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正文

2009年廣西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5-25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753
 

一、水稻

1、順優109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01號

品種名稱:順優109

選育單位:廣西大學

品種來源:順A×R109,R109為利用(鐘恢一號×測49)F 1 ×鐘恢一號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桂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3天左右,比對照金優463遲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葉型中,葉色綠,葉型細長,劍葉豎直,葉鞘紫,每畝有效穗數20.0萬,株高99.8厘米,穗長20.5厘米,每穗總粒數119.1粒,結實率82.7%,穗型、著粒密度一般,穎色黃,稃尖紫色,無芒,谷粒長7.0毫米,長寬比2.7,千粒重26.7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2.0%,整精米率58.8%,長寬比2.6,堊白米率14%,堊白度3.2%,膠稠度3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9%。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指數60.9%,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8.0;白葉枯病致病Ⅳ型7級,Ⅴ型7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中、桂北稻作區早稻早熟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10.24千克,比對照金優463增產5.00%;2008年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66.98千克,比對照金優463增產9.01%(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488.61千克,比對照金優463增產7.01%。2008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99.63千克,比對照金優463增產3.62 %。

栽培要點:1、盡量插足基本苗,手插秧按20×13.2厘米或17×13.2厘米雙株植,拋秧苗用秧盤70塊左右;2、大田要及早追肥,爭取插田后15天內施完分蘗肥;3、其它管理參照金優463等同熟期的雜交組合。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或桂南稻作區低水位田作早稻種植,應特別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2、豐優1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02號

品種名稱:豐優1號

選育單位: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豐7A×早恢1號(參加試驗代號:豐優早1號),早恢1號系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水稻所用R237與929中選單株雜交后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桂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比對照金優463遲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每畝有效穗數20.1萬,株高108.6厘米,穗長22.5厘米,每穗總粒數125.6粒,結實率81.8%;著粒密度一般,穎色淡黃,稃尖黃色,有短芒,千粒重24.1克,谷粒長度6.9毫米,長寬比2.8。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3%,整精米率64.4%,長寬比2.7,堊白米率30%,堊白度6.5%,膠稠度4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6%;抗性:苗葉瘟5~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指數76.6~91.8%,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8.0~8.3;白葉枯病致病Ⅳ型7級,Ⅴ型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中、桂北稻作區早稻早熟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90.32千克,比對照金優463增產5.43%(不顯著);2008年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52.31千克,比對照金優463增產5.59%(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471.32千克,比對照金優463增產5.51%。2008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6.39千克,比對照金優463增產10.56%。

栽培要點: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桂中、桂北早造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晚造7月中下旬播種,采取旱育秧或濕潤育秧,培育多蘗適齡壯秧。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早造秧齡25-30天為宜,中上等肥力田塊,每畝插(拋栽)2萬穴,中等及肥力偏下田塊,適當增加密度;晚造秧齡不宜過長,應控制在15-20天內。3、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措施參照早熟品種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或桂南稻作區低水位田作早稻種植,應特別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3、T優585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03號

品種名稱:T優585

選育單位:廣西百色兆農兩系雜交水稻研發中心

品種來源:T98A×R585(T0463×先恢207)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桂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2天左右,比對照金優463遲熟1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片上舉,劍葉直立,葉稍、葉耳、稃尖無色;每畝有效穗數19.2萬,株高99.5厘米,穗長22.1厘米,每穗總粒數124.5粒,結實率79.4%,千粒重26.7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2.4%,整精米率63.2%,長寬比3.0,堊白米率16%,堊白度2.6%,膠稠度4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3%。抗性:苗葉瘟5~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指數63.0~92.6%,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8.0~8.3;白葉枯病致病Ⅳ型7級,Ⅴ型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中、桂北稻作區早稻早熟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72.75千克,比對照金優463增產1.66%(不顯著);2008年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27.37千克,比對照金優463減產0.23%(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450.06千克,比對照金優463增產0.72%。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92.32千克,比對照金優463增產1.72%。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早稻桂中3月中下旬播種,桂北3月底4月初播種,秧齡4.5-5.0葉;晚稻桂中桂北7月上旬至中旬初播種,秧齡16-18天,拋秧秧齡3.0?3.5葉。 2、適當密植:畝插2.5萬蔸或拋栽2.3-2.5萬蔸。3、施肥采用“前促中穩后補”的施肥方法,適當增施磷鉀肥并適時適度曬田,增強抗倒能力。4、其它參照早熟雜交稻栽培技術。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應特別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4、吉優7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04號

品種名稱:吉優7號

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湖南川農高科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吉2A×蜀恢007,蜀恢007為利用(蜀恢361×To463)F1×To463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桂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2天左右,比對照金優463遲熟1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每畝有效穗數19.3萬,株高102.0厘米,穗長22.1厘米,每穗總粒數121.2粒,結實率78.8%,千粒重26.9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2.5%,整精米率56.6%,長寬比3.1,堊白米率34%,堊白度6.3%,膠稠度4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4%。抗性:苗葉瘟5~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指數93.6%,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8.0~8.3;白葉枯病致病Ⅳ型9級,Ⅴ型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中、桂北稻作區早稻早熟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73.42千克,比對照金優463增產1.8%(不顯著);2008年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48.18千克,比對照金優463增產4.62%(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460.80千克,比對照金優463增產3.21%。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4.20千克,比對照金優463增產7.4%。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在桂中、桂北作早稻栽培,宜在3月下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10-15千克,每畝大田用種2千克左右,一葉一心期噴施多效唑,二葉一心期及時追施“斷奶肥”。2、每畝插(拋栽)基本苗10-12萬。3、其它管理措施參照金優463等早熟雜交品種。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應特別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5、華優336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05號

品種名稱:華優336

選育單位: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Y華農A×華恢336,華恢336是從密陽50自然串粉雜交后代中經連續8代單株系選育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桂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對照金優207遲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每畝有效穗數18.1萬,株高110.3厘米,穗長22.1厘米,每穗總粒數180.7粒,結實率84.0%,千粒重20.7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4%,整精米率63.7%,長寬比比2.8,堊白米率36%,堊白度4.7%,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7.0%。抗性:苗葉瘟5~6級,穗瘟5~9級,穗瘟損失指數19.4~53.7%,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0~8.3;白葉枯病致病Ⅳ型7級,Ⅴ型7~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中、桂北稻作區早稻中熟組初試,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84.52千克,比對照金優207增產4.79%(不顯著);2008年續試,五個試點均畝產506.83千克,比對照金優207增產3.85%(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45.68千克,比對照金優207增產4.32%。2008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8.92千克,比對照金優207增產6.88%。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疏播培育嫩壯秧。早造桂中、桂北3月中下旬播種,25~28天秧期、秧苗長至6葉前后移植,拋秧時秧苗3.0葉左右拋植。晚造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秧齡不宜太長,以16~18天為宜,以防早穗影響產量。2、合理密植,雙苗插植,畝插基本苗6-8萬,拋秧的畝拋1.8萬穴左右。3、其它管理措施參照中熟雜交水稻品種。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或桂南稻作區早造因地制宜種植,應注意白葉枯病、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6、粵雜8763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06號

品種名稱:粵雜8763

選育單位:廣東華茂高科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GD-5S×茂恢763,GD-5S從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引進,茂恢763是以從云南引進的MR450作母本與自選的恢復系茂三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桂中、桂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比對照金優207遲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較緊湊,葉姿挺直,劍葉短窄,葉色淡綠,每畝有效穗數18.2萬,株高111.7厘米,穗長21.9厘米,每穗總粒數129.8粒,結實率86.1%,千粒重26.9克,稃尖無色,谷粒有短芒。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2.2%,整精米率65.3%,長寬比比2.7,堊白米率36%,堊白度5.4%,膠稠度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3%。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7~9級,穗瘟損失指數32.9~57.1%,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8~8.3;白葉枯病致病Ⅳ型9級,Ⅴ型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中、桂北稻作區早稻中熟組初試,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74.64千克,比對照金優207增產3.02%(不顯著);2008年續試,五個試點均畝產506.46千克,比對照金優207增產3.78%(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40.55千克,比對照金優207增產3.40%。2008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6.86千克,比對照金優207增產8.69%。

栽培要點:1、培育壯秧,適時早插,保證畝插基本苗8萬以上;2、重施基肥,及時追肥攻苗,適時曬田控制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多施磷、鉀肥,提高抗逆能力;3、后期干濕交替管理,不宜斷水過早,以免影響結實率及充實度,造成產量下降。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稻或桂南稻作區早造因地制宜種植,應注意白葉枯病、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7、連優3189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07號

品種名稱:連優3189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連豐A ×閩恢3189,閩恢3189是以明恢63為母本,南恢397為父本雜交,F1再與多系1號復交,經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桂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對照中優838遲熟2天;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3天左右,比對照中優838遲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每畝有效穗數17.3萬,株高106.2厘米,穗長22.2厘米,每穗總粒數154.8粒,結實率81.1%,千粒重25.1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8%,整精米率52.0%,長寬比2.8,堊白米率34%,堊白度6.5%,膠稠度6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2%。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指數66.5%,稻瘟病抗性指數8.3;白葉枯病Ⅳ型5級,Ⅴ型9級。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桂中、桂北稻作區晚稻中熟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7.69千克,比對照中優838增產8.15%;2007年續試,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22.76千克,比對照中優838增產5.77%;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25.23千克,比對照中優838增產6.96%。2008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0.16千克,比對照中優838增產6.76%。

栽培要點:1、適時早播:桂中早稻三月中下旬播種,晚稻宜七月上旬播種;桂北六月下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5千克左右,每畝大田用種量1.25-1.5 千克。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大田插植規格17厘米×20厘米,叢插2粒谷,畝插基本苗7-8萬苗。3、施足基肥,適當控氮:畝施純氮10千克,氮、磷、鉀比例1∶0.5∶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5%∶35%∶7%∶3%。4、加強病蟲害防治:氮肥過多或肥田要注意防紋枯病。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區作晚稻和桂南稻作區作早稻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8、天龍5優629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08號

品種名稱:天龍5優629

選育單位:中國種子集團公司三亞分公司

品種來源:天龍5A(原名4050A)×中種恢629,天龍5A(原名4050A)是綿陽市天龍水稻研究所育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桂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對照中優838遲熟2天;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1天左右,與對照中優838相當。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每畝有效穗數15.5萬,株高112.6厘米,穗長23.5厘米,每穗總粒數159.6粒,結實率81.6%,千粒重25.6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0.4%,整精米率69.2%,長寬比比2.8,堊白米率12%,堊白度3.4%,膠稠度5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8.3%。抗性:苗葉瘟6~7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指數55.5~77.9%,稻瘟病抗性指數8.3~8.5;白葉枯病Ⅳ型5~7級,Ⅴ型7~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中、桂北稻作區晚稻中熟組初試,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10.46千克,比對照中優838增產3.28%(不顯著),2008年續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461.45千克,比對照中優838減產1.56%(不顯著);兩年平均畝產485.96千克,比對照中優838增產0.86%。2008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1.48千克,比對照中優838增產1.25%。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中優838同期播種,秧齡30天左右。2、合理密植:一般插植規格23厘米×13厘米,每蔸插2粒谷苗,保證畝基本苗7~9萬。3、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措施參照中熟品種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區作晚稻或桂南稻作區早造因地制宜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9、佳優1972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09號

品種名稱:佳優1972

選育單位:南寧市沃德農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佳A×R1972,R1972源于廣恢998/R273。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中、桂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對照中優838遲熟2天;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1天左右,與對照中優838相當。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每畝有效穗數17.5萬,株高101.8厘米,穗長23.4厘米,每穗總粒數153.8粒,結實率84.4%,千粒重24.1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7%,整精米率69.6%,長寬比2.9,堊白米率16%,堊白度2.6%,膠稠度7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8%;抗性:苗葉瘟7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指數80.5%,稻瘟病抗性指數8.5;白葉枯病Ⅳ型7級,Ⅴ型9級。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桂中、桂北稻作區晚稻中熟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13.57千克,比對照中優838增產5.62%;2007年續試,四個試點平均畝產516.80千克,比對照中優838增產4.56%;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15.19千克,比對照中優838增產5.09%。2008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0.93千克,比對照中優838增產2.73%。

栽培要點:1、適時早播種。桂中早稻三月中下旬播種,晚稻宜七月上旬播種,桂北六月下旬播種。移栽秧齡5?5.5葉,拋栽秧齡2.5?3.5葉。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4厘米×16厘米,雙株植或拋栽17000-20000蔸/畝。3、宜中等肥力栽培。一般畝用純氮量11.5-12.5千克,氮∶磷∶鉀為1∶0.6∶1。4、其它參照中熟品種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區作晚稻或桂南稻作區早造因地制宜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10、特優582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10號

品種名稱:特優582

選育單位:廣西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龍特浦A×桂582,桂582是選用帶有廣親和基因(Calotoc×02428)高代中間材料的優良單株為父本,以3550為母本進行有性雜交,采用系譜法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早熟2-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葉型緊湊,葉片濃綠,葉鞘、柱頭、稃尖無色,劍葉挺直,每畝有效穗數16.5 萬,株高108.0 厘米,穗長23.2 厘米,每穗總粒數167.4 粒,結實率82.6 %,千粒重24.9 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2.3%,整精米率70.9%,長寬比2.2,堊白米率96%,堊白度23.8%,膠稠度3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6%;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指數42.8%,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5;白葉枯病致病Ⅳ型7級,Ⅴ型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初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510.23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6.08%;2008年復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551.78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9.23%(極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31.01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7.66%。2007~2008年在北流、平南、欽州等地試種展示,平均畝產564.7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8.07%。

栽培要點:1、選用中高水肥田塊種植。2、適時播種和移栽:早造3月上旬播種,移栽葉齡4.5-5.0葉,拋秧葉齡3.5-4.0葉;畝插(拋)1.8-2.0萬蔸,每蔸插2-3粒谷秧。3、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措施參照特優63等遲熟品種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或桂中稻作區早造因地制宜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11、特優359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11號

品種名稱:特優359

選育單位:廣西支農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龍特甫A×測359,測359源于[(IR24×桂99)F2×廣西巴馬大莢粳稻]F10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與對照特優63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每畝有效穗數15.9萬,株高121.0厘米,穗長24.1厘米,每穗總粒數163.4粒,結實率81.8%,著粒密,穎色淡黃,稃尖紫色,無芒,谷粒長8.4毫米,長寬比2.8,千粒重26.4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8%,整精米率65.1%,長寬比2.3,堊白米率94%,堊白度22.4%,膠稠度4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9%。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7~9級,穗瘟損失指數41.9%~85.4%,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8~8.3;白葉枯病致病Ⅳ型9級,Ⅴ型9級。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篩選試驗,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17.60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5.22%。2007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區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1.56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2.32%(不顯著);2008年續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510.27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2.27%(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15.92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2.30%。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7.72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3.36%。

栽培要點:1、插秧規格。23厘米×13厘米或者20厘米×17厘米,肥田稀植,?田密植,畝插基本苗5-6萬苗。2、施肥。氮磷鉀的比例為1∶0.6∶1,基肥和分蘗肥占總施肥量的90%左右;中后期占10%左右,中后期以鉀肥為主。3、水分管理。夠苗及時曬田,后期不宜斷水過早。4、注意防治紋枯病、稻縱卷葉螟以及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或桂中稻作區早造因地制宜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12、特優679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12號

