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品種審定標準
報審品種已完成試驗程序(雜交稻品種的不育系必須通過省級技術鑒定),具有穩定性、一致性和特異性,且在抗病性和耐寒性方面沒有明顯缺陷,并符合如下條件之一:
1、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比對照(CK)增產≥5.0%,年度產量比對照(CK)增產≥3.0%,且增產點次達60%以上,生產試驗產量與對照(CK)相當。
2、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比對照(CK)增產≥3.0%,且增產點次達60%以上,年度產量和生產試驗產量與對照(CK)相當,且在抗性和米質兩方面有一方面明顯優于對照(CK)。
3、米質主要指標達到國標3級、2級、1級優質米標準,兩年區域試驗產量平均產量以及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CK)減產分別不超過3.0%、5.0%、8.0%,抗性與對照(CK)相當。
4、抗1種(含)以上主要病蟲害(稻瘟病、白葉枯病),兩年區域試驗產量、生產試驗產量和米質與對照(CK)相當。
二、玉米品種審定標準
完成廣西玉米品種試驗周期,并符合如下條件的:
(一)普通玉米
1、豐產性
區域試驗產量平均比對照增產不低于5%或方差分析達到顯著水平,生產試驗平均比對照增產不低于3%;或容重不小于750克/l的硬粒、半硬粒型品種區試和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均不低于3%;或比對照早熟5天以上,區試和生產試驗日產量比對照增產均不低于5%;或區試減產不超1%,生產試驗增產不低于10%;或綜合抗性表現突出且區試和生產試驗比對照不減產。
2、穩產性
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均有不低于60%試點比對照增產。
3、品質指標
容重不低于685克/L,粗淀粉含量(干基)不低于69%,粗蛋白含量(干基)不低于8%,粗脂肪含量(干基)不低于3%。
4、抗性
平均倒伏率不超12%,倒折率不超3%;紋枯病、銹病、大小斑病、青枯病田間人工接種均為非高感類型;田間試驗表現紋枯病不高于15%,大斑病、小斑病、銹病不高于5級,莖腐病不高于5%。
(二)高淀粉玉米、高油玉米、高賴氨酸玉米(對照為普通玉米)
1、豐產性:高油玉米、高賴氨酸玉米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產量平均比對照減產不大于5%;高淀粉玉米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產量平均比對照減產不大于3%。
2、穩產性: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比對照減產在5%(高淀粉玉米不大于3%)以內的試點不超過50%。
3、品質指標:
(1)高淀粉玉米:不低于克B/T 8613二等級的規定。
(2)高油玉米:不低于NY/T 521二等級的規定。
(3)高賴氨酸玉米:不低于NY/T 520 三等級的規定。
如玉米品質指標達到NY/T 597、NY/T 521、NY/T 520一等級規定的品種,允許兩年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比對照減產8%以內(年減產在10%以內)且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50%以上試點比對照減產在8%以內。
4、抗性:平均倒伏率不超12%,倒折率不超3%;紋枯病、銹病、大小斑病、青枯病田間人工接種為非高感類型;或田間抗性紋枯病不高于15%,大斑病、小斑病、銹病不高于5級,莖腐病不高于5%。
(三)鮮食甜玉米、糯玉米
1、豐產性、穩產性
區域試驗鮮穗產量平均比對照增產不低于3%,且60%以上試點比對照增產;或如果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優于對照而未達到NY/T 523、NY/T 524一等級的規定,允許區域試驗平均比對照減產不大于8%;如果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評分之和符合NY/T 523、NY/T 524一等級的規定,允許區域試驗平均比對照減產不大于15%,如果早熟不低于5天,允起區試產量比對照減產不大于10%,區域試驗平均50%以上試點比對照增產。
2、品質指標
(1)甜玉米:可溶性總糖含量不低于10%;鮮食甜玉米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評分之和不低于85分;
(2) 糯玉米:直鏈淀粉(干基)占淀粉總量不大于3%;鮮糯玉米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評分之和不低于85分。
