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認定編號:閩認菜2003003
作物種類:胡蘿卜
品種名稱:因卡
引進單位:同安區種子管理站、廈門馬巷蔬菜種子有限公司、廈門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從美國引進
特征特性:在同安種植生育期150天左右,植株葉叢較直立,葉片綠色,2?3回羽狀復葉,最后裂片,葉長35?40厘米,葉柄淺綠色,有絨毛。肉質根表皮光滑,顏色鮮紅,近圓柱形,肉質根長22?25厘米,根頭部直徑5厘米左右,平均單根重400?500克,果皮、果芯、果肉呈深紅色,肉質細嫩、味甘甜,商品性好,耐貯運,適宜加工出口。品質經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生理生化重點公共實驗室測定,每100克鮮樣含維生素C8.4毫克、類胡蘿卜素4.71毫克、維生素B10.079毫克、維生素B20.11毫克,蛋白質含量0.60%,纖維素含量1.72%,碳水化合物含量4.86%。經同安區植保站田間調查表現抗倒伏,抗病性較強,未發現危害性病害。
產量表現:經廈門、漳州、泉州、莆田等地多年多點試驗,平均單產5500公斤/畝。
栽培技術要點:1. 適時播種。同安正常年份以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種為宜。播種方式為條播,每畝播種量250克左右。2.及時間苗、定苗、中耕:一般每畝留2.5萬株左右。定苗時要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中耕要淺,以免傷根。3.施足基肥,合理追肥。N、P、k配合,收獲前50天內應停止土壤施肥,以免傷根腐爛,影響品質。4.科學管水。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使土壤濕度保持在65-85%。播種后要及時澆水,收獲前一星期內停止澆水,防止肉質根開裂。5.做好病蟲防治。主要病蟲害有甜菜夜蛾、斑潛蠅、白粉病、黑斑病、軟腐病。6.適時采收。播種至采收生育期140天,可延期至160天收獲。
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意見:因卡屬中晚熟胡蘿卜品種,產量較高,品質優,商品性好,耐貯運,適宜保鮮和速凍加工出口,較抗白粉病。適宜在我省莆田及閩南地區疏松壤土種植。經審核,該品種符合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品種認定編號:閩認菜2003004
作物種類:胡蘿卜
品種名稱:坂田七寸(SK4-316)
引進單位:廈門國貿種子進出口有限公司、廈門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
品種來源:從日本引進
特征特性:在同安播種至收獲130?160天。植株葉叢直立,株高40厘米左右,葉片綠色,2?3回羽狀復葉;葉柄淺綠色,絨毛少,長20厘米左右。肉質根整齊一致,表皮光滑鮮紅,近圓柱形,長23?26厘米,肉質根頭部直徑5厘米左右,芯、肉深紅色,髓部2厘米左右,無黃色髓心條紋,平均單根重350克左右。商品性好,成品率高(達95%以上),品質優,纖維少,肉質細嫩,韌性好,味甜,耐儲運,適宜加工出口。品質經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生理生化重點公共實驗室測試,每100克鮮樣含維生素C27.7毫克、類胡蘿卜素15.5毫克、維生素B10.093毫克、維生素B20.042毫克,蛋白質含量0.465%,纖維素含量0.599%,碳水化合物含量5.46%。經同安區植保站田間調查表現較抗白粉病和根線蟲,不易抽苔。
產量表現:經同安、漳浦、荔城等縣(區)多年多點試驗,平均單產5833公斤/畝。
栽培技術要點:1、適期播種。在福建省同安以9月20日至10月15日播種為宜。2、選地、下足基肥、整畦。宜選擇肥沃、土層深厚、松軟、保肥保水力強、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種植。下足基肥,畦帶溝寬110厘米,畦面寬約80厘米。3、播種方法。播種量每畝10萬粒,采用條播,每畦播5行,行距13厘米。4、間苗、定苗、除草。播種后25天左右進行間苗,35天左右定苗,定苗株距10-13厘米。每畝定苗3萬株左右。播種后20天應開始除草,采用人工拔除雜草,嚴禁使用除草劑。5、肥水管理。進行3次追肥,第一次為出苗后15天施苗肥,第二次為定苗后約5天進行,第三次播種后80-90天進行。采用噴灌設施灌溉效果較好,成熟后期控制水分,防止肉質根開裂。6、病蟲害防治。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以農業防治為主。7、適時收獲。宜在肉質根充分膨大時收獲。
