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H37B
DPH37B(岱雜1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19,系美國岱字棉國際技術公司和湖南省棉花種子有限公司用DP410B×Y-2配制的雜交棉組合。2003年和2004年省棉花區試,平均皮棉畝產87.0公斤,比對照皖雜40F1增產2.2%。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92.5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1.6%。纖維品質(ICC) 兩年平均:2.5%跨長29.9mm,比強度21.3cN/tex,馬克隆值5.05。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25.53,黃萎病指30.9。為轉基因抗蟲棉品種,2004年12月25日獲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適宜我省無或輕枯萎病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32天,單鈴重5.36克,衣分39.67%。株型較緊湊,結鈴性較強,抗棉鈴蟲性能較好,感枯萎病,耐黃萎病。
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2100株左右。
雜3137
雜3137(華棉137、雙棉1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20,系陜西省寶雞市科豐經濟作物研究所用R-3×01-137配制的雜交棉組合。2004年、2005年省棉花區試,平均皮棉畝產106.18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14.12%。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102.1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12.2%。纖維品質(HVICC)兩年平均:上半部平均長度28.85mm,比強度30.10cN/tex,馬克隆值4.95。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14.05,黃萎病指34.4。適宜我省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29天,單鈴重5.59克,衣分41.51%。長勢較強,結鈴性較強,適應性較強,豐產穩產性較好,耐枯萎病,耐黃萎病。
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2000株左右。
中棉所53號
中棉所53號(中雜003),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21,系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和安徽中棉種業長江有限責任公司用中053×ZGK9708配制的雜交棉組合。 2004年、2005年省棉花區試,平均皮棉畝產105.58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13.47%。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96.18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5.7%。纖維品質(HVICC)兩年平均:上半部平均長度30.25mm,比強度29.75cN/tex,馬克隆值4.85。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11.4,黃萎病指29.3。適宜我省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29天,單鈴重5.38克,衣分41.54%。長勢較強,結鈴性較強,適應性較好,豐產穩產性較好,耐枯萎病,耐黃萎病。
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1800株左右。
皖棉30號
皖棉30號(銀豐-88),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22,系亳州市豐創種業有限公司用EF-40-58×EF-10-88配制的雜交棉組合。2004年、2005年省棉花區試,平均皮棉畝產108.13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13.49%。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99.09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8.9%。纖維品質(HVICC) 兩年平均:上半部平均長度30.9mm,比強度31.25cN/tex,馬克隆值5.4。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18.95,黃萎病指24.25。適宜我省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30天,單鈴重5.59克,衣分40.91%。長勢較強,結鈴性較強,適應性較好,豐產穩產性較好,耐枯萎病,耐黃萎病。
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2000株左右。
皖棉31號
皖棉31號(全雜1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23,系安徽省銀禾種業有限公司用自育系2315×自育系896配制的雜交棉組合。2004年、2005年省棉花區試,平均皮棉畝產108.23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13.59%。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87.29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1.69%。纖維品質(HVICC) 兩年平均:上半部平均長度29.5mm,比強度29.9cN/tex,馬克隆值5.2。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15.1,黃萎病指31.2。適宜我省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30天,單鈴重5.52克,衣分40.91%。長勢較好,結鈴性較強,豐產穩產性較好,耐枯萎病,耐黃萎病。
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1900株左右。
寧字棉R2
