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種名稱:新單28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01
選育單位: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新328為母本,自選系P128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103天。株型松散,全株總葉片數20-21片,株高296cm,穗位高120cm;葉色深綠,葉鞘微紅,第一葉尖端卵圓形;雄穗分枝9?13個,雄穗穎片微紅,花藥黃,花絲青綠;果穗筒型,穗長20?25cm,穗粗5.0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8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330g,出籽率89.5%。
抗性鑒定:2005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11.1%);中抗大斑病(5級)、小斑病(5級);感彎孢菌葉斑病(7級)、瘤黑粉病(病株率16.7%)、莖腐病(病株率35%)、玉米螟(7.6級)。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10.13%,粗脂肪4.08%,粗淀粉73.84%,賴氨酸0.30%,容重716g/L。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3000株/畝一組),8點匯總,平均畝產444.5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6.7%,差異不顯著,居16個參試品種第4位;2004年續試,10點匯總,平均畝產540.9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9.9%,達極顯著差異,居17個參試品種第4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000株/畝組),9點匯總,平均畝產590.5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14.0%,居8個參試品種第1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密度:5月25日-6月10日播種,密度3000?3300株/畝。
2、田間管理:科學施肥;澆好三水,即拔節水、孕穗水和灌漿水;苗期注意防止薊馬、蚜蟲、地老虎;大喇叭口期用顆粒殺蟲劑丟芯,防治玉米螟蟲。
3、適時收獲:玉米子粒乳腺消失或子粒尖端出現黑色層時收獲,以充分發揮該品種的增產潛力。
2、品種名稱:天泰60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02
選育單位:山東省平邑縣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pc60為母本,自選系pcH42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102天。株型半緊湊,全株葉片數21片,株高287cm,穗位高123cm;第一葉尖端圓到匙形,第四葉葉緣綠色,幼苗葉鞘紫色;雄穗分枝數較多,雄穗穎片綠色,花藥黃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型,穗長17.3cm,穗粗5.3cm,穗行數17行,行粒數38.9粒;穗軸白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千粒重300.1g,出籽率86.7%。
抗性鑒定:2004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0.0%);抗大斑病(3級)、莖腐病(病株率6.5%)、瘤黑粉病(病株率3.4%);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級)、玉米螟(6.0級);感小斑病(7級)。
品質分析:2004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10.58%,粗脂肪4.92%,粗淀粉70.22%,賴氨酸0.29%,容重746g/L。
產量表現: 2003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3000株/畝二組),8點匯總,平均畝產470.5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11.1%,達顯著差異,居16個參試品種第4位;2004年續試,8點匯總,平均畝產519.5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15.5%,達極顯著差異,居15個參試品種第4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000株/畝組),9點匯總,平均畝產585.5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13.0%,居9個參試品種第2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密度:適宜密度3000株/畝。
2、田間管理:播種時施足種肥,足墑播種;施肥要氮磷鉀配合;注意苗期蹲苗;及時防治螟蚜蟲。
3、適時收獲:適當晚收(果穗苞葉發黃后5-7天),以充分發揮該品種的高產潛力。
3、品種名稱:泰玉十一號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03
選育單位:山東省泰安市農星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泰039系為母本,自選系泰09系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103天。株型緊湊,成株葉片數20片,莖粗2.4cm,株高280cm,穗位高110cm;幼苗綠色,葉鞘紫色,第四葉片葉緣紫色;雄穗分枝發達,護穎綠帶紫色,花藥淺紅色,花絲深紅色;果穗筒形,穗長25cm左右,穗粗5.5cm左右,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37.9;穗軸紅色,黃白粒,馬齒型,千粒重365g,出粒率88%。
抗性鑒定:2005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3.3%);抗小斑病(3級)、彎孢菌葉斑病(3級);中抗大斑病(5級)、莖腐病(病株率12.2%)、瘤黑粉病(病株率5.6%);感玉米螟(7.8級)。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10.45%,粗脂肪4.71%,粗淀粉73.29%,賴氨酸0.29%,容重750g/L。
