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正文

2009年湖南審定和登記的農作物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4-27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2551
 

HNPR-2009-20007 

湖南省農業廳文件

湘農業發〔2009〕65號

湖南省農業廳關于公布2009年審定和登記的農作物品種的通知

各市州農業局:

    2009年3月4日,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五屆四次主任委員會議對各專業委員會初審通過的水稻、玉米、棉花、油菜、辣椒和西瓜等6類主要農作物品種進行了審核,審定通過了106個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了29個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現予以公告。

    附件:1、2009年審定通過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名稱

          2、2009年登記的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名稱

          3、審定通過的主要農作物品種簡介

          4、登記的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簡介

二00九年四月二十日

附件1:2009年審定通過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名稱

品種審定編號

品種名稱

頁號

 

品種審定編號

品種名稱

頁號

湘審稻2009001

浙207

7

湘審稻2009028

C兩優501

34

湘審稻2009002

湘早秈46號

8

湘審稻2009029

Y兩優9918

35

湘審稻2009003

株兩優21

9

湘審稻2009030

Y兩優3218

36

湘審稻2009004

株兩優189

10

湘審稻2009031

Y兩優香2號

37

湘審稻2009005

株兩優4024

11

湘審稻2009032

兩優2469

38

湘審稻2009006

湘豐優974

12

湘審稻2009033

兩優168

39

湘審稻2009007

金優233

13

湘審稻2009034

廣兩優8號

40

湘審稻2009008

金優938

14

湘審稻2009035

岡優140

41

湘審稻2009009

川江優2號

15

湘審稻2009036

協優117

42

湘審稻2009010

金優懷181

16

湘審稻2009037

Ⅱ優845

43

湘審稻2009011

金優9017

17

湘審稻2009038

玉針香

44

湘審稻2009012

雙兩優1號

18

湘審稻2009039

玉柱香

45

湘審稻2009013

Y兩優527

19

湘審稻2009040

宜S晚2號

46

湘審稻2009014

Y兩優3399

20

湘審稻2009041

豐優800

47

湘審稻2009015

金優懷210

21

湘審稻2009042

H28優451

48

湘審稻2009016

Ⅱ優1681

22

湘審稻2009043

青優109

49

湘審稻2009017

Ⅱ優818

23

湘審稻2009044

T優118

50

湘審稻2009018

Ⅱ優5號

24

湘審稻2009045

湘豐優103

51

湘審稻2009019

F優498

25

湘審稻2009046

湘菲優8118

52

湘審稻2009020

長優838

26

湘審稻2009047

星優1號

53

湘審稻2009021

湘州優918

27

湘審稻2009048

岳優9264

54

湘審稻2009022

新香優111

28

湘審稻2009049

中優4202

55

湘審稻2009023

川香優1101

29

湘審稻2009050

中3優810

56

湘審稻2009024

先豐優933

30

湘審稻2009051

中優668

57

湘審稻2009025

忠豐2號

31

湘審稻2009052

陵兩優564

58

湘審稻2009026

C兩優755

32

湘審稻2009053

陸兩優1537

59

湘審稻2009027

C兩優608

33

湘審稻2009054

Y兩優86

60

品種審定編號

品種名稱

頁號

品種審定編號

品種名稱

頁號

湘審稻2009055

深優2200

61

湘審棉2009010

湘雜棉17號

87

湘審稻2009056

T優277

62

湘審棉2009011

湘雜棉21號

88

湘審稻2009057

T優1128

63

湘審棉2009012

湘雜棉19號

89

湘審稻2009058

天龍優140

64

湘審棉2009013

湘雜棉20號

90

湘審稻2009059

先豐優034

65

湘審棉2009014

亞華棉11號

91

湘審稻2009060

廣湘24S

66

湘審油2009001

華湘油10號

92

湘審稻2009061

龍S

67

湘審油2009002

華油雜16號

93

湘審稻2009062

隆華916A

68

湘審椒2009001

興蔬綠劍

94

湘審稻2009063

農香A

69

湘審椒2009002

長研958

95

湘審玉2009001

湘康玉1號

70

湘審椒2009003

博辣嬌紅

96

湘審玉2009002

科玉6號

71

湘審椒2009004

博辣紅豐

97

湘審玉2009003

吉玉3號

72

湘審椒2009005

湘農雜辣1號

98

湘審玉2009004

海禾玉25號

73

湘審椒2009006

湘農雜辣2號

98

湘審玉2009005

登海玉3906

74

湘審椒2009007

湘特辣1號

99

湘審玉2009006

科航6號

74

湘審瓜2009001

東方嬌子

100

湘審玉2009007

三農玉2008

75

湘審瓜2009002

博帥

101

湘審玉2009008

北玉323

76

湘審瓜2009003

無籽冰淇淋

102

湘審玉2009009

金湘甜玉3號

77

湘審瓜2009004

雪峰早蜜

103

湘審玉2009010

湘甜糯玉1號

78

湘審瓜2009005

雪峰橙玉

104

湘審玉2009011

湘花糯玉2號

79

湘審瓜2009006

雪峰黑寶

105

湘審棉2009001

湘農棉1號

80

湘審瓜2009007

雪峰大寶

106

湘審棉2009002

湘農雜棉68

80

湘審瓜2009008

重茬地雷王

107

湘審棉2009003

湘農大棉1號

81

湘審瓜2009009

湘科3號

108

湘審棉2009004

湘豐棉6號

82

 

 

 

湘審棉2009005

湘科棉5號

83

 

 

 

湘審棉2009006

銀雜棉8號

84

 

 

 

湘審棉2009007

大唐1號

85

 

 

 

湘審棉2009008

禾盛棉66

86

 

 

 

湘審棉2009009

金華棉009

87

 

 

 

附件2:2009年登記的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名稱

品種登記編號

品種名稱

作物種類

選育(引進)單位

XPD001-2009

白星101

冬瓜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XPD002-2009

白星102

冬瓜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XPD003-2009

黑冠101

冬瓜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XPD004-2009

興蔬皺佳

絲瓜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XPD005-2009

興蔬美佳

絲瓜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XPD006-2009

興蔬順佳

絲瓜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XPD007-2009

興蔬紅蜜

南瓜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XPD008-2009

興蔬蜜寶

南瓜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XPD009-2009

紅栗2號

南瓜

湖南省瓜類研究所

XPD010-2009

如意

南瓜

衡陽市蔬菜研究所

XPD011-2009

天暢一號

豇豆

常德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XPD012-2009

天暢四號

豇豆

常德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XPD013-2009

天暢五號

豇豆

常德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XPD014-2009

天暢六號

豇豆

常德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XPD015-2009

株雜一號番茄

番茄

株洲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XPD016-2009

湘薯19號

甘薯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XPD017-2009

湘白魚腥草

魚腥草

懷化學院

品種登記編號

品種名稱

作物種類

選育(引進)單位

XPD018-2009

衡山早白薯

山藥

衡山種福白薯種植專業合作社

XPD019-2009

湘花2008

花生

湖南農業大學

XPD020-2009

湘農小花生

花生

湖南農業大學

XPD021-2009

彩色珍珠

花生

湖南農業大學

XPD022-2009

日南1號

柑橘

湖南省柑橘無病毒良種繁育中心、湖南省經濟作物發展中心、 洞口縣農業局

XPD023-2009

宮本

柑橘

XPD024-2009

大浦5號

柑橘

湖南農業大學國家柑橘改良中心、常德萬山紅果業有限公司、常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XPD025-2009

瀘紅

柑橘

湖南農業大學國家柑橘改良中心長沙分中心、瀘溪縣農業局柑橘研究所、吉首市農業局經果站

XPD026-2009

中引黃麻1號

黃麻

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

XPD027-2009

中引黃麻2號

黃麻

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

XPD028-2009

湘蓖1號

蓖麻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XPD029-2009

玉筍

茶樹

湖南省茶葉研究所


附件3:審定通過的主要農作物品種簡介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01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浙207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品種來源:Z9512/K青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常規遲熟早秈,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11天左右。株高80~90厘米,劍葉挺直,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穗、粒、重兼顧,后期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21~23萬穗,每穗總粒數108粒左右,結實率78.5~90.2%,千粒重27.5~31.5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0,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2.6%,精米率74.5%,整精米率59.2%,長寬比2.7,堊白粒率95%,堊白度14.4%,透明度2級,堿消值6.0級,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6.2%,蛋白質含量9.0%。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6.35公斤,比對照金優402增產5.67%,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47.36公斤,比對照減產1.11%,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41.86公斤,比對照增產2.28%,日產量4.85公斤,比對照高0.14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湘中3月底播種,湘南可適當提早,湘北須適當推遲。每畝秧田播種量35~4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5~6公斤,秧齡30天以內,4.5~5.0葉時移栽。種植密度13.3~16.5厘米×20厘米,每蔸5~6苗,每畝基本苗10~12萬。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時曬田控蘗,后期濕潤灌溉,抽穗揚花后不要脫水過早,保證充分灌漿結實。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早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02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湘早秈46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賀家山原種場

品種來源:嘉早324/早50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常規遲熟早秈,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株高87厘米左右,葉片挺直而厚,劍葉較長,株型前期較散,后期緊湊,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8~23萬穗,每穗總粒數143粒左右,結實率78.8~85.5%,千粒重27.3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0,白葉枯病抗性5級,中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0.4%,精米率72.0%,整精米率66.0%,長寬比3.3,堊白粒率43.0%,堊白度6.8%,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2%,蛋白質含量9.9%。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42.92公斤,比對照金優402增產6.96%,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50.25公斤,比對照增產1.07%,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46.59公斤,比對照增產4.02%,日產量4.92公斤,比對照高0.26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湘中3月底播種,湘南可適當提早,湘北須適當推遲。每畝秧田播種量35~4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5~6公斤,秧齡30天以內,4.5~5.0葉時移栽。種植密度13.3~16.5厘米×20厘米,每蔸4~5苗,每畝基本苗8~10萬。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時曬田控蘗,后期實行濕潤灌溉,抽穗揚花后不要脫水過早,保證充分灌漿結實。注意病蟲害特別是紋枯病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早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03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株兩優21

選育單位: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品種來源:株1S×師大21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中熟早秈,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7天左右。株高91厘米,株型緊散適中,莖稈中粗,莖稈韌性好,生長勢強,繁茂性好,抽穗整齊,劍葉中長,穗大粒多,谷長粒形,熟期適宜,成熟落色好。一般每畝有效穗22.3萬穗,每穗總粒數108.7粒,結實率85.0%,千粒重27.8克,籽粒飽滿,穎尖無色無芒。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4.7,白葉枯病抗性5級,中感白葉枯病。米質指標: 糙米率81.6%,精米率72.9%,整精米率65.1%,粒長7.2毫米,長寬比3.1,堊白粒率88%,堊白度16.0%,透明度2級,堿消值5.8級,膠稠度4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2%,蛋白質含量9.7%。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14.3公斤,比對照株兩優819增產3.7%;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23.7公斤,比對照增產3.1%。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19公斤,比對照增產3.4%,日產量4.84公斤,比對照高0.13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3月25日左右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2~2.5公斤,播種時每公斤種子拌2克多效唑。一般軟盤拋秧3.1~3.5葉拋栽,旱育小苗3.5~4.0葉移栽,水育小苗4.5葉左右移栽。種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蔸插2~3粒谷秧。施肥水平中上,夠苗及時曬田。堅持強氯精浸種,及時施藥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早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04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株兩優189

選育單位:湖南希望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株1S×R189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中熟早秈,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株高88厘米,株型較緊湊,劍葉較短且直立。葉鞘、稃尖均無色,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23.03萬穗,每穗總粒數127.35粒,結實率81.8%,千粒重25.5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4.5,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1.0%,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1.4%,粒長7.0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80%,堊白度15.0%,透明度2級,堿消值5.1級,膠稠度6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2%,蛋白質含量8.8%。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19.45公斤,比對照株兩優819增產4.74%;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22.74公斤,比對照增產2.94%。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21.10公斤,比對照增產3.84%,日產量4.88公斤,比對照高0.16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3月底至4月初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5~2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2~2.5公斤,秧齡28天左右,種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8~10萬。基肥足,追肥速,中期補,氮、磷、鉀肥結合施用,適當增加磷、鉀肥用量。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不宜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早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05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株兩優4024

選育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株1S×4024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遲熟早秈,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92 厘米左右,株型松緊適中,劍葉中長、較寬、直立。葉鞘、稃尖無色,熟期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20.6萬穗,每穗總粒數117.7粒,結實率81.3%,千粒重28.9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4.5,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0.2%,精米率71.6%,整精米率54.2%,粒長7.3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96%,堊白度23.8%,透明度3級,堿消值5.5級,膠稠度5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7.1%,蛋白質含量9.5%。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44.3公斤,比對照金優402增產7.23%;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55.23公斤,比對照增產0.31%。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49.74公斤,比對照增產3.77%,日產量5.03公斤,比對照高0.32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湘南3月20日播種,湘中、湘北適當推遲2~4天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8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2~2.5公斤,秧齡30天以內。種植密度:根據肥力水平采用13厘米×20厘米或16.5厘米×20厘米,每蔸插3粒谷秧,每畝基本苗8萬左右。基肥足,追肥速,中期補,氮、磷、鉀肥結合施用,適當增加磷、鉀肥用量。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不宜脫水過早。注意對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早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06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湘豐優974

選育單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湘豐70A×R974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早秈,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11天左右。株高85厘米左右,該組合株型適中,劍葉窄而挺,葉色深綠,分蘗力較強,成穗率高,穗大粒多,著粒較密,后期落色好。一般每畝有效穗23萬穗左右,每穗總粒數120粒左右,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7.1,白葉枯病抗性5級,中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0.7%,精米率72.8%,整精米率67.5%,粒長6.4毫米, 長寬比2.7,堊白粒率54%,堊白度11.8%,透明度2級,堿消值3.5級,膠稠度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5%,蛋白質含量8.7%。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2.13 公斤,比對照金優402增產4.84%;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52.42公斤,比對照增產1.47%。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42.28公斤,比對照增產3.16%,日產量4.83公斤,比對照高0.16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3月25~30日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20公斤,種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或13厘米×20厘米,每畝插8~10萬基本苗。施足底肥,早施追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有機肥、無機肥適量搭配。基肥應占總肥量的60~70%,插田前每畝以1500~2000公斤土雜肥或1500公斤腐熟廄肥加30公斤磷肥作底肥。插后7天內用8~10公斤尿素追肥,在抽穗期根據葉色或長勢酌情補施氮肥和鉀肥或噴施葉面肥,保證不衰、不貪青。后期宜采用干濕交替灌溉,不宜脫水過早。注意稻瘟病、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早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07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金優233

選育單位:湖南隆平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金23A×LZ160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早秈,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12天左右。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生長勢較強。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21.5萬穗左右,每穗總粒數110~115粒,結實率82.0%~85.0%,千粒重27.3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7.7,白葉枯病抗性5級,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2.1%,精米率73.3%,整精米率60.5%,粒長6.9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84%,堊白度15.0%,透明度2級,堿消值4.0級,膠稠度4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4%,蛋白質含量9.2%。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9.65公斤,比對照金優402增產6.32%,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42.51公斤,比對照減產0.35%,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41.08公斤,比對照增產2.99%,日產量4.82公斤,比對照高0.15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3月28日左右播種為宜;每畝秧田播種量1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2~2.5公斤;4.5葉左右移栽。種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蔸插2~3粒谷秧。采用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后期嚴控氮肥的施肥方法。在中等肥力土壤,栽后5~7天結合施用除草劑,追施尿素10公斤,后期看苗適當補施穗肥。分蘗期干濕相間促分蘗,及時落水曬田。孕穗期以濕為主,保持田面有水層,抽穗期保持田間有淺水。灌漿期以濕潤為主,干干濕濕,保持根系活力。切忌脫水過早,以免早衰。大田期根據病蟲預報,及時施藥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紋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早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08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金優938

選育單位:湖南省岳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湖南洞庭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金23A×98238

已經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早秈,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株高86厘米左右,株型松緊適中,穗型中等,劍葉直立,葉鞘、稃尖均為紫色,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23.7萬穗,每穗總粒100.2粒,結實率84.0%,千粒重28.1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7.0,白葉枯病抗性5級,中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2.4%,精米率74.0%,整精米率60.8%,長寬比3.1,堊白粒率84%,堊白度12.8%,透明度1級,堿消值5.8級,膠稠度5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6%,蛋白質含量9.7%。

產量表現:2006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24.0公斤,比對照金優402增產4.51%,不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11.69公斤,比對照增產0.81%,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17.85公斤,比對照增產2.66%,日產量4.70公斤,比對照高0.2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早稻栽培,3月中、下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6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2.0~2.5公斤,秧田下足底肥,培育壯秧,秧齡30天內,種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蔸插3粒谷秧,每畝基本苗10萬左右。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配合施用有機肥和磷、鉀肥,促早生快發。深水活蔸,淺水分蘗,足苗曬田,有水抽穗,后期干濕灌溉,不宜脫水過早,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早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09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川江優2號

選育單位:四川省江油市川江水稻研究所

申請單位:四川發生水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江育1S×蜀恢527

已往審定情況:2007年通過貴州審定,審定編號:黔審稻2007005號。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中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105厘米左右,株型松散,植株整齊,葉下禾,生長繁茂,莖稈粗壯。葉色淡綠,葉短且直立,葉緣內卷,劍葉較長,夾角較小,葉鞘、稃尖無色。谷長粒形,著粒和落色一般。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7.2萬穗左右,每穗總粒數138粒左右,結實率81%左右,千粒重28.7克左右。抗性:葉瘟3級,穗瘟9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中感紋枯病,耐低溫、高溫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2.3%,精米率73.5%,整精米率62.1%,粒長7.1毫米,長寬比3.2,堊白粒率30%,堊白度4.1%,透明度1級,堿消值5.1級,膠稠度8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4%,蛋白質含量8.0%。

產量表現:2006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53.5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15.9%,極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45.2公斤,比對照增產22.8%,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49.3公斤,比對照增產19.3%,日產量4.2公斤,比對照高0.6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中旬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1.5公斤,種植密度16.5厘米×23厘米或16.5厘米×26.5厘米,秧齡26~30天,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7萬左右。合理施肥,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科學管水,夠苗及時曬田,后期干干濕濕壯籽。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10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金優懷181

選育單位:懷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金23A×懷恢181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中熟偏遲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株高115厘米左右,株形緊湊,莖桿中粗,生長旺盛,抽穗整齊,葉鞘、稃尖紫色,劍葉長且直立,葉下禾,落色好。谷長粒形,稃尖有色,約1/5谷粒有芒。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6萬穗左右,每穗總粒數160粒左右,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6.0克左右。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2,高感紋枯病;耐寒、耐高溫能力強。米質:糙米率79.5%,精米率71.4%,整精米率62.7%,粒長6.9 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21%,堊白度2.8%,透明度2級,堿消值5.2 級,膠稠度8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0%,蛋白質含量8.5%。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省中熟組區試平均畝產504.4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13.6%,極顯著,生育期比對照長8.3天,日產量3.7公斤,比對照高0.23公斤;2008年轉遲熟組續試平均畝產542.3公斤,比對照II優58減產1.8%,不顯著,生育期比對照短11天,日產量4.01公斤,比對照高0.22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中旬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1.5公斤,秧齡5.5葉以內,種植密度:根據肥力水平采用16.5厘米×26.5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5萬左右。基肥足,追肥速,中期補,氮、磷、鉀肥結合施用,適當增加磷、鉀肥用量。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不宜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11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金優9017    

選育單位:湘西海鑫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金23A×R9017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中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3天左右。株高109厘米左右,株型適中,葉下禾,植株整齊,莖桿粗壯,生長旺盛,分蘗力中等,葉色濃綠,劍葉寬且較長。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5.7萬穗,每穗總粒數181.2粒,結實率77.1%,千粒重28.9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4.8,中感紋枯病;抗寒能力一般,抗高溫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1.8%,精米率73.2%,整精米率58.8%,粒長7.1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64%,堊白度12.0%,透明度3級,堿消值3.9級,膠稠度6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0%,蛋白質含量9.1%。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15.1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16%,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61.3公斤,比對照增產8.4%,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38.2公斤,比對照增產12.2%,日產量4.04公斤,比對照高0.26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一般在4月中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2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秧齡30天或主莖葉片數達5~6葉時移栽,種植密度16.5厘米×26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插1.5萬蔸,基本苗6萬,底肥足,追肥早,后期看苗施肥,及時曬田控苗,在分蘗盛期每畝施鉀肥15公斤,有利于壯桿壯籽,后期實行濕潤灌溉,不宜脫水太早,有利于灌漿結實。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12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雙兩優1號

選育單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雙8S×0293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遲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36天左右。株高112~120厘米,株型松散,植株整齊,分蘗力強,繁茂性好,抽穗整齊。葉色濃綠,葉片中長,葉姿挺直,劍葉較短,夾角小、直立,葉緣內卷,葉鞘、稃尖紫色。葉下禾,穗子大,谷中長粒形,有短頂芒,著粒密,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5.3~15.7萬穗,每穗總粒數173.3~209.0粒,結實率76.8~80.4%,千粒重26.6~27.9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1,感紋枯病;抗低溫能力強,抗高溫能力中等。米質:糙米率82.3%,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5.5%,粒長7.0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48%,堊白度7.3%,透明度1級,堿消值4.8級,膠稠度8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4%,蛋白質含量9.3%。

產量表現:2007年省中稻高產組區試平均畝產651.1公斤,比對照兩優培九增產7.6%,極顯著;2008年轉遲熟組續試平均畝產556.2公斤,比對照Ⅱ優58增產2.8%。兩年區試平均畝產603.7公斤,比對照增產5.2%,日產量4.31公斤,比對照高0.31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中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8~12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0.8~1.0公斤,秧齡25天以內。種植密度23厘米×26.5厘米或20厘米×26.5厘米,每蔸插1~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8萬左右。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時曬田控蘗,后期濕潤灌溉,抽穗揚花后不要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特別是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5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13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Y兩優527

選育單位:長沙長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Y58S×蜀恢527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遲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113厘米左右,株型適中,植株整齊,莖稈略矮,繁茂性一般,分蘗力強。葉色深綠,劍葉中長,挺直,葉緣略內卷,葉鞘、稃尖無色。葉下禾,穗子小,谷長粒形,有短頂芒,著粒密,落色一般。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7.2萬穗,每穗總粒數146.5粒,結實率83.7%,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易感紋枯病;抗低溫能力較強,抗高溫能力中等。米質:糙米率82.4%,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8.3%,粒長7.1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28%,堊白度4.5%,透明度2級,堿消值4.1級,膠稠度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2.8%,蛋白質含量9.3%。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58.6公斤,比對照II優58增產4.5%,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53.8公斤,比對照增產2.4%,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56.2公斤,比對照增產3.5%,日產量3.95公斤,比對照高0.25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20日左右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7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0公斤,稀播勻播。秧苗葉齡5~6葉移栽,秧齡控制在30天以內;種植密度18厘米×24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7~10萬。需肥水平中等偏高,采用中等氮肥,高磷、鉀肥的施肥模式,氮、磷、鉀肥的比例1:0.5:1.2。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復合肥30公斤,農家肥500公斤;分蘗肥宜早施,移栽后5~7天,每畝用尿素7.5公斤、氯化鉀7.5公斤撒施,促分蘗早發;孕穗前期必須早施穗肥(倒3.5葉時為佳),穗粒并重奪高產,每畝施氯化鉀5公斤、尿素2公斤。前期淺水移栽,深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曬田,田不過白,干濕交替;后期深水孕穗,有水灌漿,濕潤壯籽,健根壯桿,注意不能過早脫肥脫水。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14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Y兩優3399

選育單位:湖南科裕隆種業有限公司、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Y58S×湘恢3399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遲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6天左右。株高125厘米左右,株型適中,植株整齊,分蘗力較強,繁茂性好,莖稈粗壯。葉色濃綠,劍葉窄長,挺直,葉緣內卷,葉鞘、稃尖無色。葉下禾,穗子大,谷長粒形,有長芒,易落粒,著粒一般,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6.8萬穗,每穗總粒數161.7粒,結實率80.0%左右,千粒重26.1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4.5,輕感紋枯病;抗低溫能力一般,抗高溫能力中等。米質:糙米率81.4%,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7.8%,粒長7.0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29%,堊白度3.9%,透明度2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2%,蛋白質含量9.4%。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18.1公斤,比對照兩優培九增產2.1%,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640.2公斤,比對照增產3.8%。兩年區試平均產量629.2公斤,比對照增產3.0%,日產量4.61公斤,比對照高0.20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0公斤,秧齡30天或主莖葉片數達5~6葉時移栽。種植密度25厘米×30厘米,每蔸插1~2粒谷秧,每畝插1.1萬蔸,基本苗4萬左右。每畝施復合肥50公斤作底肥,插秧后5~7天追施尿素5~8公斤,在幼穗分化3~4期時再施尿素2~5公斤、氯化鉀25公斤,如果幼穗分化時,禾苗葉色深綠,不褪色,則僅施鉀肥不施氮肥。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15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金優懷210

