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龍薯14號
選育單位:福(fu)建省龍(long)巖市農業(ye)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浙薯60-2/廣薯88-70
特征特性:株型短蔓半直立,單株分枝5-8條,成葉心形,頂葉、成葉、葉脈、葉柄、蔓均為綠色,蔓粗中等。單株結薯4-6個,薯塊下紡綞形,薯皮紅色,薯肉淡黃色。省區試兩年平均,曬干率30.95%,比對照高4.25個百分點,出粉率18.25%,比對照高3.14個百分點,食味評分83.20分,比對照高3.20分。省區試抗病性鑒定綜合評價為2005年為中抗蔓割病,抗薯瘟病Ⅰ、Ⅱ型、中抗Ⅲ型;2006年為抗蔓割病,抗薯瘟病。中抗蔓割病、抗薯瘟病。薯塊較耐貯藏。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甘薯區試,平均鮮薯畝產1941.2公斤,比對照金山57減產13.5%,達極顯著水平;平均薯干畝產581.4公斤,比對照減產2.8%,未達顯著水平;平均淀粉畝產372.7公斤,比對照增產6.5%。2006年續試,平均鮮薯畝產2235.8公斤,比對照減產17.9%,達極顯著水平;平均薯干畝產689.8公斤,比對照減產3.5%,未達顯著水平;平均淀粉畝產387.7公斤,比對照減產1.2%。兩年平均,鮮薯畝產2088.455公斤,比對照減產15.89%,薯干畝產635.657公斤,比對照減產3.2%,淀粉畝產380.2 公斤,比對照增產2.4%。2007年生產試驗,4個點平均鮮薯畝產2029.788 公斤,比對(dui)照金山57減產14.4%。
栽培技術要點:選(xuan)擇中等肥(fei)力(li)以(yi)上(shang)田塊,早薯在(zai)4月(yue)下旬(xun)至5月(yue)上(shang)中旬(xun)扦(qian)(qian)(qian)插(cha),秋(qiu)薯在(zai)立秋(qiu)前(qian)扦(qian)(qian)(qian)插(cha),株行距18.5厘(li)米×100厘(li)米,每畝扦(qian)(qian)(qian)插(cha)3600株左右為(wei)宜。扦(qian)(qian)(qian)插(cha)后(hou)5-7天施(shi)點頭肥(fei),一般(ban)畝施(shi)尿素(su)5公斤(jin);扦(qian)(qian)(qian)插(cha)后(hou)20-25天,重施(shi)“夾邊肥(fei)”,一般(ban)畝施(shi)氮磷鉀三元復合肥(fei)30-50公斤(jin)。干旱及時灌(guan)水,薯塊膨(peng)大期以(yi)后(hou)應作好防澇工作,以(yi)防爛薯。注意防治病蟲害,特(te)別注意中后(hou)期斜紋夜蛾等食葉害蟲為(wei)害。適(shi)時收獲,全生育(yu)期掌握在(zai)140天左右為(wei)宜。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龍薯14號屬淀粉型甘薯新品種;鮮薯豐產性比對照金山57差,加工淀粉豐產性比對照略好;曬干率高、出粉率較高,鮮薯食用品質較優;中抗蔓割病、抗薯瘟病;適宜全省種植。,栽培上應注意生長后期加強肥水管理,防止(zhi)早衰。經(jing)審核,符合福(fu)建省農作(zuo)物(wu)品種審(認(ren))定規定,通過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