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福建 » 正文

2008年福建審定水稻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4-18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811
 

1.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01

品種名稱:優I028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優IA×南恢02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8.3天,比對照威優77遲熟3.0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8.7萬,株高102.9厘米,穗長21.0厘米,每穗總粒數131.6粒,結實率78.37%,千粒重28.2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將樂黃潭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0%,精米率73.4%,整精米率56.5%,粒長5.9毫米,長寬比2.1,堊白率100%,堊白度21.2%,透明度4級,堿消值5.2級,膠稠度8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7.0%,蛋白質含量8.6%。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早秈遲熟組區試,平均畝產487.60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13.84%,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68.51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8.48%,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7.98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8.41%。

栽培技術要點:作早稻種植3月上、中旬播種,秧齡為30-35天。插植密度17厘米×20厘米,叢插2粒谷。畝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5:1為宜,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6:2:1: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稻飛虱、螟蟲和稻瘟病,確保豐收。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優I028屬早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對照威優77遲熟3天;豐產性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將樂黃潭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威優77相當。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早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2.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02

品種名稱:中優2155

選育單位: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中九A×明恢215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8.3天,比對照威優77遲熟3.0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劍葉較長,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8.7萬,株高110.6厘米,穗長23.9厘米,每穗總粒數138.6粒,結實率78.05%,千粒重26.3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1%,精米率73.0%,整精米率57.8%,粒長6.6毫米,長寬比2.9,堊白率94%,堊白度16.4%,透明度3級,堿消值4.6級,膠稠度74.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8%,蛋白質含量8.2%。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早秈遲熟組區試,平均畝產467.50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9.15%,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57.52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5.94%,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8.74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8.58%。

栽培技術要點:作早稻種植3月上中、旬播種,4月上中、旬移栽,秧齡為30-35天;插植密度為17厘米×20厘米,叢插2粒谷,每畝插足基本苗10萬左右。畝施純氮10.5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5:0.7為宜。基肥、蘗肥、穗肥、粒肥的比例為5:2:2:1。針對中優2155的抗倒伏能力相對較弱的特點,應適當增加磷鉀肥的用量以強壯莖稈,增強抗倒能力。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中優2155屬早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對照威優77遲熟3天;豐產性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比對照威優77略優。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早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中期烤田,后期控制氮肥施用,增施鉀肥,并及時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3.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03

品種名稱:金山優86

選育單位: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學院

品種來源:金山A-1×明恢8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8.1天,比對照威優77遲熟2.9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8.5萬,株高103.0厘米,穗長23.4厘米,每穗總粒數127.5粒,結實率77.05%,千粒重28.5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和將樂黃潭兩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9%,精米率71.1%,整精米率48.9%,粒長6.6毫米,長寬比2.6,堊白率55%,堊白度8.2%,透明度2級,堿消值6.5級,膠稠度80.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5%,蛋白質含量8.2%。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早秈遲熟組區試,平均畝產447.18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4.41%,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42.54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2.47%,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早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7.0公斤,比對照威優77增產8.20%。

栽培技術要點:作早稻種植3月上、中旬播種,秧齡為25-28天。插植密度17厘米×20厘米,叢插2粒谷。畝施純氮10.5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5:0.7為宜,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2:2: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金山優86屬早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對照威優77遲熟3天;豐產性較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和將樂黃潭兩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比對照威優77優。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早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4.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04

品種名稱:II優3301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原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遺傳工程重點實驗室)

品種來源:II-32A×閩恢330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6.8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5.8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4.6萬,株高121.6厘米,穗長25.2厘米,每穗總粒數175.9粒,結實率86.36%,千粒重28.9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9%,精米率73.1%,整精米率64.4%,粒長6.7毫米,長寬比2.7,堊白粒率34.0%,堊白度6.5%,透明度2級,堿消值5.5級,膠稠度7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8%,蛋白質含量8.8%。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中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89.9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95%,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626.9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1.19%,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6.59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10.23%。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栽培4月中、下旬播種,秧齡控制在30-35天,每畝秧田播種量15公斤左右,每畝大田用種量1.5-2.0 公斤。插植密度19.8厘米×29.7厘米,叢插足2粒谷,畝插1.3萬叢左右,基本苗4萬-5萬苗。畝施純氮12-15 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7:0.9,基肥、分蘗肥、穗粒肥比例為6:2:2。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在稻瘟病重發區,應加強對稻瘟病防治,氮肥夠多或太肥田塊要注意紋枯病防治。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II優3301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7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6天;豐產性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52..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05

品種名稱:兩優3156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86315S×HR1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3.0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1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5.0萬,株高116.7厘米,穗長25.8厘米,每穗總粒數167.1粒,結實率86.18%,千粒重29.3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上杭茶地、南靖農科所四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7%,精米率72.9%,整精米率63.9%,粒長6.9毫米,長寬比2.8,堊白粒率96.0%,堊白度16.1%,透明度3級,堿消值5.6級,膠稠度7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6%,蛋白質含量8.5%。

產量表現: 2005年參加省中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66.7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58%,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77.0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53%,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6.71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減產0.31%。

