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瓜
1、認定編號:蒙認瓜2003 001號
品種名稱:蒙源九號
選育單位:赤峰市林西縣興源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母本:興源1號;父本:興源1-1號。興源1號是1992年由臺灣金鐘冠龍西瓜品種,經自交、分離連續四年七代(海南叁代)選育,獲得穩定自交系WP-8-2。興源1-1號是由國外引進的大綠新紅寶雜交一代品種材料中,經多代自交,系譜選擇育成的自交系WP-8-3。1995年雜交組配而成。
特征特性:
葉片:葉色濃綠。
植株:生長整齊,不徒長。
花:主蔓5-6節著生第一個雌花,第二雌花7-9節間,部分植株有連生雌花現象,雌花開放到果實成熟30-32天。
果實:橢圓形,皮色綠底上覆深綠色齒形條帶,皮堅韌,耐運輸;大果形西瓜,單瓜重11.5公斤。
種子:麻褐色,千粒重46克。
品質:瓤色鮮紅,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7%,肉質細嫩爽口,品質佳。
生育期:屬中熟品種,全生育期105天左右。
抗性:較抗枯萎病和炭疽病。
試驗情況:1999?2000年參加赤峰市兩年10點次區域試驗,比對照金鐘冠龍增產2.2%。2001年參加赤峰市等地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74公斤,比對照金鐘冠龍增產3.63%。
栽培技術要點:地膜覆蓋及露地均可栽培。多施農家肥,配合施磷鉀肥,果實膨大期要求施膨瓜肥一次,種植密度每畝保苗500-600株為宜,行距1.8米,株距60-75厘米,留第二或第三雌花坐果,2-3蔓整枝栽培,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適時采收。
適應區域: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地區西瓜產區均可栽培。
2、認定編號:蒙認瓜2003002號
品種名稱:蒙源八號
選育單位:赤峰市林西縣興源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母本:興源2號;父本:興源2-2號。興源2號是1992年由臺灣特大新紅寶雜交西瓜品種,經自交、分離連續四年七代(海南叁代)選育,獲得穩定自交系WP-99。興源2-2號系由特大新紅寶雜交西瓜品種,經四年七代(海南叁代)自交、分離、定向選擇育成的一個長形自交系WP-99-1。1995年雜交組配而成。
特征特性:
植株:長勢強,節間較短,易坐果。
花:主蔓5-6節著生第一個雌花,第二雌花著生在7-9節間。果實:橢圓形,果皮綠底上覆有深綠色細網紋,果形整齊度好,商品率高,果皮薄而堅,耐運輸,單瓜平均重11.5公斤。
種子:種子中等大小,千粒重46克。
品質:瓤色大紅,質細、汁多、爽甜,纖維少,口感佳,中邊糖梯度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7%。
生育期:果實發育期30-50天,屬中熟品種,全生育期110天左右。
抗性:較抗枯萎病和炭疽病。
試驗情況:1999?2000年參加赤峰市兩年10點次區域試驗,比對照益農新紅寶增產4.85%。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對照高0.35%。2001年參加赤峰市等地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77公斤,比對照益農新紅寶增產6.46%。
栽培技術要點:地膜覆蓋及露地均可栽培。多施農家肥,配合施磷鉀肥,果實膨大期要求施膨瓜肥一次,種植密度每畝保苗500-600株為宜,行距1.8米,株距60-75厘米,留第二或第三雌花坐果,2-3蔓整枝栽培,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適時采收。
適應區域: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地區西瓜產區均可種植。
3、認定編號:蒙認瓜2003003號
品種名稱:蒙源黑特
