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四川 » 正文

2006年四川審定玉米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6-13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932
 

1、臨奧9號

(1)選育單位:龐良玉

(2)品種來源:系以自交系PS098為母本,自交系PS056為父本雜交育成的高產玉米單交種。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全生育期120天。株高258cm,穗位高109 cm,單株葉片數20片左右,葉色深綠,葉寬中等,株型半緊湊,綠稈成熟;雄穗較發達,分枝中長,花藥紫色,花粉量大,散粉時間較長;雌穗花絲綠色、多而整齊、活力強;雌雄花期協調,結實性好;果穗筒形,穗長18.6cm,穗行數16.1行,行粒數35.8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千粒重296克,出籽率高達86.2%。容重755g/L,粗蛋白質10.1%,粗淀粉75.2%,粗脂肪4.3%,賴氨酸0.32%;田間純度99.5%;經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和莖腐病,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四川省雜交玉米平丘A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3.57kg,比對照川單13增產12.94%;2005繼續參加省平丘A組區試,平均畝產515.6,比對照川單13增產7.2%;兩年18點次平均畝產544.6公斤,較對照川單13增產10.1%,達極顯著水平,18點次中16增2減。2005年生產試驗5點均增產,平均畝產525.5kg,比對照川單13增產20.46%。

(5)栽培要點:適宜四川春播;宜采用肥球育苗移栽,也可直播;畝植3000株左右,地膜覆蓋栽培;足施底肥,適施苗肥,巧施拔節肥,重施攻苞肥,增施磷鉀肥、農家肥和鋅肥;綜合防治病、蟲、鼠、草害,小麥套作應及時上高廂施肥。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四川平壩、丘陵地區種植。

2、天玉2008號

(1)選育單位:成都天府農作物研究所、武勝縣農科所

(2)品種來源:天玉2008號由成都天府農作物研究所和武勝縣農科所用自交系JG02-1作母本,JG02-2作父本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生育期120天。株高236cm,穗位高90.2cm,株型緊湊,葉片深綠色,幼苗生長勢旺,單株總葉數20片。雄穗發達,護穎紫色,花藥黃色,花絲白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穗長17.1cm,穗行數16.7行,行粒數34.8粒,千粒重316.5克,出籽率84.2%,籽粒白色馬齒型,商品性好,粗蛋白質含量9.4%,粗脂肪5.4%,粗淀粉69.6%,賴氨酸含量0.35%;容重為742克/升。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紋枯病、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 2004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平丘第10組,平均畝產586.7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0.8%,居供試品種第1位;2005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平丘1組,平均畝產528.1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9.7%,居第1位。兩年平均畝產558.9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0.3%,仍居第1位。兩年共計19個點次,17個點增產。2005年生產試驗,全省5點次平均畝產531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22.47%。

(5)栽培要點:四川省播3月上中旬一4月初為適期,畝植密度3000-3200株,施肥管理應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及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區種植。

3、東168

(1)選育單位:四川東南種業有限公司、四川省武勝縣農科所

(2)品種來源:東168系從江蘇省徐州市種子公司引進自交系H811作母體,外引自交系丹340作父本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生育期118天,株高244.2cm, 穗位高92.4 cm,株型半緊湊,葉片深綠色,幼苗生長勢旺,單株總葉數20片;雄穗發達,護穎紫色,花藥黃色,花絲淡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穗長17.8cm,行粒數33.2粒,千粒重321克,出籽率85.1%,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商品性好;粗蛋白質含量11%。粗脂肪4.4%,粗淀粉74.8%,賴氨酸含量0.36%,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紋枯病和絲黑穗病、抗玉米螟、感大斑病和莖腐病。

(4)產量表現: 2004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平丘第十二組,平均畝產511.9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5.3%;增產點8個,減產點2個。2005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平丘4組,平均畝產511.7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0.9%,居第2位。增產點9個,減產點1個。兩年平均畝產511.8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8.9%。2005年參加生產試驗,全省5點次平均畝產612.7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5.5%。