選育單位:懷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金23A×懷恢210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1天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株形較緊,莖桿中粗,生長旺盛,抽穗整齊,葉鞘、稃尖紫色,劍葉較寬長,葉下禾,谷長粒形,有少量短芒,落色一般。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6萬穗,每穗總粒數174粒左右,結實率80 %左右,千粒重28.5克左右;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4.8,中感紋枯病;抗寒能力一般,抗高溫能力中等。米質:糙米率81.6%,精米率73.8 %,整精米率62.4%,粒長7.2 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44 %,堊白度7.9 %,透明度1 級,堿消值 4.4級,膠稠度81 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8 %,蛋白質含量9.8%。

產量表現:2007年省中熟組區試平均畝產534.2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20.4%,極顯著,生育期比對照長11天,日產量3.85公斤,比對照高0.38公斤;2008年轉遲熟組續試平均畝產558.7公斤,比對照II優58增產1.2%,不顯著,生育期比對照短1.7天,日產量3.87公斤,比對照高0.08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中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5~2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1.25公斤,秧齡25天以內,種植密度:根據肥力水平采用16.5厘米×26.5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5萬左右。基肥足,追肥速,中期補,氮、磷、鉀肥結合施用,適當增加磷、鉀肥用量。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不宜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16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II優1681

選育單位: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II-32A× R1681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株高114厘米左右,株型適中,半葉下禾,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葉色淡綠,葉片寬長,劍葉寬大,后期披葉重,葉鞘、稃尖紫色。穗子大,谷中長粒形,有短頂芒,落色一般。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4.2萬穗,每穗總粒數200.8粒,結實率83.2%,千粒重26克;抗性:葉瘟2級,穗瘟9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中感紋枯病;耐低溫、高溫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1.5%,精米率72.5%,整精米率48.3%,粒長6.2毫米,長寬比2.6,堊白粒率68 %,堊白度13.6%,透明度2級,堿消值4.3級,膠稠度7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1%,蛋白質含量8.5%。

產量表現:2006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93.2公斤,比對照II優58增產9.7%,極顯著; 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53.8公斤,比對照增產4.8%,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73.5公斤,比對照增產7.2%,日產量3.96公斤,比對照高0.28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秧齡30天以內,種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促早生快發。中等肥力水平田塊每畝施40公斤碳銨、40公斤磷肥作基肥,栽后5天追施尿素10公斤、氯化鉀10公斤。足苗及時曬田,輕曬多露,有水孕穗抽穗,后期保持濕潤,忌脫水過早。依據病蟲測報,加強稻瘟病、螟蟲、稻飛虱、紋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8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17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Ⅱ優818

選育單位: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品種來源:Ⅱ-32A×R818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株高115厘米左右,株型適中,植株整齊,莖稈略高,莖稈粗壯,生長繁茂,分蘗力較強。葉色濃綠,劍葉寬長,披葉,葉鞘、稃尖紫色。葉下禾,谷中長粒形,無芒,著粒一般,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4.8萬穗,每穗總粒數174.3粒,結實率83.4%,千粒重28.5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3.9,中感紋枯病;抗低溫能力一般,抗高溫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1.6%,精米率72.8%,整精米率64.8%,粒長6.6毫米,長寬比2.5,堊白粒率31%,堊白度5.9%,透明度2級,堿消值5.0級,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6%,蛋白質含量8.7%。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67.6公斤,比對照Ⅱ優58增產6.2%,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63公斤,比對照增產4.3%,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3.3公斤,比對照增產5.3%,日產量3.8公斤,比對照高0.2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2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秧齡30天或主莖葉片數達5~6葉時移栽,種植密度16.5厘米×26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插1.5萬蔸左右,基本苗6萬左右,底肥足,追肥早,后期看苗施肥,及時曬田控苗,在分蘗盛期每畝施鉀肥15公斤,有利于壯桿壯籽,后期實行濕潤灌溉,不要脫水太早,有利于灌漿結實。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18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II優5號

選育單位:海南神農大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II-32A×海恢5號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6天左右。株高115厘米左右,株型適中,生長繁茂,分蘗力中等,葉色濃綠,葉片較短,直立,劍葉窄且直立,葉鞘、稃尖紫色。葉下禾,谷中長粒形,著粒密度適中。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5.9萬穗,每穗總粒數169.6粒,結實率83.5%,千粒重26.6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3,輕感紋枯病;抗寒性一般,耐高溫能力中等。米質:糙米率82%,精米率74.5%,整精米率71.5%,粒長5.8毫米,長寬比2.2,堊白粒率58%,堊白度11.7%,膠稠度81毫米,透明度2級,堿消值5級,直鏈淀粉含量23.1%,蛋白質含量9.3%。

產量表現:2006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61公斤,比對照II優58增產3.7%,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68.4公斤,比對照增產3.0%,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4.7公斤,比對照增產3.4%,日產量3.88公斤,比對照高0.12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8~1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公斤,秧齡控制在35天以內,葉齡5~6葉左右,種植密度20厘米×26.5厘米,每蔸插4~5苗,每畝基本苗6萬左右。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大田氮、磷、鉀肥施肥比例為2:0.8:1,底肥以復合肥和有機肥料為主,底肥用量占總用量的70%左右,插后5~7天,每畝施尿素8公斤、氯化鉀10公斤,并結合追肥搞好化學除草。及時曬田控蘗,旺苗可重曬、早曬,弱苗可輕曬、遲曬。抽穗揚花期間保持田間有淺水,后期干濕交替,養根壯籽,收割前7天斷水,防止早衰。及時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19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F優498

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四川省江油市川江水稻研究所、湖南川農高科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FS3A×蜀恢498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7天左右。株高118厘米左右,株型適中,植株整齊,莖稈粗壯,分蘗力強,繁茂性好,葉色淡綠,葉片較長,葉鞘、稃尖紫色。葉下禾,穗子大,谷中長粒形,著粒一般,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4.2萬穗,每穗總粒數196.5粒,結實率78.2%,千粒重29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7,易感紋枯病;抗寒性較強,耐高溫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2.6%,精米率74.0%,整精米率67.5%,粒長7.0毫米,長寬比2.8,堊白粒率44%,堊白度8.6%,透明度2級,堿消值5.7級,膠稠度7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9%,蛋白質含量7.9%。

產量表現:2007年省高產組區試平均畝產615.3公斤,比對照兩優培九增產1.6%,不顯著;2008年轉中熟組續試平均畝產579.5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11.9%,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97.4公斤,比對照(中、遲熟對照平均產量)增產6.75%,日產量4.4公斤,比對照高0.17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中、下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秧齡35天以內,種植密度16.7厘米×23~26.5厘米,每蔸4~5苗,每畝基本苗8~10萬。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適當控制氮肥,增加磷、鉀肥用量,中期及時曬田控蘗,后期實行濕潤灌溉,抽穗揚花后不要脫水過早,保證充分灌漿結實。注意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和紋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20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長優838

選育單位: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選育),四川國豪種業有限公司(引進)

品種來源:長132A×輻恢838

已往審定情況:2002年通過四川省審定,審定編號:川審稻2002006。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中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107.3厘米左右。株型較松散,植株整齊,葉下禾,生長繁茂,分蘗力中等。葉色濃綠,劍葉寬大、直立,葉鞘、稃尖紫色。谷中長粒形,著粒稀,落色一般。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4~18.75萬穗,每穗總粒數136.1~150.6粒,結實率87.1~90%,千粒重29.3~31.8克;抗性:葉瘟2級,穗瘟9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8,中感紋枯病;耐低溫、高溫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1.5%,精米率73.2%,整精米率50.9%,粒長7.0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70%,堊白度16.7%,透明度2級,堿消值4.5級,膠稠度8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8%,蛋白質含量8.0%。

產量表現:2006年省高產組區試平均畝產573.4公斤,比對照兩優培九減產2.8%,不顯著,全生育期比對照短8天,日產量4.49公斤,比對照高0.14公斤;2007年轉中熟組續試平均畝產533.6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20.2%,極顯著,生育期比對照長5.2天,日產量4.01公斤,比對照高0.54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中旬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公斤左右。秧齡30天左右,種植密度20厘米×26.5厘米,每蔸插1~2粒谷秧。底肥以農家肥和三元復合肥為主,插后7天內追施氮肥和鉀肥。前期以淺水為主,后期干干濕濕。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21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湘州優918

選育單位:張家界市瑞安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湘州113A×張恢918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141天左右。株高116厘米左右,株型適中,葉色淡綠,劍葉較長,前期直立,后期略披。葉鞘、稃尖無色,后期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6.3萬穗,每穗總粒數158.6粒,結實率84.5%,千粒重28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1,中感紋枯病;抗寒能力一般,耐高溫能力中等。米質:糙米率82.6%,精米率73.7%,整精米率64.7%,粒長7.0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29%,堊白度5.7%,透明度2級,堿消值4.0級,膠稠度8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2%,蛋白質含量10.0%。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47.5公斤,比對照Ⅱ優58增產3.6%,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73.2公斤,比對照增產3.8%,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0.4公斤,比對照增產3.7%,日產量3.99公斤,比對照高0.29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初至5月初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25公斤。秧齡30天左右。種植密度:根據肥力水平采用20厘米×23厘米或20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6萬左右。基肥足,追肥速,適當增施磷、鉀肥,中后期控制氮肥。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干干濕濕壯籽,忌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22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新香優111

選育單位:長沙長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新香A×長恢111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105厘米左右,株型適中,植株整齊,葉下禾,莖稈粗壯,分蘗力弱,繁茂性較差。葉色濃綠,葉片挺直,劍葉短小,葉鞘、稃尖紫色。谷中長粒形,有短頂芒,著粒密,落色一般。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8萬穗,每穗總粒數173粒,結實率81.1%,千粒重26.8克。抗性:葉瘟4級,穗瘟9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8,易感紋枯病;耐低溫、高溫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1.7%,精米率73.2%,整精米率58.7%,粒長6.7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52%,堊白度8.9%,透明度2級,堿消值5.1級,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9%,蛋白質含量7.9%。

產量表現:2006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73.6 公斤,比對照II優58增產7.6%,極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44.4公斤,比對照增產1.9%,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59公斤,比對照增產4.7%,日產量4.0公斤,比對照高0.31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20日左右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2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稀播勻播。葉齡5~6葉移栽,秧齡控制在30天以內;種植密度16.5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6~8萬。需肥水平中等,基肥足,追肥早,促分蘗早發,主攻大穗重粒奪高產,中后期看苗補施穗肥和壯籽肥,及時曬田控蘗,后期實行濕潤灌溉,抽穗揚花后不能過早脫水,有水灌漿,濕潤壯籽,保證充分灌漿結實。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5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23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川香優1101

選育單位:長沙惟楚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川香29A×R1101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6天左右。株高117厘米左右,株型適中,植株整齊,莖稈高大、粗壯,生長繁茂。葉色深綠,劍葉寬長,中度披葉,葉鞘、稃尖紫色。葉下禾,谷中長粒形,著粒密,有少量短芒,落色一般。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4.5萬穗,每穗總粒數164.8粒,結實粒81.8%,千粒重31.4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4.9;耐低溫能力一般,耐高溫能力中等。米質:糙米率81.6%,精米率74.0%,整精米率66.4%,粒長6.9毫米,長寬比2.6,堊白粒率26%,堊白度4.9%,透明度1級,堿消值5.0級,膠稠度6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0%,蛋白質含量8.2%。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75.8公斤,比對照II優58增產4.5%,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54.9公斤,比對照增產2.8%,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5.4公斤,比對照增產3.65%,日產量3.87公斤,比對照高0.11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上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25公斤,秧齡30~35天,5~6葉移栽,種植密度20厘米×2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5~6萬,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及時曬田控蘗,在成熟期實行濕潤灌溉,有利充分灌漿結實,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24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先豐優933

選育單位:湖南省洪江先豐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先豐A×洪恢933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組合屬三系雜交遲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8天左右。株高117厘米左右,植株整齊,莖稈略高,抗倒性差,分蘗力中等。葉色深綠,劍葉窄長,后期披葉較重,葉鞘、稃尖無色。葉下禾,穗形較小,谷長粒形,有少量短頂芒,著粒一般,落色差。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6.5萬穗,每穗總粒數153.6粒,結實率82.8%,千粒重28.7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6級,中感紋枯病;耐低溫能力一般,耐高溫能力中等。米質:糙米率82.7%,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3.5%,粒長7.4毫米,長寬比3.1,堊白粒率36%,堊白度6.5%,透明度2級,堿消值5.0級,膠稠度5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2%,蛋白質含量10.0%。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68.9 公斤,比對照Ⅱ優58增產6.5%,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50.1 公斤,比對照增產1.9%,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59.5 公斤,比對照增產4.2%,日產量3.95 公斤,比對照高0.27 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18日左右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8~10 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1.2 公斤,秧齡35天以內。種植密度20厘米×3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6~7萬。在肥水管理上做到基肥足,追肥速,中期補,氮、磷、鉀肥結合施用,適當增加磷、鉀肥用量。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壯籽,不宜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25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忠豐2號

選育單位:重慶皇華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Ⅱ-32A×忠恢166

已經審定情況:2006年通過重慶市審定,審定編號:渝審稻2006012。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株形適中,植株整齊,繁茂性好,分蘗力中等,抽穗欠整齊,葉色淡綠,葉片寬長,披葉,葉鞘、稃尖紫色。葉下禾,穗形較大,谷中長粒形,有短頂芒,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5.6萬穗,每穗總粒數167.2粒,結實率82.3%,千粒重30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4.9,感紋枯病;耐低溫能力較強,耐高溫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1.2%,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3.5%,粒長6.6毫米,長寬比2.5,堊白粒46%,堊白度9.4%,透明度3級,堿消值5.2級,膠稠度7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8%,蛋白質含量9.0%。

產量表現:2008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71.2公斤,比對照II優58增產5.6%,極顯著,日產量3.98公斤,比對照高0.27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上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2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公斤,秧齡30天或主莖葉片數5~6葉移栽,種植密度16.5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6~8萬,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及時曬田,在分蘗期每畝施鉀肥10~15公斤,有利壯桿壯籽,后期濕潤灌溉,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26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C兩優755

選育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C815S×755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一季晚秈,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株高114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劍葉中長直立。葉鞘、稃尖紫色,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9萬穗,每穗總粒數162粒,結實率77.6%,千粒重28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9;白葉枯病抗性9級,高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3.0%,精米率75.2%,整精米率67.0%,粒長6.7毫米,長寬比2.7,堊白粒率55%,堊白度7.7%,透明度2級,堿消值5.3級,膠稠度7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6%,蛋白質含量11.2%。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29.5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76%,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604.11公斤,比對照增產5.45%。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6.84公斤,比對照增產5.11%,日產量4.54公斤,比對照高0.23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湘中5月25日左右播種,湘北提早2~3天播種,湘南推遲2~3天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7~8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0.8公斤,秧齡25~30天,種植密度可根據肥力水平采用16厘米×26.5厘米或20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6萬左右。施肥做到基肥足,追肥速,中后期酌情補;氮、磷、鉀肥結合施用,適當增加磷、鉀肥用量。灌水采用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切忌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27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C兩優608

選育單位:湖南隆平種業有限公司、湖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C815S×R608

已往審定情況: 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一季晚秈,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株高113厘米左右,株型集散適中,繁茂性好,生長整齊、穗大粒多,后期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6.7~17.3萬穗,每穗總粒數174粒左右,結實率73.0~76.1%,千粒重27.4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5,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耐高溫能力強。米質:糙米率82.9%,精米率74.7%,整精米率59.8%,粒長6.8毫米,長寬比2.8,堊白粒率32%,堊白度2.9%,透明度2級,堿消值4.3級,膠稠度7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8%,蛋白質含量11.2%。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7.1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26%,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88.94公斤,比對照增產2.80%,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3.04公斤,比對照增產4.03%,日產量4.54公斤,比對照高0.20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5月下旬至6月初播種,也可參照當地汕優63的播種期同期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2~1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每畝插1.1~1.3萬蔸,基本苗6~7萬;適宜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栽培,施肥以基肥和有機肥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在灌水管理上,做到前期淺水,中期輕擱,后期采用干干濕濕灌溉,斷水不宜過早;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28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C兩優501

選育單位:湖南金健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湖南農業大學、常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C815S×制501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一季晚秈,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株高115.6厘米左右,葉片較窄,劍葉挺直,株型松緊適中,落色好,不易落粒。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6.6萬穗,每穗總粒數193.6粒左右,結實率77.7%,千粒重24.9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8;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1.5%,精米率74.2%,整精米率67.7%,粒長6.2 毫米,長寬比2.6,堊白粒率68%,堊白度6.9%,透明度2級,堿消值4.3級,膠稠度7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1%,蛋白質含量10.3 %。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29.3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72%,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604.23公斤,比對照增產6.88%,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6.78公斤,比對照增產5.30%,日產量4.56公斤,比對照高0.23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可參照當地汕優63的播種期同期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7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2~1.5公斤,秧齡30天以內,種植密度20厘米×26.5厘米,每蔸插6~7苗,每畝基本苗8萬。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時曬田控蘗,后期實行濕潤灌溉,抽穗揚花后不要脫水過早,保證充分灌漿結實。注意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29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Y兩優9918

選育單位:湖南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Y58S×R928(R527/R9311 //R838)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一季晚秈,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株高117厘米左右,株型松緊適中,葉色淡綠,劍葉挺、直、凹,莖桿堅韌,分蘗力中等,抽穗整齊,熟期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6.5萬穗,每穗總粒數175.5粒,結實率79.7%,千粒重26.8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8;白葉枯病抗性9級,高感白葉枯病;耐高溫能力強,耐低溫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 82.9%,精米率75.4%,整精米率61.2%,粒長6.9毫米,長寬比2.8,堊白粒率50%,堊白度5.0%,透明度3級,堿消值5.6級,膠稠度7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7%,蛋白質含量10.1%。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9.0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64%,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626.99公斤,比對照增產10.35%,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83.04公斤,比對照增產7.99%,日產量4.69公斤,比對照高0.40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5月中、下旬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0.75~1.0公斤,播種時每公斤種子拌2克多效唑。秧齡不超過25天,種植密度26.5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 氮、磷、鉀肥平衡施用,比例以1.0:0.6:1.0為宜。丘陵、山區每畝基肥施復合肥50公斤,平原湖區35公斤,移栽后3天每畝施尿素10公斤促分蘗,幼穗分化前每畝追施鉀肥10公斤、尿素4公斤。切忌后期斷水過早影響結實和充實。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30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Y兩優3218

選育單位:湖南科裕隆種業有限公司、、國家雜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Y58S×湘恢3218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一季晚秈,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株高124厘米左右,株型緊散適中,劍葉直立半瓦。葉鞘、稃尖無色,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7.0萬穗,每穗總粒數165.2粒,結實率80.0%左右,千粒重27.2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5;白葉枯病抗性5級,中感白葉枯病;抗高溫能力強。米質:糙米率80.6%,精米率72.0%,整精米率63.6%,粒長6.9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44%,堊白度6.2%,透明度2級,堿消值6.8級,膠稠度7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4%,蛋白質含量10.2%。

產量表現:2007年省平均畝產529.9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84%,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81.48公斤,比對照增產2.86%,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產量555.74公斤,比對照增產3.85%,日產量4.36公斤,比對照高0.11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5月下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0公斤,秧齡30天或主莖葉片數達5~6葉時移栽。種植密度20厘米×26.5厘米,每蔸插1~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5~6萬。每畝施40~50公斤復合肥作底肥,插秧后5~7天追施尿素5~8公斤,幼穗分化的3~4期再施尿素2~5公斤、氯化鉀25公斤。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31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Y兩優香2號

選育單位:湖南中江種業有限公司、國家雜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Y58S×江恢6292(MUT109M.H/9311)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一季晚秈,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株高108厘米左右,株型緊湊,莖桿粗壯,分蘗力強,劍葉挺、直、凹,稃尖無色,抽穗整齊,葉下禾,穗大粒多,熟期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7.0萬穗,每穗總粒數172.2粒,結實率78.2%,千粒重25.8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3.9;白葉枯病抗性3級;耐高溫能力強。米質:糙米率 81.1%,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6.7%,粒長6.7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19%,堊白度2.9%,透明度1級,堿消值6.9級,膠稠度7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2%,蛋白質含量8.6%。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14.48公斤,比對照汕優63減產3.46%,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95.42公斤,比對照增產5.32%,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54.95公斤,比對照增產0.93%,日產量4.35公斤,比對照低0.04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5月中、下旬至6月初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1.25公斤,播種時每公斤種子拌2克多效唑,秧齡不超過30天,葉齡6葉內移栽,種植密度20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6~7萬,適宜在中等以上肥力水平下栽培,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肥平衡施用,比例以1.0:0.6:1.0為宜。切忌后期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32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兩優2469

選育單位:湖南隆平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廣占63S×R2469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一季晚秈,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1天左右。株高122厘米左右,株型集散適中,繁茂性好,生長整齊,穗大粒多,后期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5.9~17.2萬穗,每穗總粒數169.7~174.4粒,結實率78.5%~82.5%,千粒重27.6~28.2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2,白葉枯病抗性5級,感白葉枯病。耐高溫能力強。米質:糙米率81.7%,精米率73.0%,整精米率61.6%,粒長6.8毫米 ,長寬比2.9,堊白粒率25%,堊白度3.0%,透明度2級,堿消值5.3級,膠稠度6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3%,蛋白質含量11.1%。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8.7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58%,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609.55公斤,比對照增產6.39%,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74.17公斤,比對照增產5.99%,日產量4.74公斤,比對照高0.40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一季晚稻種植,5月下旬至6月初播種,也可參照當地汕優63的播種期同期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2~1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6~7萬;適宜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栽培,施肥以基肥和有機肥為主,前期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在灌水管理上,做到前期淺水,中期輕擱,后期采用干干濕濕灌溉,斷水不宜過早;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33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兩優168

選育單位: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豐39S×R168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一季晚秈,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生育期121天左右。株高124厘米左右,株型適中,劍葉較長且直立。葉鞘、稃尖無色,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5.5萬穗,每穗總粒數187.0粒,結實率77.4%,千粒重27.9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6;白葉枯病5級,中感白葉枯病;耐高溫能力強。米質:糙米率80.8%,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0.7%,粒長7.0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36%,堊白度3.4%,透明度2級,堿消值6.6級,膠稠度6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3%,蛋白質含量10.6%。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2.7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39%,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94.11公斤,比對照增產5.09%,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3.43公斤,比對照增產4.74%,日產量4.64公斤,比對照高0.36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公斤,秧齡30天以內,種植密度:根據肥力水平采用20厘米×20厘米或16.5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6萬左右。基肥足,追肥速,中期補,氮、磷、鉀肥結合施用,適當增加磷、鉀肥用量。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不宜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34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廣兩優8號

選育單位:湖南大唐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廣8S×R8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一季晚秈,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株高124厘米左右,葉片較窄,劍葉長挺,株型松緊適中,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6.9萬穗,每穗總粒數163.5粒,結實率76.0 %,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7.2,白葉枯病抗性9級,高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2.4%,精米率74.5%,整精米率63.1%,堊白粒率52%,堊白度12.1%,粒長6.8毫米,長寬比2.9,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5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7%,蛋白質含量12.2%。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25.6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0%,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97.3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27%,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1.50公斤,比對照增產3.64%,日產量4.43公斤,比對照高0.09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可參照當地汕優63的播種期同期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7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2~1.5公斤,秧齡32天以內,種植密度20厘米×26.5厘米,每蔸6~7苗,每畝基本苗8萬左右。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時曬田控蘗,后期實行濕潤灌溉,抽穗揚花后不要脫水過早,保證充分灌漿結實。注意稻瘟病、稻曲病和紋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35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岡優140