選育單位:赤峰市林西縣興源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母本:興源3號;父本:興源3-3號。興源3號是1992年由多個臺灣黑皮西瓜材料,經自交定向選擇,歷經七個世代(含海南加代)選育,獲得穩定自交系WP-8-7。興源3-3號系由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黑皮西瓜品種,1992年經四年七代(含海南加代)定向選擇,育成純合自交系WP-8-8。1995年雜交組配而成。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長整齊,不徙長,易坐果,節間短。
果實:橢圓形,果皮黑色,皮薄而韌,耐運輸,單瓜重8-10公斤,最大可達10-15公斤。
種子:種子中粒,千粒重45克。
品質:瓤色鮮紅,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85%。
生育期:屬中熟大果形品種,坐果后30天左右成熟,全生育期96天左右。
抗性:耐枯萎病和炭疽病。
試驗情況:1999?2000年參加赤峰市兩年10點次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475公斤,比對照黑蜜寶增產4.1%。平均單瓜重8.95公斤,比對照黑蜜寶重0.35公斤。2001-2002年參加赤峰市等地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52公斤,比對照黑蜜寶增產2.7%。
栽培技術要點:選深厚沙壤土,露地大棚均可種植,地膜覆蓋栽培最佳。施足農家肥,合理搭配磷鉀肥,果實膨大期要求肥水充足,種植密度每畝保苗500-600株為宜,行距1.8米,株距60-75厘米,可不整枝打杈,留第二或第三雌花坐瓜,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適時采收。
適應區域: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地區西瓜產區均可種植。
(二)、甜瓜
1、認定編號:蒙認瓜2003004號
品種名稱:蒙甜1號
選育單位:內蒙古農業科學院園藝所
品種來源:母本:B?;父本:C?。B?是由內蒙古主栽品種齊甜1號中,經四年五代定向自交純化選出的穩定自交系,編號為B?96-57-23-8-(12)-20。C?系從引進的黑龍江農科院園藝所品種8837中,經三年四代自交純化的穩定自交系,編號為C?97-64-33-(16)-7。1998年雜交組配而成。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長勢強,苗期植株4-5片葉時,從主蔓抽生子蔓,分枝能力強。
花:子蔓第1節位開始出現結實花,結實花為兩性花,易坐瓜,坐瓜整齊,以子蔓結瓜為主,孫蔓也可結瓜。
果實:梨形,果形指數1.48,果皮黃綠色底復深綠色花斑,成條帶,屬花皮類型。平均單果重496克,皮薄質脆。
品質:果肉粉白,平均果肉厚1.8厘米,種子腔橘粉色,肉質細、酥脆,甘甜、清香、爽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品質佳、營養價值高,含有Vc、蛋白質及Ca、Fe、Zn等微量元素。
生育期:屬薄皮中早熟雜交一代品種,全生育期75天左右,果實發育期35天左右。
抗性:較抗細菌性角斑病和白粉病。
試驗情況:1999?2001年區域試驗,1999年4個區試點平均產量35190Kg/hm2,比對照齊甜1號增產25.3%;2000年5個區試點平均產量36059.5Kg/hm2,比對照齊甜1號增產23.7%;2001年1個區試點產量35475Kg/hm2,比對照齊甜1號增產20.5%;平均單瓜重496.5g,比對照386g高28.6%,平均果肉厚1.85cm,比對照果肉厚1.67cm高10.8%。2001-2002
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34967Kg/hm2,比對照齊甜1號28234Kg/hm2增產23.8%。
栽培技術要點:選深厚沙壤土,忌與葫蘆科作物重迎茬。施足農家肥,合理搭配磷鉀肥,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播前進行種子消毒。采取雙行起壟或單行溝栽地膜覆蓋栽培,雙行株行距0.5mX0.7m,單行株距0.4m-0.5m。分2-3次間苗、定苗,定苗后及時整枝打掐,主蔓4-5片葉時摘心,選留2條健壯的子蔓,子蔓第一雌花留瓜,每株第一次瓜留2個,第二次瓜子蔓或孫蔓上留2-3個;子蔓7-8片葉打頂,坐瓜孫蔓瓜前留2片葉打頂。整個生育期前期要及時中耕鋤草,防止蚜蟲危害,瓜膨大期結合澆水注意磷、鉀肥的施用或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1-2次。后期注意防治白粉病。
