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品種
京審麥2009001 京冬24號
審定編號:京審麥2009001
品種名稱:京冬24號(區試代號:京農04-134)
選育單位:北京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京核951/原冬93(3)
特征特性:冬性,中熟,節水區試全生育期250天,與對照京冬8號相近。幼苗半匍匐,分蘗力較強,成穗率較高,株高80厘米左右。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節水區試平均畝穗數42.71萬、穗粒數27.2粒、千粒重39.4克。區試抗性表現為:抗寒性較好,兩年抗寒鑒定越冬死莖率平均11.8%(2007年9.2%,2008年14.4%);經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表現中抗條銹病、中感葉銹病和白粉病、高感稈銹病。2008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測定,容重772g/L,蛋白質含量(干基)14.84%,濕面筋含量(14%濕基)33.4%,沉降值29ml,吸水率 58%,面團穩定時間3.1min,拉伸面積35cm2,延伸性168mm,最大抗延阻力138E.U。
產量表現:兩年節水區試平均畝產344.21公斤,比對照京京冬8號增產1.0%。2007年區試畝產300.94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1.8%,不顯著;2008年區試畝產387.47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0.2%,不顯著。2008年節水生產試驗,畝產388.65公斤,比對照京京冬8號增產6.02%。
栽培技術要點:節水栽培和灌溉條件較差地塊種植播期以9月25日至10月1日為宜,基本苗20-30萬/畝,10月1以后播種隨播期推遲適當增加基本苗,每晚1天增加1萬基本苗。高肥水地塊播期以10月1日至10月5日為宜,基本苗20-30萬/畝,10月5以后播種隨播期推遲適當增加基本苗,每晚1天增加1萬基本苗。
施足底肥,每畝20公斤二銨,10公斤尿素;冬前澆足凍水,起身前后注意控制肥水,拔節后重拔節水肥,每畝10公斤尿素。有條件的地塊,及時澆好揚花水或灌漿水,提高千粒重,獲得更高的產量。適時滅草,及時防治蚜蟲和白粉病。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北京地區中上肥力地塊節水栽培種植。
京審麥2009002 京花9號
審定編號:京審麥2009002
品種名稱:京花9號(區試代號:京單00-594)
選育單位:北京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京試467/京冬8號//京單93-2197
特征特性:冬性,成熟較早,全生育期247.5天,較京9428早2天,比京411早1天。幼苗半匍匐,分蘗力和成穗率中等,株高90厘米左右。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紅粒。區試平均畝穗數40.63萬、穗粒數30.7粒、千粒重44.7克。區試抗性表現為:抗寒性較好,兩年抗寒性鑒定平均越冬死莖率8.9%(2007年2.8%,2008年15%)。抗病性經接種鑒定,表現中感條銹病、桿銹病和白粉病,高感葉銹病。品質較優,兩年品質測定結果平均為:容重798g/L,蛋白質含量(干基)15.83%,濕面筋含量33.3%,沉降值36.4ml,吸水率56.6%,面團穩定時間17.6min,拉伸面積98cm2,最大抗延阻力572E.U。
產量表現:區試平均畝產425.72公斤,比對照京9428增產8.4%,兩年增產均達顯著水平。2007年畝產422.54公斤,比對照京9428增產10.5%, 5個參加匯總試點中4點增產1點減產。2008年畝產428.89公斤,比對照京9428增產6.3%,6個參加匯總試點全部增產。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06.66公斤,比對照京9428增產6.1%,5個試點中4點增產1點減產。
栽培技術要點:京花9號播種期以9/25-10/5為宜,基本苗22萬-25萬。10月5日以后播種適當增加基本苗,每晚1天增加1萬基本苗。播時要澆足底墑水,施足底肥,每畝20公斤二銨,10公斤尿素,保證一次全苗。冬前適宜總莖數在高肥力地塊控制在80-100萬,中低肥力地塊100-120萬。冬前澆足凍水,保證安全越冬。返青-起身期以控為主 ,在冬前壯苗基礎上,冬后此期一般不作肥水管理,控制好基部節間伸長。最高莖控制在100 -120萬。拔節期重施肥,每畝10公斤尿素。澆好拔節水,群體大的麥田,拔節水適當晚澆。在田間齊穗后及時澆好揚花灌漿水,并進行蚜蟲防治,以延長葉片功能期,增加粒重。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北京地區中等肥力水澆地種植。
京審麥2009003 京麥7號
審定編號:京審麥2009003
品種名稱:京麥7號(區試代號:京麥607)
選育單位:北京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BS366×CP43
特征特性:該品種為光溫敏二系雜交種。冬性,中熟,全生育期250.1天,比對照京冬8晚熟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分蘗力較強,成穗率較高,株高85厘米左右,植株生長繁茂。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區試平均畝穗數43.69萬穗、穗粒數27.1粒、千粒重40.7克。落黃好。抗寒性好至中等,兩年抗寒性鑒定平均越冬死莖率11.0%(2007年3.9%,2008年18.1%)。經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表現高感條銹、葉銹、稈銹病,中感白粉病。2008年品質測定結果為:容重766g/L,蛋白質含量(干基)16.17%,濕面筋含量34.8%,沉降值31.4mL,吸水率55.6%,面團穩定時間3min,拉伸面積42cm2,延伸性184 mm,最大抗延阻力150E.U。