品種名稱:特優679

選育單位:廣西博士園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龍特甫A×測679,測679是利用IR661作父本與(IR2061×合浦野生稻)F1雜交后,用系譜法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早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每畝有效穗數16.7萬,株高117.9厘米,葉綠色,葉鞘紫色,穗長24.3厘米,每穗總粒數146.3粒,結實率84.6%,穗型和著粒密度一般,穎色淡黃,稃尖紫色,無芒,谷粒長8毫米,長寬比2.6,千粒重27.3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2.1%,整精米率61.4%,長寬比2.3,堊白米率96%,堊白度19.2%,膠稠度4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7%。抗性:苗葉瘟5~6級,穗瘟7級,穗瘟損失指數29.6%~38.8%,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5~6.8;白葉枯病致病Ⅳ型9級,Ⅴ型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4.20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2.84%(不顯著);2008年續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530.94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6.42%(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27.57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4.63%。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4.86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0.68%。

栽培要點:1、桂南早造3月上旬播種,秧齡5葉移栽,每畝秧田播種量10千克,做到疏播培育多蘗壯秧。2、每畝插(拋栽)10萬基本苗。3、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參照遲熟雜交稻品種特優63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或桂中稻作區早造因地制宜種植,應注意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13、吉優716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13號

品種名稱:吉優716

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湖南川農高科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吉2A×蜀恢716,蜀恢716是用輻36-2號與蜀恢527雜交,再用蜀恢527回交1代后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早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每畝有效穗數16.5萬,株高118.2厘米,葉鞘、稃尖無色,谷殼黃色,穗長26.3厘米,每穗總粒數148.1粒,結實率80.0%,千粒重28.3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0.9%,整精米率60.0%,長寬比3.1,堊白米率31%,堊白度5.3%,膠稠度4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0%。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5~7級,穗瘟損失指數22.0%~30.3%,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0~6.5;白葉枯病致病Ⅳ型7級,Ⅴ型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09.19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1.13%(不顯著);2008年續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518.71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2.68%(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13.95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1.91%。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4.91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2.57%。

栽培要點:1、播種期與播種量:適時播種,桂南作早稻栽培,3月上旬播種,每畝大田用種1.5-2千克,每畝秧田播種15?20千克。2、移栽:秧齡30天左右,一般5.5?6.5葉移栽,畝插(拋栽)8-10萬基本苗。3、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參照遲熟雜交稻品種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或桂中稻作區早造因地制宜種植,應注意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14、明兩優527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14號

品種名稱:明兩優527

選育單位: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福建六三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明香10S×蜀恢527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與對照特優63相仿。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葉型適中,葉色綠,劍葉長33厘米、劍葉寬2.2厘米,劍葉豎直,葉鞘綠色;穗型長,著粒密度中,穎色深黃,稃尖無色,有少量芒,芒色白;谷粒長度10.6 毫米、長寬比3.9;每畝有效穗數16.8萬,株高119.9厘米,穗長26.5厘米,每穗總粒數154.5粒,結實率82.4%,千粒重25.6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3%,整精米率61.4%,長寬比3.4,堊白米率19%,堊白度3.6%,膠稠度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2.2%。抗性:苗葉瘟5~6級,穗瘟5~9級,穗瘟損失指數29.3%~64.3%,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0~8.3;白葉枯病致病Ⅳ型5~7級,Ⅴ型7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0.73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2.16%(不顯著);2008年續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495.65千克,比對照特優63減產1.88%(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08.19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0.14%。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0.23千克,比對照特優63減產3.96%。

栽培要點:1、適時稀播,培育壯秧。桂南作早稻種植,3月上旬播種,畝播種量10千克,秧齡宜控制在30天以內,秧田要施足基肥,稀播勻播。2、密植規格為20.0厘米×23.3厘米,叢插帶蘗秧2粒谷,畝插足基本苗6萬左右。3、明兩優527劍葉較寬長,后期切忌N肥過量,造成葉披。4、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參照遲熟雜交稻品種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或桂中稻作區早造因地制宜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15、錢優1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15號

品種名稱:錢優1號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錢江1號A×浙恢7954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早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緊湊,劍葉較短、直立,葉姿挺拔、葉色淡綠色、葉鞘紫色;每畝有效穗數17.7萬,株高109.1厘米,穗長21.7厘米,每穗總粒數151.3粒,結實率80.1%,穗型、著粒一般,穎色淡黃,稃尖紫色,部分穗頂籽粒有短芒,千粒重25.7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2.3%,整精米率60.2%,長寬比2.5,堊白米率38%,堊白度6.0%,膠稠度5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4%。抗性:苗葉瘟6~7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指數53.7%~84.1%,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8.3~8.5;白葉枯病致病Ⅳ型9級,Ⅴ型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7.17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3.42%(不顯著);2008年續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528.05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4.53%(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27.61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3.98%。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4.65千克,比對照特優63減產0.99%。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桂南早稻播種期為3月上旬,每畝大田用種量1.5千克左右。2、適時移栽。早稻拋栽秧齡掌握在3.5葉左右。3、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參照遲熟雜交稻品種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或桂中稻作區早造因地制宜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16、谷優18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16號

品種名稱:谷優18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谷豐A×南恢18,南恢18是利用(桂32/IR54)F6作母本與明恢86雜交后經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遲熟2-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集散適中,葉色淡綠,劍葉寬中、豎直,葉鞘紫色;每畝有效穗數16.3萬,株高117.3厘米,穗長25.6厘米,每穗總粒數138.7粒,結實率84.9%,著粒一般,穎色淡黃,稃尖紫色,有少量紫色短芒,千粒重29.5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1%,整精米率53.8%,長寬比2.6,堊白米率100%,堊白度24.8%,膠稠度7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5%。抗性:苗葉瘟5級,穗瘟7級,穗瘟損失指數31.1%~35.9%,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5;白葉枯病致病Ⅳ型7級,Ⅴ型7~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26.20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4.51%(不顯著);2008年續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509.27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2.07%(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17.74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3.29%。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1.53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0.05%。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根據當地習慣適時播種,一般大田畝用種量1.5千克,秧齡30天左右。2、合理插植,插足基本苗。插植規格17厘米×24厘米,每叢插2粒谷秧,插足基本苗8~10萬。3、合理施肥,保證品種對肥料養份的需求。施肥應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注意氮、磷、鉀肥配施用,后期防止偏施氮肥。4、科學管水,適時曬田,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稻或其他稻作區中造因地制宜種植,應注意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17、泰豐優桂99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17號

品種名稱:泰豐優桂99

選育單位:廣西象州黃氏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泰豐18A×桂99(參加試驗代號:泰豐優991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弱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緊奏,葉片濃綠直立,葉鞘紫紅色,每畝有效穗數17.4萬,株高119.5厘米,穗長24.1厘米,每穗總粒數162.5粒,結實率80.5%,谷粒淡黃色,細長粒型,穗頂粒有短芒,千粒重23.3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3.2%,整精米率72.1%,長寬比3.2,堊白米率7%,堊白度0.7%,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5%。抗性:苗葉瘟5~7級,穗瘟發病率9級,穗瘟損失指數49.3~71.0%,稻瘟病抗性指數7.5~8.0;白葉枯病Ⅳ型5~9級,Ⅴ型7~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晚稻感光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40.70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4.64%(不顯著);2008年續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481.45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2.76%(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11.08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3.70%。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7.24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1.95%。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和移栽。宜在7月10日前播種,8月初拋插秧。移栽后及時進行田間管理。2、抽穗時若遇寒露風,可每畝用磷酸二氫鉀0.2千克,九二O兩克兌水60千克噴施,能加快抽穗和提高結實率。3、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晚稻或桂中稻作區南部適宜種植感光型品種的地區晚稻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18、博優5398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18號

品種名稱:博優5398

選育單位:廣西百色兆農兩系雜交水稻研發中心

品種來源:博A×R5398,R5398源于測253/廣恢99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弱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3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較短窄挺舉,劍葉長40厘米左右,寬1.2厘米左右,直立、內卷;葉片顏色深綠,葉鞘、葉耳紫色;每畝有效穗數18.4萬,株高110.0厘米,穗長24.0厘米,每穗總粒數148.8粒,結實率86.3%,谷粒淡黃色,中長粒型,稃(谷)尖紫色、無芒,千粒重22.0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5%,整精米率70.8%,長寬比2.6,堊白米率12%,堊白度2.0%,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4%。抗性:苗葉瘟7級,穗瘟發病率9級,穗瘟損失指數34.2~55.3%,稻瘟病抗性指數7.5~8.5;白葉枯病Ⅳ型5~9級,Ⅴ型7~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晚稻感光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47.97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6.05%(不顯著);2008年續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487.54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4.06%(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17.76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5.06%。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6.24千克,比對照博優253減產0.22%。

栽培要點:1、適時早播種。宜七月上旬播種,移栽秧齡5?5.5葉,拋栽秧齡2.5?3.5葉。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4厘米×16厘米,雙株植或拋栽17000-20000蔸/畝。3、宜中上肥力栽培,適當增施磷鉀肥。4、其他參照博優253等感光型品種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晚稻或桂中稻作區南部適宜種植感光型品種的地區晚稻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19、寶豐優007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19號

品種名稱:寶豐優007

選 育 者:羅敬昭 羅光福

品種來源:寶豐A×R007,R007用測53(田東香/明恢63)與桂99雜交后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弱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5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1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葉型適中,葉色綠、葉鞘淺紫,每畝有效穗數18.0萬,株高116.6厘米,穗長24.1厘米,每穗總粒數159.6粒,結實率78.8%,著粒密度中,稃尖紫色,無芒,谷粒長度8.0毫米,長寬比3.1,谷粒黃色,千粒重23.4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2.8%,整精米率71.5%,長寬比3.0,堊白米率12%,堊白度3.0%,膠稠度7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4%。抗性:苗葉瘟5~7級,穗瘟發病率5~9級,穗瘟損失指數28.8%~68.1%,稻瘟病抗性指數5.0~8.5;白葉枯病Ⅳ型7級,Ⅴ型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晚稻感光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44.64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5.40%(不顯著);2008年續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472.95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0.21%(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08.80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2.81%。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3.42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1.78%。

栽培要點:1、桂南晚稻7月15日前播種。2、每畝大田用種量1.25-1.5千克,秧齡15-18天。 3、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0厘米×13厘米或20厘×17厘;如用秧盤,每畝大田秧盤45-50只,4-4.5葉時拋秧。4、其他參照博優253等感光型品種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晚稻或桂中稻作區南部適宜種植感光型品種的地區晚稻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20、百優838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20號

品種名稱:百優838

選育單位: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百A×輻恢83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弱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2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5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葉色淡綠,葉片、劍葉短直,葉鞘綠色,每畝有效穗數17.4萬,株高113.5厘米,穗長24.7厘米,每穗總粒數134.5粒,結實率80.1%,著粒密度中等,谷粒細長,粒長8.5毫米,長寬比3.3,谷粒穎殼黃色,穎尖無色,千粒重25.9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78%,整精米率68.5%,長寬比3.1,堊白米率6%,堊白度0.6%,膠稠度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6%。抗性:苗葉瘟5~6級,穗瘟發病率9級,穗瘟損失指數34.7%~67.5%,稻瘟病抗性指數7.3~8.0;白葉枯病Ⅳ型7級,Ⅴ型7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晚稻感光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00.06千克,比對照博優253減產3.23%(不顯著);2008年續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444.06千克,比對照博優253減產5.92%(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472.06千克,比對照博優253減產4.58%。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6.57千克,比對照博優253減產2.13%。

栽培要點:1、適合中高水肥條件田塊種植,桂南應在7月15前播種。2、本田每畝基肥施農家肥1000-1500千克,磷肥40-50千克;回青肥尿素5-7千克;分蘗肥尿素10-12.5千克,鉀肥10-15千克,復合肥10千克;穗肥尿素3-4千克,鉀肥4-5千克。3、綜合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晚稻或桂中稻作區南部適宜種植感光型品種的地區晚稻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21、龍優131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21號

品種名稱:龍優131

選育單位:廣東源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廣西南寧華優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龍A×R131,R131來源于(廣恢122/恢968)×(桂99/廣恢12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弱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集散適中,葉色濃綠,前期葉片稍披,劍葉較長,直立,葉鞘、稃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16.9萬,株高114.1厘米,穗長23.3厘米,每穗總粒數154.9粒,結實率85.4%,穗型、著粒密度一般,穎色深黃,無芒,千粒重22.9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4%,整精米率71.3%,長寬比2.7,堊白米率12%,堊白度1.4%,膠稠度5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8%。抗性:苗葉瘟7級,穗瘟發病率9級,穗瘟損失指數35.7%~80.4%,稻瘟病抗性指數7.5~8.5;白葉枯病Ⅳ型7級,Ⅴ型7~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晚稻感光組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33.57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3.26%(不顯著);2008年續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489.18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4.41%(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11.38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3.84%。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3.48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3.77%。

栽培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7月15日前播種,秧田要下足基肥,稀播勻播;一葉一心時每畝秧田噴多效唑80克,培育好多蘗壯秧。2、適當密植。宜雙株植,畝插足8萬基本苗,拋秧的每畝要多拋8?10盤秧。3、增施鉀肥,每畝要施鉀肥15千克以上。4、其他參照博優253等感光型品種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晚稻或桂中稻作區南部適宜種植感光型品種的地區晚稻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22、蘭優1972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22號

品種名稱:蘭優1972

選育單位:南寧市沃德農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蘭A×R1972,R1972源于廣恢998/R273。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弱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3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適中, 黃熟期稍散,前期葉片披,中后期上舉,劍葉直立、稍內卷,葉色淺綠,葉鞘、稃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17.7萬,株高118.3厘米,穗長23.8厘米,每穗總粒數148.0粒,結實率82.3%,谷色淡黃,細長型,千粒重23.7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2.6%,整精米率70.9%,長寬比3.4,堊白米率8%,堊白度0.6%,膠稠度6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5%。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發病率9級,穗瘟損失指數38.6%,稻瘟病抗性指數7.3;白葉枯病Ⅳ型7級,Ⅴ型7級。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晚稻感光組初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491.23千克,比對照博優253減產0.22%;2007年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32.03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2.96%(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11.63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1.37%。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3.12千克,比對照博優253減產0.84%。

栽培要點:1、適時早播種。宜七月上旬播種。移栽秧齡5?5.5葉,拋栽秧齡2.5?3.5葉。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4厘米×16厘米,雙株植或拋栽17000-20000蔸/畝。3、不耐氮肥,適宜中低肥力水平栽培。4、其他參照博優253等感光型品種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晚稻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23、博優359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23號

