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內蒙 » 正文

2004年內蒙審定大豆、向日葵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6-26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246
 

大豆

1、品種審定編號:蒙審豆2004001號

品種名稱:蒙豆14號(呼交98-391)

選育單位:呼倫貝爾市農科所

品種來源:1996年大豆育種室以呼交94-106為母本,以國外高油大豆品種Weber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

胚軸:幼苗期下胚軸為綠色。

葉:葉片披針形,中等大小,濃綠色,落葉性好。

茸毛:茸毛灰色,較密。

花:開白花,約45天。

莖:莖桿直立,韌而有彈性,分枝1-3個,株高約80cm,無限結莢習性。

莢:莢彎鐮形,成熟莢黃色,三、四粒莢多,結莢分布均勻,中上部每節著莢3-5個,抗炸莢。

籽粒:籽粒圓形,種皮黃色,無色臍,百粒重19g左右。籽粒大小均勻,商品性好。

抗性:耐旱、耐澇、抗倒伏,耐花葉病毒病、霜霉病、灰斑病和細菌性斑點病。

品質:蛋白質含量38.41%,脂肪含量22.23%,屬于高油大豆品種。

試驗情況:

2002年區試點6個,平均產量178.5Kg/畝,比對照品種北豐9號增產27.1%。2003年4個試點全部增產,平均產量126.2 Kg/畝,比對照品種北豐9號增產21.0%。2002-2003年兩年平均產量152.3 Kg/畝,比對照北豐9號增產24.05%。2002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25.4 Kg/畝,比對照北豐9號增產20.29%。

栽培技術要點:

選用有深翻基礎的正茬地塊。包衣處理,發芽率不低于85%。在5月5日-5月15日播種,采用2BT?2型精量播種機播種,公頃播量60-75Kg,公頃保苗25-30萬株。每公頃施磷酸二銨150Kg。氯化鉀50Kg。

抓好全苗、苗齊、壯苗、勻苗、適時、適墑、適量播種,適時間苗、定苗。結合除草培根,防止倒伏,增加地溫;及時用藥防治病蟲危害;做到遇旱澆灌,及時收獲。

適宜區域: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興安盟≥10℃有效活動積溫2200℃以地區上種植。

2、品種審定編號:蒙審豆2004002號

品種名稱:赤豆一號(赤98?5)

選育單位:赤峰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赤豆一號(赤98?5)是1994年在農家品種稀植四號天然雜交株中采用系譜法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

葉片:披針葉。

花:紫花。

茸毛:灰色。

植株:株高130cm左右,有效分枝1?2個。抗倒伏。

豆莢:彎鐮形,主莖結莢較密,三四粒莢較多。亞有限結莢習性。

籽粒:籽粒圓形,有光澤,臍黃色,百粒重22g左右。

病蟲發生情況:中抗大豆花葉病毒病1號株系。

品質:粗蛋白含量(干基)39.42%,粗脂肪(干基)22.81%,水分含量7.3%。

試驗情況:

2001年赤峰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56.7kg,比對照黑農40增產12.21%;2002年赤峰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19.02 kg,比對照黑農40增產14.39%;二年12個點次平均畝產137.86kg,比對照黑農40增產13.06%,增產幅度6.70?28.74。2002年在赤峰地區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9.5kg,比對照黑農40增產11.51%;2003年赤峰地區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6.06kg,比對照黑農40增產11.21%;二年平均畝產172.78kg,比對照黑農40增產11.36%,增產幅度5.51?17.84%。

栽培技術要點:

播種期以5月上旬為宜,每畝播種量4?5Kg。每畝留苗8000?10000株(單株留苗)。播種前畝施用有機肥2000kg,播種時畝施磷酸二銨10Kg,鉀肥5Kg,耥地時追施尿素5Kg。

病害防治:8月上中旬用甲銨磷DV800?1000倍液噴施防治大豆食心蟲2次。

適宜區域:赤峰市地區≥10℃有效積溫2700℃以上地區種植。

向日葵(油用型)

