:座果(guo)后切忌大水漫灌。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適宜(yi)地區種植。

31、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031號

品種名稱:華裕一號

申請單位:內蒙古華龍(long)種苗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組合為M21×S35。母本來源于阿(a)爾及利亞西葫蘆(lu)“WS-1”的(de)(de)變異株;父本為甘肅當地西葫蘆(lu)“早青一號”的(de)(de)改良系。

性狀描述:

植株:葉(xie)片深綠(lv)色、掌形,葉(xie)緣(yuan)深缺刻;葉(xie)柄(bing)長45-50cm;主蔓長40-75cm,側蔓1-5個;坐果節位7-9節,單株坐果1-2個。

果(guo)實:長柱(zhu)形,果(guo)皮(pi)黃(huang)色表面覆有(you)白點,單瓜重(zhong)1.6kg,產(chan)籽(zi)227粒。

籽粒:乳白色,長1.6cm,寬0.9cm,百粒重12.0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霜霉病,中度發生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自(zi)治(zhi)區(qu)區(qu)域(yu)作(zuo)物(wu)委托試驗,平均(jun)畝產135.5kg,比(bi)對(dui)照(zhao)光板一星增產12.9%。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bao)苗2600-3000株。

注意事項:注意防治白粉病。

適宜地區:內(nei)蒙古(gu)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適(shi)宜地區種植。

32、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32號(hao)

品種名稱:多籽光板一號

申請單位:內蒙古豐農種業有(you)限公司

品種來源:組合為(wei)Mx-12-1×Gx-12-6。母本(ben)(ben)為(wei)美國(guo)引(yin)進西葫蘆“Mx-12”自交系;父本(ben)(ben)是以甘(gan)肅張(zhang)掖品種“高產西葫蘆”為(wei)材料自交提(ti)純而成。

性狀描述:

植(zhi)株:葉片深綠色、掌形,葉緣深缺刻;葉柄長30-55cm;主蔓(man)長70-140cm,無側蔓(man);坐果節位(wei)8-9節,單株坐果1-2個。

果實:短橢圓形(xing),黃底(di)有綠斑,單瓜(gua)重1.8kg,產(chan)籽314粒。

籽(zi)粒(li):乳(ru)白色,長(chang)1.6cm,寬(kuan)0.8cm,百(bai)粒(li)重(zhong)13.9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fa)生霜霉病、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can)加內蒙古自治區區域(yu)作(zuo)物委(wei)托(tuo)試驗,平均畝產140.6kg,比(bi)對照光(guang)板一(yi)星增(zeng)產19.0%。平均生育期88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bao)苗(miao)2300株(zhu)左右。

注意事項:注意防治白粉病。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zhi)區巴彥淖爾(er)市適宜地區種植(zhi)。

33、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33號

品種名稱:粒欣一號

申請單位:巴市臨(lin)河(he)區(qu)欣農種業農藥(yao)商行

品種來源:以(yi)97-2-1-6為(wei)母(mu)本(ben),97-4-2-2為(wei)父本(ben)選(xuan)育而成(cheng)。母(mu)本(ben)是以(yi)美國(guo)引(yin)進(jin)西葫(hu)蘆(lu)品種(zhong)“N9-6-1”為(wei)材料(liao)進(jin)行3代(dai)提(ti)純選(xuan)擇而成(cheng);父本(ben)是以(yi)美國(guo)引(yin)進(jin)西葫(hu)蘆(lu)品種(zhong)“阿爾及利亞A-5-1”為(wei)材料(liao)經3代(dai)提(ti)純而成(cheng)。

性狀描述:

植株(zhu)(zhu):葉(xie)片深綠色(se)、掌形,葉(xie)緣(yuan)深缺刻;葉(xie)柄長(chang)38cm;主蔓長(chang)106cm,側蔓0-1個(ge);坐果節位7-9節,單(dan)株(zhu)(zhu)坐果1個(ge)。

果(guo)(guo)實(shi):短橢圓形(xing),果(guo)(guo)皮(pi)桔黃色(se)有綠(lv)斑(ban),單瓜重1.9kg,產籽384粒。

籽粒:白色(se),長1.5cm,寬0.8cm,百粒重13.7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jian)輕度(du)發生霜霉病、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nian)參加內蒙古(gu)自治(zhi)區區域(yu)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150.4kg,比對照光板一星增產27.3%。平均生育期(qi)86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000-3200株(zhu)。

適宜地區:內蒙古(gu)自治區巴彥淖爾(er)市適宜地區種植(zhi)。

34、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2009034號

品種名稱:X-10

申請單位:巴市臨(lin)河(he)區欣農(nong)種業農(nong)藥商行

品種來源:以(yi)404M-2-1為母本,D-1-2為父本選育(yu)而(er)成。母本是(shi)以(yi)美國引進的(de)西葫蘆(lu)品種“404M”為材(cai)料經2代提純選擇而(er)成;父本來源于(yu)山西地方品種“大白皮”。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深綠色(se)、掌形,葉緣深缺刻;葉柄(bing)長(chang)42cm;主蔓(man)(man)長(chang)130cm,無(wu)側(ce)蔓(man)(man);坐果節位7-10節,單株坐果2個(ge)。

果實:長(chang)柱形,果皮淺黃(huang)色,單瓜(gua)重1.9kg,產(chan)籽261粒。

籽粒:白色,長1.6cm,寬0.9cm,百粒重13.9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tian)間輕度發(fa)生霜霉病、細菌性(xing)角斑病、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nei)蒙(meng)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tuo)試(shi)驗(yan),平(ping)均畝(mu)產153.1kg,比對照光板一星增產27.6%。平(ping)均生育期88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miao)3000-320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種植。

35、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2009035號(hao)

品種名稱:光板二號

申請單位:巴市臨河區寶豐農(nong)藥種子經銷(xiao)部

品種來源:以MB102-7-2為母本,MF121-5-2為父(fu)本雜(za)交選(xuan)育(yu)而成。母本來自(zi)山西(xi)小(xiao)片西(xi)葫(hu)蘆(lu);父(fu)本來自(zi)美國有殼葫(hu)蘆(lu)品種“阿拉斯加亮白”。

性狀描述:

植(zhi)株:葉(xie)片深(shen)綠(lv)色、掌形,葉(xie)緣深(shen)缺刻;葉(xie)柄長(chang)40-70cm;主(zhu)蔓長(chang)50-110cm,側蔓0-5個;坐果節(jie)位(wei)10-14節(jie),單株坐果2個。

果實:短橢圓形,黃底有白點(dian),單瓜重1.8kg,產(chan)籽297粒。

籽粒(li):白色,長(chang)1.7cm,寬(kuan)0.9cm,百粒(li)重14.0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du)發生霜霉(mei)病、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nian)參加內蒙古自治(zhi)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ping)均畝產138.5kg,比(bi)對照光(guang)板一星增產15.5%。平(ping)均生(sheng)育(yu)期89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800-3000株。

適宜地區:內(nei)蒙(meng)古(gu)自(zi)治區巴(ba)彥淖(nao)爾市適宜地區種植。

36、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36號

品種名稱:益民中片葫蘆

申請單位:杭錦后旗(qi)益民種子有(you)限(xian)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以C63-8-8-8為(wei)母本,B常-7-9-5為(wei)父本雜交選育而(er)成。母本來源(yuan)于張掖地區(qu)葫蘆品(pin)種“金種子”的變(bian)異株(zhu);父本來源(yuan)于河(he)套中(zhong)片葫蘆變(bian)異株(zhu)。

性狀描述:

植(zhi)株(zhu):葉(xie)(xie)片深(shen)(shen)綠色、掌形,葉(xie)(xie)緣深(shen)(shen)缺(que)刻;葉(xie)(xie)柄長44cm;主蔓長169cm,側蔓1-2個(ge);坐果(guo)節位(wei)12-15節,單(dan)株(zhu)坐果(guo)1個(ge)。

果實:圓形(xing),黃色有(you)綠(lv)斑(ban),單瓜重2.9kg,產(chan)籽284粒。

籽粒:乳白(bai)色,長1.7cm,寬0.9cm,百粒重15.5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霜(shuang)霉病、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can)加內蒙古自治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jun)畝產(chan)137.1kg,比對照(zhao)光板(ban)一星增產(chan)16.0%。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苗(miao)17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nei)蒙古自治區巴彥淖(nao)爾市適(shi)宜地區種植。

37、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37號

品種名稱:誠牌1005

申請單位:五原富田種業

品種來源:以H-4為母(mu)本,G-5為父本雜交而成。母(mu)本是以牡丹江市地方品種“大板西葫(hu)蘆”為材(cai)料(liao)經(jing)多代(dai)選育而成;父本是以甘肅地方品種“綠(lv)豐一號”為材(cai)料(liao)經(jing)多代(dai)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葉(xie)(xie)片深(shen)綠色(se)、掌(zhang)形,葉(xie)(xie)緣深(shen)缺刻;葉(xie)(xie)柄長44cm;主蔓(man)長93cm,側蔓(man)0-1個(ge);坐果節(jie)位7-12節(jie),單株坐果1-2個(ge)。

果實:長柱形,黃白(bai)色,單瓜(gua)重1.8kg,產籽291粒。

籽粒(li):白色,長1.6cm,寬0.8cm,百粒(li)重13.3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du)發生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自治(zhi)區(qu)區(qu)域作物(wu)委(wei)托試驗,平均(jun)畝(mu)產139.3kg,比對(dui)照光板一星增(zeng)產17.9%。平均(jun)生育期87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000-3300株。

注意事項:苗期注意防病(bing)毒病(bing),中(zhong)后期注意預(yu)防白粉病(bing),霜霉病(bing),花(hua)期如遇陰(yin)雨(yu)天或蜂源較少的情況(kuang)下需進行人(ren)工授粉配花(hua)。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zhi)區巴彥淖爾市適宜地(di)區種植。

38、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cai)2009038號

品種名稱:誠牌1001

申請單位:五原富田種業

品種來源:以H-2為(wei)母本(ben),X-1為(wei)父(fu)本(ben)雜交選(xuan)育而成。母本(ben)是以黑龍江省甘南縣地方西葫蘆品種“海豐1號”為(wei)材料經多(duo)代選(xuan)育而成;父(fu)本(ben)是以新疆(jiang)當地食(shi)菜西葫蘆“一窩(wo)蜂”為(wei)材料經多(duo)代選(xuan)育而成。

性狀描述:

植(zhi)株:葉片深綠色、掌形,葉緣深缺刻(ke);葉柄長36cm;主蔓長78cm,側蔓0-2個;坐果節位4-8節,單株坐果1-3個。

果實:長柱形,黃色,單(dan)瓜重1.5kg,產籽367粒。

籽粒:乳白(bai)色,長1.4cm,寬0.8cm,百粒重11.6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霜(shuang)霉病(bing)(bing)、白(bai)粉病(bing)(bing)、枯萎病(bing)(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gu)自治區區域作物委(wei)托試(shi)驗,平均(jun)(jun)畝產138.6kg,比對照光板一星(xing)增產15.5%。平均(jun)(jun)生育(yu)期89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苗2800-3200株。

注意事項:苗期(qi)注意防病(bing)毒病(bing),中(zhong)后期(qi)注意預(yu)防白粉病(bing)、霜霉病(bing),花期(qi)如遇(yu)陰雨天或蜂(feng)源(yuan)較(jiao)少的情況下需進行(xing)人工授粉配花。

適宜地區:內蒙(meng)古自(zi)治區巴彥(yan)淖爾市適宜地區種植。

39、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039號

品種名稱:白雪一號

申請單位:臨河西亞種子農(nong)資經(jing)銷部(bu)

品種來源:以HLA01為(wei)母(mu)本, HLB001為(wei)父(fu)本雜(za)交選育而成。母(mu)本來(lai)(lai)自(zi)美國(guo)常規西葫蘆品種QS9901;父(fu)本來(lai)(lai)自(zi)甘肅當地(di)品種民勤(qin)光板(ban)。

性狀描述:

植株:葉(xie)片深綠色、掌形(xing),葉(xie)緣深缺(que)刻(ke);葉(xie)柄長45-50cm;主蔓(man)長40-60cm,無側蔓(man);坐果節位8-11節,單株坐果1-2個。

果實:長(chang)柱(zhu)形,淺黃(huang)色,單(dan)瓜重1.9 kg,產(chan)籽252粒。

籽粒:白色,長1.5cm,寬0.8cm,百粒重(zhong)15.4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sheng)白粉(fen)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can)加內蒙古自(zi)治(zhi)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136.3kg,比(bi)對(dui)照光板一(yi)星增產15.4%。平均生育(yu)期88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bao)苗2000-2300株。

適宜地區:內蒙(meng)古自治(zhi)區巴(ba)彥(yan)淖爾市適宜地區種植。

40、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2009040號

品種名稱:碩豐十號

申請單位:臨(lin)河(he)西亞(ya)種子農資(zi)經銷部

品種來源:以(yi)國內(nei)地方(fang)品(pin)種青玉西葫(hu)(hu)蘆(lu)為(wei)母本,美(mei)國引進(jin)品(pin)種凱斯西葫(hu)(hu)蘆(lu)為(wei)父本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深綠色、掌形,葉緣深缺刻;葉柄長(chang)42-50cm;主蔓長(chang)35-50cm,無側蔓;坐果節位7-12節,單(dan)株坐果1-2個。

果實(shi):長柱形,桔黃(huang)色覆(fu)有白點,單(dan)瓜重2.5kg,產(chan)籽(zi)299粒(li)。

籽粒:白色(se),長(chang)1.5cm,寬0.8cm,百(bai)粒重12.4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du)發生霜霉(mei)病(bing)、白粉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區域作(zuo)物委托試(shi)驗,平(ping)均(jun)畝產(chan)139.9kg,比對照光板一星增產(chan)16.7%。平(ping)均(jun)生育期(qi)86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000-230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ba)彥(yan)淖爾市適宜地區種(zhong)植(zhi)。

41、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41號

品種名稱:博大F1

申請單位:巴市興達(da)種(zhong)苗農資公司

品種來源:以博(bo)6999為母(mu)本(ben),博(bo)8743為父本(ben)選(xuan)育而成。母(mu)本(ben)來自山西(xi)地方品種(zhong)“玉潔”;父本(ben)來自美國品種(zhong)“PS4094”。

性狀描述:

