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內蒙 » 正文

2003年內蒙審定玉米品種介紹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6-17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374
 

7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001號

品種名稱:呼單10號(原代號呼單98245)

選育單位:呼倫貝爾市農科所

品種來源:1034×克山1-1,以從海南引進的自交系1034為母本,從黑龍江省引進的自交系克山1-1為父本,經有性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

幼苗:健壯。

葉片:綠色,葉片較斜挺,葉片數11片葉。

植株:株高151.2~172.1cm。穗位高43-52.3cm;與對照品種相比根系發達,株型半緊湊型,莖葉持綠時間長,活稈成熟不早衰;莖稈堅韌,抗倒伏,抗倒折。

果穗:形狀圓錐形,穗長14.9~18.4cm,穗柄短,穗軸紅色。果穗直徑5~6cm,穗行數16-18行。

籽粒:頂端顏色黃色,有光澤,籽粒類型似硬粒型,百粒重25.9~33.1g,出籽率82.7%,籽粒容重1007g/l。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驗結果:粗蛋白10.07%,粗脂肪4.81%,總淀粉69.63% ,賴氨酸0.32%。

2002年呼盟生育期為105天,屬早熟品種。

抗逆性:在1998年和2001年澇、旱差異顯著的不同年份,該品種表現出高產、穩產。有較強的抗旱性和抗澇能力。

試驗情況:2000~2002年呼倫貝爾市區域試驗三年18點次試驗平均畝產395?,比對照冀承單3號增產6.2%,增產點次13點,增產顯著1點,增產極顯著4點,居試驗第一位。

2002年呼倫貝爾市生產試驗,6點次平均畝產476.9kg,比對照冀承單3號增產14.5%。增產點數6點,增產幅度6-25%,增產顯著1點,居試驗第一位。

栽培技術要點

密度:喜水肥,耐密植,中上等肥力土壤,畝保苗株數4000~4500株。

田間管理:畝施種肥(磷酸二銨)10~15?,拔節期追肥(尿素)15~20?/畝。

適應區域:適宜≥10℃活動積溫1900℃~2200℃積溫區種植。

8、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 002號

品種名稱:碩秋九號(原代號碩秋9905)

選育單位:赤峰德農?松州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科研所

品種來源:以自育系赤812為母本,自育系CF88為父本,于1998年雜交配制育成。母本赤812由444、81162、M67、赤120組成雙交種后經連續自交選育而成,父本CF88選自PN78599。

特征特性

幼苗:葉鞘紫色.

植株:根系發達,莖稈粗壯,株型半緊湊,株高270?,穗位:116?。

雌穗:花絲紅色。

雄穗: 花藥淺紫,分枝中等。

果穗:筒形,穗長21?,穗粗5.4?,穗行數14-16。

籽粒:半硬粒,深黃色,出籽率82.6%。單穗粒重218.5g,百粒重36.2g。

品質:據農業部谷物中心測試(哈爾濱),容重758g/L,籽粒粗蛋白含量9.76%,粗脂肪3.01%,總淀粉含量73.09%,賴氨酸含量0.26%。

病蟲發生情況:高抗大斑病,高抗彎孢菌病,高抗絲黑穗病,高抗黑粉病,高抗莖腐病,感玉米螟。

從出苗到成熟126天,比對照農大108早8天,比對照四單19晚3天,需≥10℃活動積溫2720℃。

試驗情況: 2001年自治區區域試驗4點全部增產,平均畝728.4?,比對照農大108增產5.79%,產量排第二位。2002年自治區區域試驗,5點平均畝產756.7?,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6.88%,比對照四單19增產7.18%,產量排第2位。平均生育期126天,較對照農大108早8天,較對照四單19晚3天。2002年參加自治區生產試驗,5點平均畝產816.0?,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0.08%,產量排第二位。