產量表現:兩年節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345.1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1.0%;2007年畝產259.9公斤,比對照增產0.1%,不顯著;2008年畝產394.2公斤,比對照增產2.0%,不顯著。2008年節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01.9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9.7%。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中等肥力地塊節水種植;適宜播期9月25日至10月10日;適宜基本苗15-25萬/畝;底肥為純氮15kg/畝,五氧化二磷8kg/畝;節水灌溉方案為:保證底墑水,澆足凍水,有灌溉條件的地塊爭取澆拔節水并追施純氮5kg/畝;后期注意防治蚜蟲。
適宜種植地區:北京地區中等肥力地塊種植。
京審麥2009004 農優3號
審定編號:京審麥2009004
品種名稱:農優3號
選育單位: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品種來源:中作8131-1(京711/中7606//引1053)群體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冬性;區試全生育期250.4天,成熟期與對照京9428相近,比京411晚1天左右。幼苗直立,分蘗力中等,成穗率較高,區試株高80厘米左右。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紅粒,籽粒角質。區試產量三要素為:畝穗數41.6萬、穗粒數34.0粒、千粒重36.7克。抗倒性較好。抗寒性中等至較好,延慶抗寒性鑒定平均越冬死莖率13.9%(2006年17.3%,2007年10.5%)。抗病性較好,經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條銹、中抗至抗葉銹、高抗桿銹、感白粉病。品質較優,2006、2007年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為,容重777g/L/783g/L,蛋白質(干基)14.29%/14.63%,濕面筋(14%濕基)30.4%/29.8%,沉降值33.7mL/32.2mL,吸水率58.6%/57.2%,形成時間8.1min /8.0min,穩定時間13.9 min /14.0min,拉伸面積86 cm2/88cm2,最大抗延阻力532 E.U /544E.U,面包體積720 mL,面包評分70分。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57.19公斤,比對照京9428減產0.4%。2006年區試畝產341.13公斤,比對照京9428增產2.0%,不顯著;2007區試畝產373.24公斤,比對照京9428減產2.4%,不顯著。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2.68公斤,比對照京9428增產10.55%。
栽培技術要點:精細整地,施足底肥;底肥一般需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銨15-20公斤;適期播種,合理調整播量:一般9月25-10月5日播種為宜,基本苗在20-30萬/畝;冬前灌足凍水,保苗安全越冬:凍水需噴6-8小時或灌水50方/畝以上;春季促控結合,因苗管理:壯苗在返青期和起身期以控為主,重施拔節肥,每畝可施尿素10-15公斤,有條件的地方在抽穗期施3-5公斤尿素,可起到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的作用;生育后期控制灌水,防治病蟲害:后期適當控制灌水量,加強蚜蟲、吸漿蟲等病蟲害的防治,有利于小麥加工品質改善。
適宜種植地區:北京地區中上等以上肥力地塊種植。
玉米品種
京審玉2009001 農鋒13號
審定編號:京審玉2009001
品種名稱:農鋒13號(區試代號:懷研13號)
選育單位:北京萬農先鋒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HB1-1×HW1
母本HB1-1為黃改系。父本HW1為Mo17改良系。
特征特性:北京地區春播生育期平均115.8天,株型半緊湊,花絲黃色,花藥淺黃色,雄穗分枝13-16個,株高275厘米,穗位114厘米,空稈率4.7%。果穗長筒型,穗長20.9厘米,穗粗4.8厘米,禿尖1.0厘米,穗行數12-14行,穗粒重169.4克,出籽率86.2%,籽粒黃色,半硬,紅軸,粒深1.0厘米,千粒重381.1克。籽粒中(干基)含粗淀粉73.16%,粗脂肪4.09%,粗蛋白8.57%,賴氨酸0.28%,容重756g/l。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彎孢菌葉斑病,感絲黑穗病和矮花葉病、高感莖腐病。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平均畝產605.2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平均增產8.4%,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89.2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9.2%。
栽培技術要點:一般種植密度4000株/畝為宜,套種或直播均可,肥水管理上以促為主,施好基肥、種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及時防治病蟲害。應通過包衣或拌種預防絲黑穗病。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春播種植。
京審玉2009002 京單36
審定編號:京審玉2009002
品種名稱:京單36(區試代號:MC2272)
選育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YML22×JC73
母本“YML22”是以“C8605-2×鄭58”為基礎材料,經多代自交選育,然后以單穗粒重≥100g、出籽率≥87%為主要目標進行多代選擇而成的。父本“JC73”是以“昌72×5237”為基礎材料,經多代自交選育而成的。
特征特性:北京地區春播生育期平均120.9天,株型緊湊,花絲淺粉色,花藥淡紫色,雄穗分枝4-8個,株高263厘米,穗位高114厘米,空桿率3.2%。穗長17.3厘米,穗粗5.4厘米,穗行數16行,穗粒重188.9克,出籽率87.5%。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粒深1.2厘米,千粒重359.6克。籽粒中(干基)含粗淀粉73.13%,粗脂肪4.06%,粗蛋白8.63%,賴氨酸0.29%,容重736g/L。接種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和莖腐病,感彎孢菌葉斑病、矮花葉病和絲黑穗病。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平均畝產715.6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平均增產11.6%;生產試驗平均畝產712.7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平均增產12.9%。