植株(zhu):葉片綠色、掌(zhang)形,葉緣(yuan)深(shen)缺(que)刻;葉柄(bing)長25-35cm;主蔓(man)長40cm,無側蔓(man);坐(zuo)(zuo)果節(jie)位7-9節(jie),單株(zhu)坐(zuo)(zuo)果1-2個(ge)。

果實(shi):長棒形,黃色覆有白點,單瓜重1.5kg,產籽277粒(li)。

籽粒:橢圓(yuan)形,乳白(bai)色,長(chang)1.3cm,寬0.8cm,百粒重10.4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qing)度發生霜霉(mei)病、白(bai)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jia)內蒙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yan),平(ping)(ping)均(jun)畝產137.1kg,比對照光(guang)板一星增產16%。平(ping)(ping)均(jun)生育期105天(tian)。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200-340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qu)巴彥淖爾市適宜地(di)區(qu)種(zhong)植。

42、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42號

品種名稱:多籽338

申請單位:巴市臨河區力宏(hong)農資(zi)服(fu)務部

品種來源:以(yi)MD103-8-2為(wei)母本,MY106-3為(wei)父本雜交(jiao)(jiao)選育而(er)成(cheng)。母本是以(yi)美(mei)國(guo)引(yin)進西(xi)葫(hu)蘆(lu)品(pin)種(zhong)“美(mei)洲巨白(bai)103”為(wei)材料經3代(dai)自交(jiao)(jiao)選育提純(chun)(chun)而(er)成(cheng);父本是以(yi)美(mei)國(guo)引(yin)進西(xi)葫(hu)蘆(lu)品(pin)種(zhong)“美(mei)洲長白(bai)106”為(wei)材料經3代(dai)自交(jiao)(jiao)選育提純(chun)(chun)而(er)成(cheng)。

性狀描述:

植株(zhu):葉片深綠色(se)、掌(zhang)形,葉緣深缺刻(ke);葉柄長(chang)30-50cm;主蔓(man)長(chang)60-80cm,無側蔓(man);坐(zuo)果節(jie)位6-8節(jie),單株(zhu)坐(zuo)果1-2個。

果實:長柱形,乳白色,單瓜重1.8kg,產籽(zi)330粒(li)。

籽粒:乳白色,長1.7cm,寬(kuan)1.0cm,百粒重12.5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sheng)霜(shuang)霉病、白(bai)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can)加內蒙古(gu)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ping)均畝(mu)產132.9kg,比對照光板一星增產10.8%。平(ping)均生育期90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miao)2800-3000株。

注意事項:在蜜蜂較少的地方或花期遇雨水天氣需人(ren)工(gong)輔助授粉。

適宜地區:內(nei)蒙古(gu)自(zi)治區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種植。

43、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43號

品種名稱:晉科八號

申請單位:臨河(he)區豐田(tian)農資經銷部

品種來源:以山(shan)西(xi)太(tai)谷地(di)方品種(zhong)“早(zao)青(qing)西(xi)葫(hu)蘆”為(wei)母本(ben),美國引(yin)進品種(zhong)“德青(qing)西(xi)葫(hu)蘆”為(wei)父本(ben)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葉(xie)片深(shen)綠色、掌形,葉(xie)緣深(shen)缺刻;葉(xie)柄(bing)長30cm;主蔓長60cm,側蔓2個;坐果(guo)節位7-10節,單株坐果(guo)1-2個。

果實(shi):長柱形,黃色,單(dan)瓜重1.7kg,產籽(zi)299粒。

籽粒:乳白色,長1.5cm,寬(kuan)0.9cm,百(bai)粒重11.9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du)發生霜霉(mei)病、細菌性角斑病、白(bai)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nian)參加(jia)內蒙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ping)均畝產(chan)136.9kg,比對(dui)照光(guang)板(ban)一星增產(chan)14.1%。平(ping)均生育期87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bao)苗2000-2400株(zhu)。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qu)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qu)種植(zhi)。

44、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2009044號

品種名稱:益民早青二號

申請單位:杭錦后旗益民種子有限(xian)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來源于山西打(da)籽葫蘆的(de)變(bian)異單(dan)株。

性狀描述:

植株(zhu):葉片(pian)深(shen)綠色有白色花紋、掌形,葉片(pian)數22片(pian),葉柄長(chang)45cm;主蔓(man)長(chang)60-70cm,無(wu)側蔓(man);坐果節(jie)位7-13節(jie),單株(zhu)坐果1-2個。

果(guo)實:長橢圓形(xing),果(guo)皮淺黃色(se)有白色(se)小(xiao)點,單瓜(gua)重1.8kg,單瓜(gua)產(chan)籽585-642粒。

籽(zi)粒:乳(ru)白(bai)色、平展,長(chang)1.3cm,寬0.8cm,千(qian)粒重117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du)發生(sheng)白(bai)粉病。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zi)治區區域作(zuo)物(wu)委托試驗,平(ping)均畝(mu)產145.8kg,比對照光板一(yi)號增產10.5%。平(ping)均生育(yu)期118天,比對照晚2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6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qu)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qu)種植。

45、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45號

品種名稱:倍盈 

申請單位:壽(shou)光先(xian)正(zheng)達種(zhong)子(zi)有限公(gong)司

品種來源:由先(xian)正達種子公司選育(yu)。

性狀描述:

植株:無(wu)限生長型(xing),半蔓(man)生,主莖(jing)粗1.2-1.6cm,莖(jing)葉茸毛短稀;葉片薯葉型(xing),羽狀復葉、綠色,水平著生,長25cm,寬13cm,葉脈綠色。

果(guo)(guo)實:果(guo)(guo)柄長(chang)1.5cm,果(guo)(guo)面(mian)無棱溝,無茸毛,果(guo)(guo)頂微凹(ao),果(guo)(guo)肩(jian)淺紅(hong)、微凹(ao),縱(zong)莖6.7cm,橫(heng)莖8.0cm;果(guo)(guo)形高扁圓,果(guo)(guo)皮紅(hong)色,橫(heng)切(qie)面(mian)圓形,果(guo)(guo)肉紅(hong)色,胎座膠狀物(wu)粉紅(hong),果(guo)(guo)肉厚(hou)0.9cm,心室3-4個,單果(guo)(guo)重239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can)加內蒙古(gu)自治區區域作物委(wei)托試驗,總產(chan)量平均畝(mu)產(chan)12292.8kg,比對照百利(li)增產(chan)40.7%。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miao)2000株左右。

注意事項:激素濃度(蘸花(hua))比其他(ta)番茄(qie)兌水(shui)量應(ying)加大1/3-1/2。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46、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cai)2009046號(hao)

品種名稱:益民-18

申請單位:杭錦后旗益民種子有限責(ze)任公司

品種來源:以T-9-5-6為(wei)母(mu)本,V-4-7-6為(wei)父(fu)本組配(pei)而(er)成(cheng)。母(mu)本來源于天津(jin)番茄(qie)603的變異單株(zhu);父(fu)本來源于屯河一(yi)號的變異單株(zhu)。

性狀描述:

植株(zhu)(zhu):直(zhi)立型,自封(feng)頂,株(zhu)(zhu)高55 cm,開展度65cm,葉(xie)片深綠色,分枝5-8個(ge),單株(zhu)(zhu)坐果50個(ge)。

果(guo)實:長圓(yuan)筒形,紅色,果(guo)頂平(ping),果(guo)臍小,肉厚0.9cm,單果(guo)重(zhong)85.4 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tian)間輕度發生早(zao)疫(yi)病、晚(wan)疫(yi)病。

試驗情況:

2008年(nian)參(can)加內(nei)蒙古自(zi)治區(qu)區(qu)域作物(wu)委托試驗,平均畝(mu)產7241.5kg,比對照里格爾87-5增產11.8%。平均生育期130天(tian),采(cai)收期26天(tian)。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200株左右(you)。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種植。

47、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047號

品種名稱:紅番10號

申請人員:付永盛

品種來源:以(yi)F121為母(mu)本,F425為父本雜交(jiao)選(xuan)育而成(cheng)。母(mu)本是(shi)從(cong)外引番茄品種中選(xuan)擇優良單株經4代(dai)自(zi)交(jiao)定(ding)向選(xuan)擇而成(cheng);父本是(shi)從(cong)87-5中選(xuan)擇優良單株經3代(dai)提純而成(cheng)。

性狀描述:

植(zhi)株(zhu):直立型(xing),自封頂,株(zhu)高48 cm,開展度50 cm,葉片深綠色,分(fen)枝5-8個,單株(zhu)坐果68個。

果實:長圓筒形,紅色,果頂(ding)平,果臍小,肉厚0.8cm,單果重93.7g。

品質:經測定,固形物含量5.3%。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du)發生早疫病、晚疫病、葉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自(zi)治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tuo)試驗,平(ping)均(jun)畝產(chan)8365.8kg,比(bi)對照里格爾87-5增產(chan)21.6%。平(ping)均(jun)生育期132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400株(zhu)左(zuo)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種植。

48、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48號

品種名稱:新品一號

申請單位:巴彥淖爾市農家(jia)樂種子農藥經銷部

品種來源:組合為自01-9×自MC-91。母(mu)本來源(yuan)于(yu)意大利番(fan)茄(qie)材料;父(fu)本來源(yuan)于(yu)新疆本地番(fan)茄(qie)材料。

性狀描述:

植株(zhu):直立型,自(zi)封頂(ding),株(zhu)高45 cm,開展度73 cm,葉片(pian)深綠色,分枝(zhi)5-7個,單株(zhu)坐果(guo)60個。

果實:長圓形,紅色,果臍小,肉厚1.1cm,單果重90g。

品質:經(jing)測(ce)定(ding),固(gu)形物含(han)量5.3%,總(zong)酸含(han)量0.41%,番(fan)茄紅素含(han)量15.5mg/100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sheng)早(zao)疫病(bing)、晚疫病(bing)、葉霉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nei)蒙古自(zi)治(zhi)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yan),平均畝(mu)產7643.4kg,比對照里(li)格爾87-5增(zeng)產11.1%。平均生育期130天(tian)(tian),采收期24天(tian)(tian)。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2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zhi)區巴彥淖爾(er)市適宜地區種植。

49、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2009049號

品種名稱:石番15號

申請單位:石河子(zi)開發區亞(ya)心種業有限公司(si)

品種來源:以(yi)3071-2-①為母本,E30-3-①為父本選育(yu)而成。母本來(lai)自(zi)代號為3071的品種;父本來(lai)自(zi)意大(da)利品種REGERE。

性狀描述:

植株:直立型,自封(feng)頂,株高56cm,開展度50cm,葉片(pian)深綠色,分枝6-7個,單(dan)株坐果(guo)51個。

果(guo)實(shi):高圓形,紅色,果(guo)臍小,肉(rou)厚(hou)0.8cm,單果(guo)重(zhong)96.2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早疫(yi)(yi)病(bing)、晚疫(yi)(yi)病(bing)、葉霉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shi)驗,平均畝產7847.3kg,比(bi)對照里格爾(er)87-5增產14.0%。平均生育期125天,采收期24天。

栽培技術要點:

肥地密度(du)控制(zhi)在2500-2800株之間,較為貧瘠(ji)土地可加大密度(du)到300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ba)彥淖爾(er)市適宜地區種植。

50、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2009050號(hao)

品種名稱:亞心8號

申請單位:石河子(zi)開發區亞心(xin)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yi)K604-2-①為(wei)母(mu)本,3828-7-2-①為(wei)父本選育而(er)成。母(mu)本來自代號為(wei)K604品種;父本來自代號為(wei)3828品種。

性狀描述:

植株(zhu)(zhu)(zhu):直立型,自封頂,株(zhu)(zhu)(zhu)高55cm,開展度60 cm,葉片深綠色,分枝4-6個,單株(zhu)(zhu)(zhu)坐果55個。

果(guo)實:高(gao)圓形,紅(hong)色,果(guo)臍小,肉厚0.8cm,單(dan)果(guo)重87.0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jian)輕度發生早疫病(bing)、晚疫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chan)8263.8kg,比對照里格爾87-5增(zeng)產(chan)27.6%。平均生育期131天(tian),采收期25天(tian)。

栽培技術要點:

肥地密度控制在2500-2800株(zhu)之間(jian),較為貧(pin)瘠土地可(ke)加大密度到3000株(zhu)。

適宜地區:內蒙古(gu)自治(zhi)區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種植(zhi)。

51、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51號

品種名稱:石番27號

申請單位:石河(he)子開(kai)發區(qu)亞心(xin)種業有限(xian)公司

品種來源:以124-1為母本,125-2為父(fu)本選育(yu)而(er)成(cheng)。母本來自代號(hao)為0124品種;父(fu)本來自代號(hao)為0125品種。

性狀描述:

植株(zhu):直立(li)型,自封頂,株(zhu)高52 cm,開展度(du)50 cm,葉片深綠色,分枝5-7個,單株(zhu)坐果(guo)52個。

果實:高圓形(xing),紅色,果臍(qi)小(xiao),肉(rou)厚(hou)0.8cm,單果重97.2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早疫(yi)病、晚疫(yi)病。

試驗情況:

2008年(nian)參加內(nei)蒙古(gu)自治區區域作物委(wei)托(tuo)試驗,平均畝(mu)產7989.6kg,比對(dui)照里格爾87-5增產23.3%。平均生育期(qi)132天,采收期(qi)24天。

栽培技術要點:

肥地(di)密度控制(zhi)在2500-2800株之間,較為貧瘠(ji)土地(di)可加大密度到300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zhi)區巴彥淖(nao)爾市適宜地(di)區種植。

52、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2009052號(hao)

品種名稱:福新8號

申請單位:新疆巴州明(ming)曉源(yuan)農業開發有限(xian)公司

品種來源:以F-41為母本(ben),B-12為父本(ben)選(xuan)育而成。母父本(ben)均引自美國(guo)。

性狀描述:

植株(zhu):直立型,自封頂,株(zhu)高58cm,開(kai)展度(du)50cm,葉(xie)片黃綠色,分枝(zhi)4-6個(ge),單株(zhu)坐果60個(ge)。

果實(shi):高(gao)圓形,紅色,果臍(qi)小,肉(rou)厚0.8cm,單(dan)果重81.7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du)發生早疫(yi)病(bing)、晚疫(yi)病(bing)、臍腐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jia)內蒙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mu)產7970.2kg,比對(dui)照里格(ge)爾87-5增產23.0%。平均生(sheng)育期(qi)135天(tian),采(cai)收(shou)期(qi)28天(tian)。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2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nei)蒙古(gu)自治(zhi)區(qu)巴(ba)彥(yan)淖爾市適(shi)宜地區(qu)種(zhong)植(zhi)。