栽培技術要點

種植密度:3000-3500株/畝。

田間管理:施足底肥,早管理,勤耪,增施化肥,適時灌溉。

注意事項:種子包衣,注意防治病蟲害。

適應區域:適宜≥10℃活動積溫2900℃以上地區,肥力條件中等以上地塊種植。

9、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003號

品種名稱:碩秋十號(原代號興魯七號)

選育單位:赤峰德農?松州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 是由通遼市興安嶺早熟玉米所以外引系9046(CF923)為母本,以自選系CF66為父本,于1997年雜交配制育成。CF66來源于143×丹340雜交二環后連續自交多代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

幼苗:葉鞘紫色。

植株:根系發達,株高287?,穗位120?,莖稈堅硬,株型半緊湊。

花絲:紅色。

雄穗:分枝中等。

果穗:筒形,穗長20?,穗粗5.4?,穗行數16-18行。

籽粒:馬齒型,黃色,出籽率86.0%。單穗粒重210.9g,百粒重30.6g。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中心測試(哈爾濱),容重673g/L,籽粒粗蛋白含量9.46%,粗脂肪4.05%,總淀粉含量74.75%,賴氨酸含量0.29%。    

病蟲發生情況:據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中抗大斑病,抗彎孢菌病,中抗絲黑穗病,高抗黑粉病,中抗莖腐病,抗玉米螟。

≥10℃活動積溫2780℃,從出苗到成熟127天,比農大108早7天,比四單19晚4天,大穗型中晚熟品種。

試驗情況:2000年內蒙古晚熟玉米預備試驗,平均畝產735.75?,比對照品種掖單13增產1.7%。2001-2002年內蒙古中晚熟組玉米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732.24?,比對照農大108增產9.67%,其中2001年平均畝產755.07?,比對照農大108增產9.67%,居第一位;2002年平均畝產709.40?,比農大108增產9.67%。2002年內蒙古中晚熟組玉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845.42?,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3.7%,產量居第一位。

栽培技術要點

種植密度:留苗密度3500-3800株/畝。

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鋤草,加強中后期肥水管理。

注意事項:種子包衣,防治絲黑穗病。

適應區域:在≥10℃活動積溫3100℃以上地區、土壤肥力條件中等以上地塊種植。地溫穩定在12℃時播種,施足底肥播種。

10、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004號

品種名稱:碩秋12(原代號碩秋9902)

選育單位:赤峰德農?松州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育系CF41為母本,H29為父本,于1998年雜交配制育成。母本CF41為MO17 與自選系峰52雜交后多代自交選育而成。父本H29是由444、81162、M67、赤120組成雙交種后經連續自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

幼苗:葉鞘紫色。

植株:根系發達,株型平展,莖稈堅韌,株高263?,穗位106?。

雄穗:分枝中等。

花絲:粉色。

果穗:筒形,穗長21?,穗粗5.2?,穗行數16-18行,穗軸紅色。

籽粒:半硬粒型,深黃色,單穗粒重206g,百粒重36.4g,出籽率80.6%。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測試中心(哈爾濱)測試,容重770g/L,籽粒粗蛋白含量9.62%,粗脂肪3.13%,總淀粉含量76.42%,賴氨酸含量0.31%。

病蟲發生情況:抗大斑病,中抗彎孢菌病,中抗絲黑穗病,高抗黑粉病,抗莖腐病,中抗玉米螟。

≥10℃活動積溫2400℃區域種植從出苗到成熟116天,比對照龍單13晚2天。

試驗情況:2000-2002年參加赤峰市早熟組玉米區試,三年平均畝產675.10?,其中2000年平均畝產605.30?,比對照四早六增產15.53%;2001年平均畝產619.10?,比對照四早六減產1.1%,比對照龍單13減產1.9%;2002年平均畝產800.90?,比對照哲單35增產26.2%,比對照龍單13增產19.9%。2000-2001兩年比四早六平均增產6.5%,2001-2002兩年比對照龍單13平均增產9.3%。2002年赤峰市早熟組生產試驗,5點全部增產,平均畝產753.70?,比對照哲單35增產24.6%,比對照龍單13增產16.3%。