栽培技術要點:一般種植密度4000-4500株/畝為宜,套種或直播均可,肥水管理上以促為主,施好基肥、種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時晚收。應通過包衣或拌種預防絲黑穗病。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春播種植。
京審玉2009003 魯單7045
審定編號:京審玉2009003
品種名稱:魯單7045(區試代號:LD7045)
選育單位: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齊3925×Lx9311
母本“齊3925”是以(齊319×齊205)BC2為基礎材料,連續6代自交選育而成。父本“Lx9311”是以(魯原92×吉853)×Lx9801為基礎材料,經過7代自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北京地區春播生育期平均118天,株型半緊湊,花絲淺粉色,花藥淡紫色,雄穗分枝18-20個,株高289厘米,穗位高114厘米,空桿率9%。穗長20.1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數14-18行,穗粒重175.0克,出籽率85.7%。籽粒黃色,半硬粒型,粒深1.0厘米,千粒重350克。籽粒中(干基)含粗淀粉72.55%,粗脂肪4.38%,粗蛋白8.23%,賴氨酸0.29%,容重758g/L。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感大斑病、絲黑穗病、矮花葉病,高感莖腐病。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平均畝產691.0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7.8%;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67.7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9.0%。
栽培技術要點:一般種植密度3500~4000株/畝為宜,套種或直播均可,肥水管理上以促為主,施好基肥、種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時晚收。應通過包衣或拌種預防絲黑穗病。苗期噴灑多菌靈或病毒克星,可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和矮花葉病。大喇叭口期噴灑多病寧對莖腐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春播種植。
京審玉2009004 三北21
審定編號:京審玉2009004
品種名稱:三北21 (區試代號:SB06201)
選育單位:三北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S179×B378
母本S179是以“鄭58/ 78599”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8代選育而成。父本B378是以“H78與853”為基礎材料,用H78做輪回親本回交后,連續自交7代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北京地區晚春播生育期平均114天,較對照鄭單958晚1天,幼苗葉鞘紫色,成株株型半緊湊,株高269厘米,穗位111厘米,花絲紫色,花藥淺紫色,雄穗分枝15-18個,空桿率3.1%,果穗短筒形,穗長17.9厘米,穗粗5.5厘米,穗行數14-16行,穗粒重185.4克,出籽率84.5%。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硬粒型,粒深1.1厘米,千粒重435.9克。籽粒中(干基)含粗淀粉73.07%,粗脂肪4.14%,粗蛋白8.16%,賴氨酸0.28%,容重745g/L。接種鑒定中抗大、小斑病,抗矮花葉病,感莖腐病和彎孢菌葉斑病,高感絲黑穗病。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平均畝產達748.2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2.8%。生產試驗平均畝產715.1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4%。
栽培技術要點:北京地區一般在6月上旬播種,畝播種量3公斤。水肥管理上在施足積肥、種肥的前提下,前控后促,可加強品種的抗倒折能力。播種時畝施二銨15公斤或三元肥合肥15公斤做底肥,拔節至大喇叭口期重施攻穗肥,一般畝追施尿素25-30公斤。結合中耕除草在三葉期間苗,五葉期定苗,畝留苗密度4200-4500株。使用包衣種子防治絲黑穗病與地下害蟲。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晚春播種植。
京審玉2009005 京單38
審定編號:京審玉2009005
品種名稱:京單38(區試代號: NK837)
選育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CH3×京2416
母本“CH3”是以“京89/鄭58”為基礎材料,經多代自交選育,然后以單穗粒重≥100g、出籽率≥87%為主要目標進行多代選擇而成。父本“京2416”是以“京24/5237”為基礎材料,經多代自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北京地區夏播生育期平均102.5天,株型緊湊,花絲粉紅色,花藥淡紫色,雄穗分枝4-8個,株高233厘米,穗位90厘米,空桿率0.85%。穗長17.5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數14行,穗粒重153.4克,出籽率83.6%。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粒深1.2厘米,千粒重384.2克。籽粒中(干基)含粗淀粉74.48%,粗脂肪4.08%,粗蛋白8.32%,賴氨酸0.27%,容重724g/L。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和莖腐病,感彎孢菌葉斑病和矮花葉病。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平均畝產達614.4公斤,比對照京玉7號增產12.0%。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9.4公斤,比對照京玉7號增產10.7%。
