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內蒙 » 正文

2006年內蒙審定玉米、小麥、水稻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6-26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037
 

玉米?

1、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01號

品種名稱:豐田10號?

選育單位:赤峰市豐田科技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F823為母本,自選系T006為父本組配選育而成。母本F823以吉 853×516 8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選擇6代育成,父本T006以9046×C8605-2為基礎連續自交選擇6代育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紫色,第一葉卵圓型。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88?310cm,穗位高120?130cm,莖粗3.3cm,葉片數21?22片,葉 深綠色,葉片有縱向皺褶。?

雄穗:分枝12?17個,輕度下披,外穎綠色,花藥黃色,花粉量較大。?

雌穗:長錐型,穗柄長11?15cm,穗長18?24cm,穗粗5.5cm,禿尖小,穗行數16?18行, 行粒數40?45粒,穗粒數580?700粒,單穗粒重224.2g,出籽率84%?86%,花絲粉紅色,易 吐絲,穗軸白色。?

籽粒:馬齒型,黃色,百粒重40?43g。

品質:2005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粗蛋白9 .29%,粗脂肪3.58%,粗淀粉73.66%,賴氨酸0.32%,容重760g/L。

綜合抗性:2005年經吉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田間人工接種抗病(蟲)性鑒 定,中抗大斑病( 5MR),感彎孢病(7S),中抗絲黑穗病(6.5MR),高抗黑粉病(0HR),中抗莖腐病(16. 3MR),中抗玉米螟(5.4MR);

試驗情況: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早熟組預試,平均產量748.5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15.1%,平均生育期130天,比對照四單19晚4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712.9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13.2%,平均生育期125天,比對照四單19晚3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741.0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12.6%,平均生育期126.3天,比對照四單19晚2天。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3500?3800株/畝;選擇土壤肥力中上等,種肥施磷酸二 銨10?15 kg/畝,有機肥1000kg/畝,拔節初期追施尿素20kg/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kg/畝。

注意事項:種子包衣,及時防治病蟲害。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700℃以上的種植區種植。

2、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02號

品種名稱:大民338號?

選育單位:內蒙古大民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KD004為母本,自選系A116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自交系K D004是內 蒙古大民種業公司以黃早四×美國雜交種為基礎材料,經北方、海南兩地連續自交選擇7代 育成,父本自交系A116是內蒙古大民種業公司以丹340×中單2號為基礎材料經北方、海南兩 地連續自交選擇6代育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鞘紫色,幼苗綠色。?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90cm左右,穗位高130cm左右,葉片數21。?

雄穗:分枝10?12個。?

雌穗:長錐型,穗長22cm,穗粗5.3cm,穗行數14?16行,以16行居多,單穗粒重236.2g,出籽率85.6%,花絲紅色,穗軸白色。?

籽粒:馬齒型,桔黃色,百粒重30g。

品質:2005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粗蛋白8 .55%,粗脂肪4.43%,粗淀粉74.57%,賴氨酸0.30%,容重749g/L。

綜合抗性:2005年經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田間抗病(蟲)性鑒定,抗大斑病(3R) ,中抗彎孢病(5MR),抗絲黑穗病(4.5R),高抗黑粉病(0HR),高抗莖腐病(3.2HR),抗玉米 螟(3.4R);

試驗情況:

2003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晚熟組預備試驗,平均產量881.9kg/畝,比對照哲 單20增產4.8%,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5.3%。?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815.5kg/畝,比對照哲單20增產5.9% ,平均生育期134天,比對照哲單20晚1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797.1kg/畝,比對照哲單20增產4.8% ,平均生育期126天,比對照哲單20晚1天。

栽培技術要點:施足底肥,種肥施磷酸二銨20kg/畝或復合肥20?25kg/畝,追施尿素30kg/畝,種植密度3500?4000株/畝。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800℃以上的種植區種植。

3、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03號

品種名稱:包玉2號

選育單位:包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雜95-3為母本,外引系扎143為父本組配選育而成。母本雜95 -3為冀 承單3號雜交種中的變異株,經連續自交選育而成,父本扎143從扎魯特旗良種場引入。

性狀描述:

幼苗:葉鞘紫色,苗綠色。?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40cm,穗位高80cm,葉片數17。?

雄穗:分枝7?9個,外穎綠紫色,花藥黃色,花粉量較大。?

雌穗:長錐型,穗長18?20cm,穗粗4.9cm左右,禿尖小,穗行數14?18行,行粒數 35?40粒,穗粒數550?570粒,穗粒重163.6g,出籽率83%左右,花絲綠色,穗軸白色。?

