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種名稱:早豐
審定編號:豫審西瓜2006001
選育單位:河南農浩種苗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母本J6,父本抗-5
特征特性:屬早熟品種,全生育期90天左右,果實成熟天數29天左右。植株長勢中等稍強,分枝性中等;主蔓長320 cm、粗0.8cm;葉片綠,缺刻一般,葉片長25cm,寬23cm;花冠大,子房肥大,極易坐果,第一雌花節位在6-12節,雌花間隔節位5-11節;果實圓形,果形指數1.0,果皮墨綠具深綠條帶,單果重3.1-3.6kg,果皮厚1.1cm,耐貯運;果肉紅色,肉質脆,均勻一致,果實無空心;種子長卵形,淺褐色,千粒重39g。
抗性鑒定:200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生物技術中心對苗期土壤接種抗枯萎病和苗期接種病毒病鑒定:病毒病病情級數2.75,抗病等級為感病;枯萎病病株率10.6%,抗病等級為高抗。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檢測:中心糖10.6%,邊糖8.3%。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西瓜品種早熟一組區域試驗,6點匯總,平均畝產2756.3kg,比對照開雜9號增產3.3%,居9個參試品種第4位;2004年續試,6點匯總,平均畝產3005.7kg,比對照開雜9號減產1.5%,居13個參試品種第8位。
2005年河南省早熟西瓜品種生產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2692kg,比對照開雜9號減產5.5%,居7個參試品種第6位。
適宜區域:河南省各地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露地栽培于3月下旬育苗,4月下旬定植;保護地栽培1月中下旬-3月上旬育苗,3月上中旬-4月上旬定植。
2、田間管理:行距1.6-1.8m,株距0.4-0.6m,雙蔓或三蔓整枝,主蔓第2或3雌花留果;重茬地種植,可采用嫁接栽培。施優質有機肥為主,適量施氮磷鉀為輔;苗期少澆水煉苗蹲苗,中后期小水適時灌溉,坐果前應注意控制澆水,以防落花、落果。
2、品種名稱:海田9565
審定編號:豫審西瓜2006002
選育單位:河南省中牟縣海田西瓜研究所
品種來源:母本92-3,父本92-68
特征特性:屬早熟品種,全生育期90天左右,果實成熟天數29天左右。植株長勢較強,分枝中等;主蔓長265 cm、粗0.85 cm;葉片綠,葉形掌狀深裂,最大葉片長22.5cm,寬20cm,葉柄長9.2 cm,粗0.7cm;第一雌花節位在第7節,雌花間隔節位6節;果實橢圓形,果形指數1.4,果皮青帶網紋,蠟粉較薄,單果重6-8kg,果皮厚1.0cm-1.2cm;果肉大紅色,肉質脆沙,纖維少;種子卵形,褐色,千粒重29g,單瓜平均種子180粒左右。
抗性鑒定:200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生物技術中心對苗期土壤接種抗枯萎病和苗期接種病毒病鑒定:病毒病病情級數2.79,抗病等級為感病;枯萎病病株率73.7%,抗病等級為輕抗。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檢測:中心糖11.2%,邊糖8.8%。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西瓜品種早熟一組區域試驗,6點匯總,平均畝產3134.0kg,比對照開雜9號增產17.4%,居9個參試品種第1位;2004年續試,6點匯總,平均畝產3488.8kg,比對照開雜9號增產14.4%,居13個參試品種第1位。
2005年河南省早熟西瓜品種生產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3204.0kg,比對照開雜9號增產18.4%,,居7個參試品種第1位。
適宜區域:河南省各地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大、中棚栽培元月中下旬育苗,苗齡40-45天;小拱棚栽培3月初育苗;地膜覆蓋栽培3月中旬育苗,苗齡30-40天。栽培密度每畝600株左右,雙蔓或三蔓整枝,主蔓第2或3雌花留果。
2、田間管理:施足底肥,澆足底水,開花坐果期應控制肥水,瓜坐穩后及時追澆水,采收前7天停止灌水;及時防治猝倒病、炭疽病、疫病、枯萎病等病害;并及時防治蚜蟲、白粉虱等害蟲。