(5)栽培要點:四川春播3月上中旬?4月初為適期,畝植密度2800?3000株,施肥管理應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增施有機肥和磷肥,及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區種植。

4、奎玉668

(1)選育單位:綿陽市奎豐種業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由綿陽市奎豐種業公司用長04×Y3組配選育而成。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0.5天,比對照川單15短3天,幼苗綠色,成株平均株高248cm左右,穗位高104cm左右,成株葉片與主莖夾角較小,株型半緊湊。幼苗長勢好,苗勢中等,根系發達,莖稈堅韌,單株總葉數21片,雄穗分枝7-12個,穎殼淺紫色,花藥紅色。穗長19.0cm,穗行數16.4行,行粒數35.5粒,百粒重218.1g單穗粒重169.1g,籽粒黃色馬齒型,紅軸。容重745克/升,賴氨酸含量為0.32%、粗蛋含量為9.5%、粗脂肪為5.9%、粗淀粉為75.4% 。經接種鑒定,中抗大小斑病,絲黑穗病,紋枯病,感莖腐病。

(4)產量表現:參加2004年四川省區試平均畝產480.0kg,比對照川單15增產6.1%,2005年四川省區試平均畝產466.3kg,比對照川單15增產10%;兩年平均畝產473.2kg比對照增產8.1%,在兩年19個試點中16點增產。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4.1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1.85%。

(5)栽培要點:春播和夏播均可,每畝密度3200株左右。施肥:重施底肥且以有機肥為主,提苗肥宜早,穩施拔節肥,猛功穗肥,抽雄至散粉期間注意水肥充足。加強田間管理,保證苗齊、苗全、苗壯。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山區種植。

5、萬單14

(1)選育單位:重慶三峽農科所  四川省嘉陵農作物品種研究中心

(2)品種來源:萬單14系重慶三峽農業科學研究所于1996年用自選系286-5作母本,用75-1作父本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生育期119.9天左右,比對照川單15短3天。株高277厘米,穗位高約135厘米,穗長筒形,穗長18.7厘米,穗行數14.8行,行粒數33.8粒,百粒重32.0粒,單穗粒重166.5克,籽粒白色,半馬齒型,籽粒容重高,品質佳,穗軸白色。該品種出苗整齊,苗期長勢較強,葉色濃綠,葉鞘紫綠色,生長勢強,成株葉片寬,上部葉片較稀,全株葉片數20葉左右;雌雄花期協調,果穗結實良好,接種鑒定:抗大小斑病、中抗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和玉米螟。品質分析結果籽粒粗蛋白含量10.48%,粗脂肪含量4.56%,粗淀粉含量72.62%,賴氨酸含量0.27%。接種鑒定:抗大小斑病、中抗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和玉米螟。

(4)產量表現: 2004年參加四川省山區2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89.1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8.1%,2005年平均畝產459.8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8.5%,且點點增產;兩年平均畝產474.5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8.3%。2005年四川省區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7.0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3.54%。

(5)栽培要點:參照當地播種時間適時播種,畝植密度一般2800-3000株左右。播種時施足底肥,以農家肥為主,每畝配以過磷酸鈣40-50公斤。早施苗肥,巧施拔節肥。施肥時配搭糞水和一定數量的鉀肥和草木灰,以達到促桿壯籽的目的。

(6)適宜種植區域:適宜四川山區種植。

6、隆單9號

(1)選育單位:南充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系南充市農科所于2000年用外引系273與自選系南381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8.4天,比川單13號短1.6天。南477屬半緊湊株型品種。成株平均株高259.5厘米,穗位高107.0厘米。果穗長筒型,較粗大,穗長19.3厘米,禿尖0.8厘米,穗行數15.9行,行粒數42.3粒,籽粒黃色,半硬粒型。千粒重268.0克,出籽率88.6%,軸色為白軸。品質分析結果容重753克/升,賴氨酸含量為0.32%、粗蛋含量為10.5%、粗脂肪為5.2%、粗淀粉為73.2% 。省植保所人工接種鑒定結果為: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 2004年、2005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平丘組試驗。2004年平均畝產533.2kg,比對照種川單13號增產7%;2005年平均畝產523.5kg,比對照種川單13號增產10.7%;兩年平均畝產528.5kg,比對照種川單13號增產8.8%;2005年五個生態區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7.74公斤,比川單13增產11.85%。