栽培技術要點

密度:3300株/畝。施足底肥,早管理,加強中后期肥水管理。

注意事項:種子包衣,防治病蟲害。

適應區域:該品種適宜在≥10℃活動積溫2700℃以上地區,肥力中上等、有水澆條件的地塊種植。

11、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005號

品種名稱:興墾5號(原代號墾340)

選育單位:興安盟農墾種業

品種來源:以自育系167-1為母本,以玉米研究所紅546為父本,于1994年雜交配制育成。

特征特性

幼苗:葉鞘綠色,第一片葉為刮勺型,尖端圓形,第一片葉花青苷顯色弱。

植株:全株可見15片葉;葉色濃綠,葉片斜直半上沖,葉鞘邊緣無茸毛;株高190--210?,穗位60-70?;莖節與節間綠色,莖桿中度“之”型。

葉片:花青苷顯色中。

雄穗:穎片及基部粉紅色;花青苷顏色中;雄穗側枝與主軸夾角45度,分枝6-8個;花粉黃色。

雌穗:花絲粉紅色。

果穗:包葉上有少量劍葉,包葉花青苷顯色無,收獲時果穗有柄,較長。穗長25-26?,穗粗5.3-5.5?,穗行數16-18行。

籽粒:馬齒粒型,粒頂端淺黃色,百粒重40g。

品質:經黑龍江農業部谷物測試中心測試,容重733g/L,籽粒粗蛋白含量9.53%,粗脂肪3.72%,總淀粉含量73.17%,賴氨酸含量0.31%。  

病蟲害發生情況:絲黑穗發病率2.1%,大斑病僅個別葉片有病斑,沒有形成病害,小斑病為0,莖腐病0.8%,早衰株1%,彎孢菌葉斑病和病毒病為0。

試驗情況:1998-2001年參加興安盟玉米區試,四年平均畝產600.70?,比對照白單九增產15.6%;2001年平均畝產593.20?,比對照哲單35增產16.8%,2000-2002年參加興安盟玉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2.20?,比對照哲單35增產15.5%。

栽培技術要點

地力條件:應在肥力中上等坡耕地和有水澆條件的平川地塊種植。

密度:坡耕地2800-3000株/畝,平川地3000-3300株/畝。

注意事項:種子包衣,防治病蟲害。

適應區域:該品種適宜在≥10℃活動積溫2400-2450℃以上種植白單九、哲單35、哲單36地區種植。

12、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006號

品種名稱:興墾4號(原代號墾414)

選育單位:興安盟農墾種業

品種來源:雜交組合207-13×改良Mo17,207-13為公司玉米研究所用8112、478、340、黃早四、短金525、掖106等自交系選育而成。改良Mo17從張掖市種子公司引進。

特征特性

幼苗:芽鞘紫色;第一片葉為尖型,第一片葉花青苷顯色強。

植株:全株可見19片葉,葉色濃綠,葉鞘邊緣茸毛較多,株高275--280?,穗位103?,莖節與節間綠色,莖桿中度“之”型。

雄穗:穎片及基部淺粉色,花青苷顏色中,雄穗側枝與主軸夾角45度,分枝8-10個。

花藥:淺粉色,花粉黃色。

雌穗:花絲粉紅色,花青苷顯色中。

果穗:包葉無劍葉,包葉花青苷顯色弱,收獲時果穗有柄,較長。穗長28-30?,穗粗5.5-6?,長筒型,穗行數14-16行。

籽粒:馬齒粒型,粒頂端淺黃色,百粒重41-42g。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測試中心(哈爾濱)測試,容重714g/L,籽粒粗蛋白含量8.61%,粗脂肪3.17%,總淀粉含量74.51%,賴氨酸含量0.29%。