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4月20日-5月10日播種,秧齡25-30天,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畝插基本苗7萬-8萬苗。畝施純氮10.5公斤,氮、磷、鉀比例1 : 0.6 : 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5%: 35%: 7%: 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兩優3156屬中秈兩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3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天左右;豐產性、穩產性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上杭茶地、南靖農科所四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比對照汕優63略差。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6.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06

品種名稱:II優科06

選育單位:福建超大現代農業科技研究所、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II-32A×南恢科0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4.1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3.5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5.7萬,株高117.1厘米,穗長24.2厘米,每穗總粒數166.4粒,結實率89.23%,千粒重28.1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南平農科所和南靖農科所三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3%,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6.9%,粒長5.8毫米,長寬比2.1,堊白粒率62.0%,堊白度10.2%,透明度2級,堿消值6.7級,膠稠度74.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6%,蛋白質含量9.4%。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中稻優質組區試,平均畝產604.8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13%,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71.4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5.24%,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5.52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1.25%。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4月中、下旬播種,秧齡30-35天。插植規格23厘米×26厘米,叢插1-2粒谷,畝插基本苗4萬-5萬。畝施純氮14 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6:1為宜,基肥、分蘗肥、穗肥、粒肥比例以3:4:2:1為宜。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II優科06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4天;豐產性、穩產性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南平農科所和南靖農科所三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略優。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7.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07

品種名稱:II優318(原名雙富一號)

選育單位:四川省雙富種子有限公司、四川省雙豐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

引進單位:寧德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II-32A×富恢31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3.4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9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4.0萬,株高118.9厘米,穗長24.9厘米,每穗總粒數180.1粒,結實率88.37%,千粒重28.9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靖農科所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1%,精米率71.3%,整精米率56.2%,粒長6.6毫米,長寬比2.6,堊白粒率86.0%,堊白度8.2%,透明度2級,堿消值5.6級,膠稠度8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6%,蛋白質含量9.2%。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中稻優質組區試,平均畝產588.7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2%,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45.8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10%,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8.32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3.5%。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秧齡35天左右。稀播培育多蘗壯秧,插植規格20厘米×24厘米,畝插基本苗8萬-10萬,畝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為1:0.5:0.8,基肥:分蘗肥:穗粒肥比例以6:2:2為宜。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控制無效分蘗發生,適時烤田,改善中后期受光姿態,后期干濕交替,達到根旺稈壯”。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II優318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3天;豐產性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靖農科所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比對照汕優63略優。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8.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08

品種名稱:綠香313(原名綠香78313)

選育單位: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綠丹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引進單位:福建省種子總站

品種來源:綠香1378A×瀘恢731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5.0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4.5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4.1萬,株高113.3厘米,穗長25.0厘米,每穗總粒數172.8粒,結實率84.62%,千粒重29.7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3%,精米率72.1%,整精米率58.8%,粒長7.0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29.0%,堊白度3.6%,透明度2級,堿消值5.8級,膠稠度8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0%,蛋白質含量8.3%。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福建省中稻優質組區試,平均畝產577.7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19%,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29.1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72%,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5.24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4.71%。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4月中下旬播種,秧齡35天左右。插植規格23厘米×23厘米,叢插2粒谷,畝插基本苗4萬-5萬。畝施純氮8-10公斤,氮、磷、鉀比例1:0.6:0.8,基肥、分蘗肥、穗粒肥比例5:3:2。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綠香313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5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5天左右;豐產性較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二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9.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09

品種名稱:II優122

選育單位: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II-32A×明恢122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3.6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3.4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4.7萬,株高118.1厘米,穗長25.3厘米,每穗總粒數178.5粒,結實率83.14%,千粒重28.3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兩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7%,精米率73.1%,整精米率68.5%,粒長6.2毫米,長寬比2.5,堊白粒率78.0%,堊白度13.1%,透明度2級,堿消值5.5級,膠稠度8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5%,蛋白質含量8.7%。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福建省中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55.4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46%,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53.9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73%,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8.67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0.04%。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 4月中、下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25公斤左右。秧齡以30-35天為宜;插植密度為23厘米×23厘米,叢插2粒谷,畝插基本苗4萬-5萬。畝施純氮12-15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7:0.9為宜。基肥、分蘗肥、穗粒肥的比例以6:2:2為宜。水分管理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原則。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II優122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3天;豐產性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兩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比對照汕優63略優。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10.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10

品種名稱:內優航148(原名內香優148)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內香2A×航14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2.7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1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大粒多,千粒重較重,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4.4萬,株高118.4厘米,穗長25.9厘米,每穗總粒數175.2粒,結實率77.67%,千粒重31.7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將樂黃潭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6%,精米率73.3%,整精米率65.0%,粒長7.0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78.0%,堊白度10.1%,透明度2級,堿消值4.7級,膠稠度8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2.7%,蛋白質含量9.5%。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中稻優質組區試,平均畝產577.8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21%,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50.3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00%,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9.29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0.15%。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一般4月底5月上中旬播種,秧齡25-30天左右。插植規格以20 厘米×(20厘米-23厘米),每叢插1-2粒谷。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畝用純氮10 ~12 公斤,氮、磷、鉀比例1:0.5:1,基肥、分蘗肥、穗粒肥比例6:2:2。水管采取淺水勤灌,濕潤穩長,及時脫水擱田,促進根系深扎,到孕穗期開始復水,后期干濕壯籽,防斷水過早。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內優航148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2天;豐產性較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將樂黃潭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比對照汕優63略差。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11.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11