籽粒:偏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1.6g。

品質:2004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定,粗蛋白9.36%,粗 淀粉73.28%,粗脂肪4.39%,賴氨酸0.29%,容重765g/L。

綜合抗性:2005年經吉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田間人工接種抗病(蟲)性鑒定,感大 斑病(7S ),感彎孢病(7S),高抗絲黑穗病(0HR),高抗黑粉病(0HR),中抗莖腐病(19.6MR) ,感玉米螟(6.3S)。

試驗情況:

2003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極早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01.5kg/畝,比對照海玉4號增產12 .3%,平均生育期116天。?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極早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560.9kg/畝,比對照海玉4號增產10 .5%,平均生育期118天,比對照海玉4號晚5天。?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極早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82.4kg/畝,比對照海玉4號增產11 .4%,平均生育期119天,比對照海玉4號晚4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早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69.5kg/畝,比對照哲單37 增產3.3%,平均生育期115天,比對照哲單37晚1天。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為3500?4000株/畝;土壤肥力中上等,種肥施二銨10?1 5kg/畝,拔節初期追施尿素15?20kg/畝。

注意事項:種子包衣防治玉米絲黑穗、黑粉等病害。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300℃以上的種植區種植。

4、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04號

品種名稱:高新3號

選育單位:通遼市高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外引系9046為母本,自選系G05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基礎為34 0×196,采用系譜法經連續選擇自交6代以上育成,父本9046為外引系。

性狀描述:

幼苗:葉稍紫色,葉片綠色。?

植株:株高280cm,穗位高110cm,葉片數19?21。?

雄穗:護穎綠色,花藥紫色。?

雌穗:柱型,穗長24cm,穗粗5.1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42粒,穗粒數638粒左右,出籽率87%,穗軸白色,花絲粉色。?

籽粒: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4g。

品質:2005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哈爾濱),粗蛋 白9.06%,粗脂肪4 .68%,粗淀粉75.16%,賴氨酸0.26%,容重732g/L;2006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 驗測試中心測定(北京),粗淀粉75.54%。

綜合抗性:經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通過人工接種、蟲鑒定,抗大斑病(3R), 中抗彎孢病(5MR),中抗絲黑穗病(11.0MR),〖JP〗高抗黑粉病(0HR),抗莖腐病(7. 5R),感玉米螟(6.7S)。

試驗情況: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晚熟預備試驗,平均產量812.1kg/畝,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5.66 %,比對照哲單20增產3.61%,平均生育期135天,比對照農大108早2天,比對照哲單20晚4天 。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800.1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0 %,平均生育期128天,比對照鄭單958早1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785.2kg/畝,比對照鄭 單958減產2.4%,平均生育期126天,與對照鄭單958同期。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為3800株/苗左右;土壤肥力中上等,施足底肥,種肥二 銨15kg或復合肥20?25kg/畝,追施尿素25kg/畝。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900℃以上的種植區種植。

5、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05號

品種名稱:和玉4號

選育單位(個人):內蒙古和林格爾縣    亢璽

品種來源:以F9835為母本,承409?7為父本單交選育而成。母本F9835為加拿大Cg sfiffsfa lk(RRS)C4種質,經外賓引入,1998年至2002年采用系譜法經五代自交選育而成,原代號為0 9?8?3?5?F17,父本承409?7從國內玉米自交系承18的提純過程中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綠色,第一葉匙型。

植株:株高220?250cm,穗位高70?90cm,葉片數17,莖葉夾角較小。

雄穗:一級分枝5?7個,主側枝明顯,側枝與主枝夾角35°?40°,護穎有紅綠相間條紋, 花藥褐色,花后雄穗綠色。?

雌穗:長錐型,穗長20?23cm,穗粗4.8?5.1cm,禿尖小,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42?45 粒,花絲淺紫色,苞葉長度適中,穗軸白色,穗柄長15?18cm,穗莖夾角35°?40°。?

