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蓉油15
(1)選育單位: 成都市第二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蓉A0464/蓉C1944(三系雙低雜交種)
(3)特征特性:株高215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數11個,單株角果數521.4個,每果粒數14.4粒, 千粒重3.78克,含油率42.23 %,芥酸含量<0.23 %,硫苷含量29.82 μmol/g餅,全生育期226天。自然條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較強,抗倒力比對照強,耐寒力不及對照;2005年植保鑒定結果,與對照蜀雜6號相比,表現為低抗病毒病,中抗菌核病。
(4)產量表現:2005 -2006年省區試兩年平均畝產172.16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14.76 %,兩年參試點次18個,增產點次18個;2006 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3.77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 21.77 %。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育苗移栽 9月15日左右,直播10月5日左右。②密度:育苗移栽畝植6000株左右,直播12000株左右。③施肥:參照當地甘藍型油菜高產栽培管理。 ④適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省平、丘地區。
2、南油12
(1)選育單位:南充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南A7/96R(三系雙低雜交種)
(3)特征特性:株高217.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數7.0個,單株角果數554.5個,每果粒數15.9粒,千粒重3.2克,含油率40.92%,芥酸含量<0.13%,硫苷含量17.51µmol/g餅,全生育期226天。自然條件下抗(耐)菌核病能力和抗倒力強于對照,抗病毒病能力和耐寒力與對照相當;2005年植保鑒定結果,與對照蜀雜6號相比,表現為低感病毒病,中抗菌核病。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省區試兩年平均畝產159.42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11.26%,兩年參試點次18個,增產點次16個;2006 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4.25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14.79%。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育苗移栽 9月上、中旬,直播10月上旬。②密度:育苗移栽畝植6000-8000株,直播畝植10000-12000株。③施肥:參照當地甘藍型油菜高產栽培管理。④適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省平、丘地區。
3、蓉油14
(1)選育單位: 成都市第二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蓉A0464/蓉C1975(三系雙低雜交種)
(3)特征特性:株高203厘米左右 ,一次有效分枝數9個,單株角果數540.4個,每果粒數12.8粒,千粒重3.18克,含油率40.32 %,芥酸含量<0.47 %,硫苷含量18.91 μmol/g餅,全生育期226天。自然條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較強,抗倒力比對照強,耐寒力與對照相當;植保鑒定結果與對照蜀雜6號相比,表現為低抗-中抗病毒病,低感-低抗菌核病。
(4)產量表現:2004 -2005年省區試兩年平均畝產157.5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11.18 %,兩年參試點次18個,增產點次17個;2006 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4.73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 24.16 %。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育苗移栽 9月10-15日,直播10月1-5日。②密度:育苗移栽畝植6500株左右,直播12000株左右。③施肥:參照當地甘藍型油菜高產栽培管理。 ④適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省平、丘地區。
4、宜油15
(1)選育單位:宜賓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宜5A/03-1334(兩系雙低雜交種)
(3)特征特性:株高209.9厘米 ,一次有效分枝數7.7個,單株角果數516.1個,每果粒數15.79粒, 千粒重3.45克,含油率41.36%,芥酸含量0.25%,硫苷含量19.49umol/g餅,全生育期226天。自然條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強于對照,抗倒力較弱,耐寒力不及對照;2005年植保鑒定結果,與對照蜀雜6號相比,表現為低抗病毒病,低抗菌核病。
(4)產量表現:2005 ?2006年省區試兩年平均畝產167.1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11.93%,兩年參試點次18個,增產點次17個;2006 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9.5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18.7%。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育苗移栽 9月中下旬為宜,苗齡30天左右移栽,直播10月上、中旬為宜。②密度:育苗移栽畝植6000-7000株,直播9000-10000株。③施肥:參照當地甘藍型油菜高產栽培管理.。④適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省平、丘地區。
5、錦油二號
(1)選育單位:四川忠友恒基農業科技公司 四川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9403A/中油220R(三系雙低雜交種)
(3)特征特性:株高198.5厘米 ,一次有效分枝數10個,單株角果數572.7個,每果粒數14.0粒, 千粒重3.40克,含油率41.78%,芥酸含量<0.33%,硫苷含量27.32umol/g餅,全生育期225天。
自然條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略強于對照,抗倒力強于對照,耐寒力與對照相當;2005年植保鑒定結果,與對照蜀雜6號相比,表現為低感病毒病,低抗菌核病。