品種名稱:II優673

選育單位:中種集團福建農嘉種業有限公司、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II-32A×福恢67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5.2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4.7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4.7萬,株高126.2厘米,穗長25.5厘米,每穗總粒數185.2粒,結實率84.98%,千粒重28.1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寧德農科所、將樂黃潭和南靖農科所三個點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9%,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5.2%,粒長6.3毫米,長寬比2.4,堊白粒率62.0%,堊白度10.7%,透明度2級,堿消值5.6級,膠稠度8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6%,蛋白質含量9.2%。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中稻優質組區試,平均畝產575.2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74%,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47.4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42%,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3.76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2.70%。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秧齡25-30 天。插植規格20 厘米×(20厘米-23 厘米),每叢插1-2粒谷。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畝施純氮10-12 公斤,氮、磷、鉀比例1:0.5:1為宜。基肥、分蘗肥、穗粒肥比例6:2:2,穗肥以鉀肥為重。水管采取“淺水活蔸、薄水養蘗、夠苗輕擱、濕潤穩長,后期不能太早斷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II優673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5天;豐產性較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寧德農科所、將樂黃潭和南靖農科所三個點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比對照汕優63略優。適宜全省作中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12.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12

品種名稱:eII優315 (原名e優315)

選育單位:福建農林大學作物遺傳育種研究所

品種來源:II-32eA1×FR31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5.1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3.6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4.8萬,株高121.7厘米,穗長25.2厘米,每穗總粒數169.6粒,結實率83.69%,千粒重27.3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南平農科所、寧德農科所兩個點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4%,精米率73.0%,整精米率67.3%,粒長6.2毫米,長寬比2.4,堊白粒率41.0%,堊白度6.1%,透明度2級,堿消值5.3級,膠稠度8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8%,蛋白質含量9.3%。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中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539.8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44%,不顯著;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58.5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66%,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9.36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1.92%。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4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8-30天左右。插植規格21厘米×21厘米或18厘米×24厘米,叢插1-2粒谷,畝插基本苗4萬-5萬。畝施純氮12-15 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7:0.9為宜,基肥、分蘗肥、穗粒肥比例以6:2:2為宜。水管做到深水扶秧,淺水分蘗,間歇灌溉。夠苗曬田,控制無效分蘗。中期勤露輕曬,長露短曬,以增強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生長,控制無效分蘗。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eII優315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4天;豐產性較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南平農科所、寧德農科所兩個點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作中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13.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13

品種名稱:II優28

選育單位:尤溪縣良種生化研究所

品種來源:II-32A×R172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4.8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4.6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4.7萬,株高106.4厘米,穗長23.6厘米,每穗總粒數182.0粒,結實率85.08%,千粒重26.7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和南平農科所三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6%,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3.9%,粒長6.2毫米,長寬比2.5,堊白粒率19.0%,堊白度1.7%,透明度2級,堿消值5.6級,膠稠度7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6%,蛋白質含量9.5%。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福建省中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49.6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36%,達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31.4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19%,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3.17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4.35%。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秧齡在35-40天,插植規格16.7厘米×26.6厘米或20厘米×23.3厘米; 叢插2谷秧,畝插叢數1.6萬以上,畝基本苗10萬以上。畝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例1:0.6:0.9,基肥、分蘗肥、穗粒肥比例6:2:2。水管采取“深水護苗、干濕促蘗,夠苗烤田,控制無效分蘗,后期干濕交替,提高有效穗”。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II優28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5天;豐產性較好,穩產性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和南平農科所三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二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14.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14

品種名稱:天優01(原名淦鑫8號)

選育單位: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福建明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江西現代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天豐A×淦恢1號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9.6天,比對照汕優63早熟0.9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4.7萬,株高110.3厘米,穗長22.3厘米,每穗總粒數163.4粒,結實率86.57%,千粒重27.6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平農科所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9%,精米率73.1%,整精米率58.9%,粒長7.1毫米,長寬比3.1,堊白粒率29.0%,堊白度5.1%,透明度2級,堿消值5.4級,膠稠度8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5%,蛋白質含量8.4%。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福建省中稻優質組區試,平均畝產563.0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51%,達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93.84公斤,比對照汕優63減產0.40%,不顯著。2007年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5.12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減產0.58%。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4月中、下旬播種,秧齡30-35天左右。插植規格20.0厘米×26.7厘米,叢插2粒谷,每畝插足1-2萬穴。本田畝施純氮10-12 公斤,氮、磷、鉀比例1:0.7:0.9,基肥、分蘗肥、穗粒肥比例6:2:2。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病害重點防稻曲病,可在抽穗前4-5天,畝用“愛苗”2-3包噴施;蟲害重點防稻飛虱,可用吡蟲靈或撲虱靈防治。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天優01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早熟1天;豐產性中等;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平農科所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15.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15