選育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天龍水稻研究所、衡陽金泉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岡46A×天龍恢140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一季晚秈,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株高135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適中,分蘗力中等,葉片挺直,綠色,劍葉寬大直立微內卷,前期長勢旺,后期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5.5萬穗,每穗總粒數166.4粒,結實率72.9%,千粒重30.4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9;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耐高溫能力較強。米質一般:糙米率82.9%,精米率74.9%,整精米率59.6%,粒長6.2毫米,長寬比2.2,堊白粒率86%,堊白度15.9%,透明度2級,堿消值5.2級,膠稠度5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7%,蛋白質含量11.2%。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47.1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23%,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82.85公斤,比對照增產1.63%,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4.98公斤,比對照增產4.93%,日產量4.41公斤,比對照高0.16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5月20日前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1.0公斤,秧齡控制在30天以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每蔸插4~6苗,每畝基本苗8萬左右。施足底肥,早施分蘗肥,看苗補施穗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科學管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36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協優117

選育單位:四川省瀘州泰豐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協青早A×瀘恢17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一季晚秈,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株高131厘米左右,株型緊湊,莖桿粗壯,劍葉直,葉色較濃,長勢旺,葉鞘、稃尖紫色,后期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 16.35 萬穗,每穗總粒數 151.05粒,結實率81.4 %,千粒重31.05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9,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米質: 糙米率82.9%, 精米率73.9%, 整精米率45.9%, 粒長6.9毫米,長寬比2.6,堊白粒率72%,堊白度14.0%,透明度2級,堿消值5.8級,膠稠度38毫米,直鏈淀含量23.2%, 蛋白質含量11.2%。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73.16公斤, 比對照汕優63增產7.55%,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量597.44公斤, 比對照增產4.28%, 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85.3公斤,比對照增產5.92%,日產量4.65公斤,比對照高0.2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可與當地汕優63的播種期同期播種。水育秧,秧齡不超過30天。適當稀播,秧田每畝播種量12~15公斤,大田每畝用種1.0公斤。注意合理密植,建立良好的高產群體結構。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培育多蘗壯秧,巧施穗肥,氮、磷、鉀肥配合,有機肥、無機肥適量搭配。科學管水,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37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Ⅱ優845

選育單位:浙江省溫州市農科院、溫州聯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Ⅱ-32A×溫恢845

已往審定情況:2006年通過浙江省審定,審定編號:浙審稻2006006。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一季晚秈,在我省作一晚栽培,全生育期123天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株形集散適中,莖桿粗壯,耐肥抗到,劍葉短寬直立,半葉下禾,成熟期落色好。分蘗力強,有效穗較多,成穗率較高,穗粒較多,結實率高,籽粒飽滿,谷長粒形,稃尖紫色無芒。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8萬穗,每穗總粒數153粒,結實率86%,千粒重26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5,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1.4%,精米率73.8%,整精米率67.7%,粒長6.1毫米,長寬比2.5,堊白粒率52%,堊白度10.9%,透明度2級,堿消值5.8級,膠稠度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6.7%,蛋白質含量9.8%。

產量表現:2006年湖南省區試平均畝產554.1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84%;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69.12公斤,比對照增產6.79%,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1.65公斤,比對照增產5.32%,日產量4.57公斤,比對照高0.28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宜在5月中、下旬播種,每畝用種量1.5公斤,稀播勻播,培育帶蘗壯秧。適齡移栽,秧齡25天左右,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種植密度20厘米×23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6~7萬。施足基肥,早施分蘗肥,巧施穗粒肥,氮、磷、鉀肥結合使用,并增加磷、鉀肥的施用比例,一般每畝施純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鉀12公斤。深水活蔸,淺水分蘗,苗夠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濕交替,避免成熟期過早斷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38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玉針香

選育單位: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湖南金健米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天龍香103/R4015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常規中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株高119 厘米左右,株型適中。葉鞘、稃尖無色,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28.1萬穗,每穗總粒數115.8粒,結實率81.1%,千粒重28.0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8.2,白葉枯病抗性7級,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耐寒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0.0%,精米率65.7%,整精米率55.8%,粒長8.8毫米,長寬比4.9,堊白粒率3%,堊白度0.4%,透明度1級,堿消值6級,膠稠度8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0%。在2006年湖南省第六次優質稻品種評選中被評為一等優質稻品種。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26.38公斤,比對照金優207減產1.34%,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461.56公斤,比對照減產7.15%,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43.97公斤,比對照減產4.25%,日產量3.89公斤,比對照低0.31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湘中6月16~18日播種,湘北可提早2天,湘南可推遲2天。每畝大田用種量2.5公斤。7月25日前移栽完畢,秧齡控制在35天內,種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蔸插4~5苗,每畝基本苗7.5~9萬。宜采用中等偏高肥力水平栽培,以充分發揮該品種的增產潛力。前期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早施追肥,促進分蘗,中后期穩施壯苞肥及壯籽肥;前期以淺水促分蘗為主,中后期保持濕潤為主,切忌脫水過早。在苗期、分蘗盛期和抽穗破口期必須加強對稻瘟病的防治。同時注意防治紋枯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39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玉柱香

選育單位: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湖南金健米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湘晚秈13號/愛華5號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常規中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5天左右。株高122 厘米左右,株型適中,葉鞘、稃尖無色,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28.8萬穗,每穗總粒數133.8粒,結實率80.9%,千粒重28.3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7.9,白葉枯病抗性9級,高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耐寒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0.3%,精米率70.9%,整精米率63.0%,粒長8.7毫米,長寬比4.4,堊白粒率9%,堊白度0.5%,透明度1級,堿消值6級,膠稠度8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5%。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21.52公斤,比對照金優207減產2.47%,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480.68公斤,比對照減產3.31%,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51.10公斤,比對照減產2.89%,日產量3.99公斤,比對照低0.22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湘中6月16~18日播種,湘北可提早2天,湘南可推遲2天。每畝大田用種量2.5公斤,7月25日前移栽完畢,秧齡控制在35天內,種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蔸插4~5苗,每畝基本苗7.5~9萬。宜采用中等肥力水平栽培,以充分發揮該品種的增產潛力。前期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早施追肥,促進分蘗,中后期穩施壯苞肥及壯籽肥;前期以淺水促分蘗為主,中后期保持濕潤為主,切忌脫水過早。在苗期、分蘗盛期和抽穗破口期必須加強對稻瘟病的防治。同時注意防治紋枯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40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宜S晚2號

選育單位:江西省宜春學院、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276S×C20-7-85

已往審定情況:2004年通過江西省審定,審定編號:贛審稻2004020。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中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株高104厘米左右,株型緊湊,長勢繁茂,莖稈粗壯,分蘗能力強,劍葉挺直,屬半葉下禾。葉鞘綠色,穎尖、柱頭無色,葉片深綠色,穗頂部部分谷粒有芒。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9萬穗,每穗總粒數135粒左右,結實率80%,千粒重28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0,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2.9%,精米率74.2%,整精米率62.3%,粒長7.0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40%,堊白度6.4%,透明度2級,堿消值5.2級,膠稠度8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7%,蛋白質含量12.7%。在2006年湖南省第六次優質稻品種評選中被評為三等優質雙季晚秈稻品種。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56.75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5.68%,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19.27公斤,比對照增產4.45%,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88.01公斤,比對照增產5.07%,日產量4.28公斤,比對照高0.08 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湘中地區6月20日左右播種,湘北地區需提早,湘南地區可推遲;每畝大田用種量2公斤。秧田下足底肥,秧苗一葉一心時施好“斷奶肥”,移栽前7天施好“送嫁肥”,注意防治稻薊馬等病蟲害;秧齡25天左右,種植密度16.5厘米×23厘米,每蔸插7~9苗,每畝基本苗10~12萬;底肥以農家肥和三元復合肥為主,插后7天內追施氮肥和鉀肥,抽穗前5天看苗補肥。水以淺水為主,苗夠曬田,后期干干濕濕;及時防治各種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41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豐優800

選育單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豐源A×N恢800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中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成穗率中等,成熟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7.3萬穗,每穗總粒數140.3粒,結實率81.3%,千粒重28.7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8.3,白葉枯病抗性7級,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2.5%,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7.8%,粒長7.1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74%,堊白度8.9%,透明度2級,堿消值4.8級,膠稠度4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6%,蛋白質含量12.2%。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47.51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3.93%,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12.16公斤,比對照增產2.40%,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79.84公斤,比對照增產3.17%。日產量4.21公斤,比對照低0.02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6月20日左右播種,7月中旬移栽,秧齡不超過30天。每畝秧田播種量7.5~1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2公斤。種植密度16.5厘米×23厘米,每蔸插4~5苗,每畝基本苗8~12萬。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時曬田控蘗,后期實行濕潤灌溉,抽穗揚花后不要脫水過早,保證充分灌漿結實。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42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H28優451

選育單位: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H28A×華恢451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中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株高102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莖稈中粗。分蘗力較強,葉鞘、葉耳、葉緣均無色,劍葉較長,直立,抽穗整齊,稃尖無色,偶有頂芒,葉下禾,后期落色好,不早衰。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8.6萬穗,每穗總粒數123.2粒,結實率81.7%,千粒重29.2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7.8,白葉枯病抗性7級,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耐低溫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3.2%,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5.8%,粒長7.4毫米,長寬比3.4,堊白粒率36%,堊白度3.7%,透明度1級,堿消值5.1級,膠稠度6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5%,蛋白質含量12.6%。在2006年湖南省第六次優質稻品種評選中被評為二等優質稻品種。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51.39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4.44%,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06.60公斤,比對照增產1.91%,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79.0公斤,比對照增產3.18%,日產量4.34公斤,比對照高0.14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6月25日左右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大田用種量1.5公斤。水育秧5.0葉移栽。插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施肥水平中等,夠苗及時曬田。堅持強氯精浸種,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43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青優109

選育單位:湖南金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青A×109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中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2天左右。株高107厘米左右,株型略緊束,長勢繁茂,莖稈粗壯,分蘗能力較強,劍葉挺直,葉鞘綠色,穎尖、柱頭無色,葉片深綠色,主莖葉片數16葉,屬半葉下禾。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8.3萬穗,每穗總粒數142.6粒,結實率81%,千粒重26.5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7.7,白葉枯病抗性7級,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1.7%,精米率72.8%,整精米率65.0%,粒長6.8毫米,長寬比3.1,堊白粒率14%,堊白度1.2%,透明度1級,堿消值4.7級,膠稠度5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4%,蛋白質含量11.3%。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62.67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7.45%;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01.03公斤,比對照增產4.33%。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81.85公斤,比對照增產5.89%,日產量4.29公斤,比對照高0.15 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6月22日左右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2公斤;7月中旬移栽,種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蔸插2~3粒谷秧,每畝基本苗8~10萬;適合中等肥力水平下栽培,每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肥的比例為1∶0.8∶1,重施底肥、有機肥,快追肥;及時落水曬田;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44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T優118

選育單位:湖南省永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T98A×R118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中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株高110厘米左右,株型偏緊束,分蘗力較強,生長穩健,莖桿較粗,葉片青綠,劍葉較寬、直立,后期落色好,籽粒飽滿。稃尖無色,間有頂芒。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20萬穗左右,每穗總粒數144.4粒,結實率79.8%,千粒重25.3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8.4,白葉枯病抗性7級,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后期耐寒性強。米質:糙米率81.8%,精米率72.9%,整精率66.7%,粒長6.9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44%,堊白度6.5%,透明度1級,堿消值5.8級,膠稠度4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8%,蛋白質含量10.2%。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59.01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6.6%,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14.6公斤,比對照增產8.67%,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86.81公斤,比對照增產7.64%,日產量4.33公斤,比對照高0.22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湘中6月25日左右播種,湘北須提前3~4天播種,湘南可推遲3~4天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1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25~1.5公斤。秧齡控制在30天以內。種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6~8萬。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及時曬田控苗,后期干濕交替灌溉,不宜脫水過早,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45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湘豐優103

選育單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湘豐70A×湘恢103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中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株高104厘米左右,葉片挺直,劍葉長度中等,株型較緊湊,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7.8~18.2萬穗,每穗總粒數136.6~145.8粒,結實率77.7~78.5%,千粒重27~28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7,白葉枯病抗性9級,高感白葉枯病;耐寒抗倒;米質:糙米率82.8%,精米率75.3%,整精米率68.9%,粒長6.8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29%,堊白度2.8%,透明度2級,堿消值4.1級,膠稠度7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6%,蛋白質含量11.2%。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62.40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7.39%,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494.16公斤,比對照增產2.90%,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78.28公斤,比對照增產5.15%,日產量4.35公斤,比對照高0.21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6月23~25日播種。 每畝秧田播種量6~8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2~1.5公斤,秧齡30天以內,種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蔸插4~5苗,每畝基本苗8~10萬。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及時曬田控蘗,后期干濕交替灌溉,不宜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46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湘菲優8118

選育單位:湖南科裕隆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湘菲A×湘恢8118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組合屬三系雜交中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株高101 厘米左右,株型適中,劍葉直立。葉鞘、稃尖紫色,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21.1萬穗,每穗總粒數118.1粒,結實率80.0%,千粒重29.4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0,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耐寒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2.5%,精米率73.8%,整精米率64.6%,粒長7.1 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98%,堊白度17.8%,透明度2級,堿消值5.2級,膠稠度8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7.4%,蛋白質含量10.0%。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61.38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7.15%,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13.70 公斤,比對照增產8.48%,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87.54公斤,比對照增產7.82%,日產量4.30公斤,比對照高0.19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一般在6月22日播種,湘北適當提早,湘南適當推遲。每畝秧田播種量12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秧齡30天或主莖葉片數達5~6葉時移栽,種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7~8萬,底肥足,施肥早,及時曬田控苗,后期實行濕潤灌溉,不要脫水太早,有利于灌漿結實。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47

作物種類:水 稻

品種名稱:星優1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星城A×先恢207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中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劍葉較短且直立。葉鞘、稃尖紫色,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8.8萬穗,每穗總粒數143.2粒,結實率84.4%,千粒重27.0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6.2,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耐寒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2.9%,精米率74.7%,整精米率69.5%,粒長6.6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28%,堊白度5.6%,透明度2級,堿消值4.4級,膠稠度7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4%,蛋白質含量13.4%。在2006年湖南省第六次優質稻品種評選中被評為三等優質稻品種。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25.41公斤,比對照金優207減產1.57%,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15.55公斤,比對照增產3.71%,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70.48公斤,比對照增產1.07%,日產量4.22公斤,比對照高0.02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湘北6月22~25日播種,湘中、湘南6月25~28日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不超過1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秧齡不超過25天。種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或16.5厘米×23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8萬以上。每畝施純氮10公斤左右,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氮、磷、鉀肥比例1:0.5:1。濕潤灌溉為主,后期不宜脫水過早。注意防治紋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48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岳優9264

選育單位:湖南省岳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湖南洞庭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岳4A×W264

已經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中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2天左右。株高105厘米左右,株型松緊適中,穗型中大,劍葉直立。葉鞘、稃尖無色,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8.7萬穗,每穗總粒136.3粒,結實率80.0%,千粒重27.5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6.1,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抗寒能力中等。米質:糙米率84.1%,精米率76.1%,整精米率67.9%,粒長7.0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28%,堊白度3.6%,透明度2級,堿消值4.5級,膠稠度7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3%,蛋白質含量12.4%。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57.28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5.81%,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21.33公斤,比對照增產4.87%,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89.31公斤,比對照增產5.34%,日產量4.38公斤,比對照高0.18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湘北6月23日左右播種,湘中、湘南6月28日前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秧齡28天以內,中等肥力田種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8萬左右。基肥足,追肥速,氮、磷、鉀、有機肥配合施用,適當增加磷、鉀肥用量。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孕穗抽穗,后期干干濕濕,不宜脫水過早,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49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中優4202

選育單位:德農正成種業長沙水稻所

品種來源:中九A×4202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中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株高110 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劍葉較長且直立。葉鞘、稃尖無色,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8.3萬穗,每穗總粒數150粒,結實率73.6%,千粒重26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5;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1.0%,精米率72.4%,整精米率65.6%,粒長7.1毫米,長寬比3.2,堊白粒率23%,堊白度2.1%,透明度1級,堿消值5.4級,膠稠度6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2%,蛋白質含量11.0%。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60.73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8.77%,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490.82公斤,比對照增產3.65%,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75.78公斤,比對照增產6.21%,日產量4.16公斤,比對照高0.08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湘南6月20日播種,湘中、湘北適當提早2~4天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25公斤,秧齡25天以內,種植密度:根據肥力水平采用20厘米×20厘米或13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6萬左右。基肥足,追肥速,中期補,氮、磷、鉀肥結合施用,適當增加磷、鉀肥用量。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不宜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50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中3優810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金健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中3A×中恢810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中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3天左右。株高108 厘米左右,株型緊湊,田間生長勢較旺,繁茂性好,分蘗力較強,葉色濃綠,葉片挺直;穗層整齊,穗子較大;谷長粒形,稃尖紫色。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7.8萬穗,每穗總粒數142.7粒,結實率78.2%,千粒重28.5克。抗性結果: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4,白葉枯病抗性5級,中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2.2%,精米率74.2%,整精米率64.5%,粒長7.2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40%,堊白度5.0%,透明度1級,堿消值4.8級,膠稠度5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7%,蛋白質含量12.5%。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67.47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8.56%,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24.40公斤,比對照增產4.85%,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95.94公斤,比對照增產6.71%,日產量4.38公斤,比對照高0.16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6月上、中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9~1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左右,秧齡28~33天,種植密度:根據肥力水平采用13厘米×26.5厘米或13厘米×23厘米,每蔸插2~3粒谷秧,每畝基本苗12~15萬左右。施足基肥,一般畝施純氮10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鉀9公斤,磷、鉀肥作基肥,氮肥70%作基肥、30%作追肥,堅持基肥足、追肥早的施肥原則。合理管水,做到寸水返青,及時曬田,有水孕穗,干濕壯籽,后期不宜過早斷水。及時防治病蟲害,稻瘟病重發區,要注意及時藥劑防治。其他田間管理同一般品種。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51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中優668

選育單位:湖南湘東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中9A × R668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中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3天左右。株高103厘米左右,株型緊湊,劍葉較長且直立。葉鞘、稃尖無色,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8.2萬穗,每穗總數144.6粒,結實率80.7%,千粒重26.4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8,白葉枯病抗性 7級,感白葉枯病:耐寒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1.8%,精米率72.9%,整精米率66.7%,粒長6.8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22%,堊白度2.5%,透明度2級,堿消值5.2級,膠稠度5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9%,蛋白質含量10.9%。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50.38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4.60%,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494.29公斤,比對照增產2.93%,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72.3公斤,比對照增產3.77%,日產量4.18公斤,比對照高0.04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湘南6月25日播種,湘中、湘北適當提早2~4天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25公斤,秧齡25天以內,種植密度:根據肥力水平采用20厘米×20厘米或16.5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6萬左右。基肥足,追肥速,中期補,氮、磷、鉀肥結合施用,適當增加磷、鉀肥用量。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不宜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52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陵兩優564

選育單位: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湘陵628S×華恢564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遲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1天左右。株高110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劍葉挺直,莖稈較粗。分蘗力較強,生長勢旺,穗粒結構均衡,葉鞘、葉耳、葉緣、柱頭、稃尖均無色,抽穗整齊,葉下禾,后期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7.7萬穗, 每穗總粒數135.3粒,結實率82.6%,千粒重30.6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7.3,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耐寒性強。米質:糙米率80.4%,精米率72.5%,整精米率70.3%,粒長7.1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22%,堊白度1.9%,透明度1級,堿消值5.1級,膠稠度8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5%,蛋白質含量10.5%。在2009年湖南省第七次優質稻品種評選中被評為三等優質稻品種。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90.66公斤,比對照威優46增產6.99%,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28.00公斤,比對照增產6.55%,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09.33公斤,比對照增產6.77%,日產量4.20公斤,比對照高0.25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6月18日左右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水育秧5.5葉左右移栽, 秧齡30天以內;種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需肥水平中等,一般每畝施純氮12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鉀6.5公斤。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補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深水活蔸、淺水分蘗、苗夠曬田、有水孕穗、干濕壯籽;根據病蟲預報,及時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53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陸兩優1537

選育單位:湖南省株洲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陸18S×R1537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遲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2天左右。株高114厘米左右,株型適中,劍葉較長且直立。葉鞘、稃尖紫色,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8.0萬穗,每穗總粒數150粒,結實率75.0%,千粒重28.0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2,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耐寒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2.8 %,精米率75.3 %,整精米率68.0%,粒長6.8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66%,堊白度9.1%,透明度2級,堿消值5.1級,膠稠度7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9%,蛋白質含量9.7%。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81.69公斤,比對照威優46增產5.04%,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03.79公斤,比對照增產0.59%,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98.27公斤,比對照增產2.82%,日產量4.02公斤,比對照高0.06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湘中6月15日播種,湘南推遲2~4天、湘北提早2~4天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25公斤,秧齡32天以內,種植密度:根據肥力水平采用20厘米×20厘米、13厘米×26.5厘米或16.5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6萬左右。基肥足,追肥速,中期補,氮、磷、鉀肥結合施用,適當增加磷、鉀肥用量。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不宜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的防治。注意防倒伏。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54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Y兩優86

選育單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Y58S×明恢86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遲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113厘米左右,株型松緊適中,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穗大粒多,谷中長粒形,稃尖無色。莖稈粗壯,劍葉挺直,前期生長穩健,后期株葉形態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20.2萬穗,每穗總粒數135.2粒,結實率76.5%,千粒重27.3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4,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2.7%,精米率75.2%,整精米率70.3%,粒長6.7毫米,長寬比2.8,堊白粒率19%,堊白度2.1%,透明度2級,堿消值6.6級,膠稠度7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3%,蛋白質含量11.1%。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81.12公斤,比對照威優46增產5.06%,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05.48公斤,比對照增產2.1%,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93.3公斤,比對照增產3.58%,日產量4.02公斤,比對照高0.06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6月18日左右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0~1.25 公斤,秧齡25~35天,種植密度20厘米×26.5 厘米,每畝基本苗4~5萬,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及時曬田控蘗,在幼穗分化4期看苗追施尿素2~4 公斤、鉀肥3~4 公斤作穗肥,施肥總量以不超過12 公斤純氮為宜,抽穗揚花后間歇灌溉,保持田間濕潤,不宜脫水過早,以利灌漿結實,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55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深優2200

選育單位: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清華深圳龍崗研究所

品種來源:深97A×R2200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8天左右。株高115 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劍葉較長且直立。葉鞘、稃尖紫色,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7.4萬穗,每穗總粒數170.3粒,結實率84.0%,千粒重24.4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0,白葉枯病9級,高感白葉枯病。米質:糙米率81.5%,精米率74.0%,整精米率68.6%,粒長6.1毫米,長寬比2.6,堊白粒率15%,堊白度2.7%,透明度1級,堿消值6.8級,膠稠度6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8%,蛋白質含量11.5%。在2006年湖南省第六次優質稻品種評選中被評為三等優質稻品種。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19.24公斤,比對照威優46增產6.10%,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10.91公斤,比對照減產0.69%,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15.08公斤,比對照增產2.71%,日產量4.38公斤,比對照高0.14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湘南6月21日播種,湘中、湘北提前2~3天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5~2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秧齡35天以內。種植密度:根據肥力水平采用20厘米×20.5厘米、13厘米×26.5厘米或16.5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5.8萬左右。基肥足,追肥速,中期補,氮、磷、鉀肥結合施用,適當增加磷、鉀肥用量。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不宜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56

作物種類:雜交水稻

品種名稱:T優277

選育單位: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T98A×R277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7天左右。株高114厘米左右,植株松緊適中,生長整齊,葉片挺直上舉,較厚實。莖稈較粗壯,屬葉下禾,后期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8.1萬穗,每穗總粒數146.8粒,結實率83.5%,千粒重26.6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3,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抗寒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2.3%,精米率73.6%,整精米率63.5%,粒長7.1毫米,長寬比3.2,堊白粒率8%,堊白度0.9%,透明度1級,堿消值4.9級,膠稠度7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0%,蛋白質含量10.4%。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93.26公斤,比對照威優46增產5.23%,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29.70公斤,比對照增產5.76%,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11.48公斤,比對照增產5.50%,日產量4.35公斤,比對照高0.34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湘南6月20日播種,湘中、湘北提早2~4天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3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3~3.5公斤,秧齡30天以內,種植密度:根據肥力水平采用20厘米×20厘米、13厘米×26.5厘米或16.5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6萬左右。基肥足,追肥速,中期補,氮、磷、鉀肥結合施用,適當增加磷、鉀肥用量。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不宜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57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T優1128