3、品種名稱:安生二號
審定編號:豫審西瓜2006003
育種單位:安徽省安生種子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母本ASM88003,父本ASF91039
特征特性:屬早熟品種,全生育期90天左右,果實成熟天數30天左右。植株長勢中等偏弱,分枝中等;主蔓長180-200 cm、粗0.7m;葉片綠,劍型直立,缺刻一般;第一雌花節位在7-8節,雌花間隔節位3-4節;果實橢圓,果形指數1.3,果皮深綠色,有條紋清晰的網狀花紋,有光澤,單瓜重6-8kg;紅色瓤;種子長卵形,淺褐色,千粒重38.6克。
抗性鑒定:200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生物技術中心對苗期土壤接種抗枯萎病和苗期接種病毒病鑒定:病毒病病情級數3.17,抗病等級為感病;枯萎病病株率67.9%,抗病性等級為輕抗。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檢測:中心含糖10.5%,邊糖8.2%。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西瓜品種早熟一組區域試驗,6點匯總,平均畝產2672.8kg,比對照開雜9號增產1.3%,居9個參試品種的第7位;2004年續試,6點匯總,平均畝產3044.8kg,比對照開雜9號減產1.8%,居13個參試品種的第9位。
2005年河南省早熟西瓜品種生產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為2918.0kg,比對照開雜9號增產7.8%,居7個參試品種第3位。
適宜區域:河南省各地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密度:選擇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力較高的土地種植,一般密度為850-1000株/畝。
2、田間管理:采用雙蔓整枝,壓第二雌花留果,注意培育壯苗;施足基肥,重施結瓜肥;綜合防治病蟲害;適時采收。
4、品種名稱:早花蜜
審定編號:豫審西瓜2006004
選育單位:開封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母本TWY92?8,父本MY91?5
特征特性:屬早熟品種,全生育期92天左右,果實成熟天數28天左右。苗期長勢稍弱,中期長勢強;易坐果,分枝中等;主蔓長210cm、粗0.6cm;葉色綠,葉形羽裂,缺刻中深;第一雌花節位6?7節,雌花間隔節位5?6節;果實橢圓形,果形指數1.3,皮色綠,覆深綠色條帶,單瓜重量4kg;皮韌稍脆,皮厚1.0cm;果肉質地脆沙,肉紅色,無裂果空心;種子卵圓形,黑褐色,千粒重81.2g,發芽能力強。
抗性鑒定:200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生物技術中心對苗期土壤接種抗枯萎病和苗期接種病毒病鑒定:病毒病病情級數2.53,抗病等級為感病;枯萎病病株率87.1%,抗病等級為感病。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檢測:中心糖12.14%,邊糖9.31%。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西瓜品種早熟一組區域試驗,6點匯總,平均畝產2939.6kg,比對照開雜9號增產10.1%,居9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4年續試,6點匯總,平均畝產2932.5kg,比對照開雜9號減產3.9%,居13個參試品種第11位。
2005年河南省早熟西瓜品種生產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為2942.0kg,比對照開雜9號增產8.7%,居7個參試品種第2位。
適宜區域:河南省各地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雙膜覆蓋栽培與2月中旬育苗,露地栽培于3月中旬育苗,苗齡25?30天移栽。
2、田間管理:不整枝時每畝種植600株左右,整枝時(雙蔓或三蔓整枝)每畝種植700-800株;選第三、四雌花留果,每株留果1-2個;施足底肥,一般畝施農家肥4000?5000kg,硝酸磷40kg,硫酸鉀復合肥20kg,鈣鎂磷肥20kg;適當追施提苗肥,膨果肥;適時澆水,澆足膨果水。
