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棉2009010
作物種類:棉花
品種名稱:湘雜棉17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湘329×湘E231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轉基因抗蟲雜交一代種。中熟,生育期118天左右。株高130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呈塔型。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莖稈粗壯挺立,不易倒伏。第一果枝著生節位為5~8節,果枝節間長短屬中等類型,果枝與主莖夾角小于80度。花藥黃色,鈴卵圓形,結鈴性強。省區試結果:單株成鈴45.2個,單鈴籽棉重6.0克,衣分42.6%,子指10.3克,衣指8.0克。抗性:枯萎病相對病指18.55,耐枯萎病,黃萎病相對病指28.92,耐黃萎病。主要品質指標: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9毫米,斷裂比強度30.3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34,整齊度指數85.2%,紡紗均勻性指數142.0。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38.7公斤,比對照湘雜棉8號增產9.26%,增產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皮棉116.08公斤,比對照增產8.65%,增產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27.39公斤,比對照增產8.95%。
栽培要點:4月上旬搶晴天播種,營養缽保溫育苗,5月上旬移栽。每畝定植1000~1200株,行距100~110厘米。施足底肥,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和硼、鋅肥等微肥,重施花鈴肥,8月份補施“蓋頂”肥,施肥要根據苗情做到少量多次。苗蕾期及時化學防治棉蚜蟲、棉紅蜘蛛,根據蟲情預報及時防治蕾鈴期害蟲。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棉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