選育單位:湖南明珠種業有限公司、郴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T98A×MZ98008-1128(測64/馬壩占//R80)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8天左右。株高109厘米左右,株型松緊適中,生長勢強,劍葉中長、直立,葉下禾,穗大粒多,后期落色好,不早衰。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8.2萬穗,每穗總粒數163.3粒,結實率80.3%,千粒重25.5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7.1,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耐低溫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3.0%,精米率74.5%,整精米率67.9%,粒長6.8毫米,長寬比3.1,堊白粒率20%, 堊白度1.8%,透明度1級, 堿消值5.9級,膠稠度68毫米, 直鏈淀粉含量27.5%,蛋白質含量10.5%。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72.57公斤,比對照威優46增產3.05%,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490.91公斤,比對照減產0.85%,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81.74公斤,比對照增產1.10%,日產量4.07公斤,比對照高0.12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湘南6月25日前播種,湘北6月20日前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25公斤。秧齡在25天以內,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6~8萬。施肥做到基肥足,追肥早而速,中期適當補。注意氮、磷、鉀肥的合理配比,比例以1:0.5:0.7為宜。管水做到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夠苗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切忌斷水過早。及時防治稻飛虱、稻瘟病和紋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58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天龍優140

選育單位:綿陽市天龍水稻研究所、衡陽金泉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天1A×天龍恢140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2天左右。株高107厘米左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葉片挺直,綠色,劍葉寬短直立微內卷,前期長勢旺,后期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9.37萬穗,每穗總粒數121.6粒,結實率77.8%,千粒重28.5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7.8,白葉枯病抗性7級,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耐寒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3.2%,精米率75.6%,整精米率64.2%,粒長7.0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50%,堊白度5.6%,透明度1級,堿消值6.3級,膠稠度7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0%,蛋白質含量10.6%。

產量表現:2006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26.3公斤,比對照威優46增產3.91%,不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484.5公斤,比對照增產3.36%,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05.4公斤,比對照增產3.64%,日產量4.14公斤,比對照高0.13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湘南6月20日前播種,湘中、湘北提早2~3天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1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25公斤,秧齡在30天以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8~10萬。施足底肥,早施分蘗肥,看苗補施穗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科學管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59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先豐優034

選育單位:湖南省洪江先豐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先豐A×洪恢034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晚秈,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2天左右。株高112厘米左右,株型集散適中,劍葉較長且直立。葉鞘、稃尖均無色,籽粒飽滿,有少量頂芒,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6~17萬,每穗總粒數142.2粒,結實率77.7%,千粒重30.15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1,白葉枯病抗性7級,感白葉枯病;耐低溫能力中等。米質:糙米率82.4%,精米率73.7%,整精米率57.6%,粒長7.6毫米,長寬比3.3,堊白粒率32%,堊白度2.9%,透明度1級,堿消值4.6級,膠稠度7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2%,蛋白質含量10.5%。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89.67 公斤,比對照威優46增產4.47%,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07.51 公斤,比對照威優46增產2.51%,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98.59 公斤,比對照增產3.49%,日產量4.08 公斤,比對照高0.09 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雙季晚稻栽培,湘南6月18日前播種,湘中、湘北提早2~4天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 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1.5 公斤,秧齡30天以內。種植密度20厘米×3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5~6萬。基肥足,追肥速,中期補,氮、磷、鉀肥結合施用,適當增加磷、鉀肥用量。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壯籽,不宜脫水過早。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60

作物種類 :水稻

品種名稱 :廣湘24S

選育單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 :GDS-1與P88S雜交選育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 :該品種屬中秈型低溫敏兩用核不育系。播始歷期70~100天,平均79.6天;株高72.0厘米;株型適中,葉片凹而直立,綠色;葉鞘、稃尖均為無色;主莖葉片數14.3片;分蘗力強,成穗率高,單株有效穗10.0個;穗長20.4厘米,穗總粒數166.2粒,谷長粒形,千粒重25克;群體整齊度99.8%;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100%,不育花粉以典敗為主,不育臨界溫度23.5℃。柱頭總外露率70.5%,其中雙邊外露率34.6%,單邊外露率35.9%;制種異交結實率45.0%;繁殖自交結實率55.4%;白葉枯病5級,葉稻瘟6級,穗頸稻瘟9級,米質:糙米率83.8%,精米率76.1%,整精米率62.0%,粒長6.3毫米,長寬比2.8,堊白粒率11%,堊白度1.0%,透明度1級,堿消值5.1級,膠稠度8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4%,蛋白質含量15.6%。

繁殖要點:1.廣湘24S在海南三亞異地繁殖,育性敏感期宜安排在2月上、中旬,于2月底至3月初抽穗;如在我省采用冷水串灌方法繁殖,則在幼穗分化4~6期用18~22℃冷水串灌10天左右。2.廣湘24S在長沙制種,花期宜安排在8月20日左右;在其他丘陵山區制種花期還應適當提早。3.廣湘24S異交性好,易接受外來花粉。繁殖和制種,都應注意做好隔離,嚴格除雜保純。4.廣湘24S對赤霉素(“九二○”)敏感,每畝制種田噴10~15克,每畝繁殖田噴2~3克或不噴。5.制種的其他田間栽培措施與一般雜交稻制種基本相同。

審定意見:該不育系達到我省兩用核不育系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湖南省冷灌繁殖或海南省冬季繁殖,制種宜安排在湘中南海拔350米以下的山丘區夏制。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61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龍S

選育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以徐S作母本,133S作父本雜交改良育成。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溫敏型兩用核不育系。長沙夏播播始歷期80~85天。株高80厘米左右,葉片寬度中等、較長、直立,葉色濃綠,葉鞘綠色、稃尖黃色。分蘗力強,生長勢旺,抽穗整齊。長日照條件下(長于13.5小時)育性轉換起點溫度低于23.5℃,敏感期日平均溫度高于24.0℃條件下為無花粉型敗育。柱頭總外露率79.9%,其中雙邊外露率36.2%,單邊外露率43.7%;穗包頸粒率24.6 %。對赤霉素(“九二0”)較敏感,徹底解除包莖的用量為每畝15克,用赤霉素(“九二0”)處理大田群體的最適時期為80%稻苞破口的時期。米質:糙米率81.9%,精米率73.5%,整精米率49.3%,粒長6.3毫米,長寬比3.3,堊白粒率2%,堊白度0.1%,透明度2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3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7%,蛋白質含量17.3%。抗性:苗葉瘟3級,穗頸瘟5級,白葉枯病3級。

繁殖要點:龍S不育系種子生產要遵循“核心種子--原種--生產用種”的種子生產程序。育性轉換敏感期遇到連續10天以上日平均氣溫19~22℃低溫天氣或17~19℃冷水串灌15天,育性恢復正常,可獲得較高的繁殖產量。繁殖過程嚴格隔離和除雜。核心種子生產要嚴格鑒定育性轉換起點溫度。雜交種子生產技術主要掌握好赤霉素(“九二0”)噴施時期和用量,即第1次噴施時期以80%稻苞破口為宜,其它技術與一般水稻兩用核不育系相同。

審定意見:該不育系達到我省兩用核不育系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湖南省冷灌繁殖或海南省冬季繁殖,制種宜安排在湘中南海拔300米以下的山丘區夏制。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62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隆華916A

選育單位: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以T98A為母本,中9B體細胞無性系矮稈突變體的穩定株系SV9-16B為父本,回交轉育而成的中熟早秈型三系不育系。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早秈型三系不育系,播始歷期68~54天。株高60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莖稈中粗,葉鞘、葉耳、葉舌、柱頭、稃尖均無色。主莖葉片數10.5~12葉,劍葉直立,劍葉長32.4厘米,寬1.5厘米。分蘗力中等,成穗率較高,單株有效穗9.5個,穗長24.3厘米,每穗總穎花數156個,千粒重23.7克。不育株率100%,不育度100%,花粉敗育以典敗為主。柱頭總外露率82%,其中雙邊外露率56%,一般異交結實率60%左右。抗性:葉稻瘟5級,穗頸瘟7級,白葉枯病5級。米質:出糙率81.4%,精米率70.8%,整精米率67.4%,粒長6.7毫米,長寬比3.4,堊白粒率30%,堊白度2.4%,透明度1級,堿消值4.0級,膠稠度5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2%。一般每畝繁殖產量200公斤。

繁殖要點:在海拔350米左右的山丘區繁殖,4月下旬播種,最佳抽穗揚花期在7月上旬。父母本播種時差4~5天,葉差1.1葉,以葉差為主。父母本行比2:10,廂寬200厘米。母本株行距13厘米×16.5厘米,雙本。父本株行距16.5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3粒谷秧。母本4.5葉時父母本同時移栽。施肥水平中等,不宜偏施氮肥,以免群體繁茂過度。保持淺水分蘗,夠苗及時曬田。母本始穗5%時開始噴施赤霉素(“九二0”),每畝第一天噴3克,第二天噴6克,第三天噴9克,第四天給保持系單獨噴2克。搞好人工輔助授粉、病蟲害防治和除雜保純工作。

審定意見:該不育系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我省海拔300~500米的山丘區繁殖、制種。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63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農香A

選育單位:湖南農富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用新香A作母本,自選的44作父本,經多代回交轉育而成。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遲熟中秈香型三系不育系,在湖南長沙4月中旬播種,播始歷期105天左右,5月下旬播種,播始歷期96天左右。株高70厘米左右,柱頭、稃尖有色,株型集散適中,葉片直立,青秀,劍葉不早衰。谷粒細長,長寬比3.2,主莖葉片數15~16葉,穗長30厘米左右,每穗總穎花數170~180朵。開花習性好,柱頭外露率高,異交結實率高,異交結實率50%左右。抗性:苗葉瘟9級,穗頸瘟9級,高感稻瘟病,白葉枯病5級。米質:糙米率81.2%,精米率74.2%,整精米率40.2%,粒長6.6毫米,長寬比3.2,堊白粒率48%,堊白度5.9%,透明度2級,堿消值4.0級,膠稠度7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1.5%,蛋白質含量11.0%。一般每畝繁殖產量250公斤左右。

繁殖要點:做好親本提純復壯和隔離處理。因地制宜,花期選擇在27~30℃之間抽穗,從6月下旬到8月花期均適宜。適溫下母本早播6~7天,高溫下母本早播5天左右。制種采用葉齡差和時差相結合方法確定播差期。稀播育壯秧,適時移栽,秧齡不超過25天,雙苗移栽,繁殖行比2:10,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重施磷、鉀肥。夠苗及時曬田,有水抽穗,干濕壯籽。每畝赤霉素(“九二0”)用量13克左右。搞好人工輔助授粉、病蟲害防治和除雜保純工作。

審定意見:該不育系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我省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繁殖、制種。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玉2009001

作物種類:玉米

品種名稱:湘康玉1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臨1×冀豐51-2

特征特性:湖南春播生育期110天左右。株型緊湊,耐密性好,根系發達,植株生長健壯,穗上部清秀,秸稈堅韌,葉色濃綠。活桿成熟,結實性好。果穗長柱型,籽粒半硬粒型,黃色,穗軸白色。省區試結果:兩年區試平均株高265厘米,穗位高106厘米,穗長19.6厘米,穗行數15.1行,禿頂長1.0厘米,百粒重30.9克。倒伏、倒折率分別為4.4%和0.9%,空稈率0.6%,大斑病1.3級,小斑病1.8級,紋枯病1.9級,玉米螟1.3級。品質:籽粒粗蛋白含量11.98%,粗脂肪含量3.94%,粗淀粉含量69.72%,賴氨酸含量0.32%,容重731克/升。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15.3公斤,比對照臨奧1號增產9.0%,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44.4公斤,比對照增產10.75%,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29.9公斤,比對照增產9.88%。

栽培要點:湘中3月下旬,湘南3月中、下旬,湘北3月底至4月初播種;每畝種植3000~3500株,在播種前每畝底肥施復合肥50公斤,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追肥按葉齡指數分拔節、攻穗兩次追施。拔節肥在葉齡指數30%,展開葉5~6片,出苗后20天左右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穗肥在葉齡指數60%,展開葉11~12片,出苗后40天左右每畝施尿素20公斤。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玉2009002

作物種類:玉米

品種名稱:科玉6號

選育單位: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所                   

品種來源:ISA01×ISA09

已往審定情況:

特征特性:湖南春播生育期111天左右。葉色較濃綠,果穗圓筒型,籽粒半硬粒型,黃色,穗軸紫色。省區試結果:兩年區試平均株高266厘米,穗位高111厘米,穗長19.1厘米,穗行數15.5行,禿頂長0.7厘米,百粒重30.9克;倒伏、倒折率分別為4.4%和1.1%,空稈率0.9%,大斑病1.0級,小斑病1.6級,紋枯病2.7級,玉米螟1.2級。品質:籽粒粗蛋白含量9.99%,粗脂肪含量4.76%,粗淀粉含量68.27%,賴氨酸含量0.32%,容重760 克/升。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01.2公斤,比對照臨奧1號增產5.3%,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25.6公斤,比對照增產6.91%,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13.4公斤,比對照增產6.11%。

栽培要點:湘中3月下旬,湘南3月中、下旬,湘北3月底至4月初播種。每畝種植2800株左右。施足基肥:每畝施三元復合肥30~40公斤;適施苗肥:每畝施尿素6~8公斤;重施穗肥:在10葉全展時每畝施尿素20公斤。及時防治玉米螟、紋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玉2009003

作物種類:玉米

品種名稱:吉玉3號

選育單位:湖南格瑞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JS08×JS06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湖南春播生育期110天左右。苗期長勢較強,葉色較深。果穗圓筒型,籽粒半馬齒型,黃色,穗軸紫色。省區試結果:兩年區試平均株高265厘米,穗位高111厘米,穗長19.7厘米,穗行數14.7行,禿頂1.6厘米,百粒重32.7克;倒伏、倒折率分別為6.1%和2.3%,空稈率1.1%,大斑病1.3級,小斑病1.9級,紋枯病2.2級,玉米螟1.4級。品質:籽粒粗蛋白含量9.84%,粗脂肪含量4.02%,粗淀粉含量70.23%,賴氨酸含量0.32%,容重737 克/升。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14.7公斤,比對照臨奧1號增產8.8%,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29.9公斤,比對照增產7.79%,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22.3公斤,比對照增產8.30%。

栽培要點:湘中3月下旬,湘南3月中、下旬,湘北3月底至4月初播種。每畝種植2800株左右。施足基肥:每畝施三元復合肥30~40公斤;適施苗肥:每畝施尿素6~8公斤;重施穗肥:在10葉全展時每畝施尿素20公斤。及時防治玉米螟、紋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玉2009004

作物種類:玉米

品種名稱:海禾玉25號

選育單位:遼寧海禾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LS87×L12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湖南春播生育期107天左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型半緊湊,果穗長筒型,籽粒半硬粒型、黃色,穗軸紅色。省區試結果:兩年區試平均株高271.4厘米,穗位高110.4厘米,穗長19.6厘米,穗行數15.4行,百粒重32.9克;倒伏、倒折率分別為2.9%和0.2%,空稈率0.8%,大斑病1.2級,小斑病2.0級,紋枯病2.3級,玉米螟1.9級。品質:籽粒粗蛋白含量10.09%,粗脂肪含量3.23%,粗淀粉含量71.83%,賴氨酸含量0.28%,容重777克/升。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13.8公斤,比對照臨奧1號增產9.1%,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23.1公斤,比對照增產4.53%,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18.5公斤, 比對照增產6.82%。

栽培要點:湘中3月下旬,湘南3月中、下旬,湘北3月底至4月初播種;每畝種植3000~3200株;施足基肥:每畝施三元復合肥30公斤左右;適施苗肥:每畝施尿素6~8公斤;重施穗肥:在10葉全展時每畝施尿素20~25公斤;吐絲期看苗補施粒肥,每畝施尿素5公斤;及時防治玉米螟、紋枯病等病蟲害。后期注意抗旱。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玉2009005

作物種類:玉米

品種名稱:登海玉3906

選育單位: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DH106×毛白11(選)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湖南春播生育期111天左右。幼苗生長勢強,葉片深綠色,植株半緊湊,籽粒半馬齒型,黃、白粒,穗軸白色。省區試結果:兩年區試平均株高273厘米,穗位高120厘米,穗長18.8厘米,穗行數14.5行,禿頂長0.7厘米,百粒重30.7克;倒伏、倒折率分別為6.1%和1.4%,空稈率2.1%,大斑病1.0級,小斑病2.0級,紋枯病2.4級,玉米螟1.8級。品質:粗蛋白含量11.15%,粗脂肪含量5.03%,粗淀粉含量69.06%,賴氨酸含量0.33%。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96.8公斤,比對照臨奧1號增產5.5%,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19.3公斤,比對照增產5.64%,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08.1公斤,比對照增產5.57%。

栽培要點:3月中、下旬至4月初播種。每畝種植2800~3000株。施足基肥:每畝施三元復合肥30~40公斤;適施苗肥:每畝施尿素6~8公斤;重施穗肥:在10葉全展時每畝施尿素20公斤。及時防治玉米螟、紋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玉2009006

作物種類:玉米

品種名稱:科航6號

選育單位:湖南豐源旱雜糧種業科技中心、河北金航天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HY05×HY06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湖南春播生育期110天左右。株型緊湊,耐密性好,根系發達,植株生長健壯,穗位低,穗上部清秀,秸稈堅韌,葉色濃綠,活桿成熟。果穗長筒型,籽粒馬齒型,黃色,穗軸紫色。省區試結果:兩年區試平均株高253厘米,穗位高97厘米,穗長18.0厘米,穗行數17.6行,禿頂長1.3厘米,百粒重30.6克。倒伏、倒折率分別為7.2%和2.0%,空稈率1.5%。大斑病1.7級,小斑病2.7級,紋枯病3.0級,玉米螟1.2級。品質:籽粒粗蛋白含量9.20%,粗脂肪含量3.94%,粗淀粉含量73.65%,賴氨酸含量0.27%,容重758克/升。

產量表現:2006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09.7公斤,比對照臨奧1號增產3.6%;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01.5公斤,比對照增產2.02%,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05.6公斤,比對照增產2.81%。

栽培要點:湘中3月下旬,湘南3月中、下旬,湘北3月底至4月初播種;每畝種植2800~3000株,在播種前每畝底施磷酸二銨10~15公斤,鉀肥5~10公斤,或玉米專用復合肥30~40公斤,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追肥按葉齡指數分拔節、攻穗兩次追施,每畝追施尿素25公斤左右。拔節肥在葉齡指數30%,展開葉5~6片,出苗后20天左右追施;穗肥在葉齡指數60%,展開葉11~12片,出苗后40天左右追施。抗旱性一般,注意抗旱。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玉2009007

作物種類:玉米

品種名稱:三農玉2008

選育單位:河南三農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N78×N96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湖南春播生育期110天左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型半緊湊,果穗長筒型,籽粒半馬齒形、黃色,穗軸紅色。省區試結果:兩年區試平均株高269.9厘米,穗位高110.7厘米,穗長20.4厘米,穗行數17.5行,百粒重31.6克;倒伏、倒折率分別為4.3%和1.2%,空稈率1.4%,大斑病1.3級,小斑病1.6級,紋枯病2.7級,玉米螟2.4級。品質:籽粒粗蛋白含量10.90%,粗脂肪含量3.64%,粗淀粉含量69.81%,賴氨酸含量0.34%,容重738克/升。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27.5公斤,比對照臨奧1號增產11.6%,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45.9公斤,比對照增產9.62%,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36.7公斤,比對照增產10.6%。

栽培要點:湘中3月下旬,湘南3月中、下旬,湘北3月底至4月初播種;每畝種植3000~3200株;施足基肥:每畝施三元復合肥30公斤左右;適施苗肥:每畝施尿素6~8公斤;重施穗肥:在10葉全展時每畝施尿素20~25公斤;及時防治玉米螟、紋枯病等病蟲害;前期注意控氮,后期注意防止倒伏。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玉2009008

作物種類:玉米

品種名稱: 北玉323號

選育單位:河北省平頂山市農業科學院、河北省平頂山市北方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F20×F39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湖南春播生育期111天左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型半緊湊。籽粒半馬齒型,黃色,穗軸紅色。省區試結果:兩年區試平均株高280.0厘米,穗位高125.1厘米,穗長20.8厘米,穗行數15.7行,百粒重33.9克。抗倒性差,倒伏、倒折率分別為7.7%和1.7%,空稈率1.0%,大斑病1.2級,小斑病2.0級,紋枯病2.3級,玉米螟1.8級。品質:籽粒粗蛋白含量9.64%,粗脂肪含量3.74%,粗淀粉含量71.95%,賴氨酸含量0.31%,容重725克/升。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29.2公斤,比對照臨奧1號增產12.40%,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32.8公斤,比對照增產6.99%,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31.0公斤,比對照增產9.7%。

栽培要點:湘中3月下旬,湘南3月中、下旬,湘北3月底至4月初播種;每畝種植2500~3000株;施足基肥:每畝施三元復合肥30公斤左右;適施苗肥:每畝施尿素6~8公斤;重施穗肥:在10葉全展時每畝施尿素20~25公斤;及時防治玉米螟、紋枯病等病蟲害;前期注意控氮,后期注意防止倒伏。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因其抗旱性一般,適宜于我省湘西北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玉2009009

作物種類:玉米

品種名稱:金湘甜玉3號

選育單位:湖南湘研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自交系xt458×自交系xt187342-2641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早中熟甜玉米品種。在長沙從出苗至鮮穗采收83天左右。葉綠色,成株期長勢強,株高226厘米左右,穗位高63厘米,總葉數18~19片,株型半緊湊,活稈成熟,雌雄花期協調,雌穗苞葉長短適中,果穗長圓筒型,鮮穗穗長20.9厘米左右,穗粗4.6厘米左右,穗行數14~16行,穗軸白色,籽粒黃白相間。品質:鮮穗籽粒賴氨酸含量0.32%,粗蛋白含量13.65%,粗脂肪含量6.48%,總糖含量28.50%,還原糖含量27.30%。

產量表現:2006年省多點春播試驗平均畝產859.1公斤,比對照增產8.9%;2007年平均畝產856.3公斤,比對照增產8.2%。兩年平均畝產857.7公斤,比對照增產8.6%。

栽培要點:春季種植,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播種;秋季種植,7月中旬至8月初播種。每畝種植3000~3500株。施足基肥:每畝施復合肥40~50公斤,鋅肥1公斤,另可加施農家肥和枯餅;適施苗肥: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另加復合肥5公斤;重施穗肥:在抽雄期每畝施復合肥15~20公斤。及時中耕除草,或覆蓋地膜防治草害。及時防治地老虎、玉米螟、紋枯病等病蟲害。適時采收。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玉2009010

作物種類:玉米

品種名稱:湘甜糯玉1號

選育單位:湖南湘研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自交系n03-09×自交系wxsu3016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早中熟甜糯玉米品種。在長沙從出苗至鮮穗采收88天左右。葉綠色,成株期長勢強,株高240厘米左右,穗位80厘米,總葉數18~19片,株型半緊湊,活稈成熟,雌雄花期協調,雌穗苞葉長短適中,果穗長圓筒型,鮮穗穗長20厘米左右,穗粗4.8厘米左右,穗行數16~18行,穗軸白色,籽粒白色、有光澤。品質:鮮穗籽粒粗蛋白含量9.88%,粗脂肪含量4.10%,粗淀粉含量69.3%,賴氨酸含量0.33%。籽粒糯性好,糯中帶甜,皮薄渣少,口感爽軟。

產量表現:2006年省多點春播試驗平均畝產878.9公斤,比對照增產9.8%;2007年平均畝產846.0公斤,比對照增產7.1%;兩年平均畝產862.5公斤,比對照增產8.6%。

栽培要點:春季種植,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播種;秋季種植,7月中旬至8月初播種。每畝種植3500株左右。施足基肥:每畝施復合肥40~50公斤,鋅肥1公斤,可另加施農家肥和枯餅;適施苗肥: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復合肥5公斤;重施穗肥:在抽雄期每畝施復合肥15~20公斤。及時中耕除草,或覆蓋地膜防治草害。及時防治地老虎、玉米螟、紋枯病等病蟲害。適時采收。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玉2009011

作物種類:玉米

品種名稱:湘花糯玉2號

選育單位:湖南湘研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自交系xn619×自交系xn622。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熟花色糯玉米。在長沙從出苗至鮮穗采收88天左右。葉綠色,成株期長勢強,株高229厘米左右,穗位89厘米,總葉數19~20片,株型半緊湊,活稈成熟,雌雄花期協調,雌穗苞葉長短適中,果穗長圓筒型,鮮穗穗長24厘米左右,穗粗4.8厘米左右,穗行數12~14行,穗軸白色,籽粒紫、白色。品質:鮮穗籽粒粗蛋白含量10.72%,粗脂肪含量4.68%,粗淀粉含量69.70%,賴氨酸含量0.33%。籽粒糯性好,皮薄渣少,口感爽軟。