品種名稱:博優359

選育單位:廣西支農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博A×測359,測359源于[(IR24×桂99)F2×廣西巴馬大莢粳稻]F10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弱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6天左右,與對照博優253相當。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葉型集散適中,葉色綠,劍葉長35.5厘米、寬1.7厘米,葉鞘紫色;每畝有效穗數15.8萬,株高116.8厘米,穗長24.7厘米,每穗總粒數171.1粒,結實率85.4%,穗型密,著粒密,穎色淡黃色,稃尖紫色,無芒,谷粒長度8.8毫米,長寬比3.3,千粒重22.6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0.5%,整精米率69.5%,長寬比2.6,堊白米率28%,堊白度2.2%,膠稠度6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5%。抗性:苗葉瘟7級,穗瘟發病率9級,穗瘟損失指數49.8%~91.1%,稻瘟病抗性指數7.5~8.5;白葉枯病Ⅳ型7~9級,Ⅴ型9級。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晚稻感光組初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500.03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5.05%;2007年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98.52千克,比對照博優253減產3.52%(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499.28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0.77%。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5.732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0.25%。

栽培要點:1、插秧規格。23厘米×13厘米或者20厘米×17厘米,肥田稀植,?田密植,畝插基本苗5-6萬苗。2、施肥。氮磷鉀的比例為1∶0.6∶1,基肥和分蘗肥占總施肥量的90%左右;中后期占10%左右,中后期以鉀肥為主。3、其他參照博優253等感光型品種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晚稻或桂中稻作區南部適宜種植感光型品種的地區晚稻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24、西優2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24號

品種名稱:西優2號

選育單位:博白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西A×R2號,R2號來源于廣恢998/R977。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弱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桂南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9天左右,比對照博優253早熟8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每畝有效穗數17.1萬,株高111.0厘米,穗長24.0厘米,每穗總粒數155.5粒,結實率81.5%,千粒重25.7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2.5%,整精米率67.2%,長寬比2.9,堊白米率21%,堊白度3.2%,膠稠度5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4%。抗性:苗葉瘟6級,穗瘟發病率9級,穗瘟損失指數48.3%,稻瘟病抗性指數7.3;白葉枯病Ⅳ型7級,Ⅴ型7級。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晚稻感光組初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466.53千克,比對照博優253減產5.08%;2007年續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01.76千克,比對照博優253減產2.90%(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484.15千克,比對照博優253減產3.99%。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7.90千克,比對照博優253增產0.15%。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桂南宜7月上旬播種,秧田播種量7.5千克/畝,大田用種量1.25千克/畝。秧齡20天左右。2、雙本插植,畝插基本畝5-6萬苗左右或畝拋秧50-55托,拋2萬蔸左右。3、肥水管理。畝施碳銨、磷肥各25千克作基肥。分蘗肥畝施尿素15千克,鉀肥10千克。根據生長情況,畝施幼穗肥尿素4千克,氯化鉀3千克。4、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晚稻或桂中稻作區南部適宜種植感光型品種的地區晚稻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25、柳豐香占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25號

品種名稱:柳豐香占

選育單位: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從豐八占優良自然變異單株按育種目標經8代系統選育而成。豐八占(豐矮占×28占)是從廣東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引進。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常規水稻品種,桂南、桂中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2天;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3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2天,與對照柳沙油占202相當。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集散適中,葉色綠,葉姿一般,劍葉長直,葉鞘綠色;每畝有效穗數18.5萬,株高105.2厘米,穗長21.8厘米,每穗總粒數138.9粒,結實率81.3%,穗型一般,穗中等大,著粒密,谷殼黃色,稃尖無色,少量谷粒有短芒,粒形細長,谷粒長9.1毫米,長寬比3.6,千粒重22.8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79.2%,整精米率67.6%,長寬比3.1,堊白米率8%,堊白度1.2%,膠稠度8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2%。抗性:苗葉瘟6~7級,穗瘟發病率7~9級,穗瘟損失指數42.8%~79.6%,稻瘟病抗性指數6.8~8.5;白葉枯病Ⅳ型5級,Ⅴ型7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常規水稻優質組晚稻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49.55千克,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6.00%(極顯著);2008年早稻續試,六個試點均畝產455.28千克,比對照七桂占(CK1)增產10.05%(顯著),比對照柳沙油占202(CK2)增產10.47%(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452.42千克,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3.03%。2008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31.23千克,比對照七桂占增產7.86%。

栽培要點:1、適期播種,培育多蘗壯秧,早造3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5天左右;晚造7月中旬播種,秧齡15~20天。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一般田、中等施肥水平插植2.2~2.5萬穴,2粒谷秧。3、合理施肥,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增施磷鉀肥,適施穗粒肥。4、適時露曬,活根壯桿,后期不宜斷水過早,以利灌漿充實。5、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區作晚稻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26、桂井1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26號

品種名稱:桂井1號

選育單位:廣西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南寧市儲備糧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以“桂絲占”為母本,“馬壩銀占”為父本,經過6年8代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常規水稻品種,桂南、桂中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2天,與對照柳沙油占202相當;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3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2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緊湊,葉色濃綠,葉片寬、長,略卷曲,后期熟色好,谷粒淡黃色;每畝有效穗數15.8萬,株高116.9厘米,穗長25.6厘米,每穗總粒數145.5粒,結實率88.1%,千粒重23.5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0.8%,整精米率64.1%,長寬比3.5,堊白米率5%,堊白度0.4%,膠稠度77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3%。抗性:苗葉瘟7級,穗瘟發病率9級,穗瘟損失指數96.7%,稻瘟病抗性指數8.5;白葉枯病Ⅳ型5~9級,Ⅴ型7~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常規水稻優質組晚稻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19.84千克,比對照七桂占增產8.34%(不顯著);2008年早稻續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422.91千克,比對照七桂占(CK1)增產2.23%(不顯著),比柳沙油占202(CK2)增產2.62%(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421.38千克,比七桂占(CK1)增產5.29%。2008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85.87千克,比七桂占(CK)減產3.49%。

栽培要點:1、畝用種量,手插秧2.25-2.5千克,塑盤育秧1.8-2.0千克;畝播種量15千克左右,畝用秧盤60片左右。2、插秧規格以20厘米×13厘米或23厘米×10厘米,每蔸插3-4苗(含分蘗),拋秧畝拋2-2.2萬蔸。3、不宜偏施氮肥。4、注意病、蟲、鼠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區作晚稻種植,應特別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27、桂紅一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27號

品種名稱:桂紅一號

選育單位:廣西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湖南農家傳統紅米”為母本,“廣東農家傳統紅米”為父本,經過6年8代選育而成的紅米品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常規水稻品種,桂南、桂中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2天左右,與對照七桂占相當,比對照柳沙油占202早熟3天;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1天左右,與對照七桂占相當。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型緊湊,葉色濃綠,葉片寬、長,略卷曲,后期熟色好,谷粒細長,淡黃色,種皮朱紅色,糙米深紅色;每畝有效穗數19.1萬,株高104.1厘米,穗長21.9厘米,每穗總粒數118.4粒,結實率88.9%,千粒重24.9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79.8%,整精米率58.6%,長寬比3.6,堊白米率5%,堊白度0.6%,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5%。抗性:苗葉瘟6~7級,穗瘟發病率9級,穗瘟損失指數51.2~95.8%,稻瘟病抗性指數8.3~8.5;白葉枯病Ⅳ型5~7級,Ⅴ型7~9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常規水稻優質組晚稻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72.05千克,比對照七桂占增產21.81%(極顯著);2008年早稻續試,六個試點均畝產474.34千克,比七桂占(CK1)增產14.66%(顯著),比柳沙油占202(CK2)增產15.09%(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473.20千克,比七桂占(CK1)增產18.24%。2008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8.04千克,比七桂占(CK)增產12.06%。

栽培要點:1、畝用種量,手插秧2.25-2.5千克,塑盤育秧1.8-2.0千克;畝播種量15千克左右,畝用秧盤60片左右。2、插秧規格以20厘米×13厘米或23厘米×10厘米,每蔸插3-4苗(含分蘗),拋秧畝拋2-2.2萬蔸。3、不宜偏施氮肥。4、注意病、蟲、鼠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區作晚稻種植,應特別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28、桂香3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28號

品種名稱:桂香3號

選育單位:廣西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萬家香”為母本,“聞香占”為父本,經過6年8代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常規水稻品種,桂南、桂中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1天,比對照柳沙油占202早熟1天;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2天左右,與對照七桂占相當。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每畝有效穗數17.4萬,株高111.2厘米,穗長23.0厘米,每穗總粒數128.4粒,結實率87.2%,千粒重24.7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0.9%,整精米率66.1%,長寬比3.4,堊白米率2%,堊白度0.2%,膠稠度7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9%。抗性:苗葉瘟7級,穗瘟發病率9級,穗瘟損失指數77.3~86.1%,稻瘟病抗性指數8.5;白葉枯病Ⅳ型7級,Ⅴ型7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常規水稻優質組晚稻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31.97千克,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1.47%(顯著);2008年早稻續試,六個試點均畝產440.39千克,比七桂占(CK1)增產6.45%(顯著),比柳沙油占202(CK2)增產6.86%(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436.18千克,比七桂占(CK1)增產8.96%。2008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2.66千克,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1.57%。

栽培要點: 1、畝用種量,手插秧2.25-2.5千克,塑盤育秧1.8-2.0千克;畝播種量15千克左右,畝用秧盤60片左右。2、插秧規格以20厘米×13厘米或23厘米×10厘米,每蔸插3-4苗(含分蘗),拋秧畝拋2-2.2萬蔸。3、不宜偏施氮肥。4、注意病、蟲、鼠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區作晚稻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29、家福香1號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29號

品種名稱:家福香1號

選育單位:玉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廣西農科院育成的桂絲占作母本,廣東省農科院育成的豐華占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常規水稻品種,桂南、桂中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比對照七桂占遲熟8天,比對照柳沙油占202遲熟6天。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株葉型適中,葉片、葉鞘綠色,穎色、稃尖淡黃;每畝有效穗數17.5萬,株高112.3厘米,穗長23.7厘米,每穗總粒數137.2粒,結實率80.5%,穗型、著粒度一般,谷粒長9.2?,長寬比3.0,穗頂谷粒有黃色長芒,千粒重24.4克。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0.9%,整精米率69.1%,長寬比2.9,堊白米率12%,堊白度1.2%,膠稠度7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6%。抗性:苗葉瘟5~6級,穗瘟發病率5~9級,穗瘟損失指數18.5~84.3%,稻瘟病抗性指數5.0~8.3;白葉枯病Ⅳ型5級,Ⅴ型7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常規水稻優質組晚稻初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443.78千克,比對照七桂占增產14.51%(極顯著);2008年晚稻續試,六個試點均畝產409.52千克,比七桂占(CK1)增產5.09%(不顯著),比柳沙油占202(CK2)減產5.67%(不顯著);兩年試驗平均畝產426.65千克,比七桂占(CK1)增產9.80%。2008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5.54千克,比對照七桂占增產9.69%。

栽培要點:1、桂南晚稻7月10日左右、桂中6月下旬至7月初播種。2、秧齡15天、秧苗4葉左右即可拋栽,每畝拋2.5-2.8萬蔸。3、基肥每畝施碳銨30千克、普鈣30千克;拋后5天施立苗肥,每畝用尿素5千克,鉀肥7千克;拋后12天施攻蘗肥,每畝用鉀肥10千克,復合肥10千克;拋后20天壯蘗肥,每畝用復合肥15千克;后期看苗酌施壯尾肥。4、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晚稻種植,應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30、順A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30號

品種名稱:順A

選育單位:廣西大學

品種來源:優IA///優IB//優IB/中九B

特征特性:株高65厘米左右,株型集散適中,分蘗力中,葉色綠,葉型一般,穗型中偏大,葉鞘、稃尖、柱頭紫色,谷粒黃色,谷粒(順B)千粒重22g,谷粒長5.8毫米,長寬比2.5。在南寧種植,早稻3月中旬播種,主莖葉片數 13葉左右;晚稻7月中下旬播種,播始歷期53-55天。花時早且集中,晴天上午9∶00始花,開花高峰期10∶30?12∶00,柱頭黑色發達,外露率為91.4%,其中雙邊外露率為53.1%,單邊外露率為38.3%。2008年10月7日,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對順A進行田間技術鑒定的結果,花粉不育度100.0%,其中,典敗99.49%,圓敗0.51%;套袋自交不育度達100.0%。根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順A的保持系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70.2%,長寬比2.5,堊白粒率2%,堊白度0.4%,膠稠度4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3%。據廣西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抗性鑒定,苗葉瘟6級,穗瘟7級,損失率43.3%,抗性綜合指數6.8,抗性水平為感。

審定意見:經審核,順A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100%,套袋自交不育度100%,達到水稻三系不育系標準,通過審定,可在生產上應用。

31、芳A

審定編號:桂審稻2009031號

品種名稱:芳A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SP134//中9B/秋B,SP134是經高空氣球搭載進行空間誘變的粳稻品種“秋光”種植后代分離的新質源不育株。

特征特性:株高75厘米左右,株型適中,分蘗力強,葉色淡綠,柱頭、葉鞘紫色。穗型、著粒密度一般,穎色淡黃,稃尖紫紅色,頂有短紅芒,平均穗粒數141粒,千粒重20.7克。在南寧種植,早稻3月上旬播種,主莖葉片數 14葉;晚稻7月中旬播種,播始歷期60天左右。花時早,晴天上午9∶30始花,單穗花期3~5天,單株花期7~10天;柱頭外露率78%,其中雙邊外露率41.9%,單邊外露率36.1%。2008年10月8日,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對芳A進行田間技術鑒定的結果,花粉不育度99.99%,其中,典敗99.39%,圓敗0.44%,染敗0.16%,正常0.01%;套袋自交不育度達100.0%。根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芳A的保持系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49.7%,長寬比3.5,堊白粒率32%,堊白度5.5%,膠稠度4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2%。據廣西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抗性鑒定,苗葉瘟5-6級,穗瘟7-9級,抗性指數8.3,抗性水平為高感。

審定意見:經審核,芳A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99.99%,套袋自交不育度100%,可在生產上應用。

二、玉米

 

1、綠星699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01號

品種名稱:綠星699

選育單位:四川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綠丹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成自251×成自225。母本自交系成自251是以玉米綜合種陜綜5號為基礎材料,一次混粉重組后,選株連續自交6代育成。父本自交系成自225是用CI米米YT的QP米25群體中選株連續自交5代育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3天,秋季平均100天,幼苗長勢中上,后期田間評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71厘米,穗高112厘米,穗筒型,籽粒黃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觀中上,軸色白色,穗長20.5厘米,穗粗4.84厘米,禿頂長2.0厘米,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數14.4,日產量4.85千克,千粒重329.8克,出籽率84.1%,空稈率0.2%,倒伏率0.0%,倒折率0.2%,田間調查大斑病1~3級,平均1.2級,小斑病1~3級,平均1.2級,紋枯病9.9%,粒腐病0.5%,莖腐病0.0%,銹病1~3級,平均1.4級,青枯病0.0%,絲黑穗病0.0%。抗性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抗紋枯病,抗銹病,高抗莖腐病,感玉米螟。容重784克/L,粗蛋白10.33%,粗脂肪4.63%,粗淀粉69.79%,賴氨酸0.3%。

產量表現:2007年春秋兩季區試平均畝產508.1千克,比對照桂單22號增產6.3%,畝產幅度422.2~561.7千克,增產點次63.6%。2008年春秋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8.9千克,比對照正大619增產2.9%,增產點次80%。

栽培要點:1、種植密度:凈作畝植3200-3500株為宜。2、施肥管理: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適施苗肥和拔節肥,十片全展葉時重施攻穗肥。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缺,做到苗齊、苗全、苗壯。3、病蟲害防治:及時防治小地老虎、玉米螟和蚜蟲等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2、蠡玉41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02號