1、品種審定編號:蒙審葵2004001號

品種名稱:S40

引進單位:北京德農種業赤峰分公司

品種來源:S40 (原名Hyoleic40)是澳大利亞太平洋種子公司選育的中晚熟油葵雜交種,北京德農種業赤峰分公司于2001年引進。

特征特性:

葉片:葉片平均39片。

花盤:花盤直徑22cm左右。

植株:株高230-240cm。

籽粒:千粒重50g左右,容重430g/L左右,出仁率73-78%。

品質:經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測定S40含油率46.3 %。

病蟲發生情況:耐菌核病,抗霜霉病、黃萎病和向日葵螟蟲。

試驗情況:

2002年內蒙古自治區油葵中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48.9Kg,較對照G101增產17.3?,較對照S31增產4.9?; 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油葵中熟組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262.9Kg,較對照S31增產7.3?,較輔助對照G101增產28.2?;二年區試平均比G101增產22.7?,比S31增產6.1?。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油葵中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80.6Kg,較對照S31增產12.5?,較輔助對照G101增產49.7?。

栽培技術要點:

播種時間要使向日葵開花期避開本年度高溫期,在一般地區適宜播期是5月上、中旬。一般畝施農家肥3000Kg左右, 5Kg磷酸二銨作種肥,現蕾初期畝施尿素5?10Kg,3?5Kg鉀肥即可滿足其生長需要。一般肥力地塊畝保苗3000株左右。及時間苗、鋤草現蕾后,視土壤墑情,最好結合澆水畝施尿素5?10Kg,施肥后培土。掌握適宜的收獲期,一般在50%以上花盤背面變黃,舌狀花凋萎3?5天后即可收獲。

適宜區域:內蒙古≥5℃有效積溫2700℃以上地區種植。

2、品種審定編號:蒙審葵2004002號

品種名稱:MGS

引進單位:北京德農種業赤峰分公司

品種來源:MGS(原名Megasun)是澳大利亞太平洋種子公司選育的早熟油葵雜交種,北京德農種業赤峰分公司于2000年引進。

特征特性:

葉片:葉片平均30片。

花盤:盤徑18-20?。

籽粒:千粒重63.0-75.0g,實容重400g/L。

植株:株高150?左右。

品質:出仁率72-77?,籽實含油率45.5?。

病蟲發生情況:耐菌核病,抗霜霉病、黃萎病和向日葵螟蟲。

試驗情況:

2002年內蒙古自治區油葵早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93.0Kg,較對照赤葵雜一號增產24.4?,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油葵早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33.6Kg,較對照赤葵雜一號增產38.8?,比G101增產2.8?。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油葵早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08.4Kg,較對照赤葵雜一號增產19.4?。

栽培技術要點:

播種時間要使向日葵開花期避開本年度高溫期,在一般地區適宜播期是5月下旬。一般畝施農家肥3000Kg左右, 5Kg磷酸二銨作種肥,現蕾初期畝施尿素5?10Kg,3?5Kg鉀肥即可滿足其生長需要。一般肥力地塊畝保苗3500株左右。及時間苗、鋤草。中期管理:現蕾后,視土壤墑情,最好結合澆水畝施尿素5?10Kg,施肥后培土。后期管理:掌握適宜的收獲期,一般在50%以上花盤背面變黃,舌狀花凋萎3?5天后即可收獲。

適宜區域:內蒙古≥5℃有效積溫2300℃以上地區種植,低積溫區需覆膜種植。

3、品種審定編號:蒙審葵2004003號

品種名稱:赤葵雜二號

引進單位:北京德農種業赤峰分公司

品種來源:赤葵雜二號是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選育的中熟油葵新品種,北京德農種業赤峰分公司于2001年引進種植。

特征特性:

葉片:葉色深綠,葉形平展,片平均39片。葉柄長20?。

花盤:花盤綠色,形狀凸形,無空心,盤直徑21cm左右。

籽粒:粒色灰黑色,錐形。千粒重63g左右,容重400g/升左右。

植株: 莖稈柔韌性強,植株健壯,株高205cm左右。

品質:出仁率75.0%,含油率46.7%。

病蟲發生情況:耐菌核病,抗霜霉病、黃萎病和向日葵螟蟲。

試驗情況:

2002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17.1Kg,比G101增產25.9?,比S31增產5.4?;2003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03.3Kg,比G101增產24.6?,比S31增產7.0?;二年區試平均畝產210.2Kg,比G101增產25.2?,比S31增產6.2?。2003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93.7Kg,比S31增產6.1?。

栽培技術要點:

播種時間要使向日葵開花期避開本年度高溫期,在一般地區適宜播期是5月中旬左右。

一般畝施農家肥3000Kg左右, 5Kg磷酸二銨作種肥,現蕾初期畝施尿素5?10Kg,3?5Kg鉀肥即可滿足其生長需要。一般肥力地塊畝保苗3000株左右。及時間苗、鋤草。中期管理:現蕾后,視土壤墑情,最好結合澆水畝施尿5?10Kg,施肥后培土。后期管理:掌握適宜的收獲期,一般在50%以上花盤背面變黃,舌狀花凋萎3?5天后即可收獲。

適宜區域:赤峰市≥5℃有效積溫2600℃以上地區種植,低積溫區需覆膜種植。

4、品種審定編號:蒙審葵2004004號

品種名稱:康地115(KD115)

選育單位:新疆康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引種單位:內蒙古富田種子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康地115(9424A×9424R)是三系雜交中晚熟油用向日葵。不育系9424A是以美國引進的不育材料與含有保持基因的9405-1品系配對,經多年轉育而成。恢復系9424R是用多個優良品系混和授粉,單株分收、分系播種,經南繁加代,利用六個世代的選擇育成。

特征特性:

葉片:葉片數平均41枚左右,塔型結構,無分枝,葉色深綠。

花:舌狀花冠黃色,花粉量大。

植株:平均株高180cm,株高適中,莖稈粗壯。

花盤:花盤呈微凸狀,花盤直徑平均20cm左右,花盤傾斜度3級。

籽粒:瘦果果皮黑色,邊緣暗灰色,千粒重69g左右。

品質:籽仁率79.3%,籽實含油率平均51.2%。

病蟲發病情況:耐向日葵霜霉病和葉斑病。

試驗情況:

2002年內蒙古自治區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20.8?,較G101增產4.1?。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92Kg,比對照G101增產2.5%。

栽培技術要點:

在精細整地的基礎上,足墑播種,最佳時間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根據群體與個體的關系,應采用大小壟種植,大壟80cm,小壟40cm,株距20-24cm,田間畝保苗5000株左右。播種前隨糙地畝施二銨7-10Kg,結合灌頭水(現蕾前)畝追尿素20-22.5Kg或結合澆二水畝追碳銨40-50Kg。

全生育期澆水三次,第一水現蕾前,第二水蕾期,第三水開花期。適時收獲。

適宜區域:適宜在巴盟地區種植。

向日葵(食用)

5、品種審定編號:蒙審葵2004005號

品種名稱:康地206(KD206)

選育單位:新疆康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引種單位:內蒙古富田種子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康地206(KD206)是三系雜交中熟食用向日葵品種,親本組合為不育系G2896A×恢復系1619R,不育系、保持系是1996年以山西三道眉地方品種為背景轉育,經連續南繁北育加代, 1999年穩定,形成了G2896A、G2896B恢復系是1996年以美國花葵,經自交分離,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

    幼苗:幼莖紫色。

    花:舌狀花和柱頭為橘黃色,花藥為褐色。

葉片:葉柄中等高,葉片心臟形,葉大,葉面褶皺較多,葉緣缺刻明顯成鋸齒形,中上部葉片及莖桿有刺毛,單株葉片數36?40片。

花盤:單盤不分枝,盤徑25cm左右,花盤傾斜度4?5級,花盤平或微凹,單株籽粒產量50-100g。

籽粒:籽粒皮殼薄,易嗑食,皮殼色為白底棕條紋,粒長1.8-2.2cm,粒寬0.7-0.8cm,百粒重15-18g,仁占殼空間2/3,出仁率57.8%。

植株:株高2.0?2.3米,莖粗2.5?3.0cm,株型筒形,中上部不分枝。

品質: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烏魯木齊)檢驗,籽實蛋白質平均含量26.39%。

病蟲發生情況:耐霜霉病和銹病,耐菌核病,有較強的抗逆性。

驗情況:

