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甜10號
審定編號:粵審玉2005007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1022/794
特征特性:甜玉米單交種。秋植生育期76~77天,比穗甜1號遲熟3~5天。植株高222~224厘米,穗位高83.4~96厘米,穗長20.6~22.5厘米,穗粗5.2~5.3厘米,禿頂長1.4~1.7厘米,單苞鮮重357~376克,千粒重391~409克,出籽率69.6%~71.7%,一級果穗率85.0%。籽粒黃色,可溶性糖含量17.7%~19.0%,皮厚63.0微米,適口性86.4分。中抗紋枯病和小斑病,田間調查高抗莖腐病。植株整齊緊湊,前、中期生長勢強,后期保綠度好,抗倒性較強,適應性好。果穗長粗,籽粒飽滿。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兩年秋季參加省區試,畝產鮮苞分別為1052.04公斤和1104.73公斤,比對照種穗甜1號分別增產31.09%和28.62%,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秋季生產試驗畝產鮮苞1174.2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選擇土壤肥力中上、排灌良好地塊種植,空間隔離400米左右;⑵春播在2月底3月初,秋播7~8月,精心播種,一播全苗;⑶畝植3200~3400株;⑷最好以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施足基肥,輕施苗肥,適施拔節肥,重施攻苞肥,全生育期施肥量為:N2:P2O5:K2O=45~50:20~24:35~40,以復合肥作基肥時,應早施磷、鉀肥,1/3的氮肥作苗期追肥,其余氮肥在拔節和作攻苞肥施用;⑸注意防旱排澇,及時防治病蟲害,重點是苗期地下害蟲和中后期玉米螟,拔節和抽雄開花前結合施肥培土兩次;⑹適時采收,一般最佳采收期在授粉后20~25天。
制種技術要點:⑴選土質疏松、肥沃、地力均勻、排灌方便的地塊,空間隔離500米以上,時間隔離30天以上,施足基肥后,精細整地,按寬1.2米包溝起畦,平整畦面;⑵父本比母本早播3~5天,在母本的在邊角地再播少量父本(約1/3),以增加花粉量和延長散粉期;⑶父母本行比為1:6;⑷每畦種兩行,行距40~50厘米,母本畝植3000株,父本畝植800株左右;⑸加強人工輔助授粉;(6)及時去雄除雜。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粵甜10號為甜玉米單交種。秋季生育期76~77天,比穗甜1號遲熟3~5天,豐產性突出,可溶性糖含量17.7%~19.0%,皮薄,適口性較好,禿頂長1.4~1.7厘米,中抗紋枯病和小斑病。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