栽培技術要點:一般種植密度4000-4500株/畝為宜,套種或直播均可,肥水管理上以促為主,施好基肥、種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時晚收。使用包衣種子,注意與其它作物輪作。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夏播種植。
京審玉2009006 京單青貯39
審定編號:京審玉2009006
品種名稱:京單青貯39(區試代號:NK722)
選育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直29長3×HOF2
母本“直29長3”是以“直29/ 長3”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父本“HOF2”是以“P78599”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北京地區春播播種至采收127天,苗期葉鞘紫色,成株株型半緊湊,花絲淡紫色,花藥淺紫色,雄穗分支數8-12個。持綠性較好,收獲期單株葉片數為17.9,收獲期單株枯葉片數為3.5,株高307厘米,穗位138厘米,空桿率3.1%,雙穗率0.4。果穗長19.9厘米,穗粗4.7厘米,籽粒黃色,硬粒型,穗軸白色。青貯品質好,中性洗滌纖維含量46.07%,酸性洗滌纖維含量21.73%,粗蛋白含量8.82%。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和莖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小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高感絲黑穗病。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生物產量平均畝產1270.0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9.8%;生產試驗生物產量畝產1204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2.3%。
栽培技術要點:一般種植密度4500-5500株/畝為宜,套種或直播均可,肥水管理上以促為主,施好基肥、種肥,重施拔節肥,酌施粒肥,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時晚收。應通過包衣或拌種預防絲黑穗病。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作為青貯玉米種植。
京審玉2009007 北農青貯316
審定編號:京審玉2009007
品種名稱:北農青貯316(區試代號:北農316)
選育單位:北京農學院植物科學技術系
品種來源:MQ704×H736760
母本MQ704是以美國群體BS13(S)C7為基礎材料,經過10代連續自交選育而成;父本H736760以美國雜交組合86736/86760為基礎材料,經過10代連續自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北京地區春播播種至收獲期116天,株型半緊湊,植高320厘米,穗位125厘米;持綠性較好,收獲期單株葉片數為15.4,收獲期單株枯葉片數為3.3;營養品質較好中性洗滌纖維含量49.52%,酸性洗滌纖維含量23.16%,粗蛋白含量7.67%;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和莖腐病、抗小斑病,感矮花葉病、彎孢菌葉斑病,高感絲黑穗病。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生物產量平均畝產1310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3.2%;生產試驗生物產量畝產1275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8.9%。
栽培技術要點:北京地區最適播期4月下旬到5月上旬,使用種子包衣防治絲黑穗病。最適種植密度為4400-4800株/畝,高肥力地塊可適當增加密度。施好基肥、種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大喇叭口時期及時防治玉米螟,適時收獲。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作為青貯玉米種植。
京審玉2009008 京科甜189
審定編號:京審玉2009008
品種名稱:京科甜189
選育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Sh-241×T68
母本“Sh-241”是以“超甜1號”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8代選育而成。父本“T68”是用美國早熟甜玉米雜交種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北京地區種植播種至鮮穗采收平均85天,株高196厘米,穗位63厘米,單株有效穗數1.03個,空桿率2.03%,穗長18.7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數14-16行,禿尖0.4厘米。粒色純黃,粒深1.1厘米,鮮籽粒千粒重362.0克,出籽率52.7%。籽粒(干基)含粗蛋白13.13%,粗脂肪7.19%,粗淀粉21.36%,總糖37.05%,蔗糖25.82%,還原糖9.88%,賴氨酸0.49%。
產量表現:區試鮮穗平均畝產827.2公斤,比對照京科甜183減產10.0%;區試鮮籽粒平均畝產為501.2公斤,比對照京科甜183減產6.4%。生產試驗鮮穗畝產666.1公斤,比對照京科甜183減產16.0%;鮮籽粒畝產446.8公斤,比對照京科甜183減產14.3%。
栽培技術要點:一般種植密度3300-3500株/畝為宜,套種或直播均可,肥水管理以促為主,施好基肥、種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時晚收。應通過包衣或拌種預防絲黑穗病。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作為甜玉米種植。
京審玉2009009 中科糯2號
審定編號:京審玉2009009
品種名稱:中科糯2號
選育單位:北京聯創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CTW3446×CTW3416