籽粒:偏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5?39g。

品質:2004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測試中心(北京)測定,粗蛋白12.59%,粗脂肪5.69%,粗淀粉66.06%,賴氨酸0.32%,容重794g/L。

綜合抗性:2005年經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通過人工接種、接蟲鑒定,中抗大斑病( 5MR),感彎孢病(7S),中抗絲黑穗病(8.3MR),高抗黑粉病(0HR),中抗莖腐病(13.2MR), 感玉米螟(6.7S)。

試驗情況:

2003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極早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08.6kg/畝,比對照海玉4號 增產11.1%。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極早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509.5kg/畝,比對照冀承單3 號增產1 6.3%,比對照海玉4號增產0.4%。平均生育期108天,比對照承單3號晚5天,比對照海玉4號 早5天。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極早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51.7kg/畝,比對照冀承單3號增產2 3.3%,比對照海玉4號增產5.6%。平均生育期106天,比對照承單3號晚3天,比對照海玉4號 早9天。

栽培技術要點:

一般旱地種植密度在3000株/畝以下,水地為3500株/畝左右;播前施足底肥,春翻地前散施 種肥磷酸二銨,追施尿素10kg/畝。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300℃以上的種植區種植。

6、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06號

品種名稱:金山10號?

選育單位:通遼金山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金自1013為母本,外引系新444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金 自1013是 以4112×3189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新444引自吉林省四平市農科院。

性狀描述:

幼苗:葉鞘深綠色,葉綠色。?

植株:半緊湊型,葉綠色,葉緣波曲,葉尖下披,莖稈“之”字形程度小,株高245?255cm ,穗位高95?100cm,葉片數19。?

雄穗:一級分枝7?9個,側枝與主軸夾角中等,主側枝明顯,護穎綠色,花藥黃色,花粉量 較大。?

雌穗:長錐型,穗長20?22cm,穗粗5.2?5.4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40?45粒,出籽 率83.2%,穗軸白色。?

籽粒: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8.4g。

品質:2005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粗蛋白9.4% ,粗脂肪4.00%,粗淀粉75.22%,賴氨酸0.28%,容重720g/L。

綜合抗性:2005年經吉林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5M R),中抗彎孢病(5MR),高抗絲黑穗病(0HR),高抗黑粉病(0HR),高抗莖腐病(4.3HR),中 抗玉米螟(5.3MR)。

試驗情況:

2003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742.9kg/畝,比對照哲 單37增產24.7%,產量排第9位;比對照四單19減產3.5%。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78.3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7.7%,平均生育期127天,比對照四單19晚2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703.9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6.9%,平均生育期124天,與對照四單19同期。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為4000株/畝左右;種肥施磷酸二銨15kg/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kg/畝以上。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700℃以上種植區種植。

7、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07號

品種名稱:金山11號

選育單位:通遼金山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金自110為母本,外引系昌7?2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金自110是以 5003×4112為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選育而成,父本昌7?2引自河南省農科院。

性狀描述:

幼苗:葉鞘紫色,葉綠色。?

植株:緊湊型,株高292cm,穗位高119cm,莖粗2.4cm,葉片數20,葉片上沖,葉濃綠色。 ?

雄穗:一級分枝13?15個,護穎綠色,花藥黃色,花粉量充足。?

雌穗:柱型,穗長18.5cm,穗粗5.2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40粒,出籽率83.6%,花絲粉色,穗軸紫色。?

籽粒: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6.5g。

品質:2004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粗蛋白9.84%,粗脂肪4.2 6%,粗淀粉72.30%,賴氨酸0.28%,容重758g/L。

綜合抗性:2004年經吉林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 斑病(5MR),中抗彎孢病(5MR),中抗絲黑穗病(9.4MR),高抗黑粉病(0HR),高抗莖腐病(0HR),抗 玉米螟(4.3R)。

試驗情況: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晚熟組預備試驗,平均產量883.4kg/畝,比對照哲單20 增產12.6 1%,比對照農大108增產21.75%,平均生育期134天,比對照哲單20晚3天,比對照農大108早 3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827.1kg/畝,比對照哲單20增產5.6% ,平均生育期128天,與對照哲單20同期。?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06.1kg/畝,比對照哲單20增產6.0% ,平均生育期127天,比對照哲單20晚2天。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為4000株/畝左右;種肥施磷酸二銨15kg/畝以上,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kg/畝以上。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900℃的種植區種植。

8、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08號

品種名稱:真金306

選育單位:內蒙古鄂爾多斯達拉特旗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以外引系81162為母本,自選系dz375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81162外引 自吉林省 農科院,父本自選系dz375選自Mo17×CA375自交六世代,為系譜法選育。

性狀描述:

幼苗:葉綠色。?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65?270cm左右,莖稈“之”字形程度弱,穗位高85cm左右。?

雄穗:分枝16?18個,側枝與主軸夾角大。?

雌穗:筒型,穗長24.0cm,穗粗4.2cm,穗行數14?16行,穗軸紅色。?