品種名稱:蠡玉41

選育單位:石家莊蠡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母本自交系518是以美國先鋒雜交種“78599”為使基礎材料,經連續自交分離7代穩定成系。父本L91158自交系是以農大108(黃C×178)F1代為基礎材料,用178為輪回親本回交2代,再連續自交5代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07天,秋季平均97天,幼苗長勢中上,后期田間評定中,株型半緊,株高224厘米,穗高82厘米,穗筒型,籽粒黃色半馬齒型,果穗外觀中,軸色白色,穗長19.2厘米,穗粗5.29厘米,禿頂長1.8厘米,穗行幅度14~20行,平均穗行數16.8,日產量5.16千克,千粒重321.2克,出籽率85.6%,空稈率0.1%,倒伏率0.0%,倒折率0.3%,田間調查大斑病1~3級,平均2.3級,小斑病1~5級,平均2.7級,紋枯病16.3%,粒腐病0.2%,莖腐病0.2%,銹病1~3級,平均1.5級,青枯病0.6%,絲黑穗病0.0%。抗性鑒定:抗大斑病,感小斑病,感紋枯病,中抗莖腐病,感玉米螟。容重736克/L,粗蛋白9.52%,粗脂肪4.72%,粗淀粉71.09%,賴氨酸0.28%。

產量表現:2007年春秋兩季區試平均畝產525.6千克,比對照桂單22號增產9.9%,畝產幅度400.6~598.3千克,增產點次81.8%。2008年春秋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1.7千克,比對照正大619增產5.8%,增產點次70%。

栽培要點:1、栽培密度:中等肥力地塊3300株/畝左右,高肥水地塊以3500株/畝為宜。注意栽培密度不得超過3800株/畝。2、肥水管理:追施化肥要掌握前輕、中重、后補的原則,做到穩氮,增磷,補鉀的施肥措施,及時澆好灌漿水。3、防治病蟲害:播種前種子要用種衣劑包衣,以防治地下害蟲的危害,苗期防治粘蟲的危害。喇叭口期注意用藥劑防治玉米螟的危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注意防治小斑病和紋枯病。

3、桂單589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03號

品種名稱:桂單589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母本S8232是用正大818為基礎種質,經過連續6代自交選擇育成二環系。父本S84-5是以太平洋98與蘇灣群體雜交后代作基礎材料,經過連續7代自交選擇育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22天,秋季平均103天,幼苗長勢中上,后期田間評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55厘米,穗高103厘米,穗筒型,籽粒黃色硬粒型,果穗外觀優,軸色白色,穗長19.3厘米,穗粗4.69厘米,禿頂長1.5厘米,穗行幅度12~20行,平均穗行數14.4,日產量4.51千克,千粒重317.3克,出籽率83.1%,空稈率0.3%,倒伏率0.0%,倒折率0.0%,田間調查大小斑病1~3級,平均分別為1.4、1.5級,紋枯病5.9%,粒腐病0.2%,莖腐病0.0%,銹病1~3級,平均1.4級,青枯病0.1%,絲黑穗病0.0%。抗性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中抗紋枯病,抗銹病,高抗莖腐病,中抗玉米螟。容重808克/L,粗蛋白11.55%,粗脂肪5.02%,粗淀粉68.48%,賴氨酸0.28%。

產量表現:2007年春秋兩季區試平均畝產502.9千克,比對照正大619增產3.2%,畝產幅度405.6~594.4千克,增產點次75.0%。2008年春秋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9.0千克;比對照正大619增產5.3%,增產點次100%。

栽培要點:1、種植密度:3500?3800株/畝。2、在幼苗3葉前做好查苗補苗。3?4葉時間苗,防止苗擠苗。5?6葉時定苗,拔除病苗、雜苗和弱苗,留生長一致的壯苗。定苗時結合中耕松土施攻苗肥,一般每畝施腐熟糞水1500---2000千克,或尿素4?5千克,復合肥10?12千克。3、重施攻苞肥。在抽雄前8?10天,有10?11片葉展開時重施攻苞肥,促進雌穗幼穗分化和發育,爭取穗大粒多,籽粒飽滿。畝施尿素15?20千克,施肥后進行大培土,提高玉米抗倒能力。4、科學排灌,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4、渝單25號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04號

品種名稱:渝單25號

選育單位: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母本渝38是重慶市農科院用泰國玉米群體種“泰群”為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經7年11代定向自交純化、單穗留種選育而成。父本渝35來源于渝單3號(NY75×3189)。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2天,秋季平均101天,幼苗長勢中,后期田間評定中上,株型半緊,株高277厘米,穗高116厘米,穗筒型,籽粒黃色硬粒型,果穗外觀中,軸色紅色,穗長21.1厘米,穗粗5.06厘米,禿頂長1.8厘米,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數14.8,日產量4.97千克,千粒重305.1克,出籽率83.2%,空稈率0.2%,倒伏率6.7%,倒折率0.2%,田間調查大、小斑病都為1~3級,平均1.2、1.4級,紋枯病9.4%,粒腐病4.5%,莖腐病0.2%,銹病1~3級,平均1.8級,青枯病0.0%,絲黑穗病0.0%。2抗性鑒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抗紋枯病,感玉米螟。容重772克/L,粗蛋白8.99%,粗脂肪4.49%,粗淀粉72.52%,賴氨酸0.26%。

產量表現:2007年春秋兩季區試平均畝產521.3千克,比對照桂單22號增產8.6%,畝產幅度456.7~595千克,增產點次81.8%。2008年春秋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4.0千克,比對照正大619增產1.8%,增產點次70%。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春播氣溫穩定在12℃以上即可播種。2、種植密度:畝植3200?3400株。3、合理施肥:施足基肥,以磷、鉀肥和農家肥為主;及時追施苗肥、拔節肥,重施攻苞肥,追肥以氮肥為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5、奧玉5號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05號

品種名稱:奧玉5號

選育單位:北京奧瑞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母本OSL114是以中國農業大學選育的綜3為母本,以河北蠡縣農科所選育的618為父本組配的雜交種為基礎材料,經6代連續自交選育出的自交系。父本自交系91158引自蠡縣農科所。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1天,秋季平均98天,幼苗長勢中上,后期田間評定中,株型半緊,株高242厘米,穗高90厘米,穗筒型,籽粒黃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觀中,軸色紅色,穗長21.7厘米,穗粗5.02厘米,禿頂長2.3厘米,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數14.7,日產量5.04千克,千粒重327.1克,出籽率83.9%,空稈率0.4%,倒伏率4.2%,倒折率0.1%,田間調查大、小斑病分別為1~3、1~5級,平均2.0、2.5級,紋枯病12.3%,粒腐病0.7%,莖腐病0.2%,銹病1~3級,平均1.8級,青枯病0.3%,絲黑穗病0.0%。抗性鑒定:中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中抗紋枯病,感玉米螟。容重764克/L,粗蛋白9.78%,粗脂肪5.28%,粗淀粉69.8%,賴氨酸0.29%。

產量表現:2007年春秋兩季區試平均畝產520.6千克,比對照桂單22號增產8.5%,畝產幅度385.6~596.1千克,增產點次81.8%。2008年春秋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6.0千克,比對照正大619增產2.3%,增產點次60%。

栽培要點:1、播種期:春播一般在2月中下旬。秋播一般在7月底前播種。2、等行距種植,單株留苗,適宜密度3200--3500株/畝;3、畝施農家肥2000-3000千克或N、P、K三元復合肥30千克做基肥,大喇叭口期每畝追施尿素30千克左右;4、在幼苗長到4-6片葉時,進行間苗定苗;5、及時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6、雅玉89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06號

品種名稱:雅玉89

選育單位:四川雅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YA8201×F19。YA8201是用巴西雜交種為基礎材料,經一次混粉重組,連續自交選育7代育成的自交系。自交系“F19”為外引系,選自巴西群體。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21天,秋季平均104天,幼苗長勢中上,后期田間評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89厘米,穗高125厘米,穗筒型,籽粒黃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觀中上,軸色白色,穗長19.7厘米,穗粗4.87厘米,禿頂長1.6厘米,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數14.9行,日產量4.51千克,千粒重340.7克,出籽率82.8%,空稈率0.6%,倒伏率2.3%,倒折率1.7%,田間調查大小斑病1~1級,平均都為1.0級,紋枯病11.7%,粒腐病2.2%,莖腐病0.1%,銹病1~3級,平均2.0級,青枯病0.2%,絲黑穗病0.0%。抗性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抗紋枯病,抗銹病,高抗莖腐病,感玉米螟。容重777克/L,粗蛋白10.27%,粗脂肪4.37%,粗淀粉71.07%,賴氨酸0.29%。

產量表現:2007年春秋兩季區試平均畝產501.3千克,比對照正大619增產2.9%,畝產幅度415.6~617.2千克,增產點次75%。2008年春秋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1.9千克,比對照正大619增產1.4%,增產點次70%。

栽培要點:適宜春播和秋播,每畝3200株左右。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單交種。施足底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及時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7、玉甜388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07號

品種名稱:玉甜388

選育單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品種來源:用自選自交系H182作母本,T311作父本組配的雜交種。母本來源于華珍,粵父本來源于粵甜3號。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半緊湊,株高228.5厘米,穗位高95.6厘米,保綠度91.1%,雙穗率4.4%,空桿率0.9%,分蘗率1.0%,倒伏率20.7%,倒折率2.2%,田間記載大斑病1.8級,小斑病2.0級,紋枯病9.8%,莖腐病0.5%,銹病1.4級。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4天,秋季平均67天,出苗整齊,均勻。穗長18厘米,穗粗4.93厘米,禿尖長0.6厘米,穗行數12~14行,平均12.9行,行粒數38.1,百粒重39克,出籽率67%,果穗錐型,籽粒黃色。抗性鑒定:中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紋枯病,抗銹病,感玉米螟。

產量與品質表現:2008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873.3千克/畝,比對照華珍增產18.5%,2008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87.0千克/畝,比對照增產12.8%。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80.2千克/畝,比對照增產16.0%,增產點次100%。

感觀品質27.25分,氣味6分,色澤5.75分,風味7.9分,甜度16.65分,柔嫩性8.75分,皮薄厚15.75分。品質評價等級均值為88.05分,按國家區試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比對照低0.95分。

栽培要點:1、嚴格隔離,防止串粉。2、施足基肥,精耕細作,每畝可施腐熟有機肥1000~1500千克,過磷酸鈣30~40千克。3、精心播種,合理密植:每畝種植3000~3200株。4、適時采收:在玉米授粉后20天左右,應根據商品質量的要求及時采收。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注意防倒伏。

8、桂星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08號

品種名稱:桂星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科集團良種苗木中心

品種來源:粵科06-3#×UST。母本粵科06-3#為美國溫帶血緣Bandit品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平展,株高220.9厘米,穗位高82.8厘米,保綠度92.7%,雙穗率1.1%,空桿率0.3%,分蘗率2.9%,倒伏率0.4%,倒折率0%,田間記載大斑病1.4級,小斑病1.9級,紋枯病7.7%,莖腐病0.1%,銹病1.4級。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7天,秋季平均70天,穗長19.5厘米,穗粗4.92厘米,禿尖長2.3厘米,穗行數12~16行,平均14.3行,行粒數39.7,百粒重35.9克,出籽率75.5%,果穗筒型,籽粒黃色。抗性鑒定:感大斑病,感小斑病,中抗紋枯病,高抗玉米螟。

產量與品質表現:2007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50.8千克/畝,比對照粵甜3號增產5.3%;2008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826.2千克/畝,比對照華珍增產12.1%,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88.5千克/畝,比對照增產8.8%,增產點次91.7%。

感觀品質26.3分,氣味6分,色澤6.3分,風味8.5分,甜度16.8分,柔嫩性8.8分,皮薄厚15.8分。品質評價等級平均值為88.3分,按國家區試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2007年秋季比對照粵甜3號高4分,2008年春季比對照華珍高1.5分。

栽培要點:空間隔離為300米、時間隔離為花期相差15天。可以直播或育苗,種植密度3200-3300株每畝,適時追肥,大喇叭口時期追施磷鉀肥,還要防旱排澇,防蟲。適時采收,一般在授粉后20-23天采收為宜。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9、綠糯1號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09號

品種名稱:綠糯1號

選 育 者:羅敬昭

品種來源:母本LHN121是選用宜山糯與都安糯雜交,經自交7代、鑒定和篩選而育成的自交系。父本LHN123是選自引進京科糯2000(京糯6×BN2)糯玉米品種的二環系,經自交分離6代、鑒定和篩選而育成的自交系。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平展,株高212.2厘米,穗位高85.6厘米,保綠度88.6%,雙穗率2.3%,空桿率0.7%,分蘗率1.9%,倒伏率5.3%,倒折率1.8%,田間記載大斑病1.9級,小斑病1.7級,紋枯病10.1%,莖腐病0.6%,銹病1.7級。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5天,秋季平均68天,穗長18.4厘米,穗粗4.76厘米,禿尖長2.2厘米,穗行數13~18行,平均16.0行,行粒數33.5,百粒重31.2克,出籽率69.4%,果穗筒型,籽粒白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紋枯病,抗銹病,感莖腐病,感玉米螟。

該品種出苗整齊,長勢旺,植株穗位整齊,苞較粗大均勻。

產量與品質表現:2008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63.4千克/畝,比對照增產16.59%,2008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15.0千克/畝,比對照增產33.4%。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39.2千克/畝,比對照增產24.2%,增產點次100%。

感觀品質28.0分,氣味6.25分,色澤5.5分,風味9.0分,糯性15分,柔嫩性9.0分,皮薄厚15.5分。品質評價平均值為88.25分,按國家區試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比對照高4.25分。

栽培要點:1、隔離種植。可采用空間隔離(500米以上),時間隔離或障礙物隔離。2、合理密植。一般每畝宜種3600~3800株,采用雙行單株或單行單株,以充分發揮品種特性。3、合理施肥。畝施基肥1500~2000千克腐熟農家肥,施苗肥5?7千克尿素、8?10千克鉀肥,攻稈肥20千克復合肥,攻苞肥15?20千克尿素。4、注意防澇抗旱及病蟲防治。5、適時采集。一般吐絲授粉后23-25天為宜。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10、美玉5號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10號

品種名稱:美玉5號

選育單位:海南綠川種苗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HE916×980nct。母本HE916是用黑包公黑糯玉米為材料連續自交8代選育成黑色糯玉米自交系。父本980nct是以衡白522白糯玉米自交系為父本,廣西桂林農家白糯玉米為母本,雜交后自交到第七代時出現雙隱性糯質甜玉米基因突變,選取甜粒自交育成的自交系。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平展,株高216.3厘米,穗位高86.9厘米,保綠度86%,雙穗率0.8%,空桿率1.2%,分蘗率5.0%,倒伏率10.5%,倒折率2.5%,田間記載大斑病2.0級,小斑病2.0級,紋枯病15.7%,莖腐病0.1%,銹病2.3級,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3天,秋季平均67天,穗長18.9厘米,穗粗4.67厘米,禿尖長1.8厘米,穗行數15~17行,平均16.2行,行粒數33.7,百粒重30.6克,出籽率69.5%,果穗錐型,籽粒紫白色。抗性鑒定:中抗小斑病,高感紋枯病,中抗銹病,高感莖腐病,感玉米螟。