適應區域:內蒙古自治區春播≥10℃有效積溫2300℃以上地區露地栽培。
2、認定編號:蒙認瓜2003005號
品種名稱:蒙甜2號
選育單位:內蒙古農業科學院園藝所
品種來源:母本:B?;父本:L?。B?是由內蒙古主栽品種齊甜1號中,經四年五代定向自交純化選出的穩定自交系,編號為B?96-57-23-8-(12)-20。L?系從引進的鄭州果樹所品種5504中,經三年四代自交純化選育的穩定自交系,編號為L?97-15-48-(11)-12。1998年雜交組配而成。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長勢強,苗期植株5-6片葉時開始抽生子蔓,分枝能力強。
花:子蔓第1節位出現結實花,結實花為兩性花,為雌雄同株類型,子蔓、孫蔓均可坐瓜。
果實:長圓形,果形指數1.61,果實皮脆、較耐貯運。果皮淺綠,屬綠皮類型,果肉較厚,平均果肉厚1.9cm, 果肉白色,種子腔白色且小。
品質:肉質脆、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3%,品質佳,含有Vc、蛋白質及Ca、Fe、Zn等微量元素,營養價值高。
生育期:屬薄皮中熟雜交一代品種,全生育期80天左右,果實發育期40天左右。
抗性:較抗細菌性角斑病及白粉病。
試驗情況:1999?2001年區域試驗,1999年4個區試點平均產量39420Kg/hm2,比對照齊甜1號增產40.3%;2000年5個區試點平均產量40209Kg/hm2,比對照齊甜1號增產37.9%;2001年1個區試點產量40830Kg/hm2,比對照齊甜1號增產38.7%;平均單瓜重523.3g,比對照386g高35.6%,平均果肉厚1.96cm,比對照果肉厚1.67cm高17.4%。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7%,比對照11.3%高0.4%。2001-2002年生產試驗,兩年平均公頃產量38323Kg/hm2,比對照齊甜1號28234Kg/hm2增產35.7%。
栽培技術要點:選深厚沙壤土,忌與葫蘆科作物重迎茬。施足農家肥,合理搭配磷鉀肥,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播前進行種子消毒。采取雙行起壟或單行溝栽地膜覆蓋栽培,雙行株行距0.5mX0.7m,單行株距0.5m。分2-3次間苗、定苗,定苗后及時整枝打掐,主蔓4-5片葉時摘心,選留2條健壯的子蔓,子蔓第一雌花留瓜,每株第一次瓜留2個,第二次瓜子蔓或孫蔓上留2-3個;子蔓7-8片葉打頂,坐瓜孫蔓瓜前留2片葉打頂。整個生育期前期要及時中耕鋤草,防止蚜蟲危害,瓜膨大期結合澆水注意磷、
鉀肥的施用或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1-2次。后期注意防治白粉病。
適應區域:內蒙古自治區春播≥10℃有效積溫2300℃以上地區露地栽培。
3、認定編號:蒙認瓜2003006號
品種名稱:圓黃梨
選育單位:內蒙古農業科學院園藝所
品種來源:1996年從黑龍江省農科院園藝所引進。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長勢強,苗期植株4-5片真葉時抽生子蔓,分枝能力較強。
花:子蔓第1節位開始出現結實花,結實花為兩性花,易坐瓜,子蔓、孫蔓均可坐瓜,雄花發生較少。
果實:圓梨形,果形指數1.08,平均單果重485g,果皮全黃,果面光滑,外觀美麗,屬黃皮類型。果皮較韌,平均果肉厚1.9cm。
種子:種子橘紅色,千粒重14.4g。
品質:質沙甜,果肉白色,種子腔橘紅色,品質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果實營養價值高,富含Vc、蛋白質及較高的Ca、Fe、Zn等微量元素。
生育期:屬薄皮中熟品種,全生育期78天左右,果實發育期38天左右。
抗性:較抗細菌性角斑病和白粉病。
試驗情況:1999?2001年區域試驗,1999年4個區試點平均產量30113Kg/hm2,比對照齊甜1號增產7.2%;2000年5個區試點平均產量31678Kg/hm2,比對照齊甜1號增產8.6%;2001年1個區試點產量32970Kg/hm2,比對照齊甜1號增產12.0%;平均單瓜重465g,比對照386g高20.5%,平均果