5、品種名稱:黑玉
審定編號:豫審西瓜2006005
選育單位:河南省孟津縣西瓜協會
品種來源:母本為T439 ,父本為5231
特性特征:屬中熟無籽品種,全生育期105天左右,果實成熟天數33天左右。苗期長勢強壯,易坐果,分枝較少;主蔓長265m、粗0.8cm;葉綠色,葉形掌狀,缺刻深裂;第一雌花節位6-8節,雌花間隔節位6-8;果實圓形,果形指數1.0,皮色黑,單瓜重量5.6kg;皮韌,皮厚1.2cm;果肉質地硬脆,肉紅色,無裂果空心;種子長圓形,褐色,千粒重68g,發芽能力強。
抗性鑒定:200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生物技術中心對苗期土壤接種抗枯萎病和苗期接種病毒病鑒定:病毒病病情級數1.82,抗病等級為耐病;枯萎病病株率59.6%,抗病等級為輕抗。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檢測:中心糖11.4%,邊糖9.3%。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無籽西瓜品種區域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2407.4kg,比對照黑蜜2號增產27.6%,居9個參試品種第1位;2004年續試,6點匯總,平均畝產2345.7kg,,比對照黑蜜2號減產2.1%,居5個參試品種末位。
2005年河南省無籽西瓜品種生產試驗,6點匯總,平均畝產2422.0kg,比對照黑蜜2號增產3.10%,居4個參試品種第3位。
適宜區域:河南省各地露地或者大棚爬地栽培。
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保護地栽培2月中、下旬育苗,3月中下旬移栽,露地栽培4月上中旬播種。
2、種植密度及整枝留果: 爬地栽培每畝種植600-700株為宜,每株留3-4蔓;立架栽培每畝1500-1800株,每株留2蔓,主蔓第2-3雌花留果為好。
3、病蟲害防治:嚴重干旱時用殺蟲劑和病毒抑制劑防治蚜蟲、薊馬和病毒病的發生和發展,連綿陰雨時施藥防治炭疽病發生;盡量不種重茬瓜地減少土傳病害發生。
6、品種名稱:華玉一號
審定編號:豫審西瓜2006006
選育單位:河南省孟津縣西瓜協會
品種來源:母本為S018 ,父本為X296
特性特征:屬中熟無籽品種,全生育期105天左右,果實成熟天數32天左右。苗期長勢強壯,易坐果,分枝較少;主蔓長260cm、粗0.78cm;葉色綠色,葉形掌狀,葉片長30.5cm,寬27.5cm,缺刻深裂;第一雌花節位7-9節,雌花間隔節位5-6節;果實圓形,果形指數1.0,淺綠色果皮上面覆有綠色不規則條紋,單瓜重量5.0kg;皮韌,皮厚1.1cm;果肉質地硬脆,肉紅色,無裂果空心;種子長圓形,褐色,千粒重68g,發芽能力強。
抗性鑒定:200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生物技術中心對苗期土壤接種抗枯萎病和苗期接種病毒病鑒定:病毒病病情級數3.04,抗病等級為感病;枯萎病病株率58.6,抗病等級為輕抗。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檢測:中心糖11.5%,邊糖9.3%。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無籽西瓜品種區域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2152.4kg,比對照黑蜜2號增產14.0%,居9個參試品種第3位;2004年續試,6點匯總,平均畝產2398.1kg,比對照黑蜜2號增產0.1%,居5個參試品種第2位。
2005年河南省無籽西瓜品種生產試驗,6點匯總,平均畝產2545.0kg,比對照黑蜜2號增產8.4%,居4個參試品種第2位。
適宜區域:河南省各地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保護地栽培2月中、下旬育苗,3月中、下旬移栽,露地栽培4月上、中旬播種。
2、種植密度及整枝留果: 爬地栽培每畝種植600-700株為宜,每株留3-4條蔓;立架栽培每畝1500-1800株,每株留2條蔓,主蔓第2-3個雌花留果為好。
3、肥水管理:基肥在施足農家肥的基礎上溝施復合肥60-80kg,移栽或播種前澆足底墑水;坐果期之前不再澆水施肥,坐果5-8天及時澆水施肥,保證肥水供應。
7、品種名稱:昌蜜6號
審定編號:豫審西瓜2006007