病蟲發生情況:經黑龍江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絲黑穗發病率19.7%,大斑病1級。

≥10℃活動積溫2750-2800℃,從出苗到成熟128-130天。

試驗情況:1998-2001年參加興安盟玉米區試,中間停試1年,三年平均畝產833.70?,比對照四單19增產17.9%;2000-2002年參加興安盟玉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796.30?,比對照增產9.5%。

栽培技術要點

密度:2800-3000株/畝。

注意:種子包衣,防治病蟲害。

適應區域:在≥10℃活動積溫2750-2800℃以上地區種植。應在土壤肥沃具有灌溉條件的地塊種植。

13、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007號

品種名稱:大民三號(原名新豐1號)(原代號109))

選育單位:興安盟新豐農作物新品種引育開發研究所

品種來源:雜交組合SD106×SH927。母本SD106是1990年從HD103自交系選育一變異株,父本SH927于1990年917×CP1211而成。

特征特性

幼苗:深綠色,第一片葉葉尖為圓型,第一片葉花青苷顯色強。

植株:拔節至開花期,全株可見13片葉,葉鞘邊緣茸毛較多,株高245

?,穗位95?,莖上節花青苷顏色中。

雄穗:雄穗穎片、花粉花青苷顏色強,雄穗側枝與主軸夾角45度,分枝8個,側枝姿態直線型。

雌穗:花絲粉黃色,花青苷顯色強。

果穗:包葉長,收獲時果穗有柄,長7cm,穗長20-22?,穗粗3.98?軸紅色,穗型圓錐型。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8-40。

籽粒:似硬粒型,深黃色。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測試中心(哈爾濱)測試,容重753g/L,籽粒粗蛋白含量10.19%,粗脂肪4.69%,總淀粉含量71.34%,賴氨酸含量0.30%。

病蟲害發生情況:經吉省林農科院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彎孢病,抗絲黑穗病,高抗黑粉病,中抗莖腐病,中抗玉米螟。

試驗情況:2000-2002年參加興安盟中早熟玉米區試,三年平均比對照克單八增產9.66%;2001-2002年參加興安盟玉米生產試驗,二年平均比對照克單八增產8.93%。

栽培技術要點

密度:合理密植,畝保苗3300-3500株。

注意事項:種子包衣,防治病蟲害。

田間管理:畝施有機肥1.5-2.0立方米,化肥使用多元素,二遍地追施

尿素15公斤。

適應區域:適宜在≥10℃活動積溫2000-2200℃地區種植。

14、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008號

品種名稱:大民一號(原名新豐2號)(原代號1015))

選育單位:興安盟新豐農作物新品種引育開發研究所

品種來源:雜交組合龍八半中中×D150。母本龍八半中中是1990年從龍單八玉米單交種選育變異株,父本D150是從吉林農科院引入的自交系。

特征特性

幼苗:深綠色,第一片葉葉尖為尖型,第一片葉花青苷顯色強。

植株:拔節至開花期,全株葉片寬,特別是雌穗上下功能葉片中部寬

13.9cm,同時葉面有遺傳性黃漬斑點,葉向半沖,葉片數17片,葉鞘邊緣茸毛較多,株高262?,穗位110?,莖上節花青苷顏色中,莖上節節間花青苷顏色強。

雄穗:穎片、花粉花青苷顏色強,雄穗側枝與主軸夾角30度,分枝8個,側枝姿態直線型,莖桿莖色紫色。

雌穗:花絲較細,雌穗穎片花青苷顯色強,果穗包葉長,收獲時果穗有柄,長19cm。。

果穗:穗長22-24?,穗粗4.30?,穗型圓柱型,軸紅色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45-50粒。

籽粒:似馬齒型,深黃色。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測試中心(哈爾濱)測試,容重732g/L,籽粒粗蛋白含量7.99%,粗脂肪4.60%,總淀粉含量74.17%,賴氨酸含量0.28%。 