53、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cai)2009053號

品種名稱:福新706

申請單位:新(xin)疆巴州明曉源(yuan)農業開發有(you)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MF-15G為母(mu)本,QJ-27為父本選(xuan)育而成。母(mu)父本均引自美國(guo)。

性狀描述:

植(zhi)株:直立型(xing),自封頂,株高48cm,開展度50cm,葉片綠(lv)色(se),分枝5-7個,單(dan)株坐果(guo)53個。

果(guo)實:高圓形,紅色,果(guo)臍小,肉(rou)厚(hou)0.8cm,單(dan)果(guo)重86.7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tian)間輕度發生(sheng)早疫病(bing)(bing)、晚疫病(bing)(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nei)蒙(meng)古自(zi)治(zhi)區區域(yu)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chan)9218.3kg,比對照里格爾87-5增產(chan)33.9%。平均生育期(qi)129天,采收期(qi)29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2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nei)蒙古自(zi)治區巴(ba)彥淖爾市(shi)適宜地區種(zhong)植(zhi)。

54、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cai)2009054號(hao)

品種名稱:亨紅908

申請單位:新疆巴州明曉源(yuan)農業開發有(you)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DF-17為母本(ben),QJ-13為父本(ben)選育而成。母父本(ben)均引(yin)自(zi)美(mei)國。

性狀描述:

植(zhi)株:直立型,自封頂,株高57 cm,葉片深綠色(se),分枝(zhi)5個,單株坐果72個。

果(guo)實:高圓形,紅色(se),果(guo)臍小,肉厚0.8cm,單果(guo)重81.7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sheng)早疫病、晚(wan)疫病、葉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自治(zhi)區(qu)區(qu)域(yu)作物委托試驗(yan),平(ping)均(jun)畝產9587.2kg,比(bi)對照里格(ge)爾87-5增(zeng)產39.3%。平(ping)均(jun)生育(yu)期126天(tian),采收期22天(tian)。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2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zi)治區巴彥淖爾市適(shi)宜地區種植。

55、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055號

品種名稱:亨紅1001

申請單位:新疆巴州明曉源(yuan)農(nong)業(ye)開(kai)發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C-105為(wei)母本,B-01為(wei)父本選育而成。母父本均(jun)引自美國(guo)。

性狀描述:

植株(zhu):直立型(xing),自(zi)封頂,株(zhu)高57 cm,葉片深(shen)綠色,分(fen)枝4-6個(ge),單株(zhu)坐(zuo)果60個(ge)。

果(guo)實:高圓形,深紅(hong)色,果(guo)臍小,單果(guo)重(zhong)81.7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du)發生早疫病(bing)、晚疫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區域(yu)作物委(wei)托試(shi)驗,平(ping)均畝產9107kg,比對(dui)照里格爾87-5增產32.3%。平(ping)均生育期134天,采收期24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200株左右(you)。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yan)淖爾市適宜地(di)區種植。

56、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056號

品種名稱:大民605

申請單位:內蒙古大民種業有限公司(si)

品種來源:以DM6-05為(wei)(wei)(wei)母本(ben),M-903為(wei)(wei)(wei)父本(ben)選育而成。父本(ben)為(wei)(wei)(wei)903的改良系(xi)。

性狀描述:

植株(zhu):有限生長(chang)類型(xing),株(zhu)高60 cm,葉(xie)片濃綠色(se),3-4個(ge)(ge)花序,每盤坐果3-4個(ge)(ge)。

果實:圓形,紅色,單(dan)果重220-240g,橫徑8.0cm,縱(zong)徑8.0cm,5-8個心室(shi)。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nei)蒙古自治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驗(yan),平均畝產9526.0kg,比對照(zhao)東農704增產39.5%。

2008年參加內(nei)蒙(meng)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wei)托(tuo)試驗,平均(jun)畝產9210.0kg,比對照東農(nong)704增產31.4%。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di)種植畝保苗(miao)3200株(zhu)左右,保護地(di)種植畝保苗(miao)3500株(zhu)左右。

適宜地區:內(nei)蒙古自(zi)治(zhi)區興安盟(meng)適宜地區種植。

57、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57號

品種名稱:時代豐番5號

申請單位:內(nei)蒙古大民種業有限公(gong)司

品種來源:以(yi)DM-3為(wei)母本(ben),M-901為(wei)父本(ben)選育(yu)而成。父本(ben)為(wei)901的改良(liang)系(xi)。

性狀描述:

植株:有限生長類型,株高60 cm,葉片(pian)濃綠色,3-4個花序(xu)。

果實(shi):圓形,紅色,單果重(zhong)220-240g,橫徑(jing)7.5cm,縱(zong)徑(jing)7.5cm,4-6個(ge)心(xin)室(shi)。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meng)古自治區區域(yu)作物委托試(shi)驗,平均畝產(chan)7962.4kg,比對照東農704增(zeng)產(chan)16.7%。

2008年參(can)加內蒙古自治區區域(yu)作(zuo)物委托(tuo)試驗,平均(jun)畝產(chan)7967.4kg,比對照東農704增產(chan)14.0%。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di)(di)種植畝保苗3200株左(zuo)右,保護地(di)(di)種植畝保苗3500株左(zuo)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適宜地(di)區種植。

58、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58號

品種名稱:萊德502

申請單位:內蒙古臨河(he)區巨日種子經銷部

品種來源組合為M6×Q13。母本來源于地(di)方(fang)品種(zhong)大青(qing)刺。

性狀描述:

植株:株高230cm,莖粗0.7cm,葉片綠色(se)、掌(zhang)狀形,長17cm,寬21cm,第一雌花著生(sheng)在3-4節。

果實:直棒狀,瓜(gua)長35-40cm,粗3.3cm,單瓜(gua)重(zhong)250g,單株(zhu)坐果11-13個。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qing)度(du)發生細菌性角(jiao)斑病、霜霉(mei)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古(gu)自治(zhi)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chan)4819.8kg,比對照增產(chan)16.6%。平均生(sheng)育(yu)期87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miao)3500-4000株。

注意事項:注意防治蚜蟲。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種植。

59、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59號

品種名稱:白玉黃瓜 

申請單位:赤峰自毅綠色種(zhong)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當地傳統白(bai)黃瓜品種為育(yu)種材料選育(yu)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無(wu)限生(sheng)長習性(xing),第1分枝節位位于第3節,主蔓淺綠色,刺毛(mao)密度(du)中等,有卷(juan)須,頂前段重度(du)卷(juan)曲。

葉片:綠色,主(zhu)蔓中部(bu)葉片近圓形,葉緣(yuan)波狀,主(zhu)蔓最(zui)大葉片長23cm,寬(kuan) 23cm。

花(hua):第3葉節著(zhu)生第一雌花(hua),雌花(hua)萼片細窄,花(hua)瓣寬尖。

果實(shi):瓜(gua)(gua)長(chang)棒形,瓜(gua)(gua)把長(chang)4-5cm,瓜(gua)(gua)長(chang)30-35cm,橫徑(jing)4-5cm,瓜(gua)(gua)皮白(bai)綠,無斑紋,瓜(gua)(gua)肉白(bai)綠,肉厚1.0-1.2cm,瓜(gua)(gua)面較光亮,無蠟粉,淺棱,瓜(gua)(gua)瘤(liu)稀少,單(dan)株坐果11-13個。

試驗情況:

2007年參(can)加(jia)內蒙古(gu)自治區(qu)(qu)區(qu)(qu)域作物委托試驗,前期平均(jun)畝(mu)產(chan)2400kg,比對(dui)照(zhao)(zhao)津研(yan)4號增產(chan)4%;總(zong)產(chan)量平均(jun)畝(mu)產(chan)5500 kg,比對(dui)照(zhao)(zhao)增產(chan)4%。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5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60、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60號(hao)

品種名稱:民綠六號 

申請單位:內蒙(meng)古大民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系72為母本,2000-1為父本選(xuan)育而成。母本是經H13×78-4雜(za)交后(hou)代(dai)選(xuan)育而成;父本為外引系。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pian)綠(lv)色、掌狀形(xing),花為兩(liang)性(xing)花,主側(ce)蔓(man)均能(neng)結(jie)瓜。

果實:瓜(gua)條直,深綠色(se)(se),無花(hua)紋,瘤小(xiao)、刺密、無棱,瓜(gua)長35-40cm,肉(rou)淺綠色(se)(se),肉(rou)厚1.2 cm,單瓜(gua)重150-200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gu)自治(zhi)區(qu)區(qu)域作(zuo)物(wu)委托試(shi)驗,平均畝產7141.7kg,比對(dui)照津春4增產20.0%。

2008年參(can)加內蒙古自治(zhi)區區域作(zuo)物委托(tuo)試驗,平均畝產7000.5kg,比對照津(jin)春4增產19.4%。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000-3500株。

注意事項:忌與瓜類作物連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適宜地區種植。

61、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061號

品種名稱:大民166 

申請單位:內蒙(meng)古大民種業有限(xian)公司(si)

品種來源:以H513為母本,78-2為父本選育而成(cheng)。母本來(lai)源(yuan)于新泰密刺與346環系,經(jing)6代系統(tong)選擇而成(cheng)。

性狀描述:

植(zhi)株:葉(xie)片(pian)綠色、掌狀形,花為(wei)兩性(xing)花,主(zhu)側蔓(man)均能結瓜,以側蔓(man)結瓜為(wei)主(zhu)。

果實:瓜(gua)條直,深綠色(se),中瘤、刺(ci)較密,瓜(gua)長(chang)35-39cm,肉(rou)淺綠色(se),單瓜(gua)重200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jun)畝產(chan)7433.3kg,比(bi)對照津春4增產(chan)25.1%。

2008年參(can)加內蒙古自治(zhi)區區域作(zuo)物委托試驗(yan),平均畝產7010.6kg,比對(dui)照津(jin)春(chun)4增產19.6%。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苗3000-3500株。

注意事項:忌與瓜類作物連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適宜地區種植。

62、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62號(hao)

品種名稱:巴菠1號

申請單位:巴(ba)彥淖爾市農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從(cong)地方品(pin)種大葉菠菜中選(xuan)(xuan)取優良單株,經(jing)隔離、提純(chun),采(cai)用(yong)姊妹交的(de)系統選(xuan)(xuan)擇,經(jing)5個(ge)世代選(xuan)(xuan)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主根肉質,粉紅(hong)色(se);葉片綠色(se),半(ban)直(zhi)立。

植株(zhu):株(zhu)高80-100cm,莖粗1.5cm,開展(zhan)度40×50cm;葉(xie)卵圓形、綠色(se),尖(jian)端鈍尖(jian),基部(bu)呈戟形,有1-2對(dui)淺裂片(pian),大葉(xie)片(pian)長20cm,寬8cm;單株(zhu)營養體鮮重(zhong)126g,產(chan)籽(zi)3.0g,適合打籽(zi)。

籽粒:圓形(xing)、無(wu)刺,千粒重15g。

試驗情況:

2007年(nian)參加(jia)內蒙(meng)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ping)均畝產(chan)220.2 kg,比(bi)對(dui)照五原(yuan)大葉菠菜增產(chan)17.9%。平(ping)均生(sheng)育期71天(tian),比(bi)對(dui)照晚3天(tian)。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7.5-8.0萬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gu)自治區(qu)巴彥淖爾市適宜(yi)地(di)區(qu)種植。

63、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63號(hao)

品種名稱:十佳圓茄 

申請單位:赤(chi)峰自毅綠色種業(ye)有限公(gong)司

品種來源來(lai)源于寧(ning)城縣十家地(di)(di)區的傳統地(di)(di)方品種。

性狀描述:

植(zhi)株(zhu):株(zhu)高85cm,株(zhu)展85cm,主莖(jing)紫(zi)色,莖(jing)茸毛(mao)綠色;葉(xie)(xie)片綠色,葉(xie)(xie)緣波狀,葉(xie)(xie)柄(bing)長9cm,葉(xie)(xie)長28cm,寬19cm,葉(xie)(xie)脈淺紫(zi)色,無葉(xie)(xie)刺(ci); 7葉(xie)(xie)節著(zhu)生首(shou)花(hua)(hua),花(hua)(hua)冠紫(zi)色,果實下垂著(zhu)生。

果(guo)(guo)實:扁圓形,向光(guang)處紫色(se)(se),背光(guang)處綠色(se)(se),果(guo)(guo)面(mian)無(wu)斑紋,無(wu)棱溝,果(guo)(guo)頂凹陷,橫(heng)徑(jing)16cm,縱徑(jing)13cm,果(guo)(guo)實橫(heng)切面(mian)圓形,果(guo)(guo)肉綠白色(se)(se),單果(guo)(guo)重(zhong)650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wei)托試驗,前期采(cai)收(shou),平均鮮重畝產(chan)3400kg,比對(dui)照(zhao)二苠茄增產(chan)5%;總產(chan)量(liang)平均畝產(chan)7000kg,比對(dui)照(zhao)增產(chan)5%。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bao)苗2500-2700株。

注意事項:盛果時(shi)最(zui)好插架(jia),以防倒伏。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64、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64號

品種名稱:巨星茄子 

申請單位:寧城(cheng)縣中京蔬菜研(yan)究所(suo)

品種來源來(lai)源于(yu)九葉茄變異株(zhu)。

性狀描述:

植(zhi)株(zhu):株(zhu)高(gao)100cm,株(zhu)展85cm,主(zhu)莖(jing)(jing)紫(zi)色(se),莖(jing)(jing)茸毛綠色(se);葉片綠色(se),葉緣波狀,葉柄(bing)長(chang)9cm,葉長(chang)27cm,寬17cm,葉脈紫(zi)色(se),無葉刺;7葉節著(zhu)生首花,花冠紫(zi)色(se),果(guo)實(shi)下垂著(zhu)生。