產量表現:2006年省多點春播試驗平均畝產1004.8公斤,比對照增產20.7%;2007年平均畝產1019.9公斤,比對照增產27.6%;兩年平均畝產1012.4公斤,比對照增產24.2%。

栽培要點:春季種植,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種植;秋季種植,7月中旬至8月初播種。每畝種植3500株左右。施足基肥:每畝施復合肥40~50公斤,鋅肥1公斤,可另加施農家肥和枯餅;適施苗肥: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復合肥5公斤;重施穗肥:在抽雄期每畝施復合肥15~20公斤。及時中耕除草,或覆蓋地膜防治草害。及時防治地老虎、玉米螟、紋枯病等病蟲害。適時采收。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棉2009001

作物種類:棉花

品種名稱:湘農棉1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P115×P48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非轉基因雜交一代種。中熟品種,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130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呈塔型。葉片中等大小,葉色綠色,莖稈光滑粗壯,不易倒伏。第一果枝著生節位在第5節左右。鈴卵圓形,結鈴性強。省區試結果:單株成鈴42.2個,單鈴籽棉重6.2克,衣分42.8%,子指11.3克,衣指8.4克。抗性:枯萎病相對病指11.36,耐枯萎病,黃萎病相對病指28.17,耐黃萎病。主要品質指標: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5毫米,斷裂比強度29.4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43,整齊度指數85.5%,紡紗均勻性指數138.2。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23.84公斤,比對照湘雜棉8號增產6.38%,增產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皮棉110.60公斤,比對照增產4.28%,增產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17.2公斤,比對照增產5.33%。

栽培要點:4月上、中旬搶晴天播種,營養缽保溫育苗,5月上旬移栽。每畝定植1200~1500株,行距100~110厘米。施足底肥,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和硼、鋅肥等微肥,重施花鈴肥,8月補施“蓋頂”肥,施肥要根據苗情做到少量多次。病害以預防和農業綜合防治為主,減輕苗病、鈴病的發生。苗蕾期及時防治棉蚜蟲、棉紅蜘蛛。根據蟲情預報及時防治蕾鈴期害蟲。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棉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棉2009002

作物種類:棉花

品種名稱:湘農雜棉68

選育引進單位:湖南農業大學棉花研究所

品種來源:湘B-96×JX013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非轉基因雜交一代種。中熟,生育期118天左右。株高130厘米左右,株型呈塔型,根系發達,莖桿粗壯。第一果枝座果節位為7節左右,果枝的第一節間較長,果枝披散,植株清爽,贅芽少,通風透光好。葉片中等大小,葉色較淡,葉片較厚、向陽性好,鈴卵圓形。省區試結果:單株成鈴44.7個,單鈴籽棉重6.3克,衣分41.6%,子指11.1克,衣指7.9克。抗性:枯萎病相對病指12.14,耐枯萎病;黃萎病相對病指30.00,耐黃萎病。主要品質指標: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1.39毫米,斷裂比強度31.95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33,整齊度指數84.91%,紡紗均勻性指數148.2。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20.18公斤,比對照湘雜棉8號減產2.02%,減產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皮棉118.88公斤,比對照增產14.53%,增產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19.5公斤,比對照增產6.3%。

栽培要點:4月中、下旬搶晴天播種,育苗移栽。5月上、中旬移栽。行距110~130厘米,每畝定植1200株左右。施足基肥,多施有機肥,增施鉀肥,花鈴肥要重,補施“蓋頂”肥。初花期后適量施用縮節安。苗蕾期及時防治棉蚜蟲、棉紅蜘蛛。根據蟲情預報及時防治棉鈴蟲、斜紋夜蛾等害蟲。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棉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棉2009003

作物種類:棉花

品種名稱:湘農大棉1號

選育單位:湖南農大金農種業有限公司、湖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Y-03×X-82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非轉基因雜交一代種。中熟,生育期119天左右。株高125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呈塔型。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莖稈粗壯挺立,不易倒伏。第一果枝著生節位為5~8節,果枝節間長短屬中等偏短類型,果枝與主莖夾角小于80度。鈴卵圓形,結鈴性強。省區試結果:單株成鈴44.1個,單鈴籽棉重5.9克,衣分42.1%,子指11.1克,衣指8.1克。抗性:枯萎病相對病指14.52,耐枯萎病,黃萎病相對病指34.14,耐黃萎病。主要品質指標: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3毫米,斷裂比強度29.1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29,整齊度指數84.8%,紡紗均勻性指數135.4。

產量表現:2007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24.87公斤,比對照湘雜棉8號增產9.80%,增產極顯著;2008續試平均畝產皮棉116.20 公斤,比對照增產11.92%,增產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20.5公斤,比對照增產10.86%。

栽培要點:4月上、中旬搶晴天播種,營養缽保溫育苗,5月上旬移栽。每畝定植1100~1300株,行距100~110厘米。施足底肥,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和硼、鋅肥等微肥,重施花鈴肥,8月份補施“蓋頂”肥,施肥要根據苗情做到少量多次。苗蕾期及時防治棉蚜蟲、棉鈴蟲和棉紅蜘蛛。根據蟲情預報及時防治蕾鈴期害蟲。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棉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 湘審棉2009004

作物種類:棉花

品種名稱:湘豐棉6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安鄉縣經作站

品種來源:57-9×AP13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非轉基因雜交一代種。中熟,生育期120天左右。植株生長穩健,節間距適中;植株呈塔型,株高中等;葉片中等大小、葉功能期長,不易早衰;花藥黃色;結鈴性較強,鈴卵圓形,鈴較大。省區試結果:單株成鈴39.8個,單鈴籽棉重6.0克,衣分43.0%,子指11.1克,衣指8.7克。抗性:枯萎病相對病指11.84,耐枯萎病;黃萎病相對病指18.98,抗黃萎病。主要品質指標: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5毫米,斷裂比強度30.2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4.9,整齊度指數85.4%,紡紗均勻性指數146.6。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20.59公斤,比對照湘雜棉8號增產6.04%,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皮棉106.65公斤,比對照減產0.18%,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13.6公斤,比對照增產2. 93%

栽培要點:4月中、下旬搶晴天播種,營養缽育苗,5月中下旬移栽。每畝定植1200株左右,行距100~120厘米。7月底至8月初及時打頂。肥料施用要掌握“基肥足、苗肥輕、蕾肥穩、桃肥重、蓋頂肥靈活多次補”的原則。化調應掌握前輕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則。前期重點防治棉盲蝽蟓、棉葉螨、棉蚜蟲,中后期重點防治斜紋夜蛾,棉鈴蟲及棉葉螨。枯萎病、黃萎病重病地應注意開溝瀝水,并增加有機肥和磷、鉀肥的施用量。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棉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棉2009005

作物種類:棉花

品種名稱:湘科棉5號

選育單位:湖南希望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X319 × W選207-7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非轉基因雜交一代種。中熟,生育期117天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株型緊湊,呈塔型,葉片中等大小,葉色中綠,莖桿粗壯。第一果枝著生節位適中,果枝節間長短屬中間類型。鈴卵圓形,較大,鈴殼薄。吐絮暢,易采摘,花色潔白有絲光。省區試結果:單株成鈴48.0個,單鈴籽棉重6.2克,衣分41.6%,子指10.7克,衣指7.6克。抗性:枯萎病相對病指14.17,耐枯萎病;黃萎病相對病指30.88,耐黃萎病。主要品質指標: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3毫米,斷裂比強度30.6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17,整齊度指數85.5%,紡紗均勻性指數147.4。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44.32公斤,比對照湘雜棉8號增產11.10%,增產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皮棉114.52公斤,比對照增產7.99%,增產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29.4公斤,比對照增產9.54%。

栽培要點:營養缽育苗,4月中旬播種。中等肥力棉田,每畝定植1100~1300株。基肥以有機肥為主,花鈴肥宜早施、重施,注重增施鉀肥。為防早衰,應及時追施壯桃肥,堅持補施葉面肥。因其生長較穩健,化控上以輕量多次為主,塑造理想的豐產株型,提高結鈴率,減少爛鈴。加強田間管理,搞好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棉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棉2009006

作物種類:棉花

品種名稱:銀雜棉8號

選育個人:王仁祥

品種來源:X選10×J18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非轉基因雜交一代種。中熟,生育期118天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株型緊湊,呈塔型,葉片中等大小,葉色中綠,莖桿粗壯。第一果枝著生節位適中,果枝節間長短屬中間類型。鈴卵圓形,較大,鈴殼薄。結鈴集中,上桃快,爛鈴少。吐絮暢,易采摘。霜前花率88%以上。花色潔白有絲光,纖維品質優良。省區試結果:單株成鈴43.6個左右,單鈴籽棉重6.2克,衣分41.0%,子指11.1克,衣指7.8克。抗性:枯萎病相對病指17.24,耐枯萎病,黃萎病相對病指22.75,耐黃萎病。主要品質指標: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9毫米,斷裂比強度30.3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2,整齊度指數84.7%,紡紗均勻性指數141.6。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32.74公斤,比對照湘雜棉8號增產3.85%,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皮棉107.41公斤,比對照增產3.47%,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20公斤,比對照增產3. 66%。

栽培要點:營養缽育苗,4月中旬播種;中等肥力棉田,每畝定植1100~1300株。基肥以有機肥為主,花鈴肥宜早施、重施,注重增施鉀肥。為防早衰,應及時追施壯桃肥,堅持補施葉面肥。因其生長較穩健,化控上以輕量多次為主,塑造理想的豐產株型,提高結鈴率,減少爛鈴。加強田間管理,搞好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棉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棉2009007

作物種類:棉花

品種名稱:大唐1號

選育單位:湖南大唐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鄂抗棉10號×湘89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非轉基因雜交一代種。中熟,生育期119天左右。株高135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呈塔型。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莖稈粗壯挺立,不易倒伏。第一果枝著生節位為5~8節,果枝節間長短屬中等類型,果枝與主莖夾角小于80度。花藥白色,鈴長卵圓形,結鈴性強。省區試結果:單株成鈴43.2個,單鈴籽棉重6.8克,衣分42.5%,子指11.7克,衣指8.9克。抗性:枯萎病相對病指14.52,耐枯萎病,黃萎病相對病指24.17,耐黃萎病。主要品質指標: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3毫米,斷裂比強度30.3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25,整齊度指數85.5%,紡紗均勻性指數143.2。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44.01公斤,比對照湘雜棉8號增產13.44%,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皮棉111.58公斤,比對照增產7.49%,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27.8公斤,比對照增產10.46%。

栽培要點:4月上旬搶晴天播種,營養缽保溫育苗,5月上旬移栽。每畝定植1000~1200株,行距100~110厘米。施足底肥,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和硼、鋅肥等微肥,重施花鈴肥,8月補施“蓋頂”肥,施肥要根據苗情做到少量多次。苗蕾期及時防治棉蚜蟲、棉紅蜘蛛。根據蟲情預報及時防治蕾鈴期害蟲。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棉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棉2009008

作物種類:棉花

品種名稱:禾盛棉66

選育單位: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66253×R93-3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非轉基因雜交一代種。中熟,生育期119天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呈塔型。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莖稈粗壯挺立,不易倒伏。第一果枝著生節位為7~8節,果枝節間長短屬中等偏短類型,果枝與主莖夾角小于75度。鈴卵圓形,結鈴性強。省區試結果:單株成鈴44.5個,單鈴籽棉重5.7克,衣分42.2%,子指11.0克,衣指7.96克。抗性:枯萎病相對病指18.38,耐枯萎病,黃萎病相對病指27.33,耐黃萎病。主要品質指標: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8毫米,斷裂比強度29.8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19,整齊度指數85.0%,紡紗均勻性指數141.3。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25.27公斤,比對照湘雜棉8號增產10.16%,增產極顯著;2008續試平均畝產皮棉108.55公斤,比對照增產2.36%,增產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16.9公斤,比對照增產6.26%。

栽培要點:4月上、中旬搶晴天播種,營養缽保溫育苗,5月上旬移栽。每畝定植1600~1800株,行距90~100厘米。施足底肥,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和硼、鋅肥等微肥,重施花鈴肥,8月份補施“蓋頂”肥,施肥要根據苗情做到少量多次。苗蕾期及時化學防治棉蚜蟲、棉紅蜘蛛。根據蟲情預報及時防治蕾鈴期害蟲。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棉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棉2009009

作物種類:棉花

品種名稱:金華棉009

選育單位:湖北金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優系98-4×金華-18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非轉基因雜交一代種。中熟,生育期118天左右。株高135厘米左右,植株塔型,株型清秀,透光性好,莖桿光滑。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第一果枝著生節位為5~7節。鈴卵圓形,鈴較大,結鈴性較強。省區試結果:單株成鈴42.0個,單鈴籽棉重6.3克,衣分42.4%,子指10.7克,衣指8.1克。抗性:枯萎病相對病指12.5,耐枯萎病,黃萎病相對病指27.6,耐黃萎病。主要品質指標: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3毫米,斷裂比強度30.5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1,整齊度指數84.8%,紡紗均勻性指數143.4。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22.83公斤,比對照湘雜棉8號增產0.14%,增產不顯著;2008續試平均畝產皮棉109.93 公斤,比對照增產3.67%,增產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16.4公斤,比對照增產1.9%。

栽培要點:4月上、中旬搶晴天播種,營養缽保溫育苗,5月上旬移栽。每畝定植1100~1500株,行距100~110厘米。施足底肥,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和硼、鋅肥等微肥,重施花鈴肥,普施“蓋頂”肥,并輔以根外追肥。要根據苗情適時化調,遵循“前輕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則。苗蕾期及時化學防治棉蚜蟲、棉紅蜘蛛和棉盲蝽蟓。根據蟲情預報及時防治蕾鈴期害蟲。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棉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棉2009010

作物種類:棉花

品種名稱:湘雜棉17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湘329×湘E231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轉基因抗蟲雜交一代種。中熟,生育期118天左右。株高130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呈塔型。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莖稈粗壯挺立,不易倒伏。第一果枝著生節位為5~8節,果枝節間長短屬中等類型,果枝與主莖夾角小于80度。花藥黃色,鈴卵圓形,結鈴性強。省區試結果:單株成鈴45.2個,單鈴籽棉重6.0克,衣分42.6%,子指10.3克,衣指8.0克。抗性:枯萎病相對病指18.55,耐枯萎病,黃萎病相對病指28.92,耐黃萎病。主要品質指標: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9毫米,斷裂比強度30.3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34,整齊度指數85.2%,紡紗均勻性指數142.0。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38.7公斤,比對照湘雜棉8號增產9.26%,增產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皮棉116.08公斤,比對照增產8.65%,增產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27.39公斤,比對照增產8.95%。

栽培要點:4月上旬搶晴天播種,營養缽保溫育苗,5月上旬移栽。每畝定植1000~1200株,行距100~110厘米。施足底肥,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和硼、鋅肥等微肥,重施花鈴肥,8月份補施“蓋頂”肥,施肥要根據苗情做到少量多次。苗蕾期及時化學防治棉蚜蟲、棉紅蜘蛛,根據蟲情預報及時防治蕾鈴期害蟲。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棉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棉2009011

作物種類:棉花

品種名稱:湘雜棉21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8891×L41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轉基因抗蟲雜交一代種。中熟,生育期125天左右。株高127厘米左右,株型呈塔型,長勢穩健,茸毛較少,果枝節間長短為中間類型,株型舒展,通透性好,莖桿堅硬,第一果節位著生較高,爛鈴輕;葉片中等大小,向陽性強;鈴卵圓形,鈴殼薄。結鈴性強,結鈴集中,吐絮暢,易采摘,皮棉乳白有絲光。省區試結果:單株成鈴41.3個,單鈴籽棉重6.61克,衣分42.03%,子指11.56克,衣指8.37克。抗性:枯萎病相對病指15.44,耐枯萎病;黃萎病相對病指33.84,耐黃萎病。主要品質指標: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2毫米,斷裂比強度29.3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19,整齊度指數85.0%,紡紗均勻性指數138.4。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33.09公斤,比對照湘雜棉8號增產 4.12%,增產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皮棉116.80公斤,比對照增產10.14%,增產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24.9公斤,比對照增產7.13%。

栽培要點:4月中、下旬搶晴天播種,營養缽保溫育苗,5月上旬移栽。每畝定植1200~1300株,行距90~110厘米。施足底肥,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和硼、鋅肥等微肥,重施花鈴肥,8月份補施“蓋頂”肥。苗蕾期及時防治棉蚜蟲、棉紅蜘蛛,根據蟲情預報及時防治蕾鈴期害蟲。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棉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棉2009012

作物種類:棉花

品種名稱:湘雜棉19號

選育引進單位: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湖北中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Z2073×Z99-8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轉基因抗蟲雜交一代種。中熟,生育期120天左右。莖稈粗壯,整個生育期長勢健壯,后期不早衰。葉片中等大,莖桿多毛,鈴卵圓形,鈴大,吐絮暢,花色潔白有絲光,結鈴性強。省區試結果:單株成鈴40.3個,單鈴籽棉重6.3克,衣分41.6%,子指11.1克,衣指7.8克。抗性:枯萎病相對病指6.82,抗枯萎病;黃萎病相對病指32.27,耐黃萎病。主要品質指標: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4毫米,斷裂比強度29.8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05,整齊度指數85.2%,紡紗均勻性指數144.7。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17.81公斤,比對照湘雜棉8號增產1.20%,增產不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皮棉125.00公斤,比對照增產9.15%,增產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17.2公斤,比對照增產5. 17%。

栽培要點:在薄膜覆蓋育苗條件下,4月上、中旬抓住“冷尾暖頭”搶晴天播種,每畝定植1100株左右。施足底肥,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追施“蓋頂”肥,并注重氮、磷、鉀、有機肥配合施用。前期以磷肥、鉀肥、有機肥為主,適當搭配氮肥,花鈴期以氮肥為主,并搞好葉面噴施微量元素。苗期要注意防治地老虎、薊馬;整個生育期要防治棉蚜蟲,斜紋葉娥;干旱高溫天氣要注意防治棉紅蜘蛛;特別要注意中后期棉盲蝽蟓的防治。同時要加強對棉鈴蟲等鱗翅目昆蟲防治。根據天氣和苗情,一般要噴2~3次縮節安,現蕾期每畝噴0.5~1克,花期每畝噴2~3克。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棉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棉2009013

作物種類:棉花

品種名稱:湘雜棉20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湘棉17號與中12雜交后代選系×湘K046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轉基因抗蟲雜交一代種。中熟,生育期121天左右。株高137厘米左右,株型塔型,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莖稈粗壯挺立,不易倒伏。第一果枝著生節位較高,鈴卵圓形,結鈴性強。省區試結果:單株成鈴47.2個,單鈴籽棉重6.1克,衣分41.1%,子指11.1克,衣指8.0克。抗性:枯萎病相對病指10.7,耐枯萎病;黃萎病相對病指22.1,耐黃萎病。主要品質指標: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5毫米,斷裂比強度30.1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0,整齊度指數84.8%,紡紗均勻性指數146.8。

產量表現:2006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30.5公斤,比對照湘雜棉8號增產4.21%,增產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皮棉124.68公斤,比對照增產3.31%,增產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27.6公斤,比對照增產3.8%。

栽培要點:4月選“冷尾暖頭”播種,苗到3葉1心時選晴好天氣上午移栽,中等地力以上田塊,每畝定植1000~1200株。科學施肥,基肥可多施農家肥和有機肥,花鈴期要重施鉀肥,輔之以氮肥,生育后期要防止棉花脫肥早衰。化控掌握前輕后重,少量多次原則。注意加強蟲害的防治,要加強葉面害蟲及4、5代棉鈴蟲的防治。成熟后及時采摘。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棉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棉2009014

作物種類:棉花

品種名稱:亞華棉11號

選育單位:湖南亞華棉花種子有限公司、湖南亞華種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102×H7180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轉基因抗蟲雜交一代種。中熟,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128厘米左右,株型較松散,呈塔型。葉片中等大小,葉色稍淡,莖稈粗壯,不易倒伏。第一果枝著生節位為5~8節,果枝節間長短屬中等類型,果枝與主莖夾角小于80度。鈴卵圓形,結鈴性強,且上中下分布均勻。省區試結果:單株成鈴39.5個,單鈴籽棉重6.6克,衣分40.6%,子指12.2克,衣指8.2克。抗性:枯萎病相對病指12.54,耐枯萎病;黃萎病相對病指28.36,耐黃萎病。主要品質指標: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1.5毫米,斷裂比強度30.9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04,整齊度指數85.6%,紡紗均勻性指數152.1。

產量表現: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16.06公斤,比對照湘雜棉8號減產2.01%,減產不顯著;2008續試平均畝產皮棉115.04 公斤,比對照增產7.68%,增產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115.5公斤,比對照增產2. 8%。

栽培要點:4月上旬搶晴天播種,營養缽保溫育苗,5月上旬移栽。每畝定植1100~1300株,行距100~110厘米,株距45~50厘米。施足底肥,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和硼、鋅肥等微肥,重施花鈴肥,8月份補施“蓋頂”肥,施肥要根據苗情做到少量多次。及時防治棉蚜蟲、棉盲蝽蟓、棉紅蜘蛛、棉鈴蟲、斜紋夜蛾等害蟲。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棉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油2009001

作物種類:油菜

品種名稱:華湘油10號

選育單位: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S017A× Z15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甘藍型半冬性油菜核不育雜交種。生育期217天左右。子葉腎臟形,幼苗半直立,葉色綠色,基葉為裂葉,裂片2~3對。苔莖粗壯,綠色,苗苔期生長一致。省區試結果:株高180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一次有效分枝8個左右,平均單株有效角果數300左右,每角粒數21粒左右,千粒重3.7~4.0克。田間表現抗倒伏,菌核病和病毒病發病輕。經檢測(商品菜籽):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17.01微摩爾/克(餅),含油量43.04%。

產量表現:2006~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177.5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5.84%,增產極顯著;2007~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166.4公斤,比對照增產4.5%,增產極顯著。兩年平均畝產171.95公斤,比對照增產5.18%。

栽培要點:育苗移栽宜9月中旬播種,每畝苗床播種量0.5~0.6公斤,苗齡30~35天移栽,10月底以前栽完,每畝栽植0.8~1.0萬株。直播栽培宜9月下旬播種,每畝播種量0.25公斤,每畝留苗1.2~1.5萬株。每畝施純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7公斤,氯化鉀8公斤,必須施用硼砂1~1.5公斤。施足底肥,早追苗肥,輕追臘肥。冬前注意防蚜蟲、菜青蟲,春后注意清溝排水,防治菌核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油2009002

作物種類:油菜

品種名稱:華油雜16號

選育單位:華中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8086A×L-6275

已往審定情況:2007年通過河南省審定,審定編號:豫審油2007004。

特征特性:半冬性甘藍型油菜核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種。全生育期216天左右。子葉腎臟形,幼苗直立,苗期葉為圓葉形,葉綠色。株高183.0厘米左右,株型緊湊,一次有效分枝8個左右,莖綠色;黃花,花瓣相互重疊;平均單株有效角果330.0個左右,角果中等偏長,每角粒數22粒左右;種子黑褐色,近圓形,千粒重3.6克左右。冬前、春后長勢強;抗寒中等;耐菌核病,抗病毒病能力強;耐肥,抗倒伏。籽粒含油量43.40%,芥酸含量0.3%, 硫苷含量16.46微摩爾/克(餅)。

產量表現:2006~2007年省區試平均畝產183.0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9.1%,極顯著;2007~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163.2公斤, 比對照增產4.17%,增產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73.1公斤,比對照增產6.6%。

栽培要點:育苗移栽宜在9月10~20日播種,每畝種植6000株左右;直播宜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每畝種植10000~12000株;施足基肥,80%肥料作底肥,20%肥料作追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每畝用1公斤硼肥作底肥;冬前防治蚜蟲和菜青蟲,春后注意清溝排水,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椒2009001