(5)栽培要點:適宜春播,一般畝植3000-3200株為宜。施肥:重施底肥且以有機肥為主,提苗肥宜早,穩施拔節肥,猛攻穗肥。抽雄至散粉期間注意水肥充足。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種植。

7、海禾2號

(1)選育單位:遼寧海禾種業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系遼寧海禾種業有限公司育成。母本LS02系以美國雜交種“PN78599”為基礎材料,經過自交多代選育而成。父本LS06系從野生有稃玉米導入γ射線照射誘變,從變異株中經連續自交選育而成。

(3)特征特性:四川省春播全生育期121天左右。幼苗深綠色,葉鞘紫色。株型半緊湊,18-20片葉,株高268厘米左右,穗位106厘米左右。花藥黃色,花絲淺粉紅色。果穗筒型,穗長20厘米,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32.4粒,籽粒黃色,馬齒型,千粒重314克,穗軸白色。籽粒粗蛋白含量9.99%,粗脂肪含量3.57%,總淀粉含量70.17%,賴氨酸含量0.32%,容重791克/升。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感絲黑穗病、莖腐病。抗逆性強,活稈成熟。

(4)產量表現:2004年四川省山區I組區試,平均畝產496.3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9.6%,居第四位;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61.1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7.0%,居第五位。兩年平均畝產478.8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8.3%,在兩年18個點中13點增產。2005年山區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8.4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9.76%。

(5)栽培要點:春播3月上旬-4月初播種,適宜種植密度3000株/畝。播種時每畝施農家肥800-1000公斤,畝施玉米專用復合肥50公斤作種肥,苗期和孕穗期分別追施尿素每畝20公斤和30公斤。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山區推廣種植。

8、川單418

(1)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四川川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系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用自育系 SCML202作母本,與金黃96B作父本于2001年組配育成的玉米單交種。

(3)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09天左右,株高269厘米,穗位高118厘米,花藥紫色,花絲綠色,果穗長19.1厘米左右,穗行數18.7行,行粒數33.7粒,籽粒黃色馬齒,穗軸紅色。千粒重275克。品質分析結果容重745克/升,賴氨酸含量為0.35%、粗蛋含量為10.9%、粗脂肪為4.4%、粗淀粉為75.4% 。接種鑒定:抗大、小斑病,中抗絲黑穗病,感紋枯病和莖腐病。

(4)產量表現: 2004~2005兩年參加省區試(平丘B組),平均畝產555.4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3.5%。在2005年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529.8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23.5%。

(5)栽培要點:適宜春播;凈作每畝種植3200-3600株為宜;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單交種,施足底肥,輕施苗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

(6)適宜種植區域: 適宜在四川平丘區種植。

9、川單416

(1)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四川川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系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用自育系R08作母本,與自育系SCML103作父本于2001年組配育成的玉米單交種。

(3)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270厘米左右,穗位高110厘米左右,花藥黃色,花絲紅色,果穗長19厘米左右,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40粒,籽粒黃色馬齒,穗軸紅色,千粒重310克。容重743克/升,賴氨酸含量為0.32%、粗蛋含量為11.4%、粗脂肪為3.8%、粗淀粉為77.1% 。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紋枯病和莖腐病,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 2004~2005兩年參加省區試(平丘A組),平均畝產521.1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7.3%。在2005年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528.2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3.1%。

(5)栽培要點:適宜春播;凈作每畝種植2800-3200株為宜;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單交種,施足底肥,輕施苗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