果(guo)實:扁圓(yuan)(yuan)形(xing),向(xiang)光處紫色,背光處淺綠(lv)色,果(guo)面無斑紋(wen),無棱溝,果(guo)頂微凹,橫徑13.5cm,縱徑10.0cm,果(guo)實橫切面圓(yuan)(yuan)形(xing),果(guo)肉綠(lv)白色,單果(guo)重600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zhi)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驗,前(qian)期采收,平均鮮重畝產(chan)1870kg,比(bi)對照(zhao)紫(zi)長茄增(zeng)產(chan)32%;總產(chan)量平均畝產(chan)8700kg,比(bi)對照(zhao)增(zeng)產(chan)30%。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6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65、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cai)2009065號(hao)

品種名稱:富達美圓椒 

申請單位:內蒙古富達農(nong)業發展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普通茄(qie)門椒為(wei)材料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株高60-70cm,開(kai)展度(du)45cm,葉片(pian)深綠(lv)色(se),卵(luan)圓(yuan)形,第一坐果(guo)節位13節,單株坐果(guo)9-11個。

果(guo)(guo)(guo)實:燈籠(long)形,綠色,成(cheng)熟為深紅(hong)色,縱橫徑7.0×8.2cm,3-4個(ge)心室,果(guo)(guo)(guo)肉厚0.6cm,單(dan)果(guo)(guo)(guo)重120-150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疫病病情指數為0.7。

試驗情況:

2008年(nian)參加內蒙古(gu)自治(zhi)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ping)均畝產3825.2kg,比對照茄門椒增產51%。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40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種植。

66、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066號(hao)

品種名稱:豐農厚皮甜椒 

申請單位:內蒙古豐農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甘肅特大厚皮茄門甜椒為基(ji)礎材(cai)料選育而成(cheng)。

性狀描述:

植株:株高66-72cm,開(kai)展度40-45cm,葉片深綠色,卵圓形,第(di)一(yi)坐(zuo)果(guo)節(jie)位13節(jie),單(dan)株坐(zuo)果(guo)9-11個(ge)。

果實:燈籠形,綠(lv)色,縱橫徑7.2×8.2cm,3-4個心室(shi),果肉厚0.5cm。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疫病(bing)病(bing)情指數為0.8。

試驗情況:

2008年參(can)加內蒙古自治(zhi)區區域(yu)作物(wu)委托(tuo)試驗(yan),平均(jun)畝產(chan)3221.8kg,比對照茄(qie)門椒增產(chan)27.2%。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bao)苗4000-500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種植。

67、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67號

品種名稱:赤研18號 

申請單位:赤峰市農業科(ke)學研(yan)究(jiu)所

品種來源:以(yi)(yi)赤502A為(wei)母本(ben),赤502C為(wei)父(fu)本(ben)雜交而成。母本(ben)是以(yi)(yi)茄門(men)和赤9407為(wei)基(ji)礎,經6代連(lian)續自交選育而成;父(fu)本(ben)是以(yi)(yi)紅熟(shu)單(dan)果為(wei)基(ji)礎,經5代連(lian)續自交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植(zhi)株:出苗(miao)時(shi)莖紫(zi)色(se)(se),雌雄(xiong)同花(hua),分叉處紫(zi)色(se)(se);株高100cm,開(kai)展(zhan)度50cm,第一花(hua)序(xu)節位11-13節,單株坐果10-12個。

果(guo)(guo)實:方形,青(qing)熟(shu)期深綠色,成熟(shu)期紅色,橫(heng)徑(jing)8.9cm,縱徑(jing)8.9cm,果(guo)(guo)肉厚0.7-0.9cm,心室3-4個,單果(guo)(guo)重234g。

田間病害情況:田(tian)間有病毒病發生,發病率5.1%。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區域作物(wu)委托試驗,前期采收,平(ping)均鮮重(zhong)畝產1749.3kg,比對(dui)照(zhao)(zhao)豐(feng)田824減產2.7%;總產量平(ping)均畝產4698.1kg,比對(dui)照(zhao)(zhao)增產14.6%。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800-3000株。

適宜地區:內蒙(meng)古自(zi)治(zhi)區赤(chi)峰市適宜(yi)地區種(zhong)植。

68、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68號

品種名稱:赤研16號 

申請單位:赤(chi)峰市農業科學研究所(suo)

品種來源:以赤341A為(wei)母本,赤341C為(wei)父本雜(za)交而成(cheng)。母本引自(zi)美國;父本是以國外雜(za)交種(zhong)為(wei)基礎,經5代連(lian)續自(zi)交選育(yu)而成(cheng)。

性狀描述:

植(zhi)株(zhu):出(chu)苗時莖紫色(se)(se),雌雄同花,分叉處紫色(se)(se);株(zhu)高92cm,開展(zhan)度50cm,第一花序節位9-11節,單株(zhu)坐果10-12個。

果實:方形,青熟期深(shen)綠(lv)色(se),成熟期鮮紅色(se),橫徑9.2cm,縱徑8.9cm,果肉厚0.6-0.8cm,心室(shi)3-4個,單(dan)果重245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can)加內(nei)蒙古自(zi)治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驗,前期采收,平均鮮重畝產(chan)2265.8kg,比(bi)(bi)對照豐田(tian)824增產(chan)25.9%;總產(chan)量(liang)平均畝產(chan)4864.7kg,比(bi)(bi)對照增產(chan)18.7%。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800-3000株(zhu)。

適宜地區:內蒙古(gu)自治區(qu)赤峰市適宜地(di)區(qu)種植。

69、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cai)2009069號(hao)

品種名稱:方舟 

申請單位:壽光先正(zheng)達種子有限公(gong)司

品種來源:由先正達(瑞(rui)士)公司選育。

性狀描述:

植(zhi)株:無限生長(chang)型,株高(gao)85cm,開展度55cm,第一(yi)花序節位8-10節,單(dan)株坐(zuo)果9-12個(ge)。

果(guo)實(shi):方形,青熟期深(shen)綠色(se),成熟期紅色(se),橫徑(jing)(jing)8.9cm,縱徑(jing)(jing)7.7cm,果(guo)肉厚(hou)0.6-0.8cm,心室(shi)3-4個,單(dan)果(guo)重(zhong)232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meng)古自治區區域作物(wu)委托試驗(yan),前期采收(shou),平均鮮重畝產(chan)2157.5kg,比對(dui)(dui)照豐田824增產(chan)19.9%;總產(chan)量平均畝產(chan)5009.0kg,比對(dui)(dui)照增產(chan)22.3%。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bao)苗(miao)20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70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70號(hao)

品種名稱:中京方甜 

申請單位:寧城(cheng)縣(xian)中(zhong)京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03-m-1為母(mu)本(ben),01-f-1為父本(ben)雜(za)交(jiao)而成。母(mu)本(ben)來源(yuan)于外國品種(zhong)西圓(yuan)椒變(bian)異株;父本(ben)來源(yuan)于茄(qie)門變(bian)異株。

性狀描述:

植株(zhu):株(zhu)高100cm,開展度60cm,第一花序節(jie)位12節(jie)。

果(guo)實:方燈(deng)形,商品果(guo)淺綠色(se),橫徑(jing)(jing)8cm,縱徑(jing)(jing)8-9cm,果(guo)肉厚0.4-0.6cm,單果(guo)重(zhong)240 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zhi)區(qu)區(qu)域作物委(wei)托試(shi)驗(yan),早期采收,平(ping)均(jun)鮮重畝(mu)產1870kg,比對照茄(qie)門增產38%;總產量平(ping)均(jun)畝(mu)產6900kg,比對照增產31%。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di)畝(mu)保(bao)苗(miao)3800-4000株(zhu);保(bao)護地(di)畝(mu)保(bao)苗(miao)2400-2500株(zhu)。

適宜地區:內(nei)蒙(meng)古自(zi)治區赤峰市適宜(yi)地區種植。

71、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71號

品種名稱:中京黃冠 

申請單位:寧城(cheng)縣(xian)中京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02-m-3為母(mu)本,03-f-3為父本雜交而成。母(mu)本是(shi)以黃彩(cai)椒商品(pin)果為材料經5代連續自交選育而成;父本是(shi)從(cong)壽光金(jin)寶地(di)引進的雜交果進行分離而獲得。

性狀描述:

植株(zhu):株(zhu)高70cm,開展度90cm,第一花序(xu)節位(wei)11節。

果(guo)實:方燈(deng)形,商品果(guo)翠綠色,完熟時轉為黃色,橫徑8-11cm,縱徑8-11cm,果(guo)肉厚0.5-0.6cm,單果(guo)重250g。

試驗情況:

2007年(nian)參加內蒙古(gu)自(zi)治區區域(yu)作(zuo)物(wu)委托試驗(yan),平均(jun)畝產6800kg,比對照田茄門增產16%。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畝保苗3800-4000株;保護地畝保苗2400-260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72、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72號

品種名稱:中京甜豐 

申請單位:寧城(cheng)縣中京蔬菜研究(jiu)所

品種來源:以01-m-2為(wei)母本(ben),03-f-4為(wei)父(fu)本(ben)雜交而成。母本(ben)來(lai)源于農大40變異株;父(fu)本(ben)來(lai)源于方舟(zhou)商品果。

性狀描述:

植(zhi)株:株高(gao)120cm,開展度40-50cm,第(di)一花(hua)序(xu)節(jie)位(wei)12-13節(jie),單株坐果12個。

果(guo)(guo)實:方燈形(xing),商品果(guo)(guo)綠色,完熟時轉(zhuan)為紅色,橫徑7-8cm,縱徑8-9cm,果(guo)(guo)肉厚0.6-0.7cm,單果(guo)(guo)重220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jia)內蒙古(gu)自(zi)治(zhi)區區域作物委托試(shi)驗,早(zao)期采收,平(ping)(ping)均鮮重畝(mu)(mu)產(chan)1530kg,比對照田茄(qie)門增產(chan)13%;總產(chan)量平(ping)(ping)均畝(mu)(mu)產(chan)6500kg,比對照增產(chan)23.5%。

栽培技術要點:

保護(hu)地畝保苗(miao)3400株左(zuo)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73、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2009073號

品種名稱:中京長甜 

申請單位:寧城縣中京蔬(shu)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來源于農發變異株。

性狀描述:

植(zhi)株(zhu):株(zhu)高(gao)130cm,開展(zhan)度(du)70cm,第一花序(xu)節(jie)位8節(jie),單(dan)株(zhu)坐(zuo)果15-17個。

果實(shi):長燈形,商品果綠色,橫徑7-8cm,縱徑16-18cm,果肉厚(hou)0.4-0.5cm,單果重150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meng)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早期采收,平均(jun)鮮重畝產1550kg,比對(dui)照田(tian)茄(qie)門(men)(men)增(zeng)產14.8%;總產量平均(jun)畝產7700kg,比對(dui)照田(tian)茄(qie)門(men)(men)增(zeng)產46%。

栽培技術要點:

保護(hu)地(di)畝保苗(miao)34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74、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2009074號

品種名稱:蒙羅斯甜椒 

申請單位:赤峰自毅(yi)綠色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yi)99-B1234678-M為(wei)母本(ben),98-A1234567-F為(wei)父本(ben)選(xuan)育而成(cheng)。母本(ben)是以(yi)國外西圓椒為(wei)基(ji)礎材料連續自(zi)交(jiao)8代選(xuan)育而成(cheng)。

性狀描述:

植(zhi)株(zhu):幼苗期葉片深綠色,葉卵形(xing);株(zhu)高60-70cm,開展度(du)40cm,第一花(hua)序節(jie)位(wei)11節(jie),單株(zhu)坐(zuo)果(guo)12個,花(hua)冠(guan)綠白(bai)。

果實:方形,商品果綠色,完熟時轉(zhuan)為(wei)紅色,橫(heng)徑(jing)8-11cm,縱徑(jing)9-11cm,果肉厚0.6-0.7cm,單(dan)果重200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can)加內(nei)蒙(meng)古(gu)自治區(qu)區(qu)域作物(wu)委托試驗,早(zao)期(qi)采收,平(ping)均(jun)鮮(xian)重畝(mu)產(chan)(chan)2800kg,比對照(zhao)(zhao)茄門甜椒增(zeng)產(chan)(chan)39%;總產(chan)(chan)量平(ping)均(jun)畝(mu)產(chan)(chan)5300kg,比對照(zhao)(zhao)增(zeng)產(chan)(chan)30%。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種植畝(mu)保苗4000株(zhu)左右(you),棚室栽培(pei)畝(mu)保苗3000株(zhu)左右(you)。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75、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ren)菜2009075號

品種名稱:世佳甜椒 

申請單位:赤峰自毅綠(lv)色(se)種業(ye)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96-BE1-7-M為母本,96-AE1-7-F為父本選(xuan)育(yu)而成。父母本均是從國(guo)外(wai)厚肉大果型(xing)甜(tian)椒(jiao)品種中(zhong)經分離提純(chun)篩選(xuan)多代自(zi)交選(xuan)育(yu)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幼苗期葉片深綠色,葉卵形(xing);株高100-120cm,開展度60cm,第一(yi)花(hua)序節(jie)位11-12節(jie),單株坐果10-12個,花(hua)冠(guan)白色。

果實(shi):方形,商品(pin)果綠色,完熟時轉為紅色,橫徑8-10cm,縱(zong)徑10-12cm,果肉厚(hou)0.5-0.7cm,單果重200g。

試驗情況:

2007年(nian)參加內(nei)蒙古自治區區域作(zuo)物委托試驗,早期采收,平(ping)均鮮(xian)重畝產(chan)2680kg,比對照茄門甜椒(jiao)增產(chan)33%;總(zong)產(chan)量平(ping)均畝產(chan)5100kg,比對照增產(chan)25%。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種植(zhi)畝保(bao)苗(miao)4000株左右(you),棚室栽培畝保(bao)苗(miao)2500-300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76、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076號

品種名稱:美引甜椒 

申請單位:赤峰自毅綠(lv)色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yi)96-BC1-7-M為(wei)母本,96-AC1-7-F為(wei)父本選(xuan)育(yu)而(er)成(cheng)(cheng)。母本是(shi)以(yi)美國甜椒(jiao)材料為(wei)基(ji)礎多(duo)代(dai)自交(jiao)選(xuan)育(yu)而(er)成(cheng)(cheng);父本是(shi)從美國大果型(xing)西園椒(jiao)品(pin)種中分離提純篩選(xuan)、多(duo)代(dai)自交(jiao)選(xuan)育(yu)而(er)成(cheng)(cheng)。

性狀描述:

植株:幼苗期葉(xie)片深綠(lv)色,葉(xie)卵形;株高100-120cm,開展(zhan)度60cm,第一花序(xu)節(jie)位11-12節(jie),花冠白綠(lv),單株坐果(guo)10-12個。