籽粒:馬齒型,橙黃色。

品質:2004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定,粗蛋白1 1.14%,粗脂肪3.70%,粗淀粉70.19%,賴氨酸0.35%,容重677g/L。

綜合抗性:2004年經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通過人工接種、接蟲鑒定, 中抗大斑 病(5MR),感彎孢病(7S),抗絲黑穗病(4.8R),高抗黑粉病(0HR),中抗莖腐病(26 .2MR),中抗玉米螟(5.4MR),田間表現抗紅蜘蛛。

試驗情況:

2003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預備試驗,平均產量751.9kg/畝,比對照四單19減產3.5%。?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79.5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7.9%,平均生育期129天,比對照四單19晚4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702.8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6.8%,平均生育期125.5天,比對照四單19晚1.5天。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為4000株/畝左右;底肥施農家肥2500kg/畝,種肥施二銨 15kg/畝,追施尿素15?20kg/畝。

注意事項: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750℃的種植區種植。

9、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09號?

品種名稱:金山9號

選育單位:通遼金山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金自113為母本,外引系丹340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金自 113是以C 8605?2×4112為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選育而成,父本丹340引自吉林省農科院。

性狀描述:

幼苗:葉鞘紫色,葉淺綠色。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96cm,穗位高125cm,莖粗2.3cm,葉片數20片,葉緣大波曲,葉濃 綠色。

雄穗:一級分枝11個,護穎綠色,花藥黃色,花粉量充足。

雌穗:柱型,穗長19.5cm,穗粗5.3cm,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40粒,出籽率85.5%,花絲黃綠色,軸紅色。?

籽粒: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7.6g。

品質:2005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粗蛋白 8.08%,粗脂肪4.27%,粗淀粉75.26%,賴氨酸0.29%,容重694g/L。

綜合抗性:2005年經吉林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性鑒定,中抗大斑病(5MR) ,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MR),高抗絲黑穗病(0HR),高抗黑粉病(0HR),抗莖腐病(5.7R),中 抗玉米螟(5.2MR)。

試驗情況: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晚熟組預備試驗,平均產量871.90kg/畝,比對照哲單20增產12. 06%,比對照農大108增產26.33%,平均生育期133天,比對照哲單20晚2天,比對照農大108 早4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879.1kg/畝,比對照哲單20增產12.3 %,平均生育期131天,比對照哲單20晚3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44.3kg/畝,比對照哲單20增產11.0 %,平均生育期128天,比對照哲單20晚3天。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為3500?3800株/畝;春季整地施農家肥2000kg/ 畝左右,種肥施磷酸二銨15kg/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0?30kg/畝。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900℃以上種植區種植。

10、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10號

品種名稱:農豐1號

選育單位:扎蘭屯市農豐科技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自交系W、W01為母本,W、W02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W、W01為43 4×南96?22選育的二環系,父本W、W02為7015×M0113選育的二環系。

性狀描述:

幼苗:葉鞘紫色。?

植株:株高192.8?220.0cm,穗位高73.0?78.1cm,直徑2.5cm,葉片數17?18。

雄穗:主軸與側枝角度大,側枝輕度彎曲,一級分枝11?15個。?

雌穗:圓錐型,穗長24.6?26.2cm,直徑4.8?5.2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42?47粒, 出籽率83.3%,花絲花青苷紅色(中),穗軸粉色。?

籽粒:半馬齒型,寬楔形,黃色,百粒重36.5?42.8g。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粗蛋白11.46%,粗脂肪4.59%,粗淀粉71.31%,賴氨酸0.33%,容重716g/L。

綜合抗性:經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通過人工接種、接蟲鑒定,感大斑病(7S) ,感彎孢病(7S),抗絲黑穗病(1.9R),高抗黑粉病(OHR),抗莖腐病(7.7R),感玉 米螟(6.4S)。

試驗情況:

2003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早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553.0kg/畝,比對照海玉4號增產9.7 %,平均生育期114天,與對照海玉4號同期。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早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538.0kg/畝,比對照海玉4號品種增產5 .8%,平均生育期114天,比對照海玉4號晚2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早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42.6kg/畝,比對照海玉4號增 產11.8%,平均生育期112天,比對照海玉4號晚2天。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為3700?4200株/畝;種肥施磷酸二銨10?15kg/畝,拔節 期追尿素15?20kg/畝。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300℃以上的種植區種植。

11、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11號

品種名稱:田藝9號

選育單位:內蒙古寧城田藝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T181為母本,自選系E17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T181是以8 112為母 本,沈137為父本做基礎材料,通過自交分離和嚴格的選擇,經過6個世代的自交選育而成, 父本E17是從玉米自交系K12的自然變異株中選擇出的,經6個世代的自交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鞘紫紅色,葉深綠色,第1片葉卵圓形。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70cm,穗位高105?120cm,葉片數20?21,穗上部葉片上沖,葉尖 下披,根系發達,氣生根1層,莖稈綠色,莖粗2.2cm。?