該品種出苗整齊,幼苗長勢中,較早熟,果穗較細但很均勻,屬于甜糯玉米,風味獨特。

產量與品質表現:2008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98.4千克/畝,比對照增產6.7%,2008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28.1千克/畝,比對照增產17.2 %。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63.5千克/畝,比對照增產11.5%,增產點次83.3%。

感觀品質26.05分,氣味6.25分,色澤6.25分,風味8.75分,糯性15分,柔嫩性8.25分,皮薄厚14.65分。品質評價等級平均值為85.2分,按國家區試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比對照高1.2分。

栽培要點:一般種植密度3800株/畝。隔離300米以上,或錯開播期15天以上,以免與其它玉米花粉混雜影響品質。在吐絲后23天左右收獲。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注意防治紋枯病。

11、泰科香雪糯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11號

品種名稱:泰科香雪糯

選育單位:北京中農新泰科農業技術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母本“白51”是2000年春以“中糯1號”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父本“白59”是2000年冬選自303糯,連續自交5代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半緊,株高226厘米,穗位高86.2厘米,保綠度84%,雙穗率0.4%,空桿率0.4%,分蘗率0.8%,倒伏率12%,倒折率1.3%,田間記載大斑病2.4級,小斑病2.7級,紋枯病16.8%,莖腐病0.1%,銹病2.6級,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5天,秋季平均69天,穗長18.5厘米,穗粗4.86厘米,禿尖長1.8厘米,穗行數12~14行,平均12.4行,行粒數37.6,百粒重38克,出籽率69.7%,果穗錐型,籽粒白色。抗性鑒定:中抗小斑病,感紋枯病,感銹病,中抗莖腐病,感玉米螟。

該品種出苗齊, 苗勢旺,株高適中,穗位整齊,果穗均勻,粒大行稍疏。

產量與品質表現:2008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93.1千克/畝,比對照增產21.1%,2008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99.1千克/畝,比對照增產30.5 %,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46.1千克/畝,比對照增產25.4%,增產點次100%。

感觀品質26.55分,氣味6.0分,色澤5.75分,風味8.75分,糯性15分,柔嫩性8.75分,皮薄厚15分。品質評價等級平均值為85.8分,按國家區試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比對照高1.8分。

栽培要點:種植密度3300株/畝為宜。肥水管理上以促為主,施好基肥、種肥,重施穗肥,及時防治病蟲害。應通過包衣或拌種預防絲黑穗病。授粉后21-23天采收較為適宜。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注意防治紋枯病。

12、亞航糯1號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12號

品種名稱:亞航糯1號

選育單位:廣西亞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YHN0501×YHN0502。母本YHN0501是選自引進鄭白糯6號(鄭白糯06×鄭白糯01)糯玉米品種的二環系,經自交分離7代、鑒定和篩選而育成的糯玉米自交系。父本YHN0502是選自引進燕禾金2000(N897×N1196)糯玉米品種的二環系,經自交分離6代、鑒定和篩選而育成的糯玉米自交系。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平展,株高213.7厘米,穗位高82.3厘米,保綠度83.9%,雙穗率0.7%,空桿率0.5%,分蘗率11.5%,倒伏率3.3%,倒折率0%,田間記載大斑病1.4級,小斑病1.7級,紋枯病11.7%,莖腐病0.1%,銹病1.4級,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2天,秋季平均71天,穗長19.6厘米,穗粗4.7厘米,禿尖長2.3厘米,穗行數14~18行,平均15.7行,行粒數36.0,百粒重33.1克,出籽率70.1%,果穗錐型,籽粒白色。抗性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紋枯病,抗玉米螟。

該品種出苗整齊,苗勢好,株高和穗位整齊,果穗較粗長、均勻,苞葉長,綜合抗性較好。

產量與品質表現:2007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44.7千克/畝,比對照增產32.9%, 2008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82.8千克/畝,比對照增產19.6%,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63.8千克/畝,比對照增產25.8%,增產點次100%。

感觀品質26.75分,氣味6分,色澤6分,風味8.5分,糯性16.25分,柔嫩性8.25分,皮薄厚15.25分。品質評價等級2007年秋季87分居參試種第1位,2008年春季87分居參試種第1位,匯總平均值為87分,按國家區試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比對照高3分。

栽培要點:1、隔離種植。可采用空間隔離(500米以上),時間隔離或障礙物隔離。2、合理密植。一般每畝宜種3600~3800株,采用雙行單株或單行單株,以充分發揮品種特性。3、合理施肥。畝施基肥1500~2000千克腐熟農家肥,施苗肥5?7千克尿素、8?10千克鉀肥,攻稈肥20千克復合肥,攻苞肥15?20千克尿素。4、注意防澇抗旱及病蟲防治。5、適時采集。一般吐絲授粉后23-25天為宜。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13、恒糯1號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13號

品種名稱:恒糯1號

選育單位:廣西瑞恒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母本忻661是用忻城橋頭糯與貴港本地糯雜交育成,父本渝316是用渝糯7號自交分離育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平展,株高210.4厘米,穗位高79.9厘米,保綠度80.6%,雙穗率0.6%,空桿率0.9%,分蘗率1.3%,倒伏率4.8%,倒折率0.4%,田間記載大斑病2.0級,小斑病2.5級,紋枯病12.6%,莖腐病0.3%,銹病2.4級,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4天,秋季平均66天,穗長17.5厘米,穗粗4.8厘米,禿尖長1.0厘米,穗行數13~18行,平均15.2行,行粒數32.5,百粒重34.7克,出籽率70.7%,果穗錐型,籽粒白色。抗病蟲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感紋枯病,中抗玉米螟。

該品種出苗整齊,幼苗長勢好,植株穗位整齊,果穗較粗大、均勻,行數多,結實性好,外觀優,綜合抗性較好。

產量與品質表現:2007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17.0千克/畝,比對照增產10.1 %, 2008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59.3千克/畝,比對照增產15.96 %,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88.2千克/畝,比對照增產13.3%,增產點次91.7%。

感觀品質26.5分,氣味6分,色澤6分,風味8.25分,糯性15.5分,柔嫩性8. 25分,皮薄厚15分。品質評價等級2007年秋季85分居參試種第6位,2008年春季86.0分居參試種第4位,匯總平均值為85.5分,按國家區試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比對照高1.5分。

栽培要點:種植密度3400-3600株,其他參照一般玉米栽培技術。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14、2008晶甜糯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14號

品種名稱:2008晶甜糯

選育單位: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21B-3×9-C-2。母本21B-3是用法國引進糯玉米“Crea米”自交6代選育而成“20B”作輪回親本,以糯玉米自交系“BW-3”作非輪回親本,進行回交轉育。父本是用加拿大糯玉米“White corn”,自交6代育成的自交系“9-C-2”(白色)。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平展,株高221.6厘米,穗位高81.6厘米,保綠度86.5%,雙穗率1.3%,空桿率1.0%,分蘗率0.3%,倒伏率9.4%,倒折率0.9%,田間記載大斑病2.4級,小斑病2.5級,紋枯病9.2%,莖腐病0.5%,銹病2.4級,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4天,秋季平均67天,穗長18.7厘米,穗粗4.87厘米,禿尖長1.9厘米,穗行數12~14行,平均12.6行,行粒數37.1,百粒重36.6 克,出籽率68.1%,果穗錐型,籽粒白色。抗性鑒定:高抗大斑病,感小斑病,高感紋枯病,感銹病,抗莖腐病,中抗玉米螟。

產量與品質表現:2008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842.6千克/畝,比對照增產28.9%,2008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63.8千克/畝,比對照增產23.9%,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53.2千克/畝,比對照增產26.6%,增產點次100%。

感觀品質26.5分,氣味5.9分,色澤5.75分,風味8分,糯性14.75分,柔嫩性8.75分,皮薄厚15.75分。品質評價等級平均值為85.4分,按國家區試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比對照高1.4分。

栽培要點:空間隔離500 米、時間隔離花期相差20天以上。播種密度3000-3500株/667 米2。播種前施足基肥,以每667 米2施腐熟農家肥l000-1500 千克為宜。栽培管理上應突出早抓早管,3~4葉期定苗,4~5葉期每667 米2施尿素5千克攻苗,8~9葉期每667 米2施尿素l0 千克、復合肥l0 千克壯稈,12~l3葉期每667 米2施尿素l5千克 、復合肥10千克、氯化鉀l0 千克攻苞。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15、脆甜糯5號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15號

品種名稱:脆甜糯5號

選育單位:南寧市桂福園農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母本“bw-2”,是用新疆引進的超甜玉米“新疆一號”和“白糯玉米群體”混粉雜交后代自交分離和系譜選擇育成的超甜糯雙隱純合體;父本“H5”是用黑色糯玉米群體培育的黑色糯玉米自交系。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平展,株高221.1厘米,穗位高84.6厘米,保綠度84.3%,雙穗率1.3%,空桿率0%,分蘗率12.5%,倒伏率11.7%,倒折率1.9%,田間記載大斑病2.5級,小斑病2.8級,紋枯病15.3%,莖腐病0.3%,銹病2.2級,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6天,秋季平均67天,穗長18.6厘米,穗粗4.79厘米,禿尖長3.6厘米,穗行數16~21行,平均18.5行,行粒數33.8,百粒重27.8克,出籽率67.9%,果穗錐型,籽粒紫白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高感紋枯病,抗銹病,感莖腐病,中抗玉米螟。

該品種屬于甜糯類,出苗整齊,植株穗位較整齊,分蘗率較高,苞較易露頂,果穗較粗大均勻,行多粒小粒較深,禿尖較長,風味獨特。

產量與品質表現:2008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69.2千克/畝,比對照增產17.7%,2008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43.0千克/畝,比對照增產20.0%,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06.1千克/畝,比對照增產18.7%,增產點次75%。

感觀品質26.0分,氣味5.9分,色澤5.4分,風味9分,糯性14.75分,柔嫩性8.5分,皮薄厚15.25分。品質評價等級均值為84.80分,按國家區試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比對照高0.8分。

栽培要點:1、選擇與普通玉米有一定隔離條件、土壤肥力水平較好的田塊種植。2、每畝3200-3500株左右。3、一般畝用純氮20-25千克左右,基肥占40%,苗肥占15%,拔節孕穗肥占35%,粒肥10%。4、于吐絲后20-25天采摘鮮穗。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16、柳糯9號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16號

品種名稱:柳糯9號

選育單位: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lx618-1×LJ2000-2-3。母本lx618?1是以香糯618為基礎材料經6代自交選育的二環系,父本LJ2000-2-3是以京科糯2000為基礎材料經6代自交選育的二環系。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平展,株高198.5厘米,穗位高75.1厘米,保綠度86.4%,雙穗率1.4%,空桿率1.1%,分蘗率7.7%,倒伏率15.1%,倒折率2.3%,田間記載大斑病2.6級,小斑病2.7級,紋枯病8.3%,莖腐病0.2%,銹病2.4級,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5天,秋季平均68天,穗長17.4厘米,穗粗5.03厘米,禿尖長1.9厘米,穗行數13~16行,平均14.8行,行粒數32.1,百粒重36.8克,出籽率69.4%,果穗錐型,籽粒白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感紋枯病,中抗銹病,中抗莖腐病,高感玉米螟。

該品種出苗整齊,幼苗長勢好,植株較整齊,果穗粗短均勻,行多緊密,綜合抗性較好。

產量與品質表現:2008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80.7千克/畝,比對照增產19.4%,2008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95.1千克/畝,比對照增產29.7%,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37.9千克/畝,比對照增產24%,增產點次100%。

感觀品質25.5分,氣味5.9分,色澤5.75分,風味8分,糯性14.75分,柔嫩性9.1分,皮薄厚16分。品質評價等級平均值為85分,按國家區試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比對照高1分。

栽培要點:隔離種植。種植密度。每666.7米2種植2800~3500株為宜。合理施肥。有機肥與無機肥搭配施用,磷、鉀肥基施,氮肥30%作底肥,70%在拔節孕穗期追施。鮮穗采收應在吐絲后22~25天。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17、瑞登糯208

審定編號:桂審玉2009017號

品種名稱:瑞登糯208

選 育 者:廖紅艷

品種來源:母本系東山311是以宜山懷遠糯與東廟糯雜交作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選株套袋自交7選育而成。父本系以貴州花糯為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套袋自交7代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平展,株高225.5厘米,穗位高85.9厘米,保綠度83.7%,雙穗率0.4%,空桿率0.3%,分蘗率3.8%,倒伏率14.2%,倒折率1.5%,田間記載大斑病2.5級,小斑病2.9級,紋枯病9.7%,莖腐病0.4%,銹病2.4級,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5天,秋季平均67天,穗長17厘米,穗粗5.05厘米,禿尖長0.8厘米,穗行數14~17行,平均15.5行,行粒數34,百粒重34.9克,出籽率72.4%,果穗筒型,籽粒白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感小斑病,感紋枯病,中抗銹病,中抗莖腐病,感玉米螟。

該品種出苗整齊,幼苗長勢好,果穗粗大均勻,結實性好。出籽率較高,果穗外觀較好。

產量與品質表現:2008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74.2千克/畝,比對照增產18.4%,2008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680.4千克/畝,比對照增產27%,兩季平均鮮果穗產量727.3千克/畝,比對照增產22.2%,增產點次100%。

感觀品質26.5分,氣味6分,色澤5.75分,風味7.9分,糯性15.25分,柔嫩性8.75分,皮薄厚15.5分。品質評價等級平均值為85.65分,按國家區試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比對照高1.65分。

栽培要點:隔離種植。每畝種植3400~3600株為宜。施足基肥,輕施苗肥,重施攻苞肥。鮮穗采收應在吐絲后22?25天收獲。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三、大豆

 

1、桂春11號

審定編號:桂審豆2009001號

品種名稱:桂春11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用外引早熟材料黔8854為母本,巴西大豆高產種質米克/BR-56為父本,經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播102天,秋播85天左右,屬中熟春大豆品種。株高50.5厘米,主莖12.5節,分枝3.2個,單株莢數46.4個,單株粒數77.5粒,單株粒重14.7克,百粒重20.1克。紫花,棕毛,莢褐色,粒橢圓,種皮黃色有光澤,粒較大,臍褐色。該品種落葉性好,長勢強。蛋白質含量為45.5%,脂肪含量15.8%。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廣西春大豆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93.4 千克,比對照種桂春1號增產7.0%,畝產幅度125.7?274.3 千克。增產點次占81.8%。2008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0.0 千克,比對照種桂春1號增產5.5%.

