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河南 » 正文

2006年河南審定大豆、花生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6-10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372
 

大豆品種

1、品種名稱:鄭9805

審定編號:豫審豆2006001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豫豆19×ZP965102

特征特性:屬中熟品種,全生育期104天。有限結莢習性;株型緊湊,平均株高81.3cm;葉片橢圓形,葉色深色;有效分枝數3.6個,主莖節數16.5個;紫花,莢褐色;單株有效莢數70.1個,單株粒數129.3粒;籽粒偏小,較園,百粒重18.7g;種皮黃色,臍色深褐,有光澤;整齊度好,成熟落葉性好;抗倒性1.6級,癥青株率0.66%。

抗性鑒定:2003、2004兩年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田間平均抗病性鑒定:抗花葉病(0.09級),抗紫斑病(紫斑率6.80%),抗褐斑病(褐斑率1.20%)。

品質分析: 2005年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定:粗蛋白41.93%,粗脂肪20.26%。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大豆品種區域試驗,12點匯總,平均畝產151.6kg,比對照豫豆16增產6.2%,達極顯著差異,居13個參試品種第4位;2004年續試,11點匯總,平均畝產188.4kg,比對照豫豆22增產11.0%,達極顯著差異,居14個參試品種第3位。

2005年河南省大豆品種生產試驗,9點匯總,平均畝產177.4kg,比對照豫豆22號增產11.1%,居7個參試品種第2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均可種植,尤其適宜豫中、北部地區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播量:適播期6月上中旬;畝播量5kg,行距0.4m,株距0.13m,密度1.2萬株/畝左右。

2、田間管理:注意氮磷鉀合理配比施肥;適時中耕,注意排灌治蟲;遇弱苗或肥力不足,可在7月中旬分枝期畝追二胺10kg左右,氯化鉀3kg左右,尿素2kg左右。

2、品種名稱:駐豆5

審定編號:豫審豆2006002

選育單位:駐馬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 駐97B×豫豆19

特征特性:屬中熟品種,全生育期106天。有限結莢習性;株型緊湊,平均株高80.2cm;葉卵園形,淺綠色,絨毛灰色;有效分枝數3.0個,主莖節數16.2個;紫花,莢灰褐色;單株有效莢數49.3個,單株粒數107.7粒;籽粒橢園形,中等大小,百粒重21.1g;種皮黃色,臍色淺褐,有光澤;成熟落葉性好,不裂莢; 倒伏1.30級, 癥青株率0.58%。

抗性鑒定:2003、2004兩年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平均田間抗病性鑒定:抗花葉病(0.36級),抗紫斑病(紫斑率8.10%),抗褐斑病(褐斑率2.90%)。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測定:粗蛋白質42.27%,粗脂肪20.23%。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大豆品種區域試驗,12點匯總,平均畝產153.1kg,比對照豫豆16增產7.2%,達極顯著差異,居13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4年續試,11點匯總,平均畝產189.1kg,比對照豫豆22增產11.4%,達極顯著水平,居14個參試品種第2位。

2005年河南省大豆品種生產試驗,9點匯總,平均畝產177.9kg,比對照豫豆22號增產11.4%,居7個參試品種第1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播量:6月上中旬為適播期,最好在6月15日前足墑播種,畝播量5-6kg。

2、種植密度:寬窄行種植,平均行距0.4m,株距0.13-0.15 m;出苗后及時間定苗,留苗密度1.20萬株/畝左右。

3、田間管理:科學施肥,畝施尿素4-5kg,磷酸一銨20-25kg,氯化鉀8-10kg,肥力較高地塊可適當少施尿素;開花結莢期遇旱及時澆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3、品種名稱:鄭120

審定編號:豫審豆2006003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鄭交91107×鄭92029

特征特性:屬中熟偏晚品種,生育期108天。有限結莢習性;株型緊湊,株高79.8cm;葉橢圓形,葉片綠色,葉柄綠色,絨毛灰色;分枝數4.6個,主莖節數16.8個,以主莖結莢為主;紫花,莢深褐色,結莢集中;單株有效莢數50.3個,單株粒數102.7粒;籽粒園型,中等大小,百粒重21.5g;種皮黃色,微光,臍色淺;成熟落葉性好,不裂莢;倒伏1.0級,癥青株率0.83%。