雄穗:分枝8?12個,護穎綠色,花藥粉色。?

雌穗:近似長筒型,頂部呈錐狀,穗長25?27cm,穗粗5cm,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42?4 7粒,出籽率85%,花絲紫色,軸粉白色。?

籽粒:偏硬粒型,橙黃色,千粒重352g。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粗蛋白8.87%,粗脂肪3 .77%,賴氨酸0.30%,粗淀粉75.82%,容重768g/L。

綜合抗性:經吉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進行抗病、抗蟲鑒定,中抗大斑病(5M R),中抗彎孢菌病(5MR),中抗絲黑穗病(7.3MR),高抗黑粉病(0MR),高抗莖腐病( 0MR),中抗玉米螟(5.7MR)。

試驗情況: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821.5kg/畝,比對照哲單20增 產13.51 %,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7.02%,平均生育期136天,比對照哲單20晚5天,比對照農大108早 1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814.9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9.0% ,平均生育期130天,比對照鄭單958晚1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69.92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2 %,平均生育期127天,比對照鄭單958晚1天。

栽培技術要點:旱平地,丘陵地種植密度為3000?3200株/畝,水澆地種植密度為3 500?400 0株/畝;底肥施入農家肥,不低于3000kg/畝,種肥施磷酸二銨15?20kg/畝和尿素4kg/畝, 拔節期和孕穗期追施尿素30kg/畝。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950℃以上的種植區種植。

12、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12號

品種名稱:北優2

選育單位:胡海蕓、張群、高希芳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B1781為母本,B028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B1781以M017早 熟變異株 為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父本B028是以444×(維爾44×黃早4)為 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第一葉片尖到圓。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55cm左右,穗位高105cm,葉片數20片。?

雄穗:主側枝明顯,一級分枝15?17個,護穎紫色,花藥黃色。?

雌穗:柱型,穗長21cm,穗粗5.0cm,穗行數14?18行,行粒數48粒,穗粒數685粒,出籽率 86.5%,花絲紅色,穗軸紅色。?

籽粒:偏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2.5g。

品質:2005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檢測中心(哈爾濱)測定,粗蛋白9.01%,粗脂肪3.77%,粗淀粉75.19%,賴氨酸0.29%。

綜合抗性:2005年經吉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田間人工接種抗病(蟲)性鑒定,高抗 莖腐病( 0HR),高抗黑粉病(0HR),中抗彎孢病(5MR),中抗絲黑穗病(5.4MR),抗大斑病(3R ),抗玉米螟(3.8R);

試驗情況: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早熟組預備試驗,平均產量732.5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6.7 %,平均生育期127天,比對照四單19晚1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75.9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5.9%,平均生育期120.8天,比對照四單19早1.8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80.0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3.3%,平均生育期123.5天,比對照四單19早0.5天。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為3300?3700株/畝;種肥施二銨15kg/畝,追施尿素30 kg/畝。

注意事項:大喇叭口期預防玉米螟。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650℃以上種植區種植。

13、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13號

品種名稱:內油4

選育單位:內蒙古農科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M71503為母本,外引系GY246為父本組配而成。母本M71503以7 15×5003 為基礎材料,經呼和浩特、海南連續加代選育而成的二環自交系,母本GY246為外引高油玉 米自交系。

性狀描述:

幼苗:葉鞘紫色,苗深綠色,苗勢強,葉片波曲中,第1葉尖卵圓型,長5-6cm,寬1.7-1. 9cm。?

植株:半緊湊型,莖稈“之”字形中,花青苷積累弱;葉濃綠色,葉片寬,葉尖下披,葉片數21-22,穗上葉夾角35°左右;株高300-310cm,穗位高100-110cm,莖粗2.4cm,葉片 數20-21。?

雄穗:主側枝明顯,分枝11-17個,側枝與主枝夾角30°左右,外穎綠色,花藥紫色,花粉量較大,散粉暢。?

雌穗:圓柱型,花絲橙黃色,易吐絲;苞葉長度適中,有0-5個小劍葉,穗柄長13~15cm ,穗莖夾角35°左右;果穗長20-23cm,穗粗5.2-5.5cm左右,禿尖小,穗行數16-18行, 行粒數38-45粒,穗粒數620-650粒,出籽率80%左右,穗粒重200-220g,穗軸白色。?