產量表現:2004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3000株/畝一組),10點匯總,平均畝產538.7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9.4%,達極顯著差異,居17個參試品種第5位;2005年續試(3500株/畝三組),8點匯總,平均畝產580.3kg,比對照浚單18增產4.1%,居18個參試品種第4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000株/畝組),9點匯總,平均單產580.9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12.1%,居9個參試品種第3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密度:適宜種植密度3000-3500株/畝。
2、田間管理:輕施苗肥,重施穗肥,充分發揮該品種穗大粒多的增產潛力;注意防治粘蟲、玉米螟及蚜蟲等蟲害。
4、品種名稱:聯創2號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04
選育單位:河南省中科華泰玉米研究所
河南科泰種業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華泰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CT79為母本,自選系CT289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97-99天。株型半緊湊,成株葉片數21片,株高304-308cm,穗位高128-134cm;雄穗側枝輕度彎曲,雄穗穎片淡紫色,花藥淡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中間型,果穗長20cm左右,果穗粗5.3-5.5cm;穗行數18-20行,行粒數35-39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276g,出籽率84%。
抗性鑒定:2005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抗大斑病(3級)、瘤黑粉病(病株率4.3%)、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11.1%);中抗玉米小斑病(5級);感彎孢菌葉斑病(7級)、莖腐病(病株率34.8%);高感玉米螟(9.0級)。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10.34%,粗脂肪4.41%,粗淀粉72.77%,賴氨酸0.32%,容重742g/L。
產量表現:2004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3000株/畝一組),10點匯總,平均畝產546.1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10.9%,差異達極顯著,居17個參試品種第3位;2005年續試(3500株/畝三組),8點匯總,平均畝產610.1kg,比對照浚單18增產9.5%,差異達顯著,居18個參試品種第1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生產試驗(3000株/畝組),9點匯總,平均畝產578.6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11.7%,居9個參試品種第4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密度:5月下旬麥壟套種或6月上、中旬麥后足墑播種;適宜密度3000-3500株/畝。
2、田間管理:高產田增施磷肥、鉀肥和鋅肥。
5、品種名稱:鄭單034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05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外引系K12為母本,自選系H05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103天左右。株型半緊湊,全株葉片數20片,株高270cm左右,穗位高120cm左右;第一葉尖端橢圓形,第四葉葉緣紫色,幼苗葉鞘紫紅色;雄穗分枝15個左右,雄穗穎片綠色,花藥淺紫紅色,花絲紅色;果穗筒型,穗長20cm,穗粗5.1cm,穗行數16行,行粒數35粒左右;穗軸紅色,籽粒純黃色,半硬粒型,千粒重336g,出籽率87.0%。
抗性鑒定:2004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瘤黑粉病(病株率0.0%)、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0.0%);中抗小斑病(5級)、大斑病(5級)、莖腐病(病株率24.0%);感彎苞菌葉斑病(7級);高感玉米螟(9.0級)。
品質分析:2004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11.29%,粗脂肪3.36%,粗淀粉73.55%,賴氨酸0.27%,容重794g/L。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3000株/畝一組),8點匯總,平均畝產466.5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10.1%,達顯著差異,居16個參試品種第6位;2004年續試(3000株/二組),10點匯總,平均畝產478.4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6.4%,居17個參試品種第9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000株/畝組),9點匯總,平均畝產573.8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10.8%,居9個參試品種第5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種植密度和方式:適宜密度3000株/畝;寬窄行種植時,一般寬行84cm,窄行50cm,株距33cm;等行距種植時行距67cm,株距33cm。
2、田間管理: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肥和鉀肥,高產田要施鋅肥;水肥管理上注意前控后促。
6、品種名稱:鄭單23號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06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鄭38為母本,自選系鄭37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101天。植株半緊湊,全株葉片數19-21片,穗上葉與莖夾角中,株高290cm,穗位高125cm;幼苗葉鞘紫色,葉尖圓形,葉片邊緣紫紅;雄穗發達,分枝中等,外穎綠色,花藥黃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型,果穗長18.6cm,穗粗5.3cm,穗行數16.2行,行粒42.4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硬粒型,千粒重342.9g,出籽率88.9%。
