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蒙甜3號?
申請單位:內蒙古農科院園藝所?
選育單位:內蒙古農科院園藝所?
品種來源:以母本B和父本D雜交配制的一代雜交種,B是從齊甜1號中選擇 的變異株,經本所 4年5代(1998年秋季日光溫室加1代)定向自交選育出的自交系;D是從引進的黑龍江農科院 園藝所7920品種中,經本所4年4代定向自交選育的自交系。?
性狀描述:
植株:苗期植株4~5片葉時,從主蔓抽生子蔓,分枝能力強,子蔓第1節位開始出 現結實花 ,結實花為兩性花,易坐瓜,坐瓜整齊,以子蔓結瓜為主,孫蔓也可結瓜,植株生長健壯, 葉片長12.3cm,寬16.6cm。
果實:長梨形,果形指數1.59,果皮黃綠底覆黃色花斑條紋,屬花皮類型;平均單果重436 g,皮薄質脆,果肉粉白,平均果肉厚1.8cm,種子腔橘粉色,肉質細,酥脆,甘甜、清 香、爽口。?
生育期:屬早熟品種,全生育期70天左右(春播露地地膜栽培,從播種到 果實成熟),果實發育期30天左右。?
品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
綜合抗性:2005年田間調查,未發現甜瓜常見的霜霉病、病毒病、枯萎病 。?
試驗情況:
2003~2004年分別在內蒙古自治區東、中、西部區試,2003年4個區試點平均產量2211kg /畝,比對照齊甜1號(1813kg/畝)增產21.9%;2004年4個區試點平均產量2289kg/畝 ,比對照齊甜1號(1906kg/畝)增產21.0%;果實發育期30天左右。?
2004年內蒙古自治區生產試驗,平均產量2264 kg /畝,比對照齊甜1號(1824kg/畝) 提高24.1%。?
2005年內蒙古自治區生產試驗,平均產量2106.5kg /畝,比對照齊甜1號(1731.3kg/畝) 提高21.7%。?
栽培技術要點:
地力:選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肥力好的沙壤土或輕粘土地塊,前茬以小麥、玉米等谷類 及牧草、豆類等作物為宜,忌與葫蘆科作物重茬或迎茬,實行5年以上輪作制。?
施肥: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5000kg/畝,磷酸二銨20kg/畝,硫酸鉀10kg/畝作基肥 。?
播期:露地地膜栽培應在10cm土壤溫度穩定在15℃時播種,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 前種子進行消毒,溫湯消毒與藥劑消毒相結合。?
種植方式:采取雙行起壟或單行溝栽地膜覆蓋栽培,雙行株行距0.5m×0 .7m,單行株距0.4m~0.5m。?
田間管理:分2~3次間苗、定苗,定苗后及時整枝打掐,主蔓4~5片葉 時摘心,選留2條 健壯的子蔓,子蔓第一雌花留瓜,每株第一次瓜留2個,第二次瓜子蔓或孫蔓上留2~3個 ,子蔓7~8片葉打頂,坐瓜孫蔓瓜前留2片葉打頂。?
注意事項:整個生育期前期要及時中耕鋤草,防止蚜蟲的危害;瓜膨大期 結合澆水 注意磷、鉀肥的施用或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1~2次;后期注意防治白粉病。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10℃的活動積溫在2500℃以上的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