選育單位:鄭州市農林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母本M-03,父本K-05
特征特性:屬中晚熟無籽品種,全生育期107天,果實成熟天數35天。生長勢較強,易坐果,分枝中等;主蔓長436cm、粗0.82cm;葉深綠色,掌狀形,缺刻深裂,最大葉片長25cm,寬25cm;花冠大,第一雌花節位7-9節,雌花間隔節位6-8節;果實高圓形,果形指數1.22,綠色果皮上覆有寬條帶,單瓜重7.4kg;皮堅韌,皮厚1.4cm;果肉紅色、質地脆,無裂果空心情況;種子短卵圓形,黃褐色,千粒重68g。
抗病鑒定:200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生物技術中心對苗期土壤接種抗枯萎病和苗期接種病毒病鑒定:病毒病病情級數2.23,抗病等級為感病;枯萎病病株率37.0%,抗病等級為中抗。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檢測:中心糖11.04%,邊糖8.67%。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無籽西瓜品種區域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1666.8kg,比對照黑蜜2號減產11.6%,居9個參試品種末位;2005年繼試,6點匯總,平均畝產2642.4kg,比對照黑蜜2號增產20.9%,居6個參試品種第1位。
2005年河南省無籽西瓜品種生產試驗,6點匯總,平均畝產2670.0kg,比對照黑蜜2號增產13.8%,居4個參試品種第1位。
適宜區域:適宜河南省各地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小拱棚早熟栽培于2月底、3月初火炕或溫室育苗,地膜栽培于3月底、4月中上旬陽畦育苗。
2、育苗管理:育苗時先曬種1-2天,55℃溫水浸種,邊拌邊攪降至35℃時再恒溫浸種3-5小時,嗑口催芽;營養缽育苗,蓋土1.5cm出苗后幫助脫殼;催芽及苗床溫度較普通西瓜高2℃左右。
3、種植密度:早熟栽培每畝660株左右,地膜栽培每畝300-500株,配植1/10的授粉品種。
4、田間管理:施足底肥,重施膨瓜肥,澆足膨瓜水;花期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注意輪作倒茬或采用嫁接栽培;防治蚜蟲及病毒病。
8、品種名稱:菊城黑皮
審定編號:豫審西瓜2006008
選育單位: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母本開封168號,父本開封74-3號
特征特性:屬中晚熟品種,全生育期105天,果實成熟天數33天。生長勢強,分枝性強;主蔓長360cm、粗0.9 cm;葉色深綠,葉形呈掌狀深裂,最大葉長34 cm,寬31 cm,葉柄長12 cm,粗0.7 cm;第一雌花著生節位第9節,雌花間隔節位8節;果實橢圓,果型指數1.3,果皮黑色,單瓜重6-7kg,果皮厚1.2cm;果肉紅色,質脆多汁;種子卵圓形,麻褐色,千粒重85g。
抗病鑒定:200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生物技術中心對苗期土壤接種抗枯萎病和苗期接種病毒病鑒定:病毒病病情級數3.28,抗病等級為感病;枯萎病病株率54.7%,抗病等級為輕抗。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檢測:中心糖10.8%,邊糖8.2%。
產量表現: 2003年河南省中晚熟西瓜品種區域試驗,6點匯總,平均畝產3784.3kg,比對照慶發8號增產24.2%,居區試2組15個參試品種第4 位;2004年繼試,6 點匯總,平均畝產 3521.1 kg,比對照慶發8號增產16.0%, 居 15個參試品種第 1位。
2005年河南省中晚熟組西瓜品種生產試驗, 5點匯總,平均畝產 3193.0kg,比對照慶發8號增產10.9 %,居 9個參試品種第1位。
適宜區域:河南省各地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地膜栽培于3月上旬育苗或3月底4月初直播;大棚栽培于1月下旬或2月初育苗。
2、種植密度:地膜栽培每畝600株,大棚每畝500株左右,雙蔓或三蔓整枝,第三雌花留果,人工輔助授粉,標記采收。
3、田間管理:施足底肥,重施膨瓜肥,澆足膨瓜水;做好種子處理和地下害蟲防治;防治蚜蟲、棉鈴蟲、炭疽病、病毒病等。