肉厚1.83cm,比對照果肉厚1.67cm高9.6%。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7%,比對照11.3%高0.4%。2001-2002年生產試驗,兩年平均公頃產量30663Kg/hm2,比對照齊甜1號28234Kg/hm2增產8.6%。
栽培技術要點:選深厚沙壤土,忌與葫蘆科作物重迎茬。施足農家肥,合理搭配磷鉀肥,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播前進行種子消毒。采取雙行起壟或單行溝栽地膜覆蓋栽培,雙行株行距0.5mX0.7m,單行株距0.4m-0.5m。分2-3次間苗、定苗,定苗后及時整枝打掐,主蔓4-5片葉時摘心,選留2條健壯的子蔓,子蔓第一雌花留瓜,每株第一次瓜留2個,第二次瓜子蔓或孫蔓上留2-3個;子蔓7-8片葉打頂,坐瓜孫蔓瓜前留2片葉打頂。整個生育期前期要及時中耕鋤草,防止蚜蟲危害,瓜膨大期結合澆水注意磷、鉀肥的施用或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1-2次。后期注意防治白粉病。
適應區域:內蒙古自治區春播≥10℃有效積溫2300℃以上地區露地栽培。
4、認定編號:蒙認瓜2003007號
品種名稱:優蜜寶
選育單位:巴盟科河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2000年引進巴盟地區。1997年由甘肅省靖遠同興園藝所育成。母本:黃94-1-5;父本:新94-5-8。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長整齊,葉片大,不易徒長。
花:第一雌花一般著生在主蔓4-6節的第一節上,易坐瓜,單瓜重3-4公斤。
果實:橢園形,幼瓜至膨大期間果皮綠色,成熟前10天果皮開始轉黃,至充分成熟時果皮變為金黃色。細密網紋布滿全果,外表美觀,商品性好。果肉淺桔紅色,果肉厚5.3cm,果皮堅韌,耐運輸。
品質:種腔小肉質細,松脆爽口,香味濃郁,風味獨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3%。
生育期:屬厚皮甜瓜中熟雜交一代品種,全生育期95天左右,果實發育期45天。
抗性:較抗枯萎病和蔓枯病、葉部病害輕。
試驗情況:2001?2002年參加巴盟地區區域試驗,2001年平均果實產量2154公斤/畝,比對照甘蜜寶減產4.7%,居28個參試品種第11位;2002年平均果實產量3025公斤/畝,比對照甘蜜寶增產6.8%,居17個參試品種第4位。
栽培技術要點:選深厚沙壤土,忌與葫蘆科作物重迎茬。施足農家肥,合理搭配磷鉀肥,播前集中深施磷酸二銨20-25公斤,尿素5公斤,硫酸鉀10公斤或專用肥50公斤。用50-55℃溫水浸種15分鐘,然后用0.2%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2小時,撈出后繼續用清水浸泡4-5小時。采用開溝覆膜高畦栽培方式,畝留苗730-810株。覆膜要求4月上、中旬完成,播種時間5月上旬至6月初。開穴點播,每穴播二粒種子,播深2-3厘米。苗齊后適時中耕鋤草,保墑提高地溫,2片真葉時定苗,單株留苗。采用單蔓整枝法,主蔓1-7節發生的子蔓及時去除,在8-10節發生的子蔓上留瓜,結果子蔓瓜后留2葉摘心。當幼瓜長到8厘米左右時定瓜,每株只留一瓜,主蔓11-18節上發生的子蔓全部去除,18節以后不再整枝,25葉主蔓摘心。伸蔓期
灌第一水,定瓜后結合追肥灌第二水,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追硫酸鉀15公斤。結合病蟲害防治,從整枝開始,葉面追肥2-3次,葉面追肥可選用0.3-0.5%尿素,0.2-0.3%磷酸二氫鉀,或高美斯,噴特靈等。病蟲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葉斑病、果斑病和蚜蟲、斑潛蠅及地下害蟲,按照“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采用符合綠色無公害生產要求的農藥和方法進行防治。
適應區域: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地區種植。
5、認定編號:蒙認瓜2003008號
品種名稱:克奇蜜寶
