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滇特(te)(紅河)審稻2009014號(hao)
申請單位:紅河州農業科學(xue)研究所
選育單位:紅河州農業(ye)科(ke)學研(yan)究所 四川內江雜交(jiao)水(shui)稻(dao)科(ke)技開發中心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紅河(he)州農科(ke)所(suo)與四川(chuan)內(nei)江雜(za)交(jiao)(jiao)水(shui)稻科(ke)技(ji)開發中心合作(zuo),2005年用四川(chuan)內(nei)江雜(za)交(jiao)(jiao)水(shui)稻科(ke)技(ji)開發中心選(xuan)育的(de)不育系內(nei)香2A與紅河(he)州農業科(ke)學研究所(suo)選(xuan)育的(de)恢復系HR-2雜(za)交(jiao)(jiao)組配育成。
特征特性:秈型雜交水稻。全生育期165天。株高98.6厘米左右。株型緊湊,劍葉中等,葉色濃綠,葉鞘紫色,稃尖紫色,谷粒長型,有淺褐色斑點,分蘗性中等,成穗率高,穗粒結構協調,后期熟色佳、不早衰。畝有效穗19萬左右,穗長24.5厘米,每穗總粒數147粒,結實率86.2%,千粒重31.0克。米質檢測:糙米率82.4%,精米率74.5%,整精米率62.6%,堊白粒率63%,堊白度7.9%,粗蛋白9.0%,直鏈淀粉14.9%,膠稠度86 mm,透明度1級,堿消值4.0級,粒長7.3 mm,長寬比2.9。稻瘟病抗性級別5級,抗性鑒定評價:中感。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參加紅河州雜交水稻品種區域試驗(C組)。兩年平均畝產704.37千克,比對照汕優63增產8.8%。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81.11千克,比對照汕優63增產4.5%,增產點率66.7%。
適宜區域:適宜(yi)在紅河州海拔1400米以下(xia)的秈型雜交水稻種植(zhi)區種植(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