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意見:坂田七寸(SK4-316)屬中晚熟胡蘿卜品種,產量高,品質優,商品性好,耐貯運,適宜保鮮加工出口,較抗白粉病和根線蟲。適宜在我省莆田及閩南地區疏松壤土種植。經審核,該品種符合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品種認定編號:閩認菜2003005
作物種類:四季豆
品種名稱:青蘭湖
引進單位:龍海市種子管理站、龍海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從臺灣引進。
特征特性:屬感溫型品種,對日照長度不敏感。春季播種出苗后至采收50天,采收至結束35天;秋季播種出苗后至采收45天左右,開始采收至結束35天。蔓生,地上莖圓形,細長而中空,質脆易折,淺綠,高250厘米。葉為三葉復生,心臟形,葉長25?35毫米。總狀花序,花柄比葉柄短,花為白色,開花順序由下而上進行,主莖先開,分枝后開,謝后花為黃色。莢果(軟莢)青綠色,圓柱形,長度10-12厘米,直徑1厘米左右,商品率高,肉厚細嫩,纖維少,甜度較高,青脆,口感好,適宜冷凍加工出口。品質經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生理生化重點公共實驗室測定,每100克鮮樣含維生素C24.1毫克,蛋白質含量1.16%,纖維素含量2.2%,脂肪含量0.15%。種子乳白色,圓長有暗紋,百粒重25-30克。經龍海市植保站田間調查發現有葉枯型病和花葉型病毒病。
產量表現:經龍海、同安、浦城、長泰、漳浦、仙游等縣(市)多年多點試驗,平均單產1030公斤/畝。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閩南地區春播時間為1月底至3月中旬,地溫穩定在13℃以上,秋播以8底至9月底為宜。選擇土層深厚通透性好,前作非豆科作物的沙壤土為好。一般采用單行或雙行高畦直播栽培。單行種植畦距100厘米,溝深30-35厘米,穴距25厘米;雙行種植畦距150厘米,溝深25-30厘米,行距65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播4-5粒籽,畝用種量為2.5-3.5公斤。2、做好中耕除草與搭架引蔓,雙行種植采用人字形引蔓,單行每穴插一根。3、加強肥水管理。在開花前7-10天追肥1次,進入采收期每采收1-2次鮮莢追肥一次。水管以干濕為主,注意排澇防旱。4、注意病蟲害防治。在防治病蟲害上,應采用高效低殘留農藥,實施根外追肥,一般在采收鮮莢1-2次后,畝施2%-3%過磷酸鈣浸液,直接噴施在植株上,能起到保花、保莢、增產。5、適時采收。該品種是加工及市銷的優良品種,一般在花謝后10天左右,鮮莢直徑達0.8厘米時采收,也可根據客戶需要在鮮莢直徑1.0厘米時采收。
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意見:青蘭湖屬蔓生四季豆常規品種,產量高,莢果商品性好,品質優,適合冷凍加工出口,較感葉枯型病和銹病。適宜在全省各地春、秋季種植。經審核,該品種符合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品種認定編號:閩認菜2003006
作物種類:四季豆
品種名稱:臺灣2號
引進單位:龍海市種子管理站、龍海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從臺灣引進。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品種,對日照長度不敏感。早季播種至采收50天,采收至結束30天,晚季播種至采收48天,采收至結束27天。植株矮生直立,地上莖圓形,細長而中空,質脆易折,淺綠色,株高40-50厘米,分枝多。葉為三生復葉,心臟形,葉長25-35毫米。總狀花序,花柄比葉柄短,花白色,開花順序自下而上。莢果(嫩莢)圓棍形,長度8-10厘米,直徑1厘米左右,商品率高,肉厚細嫩,纖維少,甜度較高,青脆,口感好,適宜冷凍加工出口。品質經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生理生化重點公共實驗室測定,每100克鮮樣含維生素C17.8毫克,蛋白質含量1.19%,纖維素含量1.9%,脂肪含量0.13%。種子乳白色,圓長,百粒重30克。經龍海市植保站田間調查該品種較感葉枯型病和銹病。