栽培要點:1、精細整地,施足基肥。畝施有機肥500千克加25千克鈣鎂磷肥混施于播種溝內。2、適時播種:春播于2月中下旬至3月下旬,秋播于7月中下旬。3、合理密植: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畝密度純種要求2.0-2.5萬株,間套種1.6萬株左右為宜。4、種植方式和規格:最好采用點播方式,一般行距40厘米左右、穴距15-20厘米,每穴播3-4粒,出苗后每穴留2-3株即可。5、及時間苗補苗和定苗:播種后5-10天即可出苗,當豆苗長出第一對真葉時要及時間苗補苗和定苗,保證足夠苗數。6、及時中耕除草培土和追肥:定苗后要及時中耕除草培土一次,并結合追施一次苗肥:一般畝施尿素5千克+氯化鉀10千克,或尿素5千克+復合肥15千克,若植株長勢差,可在花莢期再追施一次肥。7、合理排灌和注意蟲害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中、桂南作春大豆種植。

2、桂夏4號

審定編號:桂審豆2009002號

品種名稱:桂夏4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采用自選的中間材料98-64(平果豆×扶綏黃豆)為母本,巴西大豆高產種質米克/BR-56為父本,經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96天,屬早熟品種,有限結莢習性,株高69.2厘米,中等高,主莖14.1節,分枝2.0個,單株莢數53.6個,單株粒數100.7粒,單株粒重15.8克,百粒重15.7克。橢圓葉,中等大。紫花,棕毛,莢灰色。粒橢圓,種皮黃色有光澤,臍淺褐色。該品種落葉性好,長勢強,株型半開張,高大繁茂。蛋白質含量為43.7%,脂肪含量16.9%。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區試平均畝產156.5千克,比對照種桂夏1號增產0.1%。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8.0千克,比對照種桂夏1號增產3.6% 。

栽培要點:1、精細整地,施足基肥。畝施有機肥500千克加25千克鈣鎂磷肥混施于播種溝內。2、適時播種: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適宜播期。3、合理密植: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畝密度純種要求1.3-1.5萬株,間套種1.0萬株左右為宜。4、種植方式和規格:最好采用點播方式,一般行距50厘米左右、穴距15-20厘米,每穴播3-4粒,出苗后每穴留2株即可。5、及時間苗補苗和定苗:播種后3-7天即可出苗,當豆苗長出第一對真葉時要及時間苗補苗和定苗,保證足夠苗數。6、及時中耕除草培土和追肥:定苗后要及時中耕除草培土一次,并結合追施一次苗肥:一般畝施尿素5千克+氯化鉀10千克,或尿素5千克+復合肥15千克,若植株長勢差,可在花莢期再追施一次肥。7、合理排灌和注意蟲害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作夏大豆種植。

四、薯類

 

1、桂粉2號

審定編號:桂審薯2009001號

品種名稱:桂粉2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用富硒11選作母本,以桂薯二號等8個甘薯品種作父本自然授粉而獲得種子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植株匍匐,頂葉色、葉脈色、葉柄色和莖色均為綠色,葉形尖心型或帶齒,莖粗為中細,葉片中等大,分枝數20條左右,中蔓,最長蔓190厘米左右。薯形美觀,紫紅皮,中短紡錘形,黃肉。結薯性好,一般單株結薯4個左右,中薯率高。蒸熟品嘗,食味香、甜、粉、肉細膩。干率可達36%以上,淀粉率為27.4%。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廣西甘薯良種生產試驗,五個試點鮮薯平均畝產2097.4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8.5%;干薯平均畝產720.47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32.6%。2008年繼續參加廣西甘薯良種生產試驗。鮮薯平均畝產1846.3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12.1%;干薯平均畝產596.4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63.8%。兩年試驗鮮薯平均畝產1971.85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10.3%;干薯平均畝產658.4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45.1%。

栽培要點:1、選用無病蟲害,表皮光滑美觀的中大薯進行薯塊育苗,復育后采用45-50天嫩壯苗栽插。每畝插苗3300?3500株。2、選用有灌溉條件的土地,最好是沙壤土種植。3、深耕耙平土地后,起畦時,畝施土雜肥(有機肥)1500千克,鈣鎂磷肥25千克,插后15-20天畝施尿素5千克,復合肥10千克,插后50天左右中耕松土,畝施硫酸鉀30千克,尿素10千克或花生麩20千克。4、秋薯生育期135天以上收獲,才能獲得更高產量。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在生產上有較大的應用價值,通過審定,可在廣西各地種植。

2、桂粉3號

審定編號:桂審薯2009002號

品種名稱:桂粉3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用廣薯87作母本,以金山57為父本進行雜交授粉而獲得種子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型匍匐,蔓長121厘米左右,分枝數6.4個,葉心型帶齒,頂葉綠色,葉綠色、葉脈基紫色,莖綠色,薯形短紡錘形,薯皮粉紅色,薯肉黃色,結薯整齊集中。蒸熟品嘗,食味香、甜、粉,屬優質種。烘干率高達33%以上。淀粉率為24.7%。

產量表現: 2007年參加廣西甘薯良種生產試驗,鮮薯平均畝產1757.7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0.4%;干薯平均畝產583.5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32.1%。2008年繼續參加廣西甘薯良種生產試驗,鮮薯平均畝產2044.4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24.1%;干薯平均畝產637.9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75.2%。兩年試驗鮮薯平均畝產1901.1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12.2%;干薯平均畝產610.7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51.6%。

栽培要點:1、選用無病蟲害,表皮光滑美觀的中大薯進行薯塊育苗,復育后采用45-50天嫩壯苗栽插。每畝插苗3300?3500株。2、選用有灌溉條件的土地,最好是沙壤土種植。3、深耕耙平土地后,起畦時,畝施土雜肥(有機肥)1500千克,鈣鎂磷肥25千克,插后15-20天畝施尿素5千克,復合肥10千克,插后50天左右中耕松土,畝施硫酸鉀30千克,尿素10千克或花生麩20千克。4、秋薯生育期135天以上收獲,才能獲得更高產量。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在生產上有較大的應用價值,通過審定,可在廣西各地種植。

3、桂薯3號

審定編號:桂審薯2009003號

品種名稱:桂薯3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用廣薯104作母本,以金山57為父本進行雜交授粉而獲得種子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型匍匐,蔓長200厘米左右,分枝數6.7個,葉尖心帶齒,頂葉褐色,葉綠色、葉脈基紫色,莖綠色。薯形紡錘形,薯皮土紅色,薯肉淺黃色。結薯性好,大薯率高,食味稍香、稍甜、稍粘、稍細,屬食用型品種。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廣西甘薯良種生產試驗,五個試點鮮薯平均畝產1885.2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7.7%;干薯平均畝產583.5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32.1%。2008年參加廣西甘薯良種生產試驗,八個試點鮮薯平均畝產2087.9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27.9%;干薯平均畝產498.6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29.7%。兩年試驗鮮薯平均畝產1986.6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17.8%;干薯平均畝產541.1千克,比對照桂薯二號增產31.0%。

栽培要點:1、選用無病蟲害,表皮光滑美觀的中大薯進行薯塊育苗,復育后采用45-50天嫩壯苗栽插。每畝插苗3300?3500株。2、選用有灌溉條件的土地,最好是沙壤土種植。3、深耕耙平土地后,起畦時,畝施土雜肥(有機肥)1500千克,鈣鎂磷肥25千克,插后15-20天畝施尿素5千克,復合肥10千克,插后50天左右中耕松土,畝施硫酸鉀30千克,尿素10千克或花生麩20千克。4、秋薯生育期135天以上收獲,才能獲得更高產量。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在生產上有較大的應用價值,通過審定,可在廣西各地種植。

4、克新18號

審定編號:桂審薯2009004號

品種名稱:克新18號

引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種子管理總站

品種來源:黑龍江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用Epoka做母本、374-128做父本雜交育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冬種生長期95天左右(出苗后到成熟),與克新3號相近。株型直立,株高60厘米左右,株叢繁茂,莖粗壯,復葉肥大,葉色濃綠,莖綠帶褐色。花冠深紫紅色,開花期長,結實性差。單株結薯5-7個,大、中薯率85%以上,薯塊大而整齊,結薯集中。薯塊圓型,薯皮黃色、光滑,薯肉淡黃色,芽眼較淺,商品性好。維C127.51毫克/100克鮮薯,還原糖0.33%,淀粉含量15.26%。耐貯性強,豐產性好,食味好,適合作鮮薯食用。

產量表現:2006年冬季在平南、北海、博白等地進行品比試驗,平均畝產2313.3千克,比對照品種費烏瑞它增產34.6%;2007年冬季在平南、北海、興業試驗,在受凍害的情況下平均畝產1415.5千克,比對照品種費烏瑞它增產24.7%。

栽培要點:1、曬種:把種薯放在通風處攤開曬4至5小時,挑除病爛種薯。2、切薯催芽:切薯的刀用5%高錳酸鉀浸泡消毒,對60克以上的種薯采用縱切法,每個切塊30克以上,且帶頂芽,切好后用多菌靈、百菌清和雙灰粉按1:1:50的比例拌種后進行催芽。3、播種:播種時選擇芽長相近的播在同一壟,便于齊苗管理。播種深5-6厘米,薯塊不能直接與肥料接觸。密度以3500~4000株/畝為宜。4、肥水管理:施足基肥,畝施有機肥500千克、復合肥60-80千克;追肥要早,第一次追肥在齊苗后盡早施下,以后每隔7?10天施一次,到莖葉封行為止共施3?4次;5、適時定苗培土:兩次追肥后培一次土,封行前再培一次土。6、注意防治病蟲害。7、適時收獲,當莖葉變黃時即可收獲。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2005年經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符合廣西馬鈴薯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地區冬種,桂北地區秋種。

5、合作88

審定編號:桂審薯2009005號

品種名稱:合作88

引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種子管理總站

品種來源:云南師大薯類作物研究所和會澤縣農技中心利用國際馬鈴薯中心提供的雜交組合,于1990年在會澤進行單株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葉色濃綠,莖色綠紫,復葉大,側小葉3~4對,排列緊密,紫花,天然結實性較弱,高90厘米左右,莖粗約3厘米,生育期為130天左右,屬晚熟品種。結薯集中,薯塊商品率高,薯形為長橢圓,塊莖紅皮、黃肉,表皮光滑,芽眼淺少,休眠期長,蒸煮品味微香,適口性較好。干物質含量25.8%,淀粉含量19.9%,還原糖含量為0.296%。

產量表現: 2006年冬季在平南、北海、博白進行品比試驗,平均畝產1880.3千克,比對照品種費烏瑞它增產9.4%;2007年冬季在平南、北海、興業試驗,在受凍害的情況下平均畝產1280.3千克,比對照品種費烏瑞它增產12.8%。

栽培要點:1、曬種:把種薯放在通風處攤開曬4至5小時,挑除病爛種薯。2、切薯催芽:切薯的刀用5%高錳酸鉀浸泡消毒,對60克以上的種薯采用縱切法,每個切塊30克以上,且帶頂芽,切好后用多菌靈、百菌清和雙灰粉按1:1:50的比例拌種后進行催芽。3、播種:播種時選擇芽長相近的播在同一壟,便于齊苗管理。播種深5-6厘米,薯塊不能直接與肥料接觸。密度以3000~3500株/畝為宜。4、肥水管理:施足基肥,畝施有機肥500千克、復合肥60-80千克;追肥要早,第一次追肥在齊苗后盡早施下,以后每隔7?10天施一次,到莖葉封行為止共施3?4次;5、適時定苗培土:兩次追肥后培一次土,封行前再培一次土。6、注意防治病蟲害。7、適時收獲,當莖葉變黃時即可收獲。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2001年經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符合廣西馬鈴薯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地區冬種,桂北地區秋種。

五、西甜瓜

 

1、裕農新一號

審定編號:桂審瓜2009001號

品種名稱:裕農新一號

選育單位: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烏魯木齊市裕農園藝種苗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四倍體(4X)母本40925和二倍體(2X)父本91-5雜交組配。四倍體母本是經臺灣品種“國光”,經自交分離后,用秋水仙素誘變體細胞染色體加倍而成。父本是1988年從日本引入的一批西瓜材料中整理出的常規品種。

特征特性:自播種出苗到果實成熟,全生育期約95天,雌花開花至果實成熟(單瓜發育天數)約33天。生長勢和抗病性中強到強,成株葉片深缺裂,斜生,蔓長可達3.0-4.0米,主蔓第一雌花多出現在第10節,此后每隔4-6節再現一雌花。易坐果,果實圓到高圓形,表皮綠色布深綠條帶,果肉大紅,剖面好,肉質松脆,口感較好,果皮硬韌,耐貯運,白秕籽少。中心含糖,春季平均10.0,秋季為10.9,果實商品率96.3%,單瓜重5.91千克。

產量表現:2008年春季畝產在1960.36~3488.9千克之間,平均2708.1千克,比對照廣西三號增產11.2%,秋季畝產在1243.4~2169.1千克,造平均1671.0千克,比對照增產1.6%。

栽培要點:畝種植500株左右,種子均應采取嗑種、催芽;田間植株宜采用多蔓整枝,通常以三蔓整枝為主,座果前應及時整枝打杈,促進植株生長,按10-15∶1配種有籽西瓜,人工輔助授粉。當坐果達碗口大小,可停止整蔓,保持植株較好的生長勢,保證豐產。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西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

2、花仙子

審定編號:桂審瓜2009002號

品種名稱:花仙子

選育單位:江蘇正大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母本來源于亞洲小型西瓜自交系,父本來源于韓國和日本產改良自交系。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果實發育期30天左右。主蔓可以達到3.5-4米,節間長7-12厘米,主蔓上第5-7節出現第一雌花。中心含糖10.78%--12.34%。果實商品率86.3--93.0%,單瓜重2.81千克。生長勢和抗病性中強,易坐果,果實高圓-橢圓形,表皮綠色布墨綠窄條紋,果肉大紅,剖面好,肉質沙脆,口感好,中心糖高,果皮薄,硬韌耐貯運。

產量表現:2007年秋季畝產在1282.7~1946.6千克之間,平均畝產1664.2千克,2008年春季畝產在1760.37~2866.4千克之間,平均2175.9千克,與對照黑美人產量相當。

栽培要點:1、種植規格株距40-60厘米,畦面寬2.0-2.5米,畝植500?700株。2.主蔓4?5葉時摘心,子蔓15厘米左右時選留2-3條長勢較好的子蔓,坐瓜節位后的孫蔓適當選留。3.人工輔助授粉。每株留瓜3?4個果。4.每隔4- 5節壓一次蔓,壓蔓時不能壓在坐瓜的前后兩節上,坐果后不再壓蔓。5.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西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種植。

六、果樹

 

1、桂熱芒71號

審定編號:桂審果2009001號

品種名稱:桂熱芒71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白象牙芒的實生變異單株。

特征特性:樹冠橢圓形,主干淺褐色,枝條較長、粗壯,樹勢健旺,樹姿開張。葉片披針形,葉基狹楔形至楔形,先端漸尖,葉緣波浪狀,葉面平展。新葉紫紅色,老葉深綠色。花序長圓錐形,長26.0~34.0厘米,寬10.3~23.0厘米。花軸紫紅色,兩性花比例約占41.2%,果實長橢圓形,平均單果量468克。果長13.2~17.4厘米,寬8.3~10.0厘米,厚7.8~9.4厘米,腹肩寬圓、背肩圓。果基卵圓形,無果窩。果頂圓錐形,果彎淺,無果咀。果皮碧綠色,皮孔多、小、白色、蠟粉層薄、白色,套袋果成熟時果皮黃色。果核長橢圓形,種胚發育飽滿,多胚。

果肉淺黃色、質地細滑,纖維少,汁液豐富,可食率76.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0%~16.2%,味清甜。