病蟲害發生情況:經吉林省農科院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彎孢病,中抗絲黑穗病,高抗黑粉病,抗莖腐病,抗玉米螟。

試驗情況:2000-2002年參加興安盟中熟玉米區試,三年平均比對照黑301增產12.8%;2001-2002年參加興安盟玉米生產試驗,二年平均比對照黑301增產9.92%。

栽培技術要點

密度:畝保苗3000-3300株。

注意事項:種子包衣,防治病蟲害;畝施有機肥1.5-2.0立方米,化肥

使用多元素,二遍地追施尿素15公斤。

適應區域:適宜在≥10℃活動積溫2300-2500℃地區種植。

15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009號

品種名稱:大民五號(原名新豐3號)(原代號381)

選育單位:興安盟新豐農作物新品種引育開發研究所

品種來源:雜交組合38馬大深×11半中中。母本38馬大深是1991年從哲單38單交種特異株中選出,父本11半中中是從掖單11玉米單交種選育變異株中選出。

特征特性:

幼苗:芽鞘深綠色,第一片葉葉尖為尖型,第一片葉花青苷顯色強。

植株:拔節至開花期,葉片數19片,葉鞘邊緣茸毛較多,株高272?,穗位120?,莖上節花青苷顏色中,莖上節節間花青苷顏色強。

雄穗:穎片、花粉花青苷顏色強,雄穗側枝與主軸夾角35度,原始側枝數10個,側枝姿態直線型。

雌穗:花絲紅色,雌穗穎片花青苷顯色強。

果穗:有柄長10cm,穗長24-26?,穗粗4.85?,穗行數16-18行,籽粒似馬齒型,深黃色,軸紅色。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測試中心(哈爾濱)測試,容重714g/L,籽粒粗蛋白含量8.35%,粗脂肪3.78%,總淀粉含量75.13%,賴氨酸含量0.28%。

病蟲害發生情況:經吉林省農科院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彎孢病,抗絲黑穗病,高抗黑粉病,中抗莖腐病,中抗玉米螟。

試驗情況:2000-2002年參加興安盟中熟玉米區試,三年平均比對照興單6增產10.98%;2001-2002年參加興安盟玉米生產試驗,二年平均比對照興單6增產10.6%。

栽培技術要點

土地選擇:土質肥沃具有灌溉條件的地塊。

密度:畝保苗3300-3500株。

注意事項:種子包衣,防治病蟲害;

田間管理:畝施有機肥1.5-2.0立方米,化肥使用多元素,二遍地追施

尿素15-20公斤。

適應區域:適宜在≥10℃活動積溫2650℃以上地區種植。

16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010號

品種名稱:扎單1號(原代號381)

選育單位:扎蘭屯市原種場

品種來源:雜交組合南1028×早340。母本南1028是1996年從海南引入,父本早340是1994年從外引系中選出。1997年在海南省組配。

特征特性:

幼苗:葉片深綠,芽鞘綠色。

植株:葉片數14片,葉鞘邊緣茸毛較多,株高220?,穗位70?,活桿成熟。

雌穗:花絲顏色粉紅。

果穗:圓柱型,穗長22?,穗行數16-18行。

籽粒:百粒重31克,偏硬粒型。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測試中心(哈爾濱)測試,籽粒粗蛋白含量9.78%,粗脂肪4.48%,總淀粉含量72.01%,賴氨酸含量0.29%。