抗性鑒定:2003、2004兩年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平均田間抗病性鑒定:抗花葉病(0.50級),抗紫斑病(紫斑率5.10%),抗褐斑病(褐斑率1.60%)。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測定:粗蛋白43.84%,粗脂肪19.81%。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大豆品種區域試驗,12點匯總,平均畝產149.1kg,比對照豫豆22增產4.5%,不顯著,居13個參試品種第5位;2004年續試,11點匯總8增3減,平均畝產179.6kg,比對照豫豆16增產5.8%,達極顯著差異,居14個參試品種第5位。

2005年河南省大豆品種生產試驗,9點匯總,平均畝產170.5kg,比對照豫豆22號增產6.8%,居7個參試品種第3位。

適宜區域:河南省豫中、豫東南地區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密度:適播期6月上中旬;畝播量5kg,行距0.4m,株距0.13m,密度1.2萬株/畝左右。

2、田間管理:注意氮磷鉀配合施肥;及時防治病蟲害;遇澇排水,遇旱澆水,特別注重結莢、鼓粒期遇旱澆水,以增多結莢數,提高粒重。

4、品種名稱:濮豆129

審定編號:豫審豆2006004

選育單位:濮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鄭90007系選

特征特性:屬中熟品種,生育期105天。有限結莢習性;植株直立,株高75.5cm;葉圓形,葉色深綠,絨毛灰毛;有效分枝數3.5個,主莖節數16.7個;紫花,莢深褐色,結莢集中;單株有效莢數67.4個,單株粒數130.9粒;籽粒園形,百粒重18.1g;種皮黃色,臍色淺褐;成熟落葉性好,不裂莢;倒伏1.0級,癥青株率1.18%。

抗性鑒定:2003、2004兩年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平均田間抗病性鑒定:抗花葉病(0.36級),抗紫斑病(紫斑率8.9%),抗褐斑病(褐斑率1.10%)。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測定:粗蛋白質43.31%/,粗脂肪19.48%。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大豆品種區域試驗,12點匯總,平均畝產152.8kg,比對照豫豆16增產7.0%,達極顯著差異,居13個參試品種第3位;2004年續試,11點匯總,平均畝產190.5kg,比對照豫豆22增產12.3%,達極顯著差異,居14個參試品種第1位。

2005年河南省大豆品種生產試驗,9點匯總,平均畝產172.3kg,比對照豫豆22號增產7.9%,居7個參試品種第4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麥壟套種應在麥收前7-10天;夏直播宜在6月上中旬,最遲不能晚于6月25日。

2、密度:播種量每畝5kg左右,畝留苗1.2?1.5萬株。

3、田間管理:出苗后要早間苗、早定苗、早中耕、促苗早發;分枝期結合中耕適量追肥,中上等肥力應以磷、鉀肥為主,中等以下肥力追適量氮肥;花莢期注意灌、排水,以充分發揮其增產潛力。

5、品種名稱:丁村93?1藥黑豆

審定編號:豫審豆2006005

選育單位:獲嘉縣丁村鄉農業技術推廣站

品種來源:丁雙青一號×丁藥黑豆二號

特征特性:屬晚熟品種,生育期120天。有限結莢習性;植株直立,株高75.3cm,幼莖白色;葉橢圓形,深綠色,絨毛棕色;單株分枝數3-4個,主莖節數14-15個,主莖及分枝結莢并重;白花,莢綠褐色,結莢集中;單株有效莢數36.4個,單株粒數62.5粒;特大粒,籽粒橢園形,百粒重33.7g;種皮黑色,子葉泛青;成熟落葉性好,不裂莢;倒伏0.82級,癥青株0.84%。

抗性鑒定:2004、2005兩年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平均田間抗病性鑒定:抗花葉病(0.09級),未發現紫斑病和褐斑病。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測定:粗蛋白質43.84%,粗脂肪18.11%。