抗性鑒定:2005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彎孢菌葉斑病(1.0級);抗瘤黑粉病(病株率4.5 %);中抗小斑病(5.0級)、莖腐病(病株率14.9%)、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21.43%);感大斑病(7.0級)、玉米螟(8.8級)。
品質分析:2004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10.39%,粗脂肪4.19%,粗淀粉71.70%,賴氨酸0.28%,容重747g/L。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 (3000株/畝一組),8點匯總,平均畝產467.6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12.3%,達顯著差異,居16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4年續試,10點匯總,平均畝產551.9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12.1%,達極顯著差異,居17個參試品種第2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 試驗(3000株/畝組),9點匯總,平均畝產558.9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7.9%,居9個參試品種第6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密度:5月下旬麥壟點種或6月10日前趁墑播種;一般中等肥力密度以3000 株/畝,上中等肥力以3200株/畝為宜。
2、田間管理:苗期可增施磷鉀肥,拔節期重施氮肥,灌漿期補施氮肥,在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
4、適時收獲:籽粒乳腺消失后收獲(果穗苞葉發黃后5-7天),以充分發揮品種的高產潛力。
7、品種名稱:博優989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07
選育單位:河南省博大種子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BY1101為母本,自選系BY1031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102天。株型半緊湊,全株葉片數21片,株高270cm,穗位高120cm;第一葉尖端圓形,第四葉葉緣紫色,幼苗葉鞘紫色;雄穗分枝數較多,雄穗穎片綠色,花藥青黃色,花絲青黃色;果穗筒型,穗長18cm,穗粗5.3cm,穗行數16.9行,行粒數37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千粒重321.7g,出籽率84.9%。
抗性鑒定:2004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小斑病(1級)、大斑病(1級)、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0%);中抗瘤黑粉病(病株率5.6%)、玉米螟(6.9級);感彎孢菌葉斑病(7級)、莖腐病(病株率38.2%),
品質分析:2004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10.18%,粗脂肪4.87%,粗淀粉71.82%,賴氨酸0.30%,容重722g/L。
產量表現:2003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3000株/畝一組),8點匯總,平均畝產454.2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7.2%,差異不顯著,居16個參試品種第7位;2004年續試,10點匯總,平均畝產516.4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14.8%,達極顯著差異,居17個參試品種第5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000株/畝組),9點匯總,平均畝產558.3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7.8%,居9個參試品種第7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密度:5月下旬麥壟點種和麥后直播,適宜密度3200-3800株/畝。
2、田間管理:苗期控制水肥蹲苗,重施穗肥;大喇叭口期采用呋喃丹顆粒丟入心葉,防治玉米螟。
8、品種名稱:橋玉一號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08
選育單位:河南省利奇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GN487為母本,自選系GN728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96天。株型半緊湊,全株葉片數20片,株高252?268cm,穗位高112?120cm;幼苗葉鞘紫色,葉尖圓形,葉色淡綠;雄穗分枝中等,外穎綠色略帶紫,花藥黃色,花絲黃色;果穗筒型,穗長17.4?19.2cm,穗粗5.1?5.3cm,穗行數15.0?16.4行,行粒數39.8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千粒重310.0?338.0g,出籽率89.9%。
抗性鑒定:2005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1級)、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0.0%);中抗小斑病(5級)、彎孢菌葉斑病(5級);感莖腐病(病株率33.3%)、瘤黑粉病(病株率13.0%);高感玉米螟(9.0級)。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10.61%,粗脂肪4.91%,粗淀粉72.18%,賴氨酸0.31%,容重756g/L。
產量表現:2004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3000株/畝二組),10點匯總,平均畝產537.7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9.2%,差異達極顯著,居17個參試品種第6位;2005年續試(3500株/畝三組),8點匯總,平均畝產589.1kg,比對照浚單18增產5.7%,差異不顯著,居18個參試品種第3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000株/畝組),8點匯總,平均單產546.7kg,比對照豫玉22增產5.5%,居9個參試品種第8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 種植密度和方式:適宜密度3000?3800株/畝;采用等行距或寬窄行種植,等行距種植行距65cm,寬窄行種植,寬行80cm,窄行50cm。