(6)適宜種植地區: 適宜在四川平丘區種植。

10、川單417

(1)選育單位: 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

(2)品種來源: 系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用自育系ES40作母本,與698-3作父本于2001年組配育成的玉米單交種。

(3)特征特性:在四川山區春播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比對照川單15短3天,株高270厘米左右,穗位高110厘米左右,花藥黃色,花絲綠色,果穗長19.0厘米左右,穗行數16.1行,行粒數35粒,籽粒黃色半馬偏硬粒型,穗軸白色。千粒重300克。容重759克/升,賴氨酸含量為0.35%、粗蛋含量為12.7%、粗脂肪為5.1%、粗淀粉為71.1%。人工接種鑒定,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和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 2004~2005兩年參加省區試(山區2組),平均畝產472.2公斤,比對川單15增產7.8%。在2005年的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504.9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6.7%。

(5)栽培要點:適宜春播;凈作每畝種植3000株為宜;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單交種,施足底肥,輕施苗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四川山區種植。

11、荊單8號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湖北荊楚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系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用自選系成自Y731與外引系095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全生育期116天。株高264.5厘米,穗位高99.5厘米,幼苗綠色、長勢強,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單株總葉20片左右。雄穗大小適中,分枝9-15個,粉量大,散粉時間長。雌穗吐絲多而齊,花絲粉紅色,活力強,雌雄協調,結實滿尖。果穗柱形,穗長18.8厘米,禿尖0.9厘米,穗行數17.4,行粒數35.4粒,出籽率86.1%,千粒重289克。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紅色。2006年經國家糧食局成都糧油食品飼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品質分析表明,粗蛋白含量11.1%,粗脂肪含量4.8%,粗淀粉含量74.4%,賴氮酸含量0.33%,容重757(g/L)。2004-2005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絲黑穗病、紋枯病。

(4)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省玉米區域試驗(平丘12組),平均畝產526.0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8.2%,位列第2。2005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區域試驗(平丘4組),平均畝產492.3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6.7%。兩年平均畝產509.2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7.5%,20點次試驗17增3減。2005年參加四川省玉米生產試驗,在5個試點平均畝產515.7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1.31%,點點增產。

(5)栽培要點:宜春播,夏播也可。四川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播種為好。密度以2500-3200株/畝為宜。最好采用肥團(或方格、營養體)蓋膜育苗移栽。在條件差的地區也可直播。幼芽頂土力強,出苗較好。足施底肥,多施苗肥和拔節肥,重施攻穗肥。加強田間管理,抓好全苗,確保密度,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期收獲。

(6)適宜種植區域:適宜四川省平壩丘陵區種植。

12、隆單8號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用自選系成自698-3與自選改良系金黃96C-2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19天,株高280cm,穗位高115cm。單株總葉數20片左右,株型半緊湊。雄穗分枝5-8個,粉量大。雌穗花絲淡紅色,花絲活力強。雌雄協調,結實性好。穗長19cm,穗行數平均17行,行粒數39粒,千粒重280克,單穗粒重182克,出籽率87.0%。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淡紅色。品質分析結果粗蛋白含量13.0%,粗脂肪3.8%,粗淀粉75.3%,賴氨酸含量0.37%,籽粒容重722克/升,綜合品質非常優良。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絲黑穗病、紋枯病、莖腐病。根系深莖桿硬,抗倒耐旱耐瘠力較強,對光溫不敏感,適宜種植范圍較廣。

(4)產量表現:參加2004-2005年四川省玉米平丘A組區試,平均畝產533.7公斤,較對照川單13增產12.1%,居3位。兩年19點次中17增2減。參加2005年四川省統一組織的生產試驗,5點平均畝產560.8公斤,較對照川單13增產17.5%,居2位,5點均增產。生產試驗中表現長勢強,耐旱抗倒力強,高產穩產,綜合性狀優良。