果實:方形,商品果綠色,完熟時(shi)轉為紅(hong)色,橫徑(jing)7-9cm,縱徑(jing)9-11cm,果肉厚0.5-0.7cm,單(dan)果重(zhong)200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zi)治區(qu)(qu)區(qu)(qu)域作物委托試(shi)驗(yan),早(zao)期采(cai)收(shou),平均鮮重(zhong)畝產(chan)2700kg,比(bi)對照茄門甜椒增產(chan)34%;總產(chan)量平均畝產(chan)5500kg,比(bi)對照增產(chan)34%。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種(zhong)植(zhi)畝(mu)(mu)保(bao)苗4000株(zhu)左右,棚室栽(zai)培畝(mu)(mu)保(bao)苗3000株(zhu)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77、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cai)2009077號

品種名稱:蒙育二號 

申請單位:赤峰市紅山區園藝種子經銷處

品種來源:以A24為母本,B48為父本選育而成(cheng)。母本來源于世界冠軍變異株(zhu);父本是以農家品種與巴彥(yan)甜椒(jiao)雜(za)交后代(dai)為材料,經(jing)5代(dai)自(zi)交選育而成(cheng)。

性狀描述:

植株:株高90cm,開展度(du)58cm,第一花序節(jie)位(wei)7-9節(jie),單株坐果6-9個。

果實:方形,頂部(bu)向內凹陷,商品果綠色(se),完熟(shu)時轉為橙紅色(se),橫徑10cm,縱徑10cm,果肉厚0.8cm,單果重(zhong)350-450g。

試驗情況:

2006年參加內蒙(meng)古(gu)自治(zhi)區區域作(zuo)物委托試(shi)驗,早期采收,平(ping)均鮮重(zhong)畝(mu)產(chan)2640kg,比(bi)對(dui)照中椒七號增(zeng)產(chan)14.2%;總產(chan)量(liang)平(ping)均畝(mu)產(chan)11440kg,比(bi)對(dui)照增(zeng)產(chan)14.2%。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5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78、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2009078號(hao)

品種名稱:蒙育五號 

申請單位:赤峰市紅(hong)山(shan)區(qu)園(yuan)藝種子經銷處(chu)

品種來源:以A89為母(mu)本(ben)(ben),B101為父本(ben)(ben)雜交而成。母(mu)本(ben)(ben)來(lai)(lai)源于茄門椒變(bian)異株(zhu);父本(ben)(ben)來(lai)(lai)源于無名(ming)黃色甜椒。

性狀描述:

植株:株高75cm,開展度60cm,第一花序節位8-10節,單株坐果7個(ge)。

果實:綠色,方形,頂部內陷,完(wan)熟(shu)時(shi)轉為(wei)紅色,橫徑10-11cm,縱徑12-14cm,3-4心室,果肉厚0.8-1.0cm,果面光滑。

試驗情況:

2006年參(can)加內蒙古自治(zhi)區區域作物委(wei)托試驗(yan),早期采收,平(ping)均鮮重畝產(chan)3300kg,比對(dui)照中椒七號增產(chan)14.3%;總產(chan)量平(ping)均畝產(chan)16500kg,比對(dui)照增產(chan)64.5%。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bao)苗2100-230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79、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79號

品種名稱:蒙育七號 

申請單位:赤(chi)峰市紅山區園(yuan)藝種子(zi)經銷處(chu)

品種來源:以(yi)A33為(wei)(wei)母(mu)本(ben)(ben)(ben),B49為(wei)(wei)父本(ben)(ben)(ben)雜交(jiao)而成。母(mu)本(ben)(ben)(ben)是以(yi)無名黃(huang)色甜椒為(wei)(wei)材(cai)料(liao),連(lian)續6代自(zi)交(jiao)選(xuan)育(yu)而成;父本(ben)(ben)(ben)是以(yi)農(nong)家品種與巴彥甜椒雜交(jiao)后代為(wei)(wei)材(cai)料(liao),經(jing)5代自(zi)交(jiao)選(xuan)育(yu)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株高80cm,開展度50cm,第一花(hua)序節位7-9節,單株坐果(guo)6-8個。

果(guo)(guo)實:綠色(se),長燈籠形,頂部內陷(xian),有棱溝,完熟時轉為橘(ju)黃色(se),橫徑(jing)10cm,縱徑(jing)8-10cm,果(guo)(guo)肉(rou)厚0.75cm,果(guo)(guo)面(mian)光滑(hua)。

試驗情況:

2006年(nian)參加內蒙(meng)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wei)托試(shi)驗(yan),早期采收,平(ping)均鮮重(zhong)畝(mu)產(chan)(chan)2640kg,比(bi)對照(zhao)中椒七號(hao)增產(chan)(chan)14.2%;總產(chan)(chan)量平(ping)均畝(mu)產(chan)(chan)13200kg,比(bi)對照(zhao)增產(chan)(chan)31.8%。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300-250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80、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80號

品種名稱:赤研33號 

申請單位:赤峰市農業科(ke)學(xue)研究(jiu)所

品種來源:以赤604為母本,赤35-3為父本雜(za)(za)交而成(cheng)。母本是當地牛角(jiao)椒與(yu)一長燈籠形(xing)甜椒品種雜(za)(za)交后,經5代(dai)連續自交選育而成(cheng);父本是以茂椒4號為基礎,經5代(dai)自交分離育成(cheng)。

性狀描述:

植(zhi)株:出苗(miao)時莖紫色,雌雄同花;株高67cm,開展度(du)45cm,第一花序節位8-10節,單株坐(zuo)果6-9個(ge)。

果實(shi):牛角形,青熟期黃綠(lv)色,成熟期紅色,橫(heng)徑4.4cm,縱徑21.6cm,果肉厚0.3-0.4cm,心室2-3個(ge),單果重110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zi)治區區域(yu)作物委托試驗,早期(qi)采收,平(ping)均鮮(xian)重畝產(chan)3248.3kg,比對(dui)照赤(chi)研(yan)1號減產(chan)62.9%;總產(chan)量(liang)平(ping)均畝產(chan)6036.4kg,比對(dui)照增產(chan)31.7%。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種植4200-4500穴/畝,每穴雙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81、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81號

品種名稱:赤研51號 

申請單位:赤峰(feng)市農業科(ke)學(xue)研(yan)究所

品種來源:以赤607為(wei)母本,赤37-6為(wei)父本雜交而(er)成。母本來源于羊角形材(cai)料;父本是以茂椒4號為(wei)基礎,經連續(xu)6代(dai)自交選(xuan)育而(er)成。

性狀描述:

植株:出苗時(shi)莖紫色,雌雄同花,分叉處紫色;株高61cm,開展度43cm,第(di)一花序(xu)節(jie)位(wei)9-11節(jie),單株坐果(guo)8-10個。

果實:羊角形,青熟(shu)期(qi)綠色,成熟(shu)期(qi)紅色,橫徑3.1cm,縱徑22.1cm,果肉厚0.3-0.4cm,心室(shi)2-3個,單果重58.9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jia)內蒙(meng)古自治區區域(yu)作(zuo)物(wu)委托試驗,早期采收(shou),平(ping)均(jun)(jun)鮮重畝產(chan)2341.2kg,比(bi)(bi)對照(zhao)赤研1號增產(chan)17.4%;總產(chan)量平(ping)均(jun)(jun)畝產(chan)5402.7kg,比(bi)(bi)對照(zhao)增產(chan)17.9%。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種(zhong)植(zhi)4200-4500穴/畝,每穴雙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zi)治區赤峰市適(shi)宜地區種(zhong)植(zhi)。

82、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cai)2009082號

品種名稱:赤研270 

申請單位:赤(chi)峰市農業科學研(yan)究所

品種來源:以赤育牛(niu)(niu)角(jiao)椒為母本(ben)(ben),赤270為父本(ben)(ben)雜交(jiao)而成。母本(ben)(ben)來(lai)源(yuan)于牛(niu)(niu)角(jiao)椒的(de)變(bian)異株;父本(ben)(ben)為法國(guo)引進的(de)牛(niu)(niu)角(jiao)形甜椒自交(jiao)系(xi)。

性狀描述:

植(zhi)株:出苗時莖紫色,雌雄同花(hua),分叉處紫色;株高63cm,開展(zhan)度50cm,第(di)一(yi)花(hua)序節位7-9節,單株坐(zuo)果6-9個。

果(guo)(guo)實:牛角形(xing),青熟期黃綠色,成熟期紅色,橫徑4.1cm,縱徑24.4cm,果(guo)(guo)肉厚0.3-0.4cm,心(xin)室(shi)2-3個,單果(guo)(guo)重107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can)加內蒙古自(zi)治(zhi)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驗,早(zao)期采收,平均(jun)鮮重畝產(chan)2688.0kg,比對(dui)照赤研1號增產(chan)34.8%;總產(chan)量平均(jun)畝產(chan)5249.3kg,比對(dui)照增產(chan)14.6%。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種植4200-4500穴/畝,每穴雙株(zhu);保(bao)護地栽(zai)培密度3000-3300株(zhu)。

適宜地區:內蒙古(gu)自治區(qu)赤峰(feng)市適宜地區(qu)種植。

83、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2009083號

品種名稱:中京牛角 

申請單位:寧(ning)城縣中京蔬(shu)菜(cai)研(yan)究所

品種來源:來源于大牛椒變異株。

性狀描述:

植株:株高(gao)62cm,開展度45cm,第一花(hua)序節位8節,單株坐果9個(ge)。

果實(shi):牛(niu)角形,商品果淺綠色,橫徑4.8-5.2cm,縱徑17-22cm,果肉厚0.4cm,單果重70g。

試驗情況:

2007年(nian)參加內蒙(meng)古自治區(qu)(qu)區(qu)(qu)域(yu)作物委(wei)托試驗,平均畝產4800kg,比對照保椒增產8%。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種(zhong)植3500-4000穴(xue)/畝,每穴(xue)雙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zi)治(zhi)區(qu)赤(chi)峰(feng)市適宜地(di)區(qu)種植(zhi)。

84、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84號

品種名稱:中京301 

申請單位:寧(ning)城縣中京蔬菜研(yan)究所

品種來源:以中(zhong)京004-1為母本(ben),中(zhong)京004-2為父(fu)(fu)本(ben)選(xuan)育而(er)成。母本(ben)來源(yuan)于保椒(jiao)(jiao)變異(yi)株(zhu);父(fu)(fu)本(ben)來源(yuan)于安徽引進的皺皮椒(jiao)(jiao)變異(yi)株(zhu)。

性狀描述:

植(zhi)株:株高65cm,開展度(du)70cm,第一花序節(jie)位7-8節(jie),單株坐果7-8個(ge)。

果(guo)實:牛角形,商(shang)品果(guo)淺綠色(se),完熟時轉為紅色(se),橫徑4.5-5.2cm,縱(zong)徑18-20cm,果(guo)肉厚0.4cm,單果(guo)重95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nei)蒙古自(zi)治(zhi)區區域(yu)作物委托(tuo)試驗,早期(qi)采收,平(ping)均(jun)鮮重畝產(chan)1850kg,比(bi)對照牛角椒增產(chan)23%;總產(chan)量平(ping)均(jun)畝產(chan)6700kg,比(bi)對照增產(chan)15.4%。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種(zhong)植畝保(bao)苗4000-4500株,保(bao)護地種(zhong)植畝保(bao)苗30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85、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cai)2009085號

品種名稱:中京208 

申請單位:寧城縣中京蔬(shu)菜(cai)研究所(suo)

品種來源:以中京004-3為母(mu)本,04F-10為父(fu)本雜交而成。母(mu)本來源(yuan)于黃(huang)皮(pi)牛角椒變(bian)異(yi)株;父(fu)本來源(yuan)于從(cong)安徽蕭縣引進的甜尖椒變(bian)異(yi)株。

性狀描述:

植株:株高60cm,開(kai)展度45cm,第一花序(xu)節位8節。

果實:牛(niu)角形(xing),商品(pin)果綠色,完熟時轉為紅色,橫徑4.8-5.2cm,縱徑22-25cm,果肉(rou)厚0.4-0.5cm,單果重100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qu)區(qu)域(yu)作物委托(tuo)試(shi)驗,早期采收,平均鮮重(zhong)畝產(chan)1650kg,比(bi)對(dui)照(zhao)牛角增(zeng)產(chan)10%;總(zong)產(chan)量平均畝產(chan)7000kg,比(bi)對(dui)照(zhao)增(zeng)產(chan)19.6%。

栽培技術要點:

露(lu)地種植(zhi)畝(mu)保苗(miao)4000株左右,保護(hu)地種植(zhi)畝(mu)保苗(miao)3300-350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86、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86號

品種名稱:中京羊角 

申請單位:寧城縣中京蔬菜研(yan)究所

品種來源:來源于保椒二號變(bian)異株(zhu)。

性狀描述:

植株(zhu):株(zhu)高100cm,開展度70-80cm,第一花序節位8節,單株(zhu)坐果16-18個。

果(guo)實:羊角(jiao)形,商品果(guo)黃(huang)綠色,橫徑(jing)2.8-3.5cm,縱徑(jing)18-22cm,果(guo)肉厚(hou)0.3cm,單果(guo)重60g。

試驗情況:

2007年(nian)參加(jia)內蒙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早期采收(shou),平均鮮重畝產(chan)(chan)1440kg,比對照保椒二號增產(chan)(chan)15%;總產(chan)(chan)量平均畝產(chan)(chan)6800kg,比對照增產(chan)(chan)11%。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di)種植3500-4000穴/畝(mu),每穴雙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87、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87號

品種名稱:中京16號 

申請單位:寧城縣中京蔬菜研(yan)究所(suo)

品種來源:來源于(yu)綠羊角變異(yi)株(zhu)。

性狀描述:

植株:株高50-60cm,開展度50cm,第一花序節位(wei)7節,單株坐果25個。

果(guo)(guo)實:羊角形,商品果(guo)(guo)深(shen)綠色,完熟(shu)時轉(zhuan)為紅(hong)色,橫徑2.5-3.0cm,縱徑22-26cm,果(guo)(guo)肉厚0.3cm,單果(guo)(guo)重80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nei)蒙古自(zi)治區(qu)區(qu)域(yu)作物(wu)委(wei)托(tuo)試(shi)驗,早期采收,平(ping)均(jun)鮮重(zhong)畝產1800kg,比(bi)對照(zhao)(zhao)牛角增產20%;總產量(liang)平(ping)均(jun)畝產7000kg,比(bi)對照(zhao)(zhao)增產19.7%。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種植每畝4000穴左右(you),每穴雙株,保(bao)護(hu)地種植畝保(bao)苗(miao)4000株左右(you)。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88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88號