2、 田間管理:注意播種質量,及時間、定苗和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
3、適時收獲:活桿成熟,葉片功能期長,籽粒乳腺消失后收獲(果穗苞葉發黃后5?7天),以充分發揮該品種的高產潛力。
9、品種名稱:洛玉5號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09
選育單位:洛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ZK04-1為母本,自選系ZK02-2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8-100天。株型半緊湊,全株葉片數20片,株高267-282cm,穗位高122cm;第一葉尖端形狀圓到匙形,第四葉葉緣綠色,幼苗葉鞘紫色;雄穗分枝數中等,雄穗穎片綠色,花藥黃色,花絲綠色;果穗圓筒型,穗長16.8-17.9cm,穗粗5.4cm,穗行數16.0行,行粒數34.9行;穗軸白色,黃白粒,硬粒型,千粒重356.7g,出籽率88.1%。
抗性鑒定:2005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抗彎孢菌葉斑病(3級)、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8.7%);中抗莖腐病(病株率22.7%)、玉米螟(5.6級);感大斑病(7級)、小斑病(7級)、瘤黑粉病(病株率21.1%)。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12.07%,粗脂肪5.00%,粗淀粉70.49%,賴氨酸0.29%,容重781g/L。
產量表現: 2004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3500株/畝二組),10點匯總,平均畝產558.6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4.4%,達極顯著差異,居19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5年續試(3500株/畝二組),10點匯總,平均畝產665.3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7.5%,達極顯著差異,居18個參試品種第1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500株/畝組),9點匯總,平均畝產605.3kg,比對照浚單18增產13.1%,居5個參試品種第1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種植密度和方式:適宜密度3500株/畝;采用寬窄行種植,寬行90cm,窄行40cm。
2、田間管理:苗期注意蹲苗,應保證充足的肥料供應,并注意氮磷鉀配合使用。
3、適時收獲:活稈成熟,葉片功能期長,籽粒乳線消失后收獲(果穗苞葉發黃后5-7天),以充分發揮該品種的高產潛力。
10、品種名稱:圣瑞16號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10
選育單位:鄭州圣瑞元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SRY8為母本,自選系SRY16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100天。株型緊湊,全株葉片數20片,株高279cm,穗位高126cm;第一葉尖端圓形,第四葉葉緣綠色,幼苗葉鞘紫色;雄穗分枝數較少,雄穗穎片綠色,花藥黃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型,穗長16.2cm,穗粗5.0cm,穗行數15行,行粒數33.5粒;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329.6g,出籽率87.2%。
抗性鑒定:2005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莖腐病(病株率2.5%)、瘤黑粉病(病株率0.0%)、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4.6%);抗小斑病(3級);中抗大斑病(5級)、彎孢菌葉斑病(5級)、玉米螟(6.6級)。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10.34%,粗脂肪4.97%,粗淀粉71.45%,賴氨酸0.30%,容重768g/L。
產量表現:2004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3500株/畝一組),9點匯總,平均畝產515.3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0.3%,達顯著差異,居19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5年續試,10點匯總,平均畝產582.1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0.8%,達極顯著差異,居18個參試品種第6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500株/畝組),9點匯總,平均畝產595.8kg,比對照浚單18增產11.4%,居5個參試品種第2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種植密度和方式:適宜密度3500株/畝;采用寬窄行種植,寬行90cm,窄行40cm。
2、田間管理:施肥要氮磷鉀配合,保證充足的肥料供應。
3、適時收獲:活桿成熟,適期晚收(果穗苞葉發黃后5-7天),以充分發揮該品種的高產潛力。
11、品種名稱:泛玉5號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11
選育單位:河南黃泛區地神種業農科所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泛10為母本,自選系DS01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101天。株型緊湊,全株葉片數20片,株高254.7cm,穗位高123.0cm;第一葉尖端圓形,第四葉葉緣紫色,幼苗葉鞘紫色;雄穗分枝數較多,雄穗穎片淺紫色,花藥黃色,花絲紫紅色;果穗筒型,穗長17.2cm,穗粗5.2cm,穗行數16.8行,行粒數37.1粒;穗軸白色,黃粒,半硬粒型,千粒重309.9g,出籽率88%。
抗性鑒定:2005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小斑病(1級);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8.0%);中抗大斑病(5級)、彎孢菌葉斑病(5級);感莖腐病(病株率31.3%)、瘤黑粉病(病株率18.2%)、玉米螟(8.7級)。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10.44%,粗脂肪4.90%,粗淀粉72.94%,賴氨酸0.31%,容重761g/L。