2002年自治區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59.3Kg,比星火花葵畝增籽實8.3Kg,增3.3%,比DK-119畝增籽實37.4Kg,增產16.9%。2003年自治區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00kg,比DK-119畝增36.3kg,增產22.2%。

栽培技術要點:

最好輪作倒茬,避免連作。畝用種量1-1.2Kg;播種深度4-5cm。

播種前畝施磷酸二銨15Kg作基肥,2對真葉定苗,畝保苗2500-3000株 ,中耕鋤草2-3次,現蕾前結合開溝追肥尿素20-25Kg。由于生長勢強,需要蹲苗,在初花期進頭水,控制株高,全生育期灌水3-4次。開花期間每5畝放一箱蜂輔助授粉。在田間80%的花盤背面發黃立即收獲,防止籽粒脫落,及時脫粒涼曬防止霉變。

防治病蟲草害:全生育期要控制雜草與病蟲害,藥劑拌種防治苗期病蟲害,中后期應適時噴藥防治病蟲,確保優質高產。

適宜區域:內蒙古≥5℃有效積溫2700℃以上地區種植。

6、品種審定編號:蒙審葵2004006號

品種名稱:益民大白花葵

選育單位:杭錦后旗益民種子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益民大白花葵品種是從巴盟本地農家食葵品種三道眉的大田群體中通過選擇變異植株培育而成。

特征特性:

葉片:葉片數43片。

花盤:花盤直徑21.3cm左右,盤粒重145.3g,平盤,花盤傾斜度3級。植株:株高280?300cm,莖粗3?4.5cm。

籽粒:粒色純白,粒形長錐形,粒長2.7cm,粒寬0.94cm,百粒重17.3g,結實率73.8%,出仁率50.9%。

品質: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化驗蛋白質含量33.8%,屬高蛋白優質花葵品種。

抗性鑒定結論: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田間鑒定結果:中抗黑斑病,抗褐斑病,中抗黃萎病,耐菌核病,中抗向日葵螟、輕感銹病。

抗逆性:抗倒伏、抗旱、耐鹽堿、耐瘠薄。

試驗情況:

2002年自治區巴盟區域試驗,平均籽實單產186Kg,比對照三道眉畝增產12Kg,增產率為6.9%。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區域試驗,籽實平均畝產193.6Kg,比星火花葵畝增0.3Kg,增產0.16%。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87.2Kg,比星火花葵畝增收17.3Kg,增產10.2%。

栽培技術要點:

頭年秋每畝壓底肥1500kg有機肥和50kg碳銨。必須深翻,平整土地,澆好秋水。忌重茬和迎茬。實行三年倒茬輪作,以防治菌核病。

    播種期4月15?25日為宜,播種方法按行距劃線,人工用手鏟點播,深度為3.3cm左右,為防治地下害蟲,種子要求包衣。

    行距82.5cm,株距49.5尺,畝留苗1600株;提倡大小垅種植,大行92.4cm,小行52.8cm,株距59.4cm,畝留苗1515株,為提高單位面積產值,套種亦可。

畝施種肥二銨12.5kg加2.5kg尿素。畝追施尿素15?20kg或等氮量其它氮肥,生育期間噴灑一次磷酸二氫鉀。

2?3對真葉間苗,3?4對真葉定苗,定苗前后鋤草,松土各一次,現蕾前進行深鋤結合培土,做到田間無雜草。現蕾期結合澆第一水,結合追肥,灌漿期澆第二水,第二水必須淺澆。蜂源不足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成熟后及時收割、脫粒、涼曬、避免雨淋、切忌堆積太厚,引起發熱、霉變,影響商品性。