病蟲害發生情況:田間調查抗大斑病、絲黑穗病、黑粉病、莖腐病,抗倒伏。

試驗情況:三年參加呼盟玉米區試,三年平均比對照海玉4增產1.6 %;2001-2002年參加呼盟玉米生產試驗,二年平均比對照海玉4增產10.6%。

培技術要點

密度:畝保苗3500株。

田間管理:畝施種肥磷酸二銨10-15公斤,拔節后期畝追尿素10-15公

斤。

適應區域:適宜在≥10℃活動積溫2200-2250℃地區種植。

17、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011號

品種名稱:通玉103

選育單位:通遼市農科所

品種來源:雜交組合5492× 7307。母本5492選系基礎為掖881.F2,父本7307選系基礎為4747×340。1997年在海南省組配。

特征特性

幼苗:深綠色,葉鞘淺紫色。

植株:成株葉片深綠色,長勢強壯,株高276?,穗位104?。

果穗:穗長21.3?,穗粗4.9cm,穗行數16行,百粒重33.9克,果穗柱型。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測試中心測試,籽粒粗蛋白含量10.15%,粗脂肪4.01%,總淀粉含量71.99%,賴氨酸含量0.26%。

病蟲害發生情況:吉林省農科院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彎孢病,中抗絲黑穗病,中抗莖腐病,抗玉米螟。

試驗情況:2001-2002年參加自治區玉米中晚熟組區試,二年平均畝產739.54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0.92%,居第一位;2002年參加自治區玉米中晚生產試驗,全區五點平均畝產821.4公斤,比對農大108增產10%。

栽培技術要點

密度:畝保苗3670-4332株。

田間管理:畝施種肥磷酸二銨15-17公斤,拔節后期畝追尿素39-40

公斤。

注意事項:播種時用“拌種霜”拌種,防黑穗病。

適應區域:適宜在≥10℃活動積溫2800℃以上地區種植。

18、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012號

品種名稱:N45-T5(試驗名CS9904)

選育單位:先正達農業服務亞洲公司北京代表處

品種來源:雜交組合S0371×S0373均為先正達種子(美國)公司自有材料雜交配制,該品種1999年由先正達北京代表處引入,2000年在內蒙古參加試驗。

特征特性

幼苗:拱土能力強,苗期發苗快,長勢旺盛。

植株:株高200-230?,穗位80-90?,葉片上沖,株型收斂,適宜密植;根系發達,強抗倒伏。

果穗:穗長20-21?,穗粗5cm,穗行數16行。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測試中心測試,籽粒粗蛋白含量9.53%,粗脂肪4.08%,總淀粉含量73.07%,賴氨酸含量0.27%。

病蟲害發生情況:遼寧丹東農科院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彎孢病,高抗絲黑穗病,中抗尾孢菌葉斑病,高抗紋枯病,抗青枯病,抗玉米螟。

試驗情況:2001-2002年參加自治區玉米早熟組區試,2001年平均畝產651.4公斤,比對照冀承單3增產37.9 %,比對照哲單35增產3.4%居第一位;2002年五點平均產量639.5公斤,比對照哲單37增產8.98%,比對照哲單35增5.96%,列第三位。2002年參加自治區玉米早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76.2公斤,比對照哲單35增產5.90%。

栽培技術要點

密度:每公頃保苗6-7萬株。

田間管理:每公頃施種肥磷酸二銨150公斤,硫酸鉀100公斤,硫酸鎂

15公斤,拔節后期畝追尿素210公斤,增施農家肥。

適應區域:適宜在≥10℃活動積溫2270-2330℃地區種植。

19、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013號

品種名稱:蒙甜1號

選育單位:蒙科農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雜交組合蒙甜群201× 蒙甜群202。母本蒙甜群201為36個加強甜自交系聚合群體,父本蒙甜202為46個加強甜自交聚合群體,兩群體雜交后選育出蒙甜1號為含糖純合基因和修飾基因兩個隱性基因的加強甜型雜交種。