母本“CTW3446”以蘇玉糯1號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父本“CTW3416”以墾粘1號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5代育成。
特征特性:北京地區春播播種至采收平均91天,株型松散,花絲淡紫色,花藥黃色,雄穗分枝12個,株高275厘米,穗位131厘米,單株有效穗數1.03個, 空桿率4.0%;穗長20.5厘米,穗粗4.9厘米,禿尖3.8厘米;果穗錐形,白軸,穗行數16行,行粒數31,籽粒白色,半硬粒型,粒深1.0厘米, 鮮籽粒千粒重340克。出籽率59.3%。籽粒中(干基)含粗蛋白10.28%,粗脂肪3.25%,粗淀粉64.63%,支鏈淀粉99.44%,賴氨酸0.27%。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鮮穗平均畝產898.9公斤,比對照中糯1號增產31.5%;生產試驗鮮穗畝產896.4公斤,比對照增產26.1%。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種植密度3500株/畝為宜,套種或春播均可,前期適當蹲苗,防止倒伏。多施有機肥,施好基肥、種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及時防治病蟲害。鮮穗采收期與對照中糯1號相當。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作為糯玉米種植。
京審玉2009010 成糯
審定編號:京審玉2009010
品種名稱:成糯
選育單位:北京綠色暢想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GFT×早白糯3
母本GFT是以東北地方品種的變異株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5代選育而成。父本早白糯3是從中科院引進的自交系。
特征特性:北京地區種植播種至鮮穗采收期平均90天,株高190厘米,穗位63厘米,單株有效穗數1個,空桿率2.6%,穗長18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數14-16行,禿尖長1.0厘米。粒色白色,粒深0.98厘米,鮮籽粒千粒重337.2克,出籽率62.9%。籽粒中含粗淀粉64.42%,粗脂肪4.43%,粗蛋白11.48%,賴氨酸0.30%,支鏈淀粉/粗淀粉99.28%。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鮮穗平均畝產716.3公斤,比對照中糯1號增產7.9%;生產試驗鮮穗畝產735.5公斤,比對照中糯1號增產13.4%。
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套種或直播均可,肥水管理上以促為主,施好基肥、種肥,及時防治病蟲害,采收鮮果穗為主,種植密度以3300-3600株/畝為宜。開花受粉后22天采收較為適宜。播種要進行藥劑拌種處理,預防絲黑穗病的發生。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作為糯玉米種植。
京審玉2009011 雪糯2號
審定編號:京審玉2009011
品種名稱:雪糯2號
選育單位:北京寶豐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B968×B03-2
母本B968是以北京延慶山區農家品種白群糯×(墾粘1號×黃早四)為基礎材料選育而成。父本B03-2是從云南白粒糯玉米雜交組合中選擇優良單株,經連續6代自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北京地區春播種植播種至鮮穗采收期平均95天,株高260厘米,穗位117厘米,單株有效穗數1.02個,空桿率3.9%,穗長22.9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數12-14行,禿尖長2.2厘米。粒色白色,粒深0.8厘米,鮮籽粒千粒重356.1克,出籽率49.0%。籽粒中(干基)含粗淀粉66.98%,粗脂肪5.70%,粗蛋白11.41%,賴氨酸0.36%,支鏈淀粉/粗淀粉99.08%。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鮮穗平均畝產1074.5公斤,比對照中糯1號增產38.4%。生產試驗鮮穗畝產978.3公斤,比對照中糯1號增產37.6%。
栽培技術要點: 應與其它類型玉米品種隔離300米種植,或采用時間隔離,防止串粉。露地直播4月下旬至7月初均可播種,遲播嚴防高溫。畝播種量1公斤左右。適宜種植密度3300株。授粉后20-22天適時采收,采收不及時嚴重影響品質。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作為糯玉米種植。
大豆品種
京審豆2009001 中黃30
審定編號:京審豆2009001
品種名稱:中黃30
選育單位: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中品661×中黃14
特征特性:該品種在北京地區春播全生育期127天,比對照中黃13號早3天。有限結莢習性,卵圓葉,紫花,棕毛,黃莢;平均株高70.1厘米,主莖節數16.1個,有效分枝1.2個;結莢高度15.0厘米;單株有效莢62.8個,單株粒數137.7個,單株粒重25.3克,百粒重19.0克;籽粒圓形,種皮黃色、有微光,種臍黃色。落葉性好,不裂莢。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粗蛋白質含量41.70%,粗脂肪含量21.44%。經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中抗大豆花葉病毒病。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平均畝產232.9公斤,比對照中黃13號增產20.8%;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34.5公斤,比對照增產16.1%。
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適宜播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每畝1.5萬株為宜,出苗后在第一對真葉展開時要及時間苗定苗;畝施磷酸二銨10公斤、氯化鉀4公斤、有機肥1000公斤作底肥,在花莢期根據植株長勢長相可噴施葉面肥;注意及時防治大豆蚜蟲、紅蜘蛛等害蟲,成熟時要及時收獲。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北京地區春播種植。