品種名稱:II優516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II-32A×南恢51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5.7天,比對照Ⅱ優明86遲熟2.2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大數多,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4.8萬,株高126.5厘米,穗長26.1厘米,每穗總粒數186.7粒,結實率84.6%,千粒重28.9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將樂黃潭、南靖農科所兩個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8%,精米率71.4%,整精米率63.9%,粒長6.4毫米,長寬比2.5,堊白粒率40.0%,堊白度7.3%,透明度1級,堿消值4.6級,膠稠度7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1%,蛋白質含量7.3%。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福建省中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90.22公斤,比對照Ⅱ優明86增產6.41%,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86.67公斤,比對照Ⅱ優明86增產7.65%,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4.42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6.33%。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4月中、下旬播種,秧齡30-35天左右。插植規格23厘米×26厘米,叢插1-2粒谷,畝插基本苗4-5。畝施純氮13 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7:1為宜,基肥、分蘗肥、穗肥、粒肥比例以3:4:2:1為宜。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II優516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6天左右,比對照Ⅱ優明86遲熟2天;豐產性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將樂黃潭、南靖農科所兩個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II優明86相當。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16.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16

品種名稱:II優356

選育單位:福建省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II-32A×寧恢35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8.7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6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5.5萬,株高104.2厘米,穗長24.4厘米,每穗總粒數153.0粒,結實率81.02%,千粒重28.1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南靖農科所三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9%,精米率73.8%,整精米率60.3%,粒長6.3毫米,長寬比2.4,堊白粒率69.0%,堊白度10.9%,透明度2級,堿消值6.0級,膠稠度84.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7%,蛋白質含量8.0%。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晚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461.7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9%,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72.9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95%,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9.4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42%。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15日?25日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2.5-15公斤,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秧齡30天左右。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畝插基本苗7萬-8萬苗。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1 : 0.5 : 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5% : 35% : 7%: 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II優356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2天;豐產性較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南靖農科所三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17.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17

品種名稱:特優180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龍特甫A×南恢180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9.8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1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6.1萬,株高107.9厘米,穗長24.9厘米,每穗總粒數154.2粒,結實率82.03%,千粒重28.5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寧德農科所、南靖農科所兩個點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9%,精米率75.2%,整精米率49.5%,粒長6.5毫米,長寬比2.5,堊白粒率88.0%,堊白度16.0%,透明度2級,堿消值6.5級,膠稠度74.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4%,蛋白質含量6.9%。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晚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480.5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25%,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15.2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4.73%,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9.4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25%。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上中旬播種,秧齡30天左右,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每叢插2粒谷;每畝插10萬-12萬基本苗。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1:0.6:1,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 3 : 1: 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特優180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2天;豐產性、穩產性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寧德農科所、南靖農科所兩個點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比對照汕優63略差。適宜全省作晚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18.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18

品種名稱:II優907

選育單位: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II-32A×明恢90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0.9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3.2天。群體整齊,植株較高,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5.6萬,株高112.5厘米,穗長24.3厘米,每穗總粒數158.9粒,結實率81.89%,千粒重26.7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寧德農科所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6%,精米率74.5%,整精米率65.4%,粒長6.2毫米,長寬比2.6,堊白粒率70.0%,堊白度11.8%,透明度2級,堿消值5.6級,膠稠度8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8%,蛋白質含量7.8%。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晚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439.3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72%,達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91.9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53%,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1.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78%。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5天,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插植規格為17厘米×20厘米,畝插基本苗7萬-8萬苗。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1׃0.5׃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5%׃35%׃7%׃3%。水管采取 “深水返青,淺水促分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II優907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31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3天;豐產性較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其中寧德農科所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全省作晚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19.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19

品種名稱:玉優一號

選育單位:江蘇省農科院原子能研究所

引進單位:福建省種子總站

品種來源:玉-08A×97-06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7.8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0.1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7.5萬,株高100.7厘米,穗長23.5厘米,每穗總粒數136.4粒,結實率78.92%,千粒重29.1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9%,精米率75.4%,整精米率57.6%,粒長7.6毫米,長寬比3.5,堊白粒率21.0%,堊白度2.4%,透明度1級,堿消值6.1級,膠稠度8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8%,蛋白質含量7.5%。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晚稻優質組區試,平均畝產446.8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46%,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76.9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20%,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5.8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46%。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中下旬播種,稀播培育多蘗壯秧, 秧齡不超過30天。畝插1.7-1.8萬穴,叢插兩粒谷,畝插基本苗8萬-10萬。畝施純氮12-15公斤,氮、磷、鉀比為1:0.6:0.8,基肥:蘗肥:穗肥為6:3.5:0.5。水管采取 “深水返青,淺水促分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玉優一號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28天左右,與對照汕優63相當;豐產性較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二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20.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20

品種名稱:谷優5138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谷豐A×福恢513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9.6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7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粒數多,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5.8萬,株高105.5厘米,穗長23.5厘米,每穗總粒數149.9粒,結實率78.21%,千粒重27.8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3.1%,精米率75.1%,整精米率64.6%,粒長6.1毫米,長寬比2.3,堊白粒率79.0%,堊白度9.1%,透明度2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84.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0%,蛋白質含量7.4%。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晚稻C組區試,平均畝產464.5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55%,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83.6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28%,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2.1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66%。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5-30天,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插植規格17厘米×20厘米,畝插基本苗7萬-8萬。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1:0.5: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5%:35%:7%: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谷優5138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2天;豐產性、穩產性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21.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21