(5)栽培要點:宜春播,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為宜。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以肥團育苗移栽為佳。密度3200株/畝左右。重施底肥(30%),多施苗肥和拔節肥(35%),重施攻穗肥(35%)。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查苗補缺,確保全苗,及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區域:適于四川平壩丘陵區種植。

13、圣玉6號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成都大川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用自選系成自6982與自選系成自108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18天左右。株高260厘米,穗位100厘米。單株總葉數20片左右,株型半緊湊。雄穗分枝4-7個,粉量較大。雌穗花絲綠色,活力強。雌雄花期協調,結實性較好。穗長19.1厘米、穗粗5.0厘米,禿尖1.4厘米。穗行數15.3行,行粒數40.1粒。穗軸白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千粒重302.5克,出籽率87.3%。品質分析結果粗蛋白質含量10.3%,粗脂肪4.6%,粗淀粉74.2%,賴氨酸含量0.33%,籽粒容重728克/升,品質較優。接種鑒定表明,抗紋枯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絲黑穗病。根系深,莖桿硬,耐旱抗倒力強,收獲時莖葉仍為綠色。對光溫不敏感,適應種植范圍較廣。

(4)產量表現: 2003年省預試5點平均畝產544.9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4.4%,5點均增產。參加2004-2005年四川省玉米區試平丘A組試驗,兩年平均畝產530.5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0.6%,居3位。兩年20點次中17增3減。增產17點次中5點極顯著,5點顯著,7點不顯著。減產3點中,1點極顯著,1點顯著,1點不顯著。參加2005年四川省統一組織的生產試驗,5點平均畝產572.2公斤,較對照川單13增產20.24%,居1位,5點均增產。生產試驗中表現長勢強,耐旱抗倒力強,產量高,綜合性狀和抗病性突出。

(5)栽培要點:宜春播,以3月上旬至4月上旬為宜。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以肥團育苗移栽為佳。密度3200株/畝左右。重施底肥(30%),多施苗肥和拔節肥(35%),重施攻穗肥(35%)。一般總施肥量考慮每畝純N 20公斤左右,P2O5  12公斤左右,K2O 12公斤左右。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查苗補缺,確保全苗,及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區域:適于四川平壩丘陵區種植。

14、華試3號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華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用引進系“沈141”與自選系“成613”組配育成。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256厘米,穗位高94厘米。葉色深綠,葉片硬健,株型半緊湊。雄穗主軸直立,分枝14個左右,花藥淡紫色;雌穗花絲綠色。果穗長錐形,穗長18.5厘米,穗行數16.5行,穗粗5.1厘米,行粒數32粒,籽粒頂部黃色,四周橘紅色,半馬齒型,千粒重299克。持綠期長,活稈成熟。品質測試結果粗蛋白質11.6%,粗脂肪4.6%,粗淀粉70.5%,賴氨酸0.32%,容重763g/L,品質優良。田間質檢DT9816田間純度為99.4%。接種鑒定表明,抗紋枯病,中抗小斑病和大斑病和莖腐病,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 2003~2004年參加四川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平丘B組),兩年共20點次,平均畝產531.2公斤,較成單14(CK)增產8.2%,20點次中17增3減(三個點減產均不顯著),增產點占85%。2005年生產試驗結果,平均畝產484.3公斤,較對照成單14增產13.8%,增產變幅為9.5-16.3%。

(5)栽培要點:宜春播或早夏播,凈作和間套作均可。種植密度:畝植3200~600株。足施底肥,底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適施苗肥和拔節肥,十片全展葉時重施攻穗肥。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缺,做到苗齊、苗全、苗壯。及時防治土蠶、大螟、玉米螟等病蟲害。

