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審定編號:蒙審豆2007005號
品種名稱:中黃35
申請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美國大豆PI486355為母本,鄭8431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逐代選豐產、抗倒伏、抗病的單株到F5代,再以F5代母本,以鄭6062為父本進行雜而成。
性狀描述:
苗:幼苗葉片綠色,葉圓形。
植株:株高81cm,株型為緊湊型。
葉片:葉片為長葉形,葉柄與莖桿莢角較小,落葉性好,抗炸莢。
莢:莢熟色為褐色,3-4粒莢多,莢彎鐮型。灰色茸毛,亞有限結莢習性。
花:白花。
籽粒:種皮黃色、黃色子葉、黃臍、圓粒、百粒重15.7 g。
品質:2005 年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粗蛋白38.05%,粗脂肪23.75%。
抗性:2004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大豆抗病人工接種鑒定和田間自然發病情況,抗大豆花葉病毒混合株系(病指3.2R),網室內高抗大豆花葉病毒1號株系(0HR),抗2號株系(9.4R),高抗3號株系(0HR)。中感大豆灰斑病(病指54.5MS),抗大豆花葉病毒病(病級1R),高抗大豆灰斑病(1HR),高抗大豆褐斑病(1HR),高抗大豆霜霉病(1R),高抗細菌性斑點病(1HR);中抗大豆食心蟲(蟲食率12.2%MR)。
2005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中心鑒定該品種對大豆灰斑病表現為中感(MS),病情指數為52.27%。
2005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中心鑒定該品系接種鑒定對大豆花葉病毒SMVⅠ號株系表現為中抗(MR),病情指數為20.51%。該品系接種鑒定對大豆花葉病毒SMVⅢ號株系表現為中抗(MR),病指數為20.83%。
試驗情況: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大豆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76.0 kg,平均比對照開育10增產28.5%。平均生育期129天,比對照開育10晚3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大豆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48.9 kg,平均比對照開育10增產18.2%。平均生育期124天,比對照開育10晚3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大豆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38.5 kg,平均比對照開育10增產21.7%。平均生育期119天,比對照開育10晚3天。
栽培技術要點:
種植密度12000~16000株/畝。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2600℃以上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