開花期3月中下旬至4月中下旬。果實生長期120天左右,在南寧成熟期為7月下旬至8月上旬。

產量表現:在南寧市,嫁接苗植后第2年株產7.2千克,第3年株產9.6千克,第4年株產16.7千克。植后第12~14年連續3年平均株產36.8千克,折合畝產2024千克;在百色市,嫁接苗定植第4年株產達45.5千克,折合畝產3958.5千克。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果樹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東南、百色右江河谷地區種植。

2、桂熱芒80-17號

審定編號:桂審果2009002號

品種名稱:桂熱芒80-17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印度芒901號×斯里蘭卡芒811

特征特性:樹冠傘形子,樹勢健旺,樹姿開張。主干淺褐色,枝梢較細。葉片橢圓披針形,葉基楔形,葉尖長尾漸尖,葉緣波浪狀,輕度上卷。嫩葉紫紅色,老葉深綠色。花序圓錐形,長26 厘米,寬12 厘米左右,花軸磚紅色。小花開放時,兩性花比率39.4%。果實橢圓形,果形指數1.7~1.8,單果重375~485克,平均404克。果長9.4~13.5厘米,寬 6.3~8.2厘米,厚6.5~8.3厘米。果實腹肩圓。果基卵圓,無果窩,蒂基稍凸。果頂圓錐形,果灣淺,無果咀。成熟果表皮綠色,皮孔不明顯,蠟粉薄、白色。后熟果皮色黃綠色,細滑、光亮。果核橢圓形,種胚發育中度飽滿,多胚。

果肉黃色,質地細滑,纖維少。可食率70.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24%,味清甜、具芳香味。

開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下旬。果實生長期130~140天,在南寧成熟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

產量表現:嫁接苗定植第3年株產6.2千克,第4年株產15.2千克,第8年以后,株產可達35千克以上,折合畝產3080千克。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果樹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東南、百色右江河谷地區種植。

3、桂熱芒284號

審定編號:桂審果2009003號

品種名稱:桂熱芒284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實生變異單株

特征特性:樹冠圓頭形,主干灰褐色,枝條稍短,樹冠較矮化,樹勢中庸至健旺。新梢紫紅綠色。葉片長24.7~32.1厘米,寬6.0~8.2厘米,長橢圓披針形,葉基楔形先端漸尖。葉緣波浪狀,葉面輕度上卷。新葉紫紅色,老葉深綠色。花序為圓錐花序,長26.7~37.0厘米,寬13.5~26.2厘米,花軸紫黃綠色,兩性花比例47.1%。單果重195~280克,平均243克,果長10.6~12.4厘米,寬6.2~7.3厘米,厚6.2~6.8厘米。長橢圓形,腹肩寬圓,果基卵圓,無果窩。果頂卵圓形,果彎淺,無果咀。果皮綠色,蠟粉層薄,成熟時果皮黃色。果核:長橢圓形,種胚飽滿,多胚。

果肉橙黃色,肉質細滑、汁多、纖維少,可食率73.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3~18.2%,味香甜。

開花期3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果實生長期110天左右,在南寧成熟期為7月下旬。

產量表現:嫁接苗定植后第二年株產5.6千克,第三年株產10.4千克,第四年株產21.2千克。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果樹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東南、百色右江河谷地區種植。

4、百優-1號(芒果)

審定編號:桂審果2009004號

品種名稱:百優-1號(芒果)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果生產技術指導總站,百色市發展水果生產辦公室

品種來源:2001年5月百色市發展水果生產辦公室從中緬邊境引進的水英達芒果新品種,經過品種選育、高接換種、試種篩選的芒果單株。

特征特性:樹冠圓頭形,樹勢中等,樹皮較厚,表皮較粗糙,有明顯的縱向裂紋,多年生枝干樹皮呈灰褐色;頂芽分枝能力較強,枝條較直立,座果率高,豐產穩產性好。葉為單葉、革質、長24.54厘米,呈橢圓披針形,葉面呈微波浪形,葉柄較長,嫩葉紫紅色,成熟葉片呈濃綠色。花為頂生圓錐形花序,平均長度為23.2厘米,花梗呈粉紅帶綠色條紋,花朵小而稀疏。果實成熟期為7月中旬至8月上旬。果實長橢圓狀象牙形,果彎明顯,鉤狀,果嘴明顯,豆粒狀、豆綠色,果形姿態優美,尤如一只漂亮的鸚鵡;未熟果果皮濃綠色,成熟后果皮呈黃綠色,后熟果皮黃至橙黃色,鮮艷,細滑,外形美觀,果面病斑極少。

果實大小適中,果肉黃色,香氣濃郁,質地細滑、致密,無纖維;果皮、果核薄,多汁,可食率達78.1%,可溶性固形物19.5%,果皮厚,抗病性好。耐貯運,風味好。

產量表現:2003--2006年優良單株產量分別為28、27.5、32.1、33.5千克,四年平均單株產量為30.3千克,對照株四年平均單株產量為22.2千克。2008年8月5日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組織有關專家現場隨機抽樣測產,平均單果重376.1克,單株產量36.1千克,平均畝產量1732.8千克。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果樹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右江河谷地區種植。

5、桂熱芒60

審定編號:桂審果2009005號

品種名稱:桂熱芒60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印度芒901的實生變異

特征特性:樹冠卵圓形,樹勢健旺,樹姿開張,主干黃褐色,枝梢較長。葉片橢圓披針形,葉基楔形,先端漸尖。葉緣波狀,輕度上卷,老葉深綠色,新葉紫紅色,葉片長25.5厘米,寬7.65厘米。花序圓錐形,長24.6厘米,寬15.8厘米,花軸淺紫紅綠色。兩性花比例5.1~34.4%。單果重235~450克,平均300克。果長11.5~16.1 厘米,寬6.2~7.5 厘米,厚4.6~6.3 厘米。果實腎狀長橢圓形,腹肩圓,背肩狹。果基卵圓至圓錐形,果蒂微上突。果頂卵圓,果洼淺至深,果咀稍呈乳房狀突起。果形指數2.0~2.3,果皮綠色、較厚,皮孔多、中小、白色,有少許蠟粉,后熟果皮淺黃綠色,細滑、光亮。

果肉橙黃色,質地細滑,纖維少,汁液豐富,含可溶性固形物17.0~21.0%,可食率71.8%,總酸含量0.52%,味甜蜜。核長橢圓形,稍扁薄,種胚發育飽滿,多胚。

開花期3月中下旬至4月中下旬。果實生長期130天左右,成熟期為8月中下旬。

產量表現:嫁接苗定植后第2至3年結果,株產6.2千克,第4年株產達16.2千克。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果樹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百桂南、桂東南及百色右江河谷地區種植。

6、龍灘珍珠李

審定編號:桂審果2009006號

品種名稱:龍灘珍珠李

選育單位:天峨縣水果生產管理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果生產指導總站

品種來源:從天峨縣八臘鄉五福村野生李中選育出的新品種。

特征特性:樹冠圓頭形,一年生枝黃褐色,新梢嫩梢紅褐色,光滑,有光澤,葉脈淡綠色,平滑,披針形,葉長 8.3厘米,寬3.2厘米,葉尖漸尖,葉基楔形,葉緣粗鋸齒狀,葉脈中密,平均為0.6厘米。花單生或2~5朵簇生,小而白,花瓣、花萼均5枚。勢樹強健,萌芽率高,成枝力強,中、短果枝均能結果,以短果枝或花序狀枝結果為主,花粉多,自花結實率高,具有早結豐產的特性。

果實近圓形至扁圓形,縫合線深凹下陷;果實縱徑2.9厘米、橫徑3.3厘米,平均單果重21.0克,果實整齊度較好。果皮稍厚,耐貯運,皮色深紫紅色,著色面積>90%,果粉厚,灰白色。果面無病蟲斑,機械傷少。果肉淡黃至橙黃色,肉質爽脆、較細膩,果肉酸甜適中,有香味,風味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9%,可食率97.6%,完全離核,種子黃色,縱徑1.15厘米,大橫徑0.99厘米,小橫徑0.69厘米。

抽梢期為2月中下旬至3月中下旬;初花期為2月中下旬,盛花期為3月上中旬,末花期為3月下旬;果實成熟期為8月上中旬(采收期持續20天左右),落葉期為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

產量表現:2006-2008年連續三年參加廣西果樹優良單株評選,分別通過了初選、復選和決選。果實成熟期8月上中旬,為晚熟品種;平均株產60.8千克,平均畝產3404.8千克。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果樹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西、桂北因地制宜種植。

七、蔬菜

 

1、瑞豐2號紫長茄

審定編號:桂審蔬2009001號

品種名稱:瑞豐2號紫長茄

選育單位:廣西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母本是從廣西農家品種“胭脂茄”經4代定向選擇而成的穩定株系。父本是從引進的 “海南2號”茄子品種經3代株系選擇而成的穩定株系。

特征特性:早熟,苗齡春茬約60~100天,秋茬約40天。從定植至始收春茬為50~60天左右,秋茬為40~45天左右。植株長勢較旺,株形較開張,葉綠色,葉形為長橢圓邊緣有淺裂,葉脈、果柄、萼片均呈紫色。門茄著生于第8~9節,花紫色,易座果,果實棒形,果實下端稍尖,商品果長26~28厘米,粗3.5~4.0厘米,單果重150~180克,茄子外皮紫紅色、有光澤,皮薄肉嫩,肉白色且切口不易變褐色,質柔軟,品質佳,略有香味;不抗青枯病,成株耐寒及耐熱性強,幼苗耐熱性中等,耐肥,適合春、夏、秋露地栽培。

產量表現:2005年進行露地品種比較試驗,春季前期產量和總產量分別比對照瑞豐一號減產9.1 %和8.4 %,秋季前期產量和總產量分別比對照瑞豐一號減產8.3 %和10.1%。2006-2007年分別在賀州市、貴港市、靈川縣等市縣進行試驗示范,平均每667?產量為3579.2千克。

栽培要點:忌連作,建議采用水旱輪作或嫁接栽培。1、在我區春季栽培:桂南在頭年的11底至12月初育苗;桂中在當年1月份;桂北在當年的2月至3月上旬播種。2、畦面寬約1.3米,畦溝寬0.4米,雙行種植,每穴一株,春植株行距55厘米~60厘米,畝栽約1300~1400株;秋季可適當密植,畝栽約1600株。3、每667 米2施優質腐熟有機肥2000 千克,生育期間追施三元復合肥3~4次,每次每667 米2約7千克.3、病蟲害防治:春季育苗時要預防苗期猝倒病;夏秋高溫多雨注意防綿疫病。4~9月栽培時注意防茄螟、茶黃螨、白粉虱 。4、采收。一般花后20天~25天為采收期。當茄果的萼片與果實交接處的白色環(俗稱茄眼)不明顯時,即可采收。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在生產上有較大的應用價值,通過審定,可在在全區種植。

2、桂蔬一號(冬瓜)

審定編號:桂審蔬2009002號

品種名稱:桂蔬一號(冬瓜)

選育單位:廣西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廣西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

品種來源:母本克D94-6-5從廣東黑皮冬瓜品種經8代定向選擇而成的穩定自交株系。父本BH93-13-3是以廣西農家品種“北海粉皮冬瓜”與從廣東黑皮冬瓜分離出來的果實特長的自交系經3代回交和5代自交篩選出的穩定株系。

特征特性:春植生育期為120~130天,秋植生育期95~110天。植株生長旺盛,根系強大,分枝力強,在不進行整枝的條件下主蔓長500-600厘米;莖蔓性,五角棱形,綠色,密被茸毛。葉掌狀、互生,葉長約27-30厘米,寬約32~35厘米,深綠色。花單性,雌雄同株,春植第1雌花節位在12~16節,秋植第1雌花節位在18~20節,每隔5-6節著生1雌花,常見連續著生2~3朵雌花;抗枯萎病、炭疽病和霜霉病,耐白粉,耐熱,較耐寒,忌日灼。種子黃白色,千粒重42克~45克。果實發育期45天,幼果青綠色,被茸毛,茸毛隨著果實成熟逐漸減少,成熟果實果皮呈深綠-墨綠色,瓜皮光滑,皮堅硬,極耐貯運。瓜呈長圓筒形,瓜長約65-75厘米,橫徑22~25厘米,肉厚5~6厘米,單瓜重13~15千克,最大32千克。肉質致密,品質優,煮熟后,口感嫩滑細膩,味清甜,適宜燉湯和炒食。

產量表現:1999年春桂蔬一號畝產量比對照廣東黑皮冬瓜增產26.8 %,1999年秋桂蔬一號畝產量比對照增產15.6 %,2000年春桂蔬一號畝產量比對照增產22.8 %,3造試驗結果桂蔬一號黑皮冬瓜的畝產量比對照增產21.7%。

2001-2008年分別在我區南寧市、北海市、玉林市等地進行試驗示范,桂蔬一號黑皮冬瓜平均畝產量和商品瓜率均高于各地主栽品種,增產幅度分別達18.3%、24.8%和44.7%,平均增產幅度達28.7%。

栽培要點:1. 適時播種,桂南地區和右江河谷地區春季早熟栽培一般在12月播種,秋植最遲在8月上旬播種;桂中桂北地區一般在2月播種,秋植最遲在7月下旬播種。2. 施基肥及定植密度,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3000千克/畝,三元復合肥50千克/畝,鈣鎂磷肥50千克/畝,氯化鉀10千克/畝,尿素10千克/畝,定植緩苗后視苗瓜生長情況進行追肥,一般每隔5天~7天可結合淋水淋施0.3%復合肥加0.2%尿素,在冬瓜坐果坐穩后每畝追施尿素15千克/畝,氯化鉀20千克/畝。采用深溝高畦地膜覆蓋種植,畦面寬1.8米~2.0米(包溝),畦面單行種植,株距為60?~50厘米,每畝種650株~700株。3、整枝引蔓及留瓜疏果,建議采用單蔓單瓜整枝方式種植,及時摘除多余的瓜蔓。采用搭架栽培時,瓜蔓長120厘米左右時,將瓜蔓引上架。一般選留主蔓第二或第三雌花坐果,適宜留瓜節位為主蔓25~35節;果實有100克大小時,進行選留果,按預定留果數選留瓜柄粗、果形正的果實, 其余幼果及時摘除。4、注意防治疫病。5、適時采收,授粉后約30天,果實定型時即可采收上市;若需要長期貯藏,需授粉后45天左右,果實充分成熟采收。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在生產上有較大的應用價值,通過審定,可在在全區種植。

3、紅貝貝(番茄)

審定編號:桂審蔬2009003號

品種名稱:紅貝貝(番茄)

選育單位:廣西大學,南寧市桂福園農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用自交系ATW001為母本和自交系AJPN00A2作父本組配而成的小番茄雜交種。母本由臺灣小番茄雜交種“亞蔬6號”自交選育而成,父本是從日本紅色小番茄品種中發現的優良單株進行套袋自交育成。