防治病蟲害:苗期用速克靈灌根,防治菌核病發生,用粉銹寧噴霧預防銹病危害。發現有蟲害,對癥下藥,徹底消滅。

適應區域:內蒙古≥5℃活動積溫2700℃以上地區種植。

7、品種審定編號:蒙審葵2004007號

品種名稱:益民大青花葵

選育單位:杭錦后旗益民種子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益民大青花葵品種是從巴盟本地農家食葵品種三道眉的大田群體中通過選擇變異植株培育而成。

特征特性:

葉片:葉片數47片。

花盤:花盤直徑25.5cm左右,平盤,花盤傾斜度3級,盤粒重145g。

籽粒:百粒重17g,粒色為青白底色,有寬窄不同的黑色條紋,黑大白小。粒形長錐形,粒長2.5cm,粒寬1cm,籽粒飽滿。

植株:株高290?305cm,莖粗4.2cm。

品質: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化驗蛋白質含量35.28%,結實率73.1%,出仁率51.3%。

抗性鑒定結論: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田間抗病蟲性鑒定,中抗黑斑病,中抗褐斑病,

中抗黃萎病,中抗菌核病,中抗向日葵螟,輕感銹病。

抗逆性:抗倒伏、抗旱、耐鹽堿、耐瘠薄。

試驗情況:

2002年自治區巴盟區域試驗,平均籽實單產189Kg,比對照三道眉畝增產15 Kg,增產率為8.6%。2003年自治區區域試驗,籽實平均畝產187.1 Kg,比星火花葵畝減6.2 Kg,減產3.2%。2003年自治區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1Kg,比星火花葵畝增收1.1Kg,增產0.65%。

栽培技術要點:

頭年秋每畝壓底肥1500kg有機肥和50kg碳銨。必須深翻,平整土地,澆好秋水。忌重茬和迎茬。實行三年倒茬輪作,以防治向日葵菌核病。

    播種期4月15?25日為宜,播種方法按行距劃線,人工用手鏟點播,深度為一寸左右,為防治地下害蟲,種子要求包衣。

    行距82.5cm,株距49.5cm,畝留苗1600株;提倡大小垅種植,大行92.4cm,小行52.8cm,株距59.4cm,畝留苗1515株,為提高單位面積產值,套種亦可。

    畝施種肥二銨12.5kg,加2.5kg尿素。畝追施尿素15?20kg或等氮量其它氮肥,生育期間噴灑一次磷酸二氫鉀。

    2?3對真葉間苗,3?4對真葉定苗,定苗前后鋤草,松土各一次,現蕾前進行深鋤結合培土,做到田間無雜草。現蕾期結合澆第一水追施氮肥,灌漿期澆第二水,第二水必須淺澆。蜂源不足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成熟后及時收割、脫粒、涼曬、避免雨淋、切忌堆積太厚,引起發熱、霉變,影響發芽率及商品性。

防治病蟲害:苗期用速克靈灌根,防治菌核病發生,用粉銹寧噴霧預防銹病、斑病危害。發現有蟲害,對癥下藥,徹底根除。

適應區域:內蒙古≥5℃活動積溫2700℃以上地區種植。

8、品種審定編號:蒙審葵2004008號

品種名稱:蒙華4號(H658) 

選育單位:以色列海澤拉種子公司

引種單位:內蒙古華龍種苗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蒙華4號(H658)是北京市純真種子有限責任公司由以色列海澤拉種子公司引入的食用向日葵雜交種。其父本代號為51,母本代號為13,父、母本選育情況原育種單位保密。2000年3月份內蒙古華龍種苗有限責任公司從北京市純真種子有限責任公司引入巴盟地區。

特征特性:

    葉片:葉色濃綠,葉片肥大,全株葉片數23片左右,功能葉特別發達。

植株:生長整齊一致,莖桿粗壯,株高160cm左右。

花盤:花盤大而均勻,  花盤直徑平均24cm左右。

籽粒:籽粒灌漿快,開花至成熟45天,成熟一致,籽粒飽滿,  呈近梭形,千粒重185g左右,籽粒黑灰色 ,白邊 ,上覆有不規則的白色條紋。籽粒顏色美觀、條紋清晰。籽粒平均長2.280cm。出仁率55.2%。