產量表現:2004年河南省大豆品種區域試驗,11點匯總,平均畝產134.6kg,比對照豫豆22減產20.7%,居14個參試品種末位;2005年續試,11點匯總,平均畝產134.7kg,比對照豫豆22減產16.7%,居15個參試品種末位。

2005年河南省大豆品種生產試驗,9點匯總,平均畝產144.1kg,比對照豫豆22號減產9.7%,居7個參試品種末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播量: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春播4月下旬;畝播量4-5kg,畝留苗6000-7000株;足墑下種,播深1寸左右,雨后播種最佳。

2、田間管理:畝施有機肥3-5方,增施磷鉀肥、微肥,花期追施硝酸磷15-25kg;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結莢、鼓粒期遇旱澆水。

 

花生品種

1品種名稱:新花一號

審定編號:豫審花2006001

選育單位: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用鈷60對鄭州86036進行輻射

特征特性:屬普通類型,生育期125天。疏枝直立,交替開花;主莖高43.8cm,側枝長49.7m,總分枝7.5個,結果枝5.8個,單株飽果數7.3個;葉片橢圓形,淡綠色,中等偏小;莢果為普通大果型,果形較好,果嘴銳,網紋細深;三粒莢果多,百果重191.470g,飽果率58.7%,500克果數318個;籽仁橢圓型,種皮淺粉紅色,百仁重73.1g,出仁率為68.6%。   

抗病鑒定:2004年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性鑒定:高感網斑病(4級)、感葉斑病(6級)、中感病毒病(病株率41%)。

品質分析: 2004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檢測:粗蛋白質25.08%,粗脂肪52.66%,油酸36.4%,亞油酸37.8%。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花生品種麥套組區域試驗,8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205.37kg、籽仁141.3kg,分別比對照豫花8號增產4.9%和4.21%,莢果居7個參試品種第5位,籽仁居第4位,莢果比對照增產達顯著水平;2004年續試, 8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261.57kg、籽仁176.85kg,分別比對照豫花8號增產10.54%和9.77%,莢果、籽仁均居9個參試品種第5位,莢果、籽仁均比對照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2005年河南省花生品種麥套組生產試驗,4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252.86kg、籽仁184.78kg,分別比對照豫花8號增產9.28%和8.7%,莢果、籽仁均居6個參試品種第1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麥套和麥后夏直播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麥壟套種5月15-20日,每畝9000-10000穴,夏直播在6月10日左右,每畝10000-11000穴,每穴2粒。

2、田間管理:基肥以農家肥和氮、磷、鉀復合肥為主,輔以微量元素;初花期每畝可酌情追施尿素或硝酸磷肥150-225kg;忌在幼苗期漫灌;苗期看苗施肥,促苗早發;中期看苗管理,促控結合;后期養根護葉,促果保葉;注意防治病蟲害。

2、品種名稱:濮科花3

審定編號:豫審花2006002

選育單位:河南省濮陽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濮8507 ×魯花9號

特征特性: 屬普通類型,生育期116天。疏枝直立,連續開花;主莖高41.3cm,側枝長45.3cm,總分枝8.0個,結果枝6.0個,單株結果數13.8個;幼莖綠色,莖綠色;葉片橢圓形,綠色,中等偏大;莢果普通型,果小,果嘴銳,網紋細、淺;百果重161.6克,飽果率66.3%,500克果數479.3個;籽仁橢圓形,種皮粉紅色,內種皮桔黃色,百仁重63.8克,500克仁數960.3個,出仁率71.57%,結實性好,飽果率高。

抗病鑒定:2004年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性鑒定:中抗葉斑病(1-2級),中抗網斑病(1-2級),中抗銹病(1-2級),未發生病毒病和青枯病。

品質分析: 2002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檢測:粗蛋白質26.12%、粗脂肪(干基)51.29%,油酸47.6%,亞油酸31.4%。