籽粒:偏馬齒型,黃色,較深,胚面大,百粒重30.5-35.5g。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粗蛋白13.64% ,粗淀粉60.70%,粗脂肪8.79%,賴氨酸0.36%。

綜合抗性:2005年在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進行人工接種抗病蟲鑒定,抗大斑病(5R ),中抗彎孢病(5MR),中抗絲黑穗病(7.8MR),抗黑粉病(2.0R),中抗莖腐病(11.8MR),中 抗玉米螟(5.5MR)。

試驗情況: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晚熟組預備試驗,平均產量774.5kg/畝,〖JP〗比對照哲單20增產1.31 %,與對照農大108比較,比對照農大108增產2.38%,平均生育期130天,比對照哲單20早1天 ,比對照農大108早7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69.9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5.0%,平均生育期124.8天,比對照四單19晚2.8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63.8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0.8%,平均生育期126天,比對照四單19晚2天。

栽培技術要點:選擇中上等肥力地塊,4月下旬播種,用防治黑粉病種衣劑 進行種子包衣, 種植密度3500-4000株/畝;畝施農家肥1500-2000kg/畝,種肥施磷酸二銨10-15kg/畝+硫 酸鉀7.5-10kg/畝或NPK復合肥15-20kg/畝,拔節初期追施尿素15-20kg/畝;要注意及時 中耕培土,生育期間根據降水狀況澆水2-3次;9月下旬-10月上旬收獲。

注意事項:專業化生產需與普通型玉米隔離,要注意及時中耕培土,瘤黑粉病高發區特別注意要用防治黑粉病拌種劑拌種。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700℃以上的種植區種植。

14、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14號

品種名稱:通科8號

選育單位:通遼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以外引系7922為母本,自選系通0118為父本,組配育成的中晚熟玉米雜 交種。母 本7922為外引系,父本通0118選系基礎為853×340,采用單穗法與系譜法相結合連續自交6 代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綠色。

植株:緊湊型,株高327cm,穗位高166cm,葉片數22。

雄穗:護穎綠色,花藥黃色。

雌穗:短柱型,穗長17cm,穗粗5.4cm,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36粒,穗粒數612粒,排列整齊,出籽率81.2%,軸白色,花絲粉色。?

籽粒: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6.5g。

品質:2005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粗蛋白1 0.11%,粗脂肪3.74%,粗淀粉72.47%,賴氨酸0.33%,水份10.8%,容重740g/L。

綜合抗性:2005年經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田間抗病(蟲)性鑒定,感大斑病(7S) ,中抗彎孢病(5MR),抗絲黑穗病(2.1R),中抗莖腐病(17.5MR),高抗黑粉病(0HR),中抗玉 米螟(6.2MR)。

試驗情況:

2003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晚熟預備試驗,平均產量855.74kg/畝,比對照哲單20增產4.7% ,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7.3%。?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852.7kg/畝,比對照哲單20增產10.7 %,平均生育期135天,比對照哲單20晚2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06.1kg/畝,比對照哲單20增產7.4% ,平均生育期127天,比對照哲單20晚2天。

栽培技術要點:底肥施二銨15?20kg/畝,追尿素30kg/畝,種植密度4000?4200株 /畝。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900℃以上種植區種植。

15、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15號

品種名稱:蒙糯二號

選育單位:內蒙古蒙科農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8142為母本,8243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兩親本為1997年一個大集團 ,兩個小 群體(各五個糯性自交系),經2001年冬,高代自交系海南組配的品種。

性狀描述:

幼苗:葉濃綠色。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06cm,穗位高84cm,葉片數20?21。

雄穗:分枝13?15個。

雌穗:筒型,穗長22cm,穗粗4.6cm,無禿尖,穗行數16行,行粒數38粒,鮮出籽率70%, 穗柄短,苞葉長度適中,有劍葉,長度適中,穗軸白色,花絲粉紅色。?

籽粒:似硬粒型,淡黃色,鮮百粒重43g。

品質:2005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粗蛋白1 2.84%,粗脂肪5.63%,粗淀粉69.51%,賴氨酸0.31%,支鏈淀粉92.6%。

綜合抗性:2005年經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抗大斑病(3R),高抗莖 腐病(5HR),高抗絲黑穗病(1.0HR),高抗玉米螟(2.0HR)。

試驗情況: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區域試驗,鮮果穗平均產量1388.8kg/畝,平均生育期115 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區域試驗,鮮果穗產量1146.7kg/畝,平均生育期109天。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4000株/畝左右。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1800℃的種植區種植。

16、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16號

品種名稱:科河10號

選育單位:巴彥淖爾市科河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以外引自交系444為母本,自選系巴816為父本雜交組配選育而成。母本 444自交 系引自吉林省四平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它是以“A619×黃早四”為基礎,經過連續6代 自交選育而成,父本巴816是“金皇后”品種的一環系。

性狀描述:

幼苗:葉濃綠色,葉片寬,葉緣中等波曲。

植株:半緊湊型,莖稈“之”字形弱,株高270?280cm,穗位高120?130cm;葉片數20?21 。

雄穗:雄穗發達,側枝彎曲大,一級分枝15?25個。?