特征特性

植株:株高170?195cm,穗位50cm左右。

果穗:穗長20cm左右,穗粒4.6?4.8cm,穗筒型,穗行16行,行粒數35?38粒,白軸,苞葉長5?7cm。

子粒:粒形甜馬齒,粒色淡黃。鮮籽粒千粒重338.5g。鮮粒畝產可達900kg,鮮粒出籽率68.7%,粒長1cm以上,可做割粒或鮮食用種。

病蟲害發生情況:田間調查,大小斑病、彎孢菌病、灰斑病、紋枯病均為0.5級,絲黑穗病、黑粉病、莖腐病、矮花葉病為0級。玉米螟危害為1.5級。適應性較好,抗旱性能較好。

品質:鮮粒的糖度檢驗含糖量為25.8%,鮮食考核六項指標全為一級。

生育期:100?103天,鮮果穗采收天數為78?79天。

試驗情況:2001年蒙甜1號區試中鮮籽粒畝產730.7kg,比對照品種沈甜2號增產39.7%,在參試的9個品種中位居第五位;2002年蒙甜1號區試中鮮籽粒畝產958.6kg,比對照品種津鮮1號增產45.5%,在參試的6個品種中位居第二位。兩年中對品質外觀性狀、色澤、籽粒排列、飽滿度、柔嫩性、食品味口感和種皮厚度等六個項目評價均為一級,品質優良。2002年在呼市金川種植蒙甜1號7畝,畝產鮮籽粒950kg,比對照品種津鮮1號的650kg增產46%,品質優于對照品種。

栽培技術要點

密度:畝保苗4000株左右。

注意事項:生產蒙甜1號要求嚴格隔離種植,多次調期播種,延長加工上市時間。強花期水肥管理,心葉期注意對玉米螟的防治和搞好后期防蟲工作。

20、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014號

品種名稱:蒙甜3號

選育單位:蒙科農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雜交組合蒙甜系2001× 蒙甜系2002。母本是蒙甜系2001,是由甜系和普通玉米早熟種雜交后,經十代選育而成,父本是蒙甜系2002,由國外引入加強甜型玉米雜交種經八代自交選育而成。蒙甜3號屬半加強甜型甜玉米。該雜交種經所內三年比較試驗和兩年自治區區級試驗表現產量較好,品質優良,易做鮮食品種,適應性強,耐病性強。

特征特性

植株:株高170?190cm,穗位50?60.8cm。

果穗:穗長20cm,穗粗4.0?4.2cm,軸色白色,穗型筒形,行數14行,行粒數33?39粒,苞葉長3cm。

子粒:粒型甜馬齒,粒色淡黃。

品質:鮮籽粒千粒重495g,鮮籽粒畝產719.9?825.2kg。鮮粒(乳熟)糖度檢驗含糖量為18.6%,品質好,是上好鮮食品種。

病蟲害發生情況:田間調查,適應性較好,抗旱性能較好,對大小斑病、彎孢菌病、灰斑病、紋枯病均為0.5級;對絲黑穗病、黑粉病、莖腐病、矮花葉病為0級;對心葉期玉米螟危害為1.5級。

生育期:90?94天,鮮穗采收天數71天,是極早熟甜玉米鮮食品種。

試驗情況:2001年全區區試在巴盟烏蘭布和沙區,鮮籽粒畝產719.9kg,比對照品種沈甜2號增產37.6%,在參試的九個品種中位居第三位;2002年全區區試在呼市金川點鮮籽粒畝產835.2kg,比對照品種津鮮1號增產30%,在參試的六個品種中位居第四位,品質優于2個對照。2001年在巴盟臨河種3畝,鮮穗畝產1200kg,鮮籽粒畝產840kg,比對照品種沈甜2號增產32%。2002年在巴盟烏蘭布和沙區種3畝,鮮籽粒畝產850kg,比對照品種津鮮1號增產38%。

