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赤研5號
選育單位:赤峰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母本赤9501來源于本所引進的豫椒3號品種中選擇的一商品性好、性狀優良的單株中選留的單果經5代連續自交選育而成;父本赤9407是1990年在國外引進的一個大果形的甜椒雜交種中經5代連續自交選育而成的自交系。該雜交種1997年組配,1998年配合力測定。
性狀描述:
熟性:該雜交種在赤峰地區露地栽培5月中旬定植,7月中旬進入采收期,始花節位9節,屬早熟品種。
植株:株高51.3cm,株展49.1cm,分枝能力強,節間短,露地栽培平均單株座果3~5個;植株生長勢強,適應性廣。
果實:果實牛角形,果長8.4~11.6cm,果肩7.2~9.1cm,果肉厚0.35cm,單果重120~170g,果皮綠色,味甜。
抗性:經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病毒病抗性鑒定,該品種中抗TMV、抗CMV;田間調查抗疫病,較抗炭疽病、瘡痂病。
試驗情況:
2002年三個點產量每畝平均2206.3kg,比對照茄門增產34.6%;2003年三個點產量每畝平均2355.8kg,比對照茄門增產39.8%;兩年產量每畝平均2281.1gkg,產量幅度每畝為1333.3~3730.0kg,比對照茄門平均增產37.2%,增產幅度25.3~62.9%。
2004年自治區辣椒生產試驗,前期產量每畝平均1619.4kg,比對照中椒7號增產12.8%,總產量每畝平均為3819.7kg,比對照中椒7號增產4.5%。產量幅度每畝為3716.0 ~3951.0kg,增產幅度 1.2~10.2%。
2002~2004年在內蒙古赤峰、山西等地累計示范面積為50畝。一般露地產量每畝為3000~4000kg,比對照增產16.7~41.9%。
栽培技術要點:
在北方露地栽培時宜采取溫室育苗,營養缽分苗,培育壯苗;終霜后及時定植,起高壟覆膜;行穴距50×26cm,每畝定植5100穴,每穴雙株;底肥以農家肥為主,采收期間每采摘一次要追肥一次,同時要追施少量微肥;小水勤澆,否則后期脫肥,影響產量和商品性。
適宜地區: 內蒙古包頭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