品種名稱:兩優2167

選育單位:福建旺穗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SE21×明恢6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7.8天,與對照汕優63相當。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6.3萬,株高104.8厘米,穗長24.5厘米,每穗總粒數142.1粒,結實率83.52%,千粒重28.1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南平農科所、南靖農科所四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9%,精米率75.3%,整精米率64.3%,粒長6.9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81.0%,堊白度10.9%,透明度2級,堿消值6.5級,膠稠度8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6%,蛋白質含量7.0%。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晚稻C組區試,平均畝產473.9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09%,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81.9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88%,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2.3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89%。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上中旬播種,秧齡25-28天,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插植規格17厘米×20厘米,畝插基本苗8萬-10萬苗。畝施純氮8-10公斤,氮、磷、鉀比例1 : 0.5 : 1,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5% : 35% : 7%: 3%。中后期要注意控制氮肥。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兩優2167屬晚秈兩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28天左右,與對照汕優63相當;豐產性、穩產性較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寧化水茜、將樂黃潭、南平農科所、南靖農科所四個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22.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22

品種名稱:天優3229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廣東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豐A×閩恢322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9.1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1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粒數多,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6.0萬,株高103.0厘米,穗長22.7厘米,每穗總粒數147.2粒,結實率77.98%,千粒重29.8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平農科所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6%,精米率74.7%,整精米率63.9%,粒長7.4毫米,長寬比3.1,堊白粒率68.0%,堊白度11.4%,透明度1級,堿消值5.6級,膠稠度8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5%,蛋白質含量7.2%。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晚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467.7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28%,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70.3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36%,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6.1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54%。

栽培技術要點:作雙季晚稻栽培,在6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5天。插植規格17厘米×20厘米,畝插足2萬叢,叢插足2粒谷。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1 : 0.5 : 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5% : 35% : 7%: 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氮肥夠多或肥田要注意防治紋枯病。在閩西北作晚稻栽培時,應適時提早播種,爭取在寒流來之前齊穗,以避過秋寒。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天優3229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2天;豐產性較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平農科所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適時早播防秋寒,及時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23.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23

品種名稱:天優3301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廣東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豐A×閩恢330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8.6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0.5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粒數多,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6.3萬,株高102.4厘米,穗長23.3厘米,每穗總粒數147.4粒,結實率81.7%,千粒重29.7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將樂黃潭、南靖農科所兩個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9%,精米率74.9%,整精米率49.3%,粒長7.7毫米,長寬比3.2,堊白粒率11.0%,堊白度2.3%,透明度1級,堿消值5.1級,膠稠度84.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9%,蛋白質含量7.9%。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省晚稻C組區試,平均畝產504.7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4.04%,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02.2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3.74%,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9.6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81%。

栽培技術要點:作雙季晚稻栽培,在6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5天。插植規格17厘米×20厘米為宜,畝插2萬叢,叢插2粒谷。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1 : 0.5 : 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5% : 35% : 7%: 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在閩西北作晚稻栽培時,應適時提早播種,爭取在寒流來之前齊穗,以避過秋寒。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天優3301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29天左右,與對照汕優63相當;豐產性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將樂黃潭、南靖農科所兩個點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適時早播防秋寒,及時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24.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024

品種名稱:兩優航2號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SE21×航2號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7.6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2天。株型適中,穗大數多,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5.8萬,株高105.7厘米,穗長24.5厘米,每穗總粒數144.9粒,結實率80.7%,千粒重29.0克。兩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19%,精米率74.3%,整精米率54.9%,粒長7.2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58.0%,堊白度6.3%,透明度1級,堿消值4.7級,膠稠度7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2%,蛋白質含量7.2%。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省晚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493.8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73%,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463.2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04%,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1.3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0%。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一般6月上中旬播種,秧齡25-30天。插植規格18厘米×20厘米,每叢插1-2粒谷。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畝施純氮10 公斤,氮、磷、鉀比例1.0:0.5:1.0為宜,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5%:35%:7%:3%,穗肥以鉀肥為主。水管采用淺水活蔸、薄水養蘗、夠苗輕擱、濕潤穩長,因穗型大,灌漿期延長,后期不能太早斷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兩優航2號屬晚秈兩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1天;豐產性好;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25.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A01(福州)

品種名稱:金兩優佳早(原名金山都1號)

選育單位: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學院、福州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金山s-2×佳禾早占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17.1天,比對照優I66遲熟0.5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9.64萬,株高94.2厘米,穗長19.2厘米,每穗總粒數108.1粒,結實率82.49%,千粒重25.5克。福州市兩年稻瘟病室內抗性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9%,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2.4%,粒長7.0毫米,長寬比3.3,透明度2級,堿消值5.1級,堊白粒率21%,堊白度2.7%,膠稠度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8%,蛋白質含量9.7%。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福州市早稻區試,平均畝產421.5公斤,比對照優I66增產0.6%,未達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40.0公斤,比對照優I66增產6.93%,達顯著水平。2007年福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7.1公斤,比對照優I66增產8.84%。

栽培技術要點: 作早稻種植3月中旬播種,秧齡25-30天。插植規格以17厘米×20厘米,叢插1-2粒谷。中等肥力水平田畝用純氮8公斤,氮、磷、鉀比例1.0:0.5:0.7,基肥:分蘗肥:穗肥:粒肥比例4:3:2:1,穗肥以鉀肥為主。水管上要求“薄水插秧,淺水促蘗,夠苗曬田,后期干濕壯籽,養根促葉,收割前7天斷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 金兩優佳早屬早秈兩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17天左右,比對照優I66遲熟1天;豐產性一般;室內鑒定感稻瘟病。米質優于對照優I66。適宜福州市稻瘟病輕發區作早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26.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A02(福州)