9、品種名稱:鑫抗8號
審定編號:豫審西瓜2006009
選育單位:河南省豫鑫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母本為XM18-3,父本為XF05
特征特性: 屬中晚熟品種,生育期100天, 果實成熟天數32天。苗期長勢健壯,易坐果,分枝強;主蔓長280cm、粗0.9-1cm;葉色深綠,掌形,缺刻深,葉片長15cm,寬10cm;第一雌花著生節位在第7節,雌花間隔節位6節;果實橢圓型,果型指數1.3,花果皮上覆深綠色條帶, 單瓜重量5-9kg;皮韌性中等,皮厚1.1cm;果肉質地沙, 肉色粉紅,無空心;種子卵圓形,淺褐色,千粒重88g,發芽能力強。
抗病鑒定:200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生物技術中心對苗期土壤接種抗枯萎病和苗期接種病毒病鑒定:病毒病病情級數1.63,抗病等級為耐病;枯萎病病株率19.2%,抗病性等級為高抗。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檢測:中心糖10.49%,邊糖9.19%。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中熟西瓜品種區域試驗,7點匯總,平均畝產2949.7kg,比對照慶發8號增產5.0%,居中熟1組14個參試品種第8位;2004年續試,6點匯總,平均畝產2886.2.1kg,比對照慶發8號減產4.9%,居15個參試品種第10位。
2005年河南省中熟西瓜品種生產試驗, 5點匯總,平均畝產3099.0kg,比對照慶發8號增產7.7%,居 9個參試品種第2位。
適宜區域:河南省各地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用浸種催芽育苗移栽可提前在3月上旬播于冷床,出苗后至2片子葉時移入營養缽;用塑料小棚覆蓋還可適當提前播種,苗齡30天左右,育成4-5片真葉的大苗移栽; 催芽直播于3月下旬播種。
2、密度:一般每畝種植700株,三蔓整枝,多雨地區可適當降低密度。
3、田間管理:注意防治蟲害,忌早采摘。
10、品種名稱:綠花龍
審定編號:豫審西瓜2006010
選育單位:洛陽市農興瓜果開發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母本為X924 ,父本為X981
特性特征:屬中熟品種,全生育期105天左右,果實成熟天數28-30天。苗期長勢強壯,易坐果,分枝較少;主蔓長240cm、粗0.6cm;葉色綠色,葉形掌狀,葉片長27.5cm,寬23.0cm,缺刻深裂;第一雌花節位6-8節,雌花間隔節位6節;果實橢圓形,果形指數1.2-1.3,深綠色果皮上面覆有黑色條帶,單瓜重量5.0kg;皮較韌,皮厚0.9cm;果肉質地脆,肉紅色,無裂果空心;種子長圓形,花褐色,千粒重46g,發芽能力強。
抗性鑒定:200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生物技術中心對苗期土壤接種抗枯萎病和苗期接種病毒病鑒定:病毒病病情級數3.29,抗病等級為感病;枯萎病病株率88.9%,抗病等級為感病。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中心糖11.6%,邊糖9.4%。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中晚熟西瓜品種區域試驗,7點匯總,平均畝產3120.7kg,比對照慶發8號增產11.1%,居區試1組14個參試品種第5位;2004年續試,6點匯總,平均畝產3068.9kg,,比對照慶發8號增產1.1%,居15個參試品種第6位。
2005年河南省中晚熟西瓜品種生產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2815.0kg,比對照慶發8號減產2.1%,居9個參試品種第7位。
適宜區域:河南省各地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保護地栽培2月中、下旬育苗,3月中、下旬移栽。露地栽培4月上、中旬播種。
2、種植密度及整枝留果:一般露地栽培每畝種植700株為宜,每株留3條蔓;立架栽培每畝1500-1800株,每株留2條蔓;一株三蔓整枝,第一批果實以主蔓第2-3個雌花或者側蔓第2個雌花為好,第二批果實根據植株長勢而定。
3、肥水管理:適當澆水,控制氮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