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四川 » 正文

2004年四川審定玉米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4-19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893
 

1、正成1號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德農正成種業有限公司用自選系239為母本,與從遼寧海城市農科所引進的外引系3687為父本于2001年組配而成。

    (2)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20天,苗期長勢強,成株整齊度好,株型半緊湊,株高275厘米,穗位高104厘米;果穗長18.7厘米,穗行數15.6行,行粒數33.7粒,千粒重322.9克,出籽率84.2%,粒型半馬齒,籽粒黃色。籽粒粗蛋白10.29%,粗脂肪3.81%,粗淀粉73.6%,賴氨酸0.29%,容重688克/升。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感絲黑穗病,抗紋枯病、中抗莖腐病。

    (3)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09.5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9.6%,兩年共計21個點次,增產19點,減產2點。

    2003年在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527.6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4.6%。

    (4)栽培要點(1)播期:春播為主,也可夏播。(2)密度:畝植3000-3200株。(3)施肥和管理:重施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適施拔節肥,猛攻穗肥。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查苗補缺,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丘及低山區種植。

2、成單30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用自選系2142作母本、自選系自205-22作父本于2001年組配而成。

    (2)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19天。苗期長勢強,整齊度好。株高276厘米,穗位高110厘米。株型半緊湊。雄穗分枝4-7個,分枝較長,花粉量大。雌穗花絲白色。果穗長柱型,穗長19厘米,穗行數16行,行粒數35.3粒,穗軸淡紅色,籽粒黃色中間型,出籽率87.0%,千粒重282.1克,容重774克/升,粗蛋白含量9.7%,粗脂肪3.8%,粗淀粉67.3%,賴氨酸0.31%。經接種鑒定:抗大斑病、紋枯病、莖腐病,中抗小斑病、絲黑穗病。

    (3)產量表現2002-2003年參加四川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06.4公斤,比對照成單14增產16.3%。2003年生產試驗,6點平均畝產557.7公斤,比對照成單14增產17.8%。

    (4)栽培要點宜春播,也可夏播。春播以3月上旬至4月上旬為宜。密度3400-3600株/畝。重施底肥、多施苗肥和拔節肥,重施攻穗肥。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丘及低山區種植。

3、科發6號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四川省夾江縣種子公司許光明用自育系9532為母本,四川農業大學玉米所選育的S37為父本于2001年組配而成。

    (2)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平均124天,幼苗長勢較強,成株整齊;株高250厘米,穗位高90厘米,株型半緊湊;雄花分枝數較多、花期較長、花粉量大,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紅色;果穗筒型,白軸,穗長20厘米,禿尖2.0厘米,穗行數15.8行,穗粒數36.0粒,千粒重266.7克,出籽率85.6%;籽粒黃色、半馬齒;品質化驗測定,籽粒粗蛋白11.9%,粗淀粉66.6%,粗脂肪6.5%,賴氨酸0.36%,容重775克/升;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紋枯病、矮花葉病,感絲黑穗病。

    (3)產量表現2002-2003年參加四川省山區Ⅱ組區域試驗,18增1減,平均畝產473.9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8.85%;2003年全省5個山區試點生產試驗,點點增產,平均畝產450.5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2.76%。

    (4)栽培要點春播,畝植密度3000~3200株;重施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配合使用;早施苗肥和拔節肥,猛攻穗肥,高產栽培時注意磷、鉀肥的施用。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四川山區和深丘區種植。

4、田豐8號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四川省達州市農科所和重慶市三峽農科所于2000年共同育成。母本為941,重慶市三峽農科所選育;父本為31-8,達州市農科所選育。

    (2)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平均128天。幼苗整齊,長勢強。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株高250厘米左右,穗位高97厘米左右。雄穗分枝多,花粉量大。雌穗花絲白色或淡紅色。果穗長筒形,穗長20厘米,穗行14-16行,行粒數33粒,千粒重335克左右,出籽率85.7%,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品質測定結果:籽粒粗蛋白10.0%,粗脂肪4.0%,粗淀粉75.1%,賴氨酸0.30%。抗病接種鑒定結果:中抗大、小斑病,中抗紋枯病,抗莖腐病,中抗矮花葉病,感絲黑穗病。

    (3)產量表現2001-2002年參加四川省區域試驗(平丘D組),兩年20點次17點次增產,3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469.3公斤,比對照成單14增產8.1%。2002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5點平均畝產528.9公斤,比對照成單14增產11.2%,5點均增產。