雌穗:長柱型,穗長20?23cm,穗粗5.1?5.3cm,禿尖小,穗行數14?18行,行粒數48?52 粒,穗柄長度15?18cm,穗莖夾角25度左右,苞葉長度適中,穗軸紅色。?

籽粒:馬齒型,黃色。

品質:2005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定,粗蛋白11.40%,粗脂肪4.67%,粗淀粉67.84%,賴氨酸0.29%,容重736g/L。

綜合抗性:2005年經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田間抗病(蟲)性鑒定,中抗大斑病(5R ),中抗彎孢病(5MR),抗絲黑穗病(5.0R),高抗黑粉病(0HR,高抗莖腐病(0HR),中抗玉米 螟(5.7MR)。

試驗情況: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早熟組預備試驗,平均產量692.8kg/畝,比對照哲單37增產10.4 %,比對照四單19增產4.9%,平均生育期131天,比對照哲單37晚18天,比對照四單19晚5天 。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51.6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2.1%,平均生育期125.5天,比對照四單19晚3.0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72.8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2.2%,平均生育期126.3天,比對照四單19晚2.3天。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3700?4000株/畝;種肥施有機肥5000kg/畝,二銨20kg/ 畝+硫酸鉀10kg/畝或玉米專用肥30kg/畝。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750℃以上種植區種植。

17、審定編號:蒙審玉2006017號

品種名稱:高賴145

選育單位:興安盟農研所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轉GL95為母本,外引系1102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轉GL95 是用自選 二環系G95與外引系L02雜交,從F1中選取部分綜合性狀好的植株再與L02回交,經過四次選 擇回交,然后進行自交,獲得轉GL95自交系,父本外引系1102。

性狀描述:

幼苗:葉鞘紫色,背脈淡紫,有紫暈,花青苷顏色很強;第一葉片長橢圓型或橢圓型,葉略上沖,葉尖尖形,葉深綠色,長4.5cm,寬1.3cm。?

植株:葉鞘花青苷缺乏,邊緣茸毛較多,植株1/3處輕度彎曲,夾角≤45°,上部夾角≤30 °,可見葉片數15,有效葉片數13片,抽雄期植株高度270?280cm,穗位高110cm,莖上節及節間花青苷缺乏,莖稈“之”字形中,莖粗2.4cm。?

雄穗:原始側枝13個,呈披狀,側枝主軸較長,側枝姿態呈彎曲形,主軸和側枝角度較大, 中軸中穎殼綠色,花藥綠色,花青苷缺乏。?

雌穗:長錐型,穗長26?28cm,穗粗4.7cm,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45?50粒,空稈率2 .8 %,雙穗率0%,出籽率83.5%,花絲肉紅色,密度大,吐絲較早,苞葉無劍葉,穗軸紅色。?

籽粒:半馬齒型,深黃色,百粒重30g。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籽粒檢測結果:粗蛋白 9.32%,粗脂肪3.66%,淀粉73.14%,賴氨酸0.41%;秸稈檢測結果:粗纖維6.23%,粗蛋白1. 50%,水份78.9%,總糖3.22%。

綜合抗性:2005年經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在鑒定圃通過人工接種、接蟲鑒 定,抗大斑病(3R ),中抗彎孢病(5MR),抗絲黑穗病(4.6R),中抗黑粉病(2.8MR),高抗莖腐病(0HR ),中抗玉米螟(5.2MR)。

試驗情況:

2000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784.5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11.7% 。

2001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760.8kg/畝,比對照增產11.8%。

2002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790.7kg/畝,比對照增產11.8%。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09.0kg/畝,比對照四單19減產7.5%,平均生育期125.3天,比對照四單19晚1.3天。

栽培技術要點:

在中等水肥條件下,種植密度要控制在3300株/畝左右,高水肥、生產力水平高的區域,種 植密度可控制在3600?3800株/畝;在施有機肥的基礎上,應配合施用復合肥或玉米專用肥3 0?35kg/畝,全期追施氮肥15?20kg/畝。

注意事項:如秸稈做青貯飼用,建議抗旱早播,在籽粒蠟熟末期,即可刈割加工。

適宜地區:內蒙古≥10℃活動積溫2700℃以上的種植區種植。

小麥

18、審定編號:蒙審麥2006001號

品種名稱:海墾九3號(九三00?2474)

選育單位:海拉爾農墾(集團)農牧業管理部、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九三科研所

品種來源:以墾紅14為母本,以九三96?30173號為父本經有性雜交、系譜法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半匍匐。?