京審豆2009002 中黃44
審定編號:京審豆2009002
品種名稱:中黃44(區試代號:中作J4012)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科豐14×科新3號
特征特性:該品種在北京地區夏播全生育期107天,比對照科豐14晚2天;亞有限結莢習性,卵圓葉,紫花,灰毛,褐莢;平均株高87.8厘米,主莖節數15.3個,有效分枝1.9;結莢高度20.8厘米;單株有效莢38.6個,單株粒數76.2個,單株粒重15.3克,百粒重23.1克;籽粒橢圓形,種皮黃色、有微光,種臍褐色。落葉性好,不裂莢。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粗蛋白含量43.77%,粗脂肪含量19.43%。經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中抗大豆花葉病毒病。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91.7公斤,比對照科豐14增產8.8%;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02.2公斤,比對照增產13.5%。
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適宜播期為6月上中旬;每畝1.5萬株為宜,出苗后在第一對真葉展開時要及時間苗定苗;畝施磷酸二銨10公斤、氯化鉀公斤、有機肥1000公斤作底肥,在花莢期根據植株長勢長相可噴施葉面肥;注意及時防治大豆蚜蟲、紅蜘蛛等害蟲,成熟時要及時收獲。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夏播種植。
京審豆2009003 中黃45
審定編號:京審豆2009003
品種名稱:中黃45(區試代號:中作056082)
選育單位: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中黃21×WI995
特征特性:該品種在北京地區夏播全生育期107天,比對照科豐14晚2天;亞有限結莢習性,卵圓葉,白花,棕毛,褐莢;平均株高78.4厘米,主莖節數15.4個,有效分枝1.0;結莢高度17.0厘米;單株有效莢49.3個,單株粒數97.1個,單株粒重15.8克,百粒重17.3克;籽粒圓形,種皮黃色、有微光,種臍藍色。落葉性好,不裂莢。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粗蛋白含量36.04%,粗脂肪含量23.68%,系高油品種。經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抗大豆花葉病毒病。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平均畝產203.0公斤,比對照科豐14增產14.9%;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31.4公斤,比對照增產30.7%。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6月上中旬,畝保苗1.2~1.5萬株。畝施有機肥2~3噸、磷酸二銨10~15公斤、鉀肥5公斤作底肥;出苗后及時中耕鋤草,花莢期注意澆水、施肥及防治病蟲害,成熟后及時收獲。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北京地區夏播種植。
京審豆2009004 中黃46
審定編號:京審豆2009004
品種名稱:中黃46(區試代號:中作03P-1)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ti15176×Century-2.3
特征特性:該品種在北京地區夏播全生育期106天,比對照科豐14晚1天;亞有限結莢習性,三角形葉,白花,灰毛,褐莢;平均株高81.2厘米,主莖節數15.0個,有效分枝2.8;結莢高度15.6厘米;單株有效莢46.8個,單株粒數79.8個,單株粒重15.1克,百粒重21.4克;籽粒橢圓形,種皮黃色、有微光,種臍淡褐色。落葉性好,不裂莢。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粗蛋白質含量38.37%,粗脂肪含量22.23%,缺失脂肪氧化酶2、3(lox-2.3),系高油品種。經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中感大豆花葉病毒病。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平均畝產201.0公斤,比對照科豐14增產13.9%;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03.9公斤,比對照增產14.9%。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中、上等肥力地種植, 6月中下旬播種,一般密度1.5萬株/畝左右。適時早播,足墑下種;出苗后適時間苗、定苗,如有缺苗及時補苗,確保苗齊、苗壯。出苗后及時中耕鋤草,花莢期注意澆水、施肥及防治病蟲害。成熟后及時收獲。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夏播種植。
京審豆2009005 北農103
審定編號:京審豆2009005
品種名稱:北農103(區試代號:BN1003-12)
選育單位:北京農學院
品種來源:中黃18 (60Co-γ 輻照)
特征特性:該品種在北京地區夏播全生育期98天,比對照科豐14早7天;有限結莢習性,卵圓葉,白花,棕毛,黃莢;平均株高52.4厘米,主莖節數12.5個,有效分枝2.7;結莢高度12.2厘米;單株有效莢37.0個,單株粒數74.1個,單株粒重16.1克,百粒重21.5克;籽粒扁橢圓形,種皮青色、有微光,種臍黑色。落葉性好,不裂莢,抗倒伏性較好。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粗蛋白含量40.17%;粗脂肪含量19.87%。經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抗大豆花葉病毒病。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82.2公斤,比對照科豐14增產4.3%;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16.17公斤,比對照增產21.29%。