作物種類:辣椒

品種名稱:興蔬綠劍

選育單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05S181×H2883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熟品種。株高70厘米左右,植株開展度75厘米左右;植株生長勢強,葉為單葉,互生全緣,卵圓形,葉綠色,葉長10.8厘米,寬5.1厘米左右,第一花著生節位9~10節,果實長牛角形,果實縱徑20厘米左右,橫徑2.4厘米左右,肉厚0.40厘米,2~3心室,果肩平或斜,果頂尖,果面光滑,果皮中等厚,果形較直,商品成熟果為深綠色,生物學成熟果鮮紅色,平均單果重45克,最大單果重60克;果實味辣,風味好,可鮮食或鹽漬醬制。鮮果中維生素C含量為168.4毫克/100克鮮重左右,總糖含量為3.7%左右,辣椒素含量為0.18%左右,干物質含量為13.2%左右。該組合從定植至采收青椒約60天,座果率高,采收期長,每畝可產鮮椒3000公斤左右。抗炭疽病,耐疫病、病毒病,抗高溫,耐濕能力強,適合在我省嗜辣地區作豐產栽培。

產量表現:2006年多點試驗鮮紅椒平均畝產3468.4公斤,比對照湘研30號增產8.94%,增產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3428.4公斤,比對照增產9.14%,增產顯著。兩年平均畝產3448.4公斤,比對照增產9.0%。

栽培要點:長沙地區從12月至次年1月均可播種,2至3月假植一次,每畝用種量40克左右。4月中、下旬定植,參考行株距45厘米×45厘米。注意及時抹掉側枝,使植株主莖粗壯,同時也可避免果實彎曲。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的牲畜廄肥3000公斤或菜籽餅肥100公斤,磷、鉀肥各50公斤,定植后至開花用稀薄的人畜糞尿追肥2至3次提苗,花期要嚴控水肥,掛果重施追肥,每1批果座穩后要及時追肥1至2次。苗期注意防治猝倒病和灰霉病,成株期防治瘡痂病、病毒病、白絹病,可采用波爾多液灌根1至2次,噴霧1至2次。主要蟲害有蚜蟲和煙青蟲,以預防為主,常用藥有氧化樂果、六氰菊酯。盛夏季節注意防治日灼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椒2009002

作物種類:辣椒

品種名稱:長研958

選育單位:長沙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7163(漢川牛角椒經多代自交選育的優良株系)為母本;8114(國外引進品種Panfanihy 自交分離7代定向選育的優良株系)為父本配制而成的雜交一代種。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早中熟品種,前期果從開花至采收約28天左右。株高62厘米左右,開展度65厘米左右,葉綠色,卵圓形,葉長7.5厘米,寬3.9厘米,第一花著生節位10~12節,生長勢強,分枝性強,側枝結果多。果實長牛角形,果長18~20厘米,果肩寬2.8~3.2厘米,肉厚0.30厘米,平均單果重45克,2~3心室,果皮較厚,辣味中等。種子扁平,短腎形,金黃色,千粒重7.5克。耐濕,耐熱,耐炭疽病、疫病和病毒病。

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在湖南永順、郴州、醴陵、溆浦與河南商丘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481.2公斤,比對照湘研16號增產9.0%。

栽培要點:長沙地區1至2月播種,采用拱棚育苗,3至4月下旬底移植;單株定植,株行距參考45厘米×55厘米,每畝定植2800株左右。每畝施腐熟農家肥3000公斤,三元復合肥75公斤作基肥。以后每采收1次應及時追施肥水,促進連續掛果和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椒2009003

作物種類:辣椒

品種名稱:博辣嬌紅

選育單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SF-11×H2887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極早熟品種,從定植至采收鮮青椒約36~40天,至采收紅椒約60天。株高61厘米左右,植株開展度87厘米左右,植株生長勢較旺,第一花著生節位8~10節,果實線形,果實縱徑22厘米左右,橫徑1.3厘米左右,肉厚0.15厘米,果肩平或斜,果頂尖,果面光亮,果形較直,青果為淺綠色,生物學成熟果鮮紅色,單果重12克左右,最大單果重可達15克,果實味辣,風味好,可鮮食或加工,連續掛果性強,座果率高。耐炭疽病,耐疫病、病毒病,較耐低溫弱光,耐濕、耐肥能力強,適于嗜辣地區作極早熟大棚或露地栽培、秋延栽培,辣椒果實可鮮食、加工、干制。

產量表現:2006年省多點試驗前期平均畝產1084.98公斤,比對照湘辣1號增產27.18%,增產達極顯著水平,總平均畝產2648.5公斤,比對照增產4.47%,增產不顯著;2007年續試前期平均畝產1107.12公斤,比對照增產25.68%,增產達極顯著水平,總平均畝產2712.9公斤,比對照增產5.02%,增產不顯著。兩年區試總平均畝產2680.7公斤,比對照增產4.75%。

栽培要點:作極早熟栽培一般11月份播種,次年2月份定植,大棚套小拱棚地膜覆蓋栽培,青椒可在4月上、中旬上市,5月中旬可以采紅椒。合理密植。作極早熟栽培,一般采用80厘米起壟(包溝),壟寬60厘米,壟高15厘米,株行距25厘米×30厘米。注意及時補充肥水,肥水充足可促進植株生長、多座果,延長采收期和產量。施肥以腐熟的人畜糞尿為主,可輔以復合肥或少量尿素。注意及時采收,以延長采收期,提高產量。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椒2009004

作物種類:辣椒

品種名稱:博辣紅豐

選育單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H2803×TWBL-1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種,從定植至采收紅椒約90天。株高54厘米左右,植株開展度75厘米左右。第一花著生節位12~13節。果實羊角形,縱徑12厘米,橫徑1.2厘米,肉厚0.19厘米,2~3心室。果肩平或斜,果頂銳尖,果面光滑,果皮薄,果形較直,商品成熟果為淺綠色,生物學成熟果鮮紅色。平均單果重8克,最大單果重10克。果實味辣,風味好,可鮮食、干制加工或鹽漬醬制。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145.6毫克/100克鮮重,全糖含量3.3%,辣椒素含量0.25%,干物質含量17.5%。掛果性強,座果率高,采收期長。耐炭疽病、疫病、病毒病,抗高溫,耐濕能力強,適于嗜辣地區作鮮食、加工鹽漬、醬制或干制栽培。

產量表現:2005年省區試鮮紅椒平均畝產2160.0公斤,比對照湘干椒1號增產13.46%,顯著;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2063.0公斤,比對照增產10.64%,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2111.5公斤,比對照增產12.05%。

栽培要點:長沙地區從12月至次年1月均可播種,2至3月假植一次,每畝用種量40克左右。4月中、下旬定植,參考行株距45厘米×45厘米。及時抹掉側枝,使植株主莖粗壯,同時也可避免果實彎曲。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的牲畜廄肥3000公斤或菜籽餅肥100公斤,磷、鉀肥各50公斤,定植后至開花用稀薄的人畜糞尿追肥2至3次提苗,花期要嚴控水肥,掛果重施追肥,每1批果座穩后要及時追肥1至2次。苗期注意防治猝倒病和灰霉病,成株期注意防治瘡痂病、病毒病、白絹病,蚜蟲和煙青蟲。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椒2009005

作物種類:辣椒

品種名稱:湘農雜辣1號

選育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03F×A1

已往審定情況:

特征特性:晚熟品種,全生育期250天左右。生長勢強,群體整齊一致,株高60厘米,開展度72厘米左右,分枝較多。第一花著生節位為10節左右。果實線形,3~4心室,果長19.4厘米,橫徑1.3厘米,果形指數14.9,平均單果重14.0克。青果綠色,生物學成熟果實鮮紅色,果表光亮,果肉厚1.88毫米。果實味辛辣,略有香味。紅椒中辣椒素含量為0.29%,辣度達4.2萬SHU,干物質含量14.2%,維生素C含量125.2毫克/100克鮮重左右。植株連續掛果能力強,豐產性好,耐貯運。結果前后期果實整齊一致;較耐高溫干旱,不耐濕,較耐炭疽病和疫病,適合作鮮食和干制加工。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17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適宜于長江流域春季栽培,也可作海南省秋冬季露地豐產栽培。連續結果能力強,產量高,生長期長。要求栽培在土層深厚,耕層在30厘米以上,基肥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塊。參考株行距45厘米×50厘米。重施基肥,勤施追肥,越夏栽培應注意在掌握“三涼”的前提下,合理灌溉,防止“三落”。注意防治病毒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椒2009006

作物種類:辣椒

品種名稱:湘農雜辣2號

選育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02LF×03F

已往審定情況:

特征特性:晚熟品種,全生育期240天左右。生長勢中等,株高64厘米,植株開展度70厘米左右,分枝較多。第一花著生節位9~10節。果實細長呈線形,3~4心室,果長17.4厘米,橫徑1.2厘米,果形指數14.5,平均單果重10克左右。青果深綠色,生物學成熟果實鮮紅色,果表光亮,果肉厚1.63毫米。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129.3毫克/100克鮮重左右,辣椒素含量0.26%,辣度3.7萬SHU左右,干物質含量14.6%。植株連續掛果性強,豐產性好,耐貯運。前后期果實整齊一致;耐高溫干旱,較耐濕,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發生少,栽培時注意防治白粉病。綜合性狀優良,群體整齊一致,味辣,適合作鮮食和干制加工。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18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適合在湖南及長江流域春季栽培,也可在海南秋冬季栽培和北方栽培。連續結果能力強,產量高,生長期長,要求栽培在土層深厚,耕層達30厘米以上,基肥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塊。參考株行距40厘米×50厘米。重施基肥,勤施追肥,越夏栽培應注意在掌握“三涼”的前提下,合理灌溉,防止“三落”。注意防治白粉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椒2009007

作物種類:辣椒

品種名稱:湘特辣1號

選育引進單位:湖南農業大學、湖南湘研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0419為母本,0429為父本配制的高辣椒素含量辣椒品種。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哈瓦拉辣椒類型,遲熟品種,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生長勢強,株高101厘米,植株開展度141厘米左右,分枝較多。第一花著生節位為17節。果實小燈籠形,3~4心室,果長5.2厘米,橫徑3.7厘米,平均單果重13克。青果綠色,生物學成熟果鮮紅色,果表光亮,有深溝紋,果肉薄。果實味特辣,略有香味,適合提取辣椒素或食品加工。辣椒素含量2.37%,辣度30萬SHU,干物質含量15%。植株連續掛果性強,花簇生,每節能座1~4個果實,豐產性好,耐貯運。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15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要求種植地肥沃,基肥充足,勤施追肥,保持秧苗健壯生長。參考株行距55厘米×65厘米。注意防治病毒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瓜2009001

作物種類:西瓜

品種名稱:東方嬌子

選育單位:湖南博達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HD和SJ-9配制而成的有籽西瓜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早熟品種,全生育期85天左右,從雌花開放至果實成熟28天左右。植株生長勢強,整齊度一致,抗病性較強。單株座果數1.25個左右。果實圓球形,果皮綠色覆墨綠色齒條帶,果皮厚0.8厘米。果肉鮮紅,肉質爽脆,平均單瓜重5.6公斤左右。果實質脆爽口,纖維少,口感風味佳。果皮較薄,商品性好。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心部11.5 %左右,邊部8.3%左右。適于早春露地種植。

產量表現:露地爬地栽培平均畝產35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育苗移栽,地膜覆蓋栽培,采用雙膜覆蓋避雨栽培或保護地栽培增產效果更好。露地栽培一般每畝定植500~550株,雙蔓整枝;大棚栽培每畝定植550~600株,雙蔓整枝,第3~4雌花座果。定植前施足有機肥,苗期及伸蔓期根據苗情適當追施復合肥,控制氮肥的使用,座果以后分2~3次施入膨瓜肥。適時適當進行翻瓜處理,有利果面著色一致。注意病蟲害的防治。適時采收。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瓜2009002

作物種類:西瓜

品種名稱:博帥

選育單位:湖南博達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9048和M-2配制而成的無籽西瓜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早熟中小果型無籽西瓜品種,全生育期92天左右,雌花開放至果實成熟28天。植株生長勢中強,第一雌花著生節位第6~8節,雌花間隔4~5節,易座果。果實短橢圓形,果形指數1.2,果皮淺綠底覆綠色齒條帶,果皮厚度1.2厘米,果皮較硬,耐貯運。果肉鮮黃,質脆爽口,纖維少,無籽性好。單瓜重4.3公斤左右。果實汁多味甜,口感風味佳。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心部12.0%左右,邊部8.5%。三倍體種子千粒重73克,種子扁平黃褐色。抗病、抗逆性較強。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2800~3000公斤。

栽培要點:嗑種催芽,營養缽育苗移栽,地膜覆蓋栽培,南方地區早熟栽培采用雙膜覆蓋避雨栽培模式效果更好。種植密度每畝500株左右,注意配置10%的有籽西瓜作授粉株。采用三蔓整枝為主的整枝方式,每株留果2~3個,座果節位在第12~15節左右為最佳。定植前施足有機肥,苗期及伸蔓期根據苗情適當追施復合肥,控制氮素化肥的施用。座果以后分2~3次施入膨瓜肥。適時適當進行翻瓜處理,有利果面著色一致。注意病蟲害的防治。適時采收。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瓜2009003

作物種類:西瓜

品種名稱:無籽冰淇淋

選育單位:湖南省瓜類研究所

品種來源:454-S和HY1雜交選育而成的無籽西瓜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早熟中小果型無籽西瓜品種,全生育期92天左右,從雌花開放至果實成熟33天左右。植株生長勢較強,主蔓長約4.6米,粗0.81厘米左右,蔓近圓形。葉片羽狀深裂,葉色深綠,葉長23.6厘米,寬20.2厘米。主蔓第一雌花節位在第4~7節,雌花間隔4~6節。果皮綠底覆墨綠條帶,果實圓球形,果形指數1.04。單株座果數1~2個,座果性好。單瓜重4~5公斤,果皮厚1.1厘米左右。果肉鮮黃,無籽性好,無黃筋、硬塊,不易空心。果實汁多味甜,纖維含量少,口感風味佳,具奶油味。果實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左右,中邊糖梯度小。三倍體種子褐色,千粒重48.8克。種胚的子葉多數發育不正常,子葉極小。較耐疫病和炭疽病,抗濕性較強。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30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露地栽培3月底至4月初選晴天播種,每畝用種量50克左右,注意培育壯苗。真葉2~3片時移栽,要求分級定植,定植密度每畝550株左右,土壤肥力水平高的可適當稀植,肥力水平低的,可適當密植,采用2~3蔓整枝,地膜覆蓋栽培。注意配置10%有籽西瓜作授粉株,基肥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2500公斤或土雜肥2500~3000公斤,餅肥50~75公斤,三元復合肥40~50公斤。瓜苗定植入大田后,前期施提苗肥1~2次,促進瓜苗早生快發。當蔓長到50厘米左右時,距植株蔸部80厘米處開小溝,每畝施復合肥15~20公斤。開花盛期要控肥控水防徒長,以利座果。采取人工輔助授粉,果實座穩并達4~5厘米大小時,根據長勢每株留果1~2個,總體保持平均每株1.5果,留果節位盡量選在主蔓第3~4雌花節或側蔓第2~3雌花節。重施膨瓜肥,每畝施三元復合肥20~25公斤。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瓜2009004

作物種類:西瓜

品種名稱:雪峰早蜜

選育單位:湖南省瓜類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花皮紅瓤優良自交系WM211為母本,以花皮紅瓤優良自交系HC206為父本配制而成的雜交一代種。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熟大果型有籽西瓜品種。春季露地栽培,全生育期90天左右。植株生長勢和抗病性較強,抗逆性強。正常結果植株主蔓長4.5米,主蔓粗0.86厘米左右,蔓近圓形,葉片羽狀深裂,葉色濃綠,葉寬20厘米,主蔓第一雌花著生節位7~10節,雌花間隔4~6節。座果性好。果實圓球形,果形指數1.02,單果重6 公斤左右,果皮綠色有墨綠齒條帶,果皮1.4厘米。果肉紅色,剖面好。果實肉質細嫩脆爽,口感風味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心部11%左右,邊部8.0%左右。雜交一代種子棕褐色,千粒重45克左右。栽培適應性廣,露地、保護地栽培均可。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33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土壤,進行露地高畦地膜覆蓋栽培或大棚溫室等保護地栽培,每畝用種量50克。長江中下游地區春季露地栽培一般3月中、下旬至4月初播種,4月中、下旬至5月初三葉一心大苗定植;大棚、溫室等保護地設施早熟栽培在2月底至3月上旬播種,大棚溫床育苗,三葉一心大苗定植。每畝定植600~800株,2至3蔓整枝。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每畝施純氮7~10公斤,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鉀10~12公斤,腐熟有機肥2000~2500公斤。化肥施用量基肥占60%。注意肥水均衡供應,座果后果實4~5厘米大小時增施膨果肥。采收前一周停止灌水。果實8厘米大小時,進行疏果留果,選擇果形端正,主蔓第18~28節、側蔓第15~25節,無病蟲傷害的果實留下,一株留一果。苗期注意防治黃守瓜、小地老虎及猝倒病,中、后期注意防治菜青蟲、蚜蟲、炭疽病等病蟲害。適時采收,以八至九成熟時采收為宜。其他栽培技術同普通有籽西瓜。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瓜2009005

作物種類:西瓜

品種名稱:雪峰橙玉

選育單位:湖南省瓜類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花皮橙玉黃瓤優良自交系ES222-1為母本,以花皮橙黃瓤優良自交系ES222-2為父本配制而成的雜交一代種。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早熟小果型有籽西瓜品種。春季露地栽培,全生育期86天左右,大棚、溫室早熟栽培,全生育期95天左右,夏秋延后栽培,全生育期66天左右。植株生長勢中等,抗病性較強,抗逆性強。正常結果植株主蔓長3.8米,主蔓粗0.68厘米左右,蔓近圓形,葉片羽狀深裂,葉色濃綠,葉寬17厘米,主蔓第一雌花著生節位7~9節,雌花間隔4~5節。座果性好,單株座果2個左右。果實高球形,果形指數1.05,單果重2.0 公斤左右,果皮綠色有墨綠齒條帶,果皮薄,約0.4厘米。果肉橙黃色,剖面好。果實肉質細嫩脆爽,纖維極少,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左右,口感風味好。雜交一代種子麻褐色,千粒重48克左右。栽培適應性廣,露地、保護地栽培均宜,爬地、立架栽培均可。

產量表現:爬地栽培平均畝產1500~2000公斤,立架栽培平均畝產2000~2500公斤。

栽培要點: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土壤,進行露地高畦地膜覆蓋栽培、大棚溫室保護地早熟栽培或夏秋延后栽培,爬地栽培或立架栽培均可。每畝用種量50~70克。露地栽培一般3月中、下旬至4月初播種,4月中、下旬至5月初定植;早熟栽培2月中、下旬播種,采用大棚溫床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也可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進行夏秋延后栽培;爬地栽培每畝定植600~800株,三蔓整枝;立架栽培每畝定值1000~1500株,雙蔓整枝;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每畝施純氮6~9公斤,五氧化二磷2~3公斤,氧化鉀8.5~12公斤,腐熟有機肥1500~2000公斤。注意肥水均衡供應,座果后果實4~5厘米大小時增施膨果肥。采收前一周停止灌水;果實8厘米大小時,進行疏果留果,選擇果形端正,座果節位適中,無病蟲傷害的果實留下,一般一蔓留一果,立架栽培必須用尼龍網袋吊瓜;苗期注意防治黃守瓜、小地老虎及猝倒病,中、后期注意防治菜青蟲、蚜蟲、炭疽病等病蟲害;九至十成熟時采收。其他栽培技術同普通有籽西瓜。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瓜2009006

作物種類:西瓜

品種名稱:雪峰黑寶

選育單位:湖南省瓜類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以黑皮紅瓤圓形優良自交系S03-10為母本,以黑皮紅瓤橢圓優良自交系LB238為父本配制而成的雜交一代種。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晚熟大果型有籽西瓜品種。春季露地栽培,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果實發育期36天左右。植株生長勢和抗病性強,抗逆性強。正常結果植株主蔓長5.5米,主蔓粗0.98厘米左右,蔓近圓形,葉片羽狀深裂,葉色濃綠,葉寬22厘米,主蔓第一雌花著生節位第10節左右,雌花間隔5~7節。座果性好。果實橢圓形,果形指數1.40,單果重6公斤左右,果皮墨綠色,果皮厚1.5厘米左右。果肉鮮紅色,剖面好。果實肉質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左右,口感風味好。雜交一代種子黑褐色,千粒重44克左右。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35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土壤,進行露地高畦地膜覆蓋栽培,每畝用種量50克。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3月中、下旬至4月初播種,4月中、下旬至5月初三葉一心大苗定植。每畝定植600株左右,2至3蔓整枝。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每畝施純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4~5公斤,氧化鉀10~14公斤,腐熟有機肥2000~2500公斤。有機肥全部作基肥,化肥施用量基肥占50%,座果前控肥防徒長,座果后果實4~5厘米大小時重施膨果肥,促進果實膨大,保證豐產穩產。采收前一周停止灌水。果實8厘米大小時,進行疏果留果,選擇果形端正,主蔓第20~30節、側蔓第18~25節,無病蟲傷害的果實留下,一般一株留一果。苗期注意防治黃守瓜、小地老虎及猝倒病,中、后期注意防治菜青蟲、蚜蟲、炭疽病等病蟲害。九成熟時采收。其他栽培技術同普通有籽西瓜。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瓜2009007

作物種類:西瓜

品種名稱:雪峰大寶

選育單位:湖南省瓜類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以花皮紅瓤圓形優良自交系HC229為母本,以花皮紅瓤橢圓優良自交系LH239為父本配制而成的雜交一代種。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熟大果型有籽西瓜品種。春季露地栽培,全生育期92天左右。植株生長勢和抗病性較強,抗逆性強。正常結果植株主蔓長4.7米,主蔓粗0.88厘米左右,蔓近圓形,葉片羽狀深裂,葉色濃綠,葉寬20厘米。主蔓第一雌花著生節位7~10節,雌花間隔4~6節。座果性好。果實橢圓形,果形指數1.35,單果重6 公斤左右,果皮淺綠色有墨綠齒條帶,果皮厚1.0厘米左右。果肉紅色,剖面好。果實肉質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左右,口感風味好。雜交一代種子褐色,千粒重45克左右。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25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土壤,進行露地高畦地膜覆蓋栽培,每畝用種量50克。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3月中、下旬至4月初播種,4月中、下旬至5月初三葉一心大苗定植。每畝定植600~800株,2至3蔓整枝。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每畝施純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鉀10~13公斤,腐熟有機肥2000~2500公斤。有機肥全部作基肥,化肥施用量基肥占60%。注意肥水均衡供應,座果后果實4~5厘米大小時增施膨果肥。采收前一周停止灌水。果實8厘米大小時,進行疏果留果,選擇果形端正,主蔓第20~30節、側蔓第18~25節,無病蟲傷害的果實留下,一般一株留一果。苗期注意防治黃守瓜、小地老虎及猝倒病,中、后期注意防治菜青蟲、蚜蟲、炭疽病等病蟲害。九成熟時采收。其他栽培技術同普通有籽西瓜。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瓜2009008

作物種類:西瓜

品種名稱:重茬地雷王

選育單位:遼寧省沈陽圣地亞農業高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W-9806和W-9816配制而成的有籽西瓜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熟品種,全生育期95天,果實發育期28~30天。植株生長勢強,莖粗壯節間短,葉綠色,直立,密生茸毛,蠟質。第一雌花著生8~9節,雙蔓整枝,第2~3雌花座果。果實圓形,果皮深綠色,表面著生墨綠色條帶覆有果粉,果肉粉紅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左右,邊糖9%左右,果皮厚1.3厘米,韌性好。單果重5.5公斤左右,肉質脆,汁多,口感風味佳。耐低溫,耐澇。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25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露地栽培3月底至4月初選晴天播種,營養缽冷床育苗,4月中旬至五月初真葉2~3片時移栽,要求分級定植。每畝用種量50克左右。每畝栽600株左右,采用2~3蔓整枝。基肥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2500公斤或土雜肥2500~3000公斤,餅肥50~75公斤,三元復合肥40~50公斤。瓜苗定植入大田后,前期施提苗肥1~2次,促進瓜苗早生快發。當蔓長到50厘米左右時,距植株蔸部80厘米處開小溝,每畝施復合肥15~20公斤。重施膨瓜肥,每畝施三元復合肥20~25公斤。開花盛期要控肥控水防徒長,以利座果。采取人工輔助授粉,果實座穩并達4~5厘米大小時,根據長勢每株留果1~2個,總體保持平均每株1個果,留果節位盡量選在主蔓第12~17節或側蔓第10~15節。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瓜2009009