    (4)栽培要點春播為主,播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為宜。適宜種植密度3500株/畝左右。重施底肥,早施追肥,適施攻苞肥,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省平壩、丘陵、低山區種植。

5、東單60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遼寧省東亞種業有限公司農科院于1999年以自選自交系A801為母本,引進丹東農科院自交系101為父本組配育成。

    (2)特征特性春播平均生育期123天,與對照川單13相當。幼苗葉片深綠色,葉鞘紫色,長勢強。葉片寬大而上沖。株高260.3厘米,穗位高104厘米,全株葉片數20~21片。雄穗護穎綠色、花藥黃色,雌穗花絲紅色。果穗錐形、穗長18.2厘米、穗行數19行,行粒數35.2粒,千粒重287.4克,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出籽率85.9%,籽粒粗蛋白10.41%,粗脂肪3.55%,粗淀粉73.5%,賴氨酸0.38%。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感絲黑穗病。

    (3)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512.6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8.66%,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82.8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8.4%,兩年平均畝產498.4公斤,比對照川單13畝產459.2公斤增產8.5%。2003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5點平均畝產597.1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9.0%。

    (4)栽培要點春播,3月上旬~4月初為宜。播種密度2800~3000株/畝。施足底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及時防治病蟲。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我省平壩、丘陵、低山區種植。

6、川單28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用自育系SAM2001作母本、與從中國農大引進的自交系2199作父本于2001年組配育成。

    (2)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平均115天。苗期長勢強,整齊度好。株高230厘米,穗位高90厘米。果穗長18厘米,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4粒,出籽率85.2%。籽粒黃色、馬齒型,千粒重312克,容重717克升。籽粒粗蛋白10.4%,粗脂肪4.2%,粗淀粉75.3%,賴氨酸0.34%。經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絲黑穗病、莖腐病,抗紋枯病,感大斑病。

    (3)產量表現2002~2003兩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區試(平丘B組),平均畝產472.8公斤,比對照成單14增產8.6%。在兩年22個點次中,增產點次20個,減產點次2個。在2003年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473.8公斤,比對照成單14(平均畝產422.1公斤)增產12.1%。

    (4)栽培要點春、夏播均可,凈作密度以3600株/畝為宜。施足底肥,輕施苗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

    (5)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丘及低山區種植。

7、川單29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用自育系SAM3001作母本,與自選系SAM1001作父本組配于2001年育成的一個玉米單交種。

    (2)特征特性在四川山區春播全生育期130天。幼苗長勢及整齊度好,成株整齊。株高238厘米,穗位高104厘米。穗長19.8厘米,穗行數15.5行,行粒數36粒;出籽率84%,千粒重298克,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容重794克/升,賴氨酸0.34%,粗蛋白12.0%,粗脂肪4.9%,粗淀粉72.2%。接種鑒定,抗紋枯病、矮花葉病,中抗大、小斑病和莖腐病,感絲黑穗病。

    (3)產量表現2002~2003兩年參加省山區組區試,20點次14點增產,平均畝產480.0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4.7%。該品種品質優良,達到省攻關組定的優質玉米標準。2003年生產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551.0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3.7%。

    (4)栽培要點(1)適宜春播;(2)凈作每畝種植2800-3000株為宜;(3)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單交種,施足底肥,輕施苗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4)注意防治絲黑穗病。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山區及深丘區種植。

8、成單25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用自選系成自205-1-1作母本,與自選系698-3作父本雜交于2000年組配而成。

    (2)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22天,幼苗葉深綠,長勢強,株高256厘米,穗位高98厘米,株型半緊湊,成株整齊一致,雄穗分枝3-5個,長度中等,與主軸夾角小、花藥淺紫色,穎片綠色,大小適中,粉量較大,散粉時間較長,雌穗吐絲多,花絲淡白色,雌雄協調,結實性好。果穗長錐形,穗長18.5厘米、禿尖1.4厘米,穗行15.2行,行粒數36.5粒,穗軸淡紅色,籽粒黃色中間型。出籽率85%、千粒重311克,品質分析結果,籽粒粗蛋白質10.8%,粗脂肪4.1%,粗淀粉68.8%,賴氨酸0.36%,容重770克/升,2002、2003年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絲黑穗病、紋枯病。

    (3)產量表現2001~2002兩年省區試22個點次,平均畝產516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5.9%,22點次中16增6減。2002年生產試驗,5點平均畝產560.9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1.4%,5點均增產。

    (4)栽培要點1、春播肥團育苗移栽為主;2、密度3200~3600株/畝;3、重施底肥,適施拔節肥,猛攻穗肥;4、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我省平壩、丘陵和低山區種植。