(6)適宜種植區域:適宜在四川平壩丘陵區種植。

15、蜀龍3號

(1)選育單位:四川蜀龍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用引進自交系65232作母本,以引進的自交系L902作父本雜交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17天;苗期長勢強,整齊度好;株型半緊湊,葉色濃綠,上部葉片直立,成株葉片18?20片,一般株高257cm左右,穗位高97cm左右,雄穗發達,分枝較多,花粉量充足,雌穗花絲紅色,雌雄花期協調,果穗結實性較好,果穗長筒形,穗長18cm左右,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30.8粒,千粒重335g,籽粒黃色馬齒型,粒長0.8cm左右,出籽率86.3%。經2年接種鑒定,抗紋枯病、中抗大斑病、莖腐病,感小斑病、絲黑穗病。品質化驗結果,粗淀粉63.40%,粗蛋白9.64%,容重748克/升,脂肪(干基)4.66%。

(4) 產量表現:經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15.7kg/畝,比川單13增產8.9%,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46.9kg,比川單13增產19.65%。

(5)栽培要點:春播和夏播均可,每畝種植密度2800-3400株,間套作可適當降低密度,重施底肥,增施有機肥,氮、磷、鉀配合施用,輕施苗肥和拔節肥,猛攻穗肥。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地區種植。

16、綿單12

(1)選育單位:綿陽市農科所

(2)品種來源:綿陽市農科所用兩個自選系P953、綿355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0天,株高257cm左右,穗位高115cm左右,株型半緊湊,雄穗分枝10-16個,穎殼紫色,花藥淺紫色,花粉量大;花絲頂端淺紫色,吐絲整齊;果穗圓錐型,穗軸紅色,穗長20.7cm,穗行數14.7行,行粒數37.5粒,百粒重29.5g,籽粒黃色馬齒型,經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抗紋枯病、小斑病和玉米螟,感絲黑穗病。品質分析結果粗蛋白含量9.6%,粗脂肪4.1%,粗淀粉74.3%,賴氨酸含量0.34%,籽粒容重742克/升。

(4)產量表現:參加2003年?2004年山區省區試兩年共計20個點次,19個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82.4kg,比對照川單15增產10.8%,生產試驗,5點平均畝產505.3公斤,較對照川單15增產16.1%。

(5)栽培要點:春播和夏播均可,每畝密度3000-3200株左右。施肥:重施底肥且以有機肥為主,提苗肥宜早,穩施拔節肥,猛功穗肥,抽雄至散粉期間注意水肥充足。施肥與管理:重施底肥,增施有機肥,N、P、K配合,輕施苗肥與拔節肥,加強田間管理,保證苗齊、苗全、苗壯、猛功穗肥。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山區種植。

17、福玉一號

(1)選育單位:四川省種子工程技術研究所   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

(2)品種來源:以自選系Z0682-2為母本與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自交系18-599為父本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9.1天,色深綠,長勢強。株型半緊湊,株高為279.3厘米,穗位高108.7厘米,成株葉片數20片。雄穗較長,分枝10-15個,花粉量大,散粉時間較長。雌穗花絲淡紅色,吐絲多,整齊而集中;花絲粗,生活力強。雌雄花期協調,結實性好。果穗偏筒型。平均穗長18.5厘米,穗行數17.2行,行粒數36.3粒,千粒重316克,單穗粒重170?185克,出籽率82.7%。籽粒橙黃色,半馬齒。經兩年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玉米螟,感莖腐病。容重756克/升,粗蛋白含量8.6%,粗脂肪5.2%,粗淀粉77.5%,賴氨酸0.29%。稈硬、根深,有一定抗倒、抗旱力。

(4)產量表現:兩年區試共20點次,平均畝產534.6公斤,較對照川單13對應平均畝產481.3公斤增產12.9%。18個點次試驗增產,占試驗點次的90%,14個點次增產極顯著,占70%。2005年參加四川省種子站統一組織的生產試驗,五個點平均畝產498.3公斤,比對照川單13平均畝產437.1公斤,增產14.71%,五個點均增產,表現出較好的穩定性。

(5)栽培要點:該品種適合可春播,也可夏播,適宜密度為2600?3000株/畝,注意苗期控氮和重施攻苞肥。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四川平壩丘陵區種植。