特征特性:播種至始花期日數為43-50天;播種至始收期日數72-90天,采收期約為45-60天,全生育期為120-150天。有限生長類型,植株高120-150厘米,半蔓生。莖綠色,莖葉著生短稀茸毛;葉片中等大小、下垂、二回羽狀復細葉、葉色淡綠。第一花序著生節位為7-8節,每隔1-2節著生1個花序;花序為單式花序或雙歧花序;每花序的花朵數為12-20朵;花為正常花,無簇生花,黃色。果形倒卵圓形,果臍部有小突尖;果實縱徑3.5-4.0厘米,果肩橫徑2.2-2.5厘米。果皮橙黃色,果肉紅色,果面呈紅色、平滑無棱溝、光澤好、特別鮮亮;未成熟果淺綠色、果肩淺綠色,成熟后轉紅色。果柄短(0.5-1.0厘米),有離層。萼片5裂呈五角星形、較直、長1.0-2.0厘米。單果重12-15克,完熟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7.3%。硬度好、耐貯運,口感甜脆、品質優良。

產量表現:2006年秋季開始分別在廣西的桂北、桂中、桂南、桂西等地進行多點小面積試種,折合畝產量4500-5000千克。2007年春季開始在田陽、田東和興安、荔蒲、資源、臨桂以及武鳴縣等地進行試驗示范,平均畝產量春種為4820-5150千克,夏種為4400-4800千克,秋種為5500-6200千克。2009年2月22日在田陽田州鎮驗收,畝產6273千克,比亞蔬6號增產14.3%。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苗。春播2-3月,夏播4-7月;秋、冬播9-11月;2、選擇土層深厚、疏松、排灌方便的水稻田種植;3、雙行植,畝植2200~2500株,行距50-60厘米,株距45-50厘米;4、立支架,及時進行植株調整,3-4干整枝,開花座果期如遇低溫或高溫不良天氣,需用番茄靈或座果靈蘸花進行保花保果。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在生產上有較大的應用價值,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番茄種植區種植。

4、粉貝貝(番茄)

審定編號:桂審蔬2009004號

品種名稱:粉貝貝(番茄)

選育單位:廣西大學,南寧市桂福園農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用自交系TWF2002為母本和自交系NEF2002T作父本組配而成的小番茄雜交種。其母本由臺灣粉紅色小番茄雜交種自交選育而成。父本是從2003年春季栽培的荷蘭紅色小番茄品種中發現的優良單株進行套袋自交育成。

特征特性:播種至始花期日數為45-52天;播種至始收期日數75-90天,采收期約45-60天,全生育期為130-160天。有限生長類型,植株高150厘米左右,半蔓生。莖綠色,莖葉著生短稀茸毛;葉片中等大小、下垂、二回羽狀復細葉綠色。第一花序著生節位為7-9節,每隔1-2節著生1個花序;花序為單式花序或雙歧花序;每花序的花朵數為15-35朵;花為黃色正常花,無簇生花。果形卵圓形,果臍部光滑;果實縱徑3.4-4.2厘米,果肩橫徑2.8-3.7厘米。果皮無色,果肉粉紅色,果面呈粉紅色、平滑無棱溝、光澤好;未成熟果淺綠色,成熟后轉粉紅色。果柄短(0.5-1.0厘米),有離層。萼片5裂呈五角星形、較直、美觀、長1.0-2.0厘米。單果重15-20克,完熟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9.8%。硬度較好、不易裂果、較耐貯運,口感甜脆、味濃、品質優良。

產量表現:2007年秋季開始在廣西田陽縣、柳江縣、武鳴縣、博白縣、資源縣、臨桂縣、荔蒲縣等地進行多點試種,平均畝產量達4600千克。2008年春季開始在田陽、田東、資源、臨桂、荔蒲、興安縣等地進行試驗示范,平均畝產量春種為3850-4350千克,秋種為4540-4830千克。2009年2月22日在田陽田州鎮驗收,畝產4823.4千克,比對照“千喜”增產13.5%。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苗。春播2-3月;秋冬播9-11月;2、選擇土層深厚、疏松、排灌方便的水稻田種植;3、施足基肥,及時追肥,增施鉀肥;4、雙行種植,畝植2200株,行距50-60厘米,株距45-50厘米;5、立支架,及時進行植株調整,3干整枝,開花座果期如遇低溫或高溫不良天氣,需用番茄靈或座果靈蘸花進行保花保果。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在生產上有較大的應用價值,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番茄種植區種植。

5、番茄0626

審定編號:桂審蔬2009005號

品種名稱:番茄0626

選育單位:廣西大學,南寧市桂福園農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系用自交系ENDH2001為母本和自交系JPNDH0A002作父本組配而成的番茄雜交種。其母本由荷蘭番茄雜交種“百利”自交選育而成,父本是從2002年春季栽培的日本番茄品種中發現的優良單株進行套袋自交育成。

特征特性:播種至始花期日數為65-70天;播種至始收期日數90-125天,在廣西采收期約為65天,全生育期為180-200天。無限生長類型,半蔓生,長勢強,植株高150-180厘米。莖綠色,莖葉著生密長茸毛;葉片大、下垂、二回羽狀復寬葉、葉色綠色。第一花序著生節位為10-11節,每隔2-3節著生1個花序;花序為單式花序;每花序的花朵數為7-10朵;黃色正常花,無簇生花。果形扁圓形,果臍微凹近平,果型漂亮;果實縱徑4.8-5.2厘米,果肩橫徑6.6-7.2厘米。果皮橙黃色;果肉紅色,果面呈紅色、平滑、光澤好;果肩有中棱溝,無裂口;果蒂處木栓化中等大小;未成熟果淺綠色,成熟后轉紅色。果柄短(0.9-1.2厘米),有離層。萼片5裂或6裂、長2-3厘米、平直美觀。單果重160-190克,完熟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5.2-5.6%。硬度好,耐貯運,貨架期長(20-25天)。

產量表現:2006年秋季開始分別在廣西田陽縣、武鳴縣、博白縣、柳江縣、資源縣、臨桂縣等地進行多點小面積試種,平均畝產量6350千克,種植戶和市場均反映良好。2007年春季開始在田陽、田東、資源、臨桂、荔蒲縣等地進行試驗示范,平均畝產量春種為6620千克,越夏種為7625千克,秋冬種為8085千克。2009年2月22日在田陽田州鎮驗收,畝產9925.9千克,比對照“多非亞”增產13.5%。

栽培要點:1、廣西各地春播12月,越夏播3-4月;秋播6-10月;2、選擇土層深厚、疏松、排灌方便的田地種植;3、施足基肥,及時追肥;4、雙行種植,畝植1200-1600株,行距60-80厘米,株距50-60厘米;5、立支架,及時進行植株調整,雙干整枝,開花座果期如遇低溫或高溫不良天氣,需用番茄靈或座果靈蘸花進行保花保果;6、番茄青枯病高發地塊采用嫁接苗種植。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在生產上有較大的應用價值,通過審定,可在全區番茄種植區種植。

八、桑蠶

 

1、桑特優1號

審定編號:桂審桑2009001號

品種名稱:桑特優1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總站

品種來源:試11×桂誘P58。其母本為“試11” ,為二倍體品種(2n),從華南農業大學引進;父本為“桂誘P58”,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總站育成的四倍體品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倍體雜交桑(雜交一代)。其種子粒較粗、千粒重2.2克左右。植株群體表現整齊。樹型高大、枝態直立、發條較多,枝條較高、中等粗、較直、皮色青灰色,節直,節距為3.6~4.6 厘米 、1/2葉序,皮孔橢圓或圓形、中等大小、中等密度,冬芽正三角形、貼生、色灰褐、有副芽但不多。葉形為全葉闊心形,葉色深綠,較平展,葉尖短尾狀,葉緣齒為鈍齒、中等大小。葉面光滑、波皺或無皺、光澤較強。葉著生態多為平伸,葉柄中長、葉基淺心狀,新梢頂端芽及幼葉色棕綠色。葉片大而厚,葉長×葉幅可達29.8厘米×28.5厘米,單葉重可達11.9 克 ,100 厘米2 葉片重可達2.8 克。植株開雌花和開雄花約各半。有較明顯的冬眠期,在南寧市冬芽萌芽時間為1月上旬,生長期長,如水肥充足植株長葉可到11月底才盲頂收造。植株生長勢旺、長葉較快,再生能力強、耐剪伐、一年可多次剪伐,耐旱耐高溫、適應性強,在廣西各地均可種植。

產量、葉質和抗性表現:2002~2006年在廣西的南寧、宜州、玉林、象州、鹿寨縣設5個點進行桑樹新品種的區域性試驗,對照品種為“沙2×倫109”經過3年的調查,桑特優1號投產當年畝產葉量平均為1829.6千克,比對照品種增產14.87%;投產第2年進入豐產期,畝產葉量達2714.9~4357.5千克,平均達3637.3千克,增產20.87%;投產第3年畝產葉量達3188.6~4008.1千克,平均達3711.7千克,增產25.62%。葉質養蠶生物鑒定試驗結果:春季養蠶葉質顯著優于對照,百千克葉產繭層量增產4.52%;秋季養蠶葉質成績與對照沒有差異。進行四年對桑花葉病的抗性測定,桑特優1號病情指數平均比對照品種“沙2×倫109”降低23.84%。

栽培技術要點:采用種子繁殖。可以先播種育實生苗后移栽建園,也可直播成園。適宜密植,畝栽5000~6000株,全年以采片葉為主的桑園每年夏伐和冬伐各1次,夏伐宜低刈或根刈,冬伐宜留長枝(留下半年生枝條高30~50 厘米),促進冬芽早發快長、提高產量和葉質,還可防治花葉病。葉片較大,適宜采摘片葉收獲桑葉養蠶、也適合條桑收獲(即割枝葉)養蠶,條桑收獲要保持桑園肥水充足,使枝葉生長旺盛。桑園要多施有機肥、及時追肥,促進枝繁葉茂,發揮豐產性能。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桑樹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在廣西各地推廣種植。

2、桑特優3號

審定編號:桂審桑2009002號

品種名稱:桑特優3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總站

品種來源:7862×粵誘30。其母本:7862,為二倍體品種(2n),從廣東省農科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引進;其父本:粵誘30,為人工誘導育成的桑樹四倍體品種(4n),從廣東省農科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引進。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倍體雜交桑(雜交一代)。其種子粒較粗、千粒重2.2克左右。植株群體表現整齊。樹型高大、枝態直立、發條較多,枝條較高、中等粗、較直、皮色青灰褐色,節直,節距為3.8~5.1 厘米 、1/2葉序,皮孔橢圓或圓形、中等大小、中等密度,冬芽正三角形至長三角形、色灰褐、著生狀為貼生、有副芽較多。葉形多為全葉長心形,基部葉偶有淺裂葉;葉色深綠,較平展,葉尖長短尾至長尾狀;葉緣齒為乳頭齒、中等大小。葉面光滑、波皺或微皺、光澤較強。葉著生態多為平伸,葉柄中長、葉基淺心狀。葉片大而厚,葉長×葉幅可達28.5厘米×26.2厘米,單葉重可達10.5 克 ,100 厘米2 葉片重可達2.5 克。新梢頂端芽及幼葉色淡棕綠色。植株開雌花和開雄花約各半。有較明顯的冬眠期,在南寧市冬芽萌芽時間為1月上旬,生長期長,如水肥充足植株長葉可到11月底才盲頂收造。生長勢旺、長葉較快,再生能力強、耐剪伐、一年可多次剪伐,耐旱耐高溫、適應性強,廣西各地均能種植。

產量、葉質和抗性表現:2002~2006年在廣西的南寧、宜州、玉林、象州、鹿寨縣設5個點進行桑樹新品種的區域性試驗,對照品種為“沙2×倫109”經過3年的調查,“桑特優3號”投產當年畝產葉量平均為1841.6千克,比對照增產15.61%;投產第2年進入豐產期,畝產葉量達2549.4~4072.0千克,平均達3324.2千克,增產10.46%;投產第3年畝產葉量達3212.9~4072.0千克,平均達3338.0千克,增產12.98%。進行5批次的養蠶葉質鑒定,結果表明桑特優3號的葉質顯著優于對照品種,其中:春季,桑特優3號養蠶的萬頭繭層量達3.45千克、比對照增4.29%,百千克產繭量6.55千克、比對照增3.90%,百千克葉產繭層量1.50千克、比對照增加5.61%;秋季,桑特優3號桑葉養蠶的萬頭繭層量達3.73千克、比對照種增2.26%,百千克葉產繭層量1.79千克、比對照品種增加2.24%。進行四年對桑花葉病的抗性測定,桑特優3號病情指數平均比對照品種“沙2×倫109”降低35.66%。

栽培技術要點:采用種子繁殖。可以先播種育實生苗后移栽建園,也可直播成園。適宜密植,畝栽5000~6000株,全年以采片葉為主的桑園每年夏伐和冬伐各1次,夏伐宜低刈或根刈,冬伐宜留長枝(留下半年生枝條高30~50 厘米),促進冬芽早發快長、提高產量和葉質,還可防治花葉病。葉片較大,適宜采摘片葉收獲桑葉養蠶、也適合條桑收獲(即割枝葉)養蠶,條桑收獲要保持桑園肥水充足,使枝葉生長旺盛。桑園要多施有機肥、及時追肥,促進枝繁葉茂,發揮豐產性能。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桑樹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在廣西各地推廣種植。

3、桂蠶2號

審定編號:桂審蠶2009001號

品種名稱:桂蠶2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總站

品種來源:9?10×7?11

932(簡稱“9”):(九白海×781)中×中雜交固定種;8810(簡稱“8”):以9510(932×871)為母本,以四川蠶研所多絲量品種881為父本,通過雜交和回交選育而成的中系品種“8810”(9510×881)F5×881;7532(簡稱“7”): [(蘇16×658)F6×東肥]F5×782;8711(簡稱“11”):以8677為母本,以四川所多絲量品種882為父本,通過雜交固定而成的日系品種“8711”(8677×882)F6×882。

特征特性:該品種正交卵色灰綠或深灰,卵殼淺黃白色,克卵約1700粒,克蟻約2300頭; 反交卵色紫褐色,卵殼白色,克卵約1800粒,克蟻約2400頭。正反交孵化均整齊,與“兩廣二號”相比,五齡期稍長,素蠶、體色青白,食桑旺,發育齊一。繭層率近22%,一繭絲長約1000米,解舒率70%左右,凈度達93分。

產量表現:1、實驗室鑒定:該品種與“兩廣二號”相比,蟲蛹統一生命力相仿,萬頭產繭量、繭層率分別達到17.35千克、22.26%,增長10.31、0.36%。

農村鑒定時,平均單張產繭量38.61千克,增產10.22%。

飼養技術要點:

1、認真做好催青工作,特別是原種,需采用高溫感光催青,以穩定化性;見點后全黑保護,促使孵化齊一。

2、認真做好養蠶期防病消毒工作,加強防病衛生與技術處理,杜絕病源感染,減少病蠶發生。

3、收蟻、餉食葉質要求新鮮適熟。

4、壯蠶期,尤其五齡盛食期要求蠶座宜稀,良桑飽食,高溫多濕季節要求加強通風排濕降溫。

5、熟蠶期要求適熟稀放,并加強通風排濕,防高溫多濕,利于提高蠶繭質量。

6、浸酸標準:即時浸酸溫度115?,比重1.075,時間正交5分鐘,反交5分30秒;冷藏浸酸溫度118?,比重1.095,時間正交5分30秒,反交6分鐘。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桑蠶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廣西各地各蠶期飼養。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