品種名稱:中京鐵牛 

申請單位:寧城縣中京蔬菜(cai)研究所(suo)

品種來源:來源于黃皮粗羊角變異(yi)株。

性狀描述:

植(zhi)株:株高90cm,開展(zhan)度(du)70cm,第一(yi)花序節(jie)位8節(jie),單株坐(zuo)果20個。

果(guo)實:牛(niu)角形,商品果(guo)綠色,完熟(shu)時轉為紅色,橫徑(jing)4-5cm,縱(zong)徑(jing)22-25cm,果(guo)肉厚(hou)0.3-0.4cm,單果(guo)重100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meng)古(gu)自治區區域作物委(wei)托試驗,早(zao)期采收,平均(jun)鮮重畝產1600kg,比對照牛角增(zeng)產6%;總產量平均(jun)畝產6800kg,比對照增(zeng)產16%。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種植3500-4000穴(xue)/畝(mu),每穴(xue)雙(shuang)株,保(bao)護地畝(mu)保(bao)苗(miao)33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89、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89號

品種名稱:綠峰1號 

申請單位:赤峰(feng)自毅(yi)綠(lv)色(se)種業有(you)限公司(si)

品種來源:以96-JA1-7-M為母本,赤峰牛角(jiao)椒為父(fu)本選育而(er)成。母本是從國外特大牛角(jiao)型尖(jian)椒中(zhong)經7代分離自交(jiao)而(er)成。

性狀描述:

植株(zhu):幼苗期葉片深綠色,葉圓(yuan)卵形;株(zhu)高80-90cm,開展度60cm,第一(yi)花(hua)序節位9-10節,單株(zhu)坐果20個,花(hua)冠白(bai)色。

果(guo)(guo)實:牛(niu)角形,商品果(guo)(guo)淺綠色(se),完熟時轉(zhuan)為紅色(se),橫徑5cm,縱徑20-25cm,果(guo)(guo)肉厚0.5-0.6cm,單果(guo)(guo)重100-150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nei)蒙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早期采收,平均鮮重畝(mu)產(chan)(chan)1700kg,比對照牛角椒增產(chan)(chan)26%;總產(chan)(chan)量平均畝(mu)產(chan)(chan)5500kg,比對照增產(chan)(chan)22%。

栽培技術要點:

露(lu)地種(zhong)植畝(mu)保苗(miao)4000株左右(you),棚室栽培畝(mu)保苗(miao)3000株左右(you)。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90、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菜2009090號

品種名稱:綠峰尖椒15 

申請單位:赤峰自毅綠色種業有限公(gong)司(si)

品種來源:以96-JB1-7-M為(wei)(wei)母(mu)本,常規牛角(jiao)(jiao)椒(jiao)(jiao)為(wei)(wei)父本選(xuan)(xuan)育而成。母(mu)本是以國外羊角(jiao)(jiao)形尖(jian)椒(jiao)(jiao)為(wei)(wei)材(cai)料(liao),經多代(dai)自交(jiao)選(xuan)(xuan)育而成;父本是以常規牛角(jiao)(jiao)椒(jiao)(jiao)為(wei)(wei)材(cai)料(liao),經多代(dai)自交(jiao)選(xuan)(xuan)育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幼(you)苗期(qi)葉(xie)片深綠色,葉(xie)卵圓形;株高90-100cm,開展度40-50cm,第(di)一花(hua)序節(jie)位9-10節(jie),花(hua)冠白色,單株坐果25-30個(ge)。

果實:羊角形,商品果淺綠色(se),完(wan)熟時轉為紅色(se),橫徑(jing)3.5cm,縱徑(jing)20cm,果肉(rou)厚0.3-0.5cm,單(dan)果重80-100g。

試驗情況:

2007年(nian)參加(jia)內蒙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shi)驗,早期(qi)采(cai)收,平均鮮重畝產1800kg,比(bi)對照(zhao)保椒增(zeng)(zeng)產28%;總產量平均畝產5200kg,比(bi)對照(zhao)增(zeng)(zeng)產30%。

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種植畝保苗4000株(zhu)左右(you),棚室(shi)栽(zai)培(pei)畝保苗3000株(zhu)左右(you)。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91、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091號

品種名稱:蒙育三號 

申請單位:赤峰市紅(hong)山區園(yuan)藝種子經銷處

品種來源:以(yi)A3為母本,24B70為父本選(xuan)育而(er)成(cheng)。母本是經(jing)牛角椒與燈籠形(xing)雜交后6代自交選(xuan)育而(er)成(cheng);父本是從(cong)當地農(nong)家品種中(zhong)發現黃色(se)表皮植株,經(jing)5代連續自交而(er)成(cheng)。

性狀描述:

植株(zhu):株(zhu)高122cm,開展(zhan)度56cm,第一花(hua)序節位8-9節,單株(zhu)坐(zuo)果8-9個。

果實:牛角形,果尖部鈍,完(wan)熟時轉為橙紅色,橫徑6.6cm,縱徑17.5cm,果肉厚0.5cm,果面(mian)有棱溝。

試驗情況:

2006年參加內蒙古(gu)自治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驗(yan),早期采收,平(ping)均鮮重畝產(chan)2750kg,比(bi)對(dui)照(zhao)牛角椒增產(chan)19%;總(zong)產(chan)量平(ping)均畝產(chan)16500kg,比(bi)對(dui)照(zhao)增產(chan)64.5%。

栽培技術要點:

栽單株,畝保苗2800-3000株。

注意事項:生長中期要搭架。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92、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92號(hao)

品種名稱:玉龍八號 

申請單位:赤(chi)峰市大和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大連(lian)(lian)851為母本(ben),株四斤(jin)為父(fu)本(ben)雜交(jiao)選育而成。母本(ben)引自(zi)大連(lian)(lian);父(fu)本(ben)系(xi)地(di)方品種(zhong)。

性狀描述:

植(zhi)株:蔓生,株高200-250cm,葉(xie)片綠色,頂(ding)端小(xiao)葉(xie)心臟形,葉(xie)脈明顯,頂(ding)端內凹。

花:白色。

莢:長扁圓(yuan)形,未成(cheng)熟(shu)莢綠(lv)色,成(cheng)熟(shu)青(qing)白色,長21cm,寬(kuan)1.5cm,莢粒數7-9粒。

籽粒(li):扁腎形,白色,種臍白色。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meng)古自治(zhi)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驗(yan),平均畝產(chan)3200kg,比對照大(da)連851增(zeng)產(chan)33%。

栽培技術要點:

行(xing)距50cm,株距 30-35cm。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93、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93號(hao)

品種名稱:赤裕二號 

申請單位:赤峰(feng)裕隆種(zhong)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來源于泰國(guo)架豆變異株。

性狀描述:

植株:蔓生,株高(gao)350cm,復葉頂(ding)端小葉菱圓形(xing),兩側(ce)小葉頂(ding)端細(xi)尖,基部圓形(xing),單株分枝3-5個,結莢70個左右。

花(hua):白色,3-4葉節著(zhu)(zhu)生第一花(hua)序(xu),每序(xu)著(zhu)(zhu)花(hua)4-8朵。

莢:圓筒形,無筋(jin),綠色,長25-30cm,莢粒數7-9粒。

籽粒(li):扁腎形,褐色(se),臍環紫紅色(se)。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nei)蒙古自治區區域(yu)作(zuo)物委(wei)托(tuo)試驗,平均畝產3115kg,比(bi)對照泰(tai)國架豆增產13.6%。

栽培技術要點:

株行距50×40cm。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94、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cai)2009094號(hao)

品種名稱:赤裕三號 

申請單位:赤峰(feng)裕隆種子有限公(gong)司

品種來源從山東老(lao)來少與九粒白架豆試驗田中發現自(zi)然雜交株,經(jing)5代自(zi)交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蔓生,株高200cm,復葉(xie)頂端小葉(xie)心臟形,兩側小葉(xie)頂端細尖,基(ji)部截形,長13.2cm,寬12.5cm,單株分枝3個,結(jie)莢55個。

花(hua):白色,2-3葉節著生(sheng)第一花(hua)序,每序著花(hua)4-8朵。

莢:長(chang)扁圓形(xing),直(zhi)條,長(chang)26cm,莢粒數8-9粒。

籽粒:長腎形(xing),臍(qi)白色,臍(qi)環(huan)淺(qian)褐色。

試驗情況:

2007年(nian)參加(jia)內(nei)蒙古自治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shi)驗(yan),平均畝產2350kg,比對照山東老(lao)來少(shao)增產12.9%。

栽培技術要點:

株行距50×40cm。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95、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95號(hao)

品種名稱:赤裕五號 

申請單位:赤峰(feng)裕隆種子(zi)有限(xian)公司

品種來源來源于(yu)“寶豐架豆”自然變異株。

性狀描述:

植株(zhu):蔓生,株(zhu)高200cm,復葉頂(ding)端(duan)小葉菱卵形,長13.5cm,寬(kuan)13cm,兩側小葉頂(ding)端(duan)細尖,基(ji)部圓形,長13.3cm,寬(kuan)11.6cm,單(dan)株(zhu)分(fen)枝2-3個,結莢65個。

花:白(bai)色,2-3葉節著(zhu)生第一花序,每(mei)序著(zhu)花4-8朵。

莢(jia):未成熟莢(jia)淺綠色(se),邊緣白色(se),長(chang)扁(bian)圓形,直條,長(chang)22.5cm,莢(jia)粒數8-10粒。

籽粒:長(chang)腎形,土褐(he)色(se),臍白(bai)色(se),臍環紅褐(he)色(se)。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gu)自(zi)治區區域(yu)作物委托試(shi)驗,平(ping)均畝(mu)產(chan)(chan)2513kg,比對(dui)照(zhao)寶(bao)豐架(jia)豆增產(chan)(chan)17.5%。

栽培技術要點:

株行(xing)距(ju)50×40cm。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96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96號

品種名稱:赤裕六號 

申請單位:赤峰裕隆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來源于“九粒白架豆”自然變異株。

性狀描述:

植(zhi)株:蔓生,株高(gao)250cm,復葉頂端(duan)(duan)小葉菱卵形,兩側小葉頂端(duan)(duan)漸尖,基(ji)部圓形,單株分枝2-3個,結莢65個。

花:白色,2-3葉(xie)節著生第一花序(xu),每(mei)序(xu)著花4-8朵。

莢(jia):未(wei)成熟(shu)莢(jia)青白色,圓筒形(xing),“S”形(xing)條,長21.6cm,莢(jia)粒數9粒。

籽(zi)粒:長腎形,土褐色(se),臍白色(se),臍環(huan)紅褐色(se)。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2782kg,比對照(zhao)九(jiu)粒(li)白增產12.7%。

栽培技術要點:

株(zhu)行距(ju)50×40cm。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97、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97號(hao)

品種名稱:赤裕八號 

申請單位:赤峰裕(yu)隆種子(zi)有限公司(si)

品種來源來源(yuan)于“赤(chi)裕三號”自然(ran)變異(yi)株。

性狀描述:

植株:蔓(man)生(sheng),株高250cm,復(fu)葉頂(ding)(ding)端(duan)小葉菱(ling)卵(luan)形,長13.4cm,寬(kuan)13.4cm,兩側小葉頂(ding)(ding)端(duan)漸尖,基部圓形,單株分枝2-3個(ge),結(jie)莢55-60個(ge)。

花:白(bai)色,2-3葉節著生第(di)一花序(xu),每序(xu)著花4-8朵(duo)。

莢(jia)(jia):未成熟莢(jia)(jia)白色(se),長扁(bian)圓形,彎曲,長26.3cm,莢(jia)(jia)粒數7-10粒。

籽(zi)粒:短(duan)腎形,淺粉色(se)(se)被土褐色(se)(se)花紋,臍(qi)白(bai)色(se)(se),臍(qi)環黃褐色(se)(se)。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zi)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2608kg,比對照赤裕三號增產11.1%。

栽培技術要點:

株行距50×40cm。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98、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98號

品種名稱:赤裕十號 

申請單位:赤(chi)峰裕隆種(zhong)子有(you)限公司

品種來源從(cong)“大連特(te)嫩五號”與“泰國架(jia)豆”繁殖田中發(fa)現自(zi)然雜交株,采用系譜(pu)法經5代自(zi)交選育(yu)而成。

性狀描述:

植(zhi)株:蔓生,株高(gao)350cm,5-6條(tiao)側枝(zhi),側枝(zhi)繼續(xu)分枝(zhi),葉(xie)片深綠色,復葉(xie)頂(ding)端小葉(xie)卵(luan)圓(yuan)形,兩側小葉(xie)頂(ding)端細尖,基部圓(yuan)形,單(dan)株分枝(zhi)5-7個,結莢60-75個。

花:白色,3-4葉節著生第(di)一花序,每序著花4-8朵。

莢:圓筒形(xing),無筋,綠色,長25-30cm,莢粒數8-10粒。

籽粒:長腎形,成熟籽粒土黃色,臍白色,臍環土黃色。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jia)內蒙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ping)均畝產3181.5kg,比對(dui)照泰國架豆(dou)增產16.1%。

栽培技術要點:

株行距50×60cm。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99、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099號

品種名稱:赤裕十二號 

申請單位:赤(chi)峰裕隆種子(zi)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來源于“赤裕五(wu)號(hao)”自然變(bian)異株。

性狀描述:

植株:蔓生,株高250cm,中部復葉(xie)頂端小(xiao)葉(xie)近圓(yuan)形,綠色,長16cm,寬15cm,主莖淺(qian)綠色。

花:白(bai)色,2-3葉節著(zhu)生第一花序,每序著(zhu)花4-8朵。

莢(jia):結莢(jia)集中于中上部(bu),莢(jia)壁軟,長18-23cm,寬1.2cm,長圓棍形(xing),莢(jia)喙中部(bu)漸(jian)尖,背向彎曲,莢(jia)面微凸,粗糙,嫩(nen)莢(jia)橫(heng)截(jie)面桃形(xing),主色綠白色,微背向彎曲,莢(jia)粒(li)數9粒(li)。