植株:株高100cm左右,莖稈呈灰綠色有蠟質層,成穗率高,旗葉短窄上舉。

穗:近長方形,長芒白殼大穗,碼較密。

籽粒:紅色,千粒重36g左右。

品質:2004年11月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 蛋白質14.52% ,濕面筋33.5%,沉降值53.8ml,吸水率61.1%,面團形成時間3.0 min,穩定時間5.5 min。

綜合抗性:經黑龍江省植保所和沈陽農大植物免疫所抗病性(接種)鑒定,中感赤霉病,中 感根腐病,對當前流行的稈銹菌主要生理小種21C3CFH和34C2MKK表現免疫,對 21C3CPH和34 MKG表現高抗。

試驗情況:

2003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旱作小麥區域試驗,平均產量241.01kg/畝,比對照品種龍麥2 6增產16.5%。?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旱作小麥區域試驗,平均產量271.81kg/畝,比對照龍麥26增 產8.24%,平均生育期87天,比對照龍麥26早1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旱作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產量326.85kg/畝,比對照龍麥26增 產9.94%,平均生育期94天,比對照龍麥26晚1天。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40萬株/畝左右;秋整地,秋施肥,施化肥15.3~16.7kg/ 畝,N:P: K=1:1:0.3;播后及時鎮壓,三葉期壓青苗1?2次,化學復方滅草;在蠟熟期適時分段收獲 ,適時收獲。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嶺北旱作麥區中等以上肥力地區種植。

水稻

1、審定編號:蒙審稻2006001號

品種名稱:哲稻2號

選育單位:李文林

品種來源:由吉林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提供低世代材料(F3以下),1997年在材料 觀察圃中選單株,1998年初選,吉97-3182經采用系譜法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濃綠色。

植株:株高84?93cm,單株有效分蘗5?6個,植株生長狀態中等松散、穗下位,稀短或中芒 、穎、穎尖黃色。?

穗:平均穗長16-18cm。單穗粒數85?110,單穗實粒數85?94粒。?

籽粒:橢圓形,稻谷長、寬、厚分別是6.4mm、3.2mm、2.3mm,米亮白色、半透明、堊白率粒率、堊白度均為10%,千粒重26?27g。

品質:2005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武漢)測定,〖JP3〗糙米率82.7%,精米率73.0%,堊 白米率10%,堊白度1%,堿消值7.0,膠稠度76mm,直鏈淀粉15.3%,透明度2,粒長5.2mm,水分10.8%。

綜合抗性:經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研究所鑒定,結果為中感苗瘟(6MS),中抗 葉瘟(3MR),感穗瘟(26S)。

試驗情況:

2001?2002年內蒙古水稻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產量559.6kg/畝,比對照吉優1號增產16.2% ,10個點增產。?

2001?2002年內蒙古水稻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36.3kg/畝,比對照吉優1號增產13.6%。

栽培技術要點:4月上旬育秧,5月中旬移栽,行穴距30cm×15cm或30cm×20cm,移栽深度2. 5?3cm,每穴3?4株。選中等肥力土壤,產量500?550kg/畝時,秧田每10平方米用量:施 底肥腐熟農肥10kg、硫酸銨110g、磷酸二銨490g、硫酸鉀220g、硫酸鋅11g,均摻于床土中 ;追肥第1、2次都是硫酸銨400g,第3次硫酸銨550g、磷酸二銨550g、硫酸鉀275g、硫酸鋅3 00g,秧田播種復土后用除草劑滅草;本田施底肥每畝磷銨二銨15kg、尿素5kg、硫酸鉀5kg 、硫酸鋅2kg。移栽后分別在返青后、拔節期、孕穗后每畝分別追施尿素7kg、3.5kg、6kg。水層管理采取淺水灌溉,全生育期掌握在3?5cm之間,要做好滅草、防治病蟲等作業。

適宜地區:興安盟、赤峰市、通遼市≥10℃活動積溫2900?3000℃的種植區種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