選育單位:巴盟臨河市綠豐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1998年引進巴盟地區。1996年由甘肅省蘭州市金種緣瓜菜種子研究所育成。母本:88-5-6;父本:90-1-2。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長勢強,葉片大,5-6葉齡開始出現子蔓,以孫蔓結果為主。
花:結實花為兩性花,為雌雄同株類型。
果實:長橢圓形,果形指數1.7,果實皮韌,耐貯運。果皮金黃色,果面全裂紋,果肉桂紅色,果肉厚4.5cm,種腔小而充實, 一般單瓜重3.5公斤,成熟后果蒂不落。
品質:肉質酥脆,汁多味美,有濃香味,口感極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
生育期:屬中早熟一代雜交厚皮大果型品種,全生育期90-95天,果實發育期35-40天。
抗性:較抗細菌性角斑病及白粉病。
試驗情況:2002年參加巴盟地區區域試驗,平均果實產量3182公斤/畝,比對照甘蜜寶增產12.3%,居17個參試品種第2位。
栽培技術要點: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土壤,秋季深翻,忌與葫蘆科作物重迎茬。施足農家肥,合理搭配磷鉀肥,宜于起高畦覆膜種植,河套地區4-5月份播種,有保護條件的可適當提前播期,其它地區根據當地氣候條件決定播期;因果型大,不宜密植,每畝保苗600-700株為宜,單蔓或雙蔓整枝,一株一瓜,選子蔓或孫蔓5-7節位留瓜以便果面上網紋;在伸蔓期、座果期及果實膨大期噴施適當微肥(如迦母豐收),可提高果實品質,使果面網紋美觀;注意加強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
適應區域: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地區種植。
(三)、南瓜
1、認定編號:蒙認瓜2003009號
品種名稱:豐收南瓜1號
選育單位:呼倫貝爾市阿榮旗關工委 崔文學
品種來源:母本:9006;父本:9118。9006是本地多籽型南瓜。9118是大片型印度南瓜。1992年配制組合,經選育于1998年育成。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長整齊,節間長度15.4cm,莖粗2.3cm,分枝弱。
花:第一雌花著生在主蔓6-8節,以后每隔3-4節出現一雜雌花。
果實:瓜橢圓形,大部分瓜為灰色,有少數為紅色或紅綠花色。單瓜重3.3公斤,單瓜種子250粒。
種子:種片雪白,橫徑12.2mm,縱徑24.6mm,百粒重37.5g,每畝產白瓜籽85公斤。
生育期:全生育期104天左右,需活動積溫2000℃。
抗性:耐低溫、較抗旱,較抗花葉病毒病。
試驗情況:1998?2000年經三年12點次區域試驗,平均畝產85公斤,比對照樺南無杈增產16%。2001-2002年兩年10點次生產試驗,兩年平均畝產84公斤,比對照樺南無杈增產16.45%。
栽培技術要點:選擇地勢高或緩坡地,土質疏松、透氣好的壤土,避免重迎茬。忌白漿地種植。東北地區在5月5日―15日播種,株行距0.9mX0.7m,每畝保苗1100株左右。大田直播采取催芽坐水種;刨坑種要刨長坑。留肩頭,一側點肥,一側點籽,地膜覆蓋更佳。對缺苗地塊要及時補苗,采取一埯一株,一株一蔓、一蔓一瓜的生長方式。當第二雜雌花開放時,在清晨及時進行人工授粉,陰雨天授粉后要把雌花遮上,防止雨水沖掉花粉,做到早去根瓜,最好一瓜,最多兩瓜。生長前期氮肥多些,后期磷、鉀肥為主,畝施農家肥2-3噸,化肥35公斤。為防止早衰,每星期葉面噴施一次葉面肥(磷酸二氫鉀0.3%-0.5%,尿素0.3%)和生長調節劑。
適應區域: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地區種植。需活動積溫2000℃以上。
2、認定編號:蒙認瓜2003010號
品種名稱:豐雜南瓜1號
選育單位:呼倫貝爾市阿榮旗關工委 崔文學
品種來源:母本:阿白9109;父本:阿白9012。阿白9109和阿白9012是從1993年將收集的南瓜材料進行自交,到1998年已自交6代并將表現好
的自交系配制雜交組合。阿白9109短蔓、無分枝、多籽。阿白9012生長勢強、整齊度高、粒多、板大。
特征特性:
葉片:葉片肥厚,葉緣淺裂,葉色深綠,葉形掌狀。
植株:生長整齊,分枝較少,結瓜部位適中。
花:一般第一雌花著生在主蔓6-8節,以后每隔3-4節出現一雜雌花,雌雄同株異花,座瓜習性好,易結瓜。
果實:瓜形扁圓,整齊一致,雙瓜率高。瓜綠色,嫩瓜有10條白色條紋。單瓜重3.2公斤左右,單瓜種子260粒。