品種名稱:特糯優321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特糯A×東南糯恢32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9.5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1天。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4.92萬,株高115.7厘米,穗長23.8厘米,每穗總粒數170.6粒,結實率80.9%,千粒重27.5克。福州市兩年稻瘟病室內抗性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0%,精米率72.7%,整精米率52.1%,粒長6.6毫米,長寬比2.9,陰糯米率1%,白度1級,堿消值6.5級,膠稠度10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蛋白質含量7.7%。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福州市中稻區試,平均畝產452.2公斤,比對照汕優63減產7.09 %,減產顯著;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80.5公斤,比對照汕優63減產3.13 %,未達顯著水平。2007年福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0.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74%。

栽培技術要點: 作中稻種植4月下旬-5月上、中旬播種,秧齡在30天左右。插植規格以22厘米×22厘米,叢插2粒谷。一般每畝施純氮15公斤,氮、磷、鉀比例1.0:0.5:0.7,基肥:分蘗肥:穗肥:粒肥比例3.5:5.5:0.5:0.5。水管采取“薄水插秧、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稻瘟病防治。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 特糯優321屬秈糯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2天;豐產性一般;室內鑒定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一等優質食用秈糯稻品種標準。適宜福州市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27.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A03(福州)

品種名稱:谷優734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羅源縣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谷豐A×綿恢734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3.2天,比對照兩優2163遲熟3.5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3.1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6.16萬,株高96.5厘米,穗長22.6厘米,每穗總粒數136.5粒,結實率81.08%,千粒重27.7克。經福州市兩年稻瘟病室內抗性鑒定為抗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3.0%,精米率74.6%,整精米率64.1%,粒長6.5毫米,長寬比2.5,透明度2級,堿消值6.3級,堊白粒率66%,堊白度11.4%,膠稠度6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9%,蛋白質含量9.8%。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福州市晚稻區試,平均畝產420.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96 %,未達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00.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22 %,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福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4.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7%。

栽培技術要點: 作晚稻種植6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5-30天。插植規格以20厘米×20厘米,叢插2粒谷。氮、磷、鉀比例以1.0:0.5:0.7為宜,畝用純氮10公斤左右,基肥:分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3:1:1,穗肥以鉀肥為主。水管采取“薄水插秧、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 谷優734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33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3天;豐產性好;室內鑒定抗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福州市作晚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28.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H01(南平)

品種名稱:圣優39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圣豐2A×南恢3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7.0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4.4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較強、穗型大、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6.6萬,株高119.3厘米,穗長26.3厘米,每穗總粒數168.6粒,結實率79.59%,千粒重28.2克。南平市兩年稻瘟病抗性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為中抗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9%,精米率72.8%,整精米率65.4%,粒長6.9毫米,長寬比3.1,透明度1級,堿消值6.0級,堊白粒率14%,堊白度1.6%,膠稠度7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9%,蛋白質含量8.7%。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南平市中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561.5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02%,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87.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9.51%,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南平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2.6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10.3%。

栽培技術要點: 作中稻種植5月上旬播種,秧齡30-35天。插植規格23厘米×23厘米,叢插1-2粒谷。畝用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例1.0:0.5:0.7,基肥:分蘗肥:穗肥:粒肥用量比例3:4:2:1,穗肥以鉀肥為主。水管上要求“薄水栽秧,淺水分蘗,夠苗曬田,后期干濕壯籽,養根促葉,收割前7天斷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圣優39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37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4天左右;豐產性好;田間鑒定中抗稻瘟病;米質優于對照汕優63。適宜南平市作中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29.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H02(南平)

品種名稱:特優369

選育單位:福建省建陽春天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龍特浦A×H36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4.8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9天。群體整齊、分蘗力一般、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4.8萬,株高121.6厘米,穗長26.0厘米,每穗總粒數168.8粒,結實率85.96%,千粒重28.2克。南平市兩年稻瘟病抗性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為中抗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6%,精米率73.8%,整精米率67.3%,粒長6.2毫米,長寬比2.5,透明度1級,堿消值6.5級,堊白粒率27%,堊白度5.5%,膠稠度4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4%,蛋白質含量10.5%。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南平市中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45.7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84%,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34.9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93%,達顯著水平。2007年南平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9.2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7.7%。

栽培技術要點: 作中稻種植5月上、中旬播種,秧齡30天左右。插植規格20厘米×23厘米,叢插2粒谷。一般每畝施純氮12公斤,基肥:分蘗肥:穗肥:粒肥用量比例為:3:4:2:1。水管采取“薄水插秧、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特優369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2天;豐產性好;田間鑒定中抗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南平市作中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30.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H03(南平)

品種名稱:岡優3165

選育單位:建陽市金穗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岡46A×R316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4.5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8天。株型適中、植株整齊、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5.7萬,株高119.4厘米,穗長25.2厘米,每穗總粒數155.4粒,結實率83.53%,千粒重28.5克。南平市兩年稻瘟病抗性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1%,精米率74.6%,整精米率67.1%,粒長6.2毫米,長寬比2.4,透明度1級,堿消值6.1級,堊白粒率56%,堊白度11.9%,膠稠度4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3%,蛋白質含量10.2%。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南平市中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550.8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89%,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37.0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3%,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南平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0.4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8.4%。