(4)產量表現:2005 ?2006年省區試兩年平均畝產158.29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 10.52%,兩年參試點次18個,增產點次16個;2006 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41.2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4.77%。
(5)栽培要點
①播種期:川西平原育苗移栽適宜播期9月18?22日(丘陵區9月20?25日),直播10月上旬。②密度:育苗移栽畝植7000?8000株,直播1.3?1.5萬株。③施肥:參照當地甘藍型油菜高產栽培管理。 ④適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省平、丘地區。
6、綿新油19
(1)選育單位:貴州省油料科學研究所 四川新豐種業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4655A/42R(兩系雙低雜交種)
(3)特征特性:株高207厘米,單株角果數587.8個,每果粒數13.45粒,千粒重3.29克,含油率45.52%,介酸含量0.2%,硫苷含量19.6 umol/?餅,全生育期227天。自然條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略弱于ck,抗倒力和耐寒力與ck相當。2005年植保鑒定結果與ck蜀雜6號相比,表現為低抗病毒病,低感菌核病。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省區試兩年平均畝產159.02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6.00%,兩年參試點次18個,增產點次12個。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9.68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15.43%。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9月15?25日播種育苗,直播在10月上旬。10月中旬左右移栽。②密度:育苗移栽畝植6000?8000株,直播10000?12000株。③施肥:參照當地甘藍型油菜高產栽培管理,注意增施硼肥。④適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省平、丘地區。
7、蜀油636
(1)選育單位: 四川天宇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W08A/L06(兩系雙低雜交種)
(3)特征特性:株高220.9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數9.1個,單株角果數525.4個,每果粒數14.49粒,千粒重3.78克,含油率40.51%,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20.38umol/g餅,全生育期226天。自然條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與對照相當,抗倒力較弱,耐寒力不及對照。2005年植保鑒定結果與對照蜀雜6號相比,表現為低抗病毒病,低抗菌核病。
(4)產量表現:2005 ?2006年省區試兩年平均畝產154.87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8.08%,兩年參試點次18個,增產點次14個;2006 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2.29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10.4%。
(5)栽培要點:
①播種期:育苗移栽 9月17?23日,直播10月上旬。②密度:育苗移栽畝植6000?7000株,直播9000?10000株。③施肥:參照當地甘藍型油菜高產栽培管理。 ④適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省平、丘地區。
8、綿油17
(1)選育單位: 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綿7MA-1/綿恢9613(核三系雙低雜交種)
(3)特征特性:株高 19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數9個,單株角果數538.7個,每果粒數13.1粒, 千粒重3.39克,含油率39.31%,芥酸含量<0.48%,硫苷含量30.52umol/g餅,全生育期224天。植保鑒定結果與對照蜀雜6號相比,表現為低抗病毒病,低感菌核病; 自然條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耐寒力與對照相當,抗倒力較強。
(4)產量表現:2004 ?2005年省區試兩年平均畝產156.3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7.07%,兩年參試點次18個,增產點次13個;2005 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0.5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13.0%。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育苗移栽 9月13-20日,直播10月5-10日。②密度:育苗移栽畝植7000-9000株,直播9500-12000株。③ 施肥:參照當地甘藍型油菜高產栽培管理。④ 適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省平、丘地區。
9、油研1707
(1)選育單位:貴州油料科學研究所 四川省種子站
(2)品種來源:8227A×898(兩系雙低雜交種)
(3)特征特性:株高 203.4厘米 ,一次有效分枝數8-10個,單株角果數558.7個,每果粒數14.17粒,千粒重3.34克,含油率42.27%,芥酸含量0.18%,硫苷含量18.57umol/g餅,全生育期227天。植保鑒定結果與對照蜀雜6號相比,表現為抵抗病毒病 ,抵抗菌核病 ;自然條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較對照略差,抗倒力比對照強,耐寒力強于對照 。
(4)產量表現:2005 ?2006年省區試兩年平均畝產159.12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10.73%,兩年參試點次18點,增產點次13個;2006 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4.33公斤,比對照蜀雜6號增產24.74%。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育苗移栽 9月10-20日,直播10月15-25日。②密度:育苗移栽畝植6000-8000株,直播9500-12000株。③施肥:參照當地甘藍型油菜高產栽培管理。④適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省平、丘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