18、川玉68

(1)選育單位:四川省川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系四川省川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用自選系C42作母本與自選系C16作父本組配育成的一個雜交玉米新品種。

(3)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16.1天。幼苗長勢強;株高260.9厘米,穗位高93.8厘米,株型半緊湊;穗長18.6厘米,穗行數16.7,行粒數33.3;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出籽率86.0%,千粒重315.1克。接種鑒定,抗小斑病、紋枯病,中抗大斑病、莖腐病,感絲黑穗病。抗倒力較強。品質分析結果容重704克/升,賴氨酸含量為0.34%、粗蛋白含量為11.7%、粗脂肪為4.5%、粗淀粉為74.9% 。

(4)產量水平:2003、2005兩年參加四川省區試,17試點平均畝產500.6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7.4%,增產點率88.2%。2005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5試點平均畝產502.1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4.89%。

(5)栽培要點:適宜春播;畝植3200株為宜;施肥和田間管理同一般雜交種。

(6)適宜種植區域:適宜在四川平壩、丘陵地區種植。

19、正紅311

(1)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玉米所

(2)品種來源:四川農大農學院用自育系K236作母本,以四川農大玉米所育成的21-ES作父本組配選育而成。

(3)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24天,與對照川單15號相當;全株葉片數19片左右。幼苗長勢強,根系發達,莖稈堅韌,葉色濃綠,活稈成熟。株高290厘米,穗高134厘米,穗上部葉片較疏朗,株型較好。雄穗分枝14-18個,穎殼綠色有紫條,穎尖紫色,花藥紫色,散粉性好;花絲紫色,吐絲整齊。果穗長筒型,白軸,穗長20-25厘米,穗行數16-18行,每行36-45粒。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310-330克,出籽率85%左右。經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小斑病、紋枯病,感莖腐病,感絲黑穗病。抗倒、耐旱、耐粗放能力強。品質化驗分析,籽粒容重763克/升,粗蛋白質10.8%,粗脂肪5.4%,淀粉75.1%,賴氨酸0.30%,加工品質優。

(4)產量表現: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19.3公斤,比對照川單15號平均增產17.5%;在兩年18個試點中點點增產,連續兩年均居區試第一位。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2.6公斤,比對照川單15號增產17.41%。

(5)栽培要點:春播和夏播均可,每畝種植密度2800-3000株,間套作可適當降低密度,高原地區種植則需增加密度。重施底肥,增施有機肥,氮、磷、鉀配合,輕施苗肥與拔節肥,猛攻穗肥。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山區種植。

20、遼單121

(1)選育單位:遼寧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

(2)品種來源:遼121是遼寧省農科院玉米所于2000年以自選系遼2361為母本,外引系丹598為父本雜交配制而成。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8天,幼苗葉片深綠色,葉鞘紫色。成株株高260.8厘米左右,穗位107.6厘米左右,株型半緊湊。全株總葉數21-22片,雄穗中度發達,護穎綠色,花藥黃色,雌穗花絲綠色。果穗筒型,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白色,穗長16厘米左右,穗行數16-20行,行粒數平均36.8粒,千粒重275.0克,出籽率86.7%左右。品質分析:粗蛋白質含量10.18%,粗脂肪4.03%,總淀粉73.06%,賴氨酸0.32%,容重732.6g/L。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和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四川省平丘4組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28.7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8.4%,居第3位。2005年參加四川省平丘3組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11.6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8.2%,居第5位。兩年平均畝產520.2公斤,比對照種川單13增產8.3%。兩年20個點次全部增產,5點增產極顯著,2點增產顯著,13點增產不顯著。

(5)栽培要點: 1、選地:遼121適應性較強,可在坡崗、平肥地及中等肥力地塊種植。2、種植形式:清種與套種均可。3、種植密度:春播區每畝2800-3000株左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省平壩丘陵區種植。