產量表現:經龍海、同安、浦城、長泰、漳浦、仙游等縣(市)多年多點試驗,平均單產840公斤/畝。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閩南地區春播宜在1-2月份,最遲不超過3月15日,秋播9-10月份,畝播種量2.5-3.0公斤,畦帶溝90-100厘米,采用雙行直播,行株距30×20-25厘米,每穴2-3粒種子。2、加強田間肥水管理。施肥上宜采取“攻前、補尾”的施肥原則,為提高產量和品質,可在開花結莢期適量追肥,噴施硼和鉬肥。水管上宜采取“花前土壤保持干干濕濕,結莢期土壤保持濕潤”的原則。3、注意防治病蟲害。四季豆病蟲害較多,尤其秋季四季豆處于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下,受危害更為嚴重。在防治上應勤檢查,發現病蟲危害,宜選用低毒低農殘的農藥及時防治。同時,在采收前10-15天停止使用農藥,確保農藥殘留量低于低農殘標準要求。4、適時采收。采收的成熟度要根據市場的要求確定,一般速凍廠加工收購的要求直徑不超過0.8厘米,市場鮮銷可留至1厘米。
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意見:臺灣2號屬矮生四季豆品種,產量較高,莢果商品性好,品質優,適合冷凍加工出口,較感葉枯病和銹病。適宜在全省各地春、秋季種植。經審核,該品種符合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品種認定編號:閩認菜2003007
作物種類:甜椒
品種名稱:園豐4號
引進單位:漳平市良種場、龍巖市種子站、漳平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從山西省夏縣引進。
特征特性:該品種在漳平種植,從播種至初花95-111天,從播種至始收128-147天,比對照福農5號早熟3-8天。無限分枝型,株型緊湊,株高50-60厘米,株幅40-50厘米,第一朵花著生在第8節。葉片橢圓形,葉色濃綠。果實長燈籠形,果面具4條肋溝,果色深綠,果長8-10 厘米,果肩徑5.0-6.5厘米,單果重80-120克,肉質脆嫩,味甜。品質經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生理生化重點公共實驗室測定,每100克鮮樣含維生素C75毫克,蛋白質含量0.688%,碳水化合物2.98%。經漳平市植保站田間調查該品種表現較抗晚疫病,中抗病毒病,耐寒性較強。
產量表現:經漳平、新羅、華安等縣(市)多年多點試驗,平均單產2970公斤/畝。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在漳平市一般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苗床播種量掌握5克/米2種子,播后覆細土0.5-1厘米。當椒苗3-4片真葉時進行假植,假植地基肥畝施30公斤復合肥并配施適量有機肥,精細整地做畦后,以10×10厘米的規格栽植,加強農膜揭蓋和水分管理,中后期看苗酌情追肥,培育壯苗。翌年立春前后定植。2、加強肥水管理。定植前本田畝施有機肥1500公斤,復合肥30-40公斤整地做畦,畦面帶溝寬1.2-1.3米,每畝栽植3000-3500株,并及時用小拱棚覆膜保溫。定植后7-10天畝澆施尿素5公斤,促早發;第一次盛果期依苗情酌施復合肥10-15公斤,之后每一掛果高峰追施一次。根據旱澇情況,加強排灌。3、做好病蟲害防治。早期要做好蚜蟲、疫病、病毒病的防治,中后期著重治好青枯病和軟腐病。4、及時采收。當果實充分膨大、顏色深綠有光澤時,應及時采收,一般3天采收一次,以利于持續開花結果。
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意見:園豐4號屬早熟甜椒雜交品種,產量較高,品質較優,較抗晚疫病,中抗病毒病,耐寒性較強。適宜全省春季種植。經審核,該品種符合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品種認定編號:閩認菜2003008
作物種類:苦瓜