產量表現:2004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3500株/畝二組),10點匯總,平均畝產553.2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3.3%,達極顯著差異,居19個參試品種第3位;2005年續試,10點匯總,平均畝產598.2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5.7%,差異不顯著,居18個參試品種第9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500株/畝組),9點匯總,平均單產576.9kg,比對照浚單18增產7.8%,居5個參試品種第3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密度:一般每畝留苗3500-4000株左右,肥水條件較好的高產地,可增加到4500株/畝。
2、田間管理:足墑下種,確保全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畝追施尿素30-40kg;及時進行藥劑灌心防治玉米螟。
3、適時收獲:活稈成熟,葉片功能期長,在籽粒乳線消失后收獲,以充分發揮該品種的高產潛力。
12、品種名稱:金博士658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12
選育單位:河南金博士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J98-1作母本,自選系J005作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為95天。株型半緊湊,成株葉片數19-20片,株高270cm,穗位高110cm;第一葉尖端圓形,第四葉葉緣紫色,幼苗葉鞘紫色;雄穗分枝數中等,花藥顏色為黃色,花絲顏色為綠色;穗型為錐型,穗長20.1cm,穗粗4.92cm,穗行數13.8行,行粒數38.1粒;穗軸白色,黃白粒,半馬齒型,千粒重336g,出籽率 86 %。
抗性鑒定:2005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瘤黑粉病(病株率0.0%);中抗玉米小斑病(5級)、玉米大斑病(5級)、彎孢霉葉斑病(5級)、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20%);感玉米螟(7.3級);高感莖腐病(病株率50%)。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11.51%,粗脂肪4.17%,粗淀粉72.78%,賴氨酸0.32%,容重736g/L。
產量表現:2004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3500株/畝二組),10點匯總,平均畝產530.8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8.7%,達顯著差異,居19個參試品種第5位;2005年續試,10點匯總,平均畝產607.0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7.2%,達顯著差異,居18個參試品種第6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500株/畝組),9點匯總,平均畝產570.0kg,比對照種浚單18增產 6.5%,居5個參試品種第4位。
適應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密度:5月下旬麥壟套種和麥后直播,麥后直播在6月10日前為宜;適宜密度3500株/畝,高肥水地塊不超過4000株/畝。
2、田間管理:苗期注意蹲苗;保證充足的肥料供應,并注意氮磷鉀配合使用。
13、品種名稱:洛玉4號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13
選育單位:洛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ZK01-5為母本,自選系ZK02-2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98天左右。株型緊湊,全株葉片數21片,株高250cm,穗位高100cm;第一葉尖端形狀圓到匙形,第四葉葉緣綠色,幼苗葉鞘淺紫色;雄穗分枝數中,雄穗穎片淺紫色,花藥淺紫色,花絲淡紅色;果穗筒型,穗長15.6-17.4cm,穗粗5.3cm,穗行數15.4,行粒數33.9;穗軸白色,黃白粒,半馬齒型,千粒重348.5g,出籽率90.1%。
抗性鑒定:2005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3.7%);中抗小斑病(5級)、大斑病(5級)、莖腐病(病株率23.5%);感瘤黑粉病(病株率31.3%)、彎孢菌葉斑病(7級)、玉米螟(7.7級)。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9.85%,粗脂肪4.59%,粗淀粉71.24%,賴氨酸0.30%,容重738g/L。
產量表現:2004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4000株/畝二組),10點匯總,平均畝產562.5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2.9%,差異不顯著,居18個參試品種第4位;2005年續試,8點匯總,平均畝產651.5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4%,達顯著差異,居17個參試品種第1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000株/畝組),9點匯總,平均畝產633.5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5%,居6個參試品種第1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種植密度和方式:適宜密度4000-4500株/畝;采用寬窄行種植,寬行90cm,窄行40cm。
2、田間管理:苗期注意蹲苗,保證充足的肥料供應,并注意氮磷鉀配合使用。
3、適時收獲:活稈成熟,葉片功能期長,宜籽粒乳線消失后收獲(果穗苞葉發黃后5-7天),以充分發揮該品種的高產潛力。
14、品種名稱:滑豐9號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14
選育單位:河南滑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HF5213為母本,自選系HFC7127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99天。株型緊湊,全株葉片19-20片,株高258cm,穗位高116cm;第一葉尖端卵圓形,第四葉葉緣綠色,幼苗葉鞘紫色;雄穗分枝數中等,雄穗穎片綠色,花藥黃色,花絲紫色;果穗筒型,穗長17.3cm,穗粗5.1cm,穗行數15.4行,行粒數34.7;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千粒重329.4g,出籽率90.2%。