產量表現: 2002年河南省花生品種夏播組區域試驗,9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274.8kg、籽仁202.0kg,分別比對照豫花6號增產8.1%和4.3%,莢果居10個參試品種第2位,籽仁居第3位,莢果比對照增產達顯著水平;2003年續試,8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169.6kg,籽仁119.4kg,分別比對照豫花6號增產11.9%和7.8%,莢果居10個參試品種第2位,籽仁居第1位,莢果、籽仁均比對照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2004年河南省花生品種夏播生產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258.0kg、籽仁188.8kg,分別比對照豫花6號增產12.7%和11.2%,莢果、籽仁均居6個參試品種第4位;2005年續試,5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261.4kg、籽仁191.8kg,分別比對照豫花6號增產17.7%和15.9%,莢果、籽仁均居6個參試品種第1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夏播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6月10日以前播種,趁墑早播;密度12000穴/畝。

2、田間管理:以促為主,及時中耕除草,早施追苗肥,促苗早發;高產地塊,8月中旬株高超過40cm,應及時噴施100?150ppm多效唑,控旺防倒;后期注意養根護葉,及時收獲。

3、品種名稱:豫花黑1

審定編號:豫審花2006003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豫花15號系統選育

特征特性:屬特用類型,生育期128天左右植株直立,連續開花,花為桔黃色;主莖高41-54m,側枝長41-62cm,總分枝8-10個,單株結果12-20個;幼莖淡綠色,莖綠色;葉片長橢圓形,中等偏小,苗期心葉呈淡紅色;普通莢果,果嘴鈍,網紋細、深,果皮硬,百果重169.7克,500克果數451個,飽果率56.3%;籽仁橢圓型,種皮黑紫色、有光澤,百仁重63.8克,500克仁數1120個。

抗病鑒定:2004年經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性鑒定:高抗花生網斑病(1級),中抗葉斑病(3級),高抗病毒病(病株率4%)

品質分析: 2004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檢測:粗蛋白質24.91%,粗脂肪52.39%,油酸36.2%,亞油酸35.8%。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花生品種特用型組區域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172.9kg,籽仁100.7kg,分別比對照豫花8號減產7.6%和 22.2%,莢果、籽仁均居7個參試品種第6位,比對照減產極顯著;2004年續試,5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204.1kg,籽仁118.08kg,莢果比對照豫花8號減產3.5%,籽仁比對照豫花8號減產20.2%,莢果、籽仁均居9個參試品種末位,莢果、籽仁比對照豫花8號減產不顯著。

2005年河南省花生品種夏播組生產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222.5kg,籽仁141.5kg,莢果比對照豫花6號增產0.2%,籽仁比對照減產14.5%,莢果居6個參試品種第4位,籽仁居6個參試品種末位。

適宜區域:適宜河南省各地春播或麥壟套種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春播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麥壟套種在5月20日左右;每畝10000穴左右,每穴兩粒,高肥水地每畝可種植9000穴左右,旱薄地每畝可增加到11000穴左右;足墑播種,播種深度一般不超過5cm,以保證一播全苗。

2、田間管理:麥壟套種花生,麥收后要及時中耕滅茬,早追肥(每畝尿素15kg),促苗早發;中期,高產田塊要抓好化控措施,在盛花后期或植株長到35cm以上時噴施100ppm的多效唑,防旺長倒伏;后期應注意旱澆澇排,適時進行根外追肥,補充營養,促進果實發育充實。

4、品種名稱:開農白2

審定編號:豫審花2006004

選育單位: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海花一號誘變后系選

特征特性:屬特用類型,全生育期125天左右直立疏枝,連續開花;主莖高32.9cm ,側枝長38.6cm ,總分枝10.0個,結果枝6.0條,單株飽果數7.2個;葉片長橢圓形,淡綠色,較大;莢果普通形,果嘴微尖,網紋粗、淺,果皮硬,百果重177.9g,飽果率62.3%;籽仁圓錐形,種皮白色、有光澤,百仁重69.4g,500克仁數400個,出仁率62.1%。

抗病鑒定:2004年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性鑒定:高抗花生網斑病(1級),高抗葉斑病(2級),高抗病毒病(病株率8%)。