作物種類:西瓜

品種名稱:湘科3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園藝研究所

品種來源:04-3W4T和04-5F2T配制而成的無籽西瓜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熟無籽西瓜品種。春季露地栽培全生育期96天左右,果實發育期35天左右。植株生長勢強。主蔓長5.2米左右,粗0.91厘米左右。葉片羽狀深裂,葉色深綠,葉寬26厘米左右。主蔓第一雌花節位在第7~9節,雌花間隔5~6節。果皮綠色,果實高圓形,果形指數1.1左右。單株座果數1個左右。單瓜重5~6公斤,果皮厚約1.6厘米,果肉鮮紅。果實汁多味甜,無籽性好,口感風味佳。果實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左右。三倍體種子褐色,千粒重57.8克。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3000公斤。

栽培要點:露地栽培3月底至4月初選晴天播種,營養冷床育苗,4月中旬至五月初真葉2~3片時移栽,要求分級定植。每畝用種量50克左右。每畝栽500株左右,采用2~3蔓整枝。基肥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2500公斤或土雜肥2500~3000公斤,餅肥50~75公斤,三元復合肥40~50公斤。瓜苗定植入大田后,前期施提苗肥1~2次,促進瓜苗早生快發。當蔓長到50厘米左右時,距植株蔸部80厘米處開小溝,每畝施復合肥15~20公斤。重施膨瓜肥,每畝施三元復合肥20~25公斤。開花盛期要控肥控水防徒長,以利座果。采取人工輔助授粉,果實達4~5厘米大小時,根據長勢每株留果1~2個,總體保持平均每株1.5果,留果節位盡量選在主蔓第18~25節或側蔓第2~3雌花節。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我省種植。

 

附件4:登記的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簡介

品種登記編號:XPD001-2009

作物種類:冬瓜

品種名稱:白星101

選育單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Wx107×Wx152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遲熟品種。主蔓長4.5~6.0米,中部節間長17厘米,葉長39厘米,葉寬42厘米,瓜柄長7厘米。主蔓第18節左右著第一雌花,雌花間隔4~6節。瓜長82厘米左右,橫徑22厘米左右,肉厚4.6厘米左右,單瓜重15公斤左右。果實長圓筒形,底較平,外披白色臘粉,有茸毛。適合我省喜食粉皮冬瓜地區作豐產栽培。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100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我省在3月下旬至5月下旬播種。可采用55℃溫湯浸種,催芽后播種,蓋籽灰的厚度以3粒種子厚度為宜。出苗后如遇低溫或田土未及時翻耕,為培養壯苗,可在小拱棚內假植。長江以北地區宜3月底至4月上旬播種。爬地栽培每畝定植500株左右,籬架栽培每畝定植800株左右。以有機肥為主,施足基肥,適時追肥。主蔓結單瓜,宜選第2~3雌花座瓜。遇惡劣氣候要輔以人工授粉,減少空藤。抹側枝、卷須、去無效花蕾。將冬瓜功能葉調整在地面或籬架各個不同立體空間位置,使其充分利用光能。因地制宜灌溉和防治病蟲害。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02-2009

作物種類:冬瓜

品種名稱:白星102

選育單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W0784×X82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早熟品種。第一雌花節位10~12節,主蔓結瓜為主,亦可側蔓結瓜。果實棒形,嫩瓜綠色,有白斑,披毛,老熟瓜披白色臘粉,無束腰,不易裂果,商品瓜長34厘米左右,瓜徑11厘米左右,瓜肉厚3.2厘米,一般座瓜數2~4個,單瓜重1~2.5公斤,瓜肉緊實,實心,鄰近表皮瓜肉淡綠色,中部肉白色。味清香脆爽,清炒、煲湯均可。極耐貯藏和運輸。適合我省各地露地或大棚栽培。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60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我省可于3至6月播種。露地栽培,采用寬1.6米的高畦(包溝),雙行種植。搭人字架,株距0.5米,以主蔓結瓜為主。搭平棚架,株距0.4米,除主蔓結瓜外,可利用側蔓結瓜。每畝定植1000~1500株。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著重結果期追肥。基肥每畝施足腐熟廄肥1500公斤左右,追肥每畝施尿素15~25公斤,分2~3次追肥,即在幼苗期、抽蔓期、開花結果期分期施用。小冬瓜主蔓和側蔓都能結瓜,不需要整枝。開花座果后20天便可采收,采后及時追肥保苗,進行病蟲防治,以保后期座瓜。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03-2009

作物種類:冬瓜

品種名稱:黑冠101

選育單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W32×B75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種。主蔓長4~6米,中部節間長16厘米,葉長30厘米,葉寬38厘米,瓜柄長6厘米,主蔓第18節左右現第一雌花,雌花間隔4~6節。出苗到第1雌花開放約60~70天,空藤少,座果率高。瓜長65厘米左右,橫徑22厘米,瓜肉厚5~6厘米,平均單瓜重13公斤左右。果實長炮彈形,深墨綠色,無棱溝,表皮光滑,瓜形好,空腔小,肉質致密,耐貯藏,適宜于加工和遠距離運輸。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100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我省在3月下旬至5月下旬播種。可采用55℃溫湯浸種,催芽后播種,蓋籽灰的厚度以3粒種子厚度為宜。出苗后如遇低溫或田土未及時翻耕,為培養壯苗,可在小拱棚內假植。長江以北地區宜3月底至4月上旬播種。爬地栽培每畝定植500株左右,籬架栽培每畝定植800株左右。以有機肥為主,施足基肥,適時追肥。主蔓結單瓜,宜選第2~3雌花座瓜。遇惡劣氣候要輔以人工授粉,減少空藤。抹側枝、卷須、去無效花蕾。將冬瓜功能葉調整在地面或籬架各個不同立體空間位置,使其充分利用光能。因地制宜灌溉和防治病蟲害,特別注意防日灼病。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04-2009

作物種類:絲瓜

品種名稱:興蔬皺佳

選育單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S-5-11-2×SF0102-5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熟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中等,以主蔓結瓜為主,第一雌花節位8~10節。商品瓜果實棒形,橫皺深,不易裂果,耐肥水,商品性好。瓜長28厘米,粗6.5厘米,口感綿甜,單瓜重295克左右。該品種適應性強,適于我省喜食皺皮絲瓜地區作早春露地栽培和保護地栽培。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34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早春保護地栽培1月下旬至2月中旬播種,早春露地栽培3月上、中旬播種。采用溫湯浸種,即兩份開水兌一份涼水使水溫在55℃左右,將種子泡于其中充分攪拌,并保持水溫30℃左右,浸種4~5小時,然后置于30℃的恒溫箱中催芽,待種子破嘴后播于苗床中。采用電熱溫床育苗,播種后,加蓋塑料薄膜以保溫保濕,待幼苗出土后揭去塑料薄膜,當有兩片真葉露出時將苗假植到營養缽中。選土層深厚肥沃的地塊,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每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復合肥100公斤,餅肥100公斤,當幼苗4~6片真葉時定植,株行距45厘米×180厘米,及時引蔓,摘除側蔓,開花座果后及時追肥,雌花開花后10天即可采收。及時防治病蟲害。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05-2009

作物種類:絲瓜

品種名稱:興蔬美佳

選育單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SF0148-7×S47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極早熟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強,分枝力強,節間較短,蔓長4米左右。主蔓結瓜為主,第一雌花節位6~7節。商品瓜圓筒形,綠色披白霜,瓜長28~30厘米,粗5.0厘米,口感綿甜,單瓜重400克左右。該品種適應性強,適于我省早春露地栽培和保護地栽培。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35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在長沙地區早春保護地栽培1月下旬至2月中旬播種,早春露地栽培3月上、中旬播種,作秋延后栽培一般于6月中旬播種。采用溫湯浸種,即兩份開水兌一份涼水使水溫在55℃左右,將種子泡于其中充分攪拌,并保持水溫30℃左右,浸種4~5小時,然后置于30℃的恒溫箱中催芽,待種子破嘴后播于苗床中。采用電熱溫床育苗,種子播下以后,加蓋塑料薄膜以保溫保濕,待幼苗出土后揭去塑料薄膜,當有兩片真葉露出時將苗假植到營養缽中。選土層深厚肥沃的地塊,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每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復合肥100公斤,餅肥100公斤。當幼苗4~6片真葉時定植,株行距45厘米×180厘米,及時引蔓,摘除側蔓,開花座果后及時追肥,雌花開花后7~10天即可采收。及時防治病蟲害。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06-2009

作物種類:絲瓜

品種名稱:興蔬順佳

選育單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S20×SF0507-51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早熟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強,以主蔓結瓜為主,第一雌花節位7~8節。商品瓜果實圓筒形,蠟粉厚,束腰不明顯,不易裂果,耐老,商品性好。瓜長27厘米,粗4.8厘米,口感綿甜,單瓜重370克左右。該品種適應性強,適于我省早春露地栽培和保護地栽培。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38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在長沙地區早春保護地栽培1月下旬至2月中旬播種,早春露地栽培3月上、中旬播種,作秋延后栽培一般于6月中旬播種。采用溫湯浸種,即兩份開水兌一份涼水使水溫在55℃左右,將種子泡于其中充分攪拌,并保持水溫30℃左右,浸種4~5小時,然后置于30℃的恒溫箱中催芽,待種子破嘴后播于苗床中。采用電熱溫床育苗,種子播下以后,加蓋塑料薄膜以保溫保濕,待幼苗出土后揭去塑料薄膜,當有兩片真葉露出時將苗假植到營養缽中。選土層深厚肥沃的地塊,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每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復合肥100公斤,餅肥100公斤。當幼苗4~6片真葉時定植,株行距45厘米×180厘米,及時引蔓,摘除側蔓,開花座果后及時追肥,雌花開花后7~10天即可采收。及時防治病蟲害。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07-2009

作物種類:南瓜

品種名稱:興蔬紅蜜

選育單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M2×M3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晚熟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強,分枝力強。第一雌花節位22節左右,主側蔓均可結瓜,果實長葫蘆形,嫩果綠色帶白條紋,成熟果桔黃色帶白條紋,果面有棱溝,商品瓜長44厘米左右,單瓜重3.5~5公斤,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3%左右,口感粉甜。

產量表現:老熟瓜平均畝產30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湖南地區于3月中、下旬播種,每畝用種量40克。當幼苗4~5片真葉時定植,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株行距70厘米×600厘米。選土層深厚、肥沃、向陽地塊,每畝施農家肥2000公斤、氯化鉀1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拌勻覆土,整平畦面。當植株倒蔓后留2根側蔓。前期控制肥水,座果后,追肥2~3次,注意防治病蟲害。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08-2009

作物種類:南瓜

品種名稱:興蔬蜜寶

選育單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M2×15-3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早熟品種。植株生長勢中等,第一雌花節位11節左右,主蔓結瓜為主。果實葫蘆形,嫩果綠色帶白條紋,成熟果桔黃色帶白條紋,果面有棱溝,商品瓜長30厘米左右,口感粉、甜,單瓜重2.5~4公斤。適于我省作早熟栽培。可實行瓜?稻和瓜?菜種植模式,占地時間相對較短。

產量表現:老熟瓜平均畝產22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湖南地區于3月上旬播種,每畝用種量40克。當幼苗4~5片真葉時定植,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株行距35厘米×500~600厘米。選土層深厚、肥沃地塊,每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菜枯50公斤、氯化鉀1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拌勻覆土,整平畦面。摘除所有側蔓。前期控制肥水,座果后,追肥2~3次,注意防治病蟲害。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09-2009

作物種類:南瓜

品種名稱:紅栗2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瓜類研究所

品種來源:父本JP-1是從日本引進的品種經多年自交分離、提純篩選而成的優良自交系,母本HP-35是從韓國引進的品種經多代自交選育而成的優良自交系。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紅皮西洋南瓜品種。植株生長勢強,全生育期110天左右,從開花到果實成熟45天左右。正常結果植株主蔓長5~6米,主莖粗1.5厘米,節上易發生不定根。葉綠色,表面被白粉。第一雌花節位7~8節,座果性好,2次座果能力強。果實成熟后花痕部直徑小,幼果果柄黃色,果實扁圓形,果形指數0.9,果皮紅色,有數條縱列的淺白條紋。單瓜重2.7公斤左右,果實整齊一致,商品率高。肉橙紅色,肉質致密,肉厚4厘米左右,質粉味甜,風味好。該品種耐白粉病、病毒病,適應性較廣。可在我省作露地栽培、保護地早熟栽培和秋延后栽培。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3000 公斤左右,立架栽培產量更高。

栽培要點:長江中下游地區露地栽培3月中、下旬播種,營養缽育苗。栽培密度每畝650~900株,株行距0.40~0.6米×2.0~2.5米,地膜覆蓋,深溝高畦栽培。搭架栽培時,栽培密度每畝1300~1800株。施足底肥,前期氮肥不宜施用過多,座瓜后及時追肥,重施磷、鉀肥或葉面肥,至收瓜前保持植株長勢,采收前15天停止灌水,降低田間相對濕度,減輕病害發生。五葉期摘心,倒蔓后選留2條子蔓,雙蔓整枝,及時摘除全部側蔓。避免低節位座果,座果節位在7~15節為宜,人工輔助授粉,每株留果2~3個。植株過長時,可將莖蔓拉至定植蔸邊環繞,并摘除老葉、病葉,以利通風透光,莖蔓長至25~30節時摘心。座果后采取翻瓜、墊瓜、搭架等措施,提高果實商品率,使果實充分著色,果實成熟后及時采收。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10-2009

作物種類:南瓜

品種名稱:如意

選育單位:衡陽市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M10×J13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熟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和分枝性中等。主蔓長400~500厘米, 粗0.6~0.8厘米,深綠色,上披白色剌毛,葉片五角形,葉脈交叉處白斑不明顯。主蔓第1朵雌花著生于第12~14節,主蔓座瓜1~2個。老熟瓜扁圓形,具有18~19條淺股溝,外皮褐棕色間花斑,單果重1.2~1.5公斤,縱徑11.0厘米左右,橫徑17.5厘米左右,果肉桔黃色,肉厚2.7厘米左右。瓜形較小,肉質致密,煮食口感粉甜,品質優良,商品性好。

產量表現:老熟瓜平均畝產2000~2500公斤。

栽培要點:湘南地區3月上旬在保護地內播種育苗,4月上旬定植。窄畦(畦寬1.1~1.2米)雙行人字架栽培,種植密度每畝1500株左右;寬畦(畦寬2米)雙行平棚栽培,種植密度每畝1000株左右;定植前施足有機基肥,配合施無機肥和磷、鉀肥,生長期間進行單蔓整枝,分次綁蔓,引蔓上架。結果期間結合抗旱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2次。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11-2009

作物種類:豇豆

品種名稱:天暢一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常德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農家品種(87-3)自然變異株中系統選擇育成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熟品種。春季栽培,播種至始花55~60天,播種至始收62~67天,全生育期85~95天。夏季栽培,播種至始花35~40天,播種至始收42~47天,全生育期70~80天。植株蔓生,主蔓長2.8~3.2米,節間長18.6厘米左右,花序枝長31.2厘米左右。葉深綠色,第一花序節位6~8節,每一花序可結莢1~4條。主側蔓均可結莢,花淡紫色,豆莢白綠色,平均莢長85厘米,橫徑0.75~0.95厘米,單莢重22~28克。莢肉肥厚,肉質脆嫩,風味好,商品性好,腌制加工或鮮食均可。鮮豆莢干物質:11.16%,維生素C:16.4毫克/100克鮮重,蛋白質:5.29毫克/克鮮重,總糖:3.28%。種子腎形,褐色,單莢種子數12~18粒,千粒重155克左右。較耐熱,對枯萎病、銹病表現為輕度感病,較抗煤霉病。

產量表現:春季栽培平均畝產2000~2500公斤,夏、秋季栽培平均畝產1800~2200 公斤。

栽培要點:湖南地區于4月上旬至7月下旬播種,保護地栽培可適當提早或推遲。直播,每畝用種量1.5公斤左右。高畦栽培,每畦播種2行,株行距35厘米×70厘米,每畝播種2700蔸左右,每蔸保苗2~3株。整地時,每畝施入腐熟人畜糞1500~2000公斤,餅肥25公斤,三元復合肥50公斤。進入抽蔓期,及時引蔓支架,搭人字架。進入結莢期,加大追肥量,隔3~5天追肥一次,以灌根為主,可結合葉面噴施。苗期主要防治蚜蟲,始花期重點防治豇豆莢螟,結莢期重點防治煤霉病、銹病、白粉病。開花后7天左右開始采收,結莢初期每隔2天采一次,結莢盛期每天采收一次。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12-2009

作物種類:豇豆

品種名稱:天暢四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常德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國外引進資源“澳洲一號”經人工雜交后系統選育而成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熟品種。春季栽培,播種至始花50~55天,播種至始收60~65天,全生育期85~100天。夏季栽培,播種至始花35~40天,播種至始收42~47天,全生育期70~80天。植株蔓生,主蔓長2.8~3.2米,節間長18.5厘米左右,花序枝長30.6厘米左右。葉深綠色,第一花序節位6~8節,每一花序可結莢2~3條,主側蔓均可結莢。花淡紫色,豆莢白綠色,平均莢長60厘米,橫徑0.8厘米左右,單莢重約25克。莢肉肥厚,肉質脆嫩,風味好,商品性好,腌制加工或鮮食均可。鮮豆莢干物質:11.35%,維生素C:17.7毫克/100克鮮重,蛋白質:5.62毫克/克鮮重,總糖:3.41 %。種子腎形,褐色,單莢種子數12~18粒,千粒重165克左右。較耐熱,對枯萎病、煤霉病表現為輕度感病,較抗銹病。

產量表現:春季栽培平均畝產2000~2500公斤,夏、秋季栽培平均畝產1800~2200公斤。

栽培要點:湖南地區于4月上旬至7月下旬播種,保護地栽培可適當提早或推遲。直播,每畝用種量1.5公斤左右。高畦栽培,每畦播種2行,株行距35厘米×70厘米,每畝播種2700蔸左右,每蔸保苗2~3株。整地時,每畝施入腐熟人畜糞1500~2000公斤,餅肥25公斤,三元復合肥50公斤。進入抽蔓期,及時引蔓支架,搭人字架。進入結莢期,加大追肥量,隔3~5天追肥一次,以灌根為主,可結合葉面噴施。苗期主要防治蚜蟲,始花期重點防治豇豆莢螟,結莢期重點防治煤霉病、銹病、白粉病。開花7天左右開始采收,結莢初期每隔2天采一次,結莢盛期每天采收一次。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13-2009

作物種類:豇豆

品種名稱:天暢五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常德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從農家資源“楊家豇豆”與其它豇豆品種的雜交后代中系統選育而成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早熟品種。春季栽培,播種至始花45天,播種至始收52天,全生育期85~95天。夏季栽培,播種至始花32~35天,播種至始收40~42天,全生育期70~80天。植株蔓生,主蔓長2.8~3.2米,節間長18.6厘米左右,花序枝長31.2厘米左右,葉深綠色,第一花序節位2~3節,每一花序可結莢2條,最多4條。主蔓結莢為主,花淡紫色。豆莢白綠色,平均莢長65厘米,橫徑0.75厘米左右,單莢重22克。莢肉肥厚,肉質脆嫩,風味好,商品性好,腌制加工或鮮食均可。鮮豆莢干物質:11.75%,維生素C:17.98毫克/100克鮮重,蛋白質:10.53毫克/克鮮重,總糖:3.17%。種子腎形,褐色,單莢種子數12~18粒,千粒重150克左右。較耐熱,對枯萎病、煤霉病表現為中抗,對銹病表現為抗病。

產量表現:春季栽培平均畝產2000~2500公斤,夏、秋季栽培平均畝產1800~2200公斤。

栽培要點:湖南地區于4月上旬至7月下旬播種,保護地栽培可適當提早或推遲。直播,每畝用種量1.5公斤左右。高畦栽培,每畦播種2行,株行距35厘米×70厘米,每畝播種3000蔸左右,每蔸保苗2~3株。整地時,每畝施入腐熟人畜糞1500~2000公斤,餅肥25公斤,三元復合肥50公斤。進入抽蔓期,及時引蔓支架,搭人字架。進入結莢期,加大追肥量,隔3~5天追一次,以灌根為主,可結合葉面噴施。苗期主要防治蚜蟲,始花期重點防治豇豆莢螟,結莢期重點防治煤霉病、銹病、白粉病。開花7天左右開始采收,結莢初期每隔2天采一次,結莢盛期每天采收一次。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14-2009

作物種類:豇豆

品種名稱:天暢六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常德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國外引進資源“澳洲一號”經人工雜交后系統選育而成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熟品種。春季栽培,播種至始花50~55天,播種至始收60~65天,全生育期85~100天。夏季栽培,播種至始花35~40天,播種至始收42~47天,全生育期70~80天。植株蔓生,主蔓長約3米,節間長18.5厘米左右,花序枝長28厘米左右。葉深綠色,第一花序節位3~4節,每一花序可結莢2~3條,主側蔓均可結莢,花淡紫色,豆莢油青色,平均莢長60厘米左右,橫徑0.75厘米左右,單莢重約20克。莢肉肥厚,肉質脆嫩,風味好,商品性好,腌制加工或鮮食均可。鮮豆莢干物質:11.40%,維生素C:23.22毫克/100克鮮重,蛋白質:9.33毫克/克鮮重,總糖:3.97%。種子腎形,褐色,單莢種子數12~18粒,千粒重140克左右。較耐熱,對枯萎病、煤霉病表現為輕度感病,較抗銹病。

產量表現:春季栽培平均畝產1900~2300公斤,夏秋季栽培平均畝產1800~2100 公斤。

栽培要點:湖南地區于4月上旬至7月下旬播種,保護地栽培可適當提早或推遲。直播,每畝用種量1.5公斤左右。高畦栽培,每畦播種2行,株行距35厘米×70厘米,每畝播種2700蔸左右,每蔸保苗2~3株。整地時,每畝施入腐熟人畜糞1500~2000公斤,餅肥25公斤,三元復合肥50公斤。進入抽蔓期,及時引蔓支架,搭人字架。進入結莢期,加大追肥量,隔3~5天追肥一次,以灌根為主,可結合葉面噴施。苗期主要防治蚜蟲,始花期重點防治豇豆莢螟,結莢期重點防治煤霉病、銹病、白粉病。開花7天左右開始采收,結莢初期每隔2天采收一次,結莢盛期每天采收一次。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15-2009

作物種類:番茄

品種名稱:株雜一號番茄

選育單位:株洲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0326× 1317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早熟品種。無限生長類型,株高110~130厘米,開展度60~70厘米。第一花序著生于7~8節,花序間隔2~3節,每花序5~6朵花,每花序座果3~4個,座果率高,連續座果能力強。果實近圓形,較一致。6心室,果肩淺綠,果面光滑,果色粉紅,單果重150~200克,果實商品率高,品質優良,果實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4%,可溶性總糖含量3.3%,可溶性滴定酸含量0.22%,維生素C含量20.30毫克/100克鮮重。較抗病毒病、葉霉病和枯萎病,對青枯病的抗性較強,適應性強。適合我省各地作露地或保護地栽培。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50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湖南地區1月上、中旬電熱加溫育苗,2月中、下旬排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采用大小行定植,地膜覆蓋。采用雙桿或一桿半整枝,一般每畝定植2000~2500株。施足基肥,在生長期間根據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長狀況及時追肥。注意防治病蟲害。不宜連作,最好與水稻進行輪作。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16-2009

作物種類:甘薯

品種名稱:湘薯19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徐薯18為母本,Georgia red作父本雜交育成。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長蔓形,葉片深綠色,頂葉淺紫綠色,葉形淺裂單缺刻,葉脈紫色,葉片大小中等,莖紫色,單株分枝5~7個;結薯較早,整齊集中,單株結薯3~4個,薯塊紡錘形,薯皮淡紅色,薯肉桔黃色,商品薯率高;薯塊烘干率33.5%左右,淀粉含量22.7%左右,纖維少,總糖含量3.38%,粗蛋白含量9.15%(以干基計),維生素C含量23.15毫克/100克鮮薯。耐旱、耐瘠薄,抗薯瘟病,中抗黑斑病,薯塊萌芽性好。

產量表現:我省多點試驗,平均畝產鮮薯2346公斤,薯干715.5公斤。

栽培要點:3月中、下旬蓋膜育苗。夏薯5月中、下旬栽插,密度為每畝3600株左右。施足基肥,適施追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注意多施磷、鉀肥。插苗后及時中耕、除草、培土、防治病蟲害。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17-2009