栽培技術要點: 作中稻種植5月上、中旬播種,秧齡30天左右。插植規格20厘米×23厘米,叢插2粒谷。畝用純氮12公斤左右,氮、磷、鉀比例1.0:0.6:0.9,基肥:分蘗肥:穗肥:粒肥用量比例為:3:5:1:1,穗肥以鉀肥為主。水管采取“薄水插秧、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稻瘟病防治。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岡優3165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2天;豐產性好;田間鑒定中感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南平市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31.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F01(龍巖)

品種名稱:T優158

選育單位:龍巖龍津作物品種研究所

品種來源:T55A×龍恢15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4.8天,比對照汕優63早熟0.6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后期轉色好,分蘗力強,豐產性較好,每畝有效穗16.15萬、株高109.5 厘米、穗長23.4厘米、每穗粒數142.2粒、結實率88.3%、千粒重28.7克。龍巖市兩年稻瘟病抗性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為中抗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0%,精米率74.6 %,整精米率64.2 %,粒長6.2 毫米,長寬比2.4 ,堊白粒率68%,堊白度11.9% ,透明度2 級,堿消值7.0 級,膠稠度4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3%,蛋白質含量8.6%。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龍巖市晚稻區試,平均畝產499.2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80%,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01.6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17%,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龍巖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3.0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78%。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中下旬播種,秧齡控制在28天內,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叢插二粒谷,畝插基本苗7萬-8萬苗。畝施純氮11-13公斤,氮、磷、鉀比為1:0.5:0.9,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6:2.5:1:0.5。水管采取“前期深水發根返青、淺水勤灌促蘗,中期夠苗烤田、控制無效分蘗,后期干濕交替、田中干爽不陷腳”。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T優158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早熟1天;豐產性較好;田間鑒定中抗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龍巖市作晚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32.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F02(龍巖)

品種名稱:II優5928

選育單位:福建省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II-32A×龍恢592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7.6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4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莖桿粗壯,劍葉直立,分蘗力較強,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豐產性好,每畝有效穗14.69萬、株高114.8 厘米、穗長24.0厘米、每穗粒數154.1粒、結實率90.2%、千粒重28.3克。龍巖市兩年稻瘟病抗性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為中抗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1%,精米率72.9 %,整精米率58.2 %,粒長6.3 毫米,長寬比2.4 ,堊白粒率79%,堊白度11.8% ,透明度2 級,堿消值4.9 級,膠稠度6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0%,蛋白質含量7.7%。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龍巖市晚稻區試,平均畝產493.6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43%,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14.3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90%,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龍巖市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2.13 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4.67 %。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15日前播種,秧齡30-35天,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叢插二粒谷,畝插基本苗8萬-10萬苗。畝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為1:0.5:1;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3:1: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II優5928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2天;豐產性好;田間鑒定中抗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在龍巖市中低海撥地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要適時早播。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33.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F03(龍巖)

品種名稱:特優125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龍特甫A×南恢12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8.0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6天。株型適中,莖桿粗壯,分蘗力較強,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豐產性好,穩產性好,每畝有效穗15.51萬、株高113.1 厘米、穗長24.8厘米、每穗粒數149.4粒、實粒數131.6粒、結實率88.2%、千粒重29.4g。龍巖市兩年稻瘟病抗性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為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0%,精米率73.1 %,整精米率58.3 %,粒長6.6 毫米,長寬比2.4,堊白粒率98%,堊白度19.1% ,透明度2 級,堿消值 5.7 級,膠稠度4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6%,蛋白質含量8.0%。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龍巖市晚稻區試,平均畝產537.2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4.93%,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58.8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0.49%,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龍巖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0.8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2.58 %。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15日前播種,秧齡30-35天,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叢插二粒谷,畝插基本苗7萬-8萬苗。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為1:0.6:0.9;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4:0.5:0.5。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不宜過早斷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特優125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28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3天左右;豐產性好;田間鑒定感稻瘟病;米質略差于對照汕優63。適宜在龍巖市中低海撥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要適時早播和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34.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G01(三明)

品種名稱:II優326

選育單位:福建農樂種業有限公司科技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樂恢32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3.4天,比對照汕優63長4.8天。群體整齊,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畝有效穗數16.2萬,株高123.7厘米,穗長26.1厘米,每穗總粒數184.8粒,結實率85.0%,千粒重28.0克 。三明市兩年稻瘟病抗性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3%、精米率73.9%、粒長6.1毫米、長寬比2.4、堊白粒率82%、堊白度21.5%、透明度3級、堿消值5.2級、膠稠度4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2%、蛋白質含量8.9%。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三明市中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為659.6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13%;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628.0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6.11%。2007年三明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3.08公斤,比對照Ⅱ優明86增產5.45%。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4月中、下旬播種,秧齡30-35天左右。插植規格19.8厘米×29.7厘米,叢插2粒谷,畝插基本苗4萬-5萬苗。畝施純氮12-15 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7∶0.9為宜。基肥、分蘗肥、穗粒肥比例以6∶2∶2為宜。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II優326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5天;豐產性好;田間鑒定中感稻瘟病;米質優于對照汕優63。適宜福建省三明市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35.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G02(三明)