籽(zi)粒:腎(shen)形,籽(zi)粒有褐色條斑(ban)。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meng)古自治(zhi)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tuo)試(shi)驗(yan),平均畝產2868.1kg,比對照赤裕(yu)五號(hao)增(zeng)產14.1%。

栽培技術要點:

株行距40×55cm。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100、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100號(hao)

品種名稱:赤裕十三號 

申請單位:赤峰裕隆(long)種子有(you)限公司

品種來源來(lai)源于“大連923”自然變異株。

性狀描述:

植株:蔓(man)生(sheng),株高250-300cm,中部復葉頂(ding)端小葉近圓形,綠(lv)色(se),長16cm,寬(kuan)15cm,主莖淺(qian)綠(lv)色(se)。

花:白色(se),3-4葉(xie)節(jie)著(zhu)生第一花序,每(mei)序著(zhu)花4-8朵。

莢(jia):結莢(jia)集中(zhong)于(yu)中(zhong)上部,長20-25cm,寬1.3cm,長扁形,莢(jia)喙(hui)中(zhong)部漸尖(jian),背向彎曲(qu),莢(jia)面微(wei)凸,粗糙(cao),嫩(nen)莢(jia)橫(heng)截(jie)面桃形,主色綠白色,微(wei)背向彎曲(qu),莢(jia)粒數8粒。

籽粒:腎形,白色。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jia)內(nei)蒙古(gu)自治區區域作物(wu)委托試(shi)驗(yan),平均(jun)畝產(chan)2761.4kg,比(bi)對照(zhao)大連(lian)923增(zeng)產(chan)17.3%。

栽培技術要點:

株行(xing)距(ju)40×55cm。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適宜地區種植。

101、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101號(hao)

品種名稱:北研50

申請單位:內蒙古(gu)大民種業有(you)限公司

品種來源來源(yuan)于矮生豆(dou)品種。

性狀描述:

植株(zhu):短蔓矮生,株(zhu)高50cm,葉(xie)片綠色、心臟形,花(hua)紫色,每花(hua)序結莢3-5個。

莢:扁條形,長16-18cm,肉(rou)厚(hou)0.4cm,莢寬2.5cm,單莢重22g。

籽粒:腎形(xing),白色或白灰(hui)色帶灰(hui)色花紋(wen)。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jia)內蒙古自治區區域作(zuo)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2499.1kg,比對(dui)照地豆王1號增產25.7%。

2008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qu)區(qu)域作物(wu)委托試驗,平均(jun)畝產(chan)2187.5kg,比對照地豆王1號(hao)增產(chan)10.0%。

栽培技術要點:

行距(ju)60cm,穴距(ju)25-30cm,每穴保苗3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適宜地區種植。

102、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2009102號

品種名稱:白蓮8號

申請單位:內蒙古大民種業有限公(gong)司

品種來源是從河北的(de)地豆(dou)王品系(xi)中系(xi)統選育(yu)而成(cheng)。

性狀描述:

植(zhi)株:短蔓矮生,株高50cm,葉片綠色、心臟形,花白(bai)紫色,每花序(xu)結莢3-5個。

莢:扁條形(xing),白色或淺綠(lv)色,長20cm,肉厚(hou)0.3cm,莢寬2.0cm,單莢重14.8g。

籽粒(li):腎形,白灰色(se)帶黑(hei)色(se)花(hua)紋。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meng)古(gu)自(zi)治(zhi)區區域(yu)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2284.8kg,比對照地豆王1號增產15.0%。

2008年(nian)參加內(nei)蒙古(gu)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shi)驗,平均畝產2181.4kg,比對(dui)照地豆(dou)王(wang)1號(hao)增產9.7%。

栽培技術要點:

行距(ju)(ju)60cm,穴距(ju)(ju)25-30cm,每穴保(bao)苗(miao)3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適宜地區種植。

103、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cai)2009103號

品種名稱:泰綠30

申請單位:內蒙古大(da)民(min)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黑(hei)龍江雙城市的農家品種一掛鞭為材(cai)料經5年系統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蔓生,主蔓長300-350cm,花白色(se),主蔓3-4節(jie)著生第一(yi)花序,每花序6-8朵。

莢(jia):圓棍形,淺(qian)綠色,長28-33cm,肉厚0.4cm,單莢(jia)重22g。

籽粒:長橢(tuo)圓形,褐色。

試驗情況:

2007年(nian)參加內蒙古(gu)自治區(qu)(qu)區(qu)(qu)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jun)畝(mu)產2499.1kg,比(bi)對照923增(zeng)產14.5%。

2008年參加內(nei)蒙古自(zi)治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tuo)試驗,平均畝產2208.9kg,比對照923增(zeng)產10.5%。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5600株左(zuo)右,行距60cm,穴(xue)距35-40cm,每穴(xue)保苗3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適宜地區種植。

104、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菜(cai)2009104號

品種名稱:大民黑眉

申請單位:內蒙(meng)古大民(min)種業有限公司(si)

品種來源來源于之豇28-2變異株。

性狀描述:

植株:蔓生,花紫色(se),主蔓4-5節著生第(di)一花序,每花序結莢(jia)2-4個。

莢:長60-80cm,肉(rou)厚0.4cm,單莢重20g。

籽粒:腎形,黑色。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jia)內蒙古自治區區域(yu)作(zuo)物委(wei)托試驗(yan),平均畝產2499.1kg,比對照901增產14.5%。

2008年參加內(nei)蒙古自治(zhi)區區域(yu)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chan)2481.5kg,比對照901增產(chan)24.8%。

栽培技術要點:

行距(ju)50cm,穴(xue)距(ju)35-40cm,每穴(xue)保苗3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適宜地區種植。

105、品種認定編號:蒙認(ren)菜2009105號

品種名稱:大民100

申請單位:內蒙古大民(min)種業有(you)限公司

品種來源從白豇2號中(zhong)選(xuan)出。

性狀描述:

植(zhi)株:蔓(man)生(sheng)(sheng),花紫色,主蔓(man)4-5節著(zhu)生(sheng)(sheng)第一(yi)花序,每花序結(jie)莢2-4個。

莢:青綠色,長80cm,肉厚0.3cm,單莢重40g。

籽粒:腎形,橘紅(hong)色(se)。

試驗情況:

2007年參(can)加(jia)內蒙古自(zi)治(zhi)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2284.8kg,比(bi)對照901增產13.8%。

2008年參加(jia)內蒙古自治區(qu)區(qu)域(yu)作物委(wei)托試驗,平(ping)均畝(mu)產2357.4kg,比(bi)對照901增產18.6%。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苗(miao)5600株左(zuo)右(you),行距50cm,穴距35-40cm,每(mei)穴保苗(miao)3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zi)治區興安盟適(shi)宜地(di)區種植。

1、品種認(ren)定編號:蒙認(ren)瓜2009001號

品種名稱:科蜜二號

申請單位:巴彥(yan)淖(nao)爾市科河種業有(you)限(xian)公司

品(pin)種(zhong)來源:以TQA01為母(mu)本(ben)(ben),TQB001為父本(ben)(ben)雜交選育而成(cheng)。母(mu)本(ben)(ben)來源于(yu)美洲(zhou)生態型(xing)(xing)常規品(pin)種(zhong);父本(ben)(ben)來源于(yu)東亞生態型(xing)(xing)品(pin)種(zhong)。

性狀描述:

幼苗(miao):葉片深綠色,掌狀(zhuang)型(xing),葉緣鋸齒狀(zhuang)。

植(zhi)株:單蔓整枝坐果節(jie)位8-11節(jie)。     

果實(shi):長橢圓型,縱徑26.9-27.8 cm,橫徑16.1-16.5 cm,成熟時(shi)果皮呈金黃色,果面(mian)全網(wang)紋(wen),網(wang)紋(wen)細、密、均勻,平均單瓜重3.5 kg。

果肉(rou):顏色(se)橘紅色(se),肉(rou)厚(hou)3.5-3.7 cm,肉(rou)質酥脆,有清香味。

品(pin)質(zhi):據田間鑒定(ding)測(ce)定(ding),中心可溶性固(gu)形物含量10.2%。

田間(jian)病(bing)蟲害發(fa)生情況(kuang):輕度發(fa)生角斑病(bing)、白粉病(bing),中度發(fa)生葉枯(ku)病(bing)、霜霉病(bing)。

試驗情況:

2006年參加內蒙古自治(zhi)區甜瓜(gua)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483 kg,比對(dui)照甘(gan)蜜寶增產1.3%。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zhi)區甜瓜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330 kg,比對照甘蜜寶增產7.7%。

2007年參加內蒙古(gu)自治區甜(tian)瓜生產試驗,平均(jun)畝產2428.3 kg,比對照甘蜜寶增產7.9%。

平(ping)均生(sheng)育(yu)期86天,比對照早1天,果實發(fa)育(yu)期38天。

栽培技術要點:

選擇(ze)肥力中上(shang)、土層深(shen)厚、排灌方便,PH8.5以下土地耕層含鹽量(liang)小于0.4%的輕度(du)鹽堿(jian)地;5年以上(shang)未種過瓜類作物的沙壤(rang)土或壤(rang)土,茬口以夏茬為好(hao)。畝保(bao)苗730-810株為宜(yi)。采(cai)用單蔓整枝法。

注(zhu)意事(shi)項:注(zhu)意防治葉(xie)枯病、霜霉病。

適宜地(di)(di)區(qu):內蒙(meng)古自治(zhi)區(qu)巴彥(yan)淖爾市適宜地(di)(di)區(qu)種植(zhi)。

2、品種認定編(bian)號(hao):蒙認瓜2009002號(hao)

品種名稱:巴蜜25號

申請單位:巴彥淖(nao)爾市農業(ye)科學院

品種來源:以H1為母本,B6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cheng)。母本來源于河套(tao)蜜瓜(gua)變(bian)異株(zhu);父本來源于賽熱克(ke)可西力(li)克(ke)可洪(hong)變(bian)異株(zhu)。

性狀描述:

幼(you)苗(miao):葉(xie)片(pian)淺綠色,葉(xie)片(pian)掌狀(zhuang)型。

植株:單(dan)蔓整枝坐(zuo)果節位6-9節。     

果(guo)實:橢圓型,縱徑(jing)22.4 cm,橫徑(jing)17.2 cm,平均單瓜重(zhong)3.0 kg,果(guo)皮黃綠色,覆細密網紋。

果肉:厚3.6 cm,顏色(se)淺(qian)綠(lv)色(se),肉質酥脆,有濃香味。

種子:長橢圓型,黃白色,千粒重40.6 g。

品質:2006年內(nei)蒙古大學生命科學院生物(wu)工程中心(xin)(呼和浩特)測定,中心(xin)折(zhe)光糖含量13.4%。

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中度發生葉枯病,輕度發生角斑病、霜霉病、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5年參(can)加內蒙古自治區甜(tian)瓜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718 kg,比(bi)對照甘蜜寶減(jian)產0.7%。

2006年參加內蒙古(gu)自治(zhi)區甜(tian)瓜區域試(shi)驗,平均(jun)畝產2412 kg,比(bi)對(dui)照西域三號增產28.8%。

2007年(nian)參(can)加(jia)內蒙(meng)古自治區甜瓜生產試驗,平均畝(mu)產2340.3 kg,比(bi)對照(zhao)西域三號增產13.2%。

平均生育期87天,比(bi)對照(zhao)晚1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miao)1000株左右(you),株距45-50 cm。以單蔓整枝為佳。

注意事項:注意防(fang)治葉枯(ku)病。

適宜地區(qu):內(nei)蒙古(gu)自(zi)治區(qu)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qu)種植(zhi)。

3、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ren)瓜2009003號

品種名稱:沙荒綠豐

申請單位:內蒙(meng)古(gu)豐農(nong)種業有(you)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yi)Z201-1為(wei)母(mu)本(ben)(ben)(ben),DZ11-9為(wei)父本(ben)(ben)(ben)選(xuan)育而成。母(mu)本(ben)(ben)(ben)是以(yi)甘(gan)肅(su)地方品種靖遠大(da)板為(wei)材(cai)料多代(dai)系選(xuan)而成;父本(ben)(ben)(ben)是以(yi)新籽1號(hao)和甘(gan)農大(da)大(da)板1號(hao)雜(za)交后(hou)代(dai)為(wei)材(cai)料經多代(dai)自交選(xuan)育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zhu):葉片綠色,掌狀形,葉緣深(shen)缺(que)刻;坐果節位7-14節,單株(zhu)坐果3-4個。

果(guo)實:圓形(xing),果(guo)皮綠色覆有(you)深綠色條帶,單(dan)瓜重(zhong)1.2kg,產籽(zi)147粒。

籽粒:黑色(se),長1.6cm,寬1.7cm,百粒重25.1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du)發生(sheng)炭疽病、白(bai)粉(fen)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nei)蒙古自治區區域(yu)作(zuo)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chan)126.7kg,比對照新(xin)籽瓜一號增產(chan)5.6%。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1500-220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種植。

4、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瓜2009004號

品種名稱:多籽2號

申請單位:巴市(shi)杭錦后旗(qi)科普農(nong)作(zuo)物新品(pin)種(zhong)開發(fa)研(yan)究所(suo)

品種來源:組合為自06-5×自M03-8。母本來源于河套本地黑大片籽瓜的變異單株;父本來源于本地黑小片籽瓜的變異單株。

性狀描述:

植(zhi)株:葉片綠色,掌狀形,葉緣(yuan)深缺刻;坐(zuo)果節位11-13節,單株坐(zuo)果3-4個(ge)。

果實(shi):圓形(xing),果皮(pi)綠色(se)覆有深色(se)條(tiao)帶,單(dan)瓜重1.6kg,產籽135粒。

籽(zi)粒:黑邊緣白(bai)心,長1.8cm,寬1.1cm,百粒重(zhong)24.5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炭疽病、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nei)蒙古自治(zhi)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驗,平(ping)均(jun)畝產128.3kg,比對照(zhao)新籽瓜一號增產6.9%。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300株(zhu)左右。

注意事項:成熟后(hou)及(ji)時采收,瓜(gua)籽用瓜(gua)瓤(rang)水漂洗、撈(lao)出晾干,避(bi)免(mian)雨淋,堆積發(fa)霉,陽光暴曬。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ba)彥淖爾市適(shi)宜地區種植。