作物種類:魚腥草

品種名稱:湘白魚腥草

選育單位:懷化學院

品種來源:人工栽培懷化市鶴城區楊村鄉野生魚腥草品種,通過單株選留并以其地下莖為繁殖材料進行無性繁殖,系統選育而成。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多年生草本。植株莖直立,高30~50厘米,全株有濃魚腥味。地下莖匍匐生長,白色、圓形,直徑0.27厘米左右,節間明顯,每節著生須根和芽。地上莖綠白色,圓形,直徑0.29厘米左右。單葉互生,葉面光滑,綠白色,基部心形,深綠色,具柄,掌狀葉脈6條,托葉膜質,基部與葉柄合生,上部分離。穗狀花序,基部著生4片花瓣狀白色苞片,花小而密,淡黃色,雄蕊3個,長于子房,花絲下部與子房合生。蒴果頂裂,種子卵形,有條紋。綜合農藝性狀好,株高較矮,適應性較強,穩產性較好。地下莖粗壯、白嫩、質脆、適口性好。植株生長健壯,葉片大小均勻。地上部分揮發性油、黃酮含量較高。地上部分產量比紅桿類魚腥草稍低。適合作特色蔬菜和藥用魚腥草栽培。

產量表現:地下部分平均畝產2000公斤,地上部分平均畝產200 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用地下莖進行無性繁殖,每畝用種莖20~50公斤。選擇粗壯、無蟲口、無病害、無損傷的種莖,從節間剪成7厘米左右的小段,每段2~3個節。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濕潤、略帶沙質的微酸性土壤,作畦開溝條播。栽種前先將土壤翻耕整平,畦寬1.8~2.0米、高15~20厘米,畦間開深20厘米左右的排水溝。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2500公斤,復合肥80~100公斤。將種莖按株行距2~4厘米×25厘米左右栽植,覆土2~3厘米,澆清水,保持土壤濕潤。在齊苗和地上部分生長旺盛時期追肥2~3次,每次每畝追施尿素3公斤,清糞水或沼液400 公斤。播種到出苗期間保持土壤含水量于85~95%,出苗后保持土壤含水量于80%。不宜連作,需1~2年與水稻、蓮等水生作物換茬輪作。每年10~12月播種,次年7~8月采收地上部分,10月以后采收地下部分。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18-2009

作物種類:山藥

品種名稱:衡山早白薯

選育單位:衡山種福白薯種植專業合作社

品種來源:當地腳板薯農家品種定向選擇育成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早熟品種,生育期120~200天。植株為纏繞性藤本,莖淺綠色,多棱形、有翼。葉片犁頭形,長17厘米左右,寬13厘米左右,葉柄長11厘米左右,綠色。塊莖扁長形,上窄下寬。塊莖長23.5厘米左右,上寬5.9厘米左右,下寬9.1厘米左右,表皮灰褐色,平均單薯重730克,最大單薯重達1050克。肉質細嫩,淀粉含量高,煮食時汁濃味甜帶粉,風味佳。耐旱、耐熱,適宜于我省疏松肥沃、土層深厚的砂壤土栽培。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鮮薯2000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選擇砂土或壤土地種植。選用未發生病蟲害,形狀符合品種特性、塊莖大小適中的種薯塊作種薯。切塊時宜切大塊,每塊100~200克。保護地育苗一般于2月下旬開始播種,播種在大棚或中小棚中,播種時先將種薯集中平播于苗床,播種深度以5~7厘米為宜,播后再覆蓋地膜。前作收獲后,每畝施優質有機肥2000~3000公斤或充分腐熟的人糞尿1500公斤,深翻40~50厘米。3月中、下旬,待芽長達0.5厘米左右時,移栽至大田,定植密度每畝2000株左右。定植時每個栽植蔸豎直埋放長30~40厘米,粗10~12厘米的稻草捆一個。定植后,為促進白薯早發快發,宜覆蓋地膜或小拱棚進行升溫。6月底至7月上、中旬,當塊莖達500克以上時,即可開始采收。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19-2009

作物種類:花生

品種名稱:湘花2008

選育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中花4號×花11)× (汕油27×薄殼1號)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間型、中早熟品種。湖南春播生育期121~139天。株型直立,株高23~53厘米,側枝長23~62厘米,莖粗中等,分枝6.5~9個。葉片橢圓形,葉色綠。單株平均總果數14.3個,單株平均飽果數9.9個,單株平均生產力23.97克。莢果為普通形大果,果嘴微突,背脊不明顯,網紋淺,殼薄。子仁長橢圓形,種皮粉紅色,有光澤,無裂紋,無油斑。百果重190~220克左右,百仁重80~106克左右,出仁率72.5~78.1%。種子休眠性中等,抗倒性強,抗旱中強,耐澇性強,在酸性、瘠薄紅壤旱地具有良好適應性。葉部病害輕,高抗葉斑病,中抗焦斑病、銹病;根莖部病害輕,抗白絹病、立枯病。經檢測:油分含量50.24%,油酸含量46.4%,亞油酸含量33.7%,油酸/亞油酸含量(O/L)比值1.38,蛋白質含量28.94%。

產量表現:2007~2008年省多點試驗平均畝產莢果406公斤,比對照中花4號增產19.4%,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要點:湘南3月下旬,湘中4月上、中旬,湘北4月中、下旬播種為宜。春播每畝1萬蔸,2萬株苗,開溝條播,行株距33厘米×20厘米,每蔸播精選種仁2粒。在酸性紅壤旱地,須施足有機肥和磷、鉀肥,適度施氮肥,肥料以一次性基施為宜,不提倡追施氮肥,適量補施鈣(石灰)、鉬、硼、鎂肥等微肥。在平原、河流沖積土地區等肥沃耕地,可適當減施肥料。高產栽培一般每畝施腐熟農家肥1000~1500公斤,另加施磷肥40~50公斤、尿素和氯化鉀各10公斤,或另加施復合肥25~30公斤。在生育前期,加強開溝排水,防止濕澇害,采取種衣劑拌種或者噴施農藥,防治地下害蟲,保證一播全苗和壯苗,并注意及時除草;在生育中后期,加強葉部病蟲防治,注意抗旱,葉面施肥,適時收獲。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20-2009

作物種類:花生

品種名稱:湘農小花生

選育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湘花生1號×湘潭小籽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珍珠豆型,早熟品種。湖南春播生育期117~137天。株型半直立,株高32~62厘米,側枝長37~70厘米,莖粗中等,分枝4.8~6.5個。葉片橢圓形,葉色綠。單株平均總果數13.1個,單株平均飽果數10.6個,單株平均生產力14.27克。莢果為蠶形,小果,果嘴微突,背脊不明顯,網紋淺,殼薄易脫。子仁桃形,種皮粉紅色,有光澤,無裂紋,無油斑,質地細松。百果重113~135克,百仁重46~55克,出仁率72.2~73.4%。種子休眠性強。抗倒性弱,抗旱性、耐澇性中。在酸性、瘠薄紅壤旱地,具有良好適應性。高抗葉斑病、白絹病,中抗焦斑病、銹病。經檢測:油分含量49.57%,油酸含量44.8%,亞油酸含量32.9%,油酸/亞油酸比值(O/L)1.36,蛋白質含量26.77%。

產量表現:2007~2008年省多點試驗平均每畝產莢果247.8公斤,比對照祁陽小籽增產12.3%,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要點:湘南3月中、下旬,湘中4月上、中旬,湘北4月中旬播種為宜。春播每畝1.2萬蔸,2.4萬株苗,開溝條播,行株距33厘米×17厘米、每蔸播精選種仁2粒。在酸性紅壤旱地,須施足有機肥和磷、鉀肥,適度施氮肥,肥料以一次性基施為宜,不提倡追施氮肥,適量補施鈣(石灰)、鉬、硼、鎂肥等微肥。在平原、河流沖積土地區等肥沃耕地,可適當減施肥料。高產栽培一般每畝施腐熟農家肥1000公斤,另加施磷肥35~40公斤、尿素和氯化鉀各7.5公斤,或另加施復合肥20~25公斤。在生育前期,加強開溝排水,防止濕澇害,采取種衣劑拌種或者噴施農藥,防治地下害蟲,保證一播全苗和壯苗,并注意及時除草;在生育中后期,加強葉部病蟲害的防治,注意抗旱,葉面施肥,適時收獲。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21-2009

作物種類:花生

品種名稱:彩色珍珠

選育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紅白保5號的干種子經過60Co伽馬射線2.5萬倫琴劑量輻射處理的誘變后代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珍珠豆型,早熟品種。湖南春播生育期118~134天。株型緊湊直立,植株高,莖桿粗,分枝較少,株高39~85厘米,側枝長38~84厘米,分枝4.8~6.5個。葉片長橢圓形,葉色濃綠,莖基部花青素明顯。單株平均總果數12.1個,單株平均飽果數8.5個,單株平均生產力14.91克。莢果為長斧頭形,果嘴呈鷹嘴突出狀,背脊較明顯,網紋中,殼薄易剝。子仁橢圓形,種皮顏色為紅、白相間,色澤斑斕、鮮艷。食味松酥、香中帶甜。中果形,百果重120~160克左右,百仁重55~66克左右,出仁率72.2~74.7%。種子休眠性、抗倒性、抗旱性均中強,耐澇性強。在酸性、瘠薄紅壤旱地,具有良好適應性。葉部、根莖部病害均輕,其中高抗葉斑病、銹病,中抗焦斑病,中到高抗白絹病。此外,由于莢殼薄,要求在沙性質地土壤栽培,以免莢果畸形。經檢測:油分含量53.19%,油酸含量43.8%,亞油酸含量34.2%,油酸/亞油酸含量(O/L)比值1.28,蛋白質含量25.12%。

產量表現:2007~2008年省多點試驗平均每畝產莢果259公斤,比對照祁陽小籽增產17.8%,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要點:湘南3月下旬,湘中4月上旬、中旬,湘北4月中旬、下旬播種為宜。春播每畝1.2萬蔸,2.4萬株苗,開溝條播,行株距33厘米×17厘米,每蔸播精選種仁2粒。在酸性紅壤旱地,須施足有機肥和磷、鉀肥,適度施氮肥,肥料以一次性基施為宜,不提倡追施氮肥,適量補施鈣(石灰)、鉬、硼、鎂肥等微肥。在平原、河流沖積土地區等肥沃耕地,可適當減施肥料。高產栽培一般每畝施腐熟農家肥1000公斤,另加施磷肥35~40公斤,尿素和氯化鉀各7.5公斤,或另加施復合肥20~25公斤。在生育前期,加強開溝排水,防止濕澇害,采取種衣劑拌種或者噴施農藥,防治地下害蟲,保證一播全苗和壯苗,并注意及時除草;在生育中后期,加強葉部病蟲害的防治,注意抗旱,葉面施肥,適時收獲。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22-2009

作物種類:柑橘

品種名稱:日南1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柑橘無病毒良種繁育中心、湖南省經濟作物發展中心、洞口縣農業局

品種來源:從日本的興津早生溫州蜜柑中選出。1994年9月從中柑所引進無病毒芽條,在湖南安化、洞口進行試種推廣。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特早熟溫州蜜柑。樹勢較強,樹姿開張。春梢萌動期3月中旬,展葉期3月下旬,4月上旬抽梢盛期,4月中旬自剪,夏梢5月下旬開始生長,秋梢7月上旬開始抽生;初花期4月中旬,開花期4月下旬,盛花期5月上旬,謝花期5月中旬;第一次生理落果期5月中下旬,第二次生理落果期5月底至6月初。9月初開始著色,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上市。果實扁圓形,果面橙黃色,果較大,外形美觀。單果重120克,縱徑52.11毫米,橫徑67.53毫米,皮厚2.11毫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總糖9%,總酸0.65毫克/100毫升,維生素C含量31.56毫克/100毫升。風味較濃,酸甜適口,品質優良。

產量表現:定植后第3年普遍掛果,第5年平均畝產可達1500公斤。豐產,穩產,無明顯的大小年。

栽培要點:適于用枳作砧木,嫁接繁殖,宜按柑桔無病毒容器苗繁育方法繁育種苗。宜選擇向陽緩坡地高標準建園。適當密植,每畝栽植55~70株。定植密度3米×4米,在春梢萌發前(3月上旬)定植。幼樹促發枝梢,擴大樹冠。結果樹采用自然開心形樹形進行修剪,培養健壯的樹勢。幼樹施肥以氮肥為主,結果樹重點施好促春梢壯花肥、保果肥、壯果促秋梢肥和采果肥。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辦法防治病蟲害,重點防治瘡痂病、炭疽病、紅蜘蛛、潛葉蛾、介殼蟲和吉丁蟲,兼治其他病蟲。適期采收,以免出現浮皮。冬季注意防寒防凍。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23-2009

作物種類:柑橘

品種名稱:宮本

選育單位:湖南省柑橘無病毒良種繁育中心、湖南省經濟作物發展中心、洞口縣農業局

品種來源:選自日本和歌山縣宮本喜次家的柑橘園,系宮川早熟植株上的一個變異枝選育而成。1994年9月從中柑所引進無病毒芽條,在湖南安化、洞口、東安、長沙等地進行試種推廣。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特早熟溫州蜜柑。樹勢生長中等,樹姿開張。春梢萌動期3月中旬,展葉期3月下旬,4月上旬抽梢盛期,4月中旬自剪,夏梢5月下旬開始生長,秋梢7月上旬開始抽生;初花期4月中旬,開花期4月下旬,盛花期5月上旬,謝花期5月中旬;第一次生理落果期5月中下旬,第二次生理落果期5月底至6月初,9月初開始著色,9月中、下旬開始采收上市。結果性好,座果率較高。果實扁圓形,果面橙黃色,果較大,單果重125克,縱徑49.55毫米,橫徑67.49毫米,皮厚1.97毫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86%,總糖8.4%,總酸0.95毫克/100毫升,維生素C37.48毫克/100毫升。果肉橙色,汁多,化渣,酸甜適口,風味較濃。耐貯性較強。耐寒性較強。

產量表現:定植后第3年普遍掛果,第5年平均畝產可達1500公斤,平均株產15~20公斤。豐產,穩產,無明顯的大小年。

栽培要點:宜選擇向陽緩坡地高標準建園。選用無病毒容器苗。適當密植,每畝栽植55~70株。定植密度3米×4米,在春梢萌發前(3月上旬)定植。幼樹促梢長樹,擴大樹冠,結果樹采用自然開心形樹形進行修剪,培養穩健的樹勢。幼樹施肥以氮肥為主,結果樹重點施好促春梢壯花肥、保果肥、壯果促秋梢肥和采果肥。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辦法防治病蟲害,重點防治瘡痂病、炭疽病、紅蜘蛛、潛葉蛾、介殼蟲和吉丁蟲,兼治其他病蟲。適期采收,以免出現浮皮。冬季注意防寒防凍。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24-2009

作物種類:柑橘

品種名稱:大浦5號

選育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國家柑橘改良中心長沙分中心、常德萬山紅果業有限公司、常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系日本佐賀縣太良町從山崎早熟溫州蜜柑的枝變中選出。1997年底從中國柑橘研究所引入常德進行栽培試驗和推廣種植。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樹勢較強,樹姿開張。3月中旬萌芽期, 3月下旬現蕾,始花期4月中下旬開花。花白色,中等大。春、夏、秋梢均可成為結果母枝,但以春、秋梢為主。果實成熟期9月中旬。果形扁圓,縱徑4.96厘米,橫徑7.05厘米,果形指數0.7,平均單果重132.8克。果皮橙黃色,光滑,厚度2.77毫米。肉質柔軟,較化渣,風味較濃,可溶性固形物10.4%。

產量表現:定植后第3年普遍掛果,第5年平均株產28公斤左右。

栽培要點:一般用枳作砧木,嫁接繁殖。宜采用無病毒容器苗,選擇土層深厚、坡度適中的背風向陽丘崗地高標準建園。培養豐產樹冠,幼樹期合理間作,小量多次肥水培育樹苗。3~4年投產樹每年施肥4~5次,重點抓好采果肥及冬季基肥,基肥施用量要占全年施肥量的一半以上。為提高特早熟柑橘品質,應多施磷、鉀復合肥及有機肥。防治病蟲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積極采用生物防治,重視農業防治,改善橘園生態環境。重點防治柑橘紅蜘蛛、銹壁虱、潛葉蛾、天牛和炭疽病。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25-2009

作物種類:柑橘

品種名稱:瀘紅

選育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國家柑橘改良中心長沙分中心、瀘溪縣農業局柑橘研究所、吉首市農業局經果站

品種來源:瀘溪縣上堡鄉黑塘村周啟良村民的柑園中發現的變異株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樹勢中等偏強,樹冠圓柱形,采用枳砧嫁接親和力強。春、夏、秋梢均可成為結果母枝,但以春、秋梢結果母枝為主。果實在12月中、下旬成熟。果形扁圓,果皮紅色,有光澤,易剝離。果實縱徑 5.12厘米,橫徑 6.46厘米,果形指數 0.79,果皮厚度 2.19毫米。平均單果重 53.6~134.6克。有核,種子11.88粒,囊瓣數10~13,汁多味甜,酸甜適口,有香氣,可溶性固形物 11.8%。

產量表現:定植后第3年平均株產1.85公斤,平均畝產203.5公斤。

栽培要點:在常規栽培條件下,枳砧嫁接苗每畝栽植110~130株,選擇適宜的地段建園;改良土壤,增加有機質;采用無病毒容器育苗。加強土壤管理,采用生草與覆蓋相結合,保肥保水;科學施肥,增施有機肥;整形修剪,培養充實的枝梢;加強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注重農業防治與生物防治。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26-2009

作物種類:黃麻(長果種)

品種名稱:中引黃麻1號

選育單位: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

品種來源:國外引進(原名:O-1)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晚熟品種,全生育期 205天以上。莖綠色,披針形葉,葉柄綠色,有腋芽,分枝位較高,收獲時分枝較少,植株上下較均勻,株高320厘米以上,莖粗1.40厘米左右,皮厚1.1毫米,分枝位高在280厘米以上。花黃色,朔果圓筒形,5~6室,每室種子25粒左右,種子墨綠色,種子千粒重2.4克。在長江流域麻區不能收獲成熟種子,適宜于南種北植。較抗黃麻小黑點炭疽病。具有良好的耐漬能力與耐鹽堿能力,特別適宜在低洼地種植。在湖南麻區10月上中旬收獲,機剝或者漚洗后人工手剝均可。纖維支數422公支,纖維強力317牛頓/克。適宜紡織各類高檔黃麻織品。

產量表現:在湖南麻區適應性、豐產性良好,原麻平均畝產324.5公斤。

栽培要點:湖南及長江流域麻區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播種地要求平整、土壤肥力適中。翻地要盡可能深,以利麻株生根快發,整地要求精細,壟寬2~3米,行播,行距30~35厘米,播種溝2厘米左右,選“晴尾雨前”播種,播后覆蓋細土以利種子吸水發芽。結合整地每畝施復合肥25公斤或施土雜肥2500公斤做基肥。播種后5~7天出苗,出苗后10天左右噴灑除草劑(專除禾本科雜草)。苗高6~7厘米間除堆苗、弱苗、病苗,同時除掉雙子葉雜草,每畝施尿素5公斤。苗高20厘米左右定苗,每畝定苗2~2.5萬株,同時中耕除草。苗高50厘米左右,植株生長進入旺長期,要保證快速生長所需的肥水,一般在旺長前期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鉀肥5~10公斤。旺長期水分需求多,要注意灌水抗旱。適時收獲。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27-2009

作物種類:黃麻(圓果種)

品種名稱:中引黃麻2號

選育單位: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

品種來源:國外引進(原名:C-1)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種,全生育期 200天左右。莖綠色,植株莖基部微紅色,橢圓形葉,葉姿水平,葉柄淺紅,有腋芽,收獲時分枝較少。株高340厘米以上,莖粗1.6厘米左右,皮厚1.1毫米,分枝位高在300厘米以上。花黃色,朔果圓球形,種子褐色,種子千粒重2.8克。在長江流域麻區能收獲少量成熟種子,宜于南種北植。高抗黃麻炭疽病,具有一定的耐鹽堿能力。10月上、中旬收獲,機剝或者漚洗后人工手剝均可。纖維品質優良,纖維支數478公支。

產量表現:在湖南主產麻區豐產性好,原麻平均畝產345.6公斤。

栽培要點:湖南及長江流域麻區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播種地要求平整、土壤肥力適中。翻地要盡可能深,以利麻株生根快發,整地要求精細,播種溝2厘米左右,選“晴尾雨前”播種,播后覆蓋細土以利種子吸水發芽。結合整地每畝施復合肥25公斤或施土雜肥2500公斤做基肥。播種后5~7天出苗,出苗后10天左右噴灑除草劑(專除禾本科雜草)。苗高6~7厘米間除堆苗、弱苗、病苗、雜草,每畝施尿素5公斤。苗高20厘米左右定苗,每畝定苗2~2.5萬株,同時中耕除草。苗高50厘米左右,植株生長進入旺長期,要保證快速生長所需的肥水,一般在旺長前期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鉀肥5~10公斤。旺長期水分需求多,要注意灌水抗旱。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28-2009

作物種類:蓖麻

品種名稱:湘蓖1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03gx26×02xx01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中熟品種,播種至出苗10~20天,出苗期45天左右,現蕾至主穗成熟50~55天。株高2.0~2.5米,株型緊湊,主莖節數13節,主莖穗位高63厘米,莖稈紫色,分枝能力中等。種皮光滑,紅至黑褐色,上有淺色花紋,種子百粒重39克以上。在一般地理條件和栽培管理技術下,主穗有效長30~40厘米,一級分枝穗3個,有效穗長28~35厘米,二級分枝穗4~5個,有效穗長20~25厘米,單株成熟穗8~10個,單株有效果數300~400個。種子含油率50.83%,籽仁含油率67.12%,蓖麻酸含量80.12%。抗病力和抗倒伏強。

產量表現:2005~2008年省多點試驗,平均單株產量280~310克,平均畝產248.3 ~286.2公斤。

栽培要點:在排水良好、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砂壤土種植最為適宜。對土壤的酸堿性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較喜肥,喜溫,喜光。3月中旬至4月底播種,每蔸2~3粒,行株距100厘米×100厘米或100厘米×80厘米。2~3片真葉時間苗,補苗,4~5片真葉時定苗。一般采用“去頂芽、一級分枝保留3個、二級分枝保留6個”的整枝方式。當果穗上有80%的蒴果變成黃褐色時采收,入庫儲存的安全含水量為9%以下。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品種登記編號:XPD029-2009

作物種類:茶樹

品種名稱:玉筍

選育單位:湖南省茶葉研究所

品種來源:藪北種×混合花粉(福鼎大白茶、櫧葉齊、湘波綠和龍井43號)

已往登記情況:無

特征特性:早芽種,1芽1葉、1芽2葉、1芽3葉期與福鼎大白茶相當,比櫧葉齊早6~8天。每年發出5輪新梢。植株灌木型,分枝角度為46.0度,樹姿半開張。成熟葉片葉長7.84厘米,葉寬2.65厘米, R值為2.96,葉片橢圓形,成熟葉片葉面平展有光澤,葉尖漸尖,葉脈11對,鋸齒37對,葉片半上斜著生。芽葉顏色淺綠,茸毛較多,新梢持嫩性強,屬中葉類芽數型。1芽2葉原料制烘青綠茶外形條索緊細有毫,色澤翠綠,香氣高長,湯色綠亮,滋味醇厚鮮爽,葉底嫩綠明亮,滋味鮮爽,適宜生產高檔綠茶。

產量表現:每年平均畝產鮮葉1030.2公斤。

栽培要點:采用無性系扦插繁育,扦插成活率高。一般夏、秋季扦插,春季扦插亦可。茶園土壤要求土層深厚,有效土層60厘米以上,排水和透氣性良好,耕作層有機質含量1.0%以上。種植規格:單行雙株140厘米×33厘米, 或雙行雙株150厘米×33厘米×33厘米。種苗質量符合GB11767-2001中規定的1、2級標準。種植后分期進行三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第1次15厘米,第2次30厘米,第3次40~45厘米。一般每年修剪一次,肥水培管水平高的茶園一年可以進行二次。施肥:新墾茶園深挖50厘米左右,開種植溝,每畝施有機肥4000~5000公斤、餅肥300公斤、復合肥100公斤作基肥;每年春、夏、秋三季茶萌發前追肥,1~2年生茶園每畝施尿素10公斤,3~4年生茶園每畝施尿素30~40公斤。投產后按每采摘鮮葉100公斤施尿素10公斤左右。

登記意見:該品種達到登記標準,同意登記。適宜于我省種植。

 

主題詞:農作物  品種  審定  登記  通知

湖南省農業廳辦公室               2009年4月20日印發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