品種名稱:西園苦瓜
選育單位:漳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漳平市種子管理站、龍巖市種子站
品種來源:大麻子苦瓜/本地苦瓜
特征特性:該品種在漳平市作春季栽培,全生育期98天左右進入初收期。植株蔓生,蔓長340-350厘米,分枝性強,分枝節位低。葉片綠色,掌狀5裂,長12.4-16.1厘米,寬10.6-13.3厘米,葉柄長7.4-8.6厘米。結瓜早,春季栽培第10-11節出現第一雌花。瓜條紡錘形,尾稍尖,表皮淡綠,表面瘤粒明顯,細密,有突起鏈珠狀條瘤,長30 厘米以上,單瓜重400 克左右,肉質脆嫩,微苦,品質經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生理生化重點公共實驗室測定,每100克鮮樣含維生素C47.7毫克、類胡蘿卜素0.353毫克、維生素B10.038毫克、維生素B20.22毫克,蛋白質含量0.475%,纖維素含量1.25%,碳水化合物含量1.48%。種籽褐色,表面有明顯盾形紋。經漳平市植保站田間調查該品種表現較抗枯萎病,中抗白粉病。
產量表現:經漳平、同安、長汀、新羅、華安等縣(市)多點多年試驗,平均單產2620公斤/畝,前期產量高。
栽培技術要點:1、播種:在漳平市作早春蔬菜栽培,于12月上、中旬播種,營養缽小拱棚保溫育苗,3.5葉定植,采用籬架畦栽方式,密植規格為100×50厘米,畝栽1000-1100株。2、打頂:蔓長100厘米左右打頂,促進側蔓生長,及時整蔓并選留每株2-3條健壯側蔓,促使瓜蔓分布均勻、不瘋長。3、授粉:進入開花期每天早晨8點前后進行一次人工授粉可大大提高座果率,授粉后在雌花柄上均勻涂一次濃度為1毫克/1公斤的座果靈藥液以促進瓜果膨大。4、施肥:結合整畦重施一次有機肥于畦中,揭膜后及時追施一次速效肥,第一次采瓜前重施一次促花保果肥。5、病蟲害防治: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炭疽病、瓜實蠅、銀紋夜蛾等,防治工作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禁止超劑量、超范圍、超安全限期施用農藥。6、收獲:座瓜后15天左右,瓜體表面顏色由深綠轉淡綠、光滑晶亮時即可采收上市。
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意見:西園苦瓜屬苦瓜常規品種,豐產性好,較耐低溫,結瓜早,前期產量高,品質較優,較抗枯萎病,中抗白粉病。適宜我省各地種植。經審核,該品種符合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品種認定編號:閩認菜2003009
作物種類:茄子
品種名稱:閩茄2號
選育單位: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柳州紅茄×杭州紅茄
特征特性:閩茄2號系早熟栽培品種,生育期120天左右,植株高度73厘米,株幅75厘米×66厘米,分枝性強,莖葉紫綠色,葉緣缺刻,花淺紫色,7-8位著生第一朵花,果形瘦長條,果長30厘米左右,果徑3.2-4.0厘米,單果重140克左右,果色深紫紅,有光澤,果肉白色,種子金黃色,千粒重4.5-5.0克。品質經福建省中心檢驗所測定,干物質含量6.6%,總糖(以葡萄糖計)含量2.3%,每100克鮮樣含維生素C 16.5毫克,蛋白質含量1.1%,粗纖維含量0.2%。抗病性經福建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該品種表現較抗黃萎病、綿疫病。耐寒、耐熱性較強。
產量表現:經福州、寧德、南平、三明等市多年多點試驗,平均單產2375 公斤/畝。
栽培技術要點:1、閩茄2號在我省春季露地栽培適宜播種期為10月中旬至11 月上旬,秋季栽培在7月上旬播種,出苗后及時間苗,當幼苗3-4片真葉時假植。春季采用小拱棚或大棚保溫育苗,育苗棚溫度控制在15-20℃,加強通風,降低濕度,減少病害發生。夏季采用遮陽網小拱棚或大棚育苗。苗期注意防治猝倒病、菌核病、蚜蟲、斑潛蠅。2、春季平均氣溫在15℃以上定植,我省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要選擇暖頭冷尾晴天定植。每畝施1000公斤有機肥和50公斤復合肥做基肥, 采用地膜覆蓋高畦栽培,株距45-50厘米,每畝1500株左右。在茄子座果前,修剪第一個果以下側枝,及時修剪老葉、病葉、增強通風,減少病害。3、定植10天左右施一次薄肥,采果期每6-7天施一次肥,春季注意排水,夏季防止缺水,及時防治蚜蟲、紅蜘蛛、綿疫病、褐紋病、黃萎病。4、早春氣溫低于15℃時落花多,可用20-30毫克/千克的2.4-D或25-40毫克/千克的防落素涂抹或沾花,防止落花。