商品性:籽粒大, 結實飽滿,  商品性好。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化驗,含水率5.8%,籽仁粗蛋白含量30.44%,粗脂肪含量48.82%。

病蟲發生情況:2003年12月4日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抗病性鑒定證明,蒙華4號(H658)沒有發生霜霉病,褐斑病和黑斑病發病為1級,盤腐型菌核病發病株率0.71%。

試驗情況:

2002年自治區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72.7Kg。2003年自治區區域試驗,籽實平均畝產147.4Kg,巴盟點產量最高, 平均畝產196.7Kg。2003年自治區生產試驗,巴盟平均畝產228Kg。

栽培技術要點

選擇中等肥力或中等以上肥力墑情好,三年沒有種植過葵花的田塊種植。

    適宜播期為5月下旬。墑情差的地塊應在澆水后播種。

    播前用40%辛硫磷(每畝150g,兌水45Kg)噴灑地面,用齒耙耙磨平后鎮壓,三天后覆膜播種。

    密度、播量:采取大小行種植。大行距100cm,小行距40cm,株距43cm,畝株數2200株。畝播量0.75Kg,每穴兩粒,三角點播。

    本品種頂土力較弱,  切忌播種過深, 視土壤質地,播種深度一般為2-3cm,  為提高出苗率,可在播種時每穴加一粒豆子以增強頂土力,輔助出苗。

    播前畝施磷酸二銨15Kg加硫酸鉀5Kg,或向日葵專用復合肥30Kg,要集中深施在小行內,做到集中施肥,種肥分開。

    間苗、定苗:一般在2對真葉時定苗,留壯苗去劣苗、病苗。

加強輔助授粉:由于本品種籽粒大,花粉管長,昆蟲不喜歡采蜜。為了提高產量,在盛花期進行人工授粉2-3次。其方法是用雞毛撣子輕輕抹擦花盤即可,授粉時間應在上午9-11時。也可以按5畝地一箱蜂,放蜂授粉,提高結實率。

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如發現向日葵病害發生,針對病癥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澆水、追肥:全生育期澆三水,現蕾始期澆頭水,開花期澆二水,灌漿期澆三水。結合澆頭水每畝追施尿素20Kg,或碳銨50Kg,距植株4cm側深施覆土。

適時收獲,隨收隨晾曬,以防發霉變質和脫皮,確保優質無污染。

注意事項:

    本品種頂土力較弱,切忌播種過深。該品種生育期短,不要播種過早。有條件時應加強人工授粉或投放人工養蜂蜂群,以提高結實率。稀植時盤大口松,應適時早收。

適宜區域:巴盟≥5℃有效積溫1800℃以上地區種植。

9、品種審定編號:蒙審葵2004009號

品種名稱:益民花葵二號(大黑片)

選育單位:杭錦后旗益民種子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益民花葵二號”(大黑片)品種是杭錦后旗益民種子公司從本地食葵品種星火花葵的大田群體中通過選擇變異植株培育而成。

特征特性

葉片:葉片數44片。

植株:分枝極少,株高300cm左右,莖粗3.6cm。

花盤:花盤直徑25.8cm,平盤,花盤傾斜度3級,盤粒重153g。

籽粒:百粒重18.6g,粒色為黑底白邊,色澤鮮亮,粒形長卵形,粒長1.95cm,粒寬1.12cm,結實率74.6%,出仁率51.6%,籽粒飽滿。

品質: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化驗蛋白質含量 35.38 %。

病蟲發生情況:經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田間抗病蟲性鑒定,中抗黑斑病,抗褐斑病,中抗黃萎病,耐菌核病,中抗向日葵螟。

抗逆性:輕感銹病、抗旱、耐鹽堿、耐瘠薄。

試驗情況:

2002年自治區委托巴盟區域試驗,平均籽實單產193Kg,比對照三道眉畝增產19Kg,增產率為10.9%。2003年自治區區域試驗,籽實平均畝產201Kg,比星火花葵畝增7.7Kg,增產4%。2003年自治區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80Kg,比星火花葵畝增收10.1Kg,增產5.9%。

栽培技術要點:

頭年秋每畝壓底肥1500kg有機肥和50kg碳銨。必須深翻,平整土地,澆好秋水。忌重茬和迎茬。實行三年倒茬輪作,以防治向日葵菌核病。

播種期4月15?25日為宜,播種方法按行距劃線,人工用手鏟點播,深度為一寸左右,為防治地下害蟲,種子要求包衣。

行距82.5cm,株距49.5cm,畝留苗1600株;提倡大小垅種植,大行92.4cm,小行52.8cm,株距59.4cm,畝留苗1515株。

畝施種肥二銨12.5kg加2.5kg尿素。畝追施尿素15?20kg或等氮量其它氮肥,生育期間噴灑一次磷酸二氫鉀。

田間管理:2?3對真葉間苗,3?4對真葉定苗,定苗前后鋤草,松土各一次,現蕾前進行深鋤結合培土,做到田間無雜草。現蕾期結合澆第一水追施氮肥,灌漿期澆第二水,第二水必須淺澆。蜂源不足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防治病蟲害:苗期用速克靈灌根,防治菌核病發生,用粉銹寧噴霧預防銹病、斑病危害。發現有蟲害,對癥下藥,徹底根除。

收獲:成熟后及時收割、脫粒、涼曬、避免雨淋、切忌堆積太厚,引起發熱、霉變,影響發芽率及商品性。

適應區域:內蒙古≥5℃活動積溫2700℃以上地區種植。

10、品種審定編號:蒙審葵2004010號

品種名稱:世達一號(SD-988)

選育單位:內蒙古五原縣世達會社

品種來源:“世達一號(SD-988)”品種是從本地食葵品種星火花葵的大田群體中通過選擇變異植株培育而成。

特征特性:

幼苗:幼苗綠色。

葉片:葉片心臟形,葉柄粗狀,葉面積大,葉片45片左右。

花盤:盤徑25cm-30cm,花盤傾斜度4級,花盤平或微凹。

籽粒:白邊黑底,帶有白色條紋。長25mm,寬12mm,飽滿。

植株:株型緊湊,呈塔形,群體結構好。莖粗3.0cm-4.0cm,株高300cm-320cm。抗倒伏。

品質:2003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化驗結果,籽仁率45.6%,籽粒長25mm,籽粒寬12mm,粗蛋白(干基)28.30%。

病蟲發生情況:田間自然發病率菌核病為1%,銹病發病嚴重度平均為2級,田間未發現褐斑病和黑斑病。

試驗情況:

2002年內蒙古自治區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00.8Kg,較對照星火增18.4Kg,增10.10%。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區域試驗,籽實平均畝產219.9Kg,比DK119增產35.8%。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87.2Kg,比星火花葵畝增17.3Kg,增產10.2%。

栽培技術要點:

河套地區4月20日-25日最佳,最晚播期不超過5月15日。

行距80cm,株距60cm,每畝留苗1400株左右。畝下籽量1Kg,種植該品種易稀不易稠。

基肥:磷酸二銨15Kg/畝-20Kg/畝,追肥:尿素30Kg/畝?40Kg/畝。

兩對真葉間苗,三對真葉定苗,并進行兩次中根除草,做好地老虎等地下蟲害防治工作,封垅前進行第三次中根除草。苗期5?6對真葉澆頭水,現蕾期前一周澆二水,并一次給足追肥。花期結束后,有條件的地方澆最后一水。

無蜜蜂的種植區,開花期每隔一日進行一次人工授粉,開花期共進行3?4次,直至授粉結束,提高結實率,增加產量。

有條件的地方最好覆膜種植,可增加產量15%?20%,并可提早成熟、早上市。成熟后及時收獲,籽粒曬干,做好防雨霉變工作,提高商品性。

適應區域:適宜內蒙古地區≥5℃活動積溫2700℃以上種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