寧字棉R2(MR2),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24,系江蘇省農科院生物遺傳生理研究所和創世紀轉基因技術有限公司用泗棉3號選系×自育系9688配制的雜交棉組合。2004年、2005年省棉花區試,平均皮棉畝產104.92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10.12%。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90.94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5.94%。纖維品質(HVICC) 兩年平均:上半部平均長度30.1mm,比強度30.7cN/tex,馬克隆值4.9。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24.7,黃萎病指32.8。適宜我省無或輕枯萎病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29天,單鈴重5.21克,衣分41.37%。長勢較好,結鈴性較強,豐產穩產性較好,感枯萎病,耐黃萎病,品質較好。
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2000株左右。
冀雜6268
冀雜6268,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25,系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與河北冀豐棉花科技有限公司用642×冀668配制的雜交棉組合。2004年、2005年省棉花區試,平均皮棉畝產94.65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6.88%。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79.31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2.74%。纖維品質(HVICC) 兩年平均:上半部平均長度31.3mm,整齊度84.9%,比強度31.95cN/tex,馬克隆值4.85。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9.35,黃萎病指19.6。適宜我省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27天,單鈴重6.14克,衣分39.15%。株型較緊湊,長勢較強,結鈴性較好,鈴較大,豐產穩產性較好,品質較好,抗枯萎病,抗黃萎病。
一般4月中旬前后播種,每畝1900株左右。
皖棉32號
皖棉32號(九雜6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26,系安徽省九成農豐種子有限責任公司用94-4×0109配制的雜交棉組合。2004年、2005年省棉花區試,平均皮棉畝產101.66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9.25%。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90.12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4.99%。纖維品質(HVICC) 兩年平均:上半部平均長度31.45mm,比強度29.55cN/tex,馬克隆值4.8。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14.75,黃萎病指30.7。適宜我省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30天,單鈴重5.37克,衣分40.52%。植株較高大,長勢較強,結鈴性較好,豐產性較好,耐枯萎病,耐黃萎病。
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1800株左右。
蘇雜118
蘇雜118(SM211),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27,系江蘇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用J21-2×蘇9701配制的雜交棉組合。2004年、2005年省棉花區試,平均皮棉畝產101.68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9.28%。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96.73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6.30%。纖維品質(HVICC)兩年平均:上半部平均長度29.9mm,比強度30.15cN/tex,馬克隆值5.25。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9.45,黃萎病指28.95。適宜我省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29天左右,單鈴重5.47克,衣分41.37%。植株較高大松散,長勢較強,結鈴性較好,豐產性較好, 抗枯萎病,耐黃萎病。
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1800株左右。
皖棉33號
皖棉33號(愛雜9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28,系安徽省愛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用D88-2×R089配制的雜交棉組合。2004年、2005年省棉花區試,平均皮棉畝產102.90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10.59%。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85.56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10.89%。纖維品質(HVICC) 兩年平均:上半部平均長度28.85mm,比強度30.95cN/tex,馬克隆值4.95。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10.55,黃萎病指27.6。適宜我省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28天,單鈴重5.86克,衣分41.0%。長勢較強,結鈴性較強,鈴較大,適應性較好,豐產穩產性較好,耐枯萎病,耐黃萎病。
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1800株左右。
皖棉34號
皖棉34號(HH6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29,系安徽省淮河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在泗棉3號中選擇單株,經系統選育而成的常規棉品種。2003年、2004年省棉花區試,平均皮棉畝產97.95公斤,比對照增產5.77%。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87.22公斤,比對照泗棉4號增產14.62%。纖維品質(ICC) 兩年平均:2.5%跨長29.5mm,比強度21.8cN/tex,馬克隆值5.2。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13.91,黃萎病指37.19。適宜我省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30天,單鈴重5.34克,衣分41.56%。長勢較強,結鈴性較強,豐產性較好, 耐枯萎病,感黃萎病。