21、山川907

(1)選育單位:仁壽縣陵州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山川907系仁壽縣陵州作物研究所用自育系LSC107與自育系LSC99-1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20天,幼苗長勢強,葉色濃綠,根系發達,莖桿堅韌,抗倒伏、抗折能力較強,活桿成熟。株高285厘米,穗位高110厘米,株型半緊湊,雄穗分枝7-15個,穎殼綠色,花藥淺紫色,花粉量大;花絲青白色,吐絲整齊;果穗長筒型,穗軸紅色,穗長18.9厘米,穗行數16-20行,行粒數35-40粒,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309.5克,單穗粒重180克,出籽率86.4%。經兩年接種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感絲黑穗病。籽粒容重777克/升,粗蛋白含量9.7%,粗脂肪含量5.2%,粗淀粉含量70.4%,賴氨酸含量0.29%。

(4)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540.1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0.1%;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36.1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5.7%;兩年區試共19點次,12點增產極顯著,3點增產顯著,4點增產不顯著,點點增產。兩年平均畝產538.0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3.0%。2005年參加生產試驗,5點次平均畝產550.0公斤,點點增產,比對照川單13增產17.8%。

(5)栽培要求:宜春播,也可夏播。春播以3月上中旬至4月上旬為宜。密度2800-3200株/畝;重施底肥,增施有機農家肥,N.P.K肥配合使用,輕施苗肥,適時施用拔節肥,猛攻穗肥,增施粒肥。結合中耕、除草,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時收獲。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種植。

22、正玉8號

(1)選育單位:成都天府農作物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

(2)品種來源:正玉8號由成都天府農作物研究所和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用自交系18-599作母本,JG02-15作父本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株高250.1cm,穗位高97cm,株型半緊湊,葉片深綠色,幼苗生長勢旺,單株總葉數20?21片,雄穗發達,護穎紫色,花藥黃色,花絲紅色,果穗長筒型,穗軸白色,穗長19cm,穗行數16.6行,行粒數36.4粒,千粒重300.5克,出籽率88.6%,籽粒黃色,馬齒型,商品性好,粗蛋白含量10.2%,粗脂肪4.8%,粗淀粉72.6%,賴氨酸含量0.35%,容重732克;人工接種鑒定抗紋枯病、中抗大小斑病、莖腐病,感絲黑穗病,四川春播生育期120天。

(4)產量表現: 2004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平丘第十二組,平均畝產545.4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2.2%,居供試品種第1位;2005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平丘3組,平均畝產521.9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0.4%,居第2位,兩年平均畝產533.7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1.3%,居第2位。生產試驗:2005年四川省雜交玉米新組合平丘1組生產試驗,全省5點次平均畝產530.7公斤,比對照川單 13增產12.78%。

(5)栽培要點:四川春播3月上中旬?4月初為短期,畝植密度2800?3000株,施肥管理應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及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區種植。

23、永豐16號

(1)選育單位:成都天府農作物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

(2)品種來源:永豐16號由成都天府農作物研究所和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用自交系R08作母本,外引自交系JG01-18作父本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生育期120天,株高260.8cm,穗位高101.2cm,株型半緊湊,葉片深綠色,幼苗生長勢旺,單株總葉數20?21片,雄穗發達,護穎紅色,花藥黃色,花絲淡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穗長18.5cm,穗行數17行,行粒數36.1粒,千粒重302.9克,出籽率86.1%,籽粒桔紅色,馬齒型,商品性好,粗蛋白質含量8.6%,粗脂肪4.3%,粗淀粉71.2%,賴氨酸含量0.26%,容重為763克/升,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小斑病、莖腐病、紋枯病和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區域試驗:2004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平丘第四組,平均畝產551.9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3.2%,居供試品種第1位;2005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平丘3組,平均畝產517.9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9.5%,居第3位。兩年平均畝產534.9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1.4%。2005年四川省雜交玉米新組合平 1組生產試驗,全省5點次平均畝產509.3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8.45%。

(5)栽培要點:四川春播3月上中旬?4月初為適期,畝植密度2800?3000株,施肥管理應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及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區種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