抗性鑒定:2005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莖腐病(病株率2.9%);抗大斑病(3級);中抗小斑病(5級)、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15.4%);感彎孢菌葉斑病(7級)、瘤黑粉病(病株率27.8%)、玉米螟(7.2級)。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9.26%,粗脂肪4.51%,粗淀粉73.05%,賴氨酸0.30%,容重737g/L。
產量表現:2004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4000株/畝一組),8點匯總,平均畝產610.5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2.9%,差異不顯著,居18個參試品種第3位;2005年續試,9點匯總,平均畝產661.0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3.0%,差異不顯著,居17個參試品種第3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000株/畝),9點匯總,平均畝產618.7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0%,居6個參試品種第2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種植密度:適宜密度4000株/畝。
2、田間管理: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減輕瘤黑粉病發生;苗期注意防治薊馬、棉鈴蟲等害蟲;苗期少施肥,大喇叭口期重施肥,同時用辛硫磷顆粒丟心,防治玉米螟。
3、適時收獲:籽粒乳腺消失出現黑層后收獲,充分發揮該品種的高產潛力。
15、品種名稱:豫單998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15
選育單位:河南農業大學鄭州國家玉米改良分中心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豫82為母本,自選系豫679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102天左右。株型緊湊,全株葉片數20片,株高270-280cm,穗位高120-125cm;幼苗芽鞘色紫色,葉片濃綠;雄穗分枝數10-15個,花絲出時綠色,后變紅色,花藥黃色;果穗筒型,穗長18cm,穗粗5.1cm,穗行數15.2行,行粒數32-33粒;穗軸白色,籽粒黃色,硬粒型,出籽率84.0%,千粒重340.0g-352.9g。
抗性鑒定:2005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莖腐病(病株率0.0%);抗大斑病(3級);中抗小斑病(5級)、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16.0%);感彎孢菌葉斑病(7級)、瘤黑粉病(病株率20%)、玉米螟(8.7級)。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11.27%,粗脂肪4.00%,賴氨酸0.29%,淀粉70.25%,容重768g/L。
產量表現:2004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4000株/畝一組),8點匯總,平均畝產599.3 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0%,居18個參試品種第6位;2005年續試,9點匯總,平均畝產660.7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2.9%,居16個參試品種第4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000株/畝組),9點匯總,平均畝產614.3 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2%,居6個參試品種第3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密度:6月10日前播種。適宜種植密度為4000-4500株/畝。等行距或寬窄行種植。
2、田間管理:苗期注意蹲苗;并保證充足的肥料供應,注意氮磷鉀配合使用。
3、適時收獲:活稈成熟,葉片功能期長,籽粒乳腺消失后收獲(果穗苞葉發黃后5-7天),以充分發揮該品種的高產潛力。
16、品種名稱:金豫6號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16
選育單位:河南金豫強盛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金豫201為母本,金豫01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96天。株型緊湊,成株葉片20片左右,株高220cm,穗位高90cm;第一片葉橢圓形,幼苗葉鞘紫色;果穗園筒型,穗長19cm左右,穗粗4.8cm,穗行數12-14行,行粒數35粒;穗軸紅色,籽粒橙黃,硬粒型,千粒重361-365g,出籽率89-89.5%。
抗性鑒定:2005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瘤黑粉病(0.0%);中抗莖腐病(28.1%)、矮花葉病(26.9%);感小斑病(7級)、大斑病(7級)、彎孢菌葉斑病(7級)、玉米螟(7.5級)。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檢測:籽粒粗蛋白質10.12%,粗脂肪3.52%,粗淀粉74.15%,賴氨酸0.30%,容重768g/L。
產量表現:2004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4000株/畝一組),8點匯總,平均畝產599.1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0%,差異不顯著,居18個參試品種第7位;2005年續試,9點匯總,平均畝產655.3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2.1%,差異不顯著,居16個參試品種第5位。
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000株/畝組),9點匯總,平均畝產609.9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3.5%,居6個參試品種第4位。
適宜范圍: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適合麥壟套種或夏直播,6月15日前播種結束。
2、一般地塊畝種植密度3800-4000株左右,高肥水地塊可增加到4500株。