5、品種認定編號:蒙(meng)認瓜2009005號

品種名稱:益民小紅片

申請單位:杭錦(jin)后(hou)旗益(yi)民種子(zi)有(you)限責任公司(si)

品種來源:以ZH-1-5-3為母本,ZA-1-4-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來源于河(he)套紅(hong)中片籽瓜的變(bian)異單株;父本來源于安徽小(xiao)巢(chao)湖(hu)小(xiao)紅(hong)片籽瓜的變(bian)異單株。

性狀描述:

植(zhi)株:葉片綠色;坐(zuo)果節(jie)位6-9節(jie),單株坐(zuo)果1-2個。

果實:圓形,果皮深綠色(se),單瓜重1.4-2.3kg,單瓜產(chan)籽338-380粒。

籽粒:紅色、平展(zhan),長1.2cm,寬0.7cm,百粒重14.6-16.2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sheng)葉斑病。

試驗情況:

2007年參(can)加內蒙古自治區(qu)區(qu)域作(zuo)物委托試驗(yan),平均(jun)畝(mu)產(chan)(chan)104.8kg,比對照新籽瓜一號(hao)增產(chan)(chan)17.6%。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500株左(zuo)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zhi)區巴(ba)彥淖爾市適宜地區種(zhong)植。

6、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瓜(gua)2009006號

品種名稱:益民黑中片

申請單位:杭(hang)錦(jin)后旗(qi)益民(min)種子(zi)有限責任公(gong)司

品種來源:來源于蘭州(zhou)黑片(pian)籽瓜的變異單株。

性狀描述:

植株:葉(xie)片綠色;坐果(guo)節位6-9節,單株坐果(guo)1-2個。

果實:圓形,果皮綠(lv)色有深綠(lv)色條紋帶(dai),單瓜重(zhong)1.6kg,單瓜產(chan)籽273粒(li)。

籽粒(li):白底黑邊,長1.5cm,寬(kuan)1.0cm,百粒(li)重23.6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葉斑病。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zi)治(zhi)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jun)畝產101.5kg,比對照(zhao)新籽瓜(gua)一號增產13.9%。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2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meng)古自治區巴彥淖爾(er)市適宜地區種植。

7、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瓜(gua)2009007號(hao)

品種名稱:林籽一號

申請單位:巴彥淖爾(er)市(shi)科河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92707為(wei)(wei)母本,林籽(zi)大(da)片(pian)88708為(wei)(wei)父本雜(za)交育(yu)成。母本是以泰國籽(zi)瓜(gua)和蘭州籽(zi)瓜(gua)雜(za)交,經6代(dai)自交育(yu)成的自交系(xi)。

性狀描述:

植株(zhu):葉(xie)片綠色;坐果節位(wei)6-9節,單株(zhu)坐果1-2個(ge)。

果實(shi):圓形,果皮綠色,單瓜(gua)重0.8kg,單瓜(gua)產籽(zi)147粒。

籽(zi)粒(li):平(ping)展、白心(xin)黑底。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葉斑(ban)病(bing)。

試驗情況:

2007年(nian)參(can)加(jia)內蒙古自治(zhi)區(qu)區(qu)域作物(wu)委托試驗,平均畝產(chan)101.0kg,比(bi)對照新籽瓜一號增產(chan)13.2%。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苗3500-370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qu)巴彥淖爾市(shi)適宜地區(qu)種植。

8、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瓜2009008號

品種名稱:新田蜜二號

申請單位:內蒙古巴彥淖爾(er)市新田種苗(miao)公司

品種來源:以K1-7為母(mu)本(ben),K3-92-2為父(fu)(fu)本(ben)雜交選(xuan)育而成(cheng)。母(mu)本(ben)來源于哈薩克斯坦農家品種(zhong)(zhong)“羊頭”,經4代自交選(xuan)育而成(cheng);父(fu)(fu)本(ben)是用(yong)冬甜(tian)瓜品種(zhong)(zhong)“卡拉克賽”,高糖品種(zhong)(zhong)“芙(fu)蓉”和洋香瓜品種(zhong)(zhong)“CinCo”經復合雜交,經10代選(xuan)育而成(cheng)。

性狀描述:

幼苗:葉(xie)片深(shen)綠色、掌形。

植株:坐果節位8-9節。     

果(guo)實:長(chang)橢(tuo)圓(yuan)型,果(guo)皮顏色(se)黃底(di)綠斑(ban),網狀網紋布滿全果(guo),單瓜(gua)重3.5kg。

果肉(rou):橘紅(hong)色,肉(rou)質(zhi)酥脆(cui),有(you)清香味。

品質:果肉中心(xin)折光糖含量(liang)10.15%。

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田間輕(qing)度發生角斑病(bing)(bing)、霜(shuang)霉病(bing)(bing)、白粉病(bing)(bing),中度發生葉枯病(bing)(bing)。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zi)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yan),平均畝產(chan)2334.9kg,比對照甘(gan)蜜寶增產(chan)7.9%。

栽培技術要點:

采(cai)用大小(xiao)行(xing)種植,畝保(bao)苗(miao)800株(zhu)左右。

注意事項:注意防(fang)治細(xi)菌性角斑病(bing)、葉(xie)枯病(bing)。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適(shi)宜地(di)區種植。

9、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瓜2009009號

品種名稱:富達蜜6號

申請單位:內蒙古(gu)富達農(nong)業發(fa)展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Xg-98-17為母本,Fd-98-26為父本雜交選育(yu)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se)、掌形。

植株(zhu):易坐果(guo),坐果(guo)節位8-10節。

果實(shi):短橢圓型(xing),果皮乳白色,網(wang)紋稀;單瓜重3.0kg。

果(guo)肉:淺淺綠肉,汁液多(duo),有(you)清香(xiang)味,口(kou)感(gan)好。

品質:果肉中心折光糖(tang)含(han)量15.94%。

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田間(jian)輕度發生葉枯病(bing),白粉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jia)內蒙古自治(zhi)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jun)畝產(chan)2651.2kg,比對照(zhao)甘蜜寶增(zeng)產(chan)15.1%。

栽培技術要點:

采用大小行種(zhong)植,畝(mu)保苗900-1000株(zhu)。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qu)巴(ba)彥淖爾市適宜地(di)區(qu)種植。

10、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瓜(gua)2009010號

品種名稱:富達蜜810

申請單位:內蒙古富(fu)達農(nong)業發展有限(xian)公(gong)司(si)

品種來源:以Xg-96-28為母本(ben)(ben),Fd-96-10為父本(ben)(ben)雜(za)交(jiao)選(xuan)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lv)色、掌形。

植(zhi)株:易坐(zuo)(zuo)果,坐(zuo)(zuo)果節位(wei)8-9節。

果實(shi):果實(shi)長橢圓型(xing),果皮黃綠有(you)綠色條斑,網紋均(jun)勻且密;單(dan)瓜重(zhong)4.5kg。

果肉:淺桔(jie)紅色,肉質酥(su)脆,口感好。

品質:果(guo)肉中心折光糖含(han)量12.48%。

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田間輕度發生葉枯病,白(bai)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nei)蒙古自治區區域(yu)作(zuo)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2889.0kg,比對照甘蜜寶增產25.4%。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750-80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zhi)區(qu)巴彥淖(nao)爾市適宜地區(qu)種植(zhi)。

11、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瓜2009011號

品種名稱:早熟蜜

申請單位:臨河西亞種子(zi)農資經銷部

品種來源:以(yi)OMD3為母(mu)本,DTM03為父(fu)本雜(za)交(jiao)選育而(er)成。

性狀描述:

植株葉(xie)片深綠色、掌狀(zhuang)形,葉(xie)緣鋸齒狀(zhuang),以子蔓結果為主。

果實長橢(tuo)圓形(xing),成熟時(shi)果皮金黃色,果實全(quan)網(wang)(wang)紋(wen),網(wang)(wang)紋(wen)密。

品質:果肉(rou)中心折光(guang)糖含量(liang)為13.48%。

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田間(jian)輕度發生(sheng)葉枯病、霜(shuang)霉病。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蒙(meng)古(gu)自治區區域作(zuo)物(wu)委托試驗,平均(jun)畝產(chan)2310.8kg,比對(dui)照甘(gan)蜜寶增(zeng)產(chan)0.3%。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苗730-810株。

適宜地區:內(nei)蒙(meng)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適宜地區種(zhong)植(zhi)。

12、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瓜(gua)2009012號

品種名稱:蜜農十號

申請單位:臨(lin)河西亞種子農資經銷部

品種來源:以XTA1-8為(wei)母本(ben),XTB3-5為(wei)父本(ben)雜(za)交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植株:葉片綠(lv)色(se)、掌狀形,葉緣鋸齒狀,易(yi)坐果,以子蔓結果為主。

果(guo)實(shi):長橢圓形,成熟時果(guo)皮黃色,果(guo)實(shi)有綠(lv)色條斑,中粗網(wang)紋布滿全(quan)瓜。

品質:果(guo)肉(rou)中心折光(guang)糖含量為(wei)11.1%。

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田間輕(qing)度發生白粉(fen)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can)加內蒙古(gu)自治(zhi)區區域作物委托試(shi)驗(yan),平均畝(mu)產2979.9kg,比(bi)對照甘蜜寶增產29.4%。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miao)730-810株。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ba)彥淖爾(er)市適宜地(di)區種植。

13、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瓜(gua)2009013號

品種名稱:綠豐蜜寶

申請單位:巴彥淖爾市綠豐種業有(you)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88-5-6為母本,90-2-8為父本雜(za)交選育而(er)成。

性狀描述:

幼(you)苗:葉(xie)片深綠色(se)、掌狀形(xing)。

植株:坐果節位6-8節。

果(guo)實:長橢圓型,皮色(se)金黃,全網紋,單果(guo)重4-7kg。

果肉:橙黃色。

品質:果(guo)肉中心折光糖含(han)量(liang)為(wei)12.78%。

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田(tian)間輕度發生霜霉病(bing)、白(bai)粉病(bing)、葉枯(ku)病(bing)。

試驗情況:

2008年參加內(nei)蒙(meng)古(gu)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2771.8kg,比對照甘(gan)蜜(mi)寶增產20.4%。

栽培技術要點:

畝(mu)保(bao)苗600-650株。

適宜地區:內蒙(meng)古自治區(qu)巴彥淖爾(er)市適(shi)宜(yi)地區(qu)種植。

14、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瓜2009014號

品種名稱:紅甜1號

申請單位:內蒙古大民種業有限(xian)公司

品種來源:以(yi)Y57-6為母本,D74-5為父(fu)本選(xuan)(xuan)育(yu)而成。母本是以(yi)龍甜一號為材料經6代自交選(xuan)(xuan)育(yu)而成;父(fu)本為外引系。

性狀描述:

植株(zhu):葉片淺(qian)綠色(se),心形,花為兩(liang)性花。     

果(guo)實(shi):梨形(xing),果(guo)皮(pi)白(bai)色,成熟后(hou)略有(you)黃韻,單瓜重0.4kg,果(guo)肉(rou)(rou)白(bai)色,肉(rou)(rou)厚1.9cm。

品質:果肉可溶(rong)性固(gu)形物含量15.1%。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meng)古自治區(qu)區(qu)域(yu)作物委托試驗,平均(jun)畝產3231.6kg,比(bi)對照齊甜一號增產12.4%。

2008年參加內蒙(meng)古(gu)自治區區域作(zuo)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3319.4kg,比對照齊甜一號(hao)增產14.5%。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bao)苗2700株左右。

注意事項:忌用激素催(cui)果催(cui)熟(shu),膨果期給(gei)水要適度,以(yi)免果實增(zeng)重太多。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適宜地區種植。

15、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瓜2009015號

品種名稱:紅甜13

申請單位:內(nei)蒙(meng)古(gu)大民(min)種業(ye)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E133為母本,日27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是以齊甜(tian)品種為材料經連(lian)續5代自交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植(zhi)株(zhu):葉片淺綠色,心(xin)形,花為(wei)兩(liang)性花。     

果實:梨形,果皮黃白色帶(dai)綠底,單瓜重0.9kg,果肉白色,肉厚1.9cm,橫徑12.5cm,縱(zong)徑8.9cm。

品質:果肉可(ke)溶性固形物含量16.0%。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nei)蒙古自治區區域作物委托試驗,平均畝產3549.9kg,比對照(zhao)齊甜(tian)一號增產23.5%。

2008年(nian)參加內蒙(meng)古自治區區域作(zuo)物委托(tuo)試驗,平均畝產3448.1kg,比對(dui)照齊(qi)甜一號增產19.0%。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bao)苗2700株左右。

注意事項:忌用(yong)激(ji)素催果(guo)(guo)(guo)催熟(shu),膨果(guo)(guo)(guo)期(qi)給水(shui)要適(shi)度,以免(mian)果(guo)(guo)(guo)實(shi)增重太多。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qu)興安盟適宜地區(qu)種植。

16、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瓜2009016號

品種名稱:紅甜5號

申請單位:內蒙古(gu)大民種(zhong)業有限公司(si)

品種來源:以3S為母(mu)本,33-1為父(fu)本選育(yu)而成(cheng)。母(mu)本是以五龍白(bai)為材(cai)料經6代自交(jiao)定向選育(yu)而成(cheng);父(fu)本是以日本甜寶為材(cai)料經6代自交(jiao)選育(yu)而成(cheng)。

性狀描述:

植株(zhu):葉片淺綠色,心形(xing),花為兩(liang)性花。     

果實:梨形,果皮黃白色,單瓜重0.4kg,果肉白色,瓤桔(jie)黃色,肉厚2.0cm,橫(heng)徑11.0 cm,縱徑15.2 cm。

品質:果肉可溶(rong)性固形物(wu)含量14.5%。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gu)自治(zhi)區(qu)區(qu)域作物委托試(shi)驗,平均畝產3101.0kg,比對照齊甜一(yi)號增產7.9%。

2008年參(can)加(jia)內蒙(meng)古自(zi)治區區域(yu)作物委托試驗,平(ping)均畝產3310.6kg,比對照齊甜一號增(zeng)產14.2%。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700株左右。

注意事項:忌(ji)用激素催(cui)果催(cui)熟,膨果期(qi)給水要(yao)適度,以(yi)免(mian)果實增重太多。

適宜地區:內蒙古(gu)自(zi)治區興安(an)盟適宜地(di)區種植(zhi)。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