品種名稱:特優326

選育單位:福建農樂種業有限公司科技研究所

品種來源:龍特甫A×樂恢32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4天,比對照汕優63長5天。群體整齊,分蘗力較強,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畝有效穗數16.3萬,株高122.3厘米,穗長25.7厘米,每穗總粒數195.2粒,結實率85.12%,千粒重27.1克。三明市兩年稻瘟病抗性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為中抗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2%、精米率70.7%、粒長6.2毫米、長寬比2.5、堊白粒率57%、堊白度12.0%、透明度2級、堿消值5.6級、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8%、蛋白質含量8.5%。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三明市中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為629.2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01%, 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為618.7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4.4%,達極顯著, 2007年三明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624.18公斤,比對照Ⅱ優明86增產9.55%。

栽培技術:作中稻栽培,4月上旬至5月中下旬播種,秧齡控制在35天以內,培育多蘗壯秧。插植規格20厘米×22厘米,每叢插2粒谷。重施底肥,早施蘗肥,施足穗肥;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氮、磷、鉀比例1:0.5:0.8。淺水分蘗,夠苗曬田,有水孕穗,后期干濕交替。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特優326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4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5天;豐產性好;田間鑒定中抗稻瘟病;米質優于對照汕優63。適宜福建省三明市作中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36.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G03(三明)

品種名稱:Ⅱ優5105

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南恢510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4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1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豐產性好,每畝有效穗15.25萬,株高109.59厘米,穗長24.51厘米,每穗總粒數151.67粒,結實率80.44%,千粒重29.0克。三明市兩年稻瘟病抗性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為中抗稻瘟病。糙米率81.5%,精米率73.9%,整精米率52.7%,粒長6.5毫米,堊白率71%,堊白度9.6%,透明度2級,堿消值5.9級,膠稠度8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2%,蛋白質含量8.0%。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三明市晚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06.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24%,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69.9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75%,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三明市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5.5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36%。

栽培技術要點: 作晚稻種植6月上旬播種,秧齡30-35天。插植規格23厘米×20厘米,叢插2粒谷。氮、磷、鉀比例1.0:0.6:0.9,中等肥力水平田畝用純氮10-12公斤,基肥:分蘗肥:穗肥:粒肥用量比例4:4:1:1,穗肥以鉀肥為主。水管上要求“薄水栽秧,淺水分蘗,夠苗曬田,后期干濕壯籽,養根促葉,收割前7天斷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 Ⅱ優5105屬晚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34天,比對照汕優63遲2天左右;豐產性較好;田間鑒定中抗稻瘟病;米質優于對照。適宜三明市作晚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37.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J01(寧德)

品種名稱:川優318(原名雙香2號)

選育單位:四川省雙富種子有限公司

引進單位:福安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川香29A ×富恢31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4.7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1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3.8萬,株高113.8厘米,穗長23.7厘米,每穗總粒數171.4粒,結實率77.5%,千粒重29.4克。經寧德市兩年稻瘟病抗性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為中抗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3 %,精米率72.6 %,整精米率38.0 %,粒長7.1毫米,長寬比3.1,堊白粒率25 %,堊白度5.6 %,透明度2級,堿消值5.1級,膠稠度78 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4 %,蛋白質含量7.0 %。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寧德市中稻區試,平均畝產533.3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30%,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82.2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58%,達極顯著水平,居第3位。2007年寧德市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2.90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6.63%。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秧齡控制35天以內。插植規格20厘米×24厘米,畝插基本苗8萬-10萬。畝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為1:0.5:0.8。基肥:分蘗肥:穗粒肥比例以6:2:2為宜。水管上深水返青,淺水促蘗,控制無效分蘗發生,適時烤田,改善中后期受光姿態,后期干濕交替,達到根旺稈壯。同時要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 川優318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1天;豐產性好;田間鑒定中抗稻瘟病;米質與對照汕優63相當。適宜寧德市作中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38.品種審定編號:閩審稻2008C01(泉州)

品種名稱:Ⅱ優666

選育單位:福建農樂種業有限公司科技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樂恢66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6.6天,比對照特優63遲熟2天,群體整齊,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畝有效穗數16.7萬,株高102厘米,穗長23.77厘米,每穗總粒數153.49粒,結實率86%,千粒重26克。泉州市兩年稻瘟病抗性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為中抗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3%、精米率74.9%、整精米率65.7%、粒長6.2毫米、長寬比2.5、堊白粒率12%、堊白度1.7%、透明度1級、堿消值6.8級、膠稠度7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2%、蛋白質含量11.1%。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泉州市晚稻區試,平均畝產482.60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18.03%;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45.7公斤,比對照特優63增產6.28%; 2007年泉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2.3公斤,比對照D奇寶優527增產9.0%。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5天,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插植規格17厘米×20厘米,畝插基本苗7萬-8萬。畝施純氮10 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5∶0.7為宜,基肥、蘗肥、穗肥、粒肥比例55%∶35%∶7%∶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Ⅱ優666屬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2天;豐產性好;田間鑒定中抗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一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在泉州市作晚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