3、肥水管理以氮為主一促到底,注意配合施入磷鉀肥;大喇叭口期和灌漿期注意用呋喃丹防止玉米螟。
17、品種名稱:新掖單4號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17
選育單位:山東洲元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系掖單4號改良品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95天。株型緊湊,成株葉片數20片,株高259cm,穗位高96cm;果穗園筒形,穗長18.3cm左右,穗粗4.7cm,穗行數14.4行,行粒數33.5粒;穗軸紅色,籽粒黃白色,半馬齒型,千粒重357.8g,出籽率89.8%。
在農藝性狀上,新掖單4號較掖單4號(株高277cm,穗位高113cm,出籽率86.3%,千粒重295.3g,)相比,株高、穗位高有所降低;出籽率、千粒重提高;植株長勢長相等形態性狀方面與掖單4號相同。
抗性鑒定:2005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小斑病(1級);抗莖腐病(病株率7.3%);中抗大斑病(5級)、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13.2%);感彎孢菌葉斑病(7級)、瘤黑粉病(病株率26.5%);高感玉米螟(9級)。對大、小斑病,青枯病抗性有所提高。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9.96%,粗脂肪4.19%,粗淀粉73.43%,賴氨酸0.30%,容重760g/L。籽粒蛋白質含量較掖單4號(籽粒粗蛋白9.6%)有所提高。
產量表現: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種引種試驗(4000株/畝二組),9點匯總,平均畝產574.2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8%,比掖單4號增產17.7%。
適宜范圍: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密度:適合麥壟套種或夏直播,6月15日前播種;種植密度4000-4500株/畝。
2、田間管理:足墑播種,合理施肥,氮磷鉀配合施肥,適量增施鉀肥;適時澆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18、品種名稱:鄭加甜5039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18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鄭加強甜Tse5228為母本,自選系鄭加強甜Tse5078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加強甜型單交種。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01天,夏播92天。株型半緊湊,葉片數19片,株高228cm左右,穗位高87cm;芽鞘和幼苗綠色;分枝中等,張開角度中,花絲淺綠色,雄穗紡錘形,花藥綠色,護穎綠色,花粉量大,花期長,雌雄協調;果穗長筒型,穗長21.5cm,穗粗4.5cm,穗行數16行,行粒數38粒;穗軸白色,籽粒馬齒型,甜型胚乳,子粒成熟曬干后呈皺縮狀,千粒重266.4g。
抗性鑒定:2004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11.4%);中抗大斑病(5級);感小斑病(7級)、彎孢霉葉斑病(7級)、瘤黑粉病(病株率23.4%)、玉米螟(7.7級);高感莖腐病(病株率65.5%)。
品質分析:2004年鄭州玉米改良分中心品質檢測:鮮食籽粒中還原性糖(干基)含量9.03%,水溶性糖(干基)含量23.49%。
產量表現:2003年國家黃淮海鮮食甜玉米品種區域試驗,13點匯總,平均鮮穗畝產791.1kg,比對照綠色先鋒增產14.3%,居12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4年續試,13點匯總,平均鮮穗畝產711.3kg,比對照綠色先鋒減產4.0%,居12個參試品種第9位。
適宜區域:河南各地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種植要求:選擇隔離區,應采用播期時間隔離,種植空間隔離。因甜玉米胚乳受隱性基因所控制,與非同質玉米胚乳基因花粉雜交,將不產生甜質胚乳。
2、種植密度:適宜密度3300-3700株/畝。
3、田間管理:注意施足肥料,從苗期到鮮穗收獲的乳熟期一促到底;以有機肥為主,減少無機肥施用量,并注意增施磷肥和鉀肥;后期防治玉米螟危害果穗。
4、適時采收:在乳熟期(大約在授粉、吐絲后20-27天)收獲;及時出售或加工,確保產品質量。
19、品種名稱:中農大高油5580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6019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C155為母本,自選系BY815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為99天。株型緊湊,成株葉片數21片,株高280cm,穗位高120cm;第一葉尖端匙形,第四葉葉緣紫色,幼苗葉鞘紫色;雄穗分枝數較多,雄穗穎片綠色,花藥淺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型,穗長20cm,穗粗4.82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為38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317g,出籽率84%。
抗性鑒定:2005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莖腐病(病株率0%);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11.5%)、玉米大斑病(3級);中抗小斑病(5級);感瘤黑粉病(病株率16.7%);高感玉米螟(9級)。
品質分析:2004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粗蛋白質10.72%,粗脂肪8.32%,粗淀粉66.68%,賴氨酸0.33%,容重750g/L。
產量表現:2004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4000株/畝一組),8點匯總,平均畝產544.9kg,比對照鄭單958減產8.1%,達顯著差異,居18個參試品種第13位;2005年續試,9點匯總,平均畝產630.9kg,比對照鄭單958減產1.7%,差異不顯著,居16個參試品種第10位。
適應區域:河南各地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密度:5月下旬麥壟套種和麥后直播,麥后直播在6月10日前為宜;密度4000-4500株/畝。
2、田間管理:苗期注意蹲苗,應保證充足的肥料供應,并注意氮磷鉀配合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