種子:種片雪白,橫徑 12.5mm,縱徑27mm,每畝白瓜籽產量97公斤,比對照樺南無杈增產33.7%。
生育期:全生育期102天,需活動積溫2000℃。
抗性:耐低溫、耐干旱,細菌性葉斑病、蔓枯病極輕,輕度感染白粉病。
試驗情況:1999?2000年經兩年6點次區域試驗,平均產量100公斤/畝,比對照樺南無杈增產33.7%。2001-2002年兩年10點次生產試驗,兩年平均畝產白瓜籽96.2公斤,比對照樺南無杈增產33.65%。
栽培技術要點:選擇地勢高或緩坡地,土質疏松、透氣好的壤土,避免重迎茬。忌白漿地種植。東北地區在5月5日―15日播種,株行距0.5mX1.4m,每畝保苗1000株左右。大田直播采取催芽坐水種;刨坑種要刨長坑。留肩頭,一側點肥,一側點籽,地膜覆蓋更佳。對缺苗地塊要及時補苗,采取一埯一株,一株一蔓、一蔓一瓜的生長方式。當第二雜雌花開放時,在清晨及時進行人工授粉,陰雨天授粉后要把雌花遮上,防止雨水沖掉花粉,做到早去根
瓜,最好一瓜,最多兩瓜。生長前期氮肥多些,后期磷、鉀肥為主,畝施農家肥2-3噸,化肥35公斤。為防止早衰,每星期葉面噴施一次葉面肥(磷酸二氫鉀0.3%-0.5%,尿素0.3%)和生長調節劑。
適應區域: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地區種植。需活動積溫2000℃以上。
(四)、大白菜
1、認定編號:蒙認菜2003001號
品種名稱:大民801
選育單位:內蒙古大民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母本:93-48;父本:93-8。93-48是1988年從遼寧一地方品種中發現5個優良單株,經五年五代的自交、分離選擇而成。93-8是1988年從北京一地方品種中發現一雜株,經五年五代的自交、分離選擇而成。1994年配制雜交組合。
特征特性:
葉片:葉色翠綠,白幫。
植株:生長速度快,株高45厘米,株幅55厘米,球形指數2.0,葉球直筒合抱,平均單株重5公斤左右,結球快而緊實,凈菜率高,商品性好。畝產8000公斤左右。
品質:優良,Vc含量29.5 mg/100g、總糖含量3.2%、固形物含量6.3%,分別比對照佳白二號高19.4%、30.6%、18.7%,纖維素0.34%,比對照低32.0%,易貯運。
生育期:生育期75天。
抗性:較抗霜霉病、軟腐病。
試驗情況:1998?1999年經兩年10點次區域試驗,兩年平均公頃產量111804.05公斤,比對照品種佳白二號增產20.16%。2001-2002年兩年10點次生產試驗,兩年平均公頃產量126395.68公斤,比對照品種佳白二號增產20.06%。
栽培技術要點:適合秋季栽培,畝施優質農家肥2-3m3,磷酸二銨15公斤,內蒙古自治區在7月上中旬播種,其它地方依當地氣候而定。行株距0.6mX0.3-0.35m,每畝保苗3000-3300株。畝用大民磷鉀寶250毫升,兌水15公斤噴在刨埯點種后的種子上,促苗全、齊、壯,生長后期包心快而緊實,苗期和蓮座期噴大民先鋒2-3次。在蓮座期、結球期及時追肥、澆水,及時中耕除草,用多菌靈、農用鏈毒素、菜蟲立滅等農藥防治病、蟲害。
適應區域: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秋白菜種植地區均可栽培。
2、認定編號:蒙認菜2003002號
品種名稱:大民802
選育單位:內蒙古大民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母本:Z6;父本:C8。Z6是1989年從沈陽快菜的白菜品種中選擇抗病單株,經五年五代選育而成。C8是1989年從唐山和頭地方品種中選擇抗病單株,經五年五代的純化、株選而成。1994年配制雜交組合。
特征特性:
葉片:葉翠綠色,白幫。
植株:長勢強,株高42.0厘米,株幅60厘米,球形指數2.0,球葉46片,外葉4-6片,葉球直筒合抱,根系發達,吸水肥能力強,凈菜率85.0%,畝產8500公斤。
品質:Vc含量27.68mg/100g,較對照佳白二號高2.47mg/100g,總糖含量2.92%,較佳白二號高14.1%,固形物含量6.21%,纖維素含量0.40%。
生育期:生育期70天。
抗性:耐病毒病、霜霉病、軟腐病。
試驗情況:1998?1999年經兩年8點次區域試驗,兩年平均公頃產量129381.5公斤,比對照品種佳白二號增產20.5%,比對照品種91-12增產18.1%。1999-2000年兩年8點次生產試驗,兩年平均公頃產量131396.8公斤,比對照品種佳白二號增產28.0%,比對照91-12增產26.4%。