品質分析:2004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檢測:粗蛋白質23.25%,粗脂肪53.01%,油酸35.8%,亞油酸38.2%。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花生品種特用型組區域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166.7kg,籽仁98.3kg,分別比對照豫花8號減產10.9%和 24.1%,莢果、籽仁均居7個參試品種末位,比對照減產極顯著;2004年續試,5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217.5kg,籽仁132.6kg,莢果比對照豫花8號增產2.8%,籽仁比對照豫花8號減產10.4%,莢果居9個參試品種第4位,籽仁居第8位,莢果比對照增產不顯著,籽仁比對照減產極顯著。

2005年河南省花生品種夏播組生產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252.1kg,籽仁167.0kg,分別比對照豫花6號增產3.6%和0.9%,莢果居6個參試品種第2位,籽仁居第3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春播、麥套及夏直播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春播一般在4月20日左右播種,密度8000-9000穴/畝;麥套種植一般在5月5日-15日播種,種植密度為9000-10000穴/畝;夏直播種植應于6月10日前播種,種植密度為10000-11000穴。

2、田間管理:在耕地前每畝撒入農家肥2方(土圈糞、人糞尿在施入前要充分腐熟)、尿素15kg、過磷酸鈣50kg;花生始花期和果針入土前,結合下雨或澆水,分別追施尿素10-15kg/畝;切忌在幼苗期漫灌;注意防治花生銹病、蚜蟲、蠐螬等蟲的危害。

5、品種名稱:遠雜9614

審定編號:豫審花2006005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遠雜9102×豫花11號

特征特性: 屬普通類型,生育期128天左右。植株直立,連續開花,花為桔黃色;主莖高43cm左右,側枝長48cm左右,總分枝8-10條,單株結果10-17個;幼莖淡紅色,莖綠色;葉片橢圓形,濃綠色,中等大小;莢果普通大果型,果嘴鈍,網紋粗、深,縊縮淺;百果重207.1克,飽果率60.2%,500克果數320個;籽仁桃型,種皮粉紅色、有光澤,百仁重87.4克,500克仁數703個,出仁率69.0%;莢果大,籽粒飽滿,飽果率高。

抗病鑒定:2004年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性鑒定:中抗花生網斑病(2級),中抗葉斑病(4級),高抗病毒病(病株率為9%)。

品質分析:2004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檢測:粗蛋白質26.34%,粗脂肪50.93%,油酸34.6%,亞油酸36.2%。

產量表現: 2003年河南省花生品種特用型組區域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185.0kg,籽仁124.9kg,分別比對照豫花8號減產1.1%和 3.5%,莢果、籽仁均居7個參試品種第3位,比對照減產不顯著;2004年續試,5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216.4kg,籽仁147.1kg,莢果比對照豫花8號增產2.30%,籽仁比對照豫花8號減產0.58%,莢果居9個參試品種第5位,籽仁居第4位,莢果、籽仁比對照增、減產不顯著。

2004年河南省花生品種特用型組生產試驗,5點匯總,畝產莢果243.2kg,比對照豫花8號增產2.8%,籽仁168.1kg,比對照減產3.2%,莢果居3個參試品種第1位,籽仁居第2位; 2005年參加河南省麥套組生產試驗,4點匯總,平均畝產莢果248.25kg,籽仁172.56kg,分別比對照豫花8號增產7.28%和1.52%,莢果居6個參試品種第2位,籽仁居第3位。

適宜區域:河南省各地春播或麥壟套種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春播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麥壟套種在5月20日左右;播種深度一般不超過5cm。每畝10000穴左右,每穴兩粒,高肥水地每畝可種植9000穴左右,旱薄地每畝可增加到11000穴左右。

2、田間管理:麥壟套種花生,麥收后要及時中耕滅茬,早追肥(每畝尿素15kg),促苗早發;中期,高產田塊要抓好化控措施,在盛花后期或植株長到35cm以上時噴施100ppm的多效唑,防旺長倒伏。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