3、抗性
紋枯病、銹病、大斑病、青枯病田間人工接種為非高感類型;或田間抗性紋枯病不高于15%,大斑病、小斑病、銹病不高于5級,莖腐病不高于5%;平均倒伏率不超15%,倒折率不超3%。
(四)青貯玉米
1、豐產性:區域試驗生物產量平均比對照增產不低于8%。
2、穩產性:區域試驗70%以上試點比對照增產。
3、品質:整株粗蛋白含量不低于7.0%,中性洗滌纖維含量不大于55%,酸性洗滌纖維含量不大于30%。
4、抗病(蟲)性:平均倒伏率不超12%,倒折率不超3%;主要葉斑病為非高感類型。
(五)引種(外省通過審定的品種),試驗增產5%以上,其他條件參照執行。
表1 主要類型玉米品質檢測項目及指標簡表
|
類 型 |
引用標準 |
引用標準編號 |
主要品質指標 |
1等級 |
2等級 |
3等級 |
|
普通玉米 |
玉米 |
GB 1353-1999 |
容重,克/L |
≥710 |
≥685 |
≥660 |
|
淀粉發酵工業用玉米 |
GB/T 8613-1999 |
粗淀粉(干基),% |
≥75 |
≥72 |
≥69 | |
|
飼料用玉米 |
GB/T 17890-1999 |
容重,克/L |
≥710 |
≥685 |
≥660 | |
|
粗蛋白(干基),% |
≥10.0 |
≥9.0 |
≥8.0 | |||
|
食用玉米 |
NY/T 519-2002 |
粗蛋白(干基),% |
≥11.0 |
≥10.0 |
≥9.0 | |
|
粗脂肪(干基),% |
≥5.0 |
≥4.0 |
≥3.0 | |||
|
賴氨酸(干基),% |
≥0.35 |
≥0.30 |
≥0.25 | |||
|
高賴氨酸玉米 |
優質蛋白玉米 |
NY/Y 520-2002 |
粗蛋白(干基),% |
≥11.0 |
≥10.0 |
≥9.0 |
|
賴氨酸(干基),% |
≥0.50 |
≥0.45 |
≥0.40 | |||
|
容重,克/L |
≥685 | |||||
|
高油玉米 |
高油玉米 |
NY/T 521-2002 |
粗脂肪(干基),% |
≥8.5 |
≥7.5 |
≥6.0 |
|
高淀粉玉米 |
高淀粉玉米 |
NY/T 597-2002 |
粗淀粉(干基),% |
≥76 |
≥74 |
≥72 |
|
糯玉米 |
糯玉米(干籽粒) |
NY/T 524-2002 |
直鏈淀粉/粗淀粉,% |
0 |
≤3.0 |
≤5.0 |
表2-1 鮮食甜、糯玉米穗感官等級指標
|
評分 |
27-30 |
22-26 |
18-21 |
|
外觀 |
具本品種應有特性,穗型粒形一致,籽粒飽滿、排列整齊緊密,具有乳熟時應有的色澤,苞葉包被完整,新鮮嫩綠,籽粒柔嫩、皮薄。基本無禿尖,無蟲害,無霉變,無損傷。 |
具本品種應有特性,穗型粒形基本一致,個別籽粒不飽滿,籽粒排列整齊,色澤稍差,苞葉包被較完整,新鮮嫩綠,籽粒柔嫩性稍差,皮較薄。禿尖≤1厘米,無蟲害,無霉變,損傷粒少于5粒。 |
具本品種應有特性,穗型粒形稍有差異,飽滿度稍差,籽粒排列基本整齊,有少量籽粒色澤與所測品種不同,苞葉基本完整,籽粒柔嫩性稍差,皮較厚。禿尖≤2厘米,無蟲害,無霉變,損傷粒少于10粒。 |
表2-2 鮮食甜、糯玉米蒸煮品質評分
|
性狀 |
氣味 |
色澤 |
糯性(甜度) |
風味 |
柔嫩性 |
皮的薄厚 |
蒸煮品質總分 |
|
評分 |
4-7 |
4-7 |
10-18 |
7-10 |
7-10 |
10-18 |
42-70 |
表2-3 鮮食甜、糯玉米品質定等指標
|
等級 |
1 |
2 |
3 |
|
指標,分≥ |
90 |
75 |
60 |
三、大豆品種審定標準
報審品種已完成試驗程序,具有穩定性、一致性和特異性,且在抗病性方面沒有明顯缺陷,并符合如下規定之一:
1、區域試驗增產點次達60%以上且其平均產量比對照品種增產3%以上,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品種增產3%以上。
2、品質、抗性和區域試驗及生產試驗產量不低于對照品種,且在品質、生育期、抗性、適應性等方面有一項以上(含一項)明顯優于對照品種。
3、品質明顯優于對照品種,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減產均不超過5%,且在生育期、抗性、適應性等方面有二項以上(含二項)明顯優于對照品種。
四、西瓜品種審定標準
報審品種已完成試驗程序,具有穩定性、一致性和特異性,且在抗病性方面沒有明顯缺陷,并符合如下規定之一:
1、品質和其他性狀不低于同類型的對照品種,試驗產量比同類型的對照品種增產5%以上。
2、品質和試驗產量不低于同類型的對照品種,且在內在品質、熟期、外觀形態、耐貯運性、抗逆性、抗病蟲性、爛瓜率、商品瓜率等方面有一項以上(含一項)明顯優于對照品種。
3、試驗產量雖然不及同類型的對照品種,但其內在品質和經濟效益明顯優于對照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