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山西省農科院谷子所于1998年引進山西省農科院作物所自交系H92-1為母本,自選自交系1572為父本組配育成。由武勝縣農科所和四川省種子站引進。
(2)特征特性:春播平均生育期120天,與對照相當。功苗葉片綠色,長勢強。株型較平展,穗上部葉上沖。株高250厘米,穗位90厘米,總葉片數20葉,雄穗花藥黃色,護穎綠色,花粉量大,雌穗花絲粉紅色。果穗筒型,穗長19.5厘米,穗行數16.4行,行粒數35.4粒,千粒重321.4克,出籽率86.5%。品質測定結果:籽粒粗蛋白9.5%,粗脂肪3.59%,粗淀粉71.81%,賴氨酸0.32%。抗矮花葉病、小斑病,中抗大斑病、絲黑穗病,感紋枯病。
(3)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539.2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7.82%;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508.4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0.78%,兩年平均畝產523.8公斤,比對照增產9.3%。2003年參加生產試驗,5點次平均畝產591.8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5.2%。
(4)栽培要點:春播,在3月上旬~4月初為播種適期,密度2800~3000株/畝,施足底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我省平壩、丘陵、低山區域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