栽培技術要點:適于麥收后播種,6月中、下旬播種,畝密度1.8萬株左右;足墑播種,出苗后,及時間苗、定苗,確保苗全、苗齊、苗壯。播種前每畝可施10公斤尿素、二銨作底肥,遇旱澆花莢鼓粒水;播后苗前噴施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并及時中耕鋤草,注意防治病蟲害,“十一”之前及時收獲。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夏播種植。
大白菜品種
京審菜2009001 惠春
審定編號:京審菜2009001
品種名稱:惠春
選育單位:北京中聯韓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95-81-8-23×BC6-9XX
特征特性:春播大白菜品種,定植后55天收獲,株型半直立,株高38厘米,開展度54厘米,葉色綠,外葉葉緣全緣,外葉葉面微皺,綠白幫,葉球合抱,筒形,顏色淺綠,內葉顏色白色,葉球高27厘米,直徑17cm,球形指數1.6,外葉數12片,球葉數56片;中心柱長4.3cm,葉球凈菜重1.9公斤,凈菜率70.7%。苗期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為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和黑腐病;冬性強,兩年試驗均未發生抽苔現象。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兩年區域試驗凈菜平均畝產7308公斤,比對照強勢增產2.1%;2008年生產試驗凈菜平均畝產7047公斤,比對照強勢增產3.2%。
栽培技術要點:北京地區春大棚種植1月下旬至2月初育苗,3月初定植;春露地種植3月初育苗,4月初定植,也可以3月底4月初露地直播。種植密度一般為行距50厘米,株距30-40 厘米,每畝栽苗3500 株左右,春大棚、溫室搶早栽培可以適當密植。育苗時,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晚上以15℃為宜。確保育苗期間苗床的最低溫度在13℃以上,否則易抽薹,超過25℃時,要通風降溫。育苗時保持水分充足,定植后要求小水勤澆,見干見濕。定植或播種前,每畝施用農家肥3000kg作基肥,追肥分2次進行,緩苗后可每畝追施尿素10kg、復合肥10kg,撒施或開溝穴施,進入結球期后,每畝再隨水追施尿素10kg。防蟲是春季病蟲害防治的重點,主要防治潛葉蠅、蚜蟲、小菜蛾等,防治潛葉蠅可選用斑潛凈等,防治蚜蟲可選用一遍凈等,防治小菜蛾可選用滅白可、菜田一次凈等。苗期和蓮座期應噴施瑞毒霉、甲霜靈或其他防治霜霉病的藥劑1-2次,以預防霜霉病的發生。此外,春季氣候多干熱,澆水應及時,積極預防干燒心病。春白菜收獲過晚易發生抽薹,同時由于后期雨水多,氣溫高,容易大面積發生病蟲害。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春播種植。
京審菜2009002 京秋黃心70
審定編號:京審菜2009002
品種名稱:京秋黃心70
選育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
北京京研益農科技發展中心
品種來源:99550×98236
特征特性:秋播中熟大白菜品種,播種后65~70天收獲,株型直立,生長勢旺,株高47厘米,開展度62厘米,外葉淺綠色。葉球頂部舒心,葉球長筒形,球心葉淺黃色,葉球高44厘米,直徑14cm,球形指數3.1,結球緊實,單球重2.5公斤,凈菜率74.2%。苗期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為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和黑腐病。
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兩年區域試驗凈菜平均畝產5325公斤,比對照小雜61增產18%;2008年生產試驗凈菜平均畝產5431公斤,比對照小雜61增產12%。
栽培技術要點: 7月下旬至8月初露地單壟直播,9月底~10月初收獲,行株距53×40cm,每畝密度約3000 株。栽培管理同一般早、中熟大白菜,產量較高,喜肥水,每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kg作基肥。追肥分兩次進行,緩苗后可追施尿素每畝10kg,復合肥10kg,撒施或開溝穴施。進入結球期后,每畝再隨水追施尿素10kg。要及時中耕除草,同時要注意防治蟲害。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秋播種植。
京審菜2009003 京秋娃娃菜
審定編號:京審菜2009003
品種名稱:京秋娃娃菜
選育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
北京京研益農科技發展中心
品種來源:06-699×06-459
特征特性:秋播小株型品種,成熟期56天,株型半直立,株高32厘米,開展度36厘米,葉色綠,葉球合抱,筒形,球色綠,心葉淺黃色,葉球高24厘米,直徑10cm,球形指數2.4,外葉數8片,球葉數38片,葉球重0.6公斤,凈菜率62.4%。苗期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為抗霜霉病,高抗病毒病,抗黑腐病。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兩年區域試驗凈菜平均畝產5568公斤;2008年生產試驗凈菜平均畝產5988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7月下旬至8月下旬間可排開播種,栽培簡易,管理同普通早熟大白菜,要求密植。干旱半干旱地區可采用窄壟雙行種植,壟寬1.6尺(53cm),株距約20cm,潮濕多雨地區可采用高畦,每畦定植4~6行,行株距25×25cm。每畝種植密度約8000~10000株,畝用種量200~300克。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秋播種植。
京審菜2009004 金秋90
審定編號:京審菜2009004
品種名稱:金秋90
選育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
楊凌上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RC7Î03S1207