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意見:閩茄2號屬早熟茄子雜交品種,生育期120天左右,產量高,品質優,商品性好,較抗黃萎病、綿疫病。適宜本省春、秋季栽培。經審核,該品種符合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品種認定編號:閩認菜2003010
作物種類:大白菜
品種名稱:中熟5號
選育單位: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 235-8s×H-1-3-1s
特征特性: 該品種為中熟類型,從定植到采收75天左右。株高37厘米, 株幅70厘米,外葉綠,葉面皺,葉球疊抱平頭,球長29厘米,寬24厘米,白幫,長勢強,整齊度高,平均單球質量2.0-2.5公斤。抗病性經福建農業大學植保系鑒定,表現抗霜霉病、軟腐病、菌核病、黑斑病。
產量表現:經全省多年多點試驗,平均單產3568 公斤/畝,比中熟4號增產11.3%。
栽培技術要點:1、園地選擇。選擇肥力較高的土壤,以壤土或輕壤土較好, 提前深翻曬白,深溝高畦栽培。2、適期栽培。福州市地區一般9月中開始播種,最遲可播到10月中旬;9月底開始定植,最遲定植以11月15日。3、培育壯苗。要求稀播種育壯苗,苗齡20-25天,要常疏苗,淘汰弱小病苗。每畝種1800-2000株為宜。4、加強田間管理。生長期內保持土壤濕潤。多施農家有機肥、 微生物有機肥、磷鉀肥。雨后及時排水中耕,及時防治病蟲害。結球初期要注意不肥缺水,避免發生燒心病。5、中后期注意防治軟腐病、菌核病、霜霉病。
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意見:中熟5號屬中熟大白菜雜交品種,從定植到采收75天左右,產量高,抗霜霉病、軟腐病、菌核病、黑斑病。適宜本省白菜主產區栽培種植。經審核,該品種符合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品種認定編號:閩認菜2003011
作物種類:花椰菜
品種名稱:福花1號
選育單位: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福州100天/福州50天
特征特性:該品種為中熟類型花椰菜,從定植到采收70天。株高 54厘米,株幅68厘米,花球園整潔白,花球球面直徑23厘米,球重1公斤,花球園整、潔白,花球面無茸毛,花球柄淡綠色,品質柔軟,屬偏松類型。生長勢強,整齊度高。抗病性經福建農業大學植保系鑒定,表現抗黑斑病和霜霉病,較抗黑腐病。
產量表現:經全省多年多點試驗,平均單產1600 公斤/畝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1、園地選擇。選擇肥力較高的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為宜,提前深翻曬白,深溝高畦栽培。2、適期栽培。福州地區一般8月中旬?9月上旬播種,9月份定植,最遲定植到10月15日。3、培育壯苗。要求稀播育壯苗,苗齡30天,間苗1~2次,淘汰弱小病苗。每畝定植1500~1700株為宜。4、加強田間管理。生長期內保持土壤濕潤。多施農家有機肥、微生物有機肥、磷鉀肥作基肥。生育前期要薄肥勤施,定植后20天左右在兩株之間開穴施穴肥,顯蕾時可施重肥一次。雨后及時排水中耕,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意見:福花1號屬中熟花椰菜常規品種,從定植到采收70天左右,產量高,抗黑斑病和霜霉病,較抗黑腐病。適宜本省花椰菜主產區栽培種植。經審核,該品種符合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品種認定編號:閩認菜2003012
作物種類:辣椒
品種名稱:七葉雞爪
引進單位:三明市種子站、永安市種子管理站、永安市農技站、永安市蔬菜科技服務站、永安市燕南農業服務中心于1996年從杭州市蔬菜研究所引進。
