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廣薯菜2號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
引進單位:福建省種子總站
品種來源:湛江菜葉/廣州菜葉
特征特性:株型中蔓半直立,成葉心形帶齒,頂葉、成葉、葉脈、葉柄和莖均為綠色。單株結薯數3-5個,薯形長紡錘形,薯皮、薯肉白色。莖尖無茸毛,燙后顏色綠色,略有香味和苦澀味、微甜、有滑膩感。國家區試兩年平均食味鑒定綜合評分4.27分,比對照福薯7-6高0.35分。莖尖可食部分經檢測,維C含量28.5毫克/100克。國家區試抗病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根腐病、抗黑斑病、抗蔓割病。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全國葉菜用甘薯區試,平均莖尖畝產1301.9公斤,比對照福薯7-6減產2.0%,其中福建點畝產1697.1公斤,比對照減產9.3%;2006年續試,平均莖尖畝產1845.1公斤,比對照福薯7-6減產2.8%,未達顯著水平,其中福建點畝產3182.9公斤,比對照減產13.2%;兩年平均莖尖畝產1573.0公斤,比對照減產2.5%,其中福建點莖尖畝產2440.0公斤,比對照減產11.9%。2007年福建省生產試驗,5個點平均莖尖畝產2105.4公斤,比對照福薯7-6增產6.1%。
栽培技術要點:選用無蟲口的薯塊作種薯育苗,假植繁苗后選用嫩壯苗種植。我省南部4月底后、北部5月中旬后可扦插。作菜用種植一般畝扦插1.5萬--1.8萬株,作薯菜兩用種植扦插0.7萬-1.0萬株。整地起平畦時,畝施土雜肥1000公斤,磷肥20公斤,插后15-20天,畝施穴施尿素5-10公斤,連續采收2次后可每畝穴施尿素25-30公斤、花生麩25公斤、磷肥25-30公斤及鉀肥25公斤。緩苗后一周內即摘心促進腋芽形成側枝。每次采摘在枝條莖部留2個左右的節間,以保證再生新芽。在光照過強時,適當遮陰,防止纖維提前形成和增加,促進產量和食用品質的提高。注意斜紋夜蛾、玉米蛾、繁葉蛾等食葉性害蟲危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廣薯菜2號屬葉菜用型甘薯新品種,作菜用平畦栽培,莖葉再生力較強,莖尖豐產性較好,穩產性好;食味品質比對照福薯7-6優;中抗根腐病、抗黑斑病、抗蔓割病。適宜全省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適當密植,提高產量。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