9、盛玉9號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四川盛裕種業有限公司用外引系18-599作母本,與外引系7327作父本雜交于2001年組配育成。母本18-599為四川農大玉米所選育,父本7327為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選育。

    (2)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平均131天。幼苗整齊,長勢強。成株整齊,長勢旺。株高266厘米左右,穗位高116厘米左右。雄穗較發達,粉量大。雌穗花絲紫紅色,吐絲齊,結實性好。果穗長筒形,穗軸白色,穗長21.4厘米,穗行平均15.6行,行粒數41粒左右。千粒重281克,出籽率84.4%,籽粒黃色中間型。品質分析結果:籽粒粗蛋白10.7%,粗脂肪4.5%,粗淀粉71.2%,賴氨酸0.30%,籽粒容重774克/升。抗病接種鑒定結果:中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絲黑穗病,抗紋枯病,中抗矮花葉病。

    (3)產量表現2002~2003年參加四川省雜交玉米區域試驗(山區I組),兩年20點次17點次增產,3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488.5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6.5%。2003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6點平均畝產502.7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1.7%。

    (4)栽培要點春播,適宜密度3200株/畝。足施底肥,適施追肥,重施攻穗肥。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省山區、深丘區種植。

10、正紅115

    (1)品種來源該品種以自育自交系K169作母本,與外引四川農大玉米所自交系48-2組配選育而成,育成時間為2001年。

    (2)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30天,比對照短1天;幼苗長勢強,出苗整齊,株高255厘米,穗位高110厘米,株型較緊湊,雄穗分枝12.5,花藥黃色,散粉性好,花粉量足,花絲紫色。果穗長筒型,紅軸,穗長20.5厘米,穗行16行,行粒數38.5,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310克,出籽率85%,籽粒粗蛋白含量9.9%,粗脂肪4.8%,粗淀粉75.7%,賴氨酸0.31%,籽粒容重774克/升。中抗大、小斑病、抗絲黑穗病、紋枯病。抗倒、耐旱。

    (3)產量表現2002年、2003年參加省區試(山區組),兩年平均畝產486.9公斤,比對照川單15號增產6.2%,兩年共計20個試點,16增4減。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6.6公斤,比對照川單15號增產13.6%。

    (4)栽培要點宜春播,每畝適宜種植密度3200株。施足底肥,增施有機肥,N、P、K配合,輕施苗肥與拔節肥,重施穗肥。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山區及深丘區種植。

11、長玉13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山西省農科院谷子所于1998年引進山西省農科院作物所自交系H92-1為母本,自選自交系1572為父本組配育成。由武勝縣農科所和四川省種子站引進。

    (2)特征特性春播平均生育期120天,與對照相當。功苗葉片綠色,長勢強。株型較平展,穗上部葉上沖。株高250厘米,穗位90厘米,總葉片數20葉,雄穗花藥黃色,護穎綠色,花粉量大,雌穗花絲粉紅色。果穗筒型,穗長19.5厘米,穗行數16.4行,行粒數35.4粒,千粒重321.4克,出籽率86.5%。品質測定結果:籽粒粗蛋白9.5%,粗脂肪3.59%,粗淀粉71.81%,賴氨酸0.32%。抗矮花葉病、小斑病,中抗大斑病、絲黑穗病,感紋枯病。

    (3)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539.2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7.82%;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508.4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0.78%,兩年平均畝產523.8公斤,比對照增產9.3%。2003年參加生產試驗,5點次平均畝產591.8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5.2%。

    (4)栽培要點春播,在3月上旬~4月初為播種適期,密度2800~3000株/畝,施足底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我省平壩、丘陵、低山區域種植。

12、中正三號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四川嘉陵農作物品種研究中心和四川省中正科技種業有限公司于2001年用自交系TS011作父本與外引系48-2作母本組配而成。

    (2)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19天,夏播106天,苗期長勢較強,株高260厘米,成株平展,穗位高96厘米,穗長19.3厘米,穗行數16.3行,行粒數32.6粒,千粒重320.2克,出籽率84.2%,籽粒黃色,半馬齒,籽粒粗蛋白9.7%,粗脂肪5.5%,粗淀粉77.6%,賴氨酸0.34%,容重765克/升,經接種鑒定,高抗莖腐病,抗大小斑病,中抗紋枯病,感絲黑穗病,抗倒伏力強。