品種來源:雞爪×吉林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有限生長型,長椒類,早熟種。定植至始收期62天,比鄭椒5號和湘椒9號短12天和13天,三明地區從播種到采收結束210天左右。株高55厘米,株幅50?60 厘米,植株生長勢強,分枝性強,節間短,第一始花節位為18節,單葉互生、卵圓形、先端尖。結果早,座果多,單株座果數100個左右,果長錐形,果身直,表面光滑,果頂尖,果長15厘米左右,橫徑1.5厘米左右,果肉厚0.2厘米左右,單果重11克左右,果皮光滑亮澤,果肉薄,微辣,有芳香。經永安市植保站田間調查病毒病、青枯病、疫病均比對照鄭椒5號、粵椒1號叢發病率低。抗寒、抗熱性強,較不耐陰濕。
產量表現:經永安、寧化、大田、明溪、連城等縣(市)多年多點試驗,平均單產2629.1 公斤/畝。
栽培技術要點:1、培育壯苗。雞爪椒每畝大田需用種50克,種子播前要進行浸種及消毒,苗床要翻曬20天以上,整成畦寬1米,高25厘米左右,播種前7天進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種子1.2克拌細沙土后均勻撒播,然后用草木灰或火燒土蓋種,畦面用雙拱小棚蓋膜保溫,以防霜凍。苗長到2?3片真葉時(約播后1個月)進行假植。假植株行距6×6厘米,植后澆水,蓋上一層塑料薄膜,假植期應做好防寒和揭膜煉苗。2、適期移栽。采用寬行窄株栽植,在1月底?2月初移栽,當苗長到5?7片,出現開花時即可要移栽,畝栽3000株。3、田間管理。定植后15天中耕一次,用0.5%尿素肥液澆施。隔7天再澆一次。采摘期每采2次澆施一次1-2%的尿素或復合肥液。保持田間濕潤不積水。4、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疫病、病毒病、青枯病、蚜蟲、潛葉蠅等病蟲害。
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意見:七葉雞爪屬早熟辣椒雜交品種,從定植至始收期62天左右,產量高,品質較優,中抗病毒病、青枯病、疫病,較不耐陰濕。適宜我省三明、龍巖地區春季栽培。經審核,該品種符合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品種認定編號: 閩認菜2003013
作物種類:蓮子
品種名稱:建選17號
選育單位:建寧縣蓮子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紅花建蓮/寸三蓮65//太空蓮2號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子蓮新品種。全生育期205天左右,有效花期約105天,比建蓮長15天左右,蓮子采摘期約112天。莖桿粗壯,株高75-145厘米,葉面徑45-75厘米,葉色深綠,成熟葉背淡青色。花蕾長卵形,花色白爪紅(瓣尖淡紅,瓣中基部白色),葉上花,花徑25-29厘米,花單瓣,花瓣18-22枚,花瓣長橢圓形,雄蕊300枚以上。花托漏斗形。蓮蓬扁圓形,蓬面平,蓬面徑11-16厘米,心皮數較多,平均約25枚,結實率72-85%,蓮子卵圓形,通心白蓮粒大圓潤,色澤潔白,百粒干重約103克。品質經福建省食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測定,含淀粉43%,粗脂肪2.1%,粗蛋白19.3%,粗纖維3.7%,粗灰分3.4%,總糖9.7%,氨基酸總量16.624%。經三明市植保站田間調查,該品種蓮腐敗病、葉斑病發生為害程度均明顯低于花排蓮。
產量表現:建寧縣2001年多點試驗平均單產68公斤/畝,比對照花排蓮增產41.7%。2002年續試,平均單產65 公斤/畝,比對照花排蓮增產32.6%。
栽培技術要點:1、選用良田。要求水源充足、肥力中上、避風向陽。2、適時栽藕,合理稀植。用藕作種無性繁殖,“清明”前后栽植,畝用藕量120-150支,株行距3-4米,每穴2-3支,均勻分布為準。宿根蓮田無需栽藕而在“清明”后淺犁蔬苗。3、加強水肥管理和病蟲防治。中期加高水位,施足基肥(農家肥),追肥注意適量多次,以利均衡生長,比建蓮適增用量。重點防治斜紋夜蛾。種藕田要去雜,施結藕肥,冬季淺水護藕。4、適時采收加工。漏采的老熟蓮子要清理出田。
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意見:建選17號屬子蓮品種,在建寧種植,全生育期205天左右,有效花期約105天,比花排蓮長15天左右,蓮子卵圓形,粒大圓潤,色澤潔白,品質優,較花排蓮抗腐敗病和葉斑病。適宜在我省建寧及周邊子蓮產區種植。經審核,該品種符合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