特征特性:秋播晚熟大白菜品種。播種后90天收獲,株型直立,葉球長筒形,頂部合抱,葉球淺綠色,葉球高52厘米,球形指數3.2,葉球重3.1公斤,凈菜率73.6%,軟葉率63.0%。苗期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為高抗霜霉病,抗病毒病和黑腐病。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兩年區域試驗凈菜平均畝產7068公斤; 2007~2008年兩年生產試驗凈菜平均畝產6526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7月底播種,采用小高壟單行直播。每667?留苗密度1800~2000株。喜高肥水,栽培中注意增施基肥,及時追肥澆水。基肥每667?施有機肥4000~5000?,生育期間追施“提苗肥”、“發棵肥”、“攻心肥”3~4次,肥料以速效性氮肥為主,生育后期用1.5%磷酸二氫鉀或4%尿素水溶液根外噴施1~2次。灌水要做到三水齊苗,五水定苗,幼苗期小水勤澆,保持地面濕潤,包心后7~10天澆水1次,防止大水漫灌。在收獲前10天停止澆水,以免葉球含水量過多,不耐貯藏。鑒于該品種生育期較長,建議適當早播。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北京地區秋播種植。
西瓜品種
京審瓜2009001 美秀
審定編號 :京審瓜2009001
品種名稱 :美秀
選育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種來源 :99W23×99w-11
特征特性 :小型西瓜雜種一代。植株生長勢強,第一雌花平均節位7.3,果實發育期32.9天。單瓜重1.50公斤,果實橢圓形,果型指數1.22,果皮綠色覆細齒條,有蠟粉,皮厚0.6厘米,果皮較脆。果肉紅色,中心折光糖含量11.1%,中邊糖差2.3%,口感好。果實商品率93.0%。枯萎病苗期室內接種鑒定結果為感病。
產量表現 :區試平均畝產2976公斤 ,比對照紅小玉增產1.7% 。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532公斤 ,比對照紅小玉增產15.8% 。
栽培技術要點 :提倡立體栽培,立體栽培畝育苗用種量150克。雙蔓或單蔓整枝,畝定植1800~2500株。多施有機肥,座果后增施磷鉀肥,采收前7~10天控水,以增加果實甜度,提高果實品質。
適宜種植地區 :適宜北京地區種植。
京審瓜2009002 圣女紅2號
審定編號 :京審瓜2009002
品種名稱 :圣女紅2號(區試代號:圣女紅)
選育單位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園藝所
品種來源 :W23-18-7×W23-17-9
特征特性 :小型西瓜雜種一代。植株生長勢強,第一雌花平均節位7.6,果實發育期34.7天。單瓜重1.81公斤,果實橢圓形,果型指數1.33,果皮綠色覆細齒條,有蠟粉,皮厚0.5厘米,果皮較脆。果肉粉紅色,中心折光糖含量10.6%,中邊糖差2.4%。果實商品率95.9%。枯萎病苗期室內接種鑒定結果為中抗。
產量表現 :區試平均畝產3261公斤。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294公斤,比對照紅小玉增產8.0% 。
栽培技術要點 :提倡立架栽培,單蔓整枝株距22-25厘米,雙蔓整枝株距35-40厘米。開花期應行人工輔助授粉,成熟前10天控制灌水。該品種中抗枯萎病,苗期注意預防猝倒病。栽培應施足基肥,重施膨瓜肥,并增施鉀肥。
適宜種植地區 :適宜北京地區種植。
京審瓜2009003 國鳳
審定編號 :京審瓜2009003
品種名稱 :國鳳
選育單位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
北京京研益農科技發展中心
品種來源 :K210×FM
特征特性 :早熟西瓜雜種一代。植株生長勢較強,第一雌花平均節位8.0,果實發育期30.8天。單瓜重4.57公斤,果實高圓形,果型指數1.06,果皮淺綠色覆墨綠色窄齒條,有蠟粉,皮厚0.9厘米,果皮較韌。果肉紅色,中心折光糖含量9.6%,中邊糖差1.9%。果實商品率98.0%。枯萎病苗期室內接種鑒定結果為感病。
產量表現 :區試平均畝產3052公斤,比對照京欣1號減產4.9%。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225公斤 ,比對照京欣1號減產8.5% 。
栽培技術要點 :選擇沙壤地塊種植,每畝地定植株數為600株左右,株行距60cm×180cm左右,三蔓整枝,主蔓第3-4雌花留瓜,每株留一個瓜。在生產上注意不要低節位座瓜。每畝可施腐熟農家肥2500kg左右,復合肥10-20kg。膨瓜期每畝追施尿素和硫酸鉀10公斤(比例為1:1)。
適宜種植地區 :適宜北京地區種植。
京審瓜2009004 京玲
審定編號 :京審瓜2009004
品種名稱 :京玲
選育單位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
北京京研益農科技發展中心
品種來源 :TS98×SL-1
特征特性 :小型無籽西瓜雜種一代。植株生長勢強,第一雌花平均節位9.0,果實發育期35.5天。單瓜重1.89公斤,果實高圓形,果型指數1.05,果皮綠色覆細齒條,有蠟粉,皮厚0.8厘米,果皮韌。果肉紅色,中心折光糖含量10.7%,中邊糖差2.2%,著色癟籽無或少,白色癟籽少且小。果實商品率97.3%。枯萎病苗期室內接種鑒定結果為中抗。
產量表現 :區試平均畝產3048公斤 ,比對照紅小玉增產6.4% 。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436公斤 ,比對照紅小玉增產12.6% 。
栽培技術要點 :選擇沙壤地塊種植,三蔓整枝,每畝地定植株數為800株左右,株行距45cm×180cm左右,主蔓第3-4雌花留瓜,用普通2倍體西瓜花粉對花,每株留一個瓜。每畝可施腐熟農家肥2500kg左右,復合肥10-20kg。膨瓜期每畝追施尿素和硫酸鉀10公斤(比例為1:1)。
適宜種植地區 :適宜北京地區種植。
京審瓜2009005 京欣8號
審定編號 :京審瓜2009005
品種名稱 :京欣8號
選育單位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
北京京研益農科技發展中心
品種來源 :198×J-102
特征特性 :中晚熟西瓜雜種一代。植株生長勢強,第一雌花平均節位11.2,果實發育期34.3天。單瓜重5.43公斤,果實高圓形,果型指數1.10,果皮綠色覆墨綠色齒條,有蠟粉,皮厚1.2厘米,果皮韌。果肉粉紅色,中心折光糖含量9.0%,中邊糖差2.3%。果實商品率97.5%。枯萎病苗期室內接種鑒定結果為抗病。
產量表現 :區試平均畝產3560公斤,比對照西農8號減產2.7%。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97公斤 ,比對西農8號減產0.4% 。
栽培技術要點 :選擇沙壤地塊種植,每畝地定植株數為600株左右,株行距60cm×180cm左右,三蔓整枝,主蔓第3-4雌花留瓜,每株留一個瓜。每畝可施腐熟農家肥2500kg左右,復合肥10-20kg。膨瓜期每畝追施尿素和硫酸鉀10公斤(比例為1:1)。
適宜種植地區 :適宜北京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