栽培技術要點

密度:畝保苗密度4000株。

注意事項:生產蒙甜3號必須嚴格隔離種植,重施底肥,加強花期肥水管理,玉米心葉期注意防治玉米螟,后期加強病蟲害防治。

21、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015號

品種名稱:蒙甜5號

選育單位:蒙科農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母本為蒙甜系2004,由國外引進加強甜型甜玉米雜交種,經八代自交選育而成,父本是蒙甜系2002,是由國外引進加強甜型甜玉米雜交種,經八代自交選育而成,母父本兩個材料都是由國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甜玉米新材料選育而來。蒙甜5號屬于有含糖純合基因Su1和修飾基因Se的兩個隱性基因加強甜型雜交種。

特征特性

植株:株高172?202cm,穗位36?59cm。

果穗:穗長17?20.5cm,穗粗4.6?4.9cm,穗行16行,行粒數33-40粒,粒型甜馬齒,粒淡黃色,軸色白色,苞葉長5cm,鮮籽粒千粒重355kg。一般鮮果穗畝產1.1?1.2噸,鮮籽粒畝產880?890kg。

品質:鮮粒(乳熟)檢驗含糖量為26.2%。

病蟲害發生情況:適應性較好,抗旱性能好。對大小斑病、彎孢菌病、灰斑病、紋枯病均為0.5級;對絲黑穗病、黑粉病、莖腐病、矮花葉病均為0級;對心葉期玉米螟危害為1.5級。

生育期:95?96天,鮮穗采收天數72?74天,是加強甜玉米極早熟品種。

試驗情況:2001年區試中畝產鮮籽粒822kg,比對照品種沈甜2號增產65%,在參試的九個品種中位居第四位;2002年區試中畝產鮮籽粒894.7kg,比對照品種津鮮1號增產35%,在參試的六個品種中,位居第二位。2002年在呼市金川種植7.4畝,畝產鮮籽粒911kg,比對照品種津鮮1號增產41%。

栽培技術要點

密度:畝保苗在4000株以上。

注意事項:大田生產要求隔離,重施底肥,加強水肥管理,玉米心葉期加強玉米螟防治及后期蟲害防治。

22、審定編號:蒙審玉2003 016號

品種名稱:碩秋三號(原代號96-482)

選育單位:赤峰德農?松州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赤峰德農?松州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科研所1994年以自育系C12為母本,C19為父本雜交配制育成。母本C12是以自育系赤矮43與外引系MO17雜交后連續自交選育而成。C19為外引系444經系統選擇較抗白化苗系。

特征特性

幼苗:葉色綠色,葉鞘淺紫色,葉片較寬,擰勁,生長勢強。

植株:株高230?,穗位93?,成株17-18片葉,株型平展。

雄穗:分枝8-10個,穎殼綠色,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日光紅色。

果穗:穗柄中長,果穗包葉較短。果穗筒形,穗長22?,穗粗4.5?,穗行數12-14,行粒數43,百粒重35g,籽粒紅黃色,半硬粒型,軸較細、紫色,出籽率88.2%。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中心測試,容重761g/L,籽粒粗蛋白9.32%,粗脂肪3.67%,總淀粉74.08%,賴氨酸0.29%。

病蟲害發生情況:據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抗玉米大斑病,感彎孢病,高抗絲黑穗病,高抗黑粉病,中抗莖腐病,高抗玉米螟。

試驗情況:1997-1999年參加赤峰市玉米早熟組試驗,三年12個點次11點增產,一點平產,平均畝產634.2?,比對照四早六增產11.3%,增產顯著。赤峰市早熟玉米生產試驗,98年平均畝產670.0?,比對照四早六畝產605.0?增產10.7%;99年平均畝產668.00?,比四早六畝產625.7?增產6.8%。二年7點次全部增產,平均畝產669.0?,比對照四早六增產8.7%。

栽培技術要點

密度:適宜種植密度為每畝3500株左右。

注意事項:種子包衣。

田間管理:畝施有機肥2000?3000公斤,種肥7.5?。早管理,勤耪耥,拔節期畝追施尿素25?左右,適時灌溉。

適應區域:適宜在≥10℃活動積溫2700℃以上地區種植,凡能種植四早六的地區均可推廣種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