    (3)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參加省區試,共22點次,有19個點增產,3點減產。兩年平均畝產493.8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7%。2003年進行生產試驗,在5個試驗點產量均居第一,畝平615.6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6.4%。

    (4)栽培要點春播種植密度3200-3500株/畝,施肥要求重底早追,以有機肥為主,早施提苗肥,穩施拔節肥、重施攻苞肥。注意防治絲黑穗病。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我省平壩、丘陵、低山區域種植。

13、隆安玉8號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南充玉米研究所用自選系435作母本,與山東萊州農科所選育的自交系515-1作父本組配,于2001年選育而成。

    (2)特征特性四川春播全生育期117天,苗期長勢較強,整齊度好,植株高265厘米,穗位高109厘米,株型半緊湊,成株整齊,果穗筒形,穗長17.7厘米,穗行13.9行,行粒數33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出籽率82.5%,千粒重306.5克,品質分析結果:籽粒粗蛋白質10.3%,粗淀粉76.0%,賴氨酸0.34%,容重777克/升,2003年接種鑒定中抗大小斑病、絲黑穗病,抗紋枯病,中抗矮花葉病。

    (3)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22個點次,平均畝產472.1公斤,比對照成單14增產8.4%,22點次中17增5減,2003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5.2公斤,比對照成單14增產18.74%,5點均增產。

    (4)栽培要點(1)春播;(2)密度3000~3500株/畝;(3)重施底肥和攻苞肥。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種植。

14、中農2號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成都西部農業工程研究所用自育系435為母本,C-1為父本于2000年組配選育而成。

    (2)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21天,幼苗長勢較強,成株整齊;株高25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雄穗中等,花粉量大,散粉時間較長,花絲淡紅色;果穗筒型,白軸;穗長平均約20厘米,穗行數15行,行粒數38粒,千粒重290克,出籽率85%;籽粒黃色,馬齒型,籽粒粗蛋白含量10.0%,粗淀粉72.4%,賴氨酸0.32%,容重772克/升;接種鑒定結果:中抗小斑病、紋枯病,抗矮花葉病,感大斑病、莖腐病和絲黑穗病。

    (3)產量表現2001-2003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平丘A組區試,共計33點次,27點次增產6點次減產,平均畝產498.8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6.4%;2003年生產試驗,點點增產,平均畝產521.7公斤,平均比對照川單13增產11.8%。

    (4)栽培要點春播,畝植密度3000-3500株,重施底肥和攻苞肥。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四川平丘及低山區種植。

15、農華7號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南充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用兩個自選系南5983與南09530雜交于1998年組配選育而成。南5983為母本,系選自789-2×7883的二環系;南09530為父本,系選自095-2-1×自330的二環系。

(2)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18天。苗期長勢強,成株整齊度好,株型半緊湊,株高251.9厘米,穗位高99.8厘米,果穗長17.4厘米,穗行數15.8行,行粒數34.4粒,千粒重283.1克,出籽率83.8%,籽粒黃色,粒型中間型,穗軸紫色;籽粒粗蛋白9.9%,粗脂肪5.1%,粗淀粉73.4%,容重752克/升,賴氨酸0.27%。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絲黑穗病,抗紋枯病、莖腐病、矮花葉病。

    (3)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參加省區試(平丘B組),平均畝產498.65公斤,比對照成單14增產14.52%。兩年共計22個點次,21個點次增產,1個點次減產。2003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8.84公斤,比對照成單14增產19.27%。

    (4)栽培要點適宜春播及晚春播;畝植3200-3800株;重施底肥,且以有機肥為主,苗肥宜早,穩施拔節肥,猛施攻穗肥。

    (5)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丘及低山區種植。

16、綿單10號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綿陽市農科所用自選系綿2417與四川農大選育的外引系18599組配而成。

    (2)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31天。幼苗健壯、出苗整齊,株高250厘米,穗位高113厘米,株型平展,雄穗分枝多,花藥黃色,粉量大,花絲綠色。果穗圓錐形,紅軸,穗長20.8厘米,穗行數16.8,行粒數39.9,籽粒黃色,硬粒型,千粒重260克,出籽率85.5%,粗蛋白含量9.92%,粗脂肪4.31%,粗淀粉72.83%,賴氨酸0.29%,容重800克/升。接種鑒定中抗大、小斑病、絲黑穗病,高抗紋枯病,抗莖腐病,抗倒性好。

    (3)產量表現2002年、2003年兩年參加省區試(山區組),平均畝產485.6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5.91%,兩年共計20個試點,16增4減,2003年生產試驗比對照川單15增產11.12%。