栽培技術要點:適合秋季栽培,內蒙古自治區在7月上中旬播種,其它地方依當地氣候而定。單壟直播,畝用種量300-400g, 行株距0.6mX0.3-0.35m,每畝保苗3000株左右。地塊平整,畝施優質農家肥2.0m3,磷酸二銨15公斤,搶墑或造墑播種,出苗后及時防治蚜蟲和黃條跳甲,整個生育期注意肥水管理,用多菌靈、農用鏈毒素、菜蟲立滅等農藥防治病、蟲害。
適應區域: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秋白菜種植地區均可栽培。
3、認定編號:蒙認菜2003003號
品種名稱:大民803
選育單位:內蒙古大民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母本:97-1-1;父本:98-2-8。97-1-1是1988年從北京大青口雜交種中選擇抗病優良單株,經五年五代單株分離選育而成。98-2-8是1987年從北京新三號品種中選擇抗病優良單株,經六年六代單株分離選育而成。1992年配制雜交組合。
特征特性:
葉片:外葉深綠色, 外葉少,白綠幫。
植株:株高50.0厘米左右,株幅62厘米,球形指數2.0,葉球中樁疊抱,單株重4.5公斤左右,整齊一致,豐產,一般畝產8500-9000公斤。
品質:口感好,品質佳,Vc含量26mg/100g,總糖含量3.4%,纖維素少,含量為0.38%。
生育期:生育期85天,屬中晚熟品種。
抗性:抗病性較強,較抗霜霉病、軟腐病,耐病毒病。
試驗情況:1997?1998年經兩年10點次區域試驗,兩年平均公頃產量118278.75公斤,比對照品種北京75號增產18.75%。1999-2000年兩年10點次生產試驗,兩年平均公頃產量122157.85公斤,比對照品種北京75號增產18.6%。
栽培技術要點:適合秋季栽培,內蒙古自治區在7月中下旬播種,其它地方依當地氣候而定。行株距0.6mX0.4m,每畝保苗2800株左右。地塊平整,畝施優質腐熟農家肥2m3,磷酸二銨15公斤。田間管理和其它大白菜的管理方法基本相同,注意播種初期每畝地用一瓶大民鉀王(250毫升)兌水15公斤,噴在刨埯點種后的種子上,促苗齊、全、壯,生長后期包心快而緊實;在苗期、蓮座期、結球初期噴施大民先鋒2-3次,同時合理追肥、灌水。用甲基托布津、多菌靈、農用鏈毒素、菜蟲立滅等農藥防治病、蟲害。
適應區域: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秋白菜種植地區均可栽培。
4、認定編號:蒙認菜2003004號
品種名稱:蒙優1號
選育單位:內蒙古大民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母本:92-20;父本:92-26。92-20是1987年從黑龍江五號中選擇早熟、抗霜霉病的優良單株,經五年五代單株分離選育而成。92-26是1988年從福山大白菜品種中選擇外葉數少的優良單株,經五年五代單株分離選育而成。1993年配制雜交組合。
特征特性:
葉片:葉色淡綠,白綠幫。
植株:株高35厘米,株幅30厘米,球形指數1.2, 外葉5-6片,葉球炮彈形,矮樁合抱,平均單株重3-4公斤, 早熟,凈菜率高,結球性好, 產量高,一般畝產6500-7000公斤。
品質:優良,口感好,Vc含量29.0mg/100g,總糖含量3.18%,固形物含量為5.4%,分別比對照83-1高3.9 mg/100g、28.7%、1.9%,纖維素含量為0.35%,比對照品種低30.0%。
生育期:生育期65天左右。
抗性:較抗霜霉病。
試驗情況:1997?1998年經兩年10點次區域試驗,兩年平均公頃產量103111.85公斤,比對照品種83-1增產20.0%。1999-2000年兩年10點次生產試驗,兩年平均公頃產量101475.42公斤,比對照品種83-1增產20.6%。
栽培技術要點:適合秋季栽培, 選地塊平整,畝施優質腐熟農家肥2-3m3,磷酸二銨15公斤。內蒙古自治區在7月上中旬播種,其它地方依當地氣候而定。行株距0.6mX0.3-0.35m,每畝保苗3300株左右。畝用大民磷鉀寶250毫升,兌水15公斤,噴在刨埯點種后的種子上,促苗齊、全、壯,生長后期包心快而緊實;苗期和蓮座期噴施大民綠興2-3次,在蓮座期、結球期合理追肥、澆水,及時中耕除草,用多菌靈、農用鏈毒素、菜蟲立滅等農藥防治病、蟲害。
適應區域: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秋白菜種植地區均可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