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2500株左右。
皖棉35號
皖棉35號(農研1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30,系馬鞍山神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用M035×F059配制的雜交棉組合。2004年、2005年省棉花區試,平均皮棉畝產100.67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5.66%。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78.88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2.23%。纖維品質(HVICC) 兩年平均:上半部平均長度30.5mm,比強度30.7cN/tex,馬克隆值5.05。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8.05,黃萎病指27.3。適宜我省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29天,單鈴重5.54克,衣分40.04%。長勢較強,結鈴性較強,豐產性較好, 抗枯萎病,耐黃萎病。
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2000株左右。
皖棉36號
皖棉36號(鄭雜1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31,系含山縣含豐種子有限公司用HF106×HF023配制的雜交棉組合。2004年、2005年省棉花區試,平均皮棉畝產102.17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7.23%。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79.83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3.46%。纖維品質(HVICC) 兩年平均:上半部平均長度31.7mm,比強度32.05cN/tex,馬克隆值5.1。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16.55,黃萎病指33.4。適宜我省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29天,單鈴重5.67克,衣分40.41%。長勢較強,結鈴性較強,豐產性較好,耐枯萎病,耐黃萎病。
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2000株左右。
國欣棉1號
國欣棉1號(欣雜1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32,系河北省河間市國欣農村技術服務總會用X-12×951-100配制的雜交棉組合。2003年、2004年參加省棉花區試,平均皮棉畝產89.51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5.2%。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86.3公斤,比對照皖雜40 F1增產11.82%。纖維品質(ICC)兩年平均:2.5%跨長29.5mm,比強度22.1cN/tex,馬克隆值5.2。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7.64,黃萎病指18.38。適宜我省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26天,單鈴重5.44克,衣分40.68%。植株較松散,長勢較強,結鈴性較好,豐產性較好, 抗枯萎病,抗黃萎病。
一般4月中旬前后播種,每畝1900株左右。
皖棉37號
皖棉37號(綠億棉7號、隆安棉2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33,系淮南綠億農業科技研究所用W2與泗棉3號雜交,經系譜選育而成的常規棉品種。2004年、2005年省棉花區試,平均皮棉畝產107.2公斤,比對照泗棉4號增產9.2%。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93.95公斤,比對照泗棉4號增產23.46%。纖維品質(HVICC) 兩年平均:上半部平均長度29.9mm,比強度30.4cN/tex,馬克隆值5.1。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13.3,黃萎病指33.7。適宜我省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32天,單鈴重5.42克,衣分41.31%。植株中等,長勢較強,結鈴性較好,適應性較好,豐產穩產性較好,耐枯萎病,耐黃萎病。
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2300株左右。
皖棉38號
皖棉38號(淮雜棕),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34,系淮北市黃淮海低酚棉開發研究中心用淮北13系×棕色淮無8系配制的棕色早熟雜交棉組合。2004年、2005年省彩色短季棉品種區試(淮北市),平均皮棉畝產77.94公斤,比對照中30增產15.19%。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70.45公斤,比對照中30增產13.16%。纖維品質(HVICC)兩年平均:上半部平均長度30.4mm,比強度30.7CN/tex,馬克隆值4.5。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13.8,黃萎病指34.6。適宜淮北市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18天左右,單鈴重5.7克,衣分38.89%。為低酚彩色棕棉,葉片為雞腳葉。豐產穩產性較好,品質較好,耐枯萎病,耐黃萎病。
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每畝2500-3000株。
皖棉39號
皖棉39號(淮雜綠),審定編號:皖品審06100535,系淮北市黃淮海低酚棉開發研究中心用綠色淮北13系×綠色淮無8系配制的綠色早熟雜交棉組合。2004年、2005年省彩色短季棉品種區試(淮北市),平均皮棉畝產64.17公斤,比對照中30減產5.16%。2005年生產試驗,皮棉畝產59.40公斤,比對照中30減產4.59%。纖維品質(HVICC)兩年平均:上半部平均長度31.2mm,比強度26.3CN/tex,馬克隆值2.5,抗病性兩年平均:枯萎病指12.7,黃萎病指51.5。適宜淮北市無或輕黃萎病棉區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生育期119天左右,單鈴重5.51克,衣分33.34%。為低酚彩色綠棉, 葉色紅色,葉片為雞腳葉,豐產穩產性一般。耐枯萎病,感黃萎病。
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每畝2500-3000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