    (4)栽培要點春播,凈作3000-3200株/畝,小麥套作預留行密度2400-2800株/畝。施足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提苗肥宜早,強調穩施拔節肥,重施穗肥,綜合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山區及深丘區種植。

17、瀘玉糯3號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用自育糯質自交系“改01-1”作母本,“糯01-2”作父本組配,于2000年育成。

    (2)特征特性在四川春播種植,全生育期114.4天,比對照“川玉糯一號”長1天,采收嫩果穗95.2天。幼苗生長勢強,株高224.2厘米,穗位高87.7厘米,株型半緊湊。果穗長17.5厘米,穗粗4.6厘米,穗行數14.0行,行粒數35.5粒,果穗長錐型,穗軸白色;千粒重269克,籽粒白色。粗蛋白含量10.6%,粗脂肪含量3.9%,粗淀粉含量68%,支鏈淀粉為100%,可溶性糖3.74%。經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紋枯病,高抗莖腐病,感小斑病,高感絲黑穗病。

    (3)產量表現2001年、2002年兩年參加四川省糯玉米區試,兩年平均畝產鮮果穗874.8公斤,較對照“川玉糯一號”增產8.1%。2002-2003年在不同生態區5點試驗,平均畝產鮮果穗869.8公斤,較對照“川玉糯一號”增產14.9%.

    (4)栽培要點種植區與普通玉米隔離應在200米以上,或兩者播種相差25天以上,以防串粉而影響品質。適宜播期:春播3月上旬,秋播7月中旬。適時采收,以乳熟未期和臘熟初期為宜(吐絲后22-25天)。重施底肥,施好苗肥、壯稈肥和攻苞肥,多施農家肥及磷鉀肥,提高籽粒香甜風味。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和螟蟲、蚜蟲。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區種植。

18、瀘玉糯4號

    (1)品種來源該雜交種系四川省農科院水稻農業研究所用自育糯質自交系“01-11”作母本,“H00-1”作父本組配,于2000年育成。

    (2)特征特性在四川春播種植全生育期115天,比對照“川玉糯一號”長2天,采收嫩果穗94.4天。幼苗生長勢強。株高208.2厘米,穗位高88.2厘米,株型半緊湊型。果穗長15.8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數16.3行,行籽數31.0粒,早穗長錐型,穗軸白色;千粒重243克,籽粒白色。粗蛋白含量9.5%,粗脂肪4.6%,粗淀粉67.1%,支鏈淀粉為100%,可溶性糖3.84%。經接種鑒定,抗紋枯病、莖腐病,感大斑病、小斑病、絲黑穗病。

    (3)產量表現2001年、2002年兩年參加四川省糯玉米區試,十點次中九點增產,一點減產,平均畝產鮮果穗864.9公斤,較對照“川玉糯一號”增產7.7%。2002-2003年在不同生態區5試點進行生產試驗,點點增產,平均畝產鮮果穗876.0公斤,較對照“川玉糯一號”增產15.1%。

    (4)栽培要點種植區與普通玉米隔離應在200米以上,或者兩者播種期相差25天以上,以防串粉而影響品質。適宜播期春播3月上旬,秋播7月中旬。適時采收,以乳熟末期和臘熟初期為宜(吐絲后22-25天)。重施底肥,施好苗肥、稈肥和攻苞肥,多施農家肥及磷鉀肥,提高籽粒香甜風味,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和螟蟲、蚜蟲。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區種植。

19、川單糯1號

    (1)品種來源該品種系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于2001年用自選的母本SWX01和自選的父本SWX02組配選育而成。

    (2)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99天,采收期86天,株高227厘米,穗位高94.2厘米,保綠度中等;穗長18.1厘米,穗粗4.6厘米,穗行數14.3行,行粒數32粒,千粒重339.7克,出籽率65.6%,果穗錐型,籽粒白色。總淀粉含量65.3%,支鏈淀粉含量100%,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感大斑病、絲黑穗病。

    (3)產量表現該品種2002-2003年兩年參加國家鮮食玉米西南組區試,平均畝鮮穗產量757.4公斤,2003年在生產試驗中,春播平均畝產鮮果穗579.2公斤,夏播平均畝產鮮果穗548.4公斤。

    (4)栽培要點種植密度3200株/畝,與其它玉米雜交種保持一定距離,防止串粉影響品質。施肥、管理同一般單交種。重底早追,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選用安全的生物農藥防治大斑病、絲黑穗病、螟蟲等病蟲害。適時采收。

(5)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四川平壩、丘陵地區種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